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去全国最大的采耳公司杨波采耳品牌校区学习啊!又专业又有保障,又没有隐形消费,对每个学员都公平公正负责任,就业有保障在南方这边很多都去广州,自己创业他们还有扶持的!杨波采耳广州运营中心(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番禺区洛浦街东乡村南桂路7号肇源商业城2号楼205号vx:TlM102019,可以了解一下。
一个人的空窗期是最好的旅行季,也是最好的增值期。
缘分未到时,不必强求,不必难过,多去旅行,少碰爱情。 在一个人的日子里,将自己打磨得闪闪发光。
无论什么年龄,无论什么境遇,都要有寻找并追逐热爱的决心。
因为拥有一件热爱的事情,生活就像亮起了一盏灯,它能给你向前走的热情和力气,让你觉得人生值得。
所以,一生一定要去这9个地方,聆听自己的内心,寻找真实的自己。
01
一个人去苏州
寻找精致温柔的自己
秋天的苏州更加宁静,更加古典,也更加可爱。像极了精致温柔的你。
阳澄湖的螃蟹肥了,天平山的枫叶红了,定慧寺的银杏黄了。
于是,江南苏州城的秋天来了。
一入秋,苏州就成了姑苏啊。
姑苏城的银杏黄了,定慧寺的银杏落在寺院房顶交叠的青瓦,落在院中沉静的小几上。
千年古寺,刹那宁静,连走在银杏上的游客都不忍大声喧哗。
姑苏城的枫叶红了,天平山五颜六色的,古寺、红枫、溪流、清潭雾气弥漫。
走在天平山的山路上,仿佛走在诗里,让人浑然忘却世间。
秋天的苏州,大街小巷都充斥着桂花甜蜜的香气。
如果你在秋天来到苏州,桂花会是这座温柔的城留给你的第一印象。
而阳澄湖的大闸蟹会让你的苏州之行,唇齿留香。
02
一个人去泸沽湖
寻找纯净无暇的自己
去过云南的苍山,看过醉人的洱海,但至今念念不忘的,还是泸沽湖。
泸沽湖的湛蓝和静美,像极了那个纯净无暇的你。
秋天,没有华丽的色彩,只有令人心动的蓝,很适合一个人独自发呆。
在泸沽湖,来一场骑行吧。
静静地,晒着阳光,吹着风,看着波光粼粼的湖水,撵着车轮。
在泸沽湖,坐一坐猪槽船吧。
随着阵阵涟漪的荡漾,在清晨,看朝阳初升,看阳光吹散密云,看草海显露容颜,然后,许一心空明。
在泸沽湖,走一次走婚桥吧。
也许,那花开荼蘼、叶落彼岸的孤独和不可得,就如那风吹而去的花絮,刹那间飞远了、释然了。
如果你有心事,就来泸沽湖吧。
泸沽湖,一年四季都是醉人的湛蓝色,只是秋天,它更多了一份纯净和空灵。
这里惬意闲适的生活,就是心中的诗和远方,让人忍不住生出无限的遐想。
03
一个人去厦门
寻找文艺浪漫的自己
如果说,厦门玩的是一种情调,一点也不为过。
悠闲,手工,小吃,邂逅一只猫狗,慢生活是这里最棒的旅行体验。
不要抱着什么目的心,沿着小巷随意走走,就能遇到一个文艺浪漫的自己。
有一种青春,叫厦大。厦大有中国最美大学之称。
湖光山色,大海蔚蓝,如果不能在这里求学,来拍几张照片,给自己一份怀念也好。
有一种慵懒,叫鼓浪屿。鼓浪屿是音乐家的摇篮。
漫步在小道上,会不时听到悦耳的钢琴声,悠扬的小提琴声,轻快的吉他声,动人优美的歌声,声声入耳。
有一种文艺,叫曾厝垵。这里很适合闲吃闲逛。
现代与古朴的街区相融合,街上聚集了超多独具个性的小店,边吃边逛、边买边拍,足够你折腾一整天。
厦门的每一条小路,都像是一个美丽的谜语。
你不走近它,永远也无法探寻到巷子深处的谜底。
厦门的天和海,蓝得让人以为是二次元世界。
夹着海风,随意地吹着,吹乱了发,吹来了云,岁月静好不过如此。
04
一个人去成都
寻找自在闲适的自己
如果要给成都加一个形容词,那一定是“慢”。
在成都晒太阳,打麻将,喝茶聊天……仿佛才是正经事。
来到这座城市,你只管放慢步伐,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悠闲地享受慢生活。
来成都,一定要懂得挥霍时光。
