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Hand实例-古色古香的纸折扇

FreeHand实例-古色古香的纸折扇,第1张

一把古色古香的折扇不仅能给人带来凉爽,扇面上的绘画或书法更能让人爱不释手,今天我们就用FreeHand来绘制这样的一把折扇。

启动FreeHand后新建一个空白文档,我们先来绘制折扇的一片扇面。用“矩形”工具画一个23312的长条矩形,然后使用“修改—取消组合”命令,再用“部分选择”工具依次点选矩形左上角和左下角的两个节点,并用方向键把这两个节点分别向上和向下各移动10个像素,如图01。

然后为该扇面使用渐变填充里的“渐层”方式。渐变色由“R:238、G:230、U:210”至“R:226、G:209、U:180”,角度为23。如图02。

接着我们在扇面的左侧画一个531的矩形,使用黑色填充,然后使其与扇面先进行“水平”对齐,然后再进行“左对齐”,如图03。

下面我们再来进行扇骨的绘制。用“矩形”工具和“椭圆”工具分别画一个1696的长条矩形和一个直径为12像素的圆。接着将这两个对象使用“修改—取消组合”命令。然后把这两个对象先进行“水平”对齐,再使用“右对齐”。最后还要把矩形对象再往左平移6个像素,如图04。

将矩形与圆同时选中后使用“修改—结合—联合”命令,从而形成一个组合路径。然后按图05般,把原来矩形和圆交汇处的两个节点用“部分选择”工具进行点选后按Delete键删除。这样,一个扇骨的外形就显示出来了。

我们再用“R:102、G:0、U:0”对扇骨进行基本填充。然后在“外加功能”栏中为这一路径添加一个“浮雕”效果。在其设置对话框中选择“浮雕”类型,变更为“对比度”、数值:50%、深度:1、角度为135。然后如图06般把扇骨的最左端放置在扇页的最右端上,再进行“水平”对齐。

扇骨左端怎么能露在扇页上面呢!嘿嘿。。。将扇骨选中后点击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排列—移到最后”就OK了。下面我们来画扇栓,用“椭圆”工具画一个直径为7像素的圆,用“径向”进行渐变填充,渐变色由“R:102、G:102、U:102”至全白色。然后将该圆移至扇骨的右端,如图07。

一片扇页就这样画好了,接下来我们就要依靠这片扇页利用FreeHand的旋转功能将整把扇子画出来。点击“编辑—选择—全部”命令,将当前画布上的所有对象同时选中,然后再使用“修改—组合”命令,把所有对象合成一组。选择工具栏中的“旋转”工具,然后在按住Alt键不放的情况下在扇栓上进行单击,定位这片折扇的旋转中点。如图08。

然后在“旋转”面板中设定“旋转角度”为:—5,份数为:34。然后点击“旋转”按钮。一把折扇就如图09般展开来了!

我们把当前文档中的所有对象同进选中,随后点击“修改—取消组合”命令。然后从左边第二条扇骨开始,交错着的把一些多余的扇骨进行删除。最终形成如图10般的效果。

细心的朋友一定注意到了,最右边的扇骨,其背面应该是朝外的。于是我们将最右边的扇面选中后改为基本填充,填充色为“R:102、G:0、U:0”。再为其添加一个和扇骨一样的“浮雕”外加功能效果。然后在该对象上点击右键,从弹出菜单中选择“排列—移到最前”,如图11。

FreeHand实例-古色古香的纸折扇

再次将整把折扇进行全选,然后进行“修改—组合”,再用“旋转”工具配合Alt键的使用,将扇栓设立为旋转的中心点。在“旋转”面板中设置旋转的角度为:—5,份数为:0。从而将整把折扇摆放端正。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在扇面上“挥毫泼墨”了。可俺那水墨画水平实在难看得很,于是只好从网上找来一张水墨画,准备将其进行矢量转换后再“贴”到扇面上去。而在将该位图失量化之前,我们先双击工具栏上的“描绘”按钮,然后在“描绘”设置窗口中根据这张水墨画的特点进行相关设置。在这里,我的设置如图12。

点击“确定”按钮后我们就可以用“描绘”工具在这张位图上进行框选了,被选中的区域就会被转成矢量模式,如图13。

而原来的位图我们就不再需要了,将其删除即可。然后把这张转换后的矢量图全部选中后进行“修改—组合”,并移到折扇的上面来。双击该水墨图即可出现八个控制手柄,我们通过移动、伸拉等方式将该图摆放到扇面上的最佳位置。如图14。

把这一图案进行“剪切”,将它先保存在剪贴板里。接着我们把折扇选中后使用“修改—取消组合”命令。然后用右键点击折扇最右边的扇面,从弹出菜单中选择“编辑—粘贴到内部”命令,将保存在剪贴板里的水墨画粘贴到里面。如图15。

#p#副标题#e#

用相同的方法继续将剪贴板里的水墨画粘贴到其它扇面的内部,如图16。

既然是折扇,那当然就要有折痕了。我们从左边的第一片扇面开始,交错着的将其它扇面也同时选中。如图17。

然后点击右键,从弹出菜单中选择“外加功能—颜色—颜色变暗”命令。从而使这些扇面在亮度上与其相邻的扇面有所区别。至此,一把古色古香的折扇就绘制完成了。最终效果如图18。

#p#副标题#e#

∵折扇的面积=

120π[a2(
1
2
a)2]
360
=
π
4
a2,

团扇的面积=π×(

a
2
)2=π×
1
4
a2=
π
4
a2,

∴折扇的面积=团扇的面积,

所以它们的风量一样大.

