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与数学中的年月日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十四节气与数学中的年月日之间有什么关系?,第1张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简单的解释是:因为太阳每运行15度,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所以总共有24个节气。一年12个月,所以每月会有2个节气。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最后把每小份再细分为更小的三份,就能得到完整的“二十四节气” 逻辑自洽的完美化结构,这与数学的结构体系也非常类似。从时间的分布上看,均衡排列、整齐有序

 立春一到,寒冷的冬天结束,天气开始回暖,万物复苏,人的心情也会变好。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立春的日记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用。

  关于立春的日记一

  立春,天空突然下起了鹅毛大雪。瑞雪兆丰年,这是一个好兆头!

  我喜欢雪,因为它纯洁,但在雪的家族里,我更钟爱春雪,这,不仅由于它具备了雪共同的品质,而是在于春雪还拥有自己所独特的优良个性。

  春雪是不招摇的,它下起来不象冬雪那样扭着身躯,摇头晃脑,大摇大摆跳着芭蕾,极力的表现自己优美,尽情的展示自己的婀娜。的确,冬雪是妩媚的,而春雪,你看不到这样的悠然自得表现自己的场景,相反,它下起来,给人们一种百米赛跑的渴望早点到达目标的个性,仿佛有一种加速度,身姿那样的矫健,每一步似乎蕴涵着全力拼搏、一直向前的坚定信念。

  春雪让人看不到不浮躁情绪。在春雪中,我们似乎很难看到冬雪那种称一方的霸道气息,它的每一次行动,总是即下即逝,不放纵,不浮华,给人一种温温而雅和稳重适度的感觉。而冬雪,一下在人的脸上,有一种刺骨的疼痛,那夹杂的北风也叫人窒息,仿佛冬雪隐藏着某些狗仗人势的恶念。

  春雪还有一种不放纵的个性。下起冬雪来,它好像总喜欢占山为王,独霸一方,似乎冬天就是它的天下,就连那常青树,它也要占为己有,让自己坐在树的头上,摇摇晃晃享着清福,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而春雪则不同,它所到之处,大地很快得到滋润,万物也立刻呈现复苏,只要下了春雪,我们就能立刻感受到无限的清新,整个世界一片生机盎然。

  春雪就是春雪,它虽然具备冬雪的品质,带有冬雪的精神,但春雪就是春雪,它每走一步,总能体会到凝结着的春的讯息,赋予着的春的使命,那种不张扬、不表现、不任性的个性总能让你留下深深的记忆。

  春雪的魅力,让世间万物都为它而倾倒。

  关于立春的日记二

  2019年2月4日 星期二 天气 晴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这里呀,春天在这里。”

  啊,“2014年的春天,你来得太早了些……”今天是立春,不过据天气预报说今天会下雪。听着就很棒,刚立春就下雪,这场春雪来的多好。但是呢,2013 年的冬天连个雪渣子都没有。没办法啦,只能期待今年的冬天了。不是立春燕子归来么,怎么我光看见麻雀了,连燕子的剪刀尾都没瞄见。莫非天气太冷,可我连羽绒服都脱下了。好吧,我跟燕子又不是同类。春天是人们所向往的季节,人们总是在这个季节做好了自己的打算,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人们就开始插秧、种田,小孩开始风筝。其乐融融。

  关于立春的日记三

  我心目中立春是春天的一个转折,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标志,象征着新的事物与希望。

  夹杂着几丝残冬的余寒,更多的是绽放着春的希望。“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夜春风吹遍江南大地,似乎吹走了严冬的忧伤与寂寞,既而整个大地笑靥如花,小小的花儿再也包裹不住那久怀心事的满腹。那是在凌寒傲雪的季节就已经准备着下一个新的花潮的心。接着下来就是“千朵万朵压枝低”了。

  白雪渐渐消融,映入眼帘的是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的旖旎风光。好一派“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景象。那里有清澈如水的蓝天,有明媚可爱的阳光,有国色天香的牡丹,有新鲜嫩绿的小草。好一幅春暖花开的立春图!偶尔几人泛舟湖上,细语几句,船儿在湖面上画出阵阵涟漪,那是春天的纹理。或是几儿在绿茵中嬉戏,欢声笑语弥漫在芬芳的空气中,那是春天的笑声。或是几只好鸟在树枝间和鸣嘤嘤,动听悦耳,让人心旷神怡,那是春天的声音。

  立春,是一个“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时节,新的事物必将取代旧的事物,希望必定取代消极。

陈景润:小时候,教授送我一颗明珠

20多年前,一篇轰动全中国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得一位数学奇才一夜之间街知巷闻、家喻户晓。在一定程度上,这个人的事迹甚至还推动了一个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伟大时代早日到来。他的名字叫做陈景润。

不善言谈,他曾是一个“丑小鸭”。通常,一个先天的聋子目光会特别犀利,一个先天的盲人听觉会十分敏锐,而一个从小不被人注意、不受人欢迎的“丑小鸭”式的人物,常常也会身不由己或者说百般无奈之下穷思冥想,探究事理,格物致知,在天地万物间重新去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发展自己的潜能潜质。你可以说这是被逼的,但这么一“逼”往往也就“逼”出来不少伟人。比如童年时代的陈景润。陈景润1933年出生在一个邮局职员的家庭,刚满4岁,抗日战争开始了。不久,日寇的狼烟烧至他的家乡福建,全家人仓皇逃入山区,孩子们进了山区学校。父亲疲于奔波谋生,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母亲是一个劳碌终身的旧式家庭妇女,先后育有12个子女,但最后存活下来的只有6个。陈景润排行老三,上有兄姐、下有弟妹,照中国的老话,“中间小囡轧扁头“,加上他长得瘦小孱弱,其不受父母欢喜、手足善待可想而知。在学校,沉默寡言、不善辞令的他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受欢迎、遭人欺负,时时无端挨人打骂。可偏偏他又生性倔强,从不曲意讨饶,以求改善境遇,不知不觉地便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内向性格。人总是需要交流的,特别是孩子。禀赋一般的孩子面对这种困境可能就此变成了行为乖张的木讷之人,但陈景润没有。对数字、符号那种天生的热情,使得他忘却了人生的艰难和生活的烦恼,一门心思地钻进了知识的宝塔,他要寻求突破,要到那里面去觅取人生的快乐。所谓因材施教,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分得到发展的空间。

小小陈景润,自己对自己因材施教着。

一生大幸,小学生邂逅大教授但是,他毕竟还是个孩子。除了埋头书卷,他还需要面对面、手把手的引导。毕竟,能给孩子带来最大、最直接和最鲜活的灵感和欢乐的,还是那种人与人之间的、耳提面命式的,能使人心灵上迸射出辉煌火花的交流和接触。所幸,后来随着家人回到福州,陈景润遇到了他自谓是终身获益匪浅的名师沈元。

