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秦汉时代陶俑的题材,风格特色与思想观念.

简述秦汉时代陶俑的题材,风格特色与思想观念.,第1张

秦汉陶塑艺术的主要成就表现在陶俑上,陶俑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兵马俑,二是奴婢、伎乐俑,三是动物俑。秦陵兵马俑数量、规模、气势和写实水平都是无与伦比的,汉代兵马俑以咸阳杨家湾和徐州狮子山出土的陶塑兵马俑为代表。从整体布局、俑的头饰和衣着看,秦俑与汉俑之间有一定联系,但又有相当大的差别。秦俑重写实,兵马形体大小仿照真人真马,人俑平均身高1。8米,战车和兵器多为实用器,以逼真的形象和强烈的气概取胜;汉俑体型小,均半米以下,手中所持多为象征性兵器,战车已不见。在个体大小和制作精细方面,汉俑已较秦俑逊色,却仍然威风凛凛,犹存气势。

  造型简洁洗练,生动自然,人物和战马更富于动势感,具有某些新的特点。

  汉代奴婢和伎乐俑最具艺术性,早期汉俑多模仿战国时期木俑形象,身躯扁平,拱手直立,下部衣裙作喇叭形,并施加彩绘,造型较为单纯。后期汉俑在制作上由模制发展为捏塑,造型由扁平的身躯转为较合理的体态,可以用双脚直立,可以四面围观,面部表情和全身的姿态、动作配合得非常巧妙,诞生了大批艺术性较高的作品。汉俑面部表情非常生动,受地区和制作机构的影响,又大致分为两种基调的作品:一种是汉代都城长安、洛阳及受其传播影响地区的作品。如西安霸陵文帝刘恒皇后窦氏陵旁从葬坑出土的陶侍女俑、西安白家口西汉墓彩绘舞俑、洛阳烧沟出土的杂技俑、济南无影山西汉墓出土的乐舞杂技陶俑盘,还有汉代兵马俑,大致都归属于这一类型。

  秦汉陶俑

  陶俑

  秦汉陶塑艺术的主要成就表现在陶俑上,陶俑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兵马俑,二是奴婢、伎乐俑,三是动物俑。秦陵兵马俑数量、规模、气势和写实水平都是无与伦比的,汉代兵马俑以咸阳杨家湾和徐州狮子山出土的陶塑兵马俑为代表。从整体布局、俑的头饰和衣着看,秦俑与汉俑之间有一定联系,但又有相当大的差别。秦俑重写实,兵马形体大小仿照真人真马,人俑平均身高1。8米,战车和兵器多为实用器,以逼真的形象和强烈的气概取胜;汉俑体型小,均半米以下,手中所持多为象征性兵器,战车已不见。在个体大小和制作精细方面,汉俑已较秦俑逊色,却仍然威风凛凛,犹存气势。

  造型简洁洗练,生动自然,人物和战马更富于动势感,具有某些新的特点。

  汉代奴婢和伎乐俑最具艺术性,早期汉俑多模仿战国时期木俑形象,身躯扁平,拱手直立,下部衣裙作喇叭形,并施加彩绘,造型较为单纯。后期汉俑在制作上由模制发展为捏塑,造型由扁平的身躯转为较合理的体态,可以用双脚直立,可以四面围观,面部表情和全身的姿态、动作配合得非常巧妙,诞生了大批艺术性较高的作品。汉俑面部表情非常生动,受地区和制作机构的影响,又大致分为两种基调的作品:一种是汉代都城长安、洛阳及受其传播影响地区的作品。如西安霸陵文帝刘恒皇后窦氏陵旁从葬坑出土的陶侍女俑、西安白家口西汉墓彩绘舞俑、洛阳烧沟出土的杂技俑、济南无影山西汉墓出土的乐舞杂技陶俑盘,还有汉代兵马俑,大致都归属于这一类型。

