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世落魄相貌普通的河南小伙,却娶美国姑娘?如今怎样了?

家世落魄相貌普通的河南小伙,却娶美国姑娘?如今怎样了?,第1张

有一个来自农村的男孩叫温斯顿,因为父亲患病去世而家道中落,为了供他上学,哥哥姐姐被迫出外打工。即使背负着全家的期望,他还是不争气,两次高考只考取了个三本院校,就连做个自我介绍都抬不起头来。

也是这个男孩,和外国友人侃侃而谈,在孤儿院里耐心陪伴那些缺乏关爱的孩子们,邂逅了漂亮的美国姑娘后结为夫妻。如今的他,已经是一家跨国猎头公司老板,美国妻子为他生了三个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

两段人生,天壤之别,到底是什么让温斯顿改变如此之大呢。

1、家道中落

云泥之别,这几个字应该是对温斯顿的青少年时期最好的概括。在初三以前,温斯顿是个生活在小康家庭的男孩。

1989年,温斯顿出生的时候父亲已经经营饭馆好几年。虽然饭馆不大,父亲既是厨师又是老板,母亲负责收银,但维持一家人的舒适生活足够了。由于温斯顿的父亲厨艺好,方圆几里的村民有什么重大事情需要下馆子总能想到他们家。

温斯顿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有哥哥也有姐姐,他不仅享受着父母的宠爱,还有哥哥姐姐的庇护,每一天都过的无忧无虑。

温斯顿的学习成绩属于中上游,虽然距离尖子生还有一段距离,但是父母并没对他有过多的要求,能考上大学就好。

在温斯顿初三那年,他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值壮年的父亲因为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结果已经是肝癌晚期,这意味着在一家人无忧无虑的这几年里癌细胞早已经在父亲的身体里疯狂繁殖生长。

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没了父亲一家人寸步难行,所以温斯顿的母亲宁愿倾家荡产也要为他治疗。本来红红火火的餐馆开不下去了,家里还因为父亲治病而欠了一屁股债,温斯顿的哥哥姐姐只能辍学回家,把求学的机会留给了弟弟。

尽管已经倾家荡产,过了半年温斯顿的父亲还是离开了人世,为了还清债务,哥哥姐姐去了遥远的珠海打工。

父亲的去世对温斯顿打击很大,本来幸福美满的生活变成泡影,他也变得自卑敏感。家里的变故直接影响到了温斯顿的学习成绩,中考分数下来他连普通高中都没考上。为了完成家族繁荣的理想,温斯顿的母亲咬咬牙拿出6000块钱把他送进了重点高中尖子班。

母亲的愿望是美好的,她觉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到了尖子班里儿子的成绩也会突飞猛进。然而,看到周围同学都是靠实力考进来的,只有自己是花钱买进来的,这让他自卑的心更加封闭,甚至拒绝跟同学交流。

2007年,温斯顿参加高考,意料之中落榜了。为了通过求学寻个出路,又回到学校复习了一年,考上了一所三本学校。即使是三本,家里人也是高兴的,毕竟是本科,这在农村就是光耀门楣的事情。

2、完成蜕变,邂逅美国姑娘

2008年9月,温斯顿到了郑州西亚斯学院报到,这是他第二次出远门,第一次是高考落榜的那年暑假和母亲一起坐火车去珠海找哥哥姐姐。

虽然家里亲人欢天喜地地庆祝温斯顿考上了大学,但这对于他而言并不是终点,还有更严峻的考验在等着他。刚刚开学,老师要求大家按照学号轮流去讲台前做个英文自我介绍,没人一天往后排。温斯顿的学号是25,虽然前面有二十四个同学,但他依然感到恐惧,登台怯场加上英文水平极差,他的自我介绍做的很糟糕。

这件事情对温斯顿打击很大,也给了他压力,不甘心永远屈居人后,温斯顿开始想办法突破自己。他采取的第一个行动就是加入学校的英文合唱团,既能锻炼英文水平也能通过登台演出锻炼心态。

后来,学校里来了外教,温斯顿利用暑假的时间住在同学家里,一边打工一边补习英语,空闲了就去学校主动找外教聊天。

一个暑假结束,温斯顿的英文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与人交往也不再怯场。为了更好的锻炼自己,温斯顿开始兼职向同学们卖报纸、卖生活用品,不在乎赚多少钱,只为了能够更多的与人交流,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时间久了,温斯顿从自卑内向的少年蜕变成了一个阳光朝气的大男孩,爱情也随之而来。

