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以前在培训学校当过广联达软件实际操作的培训老师,有时候会有一些朋友问我学习这个课程是去花钱参加培训班,还是自己在网上下载视频自学,抑或找个单位从零开始让师傅带慢慢学。
我一般都会把这三种方式的利弊分析给他听:
培训班一般因为有很多人培训学习,所以比较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和老师和同学相互切磋交流。不过很多培训班培训的课程一般都相对基础,适合初学者而且自制力差的人,同时缺点是需要花费金钱,时间也相对不灵活。
2网上下载视频自学,对于一般初学者来说相对难度比较大,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从哪里学起,但是优点是时间自由支配,也不用多花钱,适合一些自制力很强的人。
3想学一种技能如果能找到一个师傅从零开始那是最好不过了,但是相对来说一般没有多少人有这样的机会,所以如果在没有这种机会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在第一种和第二种中华选择一个。
当初从学校出来的时候,对于这个软件我也是一无所知,记得第一次知道这个软件的时候是在广联达公司组织的一次免费培训课程上,那时候我什么都不知道,就连最基本的轴线都画不出来。当时培训的时候培训老师讲的我云里雾里,我只好回去的时候下载了好多相关视频,一点点开始看,不过因为自学学习的很慢,我只好主动跟公司的前辈要来一些他们以前做过的工程,自己又重新画一遍,不懂得地方等他们闲暇的时候多请教,当然因为有对比也清楚自己的不足在哪里,所以有时候在网上查询的时候也很方便,就这样我没有花太多时间就掌握了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我当初很幸运地是遇到了一些乐于助人的前辈,他们愿意把自己的劳动成果给我参考,当然我当初也算是勤奋的(小自恋下)不然也不会学那么块,不过还有一部分原因的我倒觉得是因为当初我使用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请教他人及自学相结合。
很赞同斋藤孝在《学会学习 从认知自我到高效学习》中所说:虽然我们早已不是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但正因为我们是成年人,才更需要轻松、高效、容易掌握的学习方法。书中说想掌握学习方法,必须做到三点:
1明确自己的目的
2找到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方法
3掌握“决胜球”
可是方法那么多,你确定自己你拥有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吗?就好比棒球球手为了胜利都会确立自己的“制胜球”,你的“制胜球”是什么呢?
我们来一起看看《学会学习 从认知自我到高效学习》这本书给我们带来哪些制胜球,又有哪种适合你呢?
作者通过阅读名人传记归纳出16种伟人独创的学习方法,并且在书中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了我们。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学习方法,这些方法是不是我们也可以拿来学以致用呢?
1德鲁克的“目标管理&命名思考法”。(献给有干劲,却看不到成果的你)
彼得德鲁克被称为现代经营之父,他的字典里没有“退休”二字,95岁高龄他还坚持授课、参加出版活动。工作之余会以三个月、三年为期限,严格遵守“行动计划”,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这种学习方法我觉得很适合我们这些想考证但是每次到考试的时候总是因为各种理由拖延,到最后以下次再考来安慰自己,可是内心又很羡慕那些早早地拿到证书的人。
如果你也想考取某个证书,或者学会某项技能,不妨也来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先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期限,严格遵守”行动计划“看看自己到底能否成功。
2本田宗一郎的“不请自来学习法”(献给想要摆脱学历自卑的你)
松下电器产业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与本田技研工业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都是从学徒开始做起。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就算没有学习,凭借天生资质加上后天磨炼的直觉与积累的经验,也能开辟一片天地。
不仅仅是这两位成功人士,其实我们身边或者我们熟知的很多成功人士并不见得都是高学历的人,但是他们都有很好的学习能力,而且很谦虚,愿意向专业人士学习,他们像本田宗一郎一样,不会被所谓的自尊心束缚,能放下心头衔虚心向他人虚心向他人请教。他们很懂得认知自我,他们不喜欢阅读,但是他们会多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学到别人的专业知识。
所以我们要像本田宗一郎那样要敢于不耻下问,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找到这方面的专家,不胆怯、不高傲、不摆架子、有目的地向其请教,弄清楚哪些才是实现目标所必备的知识,并深入现场进行实践学习。
3斯蒂芬金的“外界屏蔽法”(献给爱找借口的你)
我们常常说我没有时间,什么什么做不到,可是你看看那些很成功的人其实他们比我们更忙,但是他不会找理由说自己没时间弄。其实时间是最公平的,每个人都是一天24个小时,一分都不会多,一分都不会少,但是他们会在制定目标后在某个时段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的做,这就是斯蒂芬金的“外界屏蔽法”。他在他的著作《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中写道:他会按时完成每天的写作任务,他向自己发誓:不完成目标,绝不离开书房半步,所以每天他都在紧闭的房门中奋笔疾书,在与世隔绝的世界中完成自己的目标。
其实我们不是没有时间,我们只是太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一会看看手机回复 回复别人的留言,一会刷刷朋友圈看看别人又在晒什么,如果你也是常常完不成计划,又爱找借口,不妨来学习学习斯蒂芬金的“外界屏蔽法”