  大都是当时官营作坊 东园署 的东园匠制作的,系采用模制和捏塑并刻划成形,制作的大多是服侍墓主人的男女侍俑、兵俑,也有一些乐舞杂技俑。

  由于是官营作坊,受到封建等级尊卑观念的束缚,制作出的人物姿态多拱手恭立,表情多恭顺、文静,比较严肃,缺少变化,甚至给人以呆板沉滞的感觉。另一种是汉代巴蜀地区的作品,四川出土了大批红陶歌舞俑和说书俑,多出自民间私营作坊,俑的造型不受约束,民间艺人可自由发挥,作风朴实浑厚而生动,极富生活气息,以 击鼓说书俳优俑 最为传神。

  汉俑第三种类型是陶塑动物,重要作品有陕西兴平马嵬坡出土的西汉釉陶狗和陶马、山东高唐的东汉绿釉陶狗、河南辉县百泉区的东汉陶家禽、四川的东汉动物陶塑、洛阳烧沟的釉陶马等都是其中的佼佼之作。各地出土的陶家畜常具地方特色,如辉县出土的陶家畜颇具写实之风,山东高唐出土的绿釉陶狗和河北建国出土的绿釉陶猪则有夸张、变形之风。四川陶塑动物风格朴素多样,不主故常,如陶马不像一般常见的汉马那样劲健挺拔,而多塑造成带有好动、顽皮稚气的马驹形象,十分独特。成都天回山陶马、乐山斑竹湾的东汉陶马驹都属此类,其他如狗、羊、鸡等陶塑动物造型浑厚朴素。

  另外陶塑作品还有一些其他内容,如河南淅川县东汉墓的陶水榭,由水池、亭榭和其间的主人、侍者、动物等塑像组成,再现了东汉豪强贵族典型的生活场景。广东佛山■石圩出土陶水田模型、山东济源出土的陶米碓和陶风车、河南密县的彩绘陶楼,都极为丰富全面地反映了东汉庄园经济的各个方面。

  下面就秦汉陶塑艺术中的优秀作品举例加以介绍。

  秦始皇陵陶塑兵马俑①:1974年以来,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东侧1000多米处先后发掘了三座大型兵马俑从葬坑,这里埋葬着约8000件陶制车马和人俑,还有实用兵器万件。三个从葬坑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其中呈长方形的一号坑最大,总面积达13000平方米,整齐有序地埋葬着与真人真马等高的陶塑兵马俑,按密度推算,总数达6000件,系以战车和步兵混合编组的主力部队。二号坑约6000平方米,估计俑器有1500件,为弩兵、战车、骑兵穿插组成的混合部队。三号坑最小,约5000平方米,共有俑器69件,有战车、车马、御者、武士、系统帅一、二号坑的军事指挥部,从而组成一个统一完整、威武雄壮的军阵构图,它们是秦代禁卫军的真实写照,在总体设计上,既担负着守卫陵园的象征职能,又是对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功业的纪念碑式的雕塑。

