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思路:首先简单介绍合阳,然后写合阳的具体情况,最后写对大家的欢迎。其范例为:
我的家乡合阳,是一个秀丽迷人的山水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迹城。那儿的名胜古迹,美不胜收;文化习俗,异彩纷呈;瓜果美味,数不胜数;诗词颂歌,文采风流。
合阳县为暖温带半干旱形大陆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降水偏少。合阳县原生植物以木本和草本为主,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中国最大的芦苇荡:洽川黄河湿地。
合阳县交通便捷,108国道纵贯全境,西禹高速途经县域8个乡镇并直通县城,西侯铁路由南向北穿过县境。合阳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有黄河流域面积最大的温泉湖泊型湿地、国家AAAA景区:洽川、中国唯一以帝王命名的武帝山国家森林公园。
除此之外,合阳还有很多好吃的,如九眼莲,浙是合阳县独有的特产,栽培莲历史悠久,久负盛名,红莲和白莲皆有。合阳的莲菜有九个孔眼,环状排列,故称“九眼莲”,九眼莲节长尺半,九眼莲盛产于合阳县洽川、温泉河上游。欢迎来到合阳做客。
注:之所以叫一个药师佛与一个准提佛母的故事,是因为我出生在农历九月二十九日,次日即是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圣诞,而你出生在农历三月十六日,与准提佛母菩萨的圣诞是同一天。
我和你的故事,是从我高考的那一年开始的,那是西历1995年的夏天,那一年我20岁,认识了你,现在的妻子,一个不谙世事的女孩,极度的单纯。那一年的夏天,是我再次高考,就在那个夏天,高考之后,你第一次和我的同学来到我家。那时,你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一身小巧轻裙,一双凉鞋,能发出叮叮当当很清脆的声音,可以让人过耳难忘。后来知道了你是什么人,你是我同班同学的同乡,在县城武装门市部上班。初看也许别人会觉得你很普通,但一和你说话,就会觉得你身上有种语言难以形容的单纯,一种如今社会少见的单纯,并且不是一般的单纯,是异常少见的单纯,仿佛没有经历过任何社会的污染。
记得就是在那一年,在青春无惧,莫名懵懂的状态下,自己生平第一次对着一个女孩说出了喜欢两个字。也是在那一年的2月14日西方情人节那天,送给你一份早晨的礼物,一张精美的卡片,卡片上印着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还有一轮弯弯的月亮。卡片上有我写下的词句。东西虽小,却从此时此刻载入了往后缘份的开端。
在遇到某一个人的前一刻,谁也不会料到,下一刻会有什么样的人介入自己的人生,对自己产生多大的影响和改变。
那个时候的广西钟山县城,正处在90年代中期,那个时候的社会面貌,没有今天这个时代这么多花哩花俏,五花八门,华而不实的东西,不像现在的建筑物几年就变换一次,过几年又变换一次。那时的事物大都比较朴实。
记得1995年的钟山县城,有一个五星台和田径场,里面是足球场,绿草茵茵。田径场的两边种着葱葱郁郁的青树,经常有人在树下荡秋千,附近有一个儿童乐园,是我们经常去的地方,如今已变成大世界酒楼和万家乐超市,那时钟山县的中医院,距离绿色的足球草坪非常近,也是在五星台的旁边。中医院的前面是马路,马路的对面,就是钟山县人民武装部门市部,那就是你上班的地方。记得有一次我到你的宿舍开玩笑帮你看手相,其实自己对手相所知甚少。
你的家里是农村的,在钟山县回龙镇的东寨村,县城有名的狮子庵就在你们村的不远处。如今百度搜索“广西钟山县回龙镇东寨狮子庵”便可找到有关的介绍。
