宋仁宗是身体不行吗,为何美女如云却没有儿子继承皇位?

宋仁宗是身体不行吗,为何美女如云却没有儿子继承皇位?,第1张

宋朝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319年,共传有18位皇帝。提起宋朝的皇帝,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开国皇帝赵匡胤,其实除了他之外,宋朝还有一位皇帝十分厉害。那就是第4位皇帝宋仁宗赵祯,他在位42年之久,以“仁孝”治国,留下了千古美名。而他的一生还十分风流、艳福不断,后宫中共有4位皇后,13位妃嫔,为何他却没有儿子可以继位呢? 是生不出儿子吗?

仁宗皇帝有一套

大宋朝的开国皇帝是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是位马上皇帝,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是位很有能力的皇帝,不过大宋的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赵祯同样是位了不起的皇帝。他在位四十二年,在位期间实行仁政,以仁孝治国而著称,宋仁宗在位期间从来没有和死敌辽国发生过一次真正的战争,两国相安无事四十多年,以至于宋仁宗驾崩以后噩耗传到辽国后,辽国皇帝耶律洪基都失声痛哭,就像自己的家人死了一样。还亲自在辽国祠堂为宋仁宗立了牌位供后人瞻仰。能让敌国皇帝如此尊敬爱戴,由此可见宋仁宗的影响力有多大,宋仁宗做皇帝还是很有一套的。

宋仁宗的仁政

宋仁宗在历史上的名声很好,因为他仁慈宽厚,严于律己,不嗜奢华,是史家公认的仁君,最会做官家。但是他的后事却很不幸,竟然没有亲生儿子继承皇位,选择的嗣子还有点白眼狼,却是令人惋惜的。

宋仁宗在位时,一直主张“仁政”。在42年的时间中,从未和辽国发生真正的战争,使得两国的百姓安居乐业多年。当他去世之后,辽国皇帝失声痛哭,还下令为他供奉牌匾,可见他作为皇帝是非常成功的。但他的一生却有一个极大的遗憾——那就是没有儿子继承皇位,最后只能让侄子赵曙登基,这对他来说是最大的悲哀和痛苦。

宋仁宗没儿子的原因

宋仁宗一生风流多情,十分有艳福,后宫中有4位皇后(两位是死后追封),13位妃嫔。按理说有这么妻妾,他应该有很多孩子才对。但事实上,他一生中真正抚养长大的孩子只有4个女儿,其余的全部夭折。很多人因此感到疑惑,难道宋仁宗是生不出儿子,所以才没儿子来继承皇位吗?

事实上并非如此,后妃们曾为他生下了3个儿子,但这3个儿子却接连早夭。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初宋仁宗登基后,后宫妃嫔接连生下了几个女儿,皇帝起初还比较冷静,但是随着年纪渐渐增大后,力不从心。他下令,只要谁率先生下儿子就将谁立为皇后,所生的儿子就是太子。

命令一出,后宫中的女子们个个都巴不得自己赶紧生下皇子,这样不仅增大了后妃们的压力,更加重了后宫女子之间的尔虞我诈。于是,后宫中接连出现了很多“怪事”。先是有不少妃嫔怀孕后无故小产,还有一些妃嫔怀上皇嗣后母子俱亡。就连当时的皇后也不能幸免,怀孕后不久就流产了。

到了后来,整个后宫人心惶惶,有些妃嫔甚至不愿意怀孕,担心自己一有身孕就会被人伤害。这样一来,后宫中很少有女子能安稳生下孩子,如果生下公主还好,如果生下的是皇子,皇子也难逃早夭的命运。对于这样的情况,宋仁宗也无可奈何。后来,随着皇帝的年纪越来越大,在生育方面更是力不从心了。就这样当他去世后,只能将皇位传给侄子,这对于宋仁宗来说痛心不已。

所以,宋仁宗到底因何原因而无儿子继承皇位?有很多种可能,只是真相,早遗失散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应该是无从得知了。今天的我,在《清平乐》里看到历史里深情又仁厚的宋仁宗,为他无亲儿继承的遗憾,是感概又唏嘘。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诗文书画均称大家。在政治上属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词属豪放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有《东坡乐府》。

主要作品有《水调歌头》,《江城子》《东坡全集》、《东坡词》。

著作

著有《栾城集》,包括《后集》、《三集》,共84卷,有《四部丛刊》影明活字本。又,《栾城应诏集》12卷,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

诗作有:

次韵子瞻上元见寄

谁怜东坡老,独看南海灯。故人隐山麓,燕坐销床棱。人生天运中,往返成废兴。炎起爨下薪,冻合瓶中冰。赖有不变处,寂如方定僧。建成亦岩邑,灯火高下层。头陀旧所识,天寒发鬅鬙。问我何时来,嗟哉谷为陵。幸此米方贱,日食聊一升。夜出随众乐,哺糟共腾腾。