2012年,即将毕业的温斯顿参加了学校举办的一个关爱孤儿夏令营活动,也因为这次活动认识了大她五岁的美国姑娘瑞贝卡。瑞贝卡是个热情开朗的女孩,不仅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对中国传统文化也充满热爱。

英语口语流利的温斯顿经常和瑞贝卡聊天,虽然年龄相差五岁又来自不同国家,但是温斯顿发现自己和瑞贝卡有很多相似之处。经过一个月的相处,温斯顿喜欢上了这个有爱心又爱说爱笑的美国女孩,下定决心向瑞贝卡表白。

瑞贝卡对温斯顿也早有好感,丝毫没有犹豫就接受了表白,并且越洋视频向家里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介绍了温斯顿。

大学四年即将结束,来自农村的温斯顿不仅成长为一个自信阳光的男孩,也收获了一段跨国的恋情,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3、爱情事业双丰收的人生赢家

与温斯顿确立恋情后瑞贝卡就飞回了美国,还没享受恋情甜蜜的两个人被迫开始异地恋。对于远距离的异地恋,温斯顿充满了不安全感,有时候甚至怀疑他和瑞贝卡算不算名副其实的恋人。

2012年的圣诞节,控制不住相思苦的温斯顿花光了所有积蓄买了一张到美国的机票,火车转飞机,经历了三十多个小时的旅途颠簸温斯顿终于到达了女朋友瑞贝卡的家里。

瑞贝卡一大家人正在欢度圣诞节,温斯顿作为女婿的身份第一次拜访了岳父岳母,好在他对美国文化和美国人的思维习惯早已经了解,很容易就获得了瑞贝卡家人的认可。

在美国待了一个月,温斯顿又回到了郑州,两个恋人再次异地相思。再远的距离,只要相爱都能克服,为了和男朋友厮守,瑞贝卡在2013年又来到了中国。

温斯顿在新郑开了一家补习班,瑞贝卡在郑州一家幼儿园当老师,每周两个人有三次见面机会,相比于跨国恋,这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光。

2013年春节,瑞贝卡和温斯顿一起到了河南老家,温柔体贴又深谙中国文化的洋媳妇一下子就抓住了婆婆的心,年底两个人就订婚了。

2014年4月,温斯顿和瑞贝卡去民政局领了结婚证,那时候温斯顿一个月的收入不到三千块钱,别说筹办婚礼,就连中国传统的彩礼他都凑不起。幸运的是,瑞贝卡并没有要求彩礼,而且她在美国的父母为他们出资办了一场婚礼。

婚后不久瑞贝卡就怀孕了,为了给妻子和孩子更好的生活环境,温斯顿转行做起了美国游学项目,游学的目的地就是瑞贝卡的家乡。做了第一次后,温斯顿发现游学行业竞争太过激烈,利润几乎透明,于是他又去了珠海注册了公司,专做跨境人才咨询工作,也就是所谓的猎头。

凭借着扎实的英文基础和对美国的了解,温斯顿的猎头事业很成功,已经积攒了一批稳定的客户,在同龄人中属于创业成功的佼佼者。

在温斯顿奋斗的这些年,瑞贝卡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他,他们已经有了第三个孩子,瑞贝卡回归家庭做起来贤妻良母。

如今的温斯顿,爱情事业双丰收,他已经和多年前那个畏首畏尾的农村男孩判若两人。有人说,温斯顿很幸运,一个偏远农村的孩子,一个三本学校毕业的学生,竟然能娶了个美国媳妇还成为公司老板,就像在命运的棋盘里拿到了上上签。

其实,温斯顿能有今天的成就,又何止是运气呢。

如果,他在自卑的时候任由自己沉沦,在失败的时候破罐子破摔,而不是逼着自己学习逼着自己适应社会,那也就不会有今天的一切。说到底,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温斯顿靠着奋发向上的力量,有不甘心屈居人后的决心,才成为人生的赢家。

孙犁(191346-2002711)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河北省安平县孙遥城村人。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中共党员,抗日老战士,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33年毕业于保定育德中学,研究生。1937年参加工作,任安新县同口镇小学教师,1939年后参加抗日工作,曾任河北抗战学院教官,晋察通讯社、晋察冀边区文联、晋察冀日报社及华北联合大学编辑、教师等职业,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师,《平原杂志》编辑。《孙犁全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孙犁纪念馆”座落在河北省安新县“华北明珠——白洋淀”畔。