沈元是中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航空工程教育家,中国航空界的泰斗。他本是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毕业的博士、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1948年回到福州料理家事,正逢战事,只好留在福州母校英华中学暂时任教,而陈景润恰恰就是他任教的那个班上的学生。

大学名教授教幼童,自有他与众不同、出手不凡的一招。针对教学对象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沈元上课,常常结合教学内容,用讲故事的方法,深入浅出地介绍名题名解,轻而易举地就把那些年幼的学童循循诱入了出神入化的科学世界,激起他们向往科学、学习科学的巨大热情。比如这一天,沈元教授就兴致勃勃地为学生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

师手遗“珠“,照亮少年奋斗的前程

“我们都知道,在正整数中,2、4、6、8、10,这些凡是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1、3、5、7、9,等等,则被叫做奇数。还有一种数,它们只能被1和它们自身整除,而不能被其他整数整除,这种数叫素数。“

像往常一样,整个教室里,寂静地连一根绣花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只有沈教授沉稳浑厚的嗓音在回响。

“二百多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中学教师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譬如,6=3+3,12=5+7,18=7+11,24=11+13反反复复的,哥德巴赫对许许多多的偶数做了成功的测试,由此猜想每一个大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沈教授说到这里,教室里一阵骚动,有趣的数学故事已经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趣。

“但是,猜想毕竟是猜想,不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就永远只能是猜想。”这下子轮到小陈景润一阵骚动了。不过是在心里。

该怎样科学论证呢?我长大了行不行呢?他想。后来,哥德巴赫写了一封信给当时著名的数学家欧勒。欧勒接到信十分来劲儿,几乎是立刻投入到这个有趣的论证过程中去。但是,很可惜,尽管欧勒为此几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却一直到死也没能为这个猜想作出证明。从此,哥德巴赫猜想成了一道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二百多年来,曾令许许多多的学界才俊、数坛英杰为之前赴后继,竞相折腰。教室里已是一片沸腾,孩子们的好奇心、想像力一下全给调动起来。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而这位皇后头上的皇冠,则是数论,我刚才讲到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皇后皇冠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啊!”

沈元一气呵成地讲完了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同学们议论纷纷,很是热闹,内向的陈景润却一声不出,整个人都“痴”了。这个沉静、少言、好冥思苦想的孩子完全被沈元的讲述带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神奇世界。在别的同学啧啧赞叹、但赞叹完了也就完了的时候,他却在一遍一遍暗自跟自己讲:

“你行吗?你能摘下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吗?”

一个是大学教授,一个是黄口小儿。虽然这堂课他们之间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交流、甚至连交谈都没有,但又的确算得上一次心神之交,因为它奠就了小陈景润一个美丽的理想,一个奋斗的目标,并让他愿意为之奋斗一辈子!多年以后,陈景润从厦门大学毕业,几年后,被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慧眼识中,伯乐相马,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自此,在华罗庚的带领下,陈景润日以继夜地投入到对哥德巴赫猜想的漫长而卓绝的论证过程之中。

1966年,中国数学界升起一颗耀眼的新星,陈景润在中国《科学通报》上告知世人,他证明了(1+2)!

1973年2月,从“文革“浩劫中奋身站起的陈景润再度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其所证明的一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被命名为“陈氏定理”。不知道后来沈元教授还能否记得自己当年对这帮孩子们都说了些什么,但陈景润却一直记得,一辈子都那样清晰。

名人成长路

陈景润(1933-1996),当代著名数学家。1950年,仅以高二学历考入厦门大学,1953年毕业留校任教。1957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后任研究员。1973年发表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积》。1979年,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问世。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 ),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数学家。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的计算工具。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的,不用时放在特制的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的算板、毡或直接在桌上排布。应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筹算”,算筹传入日本称为“算术”。算筹在中国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现在所见的最早记载是《孙子算经》,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取代。

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称其为“策算”。王贞仪也从事研究由西洋传入我国的这种筹算,并且写了三卷书向国人介绍西洋筹算。她在著作中对西洋筹算进行增补讲解,使之简易明了。王贞仪介绍的纳皮尔算筹乘除法,当时的读者认为容易了解,但与当时我国的乘除法筹算的方法相比,显得较繁杂,因此,数学家们没有使用西洋筹算,一直使用中国筹算法。今天的读者把中外筹算乘除法视为老古董,采用的是由外国传入的笔算四则运算,这种笔算于1903年才开始被使用,故我国与世界接轨使用笔算的历史只有100年。

数学会女前辈高扬芝

高扬芝(1906-1978 ),江西南昌人,从小学习勤奋,特别喜欢数学。

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由于学习成绩优秀,1930年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上海大同大学担任数学教员,后成为教授、数学系主任。在课堂教学中,她遵循《学记》中所说的:“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所以,高扬芝的数学教学一贯是兢兢业业、讲求实效,深受学生欢迎。

高扬芝长期从事数学分析(旧时叫高等微积分)、高等代数和复变函数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她深知,高等数学比初等数学更加抽象,外行人常常把它看成是由冷酷的定义、定理、法则统治着的王国。因此,高教授常常告诉学生,数学结构严谨,证明简洁,蕴含着数学的美。它像一座迷宫,只要你潜心学习、研究,就能寻求到走出迷宫的正确道路。一旦顺利走出迷宫,成功的愉悦会使你兴奋不已,你会向新的、更复杂的迷宫挑战,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她在上海大同大学工作不到五年的时间里,自身潜在的科研天赋很快被唤醒催发。经过刻苦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实践,她撰写出论文《Clebsch氏级数改正》,1935年在交通大学主编的《科学通讯》上连载,得到同行好评。解放后,她又著有《极限浅说》《行列式》等科普读物多部。

高扬芝是中国数学会创始时的少数女性前辈之一。1935年7月25日中国数学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举行成立大会,共有33人出席,高扬芝就是其中的一位。在这次年会上,她被推选为中国数学会评议会评议,后连任第二、三届评议会评议。1951年8月,中国数学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了规模空前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高扬芝出席了大会。她是这次到会代表63人中惟一的女代表。20世纪60年代,她被选为江苏省数学会副理事长。

第一位数学女博士徐瑞云

徐瑞云,1915年6月15日生于上海,1927年2月考入上海著名的公立务本女中读书。徐瑞云从小喜欢数学,读中学时对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因此,1932年9月高中毕业后报考了浙江大学数学系。当时,浙大数学系的教授有朱叔麟、钱宝琮、陈建功和苏步青。此外,还有几位讲师、助教。数学系的课程主要由陈建功和苏步青担任。当时数学系的学生很少,前一届两个班学生共五人,她这届也不过十几人。