次韵子瞻连雨江涨二首

南过庾岭更千山,烝润由来共一天。云塞虚空雨翻瓮,江侵城市屋浮船。东郊晚稻须重插,西舍原蚕未及眠。独掉扁舟趁申卯,米盐奔走笑当年。客到炎陬喜暂凉,江吹虚阁雨侵廊。回看野寺山溪隔,卧觉晨炊稻饭香。荔饷深红陋樱枣,桂醅淳白比琳琅。思移峤北应非晚,未省南迁日月长。

次韵侄过江涨

阴*夏为秋,雨暴溪作渎。缺防旧通市,流潦几入屋。虽幸廪粟空,犹惜畦蔬绿。鹿骇不择音,鸿羁分遵陆。室诮曾子还,城讴华元衄。中情久岑寂,外物竞排蹙。设心等一慈,开怀受诸毒。道力虽未究,游波偶然伏。粮须三月聚,艾要七年蓄。君恩许北还,従此当退缩。

亡嫂靖安君蒲氏挽词二首

家风足图史,妇德俨苹蘩。汤沐従夫宠,冠衣席弟恩。克家传众子,有后庆多孙。追养心何极,增封礼尚存。宦游非不遂,流落自粗疏。宗党半天末,存亡惊素书。佳城东岭外,茂木故阡余。遥想千车送,临江涕满裾。

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天真堂

宦游阅尽山川胜,归老方知气味真。歌哭不移身自稳,往还无间语尤亲。永怀前辈无因见,犹喜诸郎有此人。千岁展禽风未改,不加雕琢世称珍。

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康乐楼

邑居欲尽溪山好,不作层楼无奈何。岩谷满前收蜡屐,漪涟极目卷渔蓑。安心已得安身法,乐土偏令乐事多。千里筠阳犹静治,还家一笑定无他。

筠州州宅双莲

绿盖红房共一池,一双游女巧追随。镜中比并新妆后,风际携扶欲舞时。

露蕊暗开香自倍,霜蓬渐老折犹疑。殷勤画手传真态,道院生绡数幅垂。

奉同子瞻荔支叹

蜀中荔支止嘉州,余波及眉半有不。稻糠宿火却霜霰,结子仅与黄金侔。近闻闽尹传种法,移种成都出巴峡。名园竞撷绛纱苞,蜜渍琼肤甘且滑。北游京洛堕红尘,箬笼白晒称最珍。思归不复为莼菜,欲及炎风朝露匀。平居著鞭苦不早,东坡南窜岭南道。海边百物非平生,独数山前荔支好。荔支色味巧留人,不管年来白发新。得归便拟寻乡路,枣栗园林不须顾。青枝丹实须十株,丁宁附书老农圃。

次韵子瞻梳头

水上有车车自翻,悬溜如线垂前轩。霜蓬已枯不再绿,有客劝我抽其根。枯根一去紫茸茁,珍重已试幽人言。纷纷华发何足道,当返六十过去魂。近有道士相教拔白后,以水火养之,当不复生,故以为答。