4夏目漱石的“个人主义学问”(献给过于认真、容易郁郁寡欢的你)
夏目漱曾先后担任过松山中学的老师与熊本五高的教授,指教生涯开始没多久,他得到了去伦敦留学的机会,成为一名文部省的公费留学生,尽管这样的机遇羡煞旁人,但因为遭遇语言障碍,没法融入英国社会,夏目漱陷入负面情绪,甚至被传疯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并没完全放弃自己,他不愿意对英国文学老师言听计从,而是想用自己的方式自考文学,所以她做出了凯撒渡卢比孔河式的决断,跨越了文学研究道路上的鸿沟。之后他从一名英国文学的研究者转行成为一名作家,相继写出《我是猫》、《哥们》、《后来的事》、《心》、《明暗》等名作,成为我们熟知的大文豪。
可能你也会遇到环境不适,与预期不符等情况,让你心情郁闷难以振作,不妨像夏目漱那样通过自省走出阴霾,重新振作。
5歌德的“限定法”(献给无法明确目标的你)
歌德是一个"多才之人“,他年纪轻轻就凭借畅销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名声大震,不仅懂诗和戏曲,还在哲学、自然科学以及艺术上颇有造诣。不仅如此,歌德还擅长绘画、弹琴。精通希腊语、拉丁语、希伯来语、法语、英语与意大利语,虽然精通多种语言,但是他在写作上规定自己只能用德语,他和路德为现代德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被称为近代德语之父,正因为他只专注于一件事,才能做到与众不同。
现在社会资源那么丰富,只要你想学习,一般都能学会,只不过是投入精力的问题,但是为什么资源那么丰富,很多人也确实投入精力了还是学不会呢?很多时候是我们无法取舍,什么都想学,所以到最后什么都会又什么都不会的地步。如果你也是这样无法明确目标,不妨来学习下歌德的“的限定法”。
6吉田松阴的“相互学习法”(献给一个人提不起干劲的你)
吉田松阴是日本江户幕府末期政治家,教育家,改革家,明治维新的精神领袖及理论奠基者。他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长项,轮流当老师,互相学习。他的这种教学模式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一个没有干劲、无法点燃学习热情的人愿意主动去学习。
7福泽谕吉的适塾式“切磋学习法”(献给容易找借口放松对自己要求的你)
江户末期开设在大阪的命塾“适塾”是由一所由精通荷兰医术的绪方洪庵一手创办的兰学塾,在当时想要了解西方的知识,就必须先学习荷兰语,这所学校的教学模式很特别,就是新生们在前辈的指导下,自主地进行学习,就连考试和升级都是由学生们自己判断,没有专职的老师教学。
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明治时期杰出的教育家、日本著名私立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的创立者,福泽谕吉就是出身于这样的适塾,这里没有老师教学,只有学生之间互相的切磋学习慢慢提升。因为同吃同住,相互勉励,共同学习的环境,更容易激发参与者的学习干劲。
所以现在很多人参加培训班学习,这些培训学校不见得有什么名师在教导讲课,也不见得能给你多高的指导,但是因为有同一个目标,营造了一个学习氛围,很难不好好去学。
所以如果你爱找借口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妨来试试福泽谕吉的适塾式“切磋学习法”。
8涩泽荣一的“古典学习法”(献给缺少精神支柱的你)
涩泽荣一,日本明治和大正时期的大实业家,被称为"日本企业之父",在那个普遍认为“商人地位最卑贱”的时代里,“武士不能经商”的思想代代相传,但是涩泽荣一并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他把《
论语》作为自己内心的支柱、信念的核心,重新学习,不断领悟,并把书中的道理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他就是靠着把古典当成内心的支柱,不顾外界看法,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们常常做不好事情是因为我们没有坚定地信念,所以我们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可以像涩泽荣一样找到自己的内心支柱,放开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9香奈儿的“对镜观察法”(献给叛逆心强的你)
香奈儿是改变了20世纪女性时尚界的革命家,但是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她有两个原则,有规律的生活与在孤单中审视自己的精神,她习惯对着镜子客观地审视自己,她觉得镜子能帮他找回自我。尽管已经很成功,但是她不随波逐流,严于律己,才更好地获得别人艳羡的成就。
有些人为什么不管是干什么都能做的很好,因为他们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很自律,从不因为外界的改变而改变自己学习的态度。
10本田元的“外语背诵学习法"(献给希望每天能有规律、按计划学习的你)
翻译过多本哲学书籍的本田元老师的方法是“外语背诵学习法”他凭借自己超强的记忆力,用常人无法想象的速度学习。他的“外语背诵学习法”就是不断重复,第一天背诵的东西,第二天在背诵新东西的基础上再加以重复背诵第一天的内容,以此内推,直到彻底记住。他的这种学习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领域,熟能生巧,任何事情重复多了自然能做好。
所以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同样应用于学习别的领域,假如你也希望每天能有规律,按计划学习,也可以试试本田元的“外语背诵学习法”。
11谢里曼的“追求冒险学习法”(献给不曾为学习着迷的你)
发现了特落伊遗迹的谢里曼,曾通过朗读、背诵的方法掌握了十几种语言,他一直坚信特落伊不是传说,对古代史抱有美好幻想的谢里曼,在学习掌握了多门外语,并通过创业积累了巨大财富之后,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找到了梦寐以求的世界。有时候我们光有满腔热情而没有资金,所以只能纸上谈兵,可是如果我们也能像谢里曼那样怀揣着梦想,事业有成,有能够支配的充足资本,很难没有学习的热情,有了这些硬性条件,不成功就不太可能了。
