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伴月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火星伴月会出现怎样的景象?,第1张

火星伴月景象出现时,火星会成为一颗耀眼闪烁的星体,由于周围没有其他更亮的星体,所以会出现火星在夜空中与月亮一起竞相争辉的景色。

火星伴月的现象大致周期为一个月左右,而在中秋国庆这种日子发生火星伴月的现象,实属为一种吉祥之兆。火星伴月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当火星与月亮处于同一个黄经上时,便会出现这一独特的天文现象。这次出现的火星伴月在其他地方观测到应该属于合月现象,而我国由于角度差的问题所以观测到的是伴月现象。

在火星伴月发生的时候,由于周围星体相对较为暗淡,火星与月球距离地球的位置相对更近,便会反射更多的太阳光,所以看起来比周边星体亮度高很多。中秋佳节,月亮是这一节日的主角。古代传说中,月亮上居住着嫦娥与玉兔相伴,还有一个伐桂树的吴刚。而火星,我国古代通常称之为荧惑,在国外,火星则是以希腊神话中战神马尔斯的名字来命名为Mars的,所以这次火星伴月就如同嫦娥与战神在宇宙中争相绽放光辉,给世人一个绚烂的黑夜。

在观察这种天文现象时,应该注意观测的位置以及周边环境。首先,在观测的时候尽量选择周边光线污染较少的地方,这样有助于更清楚的观测到这种罕见的现象。而观测的最佳时间则是晚上的九点,虽然本月的火星伴月已经错过了,但是每月一次的频率足够是我们停下脚步向天空中看看,仰望一下战神的英姿与嫦娥曼妙的舞姿。

掌握了正确的观测技巧以及观察方法之后,这种天文现象以后便不会再错过了,而不小心错过本次火星伴月的小伙伴们可以去中国天文台官方媒体中看摄影作品哦。 

一次成像,天问一号环绕器传回火卫一高清影像,这是一项怎样的科学任务?

引言:人们一直对太空有很强的好奇感,所以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人们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我国现在的航天技术已经非常的发达,天问一号也带回了高清的影像,让人们能够一览太空的风采。而这一项科学任务也有很多重大的意义。下面小编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各位读者可以提前有一个了解。

首先,太空本身就是让人难以预料的,人们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太空中行星的面貌。而有了天问一号,人们就能够窥得这些星球的真实样子。而这些高清的影像是很重要的科学依据,科学家可以通过这些简单的图像辨别星球当中土质的变化以及文明的进程,同时也可以与地球之上现有的事物进行对比,所以这项科学研究非常值得人们赞赏。

其次,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从太空传回地球的也越来越清晰。这使得科学家们可以通过这些影片分析出星球发展的背景,通过简单的地质变化就能够推理出当时星球上发生了怎样的文化碰撞。而且天问一号是可以环绕拍摄的,因此这些影像拍摄的范围非常广泛,资料也很齐全,而且利用价值也很高。研究团队可以通过这些影像进行不同程度的观察。同时也可以看清星球之上的纹理图案,这也让观众非常的新奇。

此外,这些带回来的珍贵资料也让科学家们更加的有信心。因为人们根本无法预知地球之外的事物,而这些带来的影像能够让人们逐步了解其他星球之上发展的秘密。而科学家们一直呕心沥血,他们为了探查真相已经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而这次的高清图像把他们与真相的距离拉近了很多。人们对太空的了解也会更加的清晰。

天问一号探测器传回地月合影,这是怎么做到的?

据小编查阅了一些资料才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它的目前飞行状态良好,能源平衡、工况也正常,地面测控跟踪很稳定,飞行控制和数据接收可以有序通畅进行,各项工作都在顺利地开展下去。探测器已经脱离了地球引力影响范围,已经进入了行星际转移轨道,飞离地球超过了150万公里。

于2020年7月27日时,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离地球约120万公里左右处,利用了光学导航敏感器进行拍摄黑白地月的合影。在当中,大的新月状球体是地球,而小的新月状球体是月球。当天,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上的光学导航敏感器在离地球120万公里处进行拍摄,同时也向地月家园说了一声再见。天问一号是利用了光学导航敏感器对地球、月球成像,然后获取了清晰地月合影。在这幅黑白的合影图像中,地球与月球一大一小,都呈现为新月状,两者在茫茫宇宙中相互陪伴,相互凝望着对方。

探测器在太空中,就像是轮船航行在茫茫大海上一样,不过不同的是在于飞离地球后是没有卫星导航系统指引的。并且与传统的无线电导航不同的是,光学自主导航是可以通过图像目标识别和特征提取,进行完成位置、速度等导航信息的获取。这个技术,也是支撑着我国未来能够进一步走向宇宙更远空间的重要技术之一。