  秦陵兵马俑首先是以整体的雄伟气势震撼人心。一、二号兵马俑坑内的武士俑基本上都是面朝东方的。在庞大的军阵最前面的是三列横向的前锋部队,三个领队身穿铠甲,其余兵士免盔束发,身着轻便短褐,腿扎裹腿。刻划了前锋部队 轻足善走 特点及迅猛歼敌的精神气概。强大的后续部队是由38路纵队和几千个铠甲俑簇拥着的战车的主力军队。将士们斗志昂扬、手持刀矛剑戟等武器簇拥着战车,拉车的战马,四匹一组,昂首前视,显示主力部队阵容的壮大。在军阵左右各列以卫队担任警戒任务,以防敌军的突然袭击。兵俑均在1。8米上下,马有真马大小,这形体高大、阵容整齐、组织严密的雄壮军阵,充满着临战前的紧张气氛,气势磅礴,的确再现了秦军横扫六国的威风。其次,秦陵兵马俑的个体形象也塑造得极为成功。这些陶兵马俑的数量、尺寸空前庞大,制作方法是塑模兼用,分段制作,装成粗胎,再用细泥进行细致刻划,窑烧后,加施彩绘。陶俑按姿态、服饰、装备和所在位置区分为不同的兵种和职司,有头戴双卷尾长冠、身着战袍和鱼鳞铠甲、手按宝剑的将军俑,有头戴单卷尾长冠、披戴铠甲或胸腹甲作指挥状的武官俑,有头戴圆形介帻、身穿窄袖短袍和齐腰铠甲、立于马旁的骑士俑,有装束多样的武士俑,还有射水俑、车兵俑等。工匠们在刻划人物上本着朴素的写实态度,逼真、准确、洗练地表现出对象的特点,没有采用任何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细致精微地塑造了面目各异、个性不同的武士肖像。仔细观察,会发觉众多将士中没有完全雷同的形象,但又共同具有着秦川一带人物的相貌特征。发式、髭须、披戴、相貌各各不同的秦俑,充分体现了匠人们天才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一号坑第二过洞马前直立的三俑为例,一个面孔方圆,年纪略大,双唇紧闭,圆睁大眼,凝视前方,是一久经战场、沉着勇敢的战士形象;一个面孔修长,低头沉思,是一足智多谋运筹帷幄之士;一个年纪较小,生气盎然,满面笑容,表现了这个年轻战士充满了胜利的信心和活泼爽朗的性格。与战国稚拙的人物雕塑相比,秦代在短短的岁月中创造出如此生动而写实的大型人物彩塑,确实令人惊讶。而陶马的塑造也同样令人赞叹不已。马的形象劲健有力、昂首伫立、比例匀称、结构准确。在造型上,着力刻划战马蓄势而动的特点,或昂首扬尾、或张口嘶鸣、那双耳上耸、鼻孔翕张、双眼全神贯注的形象,给人以跃跃欲动、急不可耐地要驰骋疆场之感,体现了一种轩昂骏健的风神。秦陵陶马是我国古代长期盛行的骏马雕塑艺术的真正开端。第三,秦俑在总体构思上,虽以实战的精神为出发点,但并未直接描写战斗的情景,而是选取了临战前的场面。陶兵陶马的姿势大都取静态的表现,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构成了巨大肃穆、寂静的场面。

  这是一种暴风雨前的寂静,在这可怕的寂静中蕴藏着一股行将爆发的巨大力量,给人以排山倒海的气势。然而有少数的俑如立射俑、跪射俑,则取动态的表现,将军俑右手紧握左臂,手腕的力度感十分鲜明,还有双臂前举乘驾战车的御者,跃跃欲动的战马,这些都增强了人物、战马的内在活力,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巨大的寂静。寓动于静,于统一中求变化,这又是秦始皇陵兵马俑艺术的高妙之处。

  ① 《临潼县秦俑坑试掘第一号简报》,《文物》1975年第 11 期;《秦始皇陵东侧第三号兵马俑坑清理简报》,《文物》1979年第 12 期。

  咸阳杨家湾兵马俑①:1965年在陕西咸阳杨家湾汉墓葬坑中发现,西汉前期作品。出土骑兵俑583件,步兵俑1800多件,另有文官、乐舞俑、杂役俑100多件,共计2548件,是所见汉墓出土陶俑最多的。步骑俑排成战阵,骑兵俑高68厘米,步兵俑高44- 48厘米,它再现了汉初军阵形式,在艺术上也是写实的,它承袭了秦俑坑的遗制,只是在军阵上以骑兵为主,战车已不见,人俑个体小于秦俑,手中所持已非秦俑所持的真正实用兵器,而多为象征性的兵器。在造型手法上,人俑显得头大,也缺乏细部与性格的刻画,这是难与秦俑相媲美的。但杨家湾汉俑面宽唇厚,多蓄胡须,刻划单纯洗练,神态威武,与秦俑健壮强劲的特征相一致。杨家湾俑的彩绘保存较好,这在汉俑中也是非常罕见的。兵俑、陶马周身彩绘,有红、白、黑、绿、黄等多种颜色。立式俑罩衣上多绘有甲片,袖口、领口、帽、靴等处也有彩绘。陶马形象昂首翘尾、胸体宽阔、额宽腰短,尤为挺拔神骏,威风凛凛,再配以磅礴的阵势,显示出汉初国力的强盛。