有时候你可能并不是不想学习,只是有些硬性条件让你没法往前走,所以你丧失了学习的热情,不妨也像谢里曼那样,可以先做一些事,为你的梦想做准备,等你条件相对成熟了自然也能达到梦想。就像现在很出名的彪悍一只猫,他在选择去采访一百位牛人的时候他都事先攒足了资金,而且他还有很好的演讲能力,就算没有全职工作,他也能养活自己。
所以不要找借口埋怨自己目标无法实现,谢里曼也是半路出家的,而且做得相当好。
12佐伯祐三的“激情点燃法”(献给无法突破自我的人)
佐伯祐三是日本有名的洋画家,在25岁的时候如愿以偿来到巴黎,得到了让弗拉曼克点评作品的机会,不料却得到大师严厉的批评,虽然备受打击,但是他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不断摸索自己的画风,甚至还多次与里见一同拜访弗拉曼克,最终他找到自己的风格。
佐伯祐三的成功在于他在遇到瓶颈难以突破时期,没有害怕外界的刺激,没有畏惧外界的批评,而是珍惜每一次邂逅,并从中寻找启发,达到自己的目标。
如果你不甘于现状、想要蜕变重生,可以试试这种“困境突破法”。
13爱因斯坦的“张弛有度学习法”、坂口安吴的“翻字典断绝妄想学习法 ”(献给焦虑不安、内心苦闷、容易陷入专业领域,困于狭小世界的你)
坂口安吴,日本无赖派作家的代表人之一,代表作有《肝脏医生》、《盛开的樱花林下》、《白痴》。当时由于过度专注于研究印度哲学,安吴的内心痛苦不堪,并常常陷入妄想之中,为了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他选择不停地翻动字典,让自己埋头于多门外语的学习之中。
无独有偶,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一次别人的采访中说“如果没成为物理学家,我现在应该是个音乐家吧”,音乐和物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为什么爱因斯坦会这样说呢?因为对爱因斯坦来说,音乐是能与工作互补的人生伴侣,我们都知道物理研究是个很枯燥的事情,所以通过音乐调节工作强度,让身心进入一个良好的循环,这样才能更好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有时候我们不能让我们的生活过于紧绷,这样有时候反而会适得其反,在学习、工作之余,找到一个能令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情,能有效调节内心,劳逸结合,这样才更有效率。我们可以向爱因斯坦和坂口安吴学习。
14南方熊楠的“图书馆抄阅法”(献给独自学习无法集中注意力的你)
南方熊楠是日本近代杰出的生物学家、民俗学家,他一生收集了各种菌类标本和图谱4500多种,15000多枚,还撰写了大量论文和随笔。他一生都在以非专业者的身份不断研究和学习,他能把抄过的知识全部记下来,他的成就和他抄阅图书是分不开的。他不是机械式的抄书,而是先把看到的内容记在心里,然后再 还原在纸上,这个其实就是把自己看到的东西简单的消化掉,把书本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在以后需要的时候很容易信手拈来。
在任何书本都能被简单复印任何东西都能在网络找到的现代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笔头还原信息的能力显著降低,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我们掌握了我们阅读过的东西,其实我们的记忆力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好。以前我看书的时候无法集中精力而且看完之后过了一段时间什么都记不清了,但是最近我开始着手写一些读书笔记和书评,因为给自己下的有任务所以看的过程中会相对认真,在写的过程中我会像南方熊楠那样把看到的内容总结消化掉,这样我就能在看的过程中学到一部分我想要的东西。
如果你独自学习无法集中注意力,不妨来学习南方熊楠的“图书抄阅法”
15村上春树的“体能强化法”(献给正为努力了却看不到成效而发愁的你)
众所周知村上春树喜欢跑步,他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表明了自己对长跑的看法,他坚信想要坚持写好长篇小说,就需要通过体能强化,锻炼自己的精神力与体力,因为真正支撑脑力劳动的是一个强健的身体。他的成功在于他在了解自己的性格、身体特点的前提下不断锻炼,做到持之以恒。
我们很多时候为什么学习别人的方法而没有效果呢?有时候就是这个原因,有一段时间我感觉时间不够用,也选择晚上熬夜加班的方式来弥补白天时间的不够用,可是这样效果并不好,第二天上班我因为没有有休息好总是提不起精神,而且晚上的效率还很差,做出来的东西效果也不是很好,所以有时候我们努力了还没有效果,可能是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还没有拥有属于自己的决胜球。
想学习的你,先别闷着头学习了,来看看这些名人们都是怎么学习的,从他们的学习方法中你是否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决胜球”呢?请记住方法那么多,适合自己才重要。开始学习之前,别忘了看看这本书,找到适合你的方法再开始
大学刚毕业?
往往都渴望能够结交很多的朋友,这很正常。但一定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误交损友,尤其是女孩子,一定要慎重选友才对。
我有和你差不多的经历,所不同的是,我是个男孩,而且是在北京。
我有以下几点建议,不知道是否可以帮上你:
首先,可以问一下同学,看有没有比较熟悉的校友在杭州。那样的话,他(他)的社交圈子很容易就变成你的了,一下就会多出很多朋友了。
再有,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比如某某爱心社,某某小动物保护协会等),这样,你不但可以接触到很多不同层面的志趣相投的朋友,同时,也可以分散一下自己的注意力,不会感到寂寞了。
还有,你可以参加一些深造性质的培训班,比如英语,比如和你的工作相关的。这样接触到的人不但年龄相同,素质也都相对比较高,也许以后还会在工作上帮到你呢,一举多得。
适当参加一些体育锻炼也会接触到很多的朋友啊,或者参加一下本市内旅游的旅行社,这些都会对你交朋友有帮助。
当然,还有去一些娱乐场所(比如酒吧之类或去看演唱会、比赛等),但这些我通常不希望女孩子自己去,因为遇到的人素质良莠不齐。等你有了一些朋友想更扩大圈子的时候是个不错的选择。
最后,还有一点,说来你可不准生气呀!——交往个优秀的男朋友,对你的交际圈的扩大也是会大有帮助的呀!