你毕业于钟山县职业中学幼师专业,相当于中专学历,去广东实习后,回来分到县城武装门市部上班。十几年后你又函授后去桂林进修大专学历,成为了半个大学生。
记得1995年那个时候,你在武装门市部上班时,说有个姓莫的,好像有点对你居心不良,有存心不轨的言谈,我就打了个匿名电话,警告了对方,帮你出了口闷气。那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往事了。
1995年至1998年期间,你先是在县城人民武装门市部上班,后来进入了钟山陶瓷厂,而我在广西八步梧州师专就读大专,现已改名为贺州学院。记得我曾用红色双横的信稿纸,给你写了一封信。写过之后,心情畅快,自己也不望什么回复,没想到你看过信之后,居然有一天主动去八步梧州师专找我。记得当时你去大学找我的时候,让我内心波澜起伏,倍感惊喜,给我留下了一份深刻的印象。
之后,你先后在自己所在回龙镇的大岛完小,鸟塘完小做代课老师。我每逢周末或者学校放假的时候,都去找你,有时候遇到大雨滂沱的日子,也能风雨不改,尽管暴风骤雨的时候,出入村子的小路充满泥泞。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没有真感情,关键是看其中一个遇到困难的时候,另一个怎么样去对待对方。那时候去回龙大岛完小找你,总要经过一座桥。有一次周末的日子,恰逢风雨交加,狂风大作,天气异常恶劣,河水漫过桥面,你后来告诉我,那天河水淹死了一个人,你说当时听到这个消息,误以为遇到险难的人是我,当即就跌倒在地,不省人事。醒了之后才知道,出事的人并不是我。那只是一个误会的消息。
那几年,我也曾去过县城陶瓷厂找你,去过回龙镇的鸟塘完小找你。过去的,如今都已成为难忘的往事。
在梧州师专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年,也是在夏天,家里父母知道了我与你的交往,极力反对我与你走到一起,母亲说我其实不是真的喜欢你,只是同情你而已,同情归同情,同情不代表是真感情,并说一个女方是农村,一个男方是县城,门不当户不对的。但当时我还是坚持了自己所做出的选择,那一年的夏天,我与母亲彻底闹翻了,带上了自己的衣服,行李和睡席,踏上了到你所在回龙镇的客运汽车,一路直往而无顾。此后,长达八年的时间里,都从来没有和家里联系过。
多年以后,一首崔子格演唱的歌名为《卜卦》的流行歌曲,让人听了难以忘怀。其中的一句歌词:那年仲夏,你背起行囊离开家,古道旁,我欲语泪先下……让人感到了歌曲与现实的吻合,仿佛正是自己经历的写照,让人唏嘘不已,感触倍深。
我在你的东寨农村家里,陆陆续续,住了好几年时间,每当到了种稻谷插秧苗的季节,或是到了割稻穗打谷子的时候,我都会和你以及你的父亲,哥哥妹妹一起辛苦劳作。你的妈妈患病在身,不能出田地,就帮我们送饭粥,哪怕是炎热酷暑的天气,也帮我们送到田地。你有两个哥哥,有五个妹妹,有一个在小时候夭折了,剩余四个妹妹,包括你自己在内的话,你一共就是五姐妹,你是排第一的,在出田间或菜地的时候,经常用背带背着还没长大的最小的五妹,带着三妹四妹她们,然后我经常和着你们一起,去田间地里,共同种菜挖番薯。做不惯农村农活的我,虽然经常帮你们一家人割禾拉稻谷,大汗淋漓,也曾倍感到过辛苦,但能和你以及你的家人一起同甘共苦,自己内心却也很充实。
我为了爱情与父母决裂,离家出走的那一年,已经是香港回归了大陆了,应该就是一九九九年的夏天,九八到九九那两年的夏天,内地先后播放了两部还珠格格电视剧,风靡了整个华夏大江南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时常在东寨你家的附近,听到从电视机传出那熟悉的还珠格格电视剧的主题曲:“感谢天,感谢地,感谢命运,让我们相遇,自从有了你,生命里都是奇迹。”“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到天涯……”