当时苏步青才30岁,看上去十分年轻,因此徐瑞云的同学中有人认为苏步青是助教,可是听完一堂课后就不住地赞叹说:“想不到助教竟能讲得这么好。”这件事引起知情者的哄笑。徐瑞云在陈建功和苏步青的教导下,勤奋学习,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她的考试成绩经常是满分。1936年7月,徐瑞云以优异成绩毕业了,被浙大数学系留校任助教。1937年2月,26岁的徐瑞云与28岁的生物系助教江希明喜结伉俪。新婚三个月后,徐瑞云夫妇获得亨伯特留学德国的奖学金,双双乘船漂洋赴德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

徐瑞云有幸被德国著名的数学大师卡拉凯屋独利接受,由他担任她的数学博士指导老师。当时有不少学生想请他作导师,他都没有同意。而徐瑞云这位东方女士因学习勤奋,数学功底扎实,成了卡拉凯屋独利的关门弟子。徐瑞云主要研究三角级数论。这门学科起源于物理学的热传导问题的傅里叶分析的主要部分,是当时国际上研究的热门之一,在中国还是一个空白。

徐瑞云为将来能在分析、函数论方面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废寝忘食,广撷博采,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图书馆里。1940年底,徐瑞云获得博士学位,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数学博士。她的博士论文“关于勒贝格分解中奇异函数的傅里叶展开”,1941年发表在德国《数学时报》上。

完成学业的徐瑞云夫妇,随即离德回国,于1941年4月回到母校,双双被聘为副教授,正式登上在战火硝烟的大后方培养人才的讲台。在艰苦的条件下,陈建功和苏步青没有中断在杭州时共创的函数论和微分几何两个数学讨论班,这是一种教学相长、遴选英彦的科研形式,徐瑞云也参与其间。1944年11月,英国驻华科学考察团团长李约瑟参观了浙大数学系和理学院,连声称赞道:“你们这里是东方的剑桥!”这更加激励了徐瑞云的勤奋工作。她这时教的学生曹锡华、叶彦谦、金福临、赵民义、孙以丰、杨宗道等,后来都成了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1946年,31岁的徐瑞云提升为正教授。

1952年,徐瑞云调入浙江师院,被任命为数学系主任,从此全身投入了艰苦的创建数学系的工作中。在她的领导下,没有几年功夫,数学系已初具规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第一届本科毕业生约有三分之一考取了研究生。他们系也成为全国同行的楷模,进入全国同行前列。徐瑞云在建设数学系的同时,没有忘记科学研究。她翻译了苏联那汤松的名著《实变函数论》。译本于195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县,父亲以开杂货铺为生。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他进入金坛县立初中后,其数学才能被老师王维克发现,并尽心尽力予以培养。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每天达10个小时以上。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新婚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后,被破格任用为助教。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1946年3月,他应邀访问苏联,回国后不顾反动当局的限制,在昆明为青年作“访苏三月记”的报告。1946年9月,华罗庚应纽约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去美国讲学,并于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不久,妻子带着三个儿子来到美国与其团聚。

1949年,华罗庚毅然放弃优裕生活携全家返回祖国。1950年3月,他到达北京,随后担任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中科院数学所所长等职。50年代,他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空气下著述颇丰,还发现和培养了王元、陈景润等数学人才。1956年,他着手筹建中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1958年,他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从1960年起,华罗庚开始在工农业生产中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足迹遍及27个省市自治区,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1978年3月,他被任命为中科院副院长并于翌年入党。

晚年的华罗庚不顾年老体衰,仍然奔波在建设第一线。他还多次应邀赴欧美及香港地区讲学,先后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还于1984年以全票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5年6月12日,他在日本东京作学术报告时,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享年74岁

回答者:lionel_future - 兵卒 一级 7-20 10:13

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

他的家庭,从曾祖父起,大都对天文、历法和数学很有研究。祖冲之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和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亲自观察天象,进行推算,终于使他成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在汉以前,中国一般用三作为圆周率数值,即

中国古代数学家-墨子 科学家小时候勤奋学习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

教育故事>>名人故事:中国科学家 中国古代数学家-墨子 中国古代数学家-墨子 中国基础教育网 墨子[公元前468-376年] ,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他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学者。他创立了墨家学派,倡兼爱学说,《墨经》并非墨子一人所着,但书

中国古代数学家-刘徽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刘徽在割圆术中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可视为中国古代

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的轶事

华罗庚(1910——1982)出生于江苏太湖畔的金坛县,因出生时被父亲华老祥放于箩筐以图吉利,“进箩避邪,同庚百岁“,故取名罗庚。

华罗庚从小便贪玩,也喜欢凑热闹,只是功课平平,有时还不及格。勉强上完小学,进了家乡的金坛中学,但仍贪玩,字又写得歪歪扭扭,做数学作业时倒时满认真地画来画去,但像涂鸦一般,所以上初中时的华罗庚仍不被老师喜欢的学生而且还常常挨戒尺。

金坛中学的一位名叫王维克的教员却独有慧眼,他研究了华罗庚涂鸦的本子才发现这许多涂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题时探索的多种路子。一次王维克老师给学生讲[孙子算经]出了这样一道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其二,五五数剩其三,七七数剩其二,问物几何?“正在大家沉默之际,有个学生站起来,大家一看,原来是向来为人瞧不起的华罗庚,当时他才十四岁,你猜一猜华罗庚他说出是多少?

陈景润:小时候,教授送我一颗明珠

20多年前,一篇轰动全中国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得一位数学奇才一夜之间街知巷闻、家喻户晓。在一定程度上,这个人的事迹甚至还推动了一个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伟大时代早日到来。他的名字叫做陈景润。

不善言谈,他曾是一个“丑小鸭”。通常,一个先天的聋子目光会特别犀利,一个先天的盲人听觉会十分敏锐,而一个从小不被人注意、不受人欢迎的“丑小鸭”式的人物,常常也会身不由己或者说百般无奈之下穷思冥想,探究事理,格物致知,在天地万物间重新去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发展自己的潜能潜质。你可以说这是被逼的,但这么一“逼”往往也就“逼”出来不少伟人。比如童年时代的陈景润。陈景润1933年出生在一个邮局职员的家庭,刚满4岁,抗日战争开始了。不久,日寇的狼烟烧至他的家乡福建,全家人仓皇逃入山区,孩子们进了山区学校。父亲疲于奔波谋生,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母亲是一个劳碌终身的旧式家庭妇女,先后育有12个子女,但最后存活下来的只有6个。陈景润排行老三,上有兄姐、下有弟妹,照中国的老话,“中间小囡轧扁头“,加上他长得瘦小孱弱,其不受父母欢喜、手足善待可想而知。在学校,沉默寡言、不善辞令的他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受欢迎、遭人欺负,时时无端挨人打骂。可偏偏他又生性倔强,从不曲意讨饶,以求改善境遇,不知不觉地便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内向性格。人总是需要交流的,特别是孩子。禀赋一般的孩子面对这种困境可能就此变成了行为乖张的木讷之人,但陈景润没有。对数字、符号那种天生的热情,使得他忘却了人生的艰难和生活的烦恼,一门心思地钻进了知识的宝塔,他要寻求突破,要到那里面去觅取人生的快乐。所谓因材施教,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分得到发展的空间。