故答案为:它们的风量一样大,它们的面积相等.

解; 答案选D 由图(2)可知:每把扇子的展开角度为120ˆ 连接图(3)中“五角星”的扇子的半径外端点,可得到一个正五边形和5个等腰三角形 ∵540ˆ/5=108ˆ,1/2(180ˆ-120ˆ)=30ˆ ∴锐角为108ˆ-2×30ˆ=48ˆ

    导语:折扇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很熟悉的,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中国的折扇都是十分优美的。折扇之美在于折扇上的内容,通常折扇上的内容分为画和书法。折扇上画大多为水墨画,展现中国画的神奇之处,折扇上的书法大多为诗歌书法为主。小编个人十分喜欢折扇,因为它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修养,也可以在夏天酷暑是遮阳和扇风。并且折扇还展现着中国画和书法的精美。

  历史背景介绍:

  中国古代使用扇子的历史很久远,到底早到何时,众说纷纭,据史料记载,其源头可追溯到几千年前原始社会的黄帝、虞舜拾代,可谓源远流长。折扇亦名折叠扇或聚头扇,在我国出现年代较晚,据有史可稽,大约出现于宋代。折扇的最初形成应该是由伞演变而来的。尚待官员乘坐的轺车与轩车上,装有一种形同大伞的“扇汗”。这种装置合并了两种功能,一是可以遮光蔽日,挡风避雨,二是可以借助车进行中产生的气流推动其旋转而产生风。西安秦始皇陵墓中曾出土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第一乘车装有一柄立式高伞,伞由骨、盖两部分组成,伞骨在伞柄顶端呈放射状排列,共22根。这种伞盖装置的设计与后世折扇扇骨的出现是密不可分的。

  折扇赏析角度:

  1 做工:它在结构和装饰上力求精致、华丽、情趣和小巧,外形上有椭圆、海棠、长方、曲线等形状。此扇有的以檀香木制成,一扇在手,芬芳四溢,神思清爽,极具情调。大约在宋朝时出现了今日常见的折扇,因其可折叠,故又称折叠扇。折扇方便实用,在民间中广为流传,它汇集编织、雕刻、书画、刺绣等工艺技巧。在商周时代,人们用雄雉鸡绚丽斑斓的长尾制成了“翟扇”,并出现了长柄的“雉扇”。扇此时成了帝王威仪的象征。雉毛扇到唐朝改成了孔雀毛。另一种以禽类羽毛制成的羽毛扇,质地洁白,毛绒柔软,轻飘舒适。江南地区以白鹅羽毛制成的羽扇最为著名,多作为贡品进贡朝廷。

  2 内容:折扇绘画题诗始于明代永乐间,扇面画使得扇子升华为另一种艺术形式,为历代收藏家所珍爱。 扇面书画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为后人留下丰富多彩的墨宝和艺术珍品。扇子精湛的工艺和传统书法诗词绘画的完美结合,两者相得益彰,浑然一体,真是妙趣横生,令人爱不释手。扇面画常用的题材有仕女、山水、花鸟鱼虫以及诗词书法艺术等。

  折扇在中国古时候也可以作为身份的象征。折扇上的画与书法,往往体现着一个人的品味与气质素养,男子使用可以增添男子的儒雅之气,女子使用可以增添女子的娇羞与温婉之气。折扇也可以作为舞台表演的工具,中国古代也有一些著名的人物手不离扇,如诸葛亮,济公,还有铁扇公主的芭蕉扇。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折扇的相关介绍。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七寸的扇子大概长度为23cm,宽度更加方数不同宽度也不同。10寸为1尺,一寸约为333厘米。

扇子是多种多样的,从是否可以折叠的角度来看,扇子可以分为屏扇和折扇两种,前者在原始社会已经存在。制作工艺相对而言复杂的折扇,在我国却不是很早就出现的。

宋时折扇使用最广的名称是“折叠扇”,当可理解不过是早期名称“叠扇”的引申、演变罢了。

即使在宋代,折扇仍有许多名称,并未统一。例如,《高丽图经》卷二十九称为“折扇”,《梦粱录》卷十三称为“折揲扇”,《癸辛杂识》称为“聚扇”,以及还有的称为“聚头扇”、“聚骨扇”等等。