劝子瞻修无生法

除却灵明一一空,年来丹灶漫施功。掌中定有庵摩在,云际悬知雾雨蒙。已赖信心留掣电,要须净戒拂昏铜。谁言逐客江南岸,身世虽穷心不穷。

石盆种菖蒲甚茂忽开八九华或言此华寿祥也远因生日作颂亦为赋此

石盆攒石养菖蒲,沮洳沙泉韭叶铺。世说华开难值遇,天将寿考报勤劬。心中本有长生药,根底暗添无限须。更尔屈蟠增瘦硬,他年老病要相扶。

子瞻和陶公读山海经诗欲同作而未成梦中得数句觉而补之

此心淡无著,与物常欣然。虚闲偶有见,白云在空间。爱之欲吐玩,恐为时俗传。逡巡自失去,云散空长天。永愧陶彭泽,佳句如珠圆。

成都僧法舟为其祖师宝月求塔铭于惠州还过高安送归

少年能讲大乘经,法施堂中不出扃。为许先师传后世,径従西海集南溟。忘身直犯黄茅瘴,满意初成白塔铭。寄我泪痕归万里,遥知露滴涧松青。

东西京二绝

亲祀甘泉岁一终,属车徐动不惊风。宓妃何预词臣事,指点讥诃豹尾中。

犀著金盘不暇尝,更须石上捣黄粱。数钱未免河东旧,不识前朝大练光。

唐相二绝

杨王灭后少英雄,犹自澄思却月中。已得惠妃欢喜见,方头笑杀曲江公。

朝中寂寂少名卿,晚岁雄猜气益横。心怕无须少年士,可怜未识玉奴兄。

寓居六咏

手植天随菊,晨添苜蓿盘。丛长怜夏苦,花晚怯秋寒。素食旧所愧,长斋今未阑。殷勤拾落蕊,眼暗读书难。山丹炫南土,盈尺愧西京。所至曾无比,知非浪得名。未须求别种,尚欠剥繁英。行复春风度,天涯眼暂明。邻家三亩竹,萧散倚东墙。谁谓非吾有,时能惠我凉。雪深闻毁折,风作任披猖。事过还依旧,相看意愈长。弱榴生掩冉,插竹强支叉。旋叠封根石,能开著子花。扶持物遂性,缀缉我成家。故国田园少,何须恨海涯。大鸡如人立,小鸡三寸长。造物均付予,危冠两昂藏。出栏风易倒,依草枯不僵。后庭花草盛,怜汝计兴亡。或言矮鸡冠即玉树后庭花。西邻分半井,十口无渴忧。岁旱百泉竭,日供八家求。艰难念生理,沾足愧寒流。比闻山田妇,出汲争群牛。山中涧谷枯竭,汲者每苦牛夺其水,一人出汲,辄数人持杖护之。

和子瞻新居欲成二首

老罢子卿还属国,功成定远恨阳关。漂流岂必风波际,颠沛何妨枕席间。伏腊便应随俚俗,室庐闻似胜家山。因缘宿世非今日,赖有阴功许旋还。此说见佛书。山连上帝朱明府,心是南宗无尽灯。过此欹危空比梦,年来瘴毒冷如冰。图书一笑宁劳客,音信频来尚有僧。梨枣功夫三岁办,不缘忧患亦何曾。

次迟韵二首

老谪江南岸,万里修烝尝。三子留二子,嵩少道路长。累以二孀女,辛勤具糇粮。谁令南飞鸿,送汝至我旁。饥寒不能病,气纾色亦康。拊背问家事,嗟我久已忘。力耕当及春,无为久南方。还家语诸女,素刚非王章。世事非吾忧,物理有必至。常旸百川竭,顾亦防雨耳。阴阳相纠缠,反复更自治。幽怀澹不起,默坐识其意。长子念衰老,远行重惭愧。疏慵身似僧,岑寂家近寺。但闻事日新,未觉吾有异。器锽本自出,藩角徒不遂。得失众共知,穷达佛所记。要令北归日,粗究一大事。

次远韵

万里谪南荒,三子従一幼。谬追春秋余,赖尔牛马走。忧病多所忘,问学非复旧。借书里诸生,疑事谁当叩。吾儿虽懒教,擢颖既冠后。求友卷中人,玩心竹间岫。时令检遗阙,相对忘昏昼。兄来试讴吟,句法渐翘秀。暂时鸿雁飞,迭发埙篪奏。更念宛丘子,颀然何时觏。

次韵子瞻和陶公止酒雷州作。

少年无大过,临老重复止。自言衰病根,恐在酒杯里。今年各南迁,百事付诸子。谁言瘴雾中,乃有相逢喜。连床闻动息,一夜再三起。溯流俯仰得,此病竟何理。平生不尤人,未免亦求己。非酒犹止之,其余真止矣。飘然従孔公,乘桴南海诶。路逢安期生,一笑千万祀。

次韵子瞻过海

我迁海康郡,犹在寰海中,送君渡海南,风帆若张弓。笑揖彼岸人,回首平生空。平生定何有,此去未可穷。惜无好勇夫,従此乘桴翁。幽子疑龙虾,牙须竟谁雄。闭门亦勿见,一嗅同香风。晨朝饱粥饭,洗钵随僧钟。有问何时归,兹焉若将终。居家出家人,岂复怀儿童。老聃真吾师,出入初犹龙。笼樊顾甚密,俯首姑尔容。众人指我笑,缰锁无此工。一瞬千佛土,相期兜率宫。

过侄寄椰冠

衰发秋来半是丝,幅巾缁撮强为仪。垂空旋取海棕子,蜀中海棕,即岭南椰木,但不结子耳。束发装成老法师。变化密移人不悟,坏成相续我心知。茅檐竹屋南溟上,亦似当年廊庙时。

寓居二首·东亭

十口南迁粗有归,一轩临路阅奔驰。市人不惯频回首,坐客相谙便解颐。惭愧天涯善知识,增添城外小茅茨。《华严》未读河沙偈,偃仰明窗手自披。

寓居二首·东楼

月従海上涌金盆,直入东楼照病身。久已无心问南北,时能闭目待仪麟。飓风不作三农喜,是岁,海无飓风。舶客初来百物新,归去有时无定在,漫随俚俗共欣欣。

所寓堂后月季再生与远同赋

客背有芳藂,开花不遗月。何人纵寻斧,害意肯留枿。偶乘秋雨滋,冒土见微茁。猗猗抽条颖,颇欲傲寒冽。势穷虽云病,根大未容拔。我行天涯远,幸此城南茇。小堂劣容卧,幽阁粗可蹑。中无一寻空,外有四邻市。窥墙数柚实,隔屋看椰叶。葱蒨独兹苗,愍愍待其活。及春见开敷,三嗅何忍折。