太阳一出来,叫上三五好友,坐在人民公园茶铺的藤椅上,捧一碗盖碗茶,慢悠悠地把大把时光挥霍掉。
来成都,一定要懂得享受生活。
成都人是把享受这二字发挥到了极致,你如果不亲身体会,你是无法体验到掏耳朵是多么的销魂。
来成都,一定要尝一尝地道火锅。
火锅几乎成了成都的代名词,不管你能不能吃辣,敢不敢吃辣,就冲着火辣辣的氛围,你都应该体会一下正宗的成都火锅。
爱上成都,只需一杯茶的时间,只需走过一条小巷,只需要体验一次采耳。
成都,就是一座让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城。
在这里,你一定能找到那个自在闲适的自己。
05
一个人去大理
寻找悠闲轻松的自己
如果人间有仙境,那一定是大理的模样。
习惯了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旅行,一个人走走停停。
可是当你遇到风花雪月的大理,就会有了想要停留的念头。
大理的云,伴着苍山洱海,展示着妖娆的身姿。
大理的人,闲庭信步,坐看云卷云舒,是最自在的日常。
在这里,时间是静止的,是平静而安宁的。
秋天的大理,褪去夏日的燥动不安,远离冬日的寒冷萧瑟,一切都舒服得刚刚好。
怎么能不去洱海看看呢?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到了洱海,就只管浪费时间就好,吹着暖风,听着音乐,环湖一周,看不尽的美。
白天晒晒日光,看看书,再去逗一逗门口的狗。
晚上出门去看星星,或是去清吧喝点淡酒,听着旁边的人歌唱。
这样的生活,想想就很美好。这样的自己,谁又不喜欢呢?
06
一个人去拉萨
寻找简单纯粹的自己
有远到天上的事,譬如去拉萨的大昭寺广场晒太阳。
去西藏,似乎一直都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
出发之前要考虑的事情太多,行程、高反、天气…以及一个人去会不会太孤单。
其实,为什么要顾虑那么多呢?
西藏没有你想的那么难,那是一个很简单纯粹的地方。
人这辈子,总要去大昭寺广场上晒一晒太阳的。
作为西藏佛教徒心中的圣地,它并不宏伟,却是众多事物的源头。虽然经历千年的风雨,但依然香火缭绕,来自各地的信徒络绎不绝。
虽然这里人来人往,却丝毫不会像其他地方那样令人烦躁。
可以慵懒地缩在某个墙角晒着太阳,也可以注视着眼前随时上演的各种虔诚而震撼的画面,为自己的内心寻找安详。
如果有朝一日来到这里,你要面对佛祈求些什么?
千万别是什么发财啊、长命百岁呀,希望你在佛的面前祈求自己做一个善良的人。
做人,简单纯粹一些,只要自己是善良的,那么对与错都是别人的。
07
一个人去三亚
寻找阳光明媚的自己
没有人不喜欢大海,如果非要去一个地方看海,那就去三亚吧!
那种睁开眼睛就是蓝天白云和大海的感觉,让人舒适而自然。
你看到的景色往往就是你心中的景色,来到这你整个人也会变得阳光明媚的。
如果你来三亚,我建议你这样玩。
分界洲岛潜水,大东海沙滩休闲,三亚湾椰梦长廊中漫步。
天涯海角到此一游,鹿回头公园听听美丽的爱情传说。
或者单纯的什么也不做,亚龙湾的沙滩上安静地看书,晒太阳也很不错。
又或者在蜈支洲岛住上一夜,清晨看太阳升起,享受一个人拥有一座岛的感觉。
三亚,是治愈之旅,也是你忙碌生活中按下的暂停键。
女人,要汲取三亚的明媚阳光和热情海风。
往后余生也要一直活成少女的模样,一直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活得元气满满,热气腾腾。
08
一个人去西塘
寻找文雅风韵的自己
很多人都说:遇见西塘后,我决定辞职了。
如果你觉得生活太累,不妨就来这里独倚廊桥,静听风雨,好好的虚度时光。
走在烟波画的小桥上,一不小心就遇到了一个文雅风韵的自己。
这里没有城市里的吵闹喧嚣,只有那丝竹声声在耳畔萦绕。
这里没有城市里的车水马龙,只有那潺潺流水在面前缓缓流淌。