回想起自己回学校教书之前的那几年,一直都在外面过着流浪般的生活,如同无根的浮萍,漂泊无定,大部分时间在你父母农村的家里住,也曾在县城的滨江路租房子住,也曾去邻县八步县城找工作,入过某个酒楼,第二天早上就悄悄离开。还在一个私人米粉制作店做过几天。那时的你也在八步的一个饭店帮忙洗碗。最落魄的时候,曾经去摆过地摊卖袜子。说来很内疚,我们学过那么多的文化知识,都没有能充分用上,发挥出它的价值来,真是觉得可惜。
公元1999年,你拉我去领了结婚证。那一年我24周岁。而我和你的故事还没有完,仍旧还在继续下去。
到了2000年,新世纪的第一个年头,我的第一件事,是和中国传统的佛门结下了一个甚深的缘份,地点就在广西钟山县回龙镇东寨村著名的狮子庵,位于你家村子的后山,当天正是四月初八日。那一年我的第二件事,是去了一趟外地旅游,当时去的目的地是广东省增城县的罗浮山,一是想洗一洗积压多年的身心疲惫,二是想探寻拜访奇人异士。后来到了罗浮山上的华首台寺,在寺院里住了两天才下山,那天晚上,向华首台寺的主持询问有关圆觉经的问题,主持大和尚说,按照我自己的看法去理解就可以了。后来还给了我一百元人民币,我开始时推辞,大和尚说这是我本人给你的,我无奈不得不收下。
我下山之后,先是在增城县城坐客运汽车到广州,因为回去的路途中,必须要穿越经过广州,然而,我在广州火车站的那天晚上,一个青年男子过来和我搭讪,那个男子说他也是要坐火车回家去的,并且和我同路,他告诉我他也是回广西地区。后来我不设防地喝下了他递过的一盒菊花茶饮料,喝下之后头部沉重,昏昏欲睡。醒来之后,发觉自己的身份证已丢失,身上的一百元也已不知到哪里去了。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之下,无乃只好顺其自然,先是自己主动进了广州的收容遣送站,在收容站里面目睹并接触到社会底层各式各样的人,有的是像是同性变态狂,有的胆小而懦弱,有的仗势欺人,有的像电视剧里的严刑拷打,形形色色的都有。
之后我先是回到了自己出生地所在的地区,回到梧州市之后,换了一件半新的白衬衫,并作为同众的代表在座谈会上发言。
当我回到家乡所在地区以后,又再次乘车,回到了当时所住的县城――现在的贺州地区钟山县。
2001年,我从钟山县凤翔镇中学,调到了同镇的江亚完小。完小就在公路的旁边。小学紧靠公路,不是好事也是好事,环境比较嘈杂,但出入交通方便。2001年我的印象中,好像没有什么让我难忘的国家世界大事。
到了歌手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席卷中华大地的时候,你仍旧是在回龙镇乡下的小学做着代课老师,工资微薄,但你总是那么活泼乐观,好像在你身上永远都能看到阳光。从你和学生们合影的照片中,可以感受到一股乡下小学的纯真气息。就在那一年,我患上了一场高烧。
接下来的2003年,一场流行的非典瘟疫四处扩散,越来越多的人戴上了防护罩。非典那一年,我从江亚完小调到了樟村小学,那是一个非常偏僻的小学,高低不平的石头路,距离外面的世界很远,出入非常不方便。在樟村小学,有两个同事老师留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一个会拉二胡的名叫周富年,一个上课时声音很沉旷回荡的名叫吴华文,多年以后叫吴华文的那个代课老师,在自己家里晾嗮谷子,一不小心,从楼梯上跌下,抢救无效,命丧黄泉。
在江亚完小和樟村小学的这段时光里,你有空都会来学校看望我。有一次你还是和你妈妈一起来学校的。当然,我也经常去回龙乡下找你。只有你平安,我才能放心。