小小陈景润,自己对自己因材施教着。

一生大幸,小学生邂逅大教授但是,他毕竟还是个孩子。除了埋头书卷,他还需要面对面、手把手的引导。毕竟,能给孩子带来最大、最直接和最鲜活的灵感和欢乐的,还是那种人与人之间的、耳提面命式的,能使人心灵上迸射出辉煌火花的交流和接触。所幸,后来随着家人回到福州,陈景润遇到了他自谓是终身获益匪浅的名师沈元。

沈元是中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航空工程教育家,中国航空界的泰斗。他本是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毕业的博士、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1948年回到福州料理家事,正逢战事,只好留在福州母校英华中学暂时任教,而陈景润恰恰就是他任教的那个班上的学生。

大学名教授教幼童,自有他与众不同、出手不凡的一招。针对教学对象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沈元上课,常常结合教学内容,用讲故事的方法,深入浅出地介绍名题名解,轻而易举地就把那些年幼的学童循循诱入了出神入化的科学世界,激起他们向往科学、学习科学的巨大热情。比如这一天,沈元教授就兴致勃勃地为学生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

师手遗“珠“,照亮少年奋斗的前程

“我们都知道,在正整数中,2、4、6、8、10,这些凡是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1、3、5、7、9,等等,则被叫做奇数。还有一种数,它们只能被1和它们自身整除,而不能被其他整数整除,这种数叫素数。“

像往常一样,整个教室里,寂静地连一根绣花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只有沈教授沉稳浑厚的嗓音在回响。

“二百多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中学教师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譬如,6=3+3,12=5+7,18=7+11,24=11+13反反复复的,哥德巴赫对许许多多的偶数做了成功的测试,由此猜想每一个大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沈教授说到这里,教室里一阵骚动,有趣的数学故事已经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趣。

“但是,猜想毕竟是猜想,不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就永远只能是猜想。”这下子轮到小陈景润一阵骚动了。不过是在心里。

该怎样科学论证呢?我长大了行不行呢?他想。后来,哥德巴赫写了一封信给当时著名的数学家欧勒。欧勒接到信十分来劲儿,几乎是立刻投入到这个有趣的论证过程中去。但是,很可惜,尽管欧勒为此几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却一直到死也没能为这个猜想作出证明。从此,哥德巴赫猜想成了一道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二百多年来,曾令许许多多的学界才俊、数坛英杰为之前赴后继,竞相折腰。教室里已是一片沸腾,孩子们的好奇心、想像力一下全给调动起来。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而这位皇后头上的皇冠,则是数论,我刚才讲到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皇后皇冠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啊!”

沈元一气呵成地讲完了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同学们议论纷纷,很是热闹,内向的陈景润却一声不出,整个人都“痴”了。这个沉静、少言、好冥思苦想的孩子完全被沈元的讲述带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神奇世界。在别的同学啧啧赞叹、但赞叹完了也就完了的时候,他却在一遍一遍暗自跟自己讲:

“你行吗?你能摘下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吗?”

一个是大学教授,一个是黄口小儿。虽然这堂课他们之间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交流、甚至连交谈都没有,但又的确算得上一次心神之交,因为它奠就了小陈景润一个美丽的理想,一个奋斗的目标,并让他愿意为之奋斗一辈子!多年以后,陈景润从厦门大学毕业,几年后,被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慧眼识中,伯乐相马,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自此,在华罗庚的带领下,陈景润日以继夜地投入到对哥德巴赫猜想的漫长而卓绝的论证过程之中。

1966年,中国数学界升起一颗耀眼的新星,陈景润在中国《科学通报》上告知世人,他证明了(1+2)!

1973年2月,从“文革“浩劫中奋身站起的陈景润再度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其所证明的一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被命名为“陈氏定理”。不知道后来沈元教授还能否记得自己当年对这帮孩子们都说了些什么,但陈景润却一直记得,一辈子都那样清晰。

名人成长路

陈景润(1933-1996),当代著名数学家。1950年,仅以高二学历考入厦门大学,1953年毕业留校任教。1957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后任研究员。1973年发表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积》。1979年,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问世。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除夕

一年结束了,在除夕夜是团圆夜,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的,庆祝一年平安结束,新的一年好的开始。

在除夕这天,家家都忙着贴春联,我们家也不例外,而且每年家里的对联还是由我来贴的。其实这贴对联的学问也蛮大的,你去年时只要一看这对联你就会知道这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的希望和打算,也会知道在过去一年里这家人家里发生了什么喜事,你看这对联神不神呀。

在这一天最高兴的还是小朋友们,他们早早地就叫着让大人接年了,因为接完年之后就可以放烟花了。放烟花时,几个小孩子在旁边叫着,跳着,那高兴劲就甭提了,就连大人也都被他们感染了跟着叫起来。放完烟花一家人围在桌前吃团圆饭,最有趣的就是吃饺子了,而且这吃饺子还能吃到钱,谁吃到钱了那谁在新的一年里的运气将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争着吃,看谁也抢到那个有钱的饺子,但是不管吃到的也好,没吃到的也好,这种抢着吃饺子的气氛是最难忘的……

除夕夜是最难忘的一夜!

2 寒假第一天

随着一个大大的懒腰,伴着寒假的第一缕阳光。我,开始了我六年级的寒假生活。

早上起来,我就感觉到有一股浓郁的兴奋气息在我身边弥漫开来。当然我寒假第一天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电脑游戏,这是我早晨最兴奋的一个环节,而且,打电脑游戏还能活动一下手指呢!

打完电脑游戏,爸爸买好的早饭就已经在餐桌上等我了。香喷喷的早饭伴着阳光,啊!好高兴!