我就是这样做的,现在有很多朋友啊!成天玩得不亦乐乎呢!
:)
国内的沙盘应该来说是用友最早在推广的,用友推广沙盘最初的用意是推进国内企业ERP进程,但是最后发现市场接受程度不够,转而发展为企业高管的培训工具,后来被国内各大高校的MBA课程接受,发展到现在国内各个大学、职专经管类学生都在参与的一种比赛
上班闲聊竟对白领升职起大作用
上班闲聊竟对白领升职起大作用,许多人在工作中,都有过闲聊的时候。而在工作闲聊并不全是坏事,有时候工作闲聊对升职影响很大。下面是上班闲聊竟对白领升职起大作用内容!
上班闲聊竟对白领升职起大作用1问问任何一个认识我的人,她都会告诉你,“安静”这个词不可以用来形容我的个性。我的嘴时刻不停闲——不管是在跟朋友煲电话粥、和邻居闲聊,还是为了某个报道采访当事人。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很棒的交谈者。
可是,如果置身于满屋子不相识的人之中,我就立刻变成了“害羞的大姑娘”,暗自祈祷着有人——任何人——主动和我说话,并祈祷自己不要说出任何傻话。
1、以问题开始。
还是那句话,这会让他们开口谈论他们最喜欢的话题:他们自己。如果你在派对上,问问他们是怎么认识主办人的;如果你在协商会或社交联谊会,问问他们是做什么工作的。
除非他们是彻头彻尾的闷蛋,不然这应该能给你制造很多接话的素材。谁知道呢?你甚至还能找到你们的一些共同之处——或许他们也像你一样喜欢长跑。
可是每参加一个活动,我都会意识到闲聊是多么重要,尤其是在商务接洽的场合。你也不需要对闲聊感到恐惧。
下次当你在派对或工作聚会上孑然一身而独自面对墙壁的时候,你要记住:人们爱聊自己的事,真的。执行以下诀窍时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2、保持眼神交流。
你知道有这种人:他们刚问了你在哪里买到的这双鞋,你正要告诉他们上周你碰巧遇到了很棒的尾货特卖会,你却注意到他们没在看你,而是看着你身后那个刚进门的重要人物呢。
永远不要让别人觉得你对他们即将要说出口的那些话不感兴趣。不只是因为这样很无礼,而且这会使你被别人看作一个十足的趋炎附势的人。谁希望自己被冠上这种标签呢?
3、知道何时闭嘴。
开始一段谈话可能很困难,结束一段谈话更是不折不扣的折磨。你不想直接掉头走开,可同时你又感受到那尴尬的沉静迎面而来。因为你们两个都急于找个理由离开,你们脸上很快就会出现痛苦的神情。
不要落到那种境地。这么做吧:拉另一个人加入对话,然后优雅地走开;或者告诉对方你要去吧台拿杯饮料,希望稍后再和他们聊。(嘿,如果你喜欢那个人,一定要记得稍后再聊几句。)
就我而言,我已经开始练习我的闲聊策略了。好消息是,这比我想象的容易得多,就更别提有多么刺激了。相信我,墙壁没有那么有趣,不过,你或许早就知道了。
上班闲聊竟对白领升职起大作用2职场闲聊有技巧
在职场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闲聊的场景。
闲谈让你感觉很尴尬吗?
社交在你眼里很虚伪吗?
但是!如果你不懂闲谈,不善社交!你的职场生活将会更尴尬!
真正的社交不是为了利用别人,而是帮助别人成功!
今天就带大家来看看职场闲聊的正确“姿势”。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背景,有自己的人脉,以及看世界的视角,你就可以帮到别人。
社交不是操纵、索取,而是合作、互助。 当你通过无意间的闲聊和他人共享信息的时候,“蛋糕”就会越做越大。
职场闲谈的意义
1、闲谈会让对方愉悦
现在电子时代让人和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也让人的关注力越来越涣散。而人类的本性是,每个人多少都有点自命不凡,每个人都期待自己被关注。当他被你面对面地洗耳恭听,这会绐他带来分享的愉悦。甚至,闲谈没准儿还拯救了他。
如果你在一个商务场合,肯定不希望自己 一个人傻站着,只能和手机发生点互动。每个人都渴望在人群中被他人选中,都渴望被搭讪。
2、闲谈能获得第一手资讯
每个人都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东西。这指的是在手机、在电脑上、在书上看不到的资讯。在这个多维度获得信息的时代,一次次的闲谈,会调整你对于这个行业、对于这个城市,甚至对于这个时代的见解。
越是精英教育,越重视培养一个人的社交能力。精英教育不同于技能教育,它要求你具备协同资源的能力,去成就单靠个人技能成就不了的、更大的事业。
收费高昂的贵族学校,重点不是教授职业技能,而是花大量精力组织联谊派对、沙龙、主题晚宴,学生们穿着正式,谈吐得体。在与职场“老鸟”的闲聊过程中,你会获得相关的第一手资讯!
让自己爱上职场闲聊
心理暗示法1:我是主人
你可以提前一点到场,假设这场活动是你组织的,你喜迎天下来宾。就像踢足球, 你是踢主场。
一旦这样的心理状态就位,你的气场马上强大数倍,从被动变为主动。你会主动问出这样的问题:你对今天的活动感觉怎样?喜欢放的这个音乐 吗?食物还合口味吗?