浴罢

逐客例幽忧,多年不洗沐。予发栉无垢,身垢要须浴。颠隮本天运,愤恨当谁复。茅檐容病躯,稻饭饱枵腹。形骸但癯瘁,气血尚丰足。微阳阅九地,浮彩见双目。枯槁如束薪,坚致比温玉。长斋虽云净,阅月聊一沃。石泉浣巾帨,土釜煮桃竹。南窗日未移,困卧久弥熟。《华严》有余秩,默坐心自读。诸尘忽消尽,法界了无瞩。恍如仰山翁,欲就沩叟卜。犹恐坠声闻,大愿勤自督。

次远韵齿痛

元明散诸根,外与六尘合。流中积缘气,虚妄无可托。敝陋少空明,妇姑相攘夺。日出暯焦牙,风来动危萚。喜汝因病悟,或免终身著。更须诵《楞严》,従此脱缠缚。

子瞻闻瘦以诗见寄次韵

多生习气未除肉,长夜安眠懒食粥。屈伸久已效熊虎,倒挂渐拟同蝙蝠。众笑忍饥长杜门,自恐莫年还入俗。经旬辄瘦骇邻父,未信脑满添黄玉。海夷旋觉似齐鲁,山蕨仍堪尝菽粟。孤船会复见洲渚,械未用安羊鹿。海南老兄行尤苦。樵爨长须同一仆。此身所至即所安,莫问归期两黄鹄。

次韵子瞻独觉

咄咄书空中有怪,内热搜膏发痈疥。羹藜饭芋如固然,饱食安眠真一快。午鸡鸣屋呼不起,欠伸吉贝重衾里。此身南北付天工,竹杖芒鞋即行李。夜长却对一灯明,上池溢流微有声。幻中非幻人不见,本来日月无阴晴。

次韵子瞻夜坐

月入虚窗疑欲旦,香凝幽室久犹薰。清风巧为吹余瘴,疏雨时来报断云。南海炎凉身已惯,北方毁誉耳谁闻。遥知挂壁瓢无酒,归舶还将一酌分。

次韵子瞻寄贺生日

弟兄本三人,怀抱丧其一。颀然仲与叔,耆老天所骘。师心每独往,可否辄自心。折足非所恨,所恨覆鼎实。上赖吾君仁,议止海滨黜。凄酸念母氏,此恨何时毕。平生贤孟博,苟生不谓吉。归心天若许,定卜老泉室。凄凉百年后,事付何人笔。于今兄独知,言之泣生日。

次韵子瞻寄黄子木杖

老至亦有渐,五十惟杖始。行年日辰匝,幸免乡闾耻。罪重疮难平,余痂未脱疻。登山足犹健,不用扶儿子。我只念辛勤,赠此携且倚。他年赐环日,田舍尤须此。早收藤节杯,旋缀乌皮几。茅檐数间足,不用伐桐杞。

次韵子瞻谪居三适·旦起理发

道人鸡鸣起,趺坐存九宫。灵液流下田,茯苓抱长松。颠毛得余润,冉冉欺霜风。俯就无数栉,九九为一通。洗沐废已久,徐之勿匆匆。气来自涌泉,至此知几重。近闻西边将,袒裼拥马鬃。归来建赤油,不复侪伍同。笑我守寻尺,求与真源逢。人生各有安,未肯易三公。

次韵子瞻谪居三适·午窗坐睡

定中龙眠膝,定起柳生肘。心无出入异,三昧亦何有。睛窗午阴转,坐睡一何久。颓然拥褐身,剥啄叩门手。褰帷顾我笑,疑我困宿酒。不知吾丧我,冰消不遗寿。空虚无一物,彼物自枯朽。梦中得灵药,此药従谁受。侵寻入四支,欲洗自无垢。従今百不欠,只欠归田叟。

次韵子瞻谪居三适·夜卧濯足

海民慢寒备,不畜衾与裯。虽苦地气泄,亦无徒跣忧。逐客久未安,集舍占鸺鹠。念昔使胡中,车驰卒不留。貂裘溯北风,十袭犹飕飕。中涂履冰河,马倒身自投。宛足费冯翼,千里烦帣韝。十年事汤剂,风雨气辄浮。南来足忧虑,此病何时瘳。名身孰亲疏,慎勿求封侯。