维克多·雨果(1802—1885),诗人、小说家、政治活动家,心理探究的热爱者,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

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剧本虽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却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成为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他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维克多·雨果出生于法国紧临的瑞士省城贝桑松,祖父是木匠,父亲是共和国军队的军官,

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

曾被拿破仑的哥哥西班牙王约瑟夫·波拿巴授予将军衔,是这位国王的亲信重臣。儿时的雨果天资聪慧,随父在西班牙驻军,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进入了法学院学习,但是他的兴趣在于写作。9岁时开始写作,他15岁时写的《读数在于香糯蒸南瓜》在法兰西学士院的诗歌竞赛会得奖,17岁时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20岁时出版了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赏赐他年金,之后写了大量异国情调的诗歌。之后他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为共和主义者,他还写过许多诗剧和剧本,而这几部都是具有鲜明特色并贯彻其主张的小说。40岁他心脏病恶性发作,但他坚持体育锻炼,最终他好起来了。雨果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十九世纪,他的文学生涯多达六十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作为浪漫主义的重要作家,他的小说篇篇动人,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维克多·雨果

1830年,雨果的剧本《欧那尼》在法兰西院大剧院上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浪漫主义在法国文坛上的主导地位。

维克多雨果于1802年2月26日出生在法国贝桑松的一个军官家庭。他在中学时代就对文学发生了浓厚兴趣。他的文学活动是从他为《文学保守派》杂志写稿开始的。由于家庭的影响,雨果最初的诗歌大都歌颂保王主义和宗教。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汉伊斯兰特》获得了小说家诺蒂埃的赞赏。与诺蒂埃的结缘,促使雨果开始转向浪漫主义并逐渐成为浪漫派的首领。1827年雨果为自己的剧本《克伦威尔》写了长篇序言,即著名的浪漫派文艺宣言。在序言中雨果反对古典主义的艺术观点,提出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坚持不要公式化地而是具体地表现情节。他特别宣扬了真善美与伪恶丑对照的原则。这篇序言在法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欧那尼》写的是16世纪西班牙一个贵族出身的强盗欧那尼反抗国王的故事,雨果赞美了强盗的侠义和高尚,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倾向。雨果浪漫戏剧代表作《欧拉尼》的公开上演,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决定性胜利。

1830年7月,法国发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复辟王朝被推翻了。雨果热情赞扬革命,歌颂那些革命者,写诗哀悼那些在巷战中牺牲的英雄。

1831年发表的《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富浪漫主义的小说。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紧张生动,变幻莫测,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雨果在政治上进一步走上左翼的道路,他的长篇名著《巴黎圣母院》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这部作品奠定了雨果作为著名小说家的声誉。

“七月革命”之后,法国建立了以金融家路易·菲力浦为首的大资产阶级统治的“七月王朝。”七月王朝不断对雨果进行拉拢,1841年雨果被选入法兰西学士院,1845年,路易·菲力浦封他为法兰西贵族世卿,还当上了贵族院议员。雨果创作中的斗争热情减弱了,1843年,他写了一个神秘主义剧本《卫戍官》,上演时被观众喝倒彩,遭到了失败。雨果为此沉默了将近10年没有写作。

1848年6月,巴黎人民举行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成立了共和国。开始雨果对革命并不理解,但当大资产阶级阴谋消灭共和国时,雨果却成了一个坚定的共和主义者。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雨果参加了共和党人组织的反政变起义。路易·波拿巴上台后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他实行恐怖政策,对反抗者无情镇压。雨果也遭到迫害,不得不流亡国外。流亡期间写下一部政治讽刺诗《惩罚集》,每章配有拿破仑三世的一则施政纲领条文,并加以讽刺,还用拿破仑一世的功绩和拿破仑三世的耻辱对比。他还写其他政治讽刺小册子和政治讽刺诗,猛烈抨击拿破仑三世的独裁统治。这时期,他先后发表了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和《笑面人》。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在色当兵败之后,普鲁士军队直逼巴黎。在这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雨果在流亡了19年之后回到了祖国。他到处发表演讲,号召法国人民起来抗击德国侵略者,保卫祖国。他还用他的著作和朗诵诗歌得来的报酬买了2门大炮,表现了崇高的爱国精神。