心理暗示法2:“我们是还没有认识的朋友”
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好玩的大party。在这个party上,没有陌生人,只有还没有认识的朋友。在这个party上,资讯大交融、乐趣大冲撞。相信我,party上大多数人比你想象得更友善宽容。
大不了,最糟糕的情况就是他不理你嘛。那又有什么关系?通过研究和大量的问卷调查,没有出现过一个例子是善意的搭讪遭到对方拒绝的。
职场闲聊有技巧
有了这两个心理暗示——我是主人, 我们是还没有认识的朋友,我们的心理上到位了,现在开始学习技巧了。聊天不是天分,它是一种可以后天获得的技能。
1、让对方放松,并感觉被关注
如果你要获得他人的好感,请让他感觉放松,并被关注。第一,问一个让他感觉自如的问题,也就是他可以把对话引导到任何地方。第二,养成一问二答的习惯。永远不要过于简短地回答对方的问题。
不要问那种一个词就可以回答的问题。为什么?他一个词回答后,这个对话就死掉了。而且,他也会意识到自己是个谈话终结者。所以呢,他觉得有责任找新话题把对话主导下去。这种情况,让他很不轻松。
比如,有人问我:你读过《红与黑》 吗?
我说:没有。
他又问:那你读过大仲马吗?
我说:也没有。
立刻,我觉得自己像个傻子。我想:我是不是该说点别的呢?否则他会怎样看我?唉!
所以,更好的问题应该是:你度假的时候,一般会带上什么类型的书?你看, 这种问题是不是好很多?接下来,我们可以对照一下这两种不同的问法:聊天终结者的问法,或聊天达人的问法。
聊天终结者问:你会回美国吗?
聊天达人会问:如果你有一天选择回美国,会是什么原因?
聊天终结者问:你常去海边度假吗? 聊天达人会问:你喜欢去哪里度假?
聊天终结者问:你喜欢恐怖**吗?聊天达人会问:你喜欢哪种类型的电 影?
聊天终结者问:你想念家人吗?
聊天达人会问:离开家这么久,你感觉怎样?
同时,也不要问太泛或太深的问题。比如,如果有人一见面就问:你对一带一 路怎么看?肯定就立刻有压力了,他把思考的重任啪地抛给了你,你其实是没那么多力气来回答的。
其实有更好的问法是:一带一 路对你们那个行业有什么影响?
这就是让人感觉自如的问题,这种问题遇弱则弱,遇强则强,怎样答都可以,会让人觉得很放松。
注意,这种发问方式的技能并不是禁止你问yes or no的封闭式问题,这个技能是要求:你要问得出这种能让他自由发挥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封闭式和开放式问题经常穿插使用。
穿插使用是什么意思?假设,你问了我一个开放式的、让我进退自如的问题:一带一路对你们那个行业有什么影响?”我回答:在我们的跨文化培训中,明显感觉到央企、国企客户突然增多了。
看来这些企业真的是一带一路沿线投资中的主力军和领头羊啊。为了让对话保持有来有往的节奏,你这时可以顺着我的话,插问一个封闭式问题:电信类算不算投资最大的?回答:电信类确实多,最多的应该是能源类吧。
这就是在自由穿插使用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关键是,在一组对话里,你要能问得出让对方自由发挥、进退自如的问题。
怎样回答他人的问题
在职场闲谈中,当对方问了一个问题之后,应该怎样回答问题呢?这里有一个技巧:一问二答。
平时,我们对别人抛来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回复,这是一问一答。如果我们能在回答对方的问题本身之外, 稍作延展,说一些跟答案相关的其他信息,这就是一问二答
比如说,凤凰卫视的名嘴阮次山在见到新西兰新上任的总理约翰基时,第一句话是问:听说你的手臂摔伤了,现在好些了吗?总理笑了一下,说:已经没事了。”
不会聊天的人,可能认为这就已经回答到问题了。可这位总理是个聊天高手,他并没有讲完,而是继续说了下去:我当时是在庆祝中国牛年春节的活动中, 不小心滑了一下,用手撑地,就折了。
他们绐我打了石膏,后来这个石膏拍卖的款项都捐绐了慈善基金会。
这就是典型的一问二答。总理一下子抛出了这么多信息,让阮次山可以轻松地接下话茬。
如果你是一个有一问二答习惯的聊天者, 对方真的很轻松。
当对方问你:你喜欢下雨天吗?
你回答:我喜欢
还可以加上我和男朋友就是在一个雨天认识的。细雨绵绵如果配上江南水乡,很有意境。
当对方问你:你们家乡也会这么冷吗?
你回答:没这么冷
还可以补充上今年的冬天咱们这儿真是少有的冷。不过我今天穿了发热衣,最新科技,真的好像在我身上发热诶。
第二个职场闲聊的技巧是:仔细聆听,然后扩展、扩展、再扩展,你扩展的`素材,完全来自他说的话。
比如,在健身房里,你看到一位香汗淋漓的女士,想搭讪几句:我天天来这儿,今天好像是第一次见到你哦。
她回答:上个月我刚从上海搬到深圳,这儿空气很好。”如果你接下来自说自话:这个时间段能抢到一台跑步机,很不容易啊。
她可能会点头,继续迈开大步跑下去。这样,你错过了一次邂逅的机会。你刚刚那句话似乎是在扩展,但那不是合格的扩展,因为你扩展的素材,不是来自她的话,这说明你不是一个合格的聆听者。
其实她那短短的一句话上个月我刚从上海搬到深圳,这儿空气很好。”你可以聆听出很多信息。
她是一个重生活品质的人;
上海的空气已经不让人满意了;
她精心比较和选择后,来到深圳;
她不会固守一个城市住到老。
你可以将谈话扩展下去:
搬到新地方,你还习惯吗?