同子瞻次过远重字韵

孟子自夸心不动,未试永嘉铁轮重。弟兄六十老病余,万里同遭海隅送。长披羊裘类严子,罢食猪肝同闵仲。大男留处事田亩,幼子随行躬釜瓮。低眉语笑接邻父,弹指吁嗟到蛮洞。茅茨一日敢忘葺,桑柘十年须勉种。来时邂逅得相携,归去逡巡应复従。莫惊忧患尔来同,久知出处平生共。虽令子孙治家学,休炫文章供世用。颍川筑室久未成,夜来忽作西湖梦。

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

客居远林薄,依墙种杨柳。归期未可必,成阴定非久。邑中有佳士,忠信可与友。相逢话禅寂,落日共杯酒。艰难本何求,缓急肯相负。故人在万里,不复为薄厚。米尽鬻衣衾,时劳问无有。闭门不复出,兹焉若将终。萧然环堵间,乃复有为戎。我师柱下史,久以雌守雄。金刀虽云利,未闻能斫风,世人欲困我,我已安长穷。穷甚当辟谷,徐观百年中。萧萧发垂素,晡日迫西隅。道人愍我老,元气时卷舒。岁恶风雨交,何不完子庐。万法灭无余,方寸可久居。将扫道上尘,先拔庭中芜。一净百亦净,我物皆如如。夜梦被发翁,骑驎下大荒。独行无与游,闯然款我堂。高论何峥嵘,微言何渺茫。我徐听其说,未离翰墨场。平生气如虹,宜不葬北邙。少年慕遗文,奇资揖昂昂。衰罢百无用,渐以圜斫方。隐约就所安,老退还自伤。海康杂蛮蜒,礼俗久未完。我居近闾阎,愿先化衣冠。衣冠一有耻,其下胡为颜。东邻有一士,读书寄贤关。归来奉亲友,跬步行必端。慨然顾流俗,叹息未敢弹。提提乌鸢中,见此孤翔鸾。渐能衣裘褐,袒裼知恶寒。佛法行中原,儒者耻论兹。功施冥冥中,亦何负当时。北方旧杂染,浑浑无名缁。治生守家室,坐使斯人疑。未知酒肉非,能与生死辞。炽哉吴闽间,佛事不可思。生子多颖悟,得报岂汝欺。时俾正法眼,一出照曜之。谁为邑中豪,勤诵我此诗。忧来感人心,悒悒久未和。呼儿具浊酒,酒酣起长歌。歌罢还独舞,黍麦力诚多。忧长酒易消,脱去如风花。不悟万法空,子如此心何。杜门人笑我,不知有天游。光明遍十方,咫尺陋九州。此观一日成,衮衮通法流。竿木常自随,何必返故丘。老聃白发年,青牛去西周。不遇关尹喜,履迹谁能求。锄田种紫芝,有根未堪采。逡巡岁月度,太息毛发改。晨朝玉露下,滴沥投沧海。须牙忽长茂,枝叶行可待。夜烧沉水香,持戒勿中悔。

雨中招吴子野先生循州作

柴门不出蓬生径,暑雨无时水及堂。辟谷赖君能作客,暂来煎蜜饷桃康。

答吴和二绝

三间浰水小茅屋,不比麻田新草堂。问我秋来气如火,此间何事得安康。

惯従李叟游都市,久伴蓝翁醉画堂。不似苏门但长啸,一生留恨与嵇康。〈子野昔与李士宁纵游京师,与蓝乔同客曾鲁公家甚久。〉

闰九月重九与父老小饮四绝

九日龙山霜露凝,龙山九日气如烝。偶逢闰月还重九,酒热风高喜不胜。

获罪清时世共憎,龙川父老尚相寻。直须便作乡关看,莫起天涯万里心。

客主俱年六十余,紫萸黄菊映霜须,山深瘴重多寒势,老大须将酒自扶。

尉佗城下两重阳,白酒黄鸡意自长。卯饮下床虚已散,老年不似少年忙。

求黄家紫竹杖并引

予于龙川买曾氏小宅,宅西南隅有紫竹百余竿,为藤蔓所困,无复直干,虽为伐藤,而见竹偃弱,无可为杖者。黄氏老家有紫竹甚茂,乞得一茎,劲挺可喜。闻黄氏竹旧自曾氏移植,偶为诗示之。曾家紫竹君家种,曾园竹与荒藤共。藤骄竹瘁如畏人,不似君家竹森耸。我来买宅非为宅,爱此风梢时一弄。磨刀向藤久未忍,树倒藤披真自送。繁阴一豁新笋地,狂鞭欲向青春动。我身病后少筋力,遍求拄杖扶腰痛。萧萧瘦干未能任,一亩君家知足用。一枝遗我拄寻君,老酒仍烦为开瓮。

赋丰城剑北归途中作。

剑气夜干斗,精诚初莫隔。全身寄狱户,隐约还自得。张雷彼知我,勉为汝一出。腰间杂环佩,亦既报之德。凛凛天地间,要非手中物。跃入延平水,三日飞霹雳。出当乘风雷,归当卧泉石。千年故穴在,三叹泉上客。