  徐州狮子山兵马陶俑①:1984年发现于江苏徐州狮子山西麓,共发现了四座兵马俑坑,已出土兵马俑2300余件,都是陶质,质地细腻,为西汉中期或偏早的作品。是继咸阳杨家湾汉俑、西安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以一号坑为例,兵马俑排列成密集的多路纵队,一律面向西方,立式俑高的达47- 48厘米,矮的达42- 43厘米,跪坐俑高25- 28厘米。按装备和姿态分为兵士俑、盔甲俑和跪坐俑。兵士俑身着长袍,盔甲俑穿戴盔甲,有的还背负箭壶,狮子山陶俑脸型上宽下窄,不留胡须,具有东夷人清秀的特征。步卒作持械状,手中所持亦多是象征性的兵器,神态肃穆,面相饱满,气势咄咄逼人,与西汉前期一般陶俑相似。狮子山陶俑身上的彩绘大多已脱落,从目前所见色彩保存较好的少数陶俑与杨家湾陶俑有相似之处,通体彩绘红、白等色,以红色为主,似更简练抽象,同时更注重面部表情的刻划,它是西汉重要的陶兵马俑雕塑艺术珍品之一。

  ① 《陕西省咸阳市杨家湾出土大批西汉彩绘陶俑》,《文物》1966年第 3期;《咸阳杨家湾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7年第 10 期。

  ① 《徐州狮子山兵马俑坑第一次发掘简报》,《文物》1986年第 12 期。

  ② 《西安任家坡汉陵从葬坑的发掘》,《考古》1976年第 2期;《中国古代雕塑漫谈》,任荣著,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西安陶塑彩绘侍女俑和拂袖舞女俑②:前者以西安霸陵文帝刘恒皇后窦氏陵旁从葬坑出土的42件陶侍女俑为代表,后者以西安白家口出土的陶俑最为出色,均为西汉前期的陶俑,是官营机构东园署的产品,系采用模塑和捏塑成形,衣褶大都省略,面部塑造却颇为用心。前者彩绘陶侍女俑分立、坐两种姿态,立者高53- 57厘米,着长襦和方头方口履,两手半握,拳眼相对,似拥物而立,神态端庄文静,恭谨温顺,人物面貌各异,表情若有所思而难于捉摸。坐者高33- 35厘米,袖手跪坐,脚掌向上,臀压掌上。其中有一女俑裙缘甚宽而扑地,面庞丰满,姿态非常恬静端庄,是西汉女俑的杰出典范。

  另有女侍俑两手半举,左手指作轻巧动作,头微右偏,似在抚琴,情态专注。

  侍女俑通体敷白粉,再用黄、黑、红等色彩绘于面部眉发和衣裳。塑绘结合,加强了雕塑的表现力,这成为我国古代彩绘艺术的传统。这组彩绘女俑衣着艳丽,体态端庄,是典型的宫廷侍女形象。后者拂袖舞女俑身着长袖舞衣,上身略俯,腰肢微扭,舞步轻盈,双手一高一低,甩动长袖翩翩起舞,体态极为洒脱,其细部刻划和神态表现略嫌简略,但作者抓住大的动势,着重表现了舒缓优雅的舞姿。这种注意动势、注重意态的表现手法正是汉俑的特色之一,这是汉俑中极为精彩的佳作。