在基于地面无线电导航实现精准定位的基础上,研制团队还给探测器配备了光学导航敏感器,并且对深空探测相关光学导航方法进行工程验证。这个光学导航敏感器被安装在探测器上,是可以在飞近火星的过程中,通过对火星的成像,利用火星图像进行计算火星的形心位置和视半径的大小,结合估计算法获取到探测器相对于火星的实时位置和速度信息。此次的地月成像就是由光学导航敏感器自主曝光进行拍摄完成的。

光学导航敏感器就好比是探测器的“眼睛”。有了这双明亮的“眼睛”,探测器也就有了自主的能力,可以自己看着方向飞向前往目的地。

对于探测器在飞近火星的过程中,八院研制团队还将装有长焦镜头的导航敏感器当作成一只“千里眼”,最远可以在1000万公里的距离进行识别火星,还能自主地适应火星从点目标到面目标、从弱目标到强目标的火星图像提取,从而实现即使是没有外部的导航信息,也能够在深空飞行中,自己找到前进的道路方向。

有了这一双明亮的“眼睛”,“天问一号”就可以看着火星进而再踩下“刹车”。这种光学自主导航技术也将为我国后续深空探测任务的开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地月合影背后几多科技元素

一片漆黑的背景天空下,两个新月形状的天体交相辉映,在茫茫宇宙间相互守望:大一点的是地球,小一点的是月亮。这幅地月合影一经发布,很快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这是‘天问一号’送给地球人的微笑!”“这是‘天问一号’对自己家园的深情回眸!”2020年7月27日,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在距离地球120万公里处,传回了这幅地月合影,瞬间“刷屏”网络。

说起这幅地月合影,背后可有诸多的科技元素。

拍照的“摄影师”,是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的。为了顺利执行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其采用了超大变时延开环控制技术、地火空间精密定轨与预报技术、火星车遥控操作任务规划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

据介绍,光学导航敏感器最远可在1000万公里的距离识别火星,自主适应火星从“点目标”到“面目标”、从“弱目标”到“强目标”的火星图像提取。

通俗点讲,就是通过光学手段,拍摄较大面积的星空,然后根据点点繁星的位置,来确定“天问一号”的飞行方向。

事实上,跟地球玩“自拍”,只是光学导航敏感器的一个小功能。它的主要功能还是导航。

火星和地球的最近距离也要5500万公里,最远距离则超过4亿公里。“天问一号”飞行在茫茫太空,如何进行深空导航?

不同于传统的无线电导航,光学自主导航技术是“天问一号”在太空中的“眼睛”,它可以通过图像目标识别和特征提取,完成位置、速度等导航信息的获取。

这张地月合影虽然没有多么高清,但是它的分量格外重。它的意义,远不止一幅所能传递的信息。

作为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航天事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火星探测,更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科技创新活动。这张照片背后,站着“天问一号”团队、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中国深空测控网、天基测控系统团队、远望号船队等科技人才团队。

按计划,“天问一号”将在地火转移轨道上经历约7个月的飞行,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对中国航天来说,这张地月合影是“天问一号”寄来的“一封平安信”,标志着我国行星探测的大幕正式拉开。

上图为地月合影。

春节假期前后,有多场行星合月天象上演。分别迎来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和火星合月。从最先上演的顺序看,大家最先看到的是土星合月情况,大家可选在黎明时观看,而火星合月则适宜在日落后至上半夜观看。感兴趣的公众可以在天空中观赏到多场“星月童话”。

什么叫“行星合月”,这些天象具体是怎么发生的?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主管胡方浩介绍,根据《中国天文年历》的定义,所谓行星合月,是指月球和行星出现地心视赤经相同的时刻。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大约每个月都会出现一次“合月”现象。视觉上来看,合月之时也是行星与月球比较接近的时候。如果发生合月时,月球和行星的视赤纬也比较接近,地球上部分地区还可能看到月掩行星的景象。

根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编《中国天文年历》的定义:凡称行星合月、恒星合月、行星合恒星、行星合行星,皆指地心视赤经相同;惟合日则用地心视黄经,冲日亦如之。

紫台没有“黄经合月”的定义,因为观测都是使用赤道座标,与美国海军天文台一致。

行星伴月,“伴”不是天文学名词,只能算俗称,形容多颗行星与月球看起来靠得比较近,是个大约的称呼。

金星合月是金星和月球正好运行到同一赤经(不是黄经)上,它是行星合月一种,金星合月是行星合月观赏效果较好的。

火星合月

火星与月球的赤经相同时,称为火星合月,这时的火星距月亮很近,非常美丽。如果天气晴好,公众可以用肉眼看到红色的火星与皎洁的月亮相互辉映、齐放光芒的美丽画面。

当火星与月球相合至一个很细小的角度时,就会发生月掩火星的现象

期间土星将戴上草帽状的光环,并依附月亮近距离展现“星姿”,只需用肉眼即可见到“土星合月”的天文趣象。

迎来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和火星合月,有爱好的朋友们可以寻找合适的点观看。

与行星合月类似,还有个经常被大家提起的名词,行星伴月。只不过伴月不算是天文学名词,只能算作俗称,泛指行星与月球看上去较为接近的现象。几颗行星合月日期较为相近的情况下,夜晚容易看到多星伴月的景象。