两年之后的2005年,我又从樟村小学调到了另一所学校同古坝小学,那个小学距离凤翔镇也是有比较远的距离。我在同古坝小学的时间比较长,学校的门口有一个关羽庙,当地的村子范围不大,却曾经出过清朝的秀才。我在那里的任教时间是2005年到2008年。那时经常去山那边,用白色的大塑料罐,拉山里的山泉水回来喝,山里的泉水没有经过人为加工,大都比较清澈甜美,距离自然更近。2005年我还在同古坝小学得了一场皮肤病。在那里还认识了一个和我有相似兴趣爱好的名为谭羽佳的同事。
我在同古坝小学期间,更重要的是发生了一些标志性的事情。
在那里,我陆陆续续随感而发,写了大量的五言诗,七言诗,从2006到2008年总数大致是三百多首。
2006年,买了第一台电脑,开始接触到网络的世界。那年还买了一辆黑色的益豪牌弯梁摩托车,那辆摩托车伴随着我下乡入村,攀山爬岭。凤翔镇和回龙镇路程比较近,只有十多公里,中间只隔了一个石龙镇,我每次下回龙镇去找你的时候,都是坐自己的益豪弯梁摩托车,即使是后来的朝九晚五往返于凤翔镇和钟山县城之间,也是很少坐客运汽车。这辆黑色的弯梁摩托车,在几年后,我有一次去钟山郊外的西山岭时,停放在山上的松树下,被盗贼偷窃而丢失。
2007年,大事发生了。
那一年,你到同古坝小学做代课老师,那天你不在学校,同古坝的校长对我说:你还不快回去!你的岳父出事了!听到此消息,我急忙匆匆赶到回龙东寨,听到人说方知,你的父亲出了意外凶灾,事情是在自家的辗米房内,在开辗米机的开关电闸的时候,一不小心,触到了电源!
在我赶回去的时候,已经是很晚的时间了。在那个漆黑的夜里,在围观的人群当中,你在父亲的遗体面前,禁不住失声痛哭。
也是在同一年,母亲在我离家出走之后的第八个年头,带病来到回龙东寨你的家里,找到了我。
那一年,我们在县城的钟欣酒楼补办了婚宴喜酒。
2008年,四川省发生了汶川大地震。一场地震,同时夺去了好几万人的生命。
同年的夏天,我从同古坝小学调到木冲小学,学校位于偏僻的山区上,长达十里的山路,婉婉蜒蜒,破石嶙峋,崎岖不平,连接着云雾缭绕的山岭和外面小镇的世界。
2008年元月份,我们搬入了在县城南路司法局买的一套57平方米的二手旧房。在那里居住了三年的时间,直到2011年为止。
刚搬到司法局不久,一个叫吴文琛的小男孩介入了我们的人生。他家里是农场那边的,放在我们家里寄带。由此我认识了小男孩的父亲陈纪标。他是和我有着相似兴趣爱好或者说志向之人。另有一个叫蒋明炜的小男孩也放到我们家里寄带,这一双小男孩一个叫文文,一个叫明明,刚好组成了文明。期间我帮他们拍下了大量的照片和摄像,留下了时光的印象轨迹。
我们带着文文和明明,这两个寄放的小孩,在钟山县城的司法局,住了三年的时间,从2008年一直到2011年为止。
搬入司法局住的第二年2009年,在你的父亲去世两年后,你的母亲也紧随其后,久病逝世。
(未完待续)
关天培的故事如下:
关天培调任广东水师提督的这年,正是英国商务监督律劳卑率兵船蛮横闯入广东省河之后,为了加强海防,清政府调他到这个当时是全国对外交往和贸易的唯一口岸广州。
关天培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为了专心致志搞好海防,先令妻子奉老母归里,自己带着三个家丁到广州赴任。就任后,他“亲历重洋,遍观厄塞”,根据虎门的险要形势,进行严密设防,设置了三重门户:以沙角、大角两炮台为第一重门户;南山、镇远、横档三炮台为第二重门户。
并将其中的南山炮台加以改建,加筑石基,增设月台,改变炮位过高的弱点,改称为威远炮台;狮子洋口的大虎门炮台为第三重门户。这三重门户也就是三条防线,紧紧地把守住珠江口的南大门。
他一方面在第二、三防线之间,威远、镇远与横档的适当地段设置大铁链和木排,以阻拦敌闯入内洋;另方面又亲自监督铸造大炮八千斤、六千斤者四十尊,六千斤以下者数百尊,分置各炮台,以加强防守力量。
与此同时,他又加紧训练水师部队,亲自驻扎在虎门督军操练,每年二月末、八月初,“分饬本标将备,率亲兵五百余名,分赴威远、镇远、横档、大浇、永安、巩固六处,练习炮准,其大角、沙角炮台等处,共兵六百四十名。每次操练可十日为度”。
他还将建设虎门要塞的经验和汇集的有关资料,编成《筹海初集》。