巴黎公社起义时,雨果并不理解这次革命。但当公社失败后,反动政府疯狂镇压公社社员时,雨果又愤怒谴责反动派的兽行,他呼吁赦免全部公社社员,并在报纸上宣布将自己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住宅提供给流亡的社员作避难所。为此,他的家遭到反动暴徒的袭击,他自己险些丧命,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

雨果一生著作等身,涉及文学所有领域,评论家认为,他的创作思想和现代思想最为接近,他死后法国举国致哀,被安葬在聚集法国名人纪念牌的“先贤祠”。

维克多·雨果

雨果最为法国人津津乐道的浪漫事迹是:他于30岁时邂逅26岁的女演员朱丽叶·德鲁埃,并坠入爱河,以后不管他们在一起或分开,朱丽叶·德鲁埃几乎每天都要给雨果写一封情书,直到朱丽叶·德鲁埃75岁去世,将近50年来从未间断,写了将近两万封信。贯穿雨果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雨果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

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即《钟楼怪人》)、《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光与影》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课),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现在叫《船长》)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7课。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上海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六年级下册第十课。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1课。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0课。《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入选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课)

雨果从小崇拜法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1827年发表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和《<克伦威尔>序言》(1827),“序言”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是雨果极为重要的文艺论著。1830年他据序言中的理论写成第一个浪漫主义剧本《欧那尼》,它的演出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

《悲惨世界》是雨果的代表作,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描写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命运,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三个迫切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猛烈抨击了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全面反映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的社会政治生活。

朱自清(18981122 — 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大于江苏扬州,故自称“我是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

杨绛,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杨绛女士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2003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

余秋雨,当代中国文化史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196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主席、曲靖师范学院兼职名誉教授、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兼职教授、历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剧协副主席,99读书俱乐部的荣誉董事长。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系列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摩挲大地》《寻觅中华》《何谓文化》等,文化通史《问学余秋雨》,长篇记忆文学《借我一生》《我等不到了》等,学术专著《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戏剧文化史述》《艺术创造工程》《中国戏剧史》《艺术创造论》《观众心理学》等。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987年授予)、“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其中,《信客》被选入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科书,《都江堰》被选入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选修《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教科书。2010年,余秋雨出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他的名字典藏于“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

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上世纪30年代,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主持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唐山交通大学知名校友、老校长,并曾任北洋大学校长、南京大学工科主任、国民政府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他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的主要创建者,并担任理事会前三届理事长和第四、五届名誉理事长。

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著有《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

吴冠中(1919年~2010年6月25日),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中国绘画大师、中国流艺术家画派创始人之一、杰出中国国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

1942年毕业杭州国立艺术学院,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1950年秋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吴冠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

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勤于著述,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吴冠中(1919年至2010年6月25日),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他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文学代表作有《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年)。其他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年)、《火灾》(1923年)、《线下》(1925年)、《城中》(1926年)、《未厌集》(1928年)等。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月刊》、《开明少年》、《笔阵》、《国文杂志》、《中国作家》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曾经发现培养和举荐过一批青年作者,如巴金、丁玲、戴望舒等。1980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现存刘禹锡集古本主要有三种:①清代避暑山庄旧藏宋绍兴八年(1138)董刻本,题为《刘宾客文集》,属小字本,今有徐鸿宝影印本。又淳熙十三年(1186)陆游据董本重刻,称“浙本”。明清以来通行的刻本,基本上属于这个系统。②日本平安福井氏崇兰馆所藏宋刻本,题为《刘梦得文集》,属蜀大字本,今有董康影印本、商务印书馆缩印本。③北京图书馆所藏宋刻残本《刘梦得文集》一至四卷,建安坊刻本。明、清两代的毛晋、惠栋、何焯、冯浩、黄丕烈等人曾对刘禹锡集作过初步的校勘工作,但多数是抄本,流传不广。现通行刘禹锡集版本:《四部丛刊》本《刘梦得文集》,《四部备要》本《刘宾客文集》,《丛书集成》本《刘宾客文集》。此外,尚有校点本《刘禹锡集》。 刘禹锡的生平事迹,见于新、旧《唐书》本传,唐韦绚编《刘宾客嘉话录》(一称《刘公嘉话录》),记录了刘禹锡晚年有关创作、学问等方面的谈话,颇具资料价值。今人卞孝萱著有《刘禹锡年谱》,对刘禹锡的生平和各种史料多有考订。《陋室铭》被选中人教版8年级上册22课《陋室铭》,上海九年教育课本七年级第二学期12课。

周敦颐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李白(701年-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李白父亲名叫李客,李白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望采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6615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