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有以下几种寓意:
1、扇子之“扇”与“善”谐音,扇子也寓意“善良”、“善行”。所以古人常将扇子挂于室内,取其意“驱妖逐邪”。
2、扇子以字画的形式集中体现了祖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大智大勇的象征。
3、扇子展开过程象征着一个人心胸的博大,象征了一个人海纳百川的胸怀。扇子合拢的过程正如一个群体包容共济的合作精神。
扩展资料:
扇子的特点:
扇子综合了雕刻、编织、编结、书法等多种艺术的技法。折扇两旁的2支扇柄,俗称大骨或大边,上面镌刻字画;中间众多的扇骨,俗称小骨或心子。扇骨的装饰技法很多,有的螺钿,有的髹漆,其中金星珊瑚是以珊瑚红漆为底,上洒银末,闪烁如星。
扇子下端的扇头式样有竹节、梅花、小花瓶、大钩如意、荸荠圆头等约 100多种。刺绣扇套,既美观,又耐磨、实用。在檀香扇、骨扇、象牙扇、贝壳扇的扇面上,镂空成精细的图案。
葵扇、檀香扇扇面上的烙画,墨分浓淡,风格古雅。扇子的用途很多,它除了夏日纳凉外,还是评弹、戏曲、舞蹈、曲艺等表演的道具。
在日本,作为婚礼或其他喜庆时的礼物,人们常常送扇子。因为扇子打开时向两边伸展,象征着前途无量。然而,在中国送扇子却被视为禁忌。这是因为中文里“扇”与“散”发音相近。人家夫妻发誓携手一生,你却送他们扇子,会被认为是在要别人快点分手。
1、端午节与送扇子的传统习俗
端午节送扇子是从唐太宗开始提倡的。
北宋时期的宰相、历史学家王溥所著的《唐会要》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的五月初五,有赠送礼物的习俗,唐太宗亲笔写了两幅书法扇,送给长孙无忌和杨师道两位重臣。唐太宗说,选择这样的礼物,是因为扇子可以“庶动清风,以增美德”。以清风、仁风代称扇子,或以扇子指代清风、仁风。唐太宗的想法来源于东晋“谢安赠扇”的典故。
扇与“善”谐音,实属同源。扇子文化和端午送扇的传统习俗,旨在倡导我们:手持折扇,不忘祖先,内心向善,与人为善,崇德向善,处处行善。
2、婚礼送扇的讲究
古时人们把“六”视为吉祥之数,两个六相叠,自然吉上加吉,故而民间许多人家给儿女定婚多选在六月六这天。
老家一带至今还有一个古老悠久且极具人情味的习俗,六月六这天,凡是闺女出嫁不满一年的人家,闺女的父母、叔伯或者婶子、伯母等娘家亲人要备下几把蒲扇和其他礼品去闺女家看望,当地人称为“送扇儿”。
不过,送扇儿仅限于闺女出嫁后第一年的六月六,以后再过六月六就不用再送了。乡谚说“娘瞧女,是正理”,况且此时正值伏天,天气炎热,酷暑难耐,娘家人心疼闺女,送扇儿其实就是送清凉。
扇之形制概不外柄扇与折扇二类,其质地则竹、羽、纸、罗、绢、蒲、象牙等皆有。若以今日眼光视之,又不妨分为工艺扇与书画扇二类。工艺扇美在工艺,书画扇贵在书画,虽同为欣赏,但所欣赏之内容不同。若扇骨工艺与书画艺术双美并臻,堪称完璧。 自民国以来,名流显要,文人墨客,士农工商,任何阶层均有嗜扇艺者,扇艺几乎已成中国人实用与欣赏之日常物。 在艺术界,虽然仍大量沿用传统工艺所制之成扇作书作画,然而更多的是采用其形式而不再用成扇作书画,直接在裁成团扇或折扇形式之宣纸上作书画,日渐成为风气,可见,利用扇面形式创作和欣赏书画艺术,已是普遍之事实。如此,则艺术之欣赏功能已跃然而上,而其实用功能则日渐退居其次矣。扇面书画,历代佳构如林,从两宋团扇以至明清折扇,从马远以至齐白石,工笔写意、白描泼彩、丹青水墨、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莫不荟萃于盈尺之扇面上,予人以美的享受。其赏心悦目处,又岂限于形制之细小乎?扇面作品,主要是采用团扇和折扇这两种传统表现样式,手法多样,风格不一。
在我国舞台上,扇子也是不可缺少的。传统戏剧使用扇子的节目很多,起到增添艺术表现力的作用。