具体到行星合月,比较适宜观赏的是土星和火星合月。结合月亮、太阳和行星的起落时间,土星合月可选在黎明时观看,火星合月则适宜在日落后至上半夜观看。

海报制作:冯娟

5月的“天象剧场”迎来井喷。天文预报显示,金星木星极近、日偏食、宝瓶座η流星雨极大、月全食、火星海王星极近、木星火星伴月、白昼月掩金星、火星木星极近、武仙座τ流星雨极大等多部“天象影片”将扎堆上映。

5月1日黎明时分,最亮的两颗行星——金星与木星将迎来极近一刻。由于这两颗行星都非常明亮,即使是在光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也能用肉眼轻松捕捉到。

这是北京市天文爱好者宗海阳拍摄的金星、木星特写(拼版)。(资料图,本人提供)

“除了这幕金木极近外,当日,天宇还将发生一次日偏食,但我国不可见。”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天文科普专家修立鹏说,通常情况下,日月食会成对出现。“5月16日会有一场月全食上演,但发生在白天,也与我国无缘。”

有着哈雷彗星“血统”的宝瓶座η流星雨将于5月6日16时左右迎来极大,极大时ZHR(在理想观测条件下,辐射点位于头顶正上方时,每小时能看到的流星数量)为50左右。“该流星雨的辐射点于6日2时升起,无月光干扰,喜欢流星雨的朋友会有大约2个小时的观测窗口期。”修立鹏说。

5月18日,火星和海王星极近。“感兴趣的公众想要欣赏的话最好使用望远镜,因为暗弱的海王星是无法用肉眼看见的。喜欢天体摄影的公众还可以‘同框’拍下这两颗行星。”修立鹏说。

漫画制作:胡彦竹

5月下旬,月亮将会运行至黎明时的东方低空,与行星们依次相会。5月25日,月亮将与火星和木星相伴,组成一个“歪嘴笑脸”图案。

这是云南省天文摄影爱好者崔永江2014年2月26日白天在昆明拍摄到的极近距离的金星合月。(本人供图)

5月27日中午,月亮会在白天掩食金星,这也是本年度必看的一幕天象,届时南方地区的天文爱好者能够看到月球在金星前面“路过”,把金星完全挡住,而北方地区的天文爱好者则只能看到金星合月。“月亮和金星都是有相位的,而掩食时它俩是‘月瘦金肥’,形成鲜明对比。”修立鹏说。

木火伴月后,月亮逐渐靠近太阳,而木星和火星则彼此“吸引”,越走越近。5月29日晨,两颗行星达到最近,相距仅40角分,比满月的视直径稍大。

这是广东省天文爱好者周志伟拍摄的木星、火星特写(拼版)。(资料图,本人提供)

5月31日,武仙座τ流星雨迎来极大。“根据模拟显示,地球将穿过该流星雨的母体彗星1995年回归时喷发出来的尘埃团块,可能会有一场每小时近千颗的流星暴雨,但也可能模拟有误,只有可怜的个位数。该流星雨最终会不会送上一份巨大惊喜,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修立鹏说。

策划:刘心惠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天津分社 联合制作

星空工作室出品

“火星合月”是指火星与月亮在同一黄经上,火星距月亮很近的一种天象。火星合月的时间很短,约10分钟到20分钟左右,主要是观赏火星与月亮慢慢相合的过程。

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除金星以外,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火星的质量小于地球质量的九分之一,半径仅为地球半径的二分之一左右。

天文学家说,火星是唯一能用望远镜看得很清楚的类地行星。天文爱好者用小型天文望远镜观测火星合月,效果更佳。透过望远镜,火星看起来像个橙色的大球,非常美丽。

扩展资料

近年来的“火星合月”天象:

2018年9月20日晚20时左右,火星将与月亮上演“火星合月”美丽天象。届时,公众用肉眼即可欣赏到“玛尔斯”携手“月姑娘”共舞苍穹的美丽画面。

2019年2月11日,夜空上演“火星合月”的天象。中国公众用肉眼即可看到红色的火星与皎洁的月亮相互辉映、齐放光芒的景象。在月亮右边不远处,有一颗红色星星,这就是火星。火星由双鱼座顺行至白羊座,日落时位于西南方天空,约于23时12分落下,亮度10等,前半夜可见。

2019年5月8日晚,“火星合月”美丽天象在天宇上演。2020年7月12日凌晨,天宇上演“火星合月”的美丽天象。

2020年8月9日22时以后,火星携着月亮从东方升起,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升高,子夜时分位于东南方天空,次日凌晨4时左右,运行至正南方天空。这段时间内,人们将会看到一轮亏凸月,其凸面朝向东方。在月亮左方不远处,有一颗红色的星星,闪闪发光,这就是火星。

-火星合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7135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