相关介绍:
《红楼梦》是一部内涵丰厚的作品,《好了歌》和十二支《红楼梦曲》提示着贾宝玉所经历的三重悲剧。作者将贾宝玉和一群身份、地位不同的少女放在大观园这个既是诗化的、又是真实的小说世界里,来展示她们的青春生命和美的被毁灭的悲剧。
作品极为深刻之处在于,并没有把这个悲剧完全归于恶人的残暴,其中一部分悲剧是封建势力的直接摧残,如鸳鸯、晴雯、司棋这些人物的悲惨下场,但是更多的悲剧是封建伦理关系中的“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所造成的。
是几千年积淀而凝固下来的正统文化的深层结构造成的人生悲剧。小说描绘了上至皇宫、下及乡村的广阔历史画面,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末世复杂深刻的矛盾冲突,显示了封建贵族的本质特征和必然衰败的历史命运。
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或达,或执,无所谓高低之别,上下之分。过分的达,放浪形骸,荡佚不羁,不管不顾,率意而为,随便过了头,也令人不敢恭维。过分的执,成为偏执,顽执,执拗,别扭,太认死理的话,也是使人敬而远之,躲避三舍的。达和执,常常决定于人的性格,人的秉赋,人的成长环境,以及人的命途际遇。应该可以改,但要真的改起来,也难。
不过,豁达之人,未必不会在某事、某时变得执着起来;反之,执着之人,在什么问题上,突然表现出豁达,也不是不可能。什么都达,或者,一切皆执,生活中,历史上,有这样的人,不能不为其片面性而遗憾;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该达则达之,该执必执之,有张有弛,这才叫做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这才能于人际交往中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这岂是说到就做到的吗?所以说,人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也就表现在这些地方了。
有一年,作客广西合浦,参观地下发现的古汉墓,了解到远在汉代,这座城池就具有相当规模了。这座古城,当时,不仅是南珠的产地,还是政治上、军事上的边陲重镇。后来参观当地的博物馆,除了感动人的合浦珠还的故事外,还知道了一个历史教科书上的伏波将军马援,曾经在这里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位保卫和开拓南疆的汉代大将军,在戎马生涯中,大部分时间里,称得上是一位达而不执的明智者,这是很不容易的。虽然在他生命最后的日子,执而近拗,遭至军事失利,犯了小人,死后被夺官削爵。重新阅读这位历史上的将领,确有很多值得汲取的教训。
西汉末年,王莽为乱,旧的平衡完全打破,新的政局尚未形成,有实力、有地盘的各路兵马,纷纷画地为王,群雄并列,干戈四起。当时,汉光武帝刘秀,并不是最具立国成势的气派,常常被追打到无以逃生,有时,连粥都喝不上的。然而,有识见的马援,决定追随他。
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也,臣亦择君矣!这句史书上常见的名言,就是出自他的口。应该承认,他在这种选择中,表现出了他明达识变的思路。他选择了刘秀,刘秀也选择了他,于是,成就了他为彪炳史册的一员名将。综观其一生,他不光是一员很得军心的武将,更是个有头脑的政治家。
马援还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不凡俗的举止。他的大哥马况,一位读书人,要他正正规规地成材,让他静下心来好好读书。这是一般人都要走的路。也是中国人或者世界人直到今天,所有父母兄长免不了要对年轻人谆谆教诲的。但这普遍适用的规律,对于马援这样的个例则不灵,他坐不下来,读不进书,兄长为他苦恼,他自己也很不痛快。