《在园杂志》记载,中国古代所用之扇,要数纨扇历史最早。至于近代人所用的折扇,又叫撒扇。永乐皇帝喜欢这种扇卷舒方便。后来由宫中传出,很快就风行全国,普遍使用了。

《宋史》记载,端拱元年(988年)二月八日,日本国僧侣嘉因在汴京(今河南开封)觐见了宋太宗,献上桧扇二十二枚,蝙蝠扇二枚珍贵的礼物。此桧扇与蝙蝠扇是指就是折扇。

最初,明宫中也不过使用竹骨茧纸薄面折扇而已。后来朝廷定制,每年多造重金折扇进献御前。这种折扇,一面命待诏学士书写端楷诗词文句,另一面由画苑画师绘上工致画图。

预定在每年农历5月1日进呈,以备皇上在5月5日端午节分赐给嫔妃宫女。这种重金折扇,钉铰眼线,都用精金制作,每扇价值五金。

这种习尚,在明代宫廷中,日盛一日。明永乐帝开始主导折扇潮流,他命令内务府大量制作,并在扇面上题诗赋词,分赠于大臣。一时折扇大贵,成为一种时尚。

文人雅士学着互赠题诗词字折扇,表喻友情别意。手持折扇,成为当时生活中高雅的象征。折扇一旦流行,久盛不衰。在清代,折扇之随处可见,简直登峰造极到有泛滥的嫌疑。

明清时,在折扇生产地--江南一带,出了很多名士,他们的风流才情,与折扇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

他们所营造出的江南如水的文化氛围,表现出柔情和氲氤的美境;通过以折扇为媒介,流传于皇宫、府第、闺室、民间、海外。而折扇也因了这些美画佳句身价百倍。

而且,扇业者都爱追赶时髦,在扇骨扇面雕刻字画,还爱从《红楼梦》一类小说女主人公中取名,以致正统文人觉得有失雅驯,受到一些人的指斥。

这已是清中叶的事,此外,《香祖笔记》还记载,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南京制扇骨最精有李昭、李贽、蒋诚三人。

一柄折扇,两种画面。一面历史,一面现实。一面书画,一面可能是空白,留给后人思考后填充。

折扇在引风纳凉方面的作用,远不如蒲扇直截了当,但无论团扇,还是折扇,都是在实用基础上的进步,是对生活美化的装点。它是挂在时代腰间的奢侈品。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必然会遗忘折扇的时代,折扇之被重新拾起,已脱离其扇风的本意,而变成某种完全情绪化或曰文化的东西。在今天,折扇已成为中国的折扇。

扩展资料

制作:

相传制作折扇历史最久远的,是杭州的芳风馆。这家世代制售折扇为业,因此致富。在杭州城内购置一处别墅,花木竹石,十分精幽。

《在园杂志》的作者在杭州代掌府政时,曾经造访其家。座间询问主人制扇之法,主人拿出一柄小巧折扇,说,这叫“百骨扇”,传世已经数代了。

数一数,扇骨果然有一百之多。但一点儿不显得扇骨多而厚大。颜色古润苍细,的确是传世古物。听主人讲,这种扇,当时已经不能仿造了。即使仿造出来,效果也十分不佳。

《白下琐言》记载,南京造作折纸扇骨素有盛名。当时制扇业多聚居通济门外。用杭连纸的扇面叫面,用京元纸的叫苏面,比较好。

当时三山街绸缎廊一带,业扇者不下数十家。张氏庆云馆最为有名。这家制扇,楷磨光熟,纸料洁厚,很远地方的客商都赶来购买。只是价格较高,而且时样短小,要想求购旧时那些老粽竹、樱桃红、湘妃竹等类扇骨长而脚方的样式,多半寻觅不到了。

此外,蜀扇也早享盛名。谈迁《枣林杂俎》中“川扇”条记载,明亡时,钱谦益曾将蜀扇赠送给清豫亲王多铎,可知蜀扇亦为当时天下珍品。

近代成都制扇业者不多,只是川中荣昌、隆昌等地有制折扇业者,产品销成、渝等处。

看扇子的外观

先观察扇子的外观,折扇的价值也体现在好看的颜值上。比如手感光不滑,会不会糙手感。扇子的颜色正不正,有没有掉漆的现象,整个扇子要看上去美观才行。

看扇骨材质质量

一根根竹条或者木条做成的扇骨,就是折扇的生命。质量好与否都看扇骨了,把扇子打开,看看每一个删骨的做工是否精细,有没有瑕疵。

看折扇固定的钉子

在扇柄处,都会有个钉子,起到把扇子固定起来的作用。因为文扇也算是古董类,那么这个钉子肯定就是牛角钉材质了,如果不是,就是假的文扇。

看折扇尾部平整度

折扇收起来后,平放着,看看扇尾处,就是合起来比较宽的那部分为尾。看看合并起来,是否很整齐,不好的文扇褶皱起来后,会不整齐的。

看折扇侧面效果

看了折扇的尾部后,还是一样的把折扇平放,只是换个角度,再看看折扇的侧面效果。侧面也要和尾部一样,看起来是平整的,就是说无论从那个角度去看,折扇都是平整的。

看水墨画和字迹

再就是看扇上的水墨画和字迹了,文扇画笔都会有些年代感,但是质量去很好。而且保存的很好,近代的文字画磨,懂行的人一看就看出来了,找个懂行的人一起去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276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