你还在哪里居住过?在哪个城市住得最久?
有没有去过深圳的海滩、红树林?那儿可是天然氧吧。
我在深圳住了 8年了,你有什么特别想了解的?我能帮忙。
扩展的本领,基于真正的倾听。你是否能把对方的话放在你的话里面。如果能,对方马上觉得被关注了。
可有些人的聆听,仅仅是在等待自己发言的机会。还有些人的聆听,停留在很初级的一边听一边点头,或重复他的最后几个词,或看着对方的眼睛,等等。
闲谈,就是在聆听的基础上聊开。闲谈, 是延展关键词的技术。所谓延展关键词,指的是:对方讲完一段话后,你不是去做总结浓缩。
总结浓缩是封闭的。你需要做的,是用自己发散的、跳跃的思维,抓住原信息中的关键词,扩展出一堆新信息。
别看场面上个个谈笑风生,其实大家都像游水的鸭子,看起来气定神闲,但是在平静的水面下,脚蹼拼命地扑扑扑。大家都在拼命地玩扩展游戏。在这一来一往的问答里,陌生人慢慢变成朋友了。
扫除道
内容介绍
本书由「日本清扫学习会」创办人键山秀三郎所著,第一本探讨以「清扫哲学」的入门书。扫除道的精神就是「凡事彻底」与「感恩惜福」。
本书分为书中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叙述扫除道的精神,作者年幼时因空袭被疏散到乡下,受父母身教而重视扫除道。创业后为安抚性情暴躁的职员而以身作则打扫厕所,最后形成风气,并成立「清扫学习会」的经过。
第二部分是叙述扫除道的基本与心态,从整齐摆好清扫工具、设定清扫用具放置处,到垃圾投置场的清扫,甚至瓦楞纸箱、落叶、水沟盖的清扫与垃圾分类等细节,都有标准的作业流程。
第三部分则分别叙述实施扫除道的企业、学校、社区与其他邻国,都有了哪些由外到内的彻底的改变。例如业绩快速提升、同仁间相处更融洽、三流学校变为明星学校、社区治安变好等。
作者介绍
键山秀三郎
1934年生於东京,1944年9月,因盟军轰炸,全家被政府疏散到山梨县南都留郡中野村,经历物质短缺的乡居生活。1945年3月,在东京的家因空袭焚毁而破产,被疏散到父母家乡岐阜县的深山里。1953年毕业於岐阜县立东浓高校。
1961年10月,创立日本皇帽公司(Yellow Hat),如今已是知名企业。1993年成立「清扫学习会」,以「清扫哲学」召集志同道合的人士,目前日本全国各地已有一百个以上的分会,海外则有台湾、巴西与中国三个分会。
著有《凡事彻底》、《键山秀三郎语录》、《键山秀三郎一日一话》、《日日清扫》等书。
本 书 价 值
扫除能改变人心、事业、家庭和社会。这样的改变,看似不可思议,其实你也可以。
本书介绍了“扫除道”的实践方法及其力量。同时,它还传授如何做到“凡事彻底”,帮助我们掌握化平凡为非凡的能力。
阅 读 收 获
提供变得谦虚的方法
介绍如何提升觉察力
培养感动之心
学会感恩
提供磨练心性的途径
金 句 精 选
1特别是身处逆境的时候,把周围打扫干净,会给自己一种得救的感觉。
2再没有比被期待、被依靠更能让人感到愉悦的事了。
3无论做什么,别人最最不愿干的事,首先自己要承担起来,这是调动他人工作积极性的前提。
精 华 解 读
以下内容为《扫除道》一书精华解读,供广大书友们学习参考,欢迎分享,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
目 录
一、扫除的变迁
二、扫除的基本要求和范围
三、扫除道的五大好处
四、扫除让什么发生了改变
正 文
一、扫除的变迁
1扫除的发端
每个坚持的背后,往往事出有因。作者六十年如一日地践行扫除也不例外。他开始扫除,源自两个动机。一是受父母影响,二是出自想消除“人心颓废”的愿望。
作者的父母,虽然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文化程度,但非常重视“教养”。因为能干,他们曾数度创造了许多财富,却又因遭遇地震、战争等变故失去了所有财产。即使这样,他们也从未抱怨过,而是一直保持着了不起的生活方式。
比如,生活中,他们要求鞋要摆放整齐、榻榻米的门槛不能踏、拉门必须抓着把手进行开关。而且,在做这些事时,不能发出声响,以免影响他人。
又如,二战期间,作者东京的家被战火烧毁。一家人搬到了父母的老家岐阜。在这里,他们的生活过得十分艰苦,住所也很简陋。即便如此,父母仍旧每天打扫四五次屋子,以保持家里的整齐干净。父亲去干农活时,也一定要先把田地周围的杂草剔除干净了,才开始耕种。
得益于父母的影响,作者继承了他们良好的生活方式。这也是他能坚持扫除的原因所在。
另一个动机,是作者看到公司员工的心态普遍浮躁。工作不顺时,员工就会发脾气,摔包或者踢椅子。
作者希望能平缓他们的心绪,但他觉得自己既不善说,也不会写,所以只好选择扫除。他认为,整洁的环境能消减浮躁。而打扫,是当时他唯一能向员工表达感谢的方式。
2扫除培训的发端
作者说,创立公司后的最初十年,扫除基本上是他一个人完成的。有时,他会带上妻子和孩子一起到公司扫除。
十年后,开始有一两个员工帮忙。二十年时,大部分员工开始帮忙。于是,扫除的企业文化渐渐形成。公司风气变得越来越好,员工的集体意识和配合度得到提高,人际关系也显著好转。