吃完了早餐,我匆匆拿起电视遥控开始看电视,电视虽好看,可只有半个小时。所以,我等不及看完电视,就开始做寒假的第一个作业——奥数题,今天的任务可不少——要做十道呀!不仅要抄好题目,而且不能是计算题,要求写下解题过程。

做完了计算题,我就带上小灵通和钥匙,狂奔向我朋友愈明家——1004,我朋友正在打电脑,我凑过去看了看。虽看得兴味盎然,但还是拿上了PSP开始玩(经过同意的)。正当我玩得高兴之时,电话响了,从电话里传出了老妈的声音:“回家啦!你要吃午饭了,吃完还要看OUTLOOK呢!”“哦”我应付完了电话,回了家,又吃完了饭。

吃完饭之后又开始打电脑游戏,谁叫这是寒假呢!打完电脑后,我又匆匆跑去我朋友家,我们家本来就离得近,多跑几趟也没关系嘛!谁知,刚玩20分钟就又有一个电话打了过来,而且又是老妈的。没办法,只好回家了。

今天的晚饭在外面吃,因为恰逢家里停水。我和老妈去饭馆大吃一顿,吃得饱饱的,还打了好几个饱嗝呢!我们回到家,我啪嗒一声开启了电视就开始做在沙发上享受电视的乐趣了。之后,我就开始在电脑上打今天的日记了……

这就是我寒假的一天!

3寒假日记二

忙完了一个学期,刚开始停下来还有点不太适应。在平时工作时,每天都和学生相处在一起,虽然他们也会调皮,也会惹我生气,但离开他们太久,心里还是惦念着他们还在想着他们在来期来时是不是会更听话了,是不是比以前有进步了等等。

回家已经有好几天了,在这几天里,我也在想这个寒假我将如何度过了,是向往年那样呆在家里看电视,或是到同学家里串串门子还是做点其他的。但一想起这些,就想起了刚放假时校长给我们布置的寒假作业,可能在别人看来很奇怪吧,校长怎么还会布置寒假作业,老师怎么还会像学生那样有寒假作业了,其实校长是让我们在寒假里多看书,多学习,为来期做好准备。其实这样也挺好的,让我们以后的工作制定目标,为了将明年的工作做得更好。现在每天在家里看看书,练练字,也感觉自己的寒假生活挺充实的。

4寒假日记三

寒假闲来没事,拿出一本杂志看到这样一则故事给我感触颇深。

《狼的影子》:一条狼徘徊在山脚下。落日的余晖使它的影子放得特别长。看着自己的影子,它得意洋洋地对自己说:“我有这么大的身体,几乎有一亩田那样大,为什么还怕狮子?难道我不该被称为百兽之王吗?”正当它沉醉于其中时,一头狮子向它扑来,将它咬得快死了。此时狼悔恨不已,大声喊道:“我真不幸啊!是狂妄自大毁灭了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或因为环境,或因为自身的原因,人常常产生错觉,以致错误地估计了别人或自己,以为别人或自己很强或很弱。其后果可想而知。所以在生活当中我们都不要向这条狼一样,直到死前才认清真相,这样做只会让自己停步不前,自我陶醉罢了。

寒假日记一

忙完了一个学期,刚开始停下来还有点不太适应。在平时工作时,每天都和学生相处在一起,虽然他们也会调皮,也会惹我生气,但离开他们太久,心里还是惦念着他们还在想着他们在来期来时是不是会更听话了,是不是比以前有进步了等等。

回家已经有好几天了,在这几天里,我也在想这个寒假我将如何度过了,是向往年那样呆在家里看电视,或是到同学家里串串门子还是做点其他的。但一想起这些,就想起了刚放假时校长给我们布置的寒假作业,可能在别人看来很奇怪吧,校长怎么还会布置寒假作业,老师怎么还会像学生那样有寒假作业了,其实校长是让我们在寒假里多看书,多学习,为来期做好准备。其实这样也挺好的,让我们以后的工作制定目标,为了将明年的工作做得更好。现在每天在家里看看书,练练字,也感觉自己的寒假生活挺充实的。

寒假日记二

同学聚会

自从放假以后,天天都是下着绵绵细细雨,今天终于放晴了,看着这样的好天气心里特别高兴,同时还有就是今天是我们高中同学相聚的日子。

早上,吃完早餐我早早地就从家里出发了,朝着目的地我们的母校走去。一路上,思绪万千,想象着同学们的变化以及见面以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呢等等。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终于来到了我们的母校。一走进校园,以前的景象历历在目,顿时心底涌上了一种亲切感,同时也发现我们的母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教学楼披上了新装,粉刷一新,还有就是食堂的改变,图书馆的建成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离开后才出现的。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仔细回想以前的读书生活,还真的别有一番滋味。这时只见小道上稀稀疏走着几个补课的学生,他们行色匆匆,现在时间对他们来说太宝贵了。沿着林荫小道,我来到了我们聚会的地点——以前读书的教室,这时已经有好几个同学到了,我加快脚步,大声地喊着她们的名字,这时自然有一番问候了,而且每个人脸上的惊喜之情都表露无疑。接下来在大家的笑声中同学们陆陆续续地都来了,在一片问候声后我们朝着下一个目的地走去——老师的家。我们的班主任依然如当年一样,说话特别幽默,风趣。在接下去的时间就是大家聚餐,娱乐……

这一天在一片欢笑声中结束了,同学聚会真好!

寒假日记三

练字

自从读书以来,我印象最深的事就是几乎我的每个语文老师都要求我们把字写好,要求我们练字。那时虽然听老师说,但并未坚持下来,只是偶尔练一练,现在看着自己的字还真的有点后悔当初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没有把字练好。正好今年放寒假时学校校长给我们布置寒假作业,我想就利用寒假时间来练一练字吧。

但是坚持三天后,每天练两页,到了第四天,心就有点痒了,想想还是算了吧,反正一下子字也不会写好的,但另一个声音又在耳边想起,要坚持,不要轻言放弃呀。最后经过矛盾的争扎,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尤其是当我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我就拿出纸和笔,安静的练起字来,结果什么烦心事都没了。现在练字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种习惯,如里哪天不练倒觉得好像还有一件事情没完成。经过自己的努力,现在我的字有了一定的进步,今后我还将继续坚持下去。

寒假日记四

春天来了

“一年之际在于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立春了,意味着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春天来了,春雨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这时的它们也来感受春天的气息,凑热闹来了。它们给地里的小麦,蔬菜补足水份,让它们快快成长。俗语说“春雨贵如油”说得正是这些。你仔细看,地里的小麦,蔬菜长得多好呀,春风吹过,翻起了绿色的波浪。

春天来了,你再看河堤上的柳条也吐出了新芽,这时是春姑娘用她的巧手给大地换上了新装,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春天来了,其实最高兴的还是辛勤的人们,他们又要开始忙碌了,经过一个冬天的休整,他们一个个干劲十足。远远瞧去,只见田间三五一群的人们在高声的谈笑着。

春天来了真好!