范丞相尧夫挽词二首〈许州作。〉

持身守忠恕,临事耻噶。直道更三黜,平生惟一心。家风来自远,国论老弥深。令德真如玉,泥沙枉见侵。

南迁头已白,北返蝉加。君意知无罪,天心许到家。同朝曾忝旧,握手一长嗟。时事纷无已,还应付棣华。

卜居

我归万里初无宅,凤去千年尚有台。谁为绕池先种竹,可怜当砌已栽梅。囊赀只数腰金在,归计长遭鬓雪催。欲就草堂终岁事,落成邻舍许衔杯。

和子瞻过岭

山林瘴雾老难堪,归去中原荼亦甘。有命谁令终返北,无心自笑欲巢南。蛮音惯习疑伧语,脾病萦缠带岭岚。手挹祖师清净水,不嫌白发照毵毵

子瞻赠岭上老人次韵代老人答

岭头卢老一炉灰,长短根茎各自栽。轻贱已消先世业,知君海上去仍回。

「云兴于山」

云兴于山,霿霿为雾。匪山不仁,天实不顾。山川我享,为我百诉。岂不畏天,哀此下土。班班鸤鸠,谷谷晨号。天乎未雨,余不告劳。谁为山川,不如羽毛。

「有骥在野」

有骥在野,百过不呻。子不我良,岂无他人。絷我于厩,乃不我驾。遇我不终,不如在野。秃毛于霜,寄肉于狼。宁彼我伤,人不我顾?无子我忘。

「有触者犊」

有触者犊,再棰不却。为子已触,安所置角?天实畀我,子欲已我。恶我所为,盍夺我有?子欲不触,盍索之笠?

「朝日载升」

朝日载升,薨薨伊氓。于室有绩,于野有耕。于途有商,于边有征。天生斯民,相养以宁。嗟我何为?踽踽无营。初孰与我,今孰主我?我将往问,安所处我?

「我客至止」

我客至止,我迎于门。来升我堂,来饮我尊。羞鳖不时,詈我不勤。求我何多,请辞不能。客谓主人:唯子我然。求子之多,责子之深,期子于贤。

「颜书四十韵」

任君北方来,手出《邠州碑》。为是鲁公写,遗我我不辞。鲁公实豪杰,慷慨忠义姿。忆在天宝末,变起渔阳师。猛士不敢当,儒生横义旗。感激数十郡,连衡斗羌夷。新造势尚弱,胡马力未衰。用兵竟不胜,叹息真数奇。杲兄死常山,烈士泪满颐。鲁公不死敌,天下皆熙熙。奈何不爱死,再使踏鲸鳍?公固不畏死,吾实悲当时。缅邈念高谊,惜哉我生迟。近日见异说,不知作者谁。云公本不死,此事亦已奇。〈或云公尸解。虽见杀,而实不死。〉大抵天下心,人人属公思。加以不死状,慰此苦叹悲。我欲哭公墓,莽莽不可知。爱其平生迹,往往或孑遗。此字出公手,一见减叹咨。使公不善书,笔墨纷讹痴。思其平生事,岂忍弃路岐?况此字颇怪,堂堂伟形仪。骏极有深稳,骨老成支离。点画乃应和,关连不相违。有如一人身,鼻口耳目眉。彼此异状貌,各自相结维。离离天上星,分如不相持。左右自缀会,或作斗与箕。骨严体端重,安置无欹危。篆鼎兀大腹,高屋无弱楣。古器合尺度,法物应矩规。想其始下笔,庄重不自卑。虞柳岂不好,结束烦馽羁。笔法未离俗,庸手尚敢窥。自我见此字,得纸无所施。一车会百木,斤斧所易为。团团彼明月,欲画形终非。谁知忠义心,余力尚及斯。因此数幅纸,使我重叹嘻。

「欧阳永叔白兔」

飞鹰搏平原,禽兽乱衰草。苍茫就擒执,颠倒莫能保。白兔不忍杀,叹息爱其老。独生遂长拘,野性始惊矫。贵人识筠笼,驯扰渐可抱。谁知山林宽,穴处颇自好。高飚动槁叶,群窜迹如扫。异质不自藏,照野明暠暠。猎夫指之笑,自匿苦不早。何当骑蟾蜍,灵杵手自捣。

这个问题并不准确,宋仁宗的陵墓永昭陵其实早已被破坏!只是在1955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位于市区的永昭陵按照原样恢复了地面建筑,这也是目前宋陵中唯一复原的陵!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宋仁宗的陵墓只是后来经过复原所看到的而已!

