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赠梁汾》原文及赏析

《金缕曲·赠梁汾》原文及赏析,第1张

《金缕曲·赠梁汾》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片言风尘京洛,乍逢知己,青眼相加,门第并不能成为障碍;下片说两人以心相许,郑重约为知己,哪怕横遭风波,情谊不会动摇。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金缕曲·赠梁汾》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金缕曲·赠梁汾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

译文

我原本也是个狂妄的小子,我在京城混迹于官场,这不过是因为出身于高贵门第和命运的偶然安排罢了。我真心仰慕平原君的广结贤士,希望能有赵国平原君那样招贤纳士的人来善待天下贤德才士,可是却没有谁会理解我的这片心意。万万没有想到,今天竟然遇到了您这位知己。今天,趁我们还不算老,擦去感伤的眼泪,纵酒高歌,把精神振作起来。

今天我们一定要开怀畅饮,一醉方休。从古到今,才干出众、品行端正的人遭受谣言中伤,这都是常有的事,姑且由他去吧。人生岁月悠悠,难免遭受点挫折苦恼,这些都没必要放在心上,思过之后冷笑一声放在一边就完事儿了。若总是耿耿于怀,那么从人生一开始就错了。今天我们一朝以心相许,成为知己,他日即使经历千万劫难,我们的友情也要依然长存。这后半生的缘分,恐怕要到来世也难以补足。这个诺言是很沉重的,您一定要牢牢记在心里。

注释

(1)金缕曲:词牌名。

(2)梁汾:顾贞观(1637~1714年),字华峰,号梁汾。江苏无锡人,纳兰性德的朋友。清康熙五年(1666年)顺天举人。著有《积书岩集》及《弹指词》。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与纳兰性德相识,从此交契,直至纳兰性德病殁。

(3)德也狂生耳:我本是个狂放不羁的人。德,作者自称。

(4)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我在京城混迹于官场,又出身于高贵门第,这只是命运的偶然安排。淄尘京国,表居北京之无奈。淄尘,黑尘,喻污垢。此处作动词用,指混迹。淄,通“缁”,黑色。京国,京城。乌衣门第:东晋王、谢大族多居金陵乌衣巷,后世遂以该巷名指称世家大族。

(5)有酒惟浇赵州土:用李贺《浩歌》“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句意,是说希望有战国时赵国平原君那样招贤纳士的人来善待天下贤德才士。浇,浇酒祭祀。赵州土,平原君墓土。

(6)谁会成生此意:谁会理解我的这片心意。会,理解。成生,作者自称。作者原名成德,后避太子讳改性德。

(7)不信道、竟逢知己:万万没有想到,今天竟然遇到了知己。

(8)青眼高歌俱未老:趁我们青壮盛年,纵酒高歌。青眼,契重之眼光,此指青春年少。

(9)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姑且面对酒杯,擦去英雄才有的眼泪。为二人均不得志而感伤。尊,同“樽”。

(10)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姑且由他去吧,才干出众,品行端正的人容易受到谣言中伤,这是古今常有的事。娥眉,亦作“蛾眉”,喻才能。谣诼,造谣毁谤。忌,语助词,无实义。

(11)身世悠悠何足问:人生岁月悠悠,遭受挫折苦恼,不必去追究。悠悠,遥远而不定貌。

(12)寻思起、从头翻悔:若对挫折耿耿于怀,反复寻思,那么从人生一开始就错了。

(13)一日心期千劫在:一日以心相许成为知己,即使经历千万劫难,我们二人的友情也将依然长存。心期:以心相许,情投意合。

(14)后身缘、恐结他生里:来世他生,我们的情缘还将保持。后身缘,来生情缘。

(15)然诺重,君须记:朋友间信用为重,您要切记。然诺重,指守信誉,不食言。

创作背景

清代词坛,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许多词人,竞用〔金缕曲〕这一词牌填词。像陈维崧,一生竟写了〔金缕曲〕几百首。而在清代众多的〔金缕曲〕里,最受人注意的,有纳兰性德赠梁汾一首。据徐釚在《词苑丛谭》中说,此词一出,“都下竞相传写,于是教坊歌曲间,无不知有《侧帽词》者。”

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代初年杰出的词人,梁启超在评价他的词作时,说他“直追李主”。况周颐也认为:“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现存纳兰性德的词作,有三百多首。这些词,有写爱情的苦闷,有写仕宦的烦恼,有写塞外风光与江南景物,也有表现封建社会行将崩坏时地主阶级有识之士的失落感。许多词,写得凄婉动人,其中又充塞着磊落不平之气,在词史上独具一格。可惜,纳兰性德只活了三十一岁,作为贵介公子、皇室侍卫,生活面比较狭窄,这不能不对创作也有所影响。在二十四岁那年,纳兰性德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词》。顾贞观后来重刊纳兰的词作,更名《饮水词》。〔金缕曲〕《赠梁汾》则是纳兰词中熠熠生辉的一首绝唱。本词作于康熙十五年,亦是性德的成名之作。其时性德初识顾贞观,作此《金缕曲》为顾贞观题照。