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使得西塘成了一座有味道的古镇。
小桥,流水,人家,再配上独具江南韵味的小阁楼,一瞬间,恍若走进了古代文人墨客的诗画中。
只想驻足在这样的古镇,细细品味着古老中带着烟火味的宁静。
这里有你向往的恬淡生活,也有你想要重新寻回的热情与甜蜜。
当你发现生活里只剩下疲累与痛苦,不如试着放缓脚步,给自己一段旅行。
来西塘,遇见梦里水乡。
09
一个人去婺源
寻找内心丰盈的自己
婺源很低调,很多人也许从未听说过。
婺源也很浓烈,热情似火的绯红,藏着中国最美的秋天。
如果你的心里藏满了故事,脸上却看不见风霜,那么婺源真的很适合你。
婺源的秋,有一种只等你来的浪漫。
清晨,晨雾弥漫,粉墙黛瓦间,几抹红色的香枫点缀其间,呈现一种缥缈的淡淡的红,美得好不真实。
当太阳升起,阳光开始穿透雾层的时候,山村又如洗涮过一样,重新变幻成另一种风景,另一种韵味。
当山谷里的雾气渐散时,丝丝薄雾飘在黑白民居之上,环绕着高大红枫,像一层薄纱,让人觉得恍如隔世。
如果你从未体验过仙境,那么你一定要来到婺源。
其实呀,人之所以有很多事情想不通,就是因为内心不够丰盈。
来婺源吧,她的低调隐忍与热情浓烈,也许会让你更加从容淡定地面对眼前的苟且。
只有见过了天地,路过了众生,才能更加清楚,要成为怎样的自己。
总想等一人,一起尝遍世界美味;等一人,携手走过天南海北。
可是,等到那个人是幸运,等不到那个人,也不应该错过人生的美好。
爱情这个东西,缘分到了,便是一见倾心;时候未到,便是徒劳无功。
不合适的恋人并不能带你走出孤独,只会加速你的自我消耗。很多时候,多去旅行远比沉迷在爱情泥沼中来得靠谱有用得多。
文图/陈宸
永新场,始建于隋朝末年(约公元 612 年),距今有 1300 多年的历史。在过去,永新老街商业繁荣,商铺、茶馆、饭馆林立。如今依然保存完好的两旁街面,仍有不少在营业中的老式理发店。
临近过年,正好适合剪发,这里的老式理发店,多是童年记忆中的样子。沿着主街漫步至上场口, 我看到了几代理发人共同谋生的难得场面, 一不留神就似乎穿越到过去。
走近—永新老街四代理发人(上)
在永新老街上,有一家老理发店,开铺于上个世纪中。82岁的理发师龚顺华师傅,从19岁开始跟着丈夫学习理发,如今60多年过去了,当初2个人的夫妻店,只剩下她还在坚守。
古旧的老式转椅、泛黄的理发围布、台式木框镜,挂壁条几上摆放着理发工具和老式剃刀,放眼望去,无不泛着旧时光的气息,走进这里,似乎 寻觅到老式理发店的活化石。
每天早上8点多,龚师傅准时开门营业,老街的人来来去去,如今的生意也不如以前,留下来的老街坊们,几乎都是她的老顾客。
家住隔壁的郑婆婆经常过来唠家常,和龚师傅当了一辈子的姐妹花,自己不但是最忠实的老顾客,每隔2个月就会来理一次发;她的子女更是从胎发起就由龚师傅操刀,伴随着幼年、青年、直到长大。
说话间,时间临近中午,郑婆婆赶紧坐上椅子,“剪完头发回家煮饭。”郑婆婆笑着说。
有幸见到 82岁的“Tony”老师,在我面前挥动剪刀 ,这也是相当震惊的!只见龚师傅缓缓移动转椅,按照发型一边梳动分区,一边剪掉碎发。
龚师傅视力相当好,老店灯光昏暗,没有现代理发店里那样的花式大灯, 她 不戴老花镜,全程 仅靠旋转转椅获取自然光 ,就能完成剪发工作。看着她手拿剃刀刮头发,我着实紧张得捏了一把汗。
放眼望去,店里最古旧的东西,除了龚师傅本人,也许就是这张可以躺下来的“龙头椅”,随着几十年的变迁,老旧工具换了好几拨,唯一不变的就是这张椅子,即便踏脚已被踩得光滑,依然霸气不减。
剪完头发,只能坐在木凳上,低着头冲洗。通常从顾客进店,锅上就会烧起热水备用,等剪完头发正好水烧开,即刻开始冲洗。这一套几十年的工作流,已经衔接得非常娴熟。
洗完头,顾客擦拭脸上多余的水,这时,龚师傅就会趁间隙靠着椅子休息一会儿,站着工作半个小时了,对82岁的老人来说,腿脚还是会累的。