北宋皇陵是我国地面遗存最完整、现存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群之一。除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兵掳走惨死漠北外,北宋其余七个皇帝都葬在河南巩义北宋皇陵。加上赵匡胤父亲赵弘殷的陵墓-永安陵,这就是我们俗称的“七帝八陵”。

据史料记载,“宋陵皇堂下深五十七尺,高三十九尺,陵台三层,正方,下层每面长九十”;地宫最深的可能是永熙陵,“皇堂深百尺,方广八十尺,陵台方二百五十尺。”宋四尺大约合现代的一米,永熙陵地宫就是32米深,而永安陵(赵匡胤父亲)近1425米。

北宋靖康之变后,金兵占领中原,便对北宋皇陵展开了疯狂的抢劫。一时间,北宋皇陵区内乌烟瘴气,在疯狂的盗掘中,哲宗皇帝的尸骨甚至被抛到了陵外无人过问。后南宋三京淮北宣谕使方庭硕奉旨到巩县谒陵,他亲眼看到往昔威严肃穆的皇陵禁地,如今是乱草丛中野兽出没,狐鸣狼叫甚是凄凉。他沉痛地写道:“永昌陵(宋太祖)以下皆惊犯,泰陵(宋哲宗)至暴露,庭硕解衣覆之。”宋高宗赵构听说后愤懑至极,不觉凄然泪下,但是皇陵在金国占领区,他又无可奈何。另据,金兵占领中原后,因为慑于宋仁宗仁义之主的威名,并没有对永昭陵下手。在南宋的史料上,也很明白的写出了“唯昭陵如故”。

但在元朝时,却没有幸免于难,据史料记载,元朝时期,宋陵陵区“ 尽犁为墟”。

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十二月,宋仁宗赵桢颁布了一道诏书,朝野震动。宋仁宗在诏书中说,郭皇后因为一直没有生下皇子,“主动”请求出家入道,朕表示同意,“诏封净妃、玉京冲妙仙师,赐紫,名清悟,居长宁宫”。不过人们都清楚,这不过是宋仁宗的小把戏,实际上就是废掉皇后而已!那么以仁德宽厚著称的仁宗,为何薄情寡义,废黜皇后呢?

郭皇后是应州金城人,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应县,出身将门之家,她的祖父名叫郭崇,是后周开国功臣之一,当时的地位比赵匡胤还要高。陈桥兵变后,赵匡胤即位,郭崇没有起兵反对,而是选择了支持,所以北宋王朝给他很高的礼遇,“加兼中书令”。郭皇后的父亲名叫郭守璘,官职虽然不高,但他的妻子是明德皇后(宋太宗的妻子)的姐姐。

如果严格按照辈分来算,郭皇后比宋仁宗还要高一辈,因为她是宋太宗的内侄女,而宋仁宗是宋太宗的孙子。不过郭皇后比宋仁宗还要小两岁,而且两人没有血缘关系,所以在天圣二年(1024年)就入宫参加皇后的“选秀”活动。在皇太后刘娥的支持,郭氏脱颖而出,成为宋仁宗的原配皇后!那一年,宋仁宗十五岁,郭皇后十三岁。

根据史料记载,宋仁宗当时最喜欢的人并不是郭皇后,而是王氏、张氏。王氏来自蜀中,长得非常漂亮,“姿色冠世”,但是皇太后刘娥“以其妖艳太甚,恐不利于少主”。张氏也被宋仁宗看中,想立其为皇后,但也遭到了皇太后的反对。由于皇太后刘娥的干预,宋仁宗与郭皇后的婚姻从一开始就蒙上了一层阴影。

当时,宋仁宗毕竟是少年天子,后宫里的美女不少,特别是在刘娥死后,他开始放纵自己,“稍自纵,宫人尚氏、杨氏骤有宠”。但郭皇后心胸狭隘,以骄妒著称,刘娥在世的时候,“后宫莫得进,上患之,不敢诘”。刘娥死后,此时已经没人可以挟制仁宗了,所以郭皇后与宋仁宗发生了直接冲突。

事情也是因尚美人、杨美人引起,两人仗着皇帝的宠爱,与郭皇后发生了冲突。有一天,尚美人当着宋仁宗的面指责郭皇后,恰巧被郭皇后听到了。郭皇后大怒,当场动手要打尚美人的脸,宋仁宗赶紧上前阻拦,结果这一巴掌打到了宋仁宗的脖子上,还留下了指甲刮伤的痕迹。宋仁宗很生气,在宦官阎文应、宰相吕夷简的支持下,才颁布了废后诏书。