后汉书说他:曾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
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他具有反潮流的气质,不想作章句儒,而是他的精神无法集中到书本上。最后,他哥哥不再坚持他必须从儒学这条路走下去,就说:你走吧!我不拦着你。一位优良的工匠,是不会把未完成的工料展示给别人的。
现在,我看不出来你将来如何,会不会成为大器,但还是按照你自己的愿望,做你愿做的事,或许更好一些。
于是资助马援到边郡放牧种田,当兵习武,从事他喜爱的工作。
做兄长的马况:因才施教,不照常规苛求,是达;听任自由发展,不加以绳束,是达;同样,做弟弟的马援,因处田牧,至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最后尽散以班昆弟故旧,身衣羊裘皮绔。不能不说,这也是一种达;他对于劳动所得,物质利益,看得很轻,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那就更是我们所不能企求到的达了。
在王莽末年,四方兵起,天下未定之时,马援未投身刘秀之前,依附西北的诸侯隗嚣,受到很好的信任,到了参与军机、与决筹策的地步,这也是马援在没有更好的选择前,暂时栖身。后来,公孙述在蜀中称帝,与刘秀抗衡。于是,隗嚣派马援去观察形势,决定何去何从。马援接受任务去了西蜀,一方面为隗嚣今后的决策提供意见,一方面也不排除在那种混乱的局面下,对三种势力进行比较,为自己未来的进取,作实事求是的选择,这种从容不迫地在动态下,观察一个个可能的合作者,进行聪明的选择,不能不说是一种达。
马援所以要到西蜀去,也是想实地看一看这位公孙述,结果大失所望。此人甚至比优柔寡断的隗嚣,还要差劲。他本与公孙述同乡里,老朋友,到得那里,还不应该握手欢如平生?谁晓得这位老乡,拉开帝王架子,搞一套觐见仪式,整个是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所以,马援心里想,像这类沐猴而冠的家伙,决非成事之辈。
便对他的款待和许愿,根本看不在眼里。而且回到西北后,对隗嚣说,公孙述称帝时,连他自己都担心,犯嘀咕:当皇帝容易,可当不长久怎么办?他老婆倒想得开:朝闻道夕死可也,哪怕当上一天皇帝也值得。
像这样的井底之蛙,加之狂妄自大,你还能指望他什么呢?一席话说得隗嚣心乱意迷。于是他建议这位军阀,审时度势,不如专意东方,也就是要他向刘秀示诚。其实,这也是他自己观察时局,而作出的决断。
一个人若不能豁达行事,无大器度,也就无高瞻远瞩之胸襟,便会局促于眼前和部分的利益。隗嚣虽然接受了马援的建议,遣子入质,但不久又反复变卦,致使作为使者来到刘秀身边的马援,处境尴尬。不过,凡达者,都有其坦然自若的心态。他第一次见刘秀时,曾经问道:我去见公孙述,他怕我挟带武器,盘查再三。到你这里,你马上接见,并无戒备,难道你不怕我行刺吗?刘秀笑道:你怎么会是个刺客呢?顶多是个说客罢了。
所以,居数月,而无它职任。
刘秀不用他,也是很自然的谨慎行为。马援不被用,也能放达自如,从容对待。于是,已经来到刘秀身边的马援,一方面给隗嚣做工作,使之回心转意;一方面对光武帝请求:三辅地旷土沃,而所将宾客猥多,求屯田上林苑中。
马援想得开,既然刘秀你不放心,那么,我就到一边去呆着,等待你的考查。刘秀不愿意他回到西北,脱离他的掌握,重回敌人阵营,可也不敢太信任他,怕他真是奸细或怀有其他目的。马援这个建议,正中下怀,还真的马上拍板同意,这就是两个达者的聪明对阵了。