现代舞蹈也有利用扇子的,如大家熟悉的扇子舞、花鼓舞等。还有用扇子作为强身健体的器械,如深受中老年喜爱的“太极功夫扇”等等。 扇子还是一种很好的礼物。在城市里一般都有专卖扇子的商店。在那里有价格非常便宜的纸扇,也有价钱昂贵的工艺扇。纸扇是夏天人们出门旅行的必需品。工艺扇可以作为礼物赠送给朋友。所以不仅春夏季节进出扇店的人很多,就是到了秋冬季节也仍然有不少人在购买扇子,作为送礼的精品。
扇子的种类多,用途广。从古到今,既继承传统又不断开发。现在苏州的檀香扇、杭州的绢扇、绍兴的黑纸扇,湖州的羽毛扇等更因其质优形美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工艺简介
我国扇子的起源很早,商代就有扇的雏形。扇子本是实用之物,以其轻薄而面积大,可扇风取凉。扇面的种类非常多,但真正成熟和使用广泛的,只有折扇和团扇二种。中国一向有在日常器物上施以装饰的传统,于是扇柄扇骨上有雕工,扇面正反上加书画。较早的雕工书画多由普通匠人完成,慢慢地各种有才华富想象的艺术家也来参加,扇子也就此演变成有实用功能的艺术品,使人顿生爱羡之心、宝藏之意,成为今天集藏的一大门类。扇面本身也是鉴赏的对象。品相好的泥金洒金,绢本笺本,瓷青虎皮,贡发高丽,名家见之心喜,所作书画多精品。扇面的材质分为普通柿矾扇面,粉连纸扇面,高丽纸扇面、矾宣扇面、粉宫扇面和粗绢扇面等等,各有特点。
历史传承
中国著名的王星记扇庄,清光绪元年(1875)创建于绍兴周家桥。老板王星斋,系祖传制扇名手,其妻陈英,为纸扇舒贴洒金巧匠。光绪十九年后,王星记在杭州、上海、香港等地开设门市部,专事纸扇销售。其制作工场仍设在周家桥,由其嫡传高徒章金木坐镇生产。1956年,绍兴王星记扇庄与杭州王星记扇庄分设,单独成立绍兴王星记扇厂。而今,绍兴周家桥一带成了现今中国唯一能生产棕竹黑纸扇的地方,制扇艺人仅剩寥寥几人。黑纸扇以纯桑皮纸为扇面材料,采用高山柿漆为制作的粘料,制作工艺十分复杂、精到。王星记扇庄精制的高级黑纸扇曾被选为“贡扇”进入王宫,深受宫廷贵族和文人雅士所喜爱。黑纸扇曾在意大利米兰、巴拿马和西湖万国博览会上屡次得奖。当年王“星记”创始人王星斋就是以黑纸扇扬名四海,直到今天仍是久负盛名的手工艺精品。
“宣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宣扇”,是以产地命名的一种折扇,产于安徽省宣城宣州区洪林镇安徽艾兰竹木工艺制品有限公司。老板罗亚兰,系祖传制扇之家。宣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便有“南宣北合”一说。自西汉设郡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乡、中国竹之乡,宣城地处江南,楚头吴尾,江南通都大邑,江南鱼米之乡。宣城文化底蕴深厚,自西汉时起就一直是江东大郡,晋永嘉年间,首开文化昌盛之风,历经六朝,隋、唐、宋、元、明、清诸朝文化发展,其文脉源远流长,宣扇因此孕育而生。
宣扇起源于宋代,当时折扇普遍被称为“聚骨扇”,时值宣纸技艺成熟之时,对宣扇的产生有巨大的催化作用。明清时期宣扇进入鼎盛时期,各项技艺达登峰造极,被文人墨客们深深喜爱。明代文征明,清代石涛等一代艺术大家都以宣扇为载体造作过作品。宣扇制作精湛,美观典雅,寓意吉祥,内涵丰富,文化、工艺、收藏价值高。其每道工序要求之高之严谨,无处不透露出宣扇是传统手工艺与文化的结晶。
宣扇,竹扇骨取材于六年以上竹类,如毛竹、紫竹、香妃竹等。木扇骨取材于生长50年以上名贵树木,如紫檀、沉香木等。扇面使用优质丝绢和上好的宣纸。
扇面类别
折扇扇面 折扇最常用的材料为纸,也有用绢和夹纱的。其中纸的扇面占绝大部分。纸扇面分有色扇面和白色素面。除白面外,有色扇面中,以金面扇最讲究,也最复杂,最受人欢迎。此外,尚有有泥金,屑金、洒金等等也深受民众欢迎。其中泥金在我国很早就使用。在唐代开元、天宝时已用泥金帖子。泥金的制造,是从金箔做起的,把黄金打成金箔。如《吴县志》中记载,苏州金箔制作,又俗称红飞金,每张三寸三分见方。每两黄金能制2319张。并有大赤、佛赤和田赤三种深淡各异的色彩。大赤是黄金的本色;佛赤则拼入紫铜,颜色显得深赤;田赤则内含纹银二成,略呈淡**。制造金扇面用的金箔,三者皆有之,故金扇面亦有三种花色。折扇扇面大致可分为带有完整扇骨的成扇和扇面。