  济南无影山杂技百戏俑①:1969年在山东济南无影山西汉墓中出土。在一个长不到67厘米,宽47。5厘米的陶盘上,塑造了22个彩绘陶俑。其中有长袖而舞的女伎2人,表演倒立、折腰、柔术等杂技的青年男伎4人,还有奏乐的8人,或吹笙、或抚琴、或执棒敲钟、或击扁形小鼓、或击大型建鼓,其余为袖手而立的旁观者。这组陶俑布局井然有序,人物主次分明,在人物安排上一反过去观赏者被安置在中心位置的作法,而是将乐舞杂技者作为主要形象,观赏者处于陪衬的地位,人物有动有静,以观赏者的静态烘托乐舞杂技者活动的动态,使人感觉表演者更加生动活泼,优美多姿。缺点是人物面部表情缺少变化,未作细致刻划。

  四川的几件击鼓说书俑:一件是1957年在四川成都天回山出土,刻划一个说书人坐在那里,左手抱鼓,右手举棰,袒露上体而坐,赤足而跷举其一,伸头拱背,眉眼带笑,张口而谈,似乎正说唱到入神之处,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眉飞色舞,人们并不了解他在说些什么,但那充满激情的动作、那憨然可爱的神态已足以打动观赏者的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另外成都扬子山出土的一件,其姿态和前者极类似、只是未跷足,右手未伸出而已。再如1963年郫县出土的一件也很有特色,俑高66。5厘米,立式,左手执鼓,右手执棒,头戴圆帽,缩颈歪头,张口吐舌,神气活现,也是一件充满生活气息的传神之作。这几件作品充分代表了巴蜀地区陶俑的艺术特点和成就,作品不局限于常规的比例,而是用夸张的手法,头大身小,突出人物的动态和表情,姿态动作变化多端,富于动势,灵活自然,力图表现出最具特征、最动人的瞬间姿态,面部神情和动作密切相关,人物笑容刻划得丰富微妙富有个性特点。

  辉县百泉区陶家畜:发现于河南辉县百泉区东汉晚期墓中,有陶羊、陶猪、陶狗等10余件,形制很小,最大者高不过12厘米,最小者高仅2。2厘米。作者塑造这些家畜,往往抓取它们最具情态的一刻,而非静态地塑造。

  如陶母羊的塑造就是抓取它且行且叫,眼睛急切张望,侧耳谛听子羊的响应那一神态,使人感受到母羊寻找子羊的急切心情,领会到那种感人的母子之爱。与之相映照的是陶吠犬,陶犬张口而叫,却与母羊呼唤儿女的叫迥然不同,这是一种警惕的狺狺。另外的一件小陶狗(或称狐)刻划也很生动,它探头向前,双目前视,两耳竖起,尾巴翘起,小心迈脚前行,出色地刻划了小狗所特有的警觉和稚气。陶猪以幼猪的样子最为有趣,作者塑造了幼猪因幼小无知,过分警惕,一遇响动便惊慌奔逃的神态,非常生动可爱。

秦汉陶塑艺术的主要成就表现在陶俑上,陶俑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兵马俑,二是奴婢、伎乐俑,三是动物俑。秦陵兵马俑数量、规模、气势和写实水平都是无与伦比的,汉代兵马俑以咸阳杨家湾和徐州狮子山出土的陶塑兵马俑为代表。从整体布局、俑的头饰和衣着看,秦俑与汉俑之间有一定联系,但又有相当大的差别。秦俑重写实,兵马形体大小仿照真人真马,人俑平均身高1。8米,战车和兵器多为实用器,以逼真的形象和强烈的气概取胜;汉俑体型小,均半米以下,手中所持多为象征性兵器,战车已不见。在个体大小和制作精细方面,汉俑已较秦俑逊色,却仍然威风凛凛,犹存气势。

造型简洁洗练,生动自然,人物和战马更富于动势感,具有某些新的特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7055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