《战国策·国策》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冯谖客孟尝君” 讲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好士,门下有食客数千人,其中有一个叫冯谖,冯谖在孟尝君家曾弹剑唱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等歌,因而冯谖食有鱼、出有车、他的母亲也得到了孟尝君的照顾。
有一天,孟尝君出了个通告,询问府里的宾客:“有谁熟悉算帐理财,能够替我到薛地去收债?”冯谖在通告上写:“我能”。于是孟尝君派冯谖去收债,辞行的时候,冯谖问道:“债款全部收齐,用它买些什么东西回来呢?”孟尝君说:“看我家里缺少什么东西,就买什么。”冯谖赶着马车到了薛城,派出官吏召集那些应当还债的百姓都来核对借约。借约核对完了,冯谖假传孟尝君的命令,把借款赐给百姓,烧掉借约,百姓齐声欢呼万岁。
冯谖又马不停蹄的赶回齐国都城,一清早就要求进见孟尝君。孟尝君奇怪他回来这么快,便穿戴好衣帽接见他,问道:“债款全收齐了吗?怎么回来的这么快呀?”冯谖回答说:“收齐了。”孟尝君又问:“用它买了些什么回来呢?”冯谖说:“您说‘家里缺什么就买什么’我考虑您府里已经堆满了珍宝,好狗好马挤满了牲口棚,堂下也站满了美女。您府里缺少的东西要算‘义’了,因此我替您买了‘义’。“孟尝君问:“买义怎么个买法?”冯谖说:“如今您只有一块小小的薛地,却不能抚育爱护那里的百姓,反用商贾的手段向百姓取利息,我私自假传您的命令把借约烧了,百姓齐声欢呼万岁,这就是我给您买的‘义’啊。”孟尝君不高兴,说:“好吧,先生算了罢!”
过了一年,齐泯王对孟尝君说:“我不敢拿先王的臣子作为自己的臣子。”孟尝君只好回到封邑薛城去住。走到离薛城还有一百里的地方,百姓扶老携幼,在大路上迎接孟尝君,整整有一天。孟尝君回头对冯谖说:“先生替我田文买的义,竟在今天看到了。”
仁义不象钱或物那样实在看得见摸得着,因此孟尝君对冯谖买仁义非常不高兴。当孟尝君被齐王贬出回到薛城时才认识到昔日失去的今天都加倍的得到了回报。真是‘仁义重于利’啊!
很久以前,现在的仁义胡同是两家相邻的地方,但因地界发生了争执,其中一家有人在京城做官,也有权势,家人给他写信说明与邻居发生了争地界的事,想借助他的权势解决此事。这位在外做官的人清廉而开明,更不会为自己家中的私事仗势欺人,他给家中的信中附了一首诗,表明了他的态度:
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访?万里长城功千古,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中接到此诗,也都明白了在外做官的主事人的意见,并照此办理。不仅不与对方争执了,还主动让出了三尺地界。俗语说:争者不足,让者有余。这家一让,另一家也受到感动,家人一商议,应以谦让和善为重,也主动让出三尺宽的地方。这样两家就让出了六尺宽的地方,怎么办呢?这里正缺一条南北通道,就修建了一条胡同,不知是谁建议用“仁义”二字给胡同命名,几百年来人们就这样叫开了,一直到今天。
另有几则小故事----------------
1,孟母三迁:
优秀的学生家长孟母,为了优化儿子的受教育环境,多次变换居住地和学校,为中国的“亚圣”横空出世,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2,岳母刺字:
岳母的爱国主义精神令人感动,对儿子的爱国主义教育措施,十分得力,值得赞赏。
3、《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4、《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5、《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