成扇的价值要比扇面高得多,因为扇骨本身的材质、形制,尤其是雕工有很多讲究。扇面虽然尺幅不大,但由于其特殊的形制,再加上纸的质地非常厚实,是由多层薄宣粘合而成的,并且有折痕。有的材料,比如说色纸、金笺、发笺等,它们的落墨设色性都很难掌握,一般的书画家不敢随意渲染。明代书法家祝允明,曾经把在扇面上作画比做美女在瓦砾上跳舞。所以书画家扇面的润格往往不以尺幅的大小计算,而是单独计价。价格远高于同尺寸的册页。扇面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延伸感,特别是山水画,往往咫尺千里、小中见大。画家在构图布局时必须成竹在胸。所以是一种独具一格的书画形式。
除各种金扇面外,还有格景、柿青、上青、湖色、珊瑚等有色素面的扇面,颇受欢迎,可惜大多数品种至今已失传。白色素面一直是扇面中的主要产品,有纸、绢、发笺等。其中以纸质为主。产量大,品种多,出现早。扇面制作工艺复杂,有的是用多层宣纸裱成,有3层、4层、5层不等;有的选定上等的宣纸作表层,中间衬纸多用皮棉和连史。而扇面的质量好坏不仅是选材,制作工艺相当关键。同样是白色素面扇,其高下迥然不同。在历史上,较有名的有镜面笺等。解放后的“老矾扇面”最为著名,专为高档折扇扇骨配套。其制作精妙,素洁大方,优于引笔、平正牢韧、久用不裂。特别其制法复杂,要经过开料、刮光、切形、上矾、整理、裱制、套刷、折叠、切通、沿边十道工序。另还有仿古、发笺、绢面等白色素面扇。特别要提到的三开扇面,专门为春宫画扇配制的,可以左右撒开。向左撒,即显春宫图,向右撒开,出现的是另一幅画面,用以隐蔽。犹如魔术一般,故俗称魔术扇面。
团扇扇面 团扇又称作五明扇,也叫“宫扇”、“纨扇”。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宋以前称扇子,都指团扇而言。王昌龄《长信愁》诗:“奉帚平明秋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杖扇新录》载:近世通用素绢,两面绷之,或泥金、瓷青、湖色,有月圆、腰圆、六角诸式,皆倩名人书画,柄用梅烙、湘妃、棕竹,亦有洋漆、象牙之类。名为“团扇”。
团扇系中国的发明,又名纨扇,而后传入日本。折扇系日本发明,而后传入中国。日中两国人民的共同智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在日中文明交流历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件有趣的事。
团扇亦称“宫扇”,因形似圆月,且宫中多用之,故称宫扇。团扇边框及柄以竹制,扇面用洁白的丝绢,上画山水楼台、花鸟虫草等。早期多为圆形,后乃有长圆、扁圆、梅花、葵花、海棠等样式。团扇精巧雅致具有很高的美学欣赏价值。自汉代至北宋是团扇的盛行时期。四川及苏、杭的宫扇,制作最精、历史也最悠久。宫扇又叫纨扇、团扇、罗扇,它出现于羽扇之后、摺扇以前。西汉成帝的妃嫔班婕妤写过一首有名的《团扇歌》:“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借咏团扇表露受赵飞燕嫉妒排挤恐受君王冷落的复杂心理。此纨扇之始。古纱、绫、罗、绢皆可为团扇面料,今惟以罗以绢,近则罗亦废,而多用绢制。从历代散见的泳扇的诗赋散文来看,团扇盛行于西汉至宋代的一千多年间,宋代以后又与摺扇并驾齐驱,深受妃嫔仕女、文人雅士的喜爱。团扇在现代民间通用,扇面以素绢两面绷之,或泥金,或瓷青湖色,亦有月圆、腰圆、六角之形,名人书画其上,名曰‘团扇’。柄用梅烙、湘妃、棕竹居多,亦有洋漆、象牙之类。就绢宫扇的造型而言,以圆似明月的居多,但其它形状的也不少,如六角形、八角形、瓜楞形、蕉叶形、梧桐叶形等等,其中海棠形、马蹄形、梅花形,是除圆形之外较常见的