寒假日记五

除夕

一年结束了,在除夕夜是团圆夜,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的,庆祝一年平安结束,新的一年好的开始。

在除夕这天,家家都忙着贴春联,我们家也不例外,而且每年家里的对联还是由我来贴的。其实这贴对联的学问也蛮大的,你去年时只要一看这对联你就会知道这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的希望和打算,也会知道在过去一年里这家人家里发生了什么喜事,你看这对联神不神呀。

在这一天最高兴的还是小朋友们,他们早早地就叫着让大人接年了,因为接完年之后就可以放烟花了。放烟花时,几个小孩子在旁边叫着,跳着,那高兴劲就甭提了,就连大人也都被他们感染了跟着叫起来。放完烟花一家人围在桌前吃团圆饭,最有趣的就是吃饺子了,而且这吃饺子还能吃到钱,谁吃到钱了那谁在新的一年里的运气将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争着吃,看谁也抢到那个有钱的饺子,但是不管吃到的也好,没吃到的也好,这种抢着吃饺子的气氛是最难忘的……

除夕夜是最难忘的一夜!

寒假日记六

今天让我的小侄女做寒假作业,她爽快的答应了,结果她从书包里拿出了一大堆书和本子,我就问她你的寒假作业有这么多吗?她却说:“有呀,我们要做寒假作业书,要写完整本书的生字而且是每个一行,还有每天写一篇日记,还有数学要做完整本书的习题。”听完她的回答我有点错愕,寒假总共才一个月的假,怎么会有如此多的作业了,而且还是对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

我再将我们学校的小朋友与她们比较,发现我们学校的小朋友幸运多了。我们只要求学生完成寒假作业书,再制做一本快乐中国年的画报就可以了。尤其是快乐中国年画报的制作,它既可以让学生去了解传统文化,又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能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现,这又何乐而不为呢?这样学生也没感觉到作业多,同时也能从中获得收获,所以现在有很多的地方教育体制确实需要改革,社会需要的是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而不是只会守着书本的书呆子。所以这些都引人深思呀!

寒假日记七

寒假闲来没事,拿出一本杂志看到这样一则故事给我感触颇深。

《狼的影子》:一条狼徘徊在山脚下。落日的余晖使它的影子放得特别长。看着自己的影子,它得意洋洋地对自己说:“我有这么大的身体,几乎有一亩田那样大,为什么还怕狮子?难道我不该被称为百兽之王吗?”正当它沉醉于其中时,一头狮子向它扑来,将它咬得快死了。此时狼悔恨不已,大声喊道:“我真不幸啊!是狂妄自大毁灭了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或因为环境,或因为自身的原因,人常常产生错觉,以致错误地估计了别人或自己,以为别人或自己很强或很弱。其后果可想而知。所以在生活当中我们都不要向这条狼一样,直到死前才认清真相,这样做只会让自己停步不前,自我陶醉罢了。

寒假日记八

在寒假生活中我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很想与大家一起分享:

《布恩的微笑》一天,布恩去访问一位客户,但是很可惜,他们没有达成协议。布恩很苦恼,回来后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经理。经理耐心地听完了布恩的讲述,沉默了一会儿说:“你不妨再去一次,但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要时刻记住微笑,用你的微笑打动对方,这样他就能看出你的诚意。”

布恩试着去做了,他把自己表现得很乐观,很真诚,微笑一直洋溢在他的脸上。结果对方也被布恩感染了,他们愉快地签订了协议。

布恩已经结婚18年了,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去上班。忙碌的生活让他顾不上自己心爱的太太,他也很少对妻子微笑。布恩决定试一试,看看微笑会给他们的婚姻带来什么不同。

第二天早上,布恩梳头照镜子时,就对着镱子微笑起来,他脸上的愁容一扫而空。当他坐下来开始吃早餐的时候,他微笑着跟太太打招呼。她惊愕不已,非常兴奋。在这两周的时间里,布恩感受到的幸福比过去两年还要多。

布恩现在经常真诚地赞美他人,停止谈论自己的需要和烦恼。他试着从别人的观点看事情。这一切真的改变了他的生活,他收获了更多的快乐和友谊。

这则故事给我的启示是,做什么事情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时刻记住运用微笑,用你的微笑打地动对方,这样他就能看出你的诚意。微笑可以带来温馨、友谊,可以带来幸福。所以在工作、生活当中都要微笑面对,以好的心态来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寒假日记九

在放寒假时校长要求我们在假期中要多充实自己,多看书,所以一有时间我就喜欢四处看看,但就是在自己的不经意间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你看这样故事:

《杯子满了》一天,南因先生家里来了一位客人,要向南因请教学问。南因先生抽空接待了他。宾主落座之后,客人没有听他的话,自己却滔滔不绝地大谈起来。从自己的生活、工作,及至家庭,又谈到自己的事业和研究,一口气说了大半天,南因先生几次想插话都未成功。

南因先生静静地听着,过了一会儿,他站起身来,走进厨房,端来了茶。他往客人的杯子里倒茶,虽然倒满了但是仍在继续倒,仿佛根本就没有看见一样。

一旁高谈论阔的客人一开始觉得十分奇怪,看到南因先生还没停下,水已经开始往外溢了,他终于忍住了手。

“你没看见杯子已经满了吗?”他说,“再也倒不进去啦!”

“这倒是真的,”南因终于住了手,“和这个杯子一样,你自己已经装满了自己的想法。要是你不给我一只空杯子,我怎么给你讲呢?”

从这个故事当中我知道,要使自己的思想吐故纳新,就要及时将大脑清空,如同必须清空装满了水的杯子才能容纳更多的东西一样。这让我想起自己的工作,在工作当中也一样,要及时的清空大脑,做好充分的准备来迎接新的东西。只有如此,你才能在工作中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也才能做出好的成绩来。

寒假日记十

一个月的寒假生活即将结束。回顾这一个月以来感觉自己的收获还是挺多的。

在寒假期间,我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来充实自己,通过看书,看杂志,上网等多种途径来度过自己的寒假生活。当然最有意义的事情还是去了解中国的年文化。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之国,历史悠久,以前过年从没想过要去深入的了解它。在我们那边以往只是在走亲访友中度过了,但是今年的形式却有了很大的改变,人们不只是呆在家里,而是邀上几个好友外出游玩。说起这个来我印象特别深,因为今年我也和几个好朋友一起出去游玩了一番,那感觉真的是很舒服,比起以前一过年就走亲访友的好多了,而且这样也很简单,方便。

寒假生活的结束,自己也必须尽快调整好心态去准备自己来年的工作。

收红包

红包,俗称压岁钱。对于过年,当然少不了这个。对于我们孩子来说,过年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收红包了。新年到了,大人们忙着拜年送礼,顺便带我们这些小孩走一遭——我们当然愿意,登门造访就能收到钱的活谁不愿意干呢?

于是,每逢去别人家做客或是别人来我们家做客,我们几个小孩便有意无意地从他们身边走过。客人们看到我们似乎也想起了什么,赶紧打开皮夹,我们也凑上去,高高兴兴接过似乎应得的红包,嘴上说着祝福的话,眼睛却紧紧盯着那红包的厚度。如果厚一点,我们祝福的话就多一点;如果薄一点,我们祝福的话就少一两句。尽管这些话是不下意识说的,但红包的厚薄与祝福的话成正比,可是我从多年经验得出的定理哦!