吹干后,龚师傅拿起剪刀做最后的修剪,她说,上了年龄的人,脖子后面不喜欢有头发,扎着不舒服。所以要把里面层剃掉,外面一层只需要剪短修整齐,看起来清爽,脖子也舒服。
“年轻人的头发我不剪,现在的发型花样太多了。 ”
在过去,并没有什么复杂的发型,只用给头发起脚,剪短,剪齐,老年人的头发很多都保持了那份简单,所以,在龚师傅年老之后,就只剪老年人的头发,洗剪吹服务完成约半个小时,一共才收6块钱。
“最早剪头发的时候,修个胡子5分钱,剪小娃儿的头9分钱,大人头发1角8分钱,慢慢的开始涨了,那时候的劳动力做一天才1块钱,还是那个年份的钱值钱。”
一天剪2-3个头,龚师傅的生活平静而清闲。下班了,龚师傅边看电视边吃晚饭。5个子女都劝她不要做了,关了店去城里享享福,可龚师傅依然选择独居在老街,守着这家半个多世纪的老理发店。
▲龚师傅接到女儿的电话,开心的笑了
她说,老街的人很多都走了,生意虽然不好,但这里还有熟识的老朋友们光顾,或理发,或小坐片刻拉拉家常。 年复一年,岁月沧桑,龚师傅的老店每一天都这样,平静地润泽了老街坊们的生活。
走近—永新老街四代理发人(下)
沿着永新场下场口,就是古老的风雨廊桥。每逢赶场天,桥两侧便摆满了各色小摊,穿过桥尾就有一个 露天的剃头摊子 ,里面的剃头匠,在老街生活了几十年,更是靠着这门手艺撑起了整个家。
一面干净的半身镜、老旧的工作台、古董级的老式龙头椅、一个简单的橡皮水桶; 和所有剃头摊子一样,室外的环境,条件不会很好,剃头师傅的手艺就是吸引顾客的关键。
刘永现师傅,永新八景村人,今年65岁。17岁时在永新老场上跟着师傅学艺,由师傅带着一起做了很多年。后来师傅去世了,就摆了摊子自己做。
剪、洗、修面,有时顾客是络腮胡还需用热水敷,整套流程下来约半个小时。老刘手艺娴熟,手起刀落间动作也飞快,每天用锋利的刀尖在顾客脖颈间游走,服务的多是街坊邻居,彼此之间熟悉也信任。
▲ 老刘仔细为顾客修剪鼻毛
手上利索的老刘,腿脚其实是有缺陷的。他说,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导致腿残疾,走路是瘸的。1979年,他在重庆新桥医院做了手术,手术后休养了一年多,为了糊口,才开始学习理发。
“在那个年代,不是哪个都可以做理发的,在大搞生产力的年代,家里必须要有劳动力。 也是因为我是残疾,不属于劳动力,所以才被允许学习理发。 在新桥医院住院的时候,医院里还有越南战争的伤员,那个时候真是苦啊…… ”
▲ 修剪完头发,用吹风机进行最后的定型
▲ 最后整理好衣冠,顾客感觉清新舒爽。
▲ 服务完顾客后,老刘在皮带上打磨剃刀。
最早跟着师傅做的时候,街上的豆花饭才一角五分钱一碗,剪一个头1角钱,慢慢的随着物价,剪头的价格也渐渐的上涨: 1角5、1角8、 2角、2角5、5角、7角、1块、1块5、2元、3元、5元、8元……
最后一次涨价是2012年前后,直到现在六七年,再也没有涨过价。如今在老街,一天赚三四十元钱,也够抽烟吃饭。
在綦江,渐行老去的剃头匠,也将渐渐没了踪影,原始的手动剃头工具,如今也被眼花缭乱的电动理发器械渐渐取代。 “老”这个字从来不会放过谁, 当年,老刘用10块钱收了一套老行当,经过40年的改朝换代,如今,老箱子也配上了与时代相符的新工具。
剃头起家,有了积蓄后,老刘在摊子旁边开起了副食店。随着生活越来越好,他也有了一些取舍:几年前,老刘把“采耳”的工具丢弃了,他说,以前生意好,每天“采耳”的顾客比较多,有时候想着那个画面晚饭都吃不下。现在也不靠这个赚钱了,所以也该放弃了。
临走时,我问老刘,有没有想过还要做多少年?他说,这个不一定,现在岁数大了,哪天不想做了就不做了。
“以前带过一个徒弟,但是徒弟觉得不赚钱,就趁年轻换了其他的行业。”
“娃儿也只有一个,在重庆上班,他倒是不可能做这个。现在年轻人觉得我们的手艺过时了,都去那些好的理发店了,没得人传承也没办法,时代变化了!”