大约在南宋时,出现了以竹子为材料的团扇。一九七五年,江苏金坛茅麓出土一把竹子团扇。木柄杆,竹丝骨,扇面裱纸施柿汁,黑漆边。竹丝骨子细如鬃毛,规整而紧密地穿插在扇杆上。扇杆黑漆。扇柄棕**漆地上呈棕红色云纹。柄上装有一月牙形扇托以护扇面。扇面长26厘米,宽20厘米,扇柄长16厘米、最粗径16厘米。制作精致,造型优美。这种团扇已经和现代市场上流行的竹骨团扇比较接近。现代竹骨团扇以竹丝为骨架,两面粘贴皮纸(一种类似高丽纸的以纯桑树皮为原料的手工纸),同时在扇面上绘画或书法或印刷图案,再通过沿边、压平,装上木质手柄,一柄团扇就大功告成了。此外,现代团扇还有以一支或园或扁的竹子经过劈开、编制、成型等工艺制作的团扇,也有以塑料为扇骨的团扇,还有的是以比较厚的白板纸或塑料硬片直接作为扇面,然后装上塑料手柄的广告团扇。
扇子是古人搧风引凉的器具,而扇面用於写字作画,也是我国古代绘画特有的形式之一。往来应酬互赠扇子及在扇面上合作书画,是中国文人之间的一种雅事。早期书画家主要使用圆形绢质的“纨扇”,明代“折扇”流行后,纸面折扇上书画成为另一种选择。
鉴赏一叶扇面,无论是寥寥数笔,墨竹、秋兰,还是全景工笔,亭台楼阁,笔致毫发。展开扇面,首先是对扇面的形象的评估,从画的精神、气韵、造诣、趣味及意境着眼,细细品味,来领略作者对整个扇面布局,构图的意图,笔触的深浅、虚实。水墨还是设色,更之重彩,来反映作者的思想,体味其流派的特点,作画的风格。 山水寄情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自然与人息息相关。明山秀水不仅仅是美丽的自然景致,更是人们修心养性、寄托理想的精神家园。明清后的中国画派纷繁,立意、用笔各有不同,烟江草树、幽谷溪泉,或空寂旷远,或蓊郁深邃,所描所绘都是人们心中的世外桃源。 花鸟娱心
红花绿叶有意,禽鸟草虫含情,花鸟画在尺幅墨色之间曲尽生命之美。观赏之余,令人市井之心稍去,田园之意渐萌。明清时期,花鸟画突破了宋代院体的写生模式,水墨写意、没骨花卉等技法的创新,给这一方天地带来了新的动感与活力。 容影随性
在文人画的美学思想中,图写人物当以精神气质为首,外形的真实与否反在其次。明清以来,人物、肖像在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纷纷突破前人成规,从民间绘画和西洋绘画中汲取营养,形成了新的艺术潮流。陈洪绶的人物风格奇古,个性张扬。“海上三任”则将人物审美引向世俗,开启了近现代人物画的新风。 诗文咏志
文人墨客以吟诗作赋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书法不仅是其载体,也是艺术化了的诗章。勾、提、点、捺,飞白、顿挫之间写出了形意之美,也张扬了书写者的个性与激情。馆阁体代表着庄重与规范,行、草书体现了唯美与自由,碑学隶法与金石篆体的流行则意味着寻求突破的探索与尝试。 书画扇集实用、工艺与艺术于一体。上至帝王仕宦、下至庶民百姓,都可拥有不同水平的书画扇,是欣赏层面最为广泛的艺术品之一。中国扇子历史悠久,从实用品、礼仪物演变为艺术品,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宋代团扇书画和明清的折扇书画堪称书画扇巅峰。著名书画家几乎都创作书画折扇,此风气一直盛行到清末。
明清两代扇面书画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构图简洁、运笔流畅。书画家在创作时需要布局精准、技法娴熟,一幅盈尺小品往往能体现创作者在自然情态下的艺术造诣和笔墨意趣,因此扇面书画在美术史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扇面与书画结合以后便已超越其实用性,成为一件艺术品。许多收藏家将书画扇面直接裱成册页,而不制成可折叠的成扇。还有人将成扇扇面揭下,装裱后收藏起来。因此古代扇面书画大多以册页的形式保存至今。
扇面书画与卷轴书画相比,虽不及卷轴书画宏大精深,但却有着更为浓厚的装饰意趣。“很多大画家能画大画,但却未必画得了小幅扇画。”一位画家介绍。
扇画要求一次性完成,中间不能停笔;由于尺幅限制,在扇上绘画要求画家对线条、墨色和构图进行精心设计,胸有成“扇”时,方能落笔;再加上有的材料如色纸、金笺等对落墨、设色要求较高,画家往往难于掌握,所以一般书画家不敢随意尝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