二十年后,公司外部人士开始前来请教打扫厕所的方法。有些人,还专程坐飞机来学习。
渐渐地,这种研修体验获得越来越多好评,开始出现预约者得不到实践机会的情况。于是,作者决定将员工培训成扫除活动的指导者。这便是扫除培训的发端,也是“扫除学习会”的雏形。
第一届“扫除学习会”于1993年11月召开。其主要内容是开展扫除活动。截至2007年3月,日本47个都道府县都成立了“扫除学习会”。
3“日本美好协会”的诞生
“日本美好协会”的诞生,源于作者与田中义人先生的邂逅。
闲谈中,作者提到扫除能改变人生,也能改变公司。田中先生十分认同他的观点。第二天,田中先生就去打扫自家对面的小神社庭院了。他相信,清扫一个地方,就赋予了其生命,扫除者将受益于它。
随后,作者访问了田中先生的公司。针对该公司产品质量事故频发的情况,作者提出清扫建议。
半年后,作者再次光临该公司。原本污秽的环境,已干净到要换鞋进入。清洁的生产车间,使产品不良率快速下降;部门间推卸责任的情况改善了;原先要加班的工人可以按时下班了……种种变化,自然让公司业绩不断上升。
因为田中先生的实践效果,扫除受到了外界的广泛关注。之后,便成立了“日本美好协会”。
二、扫除的基本要求和范围
1坚持扫除的秘诀
作者说,如果偶尔集中扫除一次,其价值就要减半。只有每天扫除,才有意义。做到坚持扫除,有三个基本要求。
第一,备齐扫除工具。这是得优先考虑的问题,尽量准备质量较好的工具。同时,要避免出现工具没洗干净、坏的工具没修理、必要的工具数量不足等情况。
另外建议,一要将工具拴上绳子,以便悬挂。绳子的种类和长度要统一,这样有助于坚持。二要在工具上标注使用者姓名和所在公司名称,以防丢失。
第二,确定扫除工具的存放处。首先,要选择宽敞明亮之地作为存放处。这是为了避免存放处变成藏污纳垢之所。其次,存放处的整理,要做到必要的工具一眼就能看清,便于马上使用,易于归位。
第三,扫除过程中不怕动脑。这是能坚持扫除的重要原因。在扫除中,如果能不断地想办法改善效果,看到进步,人就会高兴。人只有高兴,才愿意继续坚持。反之,如果做一件事,总看不到改善,就很难坚持。
2扫除的范围
外围的扫除
作者说,如果经营公司避免不了给周围人添麻烦,那就想想能否用其他方式弥补。所以,除了公司的扫除,他们还对公司周边的道路和公园进行清扫。
外围的扫除包括垃圾堆、纸箱、空易拉罐、落叶、窨井盖等。扫除结束,大家要将收集到的垃圾进行分类。垃圾主要分为资源型和非资源型。分类宗旨是将丢弃的垃圾减到最少。比如,将落叶用作堆肥、回收空易拉罐。
最后,整理和清洁工具。此时,要注意节约用水。
洗车
作者的公司规定,汽车离开公司前必须清洗干净。哪怕是将要下雨也不例外。这样做,有两个原因。
一是希望降低事故率。因为人在开脏车时,操作也容易变得粗野。二是希望获得客户的尊重。将车擦洗干净去见客户,一方面是对客户的尊重,另一方面,也容易赢得客户的尊重。
作者介绍了具体的洗车方法:三到四人为一组,从上到下擦洗。擦洗范围包括车体表面、车门内侧、看不到的车体内侧,以及轮胎、轮毂等。此外,擦洗过程中,仍需注意节约用水。
打扫厕所
打扫厕所,是作者最热心推动的工作之一。
这项工作,不仅要求干净、高效、节约用水,还要求不断动脑进行持续改进。
作者建议,打扫厕所时直接用手操作,不戴手套或使用长柄工具。因为手指能敏锐地感知细小的物体,并将其清除。
经过几十年实践,作者总结出了一套厕所扫除法。
首先,扫除前要准备沸腾过的热水、专用洗涤剂和扫除工具。
其次,进入扫除阶段,一要把放置在厕所里的物品全部移出;二要在厕所入口处铺上垫脚毛巾。
紧接着,开始正式清扫。清扫项包括盥洗台、地面、墙壁、小便器、大便器等。
清扫过程中,尽量不让水流到地板上。这是为了避免水和垃圾混在一起,也是厕所扫除的诀窍所在。
三、扫除道的五大好处
1使人谦虚
作者认为,为人的第一要务,就是谦虚。而实现谦虚的捷径是清扫厕所。他说,从未见过乐于扫除的人是个傲慢者。而那些坚持扫除的人,都变成了谦虚的人。
谦虚的人,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更容易获得幸福的人生。
2让人成为有心人
成为有心人,需要敏锐的觉察力。作者说,厕所扫除能提升人的觉察力,让你成为有心人。打扫中,关注每个细节、步骤的操作,有助于培养细腻的感知力,有助于推动所做之事井然有序地进行。
3孕育感动
作者说,有感动才叫人生。一个人聪明、有钱、出自名校,也许会让人佩服,但无法让人感动。而放低身段打扫厕所,则是孕育感动最好的实践。
同时,他也说,要想收获感动,并不限于扫除。只要全力做好身边小事,也能收获感动,并感动他人。
4萌生感恩
有位女士问作者,说自己没有幸福感,所以无法感恩。作者回答,有这种想法的人,一生都不可能幸福。人不是因为幸福才感恩,而是因为感恩才幸福。
他说,通过打扫厕所,能锻炼人丰富的感受,让人懂得感恩细小事物。感恩细小事物的人,会人为地缩小痛苦和烦恼。反之,不能感恩细小事物的人,则会人为地放大痛苦和烦恼。
5磨砺心性
厕所清扫,能让人的心灵变美。