每次探访老街和老店,我的心里会有些许遗憾: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关系,90后,不曾经历大的时代变迁,也没有亲眼见证他们的历史,有的只是带着怀念,去探寻与童年记忆的相似性。
在小地方长大的孩子,都会对街上新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镇上的理发店开了一家又一家,每次路过总是云雾缭绕,穿着时髦的大人们,在理发店进进出出,而小孩子却是要大人带着才能进去,在年幼的我心中, 似乎理发店就是成长与成熟之间的界限。
那时的我还只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留着一头又黄又稀的长发。家长总想劝说我把头发剪短,我却执意不肯, 害怕见到那把冷冰冰的大剪刀,也害怕剪了头发就成了小男孩。 可是,年幼的我还是斗不过固执的家长,最终还是被骗进了理发店。
走进老街的巷子深处,见到周容和她的理发店时,似乎见到了记忆中相似的场景。 那个剪短我头发的嬢嬢,那把冷冰冰的大剪刀,好像又出现了。
周容今年46岁,18岁开始学理发,生了孩子后,和老公一起租下了这间老铺面,开始经营理发店。后来,靠着理发店已经不能支撑两个孩子长大,老公外出打工贴补家用,她就一边带孩子,一边开着这家理发店。
十几年前开的理发店,与街头的露天摊子相比,条件已经相当的改善了。店内的墙壁上贴着当年流行的发型; 店内安装着空调、热水器; 洗头不用再坐在水桶下淋洗,热水也能全自动供应,顾客的体验也开始得到注重。
正逢赶场天,老街上人来人往,进来的顾客有老人,有小孩,也有年轻男女。与前两家老店相比, 服务项目多了,顾客来源也不再那么单一。
从最早的2块开始,3块,4块,5块,6块,8块,再涨到现在的10块, 永新老街的理发店,似乎都经历了这样的涨价过程 。
都知道烫染是理发店利润最大的来源,但周容的顾客中,烫染最多的仍然是老街的中老年顾客,染白发20元 30元一次, 有时候碰到生活拮据的老年顾客,她还会再少收一些。
▲ 店里使用的还是老式加热发帽
“最近这些年,白头发的人太多了,有时候看着他们年龄不大,头发却也都白完了。”
慢慢走出了老街,沿途的理发店虽多,但都不大。店内多是一个人,两个人,并没有找到高端的理发店。
学校旁边的这家,店面明亮,墙上挂着开店时购置的烫发仪器,与其他理发店相比,已属于比较现代化的理发店。
87年的罗琴,已经在这里开店十年了,理发店位于学校旁边,生意还不错,上午的时间已经剪了好几个头,洗剪吹15块,染发一般88元,烫发一百多元,基本就是做学生的生意,染烫都少。
“最早的时候是我老公先在老街学,学好过后他教的我,做我们这个很累,他是不想做了。我现在一个人开店,除了房屋水电费,一个月剩下2000多块钱,相当于在綦江做营业员的收入,平时带带娃,够生活就行,总比耍着好。”
“你逛了老街,应该也发现了,永新的理发店没有高端的大店,一般都是小店,一两个人,或者是夫妻店。虽然房租不贵,但是人流量小,也做不起价,大的理发店在这里肯定是开不走的,很多人都是开了几年,开不走就不开了。”
马上过年了,在外工作的游子们陆续回到了老家,过年前后的两个月也是理发店全年的高峰期,大大小小的理发店,基本上都会涨价。永新老街的理发店,没有太多装饰,也没有花式的推销, 看着这些有历史感的椅子、镜子和理发工具,都会让我感受到记忆中那一份熟悉的感觉。
当我走近永新老街这四代理发人,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了解到时代的发展对传统行业的冲击; 他们与老街坊们的感情,也让我感觉到温暖。对于他们那一代人来说, 老理发店,就是个记忆胶囊,平静的抚摸着逝去的光阴。
完
今日话题: 老一辈 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生活几十年的场镇?
搜索进入“大綦网”微信号或APP
原文
查看往期“走近”专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