我国宋朝曾经有这样的一位皇后,她经历了三位皇帝在位时期,身为皇后却只在宋神宗在位时期得以被善待,她就是宋仁宗的第二任皇后——曹皇后。

曹皇后出身便是荣华富贵之门第,从小家族对其循循善诱,希望将其培养成一位知书达理的女子。

而曹皇后也没有辜负曹家对她的期望,十八岁那年听从皇帝的旨意奉诏入宫,而出身华贵世家的她更是在次年被立为了皇后。

但是身为皇后她却从来都没有得到过皇帝宋仁宗的爱意,甚至立她为后之后一直对她冷眼相待。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原因就是彼时身为皇帝的宋仁宗赵祯根本不爱她,并且已经看上了其他的女人。

一方面曹皇后虽然知书达理性情慈爱,但是相貌却不是特别出众,宋仁宗又是一个非常看重相貌的人,自然不宠幸这位皇后;另一方面当时皇帝已经看上了张贵妃,所以对曹皇后就一直是爱答不理的状态。

在这里面也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就是谁当皇后谁倒霉。

在这之前宋仁宗迎娶郭崇的孙女郭氏为皇后,而这个皇后的性格是远远不如曹氏的,并且在第一任皇后在位之时,宋仁宗就已经看上了长相远比她出众的张氏和王氏,对于这种事情,性格高傲的郭氏自然是不允许的,并且和两位美女闹矛盾,

后来宋仁宗就把她打发到长乐宫去了,就这样郭氏郁郁而终。

而反观曹皇后,她就非常聪明了,她并不和张贵妃争宠并且他也清楚,如果和当时十分受宠的张贵妃争宠的话,那么她的后果可能比郭氏更加严重。

这样一来也让一直想要废除皇后的宋仁宗无可奈何,以当时曹皇后的家世,哪怕你是皇帝也不能乱动它的人。

就这样忍受了几年之后宋仁宗驾崩了,为了不再受这样的委屈她并没有当时就宣告天下,而是隐瞒着这个事情,并且让自己一心辅佐的赵曙抓紧时间登基。

但是登上皇位的宋英宗简直如同一个白眼狼一样,虽然靠着曹皇后上位,但是登基后仍然没有给曹皇后好脸色看。

而对于宋仁宗的女儿也整日想方设法想把她们赶出公主位置,让自己的女儿当公主。

两人的关系真正变差是在一次赵曙生病期间。当时身为太后的她已经十分心寒了,不过在经历了宋仁宗对她的冷淡之后,对于这种事情可以说是彻底心凉了。

在其生病期间由于没有人处理朝政,曹太后便心想朝廷政事不能没有人处理便着手接管朝政。

但是这样为皇帝着想的做法却被宋英宗误认为是想趁机扩大自己的权力,这样一来两人的关系已经是彻底破败了。

在经历了这两位皇帝之后,曹太后对于皇帝对她的看法已经是非常不在意了,但最后一位皇帝宋神宗却让她感到了人间有情。

宋神宗即位之后对曹太后非常的孝顺,这对曹太后的思想也有一定的改观,准备好好的过完自己的后半生。

纵观曹后一生,到了晚年才得以善待,也让后人感慨无穷。

柳永《鹤冲天》赏析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这首词,伴随着一个有名的故事。据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载:宋仁宗一次“临轩放榜”,看到柳三变(柳永原名)的名字,想起他《鹤冲天》词中“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句子,就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把他黜落了。于是,他只好半是解嘲、半是哀怨地自称“奉旨填词”,继续过着留连坊曲的生活。这个故事的真实性究竟有多少,我们很难揣测;但是柳永这首词有着触犯封建规范的浪子思想,却是实在的。

宋仁宗一日晨兴文言文翻译如下:

原文:

宋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侍臣曰:“何不降旨索取”仁宗曰:“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

释义:

一天早上,宋仁宗起床后,对身边的大臣说:“昨天晚上觉得肚子很饿所以睡不着,于是就特别想吃烧羊。”身边的近臣听到后说:“那皇上为什么不下命令去取几个来”仁宗听后说道:“近来听说皇宫里只要索要一次,宫外的人便以此为例。

天天要宰羊,以备我享用。我是真的担心如果这次我下命令索要了,你们以后就会连夜宰杀,来供应我的不时之需呢,那么时间一长,就要浪费许多人力物力精力啊,怎么能因为一时的饥饿,而开始无止境的杀戮呢?

宋仁宗一日晨兴文言文赏析:

《宋史》的特点是史料多,叙事尽详。两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学术活跃,印刷盛行,编写的史书,便于刊布流传。科举制的发展,形成巨大的文官群,他们的俸禄优厚,有好的条件著述。加之统治者重视修撰本朝史,更促成史学的发达。修撰本朝史的工作,在北宋前期由崇文院承担。

王安石变法改革官制后,主要由秘书省负责。官修的当代史有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记载宰相、执政议事及与皇帝问对的时政记,根据起居注、时政记按月日编的日历,详细记载典章制度的会要,还有编年体的“实录”和纪传体的“国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5572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3
下一篇2023-1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