作者认为,扫除时,人不可能一边打扫,一边思考怎么骗人害人。尤其是把一间脏厕所打扫干净时,人的心灵也会变得纯净。人心纯净了,就更容易看清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样的人,不会感到不安,不会自寻烦恼,心性也就得到了磨练提升。
四、扫除让什么发生了改变
扫除道如何改变企业、学校、社会,以下即是它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其内容,大多是亲历者的讲述。正因此,扫除道的力量,才更使人动容与信服。
1企业经营篇
HEIKOPAC从陷入经营困境到逐渐优秀
HEIKOPAC是一家生产纸袋的公司。公司社长铃木健夫从父亲手里接任之后,企业的状况可谓一塌糊涂。
生产环境杂乱不堪、不良产品堆积如山、收支情况糟糕透顶、员工状态颓废,甚至到了社长不来公司,都不知道谁上班了的混乱局面。
铃木社长说,当时他和HEIKOPAC就像站在悬崖边,随时都会掉下深渊。就在这时,他看到了作者传播扫除道的一个视频。他被作者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扫除震撼了。
他抱着“尽人事”的想法,也开始了扫除。他在公司打扫地面和厕所。慢慢地,这些区域变得干净了。
三个月后,有位员工注意到铃木社长的行动。借此契机,他召集员工,说明了有关扫除的想法。支持的员工,就开始和他一起扫除。
于是,HEIKOPAC的工厂越来越干净,生产效率和利润也逐步上升,人际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
铃木社长说,扫除实践改变了他。从前,他总是一味地责备员工。自参与扫除后,他不再声色俱厉,懂得了感恩。
2学校教育篇
广岛县立安西高中从荒废到重获活力
引进扫除活动之前,广岛县立安西高中是一所秩序紊乱的学校。
校园里到处都是垃圾,操场上杂草丛生;学生着装随便,女生浓妆艳抹,男生穿着露出短裤的松垮裤子;学生不按时上课,校纪形同虚设;每年有近一半的学生退学……甚至出现了集体欺凌事件,以至于需要借助警察之力,学校才能正常运行。
命运的转折,始于一次邂逅。
一次,老师山广到警察署汇报学校问题。在那里,她遇到了“广岛扫除学习会”的井辻会长。了解完安西高中的情况,井辻会长提出将扫除活动引进学校。
从当年12月起,安西高中连续举行了三次扫除活动。其结果,不仅是校园变得干净了,校风也发生了突变。
学生不再乱穿衣服;上下学不再需要警察保护;退学率骤减,如2001年有169名学生退学,到2004已减至44名。
此外,时隔七年,安西高中终于再次举行了体育运动会。同时,它还在“学校厕所美化运动”中被评为模范学校。
3地域社会篇
广岛县警察和“暴走族”一起扫厕所
1999年12月,广岛县警察为一批肇事“暴走族”安排了一次扫除活动。
当天,参与活动的“暴走族”有22个。这些“暴走族”都是染着黄发或金发的少男少女。警察费了好大的劲,才把他们集合起来。
起初,有人不断抱怨说,“真让我们扫厕所?”“蹬着长筒靴像个傻帽一样!”。他们很抵触,甚至有人坐着一动不动。但是,开始扫除之后,他们慢慢适应,最后真的专心擦起了便器。几个不愿洗厕所的,就安排他们去刮地面上的口香糖。
扫除结束后,“暴走族”们谈了自己的感想。有的说,开始时反感,但动手后就会迷上。有的说,对比别人扫除的地方,发现自己的更干净,让人很高兴。有的说,今后还想参加,同时会更注意厕所清洁。
这次活动,不仅在“暴走族”中产生反响,也让当地民众看到了不一样的“暴走族”。有人惊叹,“暴走族”竟然直接用手擦洗厕所;也有人表示,只要好好沟通,人与人之间是可以相互理解的。
4海外篇
“巴西扫除学习会”的成立
“巴西扫除学习会”发端于1995年。
当年1月,日本发生了阪神・淡路大地震。作为地震灾后重建的一部分,“大阪扫除学习会”由此成立。
一次,“大阪扫除学习会”到灾民避难所打扫临时厕所。响应号召的参与者中,包括侨居巴西的饭岛先生、黑须正明和红林昌子。当时,他们三人刚好在日本。
清扫过程中,三位看到大家认真地擦洗便池、铲去粪便,受到了感动和震撼。事后,他们提出,一定要把扫除活动带到巴西。
巴西曾经长期施行奴隶制度,所以,许多人认为扫除是下等人干的活。而扫除道的引进,对当地人和社会舆论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每一届“巴西扫除学习会”的开展,在带动更多人参与的同时,都会引来电视、报纸等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大规模报道。
结 语
俗话说,知道的是理,行出来的才是道。
理想很美好,但只有行动起来,它才可能实现。
本书不只传达了扫除道的价值,更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都需脚踏实地、凡事彻底。
正如作者所言,再小的事,一旦彻底做好,它便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