顾贞观有一首和作,题为《金缕曲酬容若见赠次原韵》。诗云:“且住为佳耳。任相猜、驰笺紫阁,曳裙朱第。不是世人皆欲杀,争显怜才真意。容易得、一人知己。惭愧王孙图报薄,只千金、当洒平生泪。曾不直,一杯水。歌残击筑心愈醉。忆当年、侯生垂老,始逢无忌。亲在许身犹未得,侠烈今生矣已。但结记、来生休悔。俄倾重投胶在漆,似旧曾、相识屠沽里。名预藉,石函记。”

梁汾,就是顾贞观的别号。顾贞观也是清初著名的诗人,他一生郁郁不得志,早年担任秘书省典籍,因受人轻视排挤,忿而离职。李渔在《赠顾梁汾典籍》一诗中说:“镊髭未肯弃长安,羡尔芳容忽解官;名重自应离重任,才高那得至高官。”这表明,顾贞观的离任,实在是不得已的。纳兰性德在词里说:“蛾眉谣琢,古今同忌”,正是有所为而发。

顾贞观是在四十岁时,才认识二十有二的纳兰性德,一见即恨识余之晚矣。他说:“岁丙午,容若二十有二,乃一见即恨识余之晚,阅数日,填此曲为余题照。极感其意,而私讶他生再结殊不祥,何意为乙丑之谶也。”那时,顾贞观又一次上京,经人介绍,当了纳兰性德的家庭教师,两人相见恨晚,成为忘年之交。

纳兰性德与顾贞观心心相印,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现实有共同的`认识。据顾贞观说,吴兆骞被诬流放,纳兰性德看了顾给吴的两首〔金缕曲〕,异常感动,决心参予营救吴兆骞的活动,并且给顾贞观写了这首披肝沥胆的诗篇。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文学赏析

词一开篇,纳兰就写道:“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在友人面前,纳兰并没有以贵族公子自居,而是自诩“狂生”来打消友人的顾虑,使其不至于因为身份、地位上的悬殊而不敢接近自己,而且纳兰还用“偶然间”三字来表明白己如今所取得的荣华富贵纯属“偶然”,言外之意是希望出身寒门的顾贞观能够理解他,以常人对待他。

接下来纳兰用李贺《浩歌》“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成句,进一步表明自己仰慕平原君的人品,并有平原君那样礼贤下士、喜好交友的品格,但是纳兰感到并没有人能够理解自己的这一片苦心,因此发出“谁会成生此意”的感慨,其中所透露出孤寂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词到此,纳兰的笔锋突然一转,“不信道、竞逢知己”,正当纳兰深感知音难觅时,想不到竟然遇到了顾贞观,“不信”与“竞”的连用,表现出纳兰意外得到知己后的狂喜之情。

随后,纳兰开始写两人相逢时的情景。“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相传阮籍能“青白眼”,碰到他尊敬的人,则两眼正视,露出虹膜,为“青眼”,碰到他厌恶的人,则两眼斜视,露出眼白,为“白眼”,这句中,纳兰用到了“青眼”的典故,是说自己与顾贞观彼此青眼相对,互相器重。

上片尾句以景结尾,那一夜,月色如水,照彻晴空,这不仅象征着两人纯洁的友谊,也营造了一种高洁的氛围。

下片首句中的“沈醉”,表明纳兰要和顾贞观一醉方休,甚至要醉得不省人事。之所以要这样做,一是因为“酒逢知己千杯少”,二是因为“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在这里,纳兰劝慰顾贞观不要把小人的造谣中伤放在心上(顾贞观在此前三年曾遭人陷害而被罢官),因为这种卑鄙的事自古以来就屡见不鲜,不合理的现实既已无法改变,那只好与知己一醉方休,以求解脱。

接下来纳兰南好友想到了自己,“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纳兰认为,在这个污浊的社会中,自己显贵身份完全不值得一提,只需冷笑置之即可,这也就照应了上片的“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正是因为对荣华富贵的蔑视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纳兰才会产生“寻思起、从头翻悔”的想法。

在激动之余,纳兰把笔锋拉回,与友人开始正面订交。“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纳兰对顺贞观郑重地承诺:我们一日心期相许,成为知己,即使横遭千劫,情谊也会长存的,但愿来生我们还有交契的因缘。

尾句“然诺重,君须记”,紧承前两句之意,纳兰表明自己一定会重信守诺,不会忘记今天的誓言。

相传纳兰去世之后,顾贞观回到故里,一天晚上梦到纳兰对他说:“文章知己,念不去怀。泡影石光,愿寻息壤。”当天夜里,妻子就生了个儿子,顾贞观就近一看,发现长得跟纳兰一模一样,知道是其再世,心中非常高兴。一月后,再次梦到纳兰与自己作别。醒来后连忙询问别人,听说孩子已经夭折,这段传说足见两人友情的深厚和生死不渝。