尽管每次的红包都不一样,但只要收到,我们都是打心底的高兴。这样地收红包多年来我都没觉得什么,只是近几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在客人面前收红包不好意思。我是家里的嫡长子,每年收红包时与弟弟妹妹们站在一起,特别觉得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觉得现在的身高与收红包的年龄不合称,所以每次我领完红包就赶紧躲回房间去。

最近我读到一篇关于红包来历的文章,知道过年包红包,送孩子是一种祝福的意思,我们接受红包也是一种祝福。大人们在意的只是我们过年过得高不高兴,而我们在意的也是过一个好年,对红包的紧张只是出于童年的天真罢了。从表弟的红包一直都是婶婶收着,生气一段时间后又接着高兴地过年这件事就可以看出。

我的红包一直由我收着,母亲从不强求帮我收藏。到了今天,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母亲那样做,她是相信我长大了,能处理好自己的事务才这么做的。我也想清楚了,过年收红包并不应该为自己的年龄而害羞,祝福别人不也是一件好事?对了,我长大了,过一年又一岁,不必为自己收红包而烦恼,我也可以像以前那样大方利落地接过红包了。

我知道,在几年之后,我或许不再收红包,甚至需要自己包红包了。到了那个时候我也能将自己心中的祝福包在红包里,送给孩子们,再次体会童年收红包那一种幸福的滋味。

期末考试结束,寒假开始了,我带着老师布置的作业回到了家。

我想,寒假作业是要做的,玩也是要玩的,最好是玩够了再做作业。但爸爸妈妈说,做作业和玩要交叉进行,就是每天做一部分作业再玩一下。我只好照办。所以,我的寒假生活是这样度过的:做作业、看电视、玩和拜年。

做作业,我不够自觉,总要爸爸妈妈催来了,我才去做。做不来的作业只好问爸爸妈妈,他们做不来的,只好空着,准备带回学校问老师。除了少数做不来的作业没完成以外,大部分作业都已完成。

看电视我是非常喜欢的,如果爸爸妈妈不叫我做作业,或不把电视机关掉,我真的可以从早上起床看到晚上睡觉。但爸爸说:电视看长了,对眼睛有影响。所以,我实际上只看了一部分动画片和少儿节目,以及春节联欢晚会。对了,《还珠格格》我也偷偷看了好几集,很过瘾的。

玩是我的爱好,妈妈说我就喜欢玩。寒假里,我和爸爸妈妈打过乒乓球、打过羽毛球,每次打球,我都要玩够了才肯罢休,他们也只好陪着我,现在想想,我真是太自私了。但爸爸说我打球的水平有很大提高了。另外,我还逛过商店,买过东西,春节的时候还放过烟花爆竹,开心极了。

拜年是肯定去过的,我到爷爷奶奶家、外婆家、叔叔家、姨妈家拜过年。拜年的时候,鱼和肉这些东西我吃得不多,但鸡蛋和馒头吃了不少,还吃了很多的糖、花生和水果,收了很多红包。另外,还顺便可以跟姐姐、弟弟一起玩,非常愉快。

一句话,这个寒假我过得非常快乐,也非常充实。

自从读书以来,我印象最深的事就是几乎我的每个语文老师都要求我们把字写好,要求我们练字。那时虽然听老师说,但并未坚持下来,只是偶尔练一练,现在看着自己的字还真的有点后悔当初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没有把字练好。正好今年放寒假时学校校长给我们布置寒假作业,我想就利用寒假时间来练一练字吧。

但是坚持三天后,每天练两页,到了第四天,心就有点痒了,想想还是算了吧,反正一下子字也不会写好的,但另一个声音又在耳边想起,要坚持,不要轻言放弃呀。最后经过矛盾的争扎,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尤其是当我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我就拿出纸和笔,安静的练起字来,结果什么烦心事都没了。现在练字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种习惯,如里哪天不练倒觉得好像还有一件事情没完成。经过自己的努力,现在我的字有了一定的进步,今后我还将继续坚持下去。

自从放假以后,天天都是下着绵绵细细雨,今天终于放晴了,看着这样的好天气心里特别高兴,同时还有就是今天是我们高中同学相聚的日子。

早上,吃完早餐我早早地就从家里出发了,朝着目的地我们的母校走去。一路上,思绪万千,想象着同学们的变化以及见面以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呢等等。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终于来到了我们的母校。一走进校园,以前的景象历历在目,顿时心底涌上了一种亲切感,同时也发现我们的母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教学楼披上了新装,粉刷一新,还有就是食堂的改变,图书馆的建成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离开后才出现的。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仔细回想以前的读书生活,还真的别有一番滋味。这时只见小道上稀稀疏走着几个补课的学生,他们行色匆匆,现在时间对他们来说太宝贵了。沿着林荫小道,我来到了我们聚会的地点——以前读书的教室,这时已经有好几个同学到了,我加快脚步,大声地喊着她们的名字,这时自然有一番问候了,而且每个人脸上的惊喜之情都表露无疑。接下来在大家的笑声中同学们陆陆续续地都来了,在一片问候声后我们朝着下一个目的地走去——老师的家。我们的班主任依然如当年一样,说话特别幽默,风趣。在接下去的时间就是大家聚餐,娱乐……

一、 终于放假了

懒懒的醒来才知道太阳已近晌午,暗叫不好,睡过头了。以平常都没有的速度起床穿衣,照照镜子恍然大悟,放假了啊!自己都觉得好笑,上学时都没见自己这么紧张过。炙热的阳光从窗外穿进来,远远听见知了的叫声,我的夏天开始了。每年快到暑假时就特别期待,又可以在家好好的玩儿了。今天是假期第一天,首先就是打开电脑直接进入久违的游戏,投入身心的竭力奋战。玩了一会儿暂停休息,打开冰箱里面有半个西瓜,肯定是妈妈放的,昨晚让我吃,我说太累先睡觉了。跑到厨房拿了个勺子就抱着西瓜坐在电脑前边玩边吃,冰冻的西瓜就是爽口,吃下去感觉全身都是冰的。不知道过了多久,看看时间已经十七点半了,过的真快啊!想起妈妈布置的作业,我匆匆关掉电脑,回房间写作业去了。