名家点评

清·徐釚《词苑丛谈》卷五:“金粟顾梁汾舍人,风神俊朗,大似过江人物。……画《侧帽投壶图》,长白成容若题《贺新凉》一阕干其上云云,词旨嵌崎磊落,不啻坡老、稼轩。都下竞相传写,于是教坊歌曲间,无不知有《侧帽词》者。”

清·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七:“纳兰容若深于情者也。固不必刻画《花闻》,俎豆《兰畹》,而一声《河满》,辄令人怅惘欲涕。情致与《弹指》最近,故两人遂成莫逆。读两家短调,觉阮亭脱胎温、李,犹费拟议。其中赠寄梁汾《贺新凉》、《大醣》诸阕,念念以来生相订交,情至此,非金石所能比坚。”

晚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五:“《香海棠馆词话》及《薇省词钞》梁汾小传后,载顾、成交谊綦详。阋武进汤曾辂先生(大奎、贞愍之祖)《炙砚琐谈》一段甚新,为他书所未载,亟录如左:纳兰成德侍中与顾梁汾相从最密。尝填《贺新凉》词为梁汾题照,有云:‘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梁汾答词亦有‘托结来生休悔’之语。侍中劝后,梁汾旋亦归里。一夕,梦侍中至,曰:‘文章知己,念不去怀。泡影石光,愿寻息壤。’是夜,其嗣君举一子,梁汾就视之,面目一如侍中,知为后身无疑也,心窃喜甚。弥月后,复梦侍中别去。醒起,急询之,已卒矣。”

1、所谓朋友,大抵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相交,一种是知已。

  2、知己,不止单单朋友这般简单,他描绘的是一个人一生路途中最耀人眼球的风景,即便是浮云过烟,美的不切实际,但它确实存在过,教会我们何谓情,何谓爱。

  3、人生总是有许多不如意,想拥有一个知已也是这么难!

  4、每一人寻访知己之迫切,若人间期待英雄之于乱世,似困于茫沙者渴望之于水源。

  5、这一点就不得知,知已是一种很微妙的关系,它介于爱情和友情之间,进一步便是爱人,退一步便是陌人。

  6、其实人生是无奈的,当我们感到孤独痛苦和失意的时候,多么需要身边有一个懂你的人陪着,陪看风起云涌,陪看潮起潮落,陪看世间沧桑……

  7、朋友就是悲伤时可以倾诉的对象,朋友就是希望分享快乐的同伴, 朋友就是愤怒时的出气筒, 朋友就是自己永远也不想摆脱的人,朋友是一面镜子,永远能照出最真实的你, 朋友是救命稻草永远在你最需要时出现,朋友是人生旅途的驿站,供你休憩, 朋友以停泊的港湾,任你停泊, 朋友是你有我有大家有的一种资源,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讲,朋友是不可再生资源,珍惜朋友,友谊长存。

  8、人心灵的伤痛若无知己来抚慰,便会荒芜;人的欢乐若知己来共享,再多的快乐也是悲伤。

  9、所谓知己,根据理解,就是能够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心的朋友。

  10、知己相望天涯,遥远得甚至难饮一江水,却又恰到好处的默契在彼此惦念的瞬间默默流淌。

  11、“要做真正的知己,就必须互相信任。”这句名言是前苏联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说的‘’它时刻提醒着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信任,真诚待人,不能说谎,不能欺骗。

  12、知己的易逝也使我们便感珍惜

  13、人生就像一列急驰的火车,机遇和缘份会让许多素昧平生的乘客在旅途中相遇、相识、相交、相知,而在沿途的站台,他们又不得不陆续下车,奔赴自己的目的地,于是就有了“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幸运和“天下无不散宴席”的遗憾。

  14、人生得此一知己,足矣!这是我对你的回答。同时,我也想对大家说一句,人生得一知己,实属不易,希望大家能好好的珍惜,好好的去经营,因为只有真正的朋友才是一辈子的!

  15、朋友,你一生中可以拥有千百个,而知己,你可能一生中连一个也没有,原因就在于朋友虽多,却无人能通晓你的心意。

  16、知己,不只是在对方身处幸福时对他(她)微笑,更要在其面临绝境时送上自己的肩头,任他(她)停靠。

译文:今天我们一朝以心相许,成为知己,他日即使经历千万劫难,我们的友情也要依然长存。这后半生的缘分,恐怕要到来世也难以补足。这个诺言是很沉重的,您一定要牢牢记在心里。

出处:金缕曲·赠梁汾

纳兰性德 〔清代〕

原文: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赏析:

一般人写词,包括纳兰性德在内,总喜欢较多敷写眼前或内中看到的景色。因情写景,情景相生,会收到形象生动境界隽永的艺术效果。象〔金缕曲〕这样体制较长的词调,完全不入景语,则易流于粗率。纳兰性德这首词着眼于传情,诗人直抒胸臆,但也注意顺手拈来一二景语,约略点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6921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