二、停电

真郁闷,今天居然停电了,这么热的天儿。两三个小时就把今天的作业写完了,家里闷的跟蒸笼似的,躺了会儿实在是睡不着。想给同学打个电话侃侃打发下时间,结果很杯具的发现手机忘了充电,两块电池都一点电都没有。天气太热,家家户户都开空调,耗电量太大,供应不上来才会停电。平常都不觉得,现在才知道电有多么重要,以后一定要节约用电。走到阳台上,角落里的那盆月季竟然开花了,鲜艳的花瓣层层依簇,叶子不是很茂盛,它是我从路边捡回来的,栽到花盆里以后就几乎没管过,平时都是妈妈忙中抽闲给它浇水,我感到惭愧。看见楼下老人们都在树荫下下棋,聊天,我也下楼去了。社区凉亭里有几个小孩子在顽皮的嬉闹,他们玩着童真的游戏,银铃般的笑声阵阵传来。想起童年,也是这样快乐的,转眼间就长成大孩子了。

三、卖废品

大清早被吵醒,睡眼朦胧的趴在窗台上往下看,一个收废品的人骑着三轮车举着喇叭在小区里喊“收废品叻!”。我拿枕头捂住耳朵继续与周公对弈,正想酣睡,不想妈妈在外面大声的叫我:“快起床,帮我把家里的废品收拾下。”

唉,想睡个懒觉都不行。我慢慢悠悠的起来,吃完早饭,开始帮妈妈搜罗家里堆积的东西。不一会儿就整理出一大堆饮料瓶,易拉罐,旧报纸。我和妈妈把废品都拿到楼下,找来收废品的,装好过称,一共卖了二十多块钱,妈妈高兴的说:“够一天的菜钱了。”我也挺高兴的,那些东西在家堆着也占地方,扔了污染环境,当废品卖掉真是一举两得啊!

四、公交车上的事儿

今天妈妈让我给阿姨送东西,我戴上帽子眼镜,做好防晒,就去车站坐车了。还以为放假了坐车的人会少一些,没想到比没放假时人更多,好不容易挤上车,没等我站稳司机大叔就把车启动了。我一个趔趄差点摔倒,慌忙抓住头上的扶手。虽然车里开着空调但是人多热气大,空气很不好。过了两站,上来一位阿姨带着个两三岁的小孩子,靠窗户边的一个女孩迅速站起来让座,阿姨对女孩微笑着说“谢谢”,正想过去坐的时候,却被一个二十多岁打扮时髦的女孩抢着坐下去了,看着这一幕大家都愣了,让座的女孩说:“这座位是让给这带小孩的阿姨坐的,请你让一下。”没想到那抢座的女孩装作没听见,还挺悠然自得的戴上耳机并把头扭向一边,看这情况,带小孩的阿姨脸上有些尴尬,随即对让座女孩说:“谢谢你,我不坐,没关系的。”女孩也没再说什么。真不知道现在有些人是怎么了,一点公德心都没有。

五、小猫儿

写了一上午作业,脑袋都冒金星了,满眼睛都是英文字母和数学公式。忽然听见一声惨叫,吓我一跳。跑出去看时却是一只小猫儿从楼上掉下来夹在墙缝里了。它骨碌碌的眼睛可怜巴巴的叫唤着,我想,它是在喊它的妈妈来救它。果然大猫闻声而来,它站在窗台上焦虑的挠挠爪子,好像也没办法。我回家拿来一根竹竿,想要把小猫儿弄出来,可小猫似乎摔伤了,躺在那里不动。墙缝太窄,我无法进去,想了下,有了个好办法,我把装鱼的网兜用铁丝撑开绑在竹竿上,再把竹竿伸进墙缝把小猫套进网兜里,就这样,顺利的救出它了,我把它放在地上,它戒备的看着我,大猫站在不远处但没过来,我估计它们是怕我,所以我故意走开,大猫立刻就叼着小猫跑了。

六、下雨天

沉闷很久的天空,终于在乌云密布,雷声轰轰后洒下瓢泼大雨。我一直都不喜欢下雨,到处湿答答的,很难受。没心情玩电脑,躺在沙发上看动画片,正好在放《喜羊羊》,我挺喜欢看的,羊羊们都好可爱。看了一会儿,大概傍晚了,妈妈叫我去给爸爸送雨伞,我拿起雨伞就走,妈妈跟在身后喊我穿雨衣,我一溜烟的下楼了,小区里的积水都过脚踝了。刚走到十字路口,就看见车子排起了长队,喇叭声不断响起,身穿蓝色制服的交警站在路中紧张有序的指导着交通。我和爸爸回家时路上已经不堵车了,下水道那哗哗流着污浊的雨水,我赶紧往前走,怕溅到身上,下雨天,真麻烦。

七、散步

在家待了好几天,决定出去走走,活动下筋骨。来到公园,好多人在那里乘凉。一片茂盛的古藤缠绕在亭子上,绿意盎然,看着就好像感觉到了凉爽。走在鹅卵石铺的小道上,脚底痒痒的,很舒服。花坛里的蝴蝶花绽放着紫色花朵,引来几只蝴蝶翩翩起舞。公园的中间有个小水池,水底的红鲤自在游动着。我站在池边,深深吸一口气,全身紧绷的神经瞬间放松。玩了一会,就回家去了。

八、收拾房间

今天我居然破天荒的想要收拾自己的房间,平时我可是很懒的,东西总是随便乱放,衣裳直接往衣柜里一扔,等要穿的时候就到处瞎找。每次都是在我睡着以后,妈妈就悄悄的帮我整理好,最近妈妈很忙,所以没时间帮我弄,我放假在家,应该自己收拾,不能什么事都等妈妈来做。我把书桌上的东西都搬开,拿抹布把桌子擦干净,再把东西都一一放好,衣柜里的衣裳也按四季分类叠放,收拾完以后,站在房间门口看着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房间我满意的笑了。

九、感冒

烈日炎炎,大地快要被烤熟了。正在家里无聊时,同学约我去打篮球,我兴奋的一跃而起,太好了!放假以来几乎就没碰过篮球,要么是没时间,要么是天气不好,今天终于可以打一次了。打完球我热的满身大汗,感觉像火炉一样。激烈运动后最好不要用凉水冲洗,我却忘了妈妈的叮嘱,直接用凉水洗头了,当时觉得很舒服,可到了晚上就开始头痛,喷嚏一个接一个。夏天感冒真难受,我无力的躺在床上,妈妈关切的问我怎么了,我说感冒了。妈妈拿来感冒药给我,我吃下就晕晕乎乎的睡着了。

十、我的暑假,我做主

不知不觉假期已经过大半了,我的作业都写完了,剩下的时间就可以全部用来做自己想做的和喜欢做的事情。平时我最怕妈妈的唠叨,她总是说这说那的,一开始我都耐心听着,可时间久了我就没有耐心了,本来学习就够费脑筋的,还要被这些唠叨烦恼,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知道爸爸妈妈为我付出了很多,很辛苦,但是我希望我能有自己的想法和空间。(401801298)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6610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