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心:站在生命之外

感恩心:站在生命之外,第1张

当我们想着每天怎样提升自己的时候,也特别时常需要回顾一下生命本身的意义。有空,请站在生命之外,用冷漠的视角,看看自己究竟在做什么?自己的激情是否符合生命的本身还是在追求一场又一场的虚幻?

《永远的一天》是希腊导演安哲罗普洛斯1998年的片子。这是我第一次看他的**,感受很特别。开始很闷、很迷茫,继而很困,中间睡过去约5分钟,喝了两杯浓茶,终于坚持到了结尾。那时已经是夜里十二点多钟了,躺在床上却睡不着,那些影象固执地滞留在脑海中,云雾一样缭绕。一直放不下那团乱麻:安哲罗普洛斯,他要说的究竟是什么?

这样的片子一定不会很卖座的,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没有惊心动魄的噱头,没有俊男靓女也没有明星大腕,**主角是个年迈的老人,在整部片子中他只穿了一件黑风衣穿梭于现实和回忆之间,而实际上整部片子也只是演了他生命中的一天。

这是那种探索性的影片,不卖座但是可以获奖,它获得了坎城影展金棕榈大奖。它使你意识到原来**可以这样拍,可以让你没有悲伤,没有快乐,没有紧张,没有恐惧,没有痛快,有的只是迷惑、思索和回味。当你不由自主地随着影片在朦胧和诗意中思索的时候,你会发现有很多问题早就在生活中若隐若现,早就应该认真想一想了,现在终于有了这样一个导引和契机。

故事情节无波无澜。希腊老诗人亚历山大得了不治之症,明天就要住院动手术了,不知道能否活着从医院里出来,今天似乎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在整理物品的时候,他无意中发现早已过世多年的妻子的一封旧信,在那字里行间,他好象第一次感受到一直被他忽略了的妻子的爱。

他不知道如何度过这最后的一天,开着车在街上随意游荡,邂逅一个从阿尔巴尼亚偷渡来的小男孩,亚历山大从人贩子手里赎回了小男孩,想把他送回他的家乡,可是到了边界才知道,原来那里已经成了地狱。

老人和男孩一起继续游荡,给他讲自己和那个影响自己一生的诗人苏莱姆斯。警察在搜捕偷渡者,男孩只好告别老人登上一艘轮船开始新的流浪。

老人去看望年迈的母亲,母亲已经痴呆了,她对面前的儿子无动于衷,却踯躅到窗前去寻找儿子。

夜幕降临了,游荡了一天的老人回到海边故居,撩开窗纱,远处是恒古不变的大海,幻觉中,在天堂般灿烂的大海边,老人与妻子深情相拥,他对妻子说:过了明天,我们就可以相聚了,那时候,我可以用文字带你重游望眼欲穿的旧地。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会有这样赤裸裸地面对生命中最后一天的时候,那时候我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那样的时候在任何人眼里,一定就是世界末日了,“自己”死了,世界实际上也就不复存在了。

导演选择了这样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在生命与死亡的临界点上做了一个横切面,以一个生命迟暮的老人和一个生命刚开始的男孩的一段相遇,透视生与死的重大命题,具有浓厚的`哲学味道。

这一天,老人好似站在自己的生命之外来看自己,回顾自己一生的事业、情感,回顾自己所热爱的祖国希腊悲剧般的命运,回顾生命中这个动荡的世界。

亚历山大一生痴迷于翻译已故爱国诗人苏莱姆斯的诗集,可是临死前才发现,他付出毕生心血雕琢的美丽诗句,只是一些遥远空洞苍白可笑的文字。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为之热切关注的祖国、民族、历史,被政治家玩于股掌之中,与自己的理想差之千里,所有生命中的奋斗原来只是徒然。他发现,在自己即将告别生命之时,心里唯一留存的东西,竟然只是对忽略妻子真情的愧疚。

原来在生命的终点,才会发现有许多原以为明白其实一生也没有搞清楚的问题,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可能都会纠缠在这些问题中:明天到底是什么样子?而导演的思考借那个来自天堂的诗人妻子告诉我们,明天既是一天,又是永恒。

在影片中,导演运用了大量寓意深远的意象来表现思索、寻找的主题。如片中回忆的镜头,年幼的亚历山大和朋友潜入海底去看在地震中消失了的古城,平静浩瀚的海面上飘来祖父的声音:那个愉快的城市沉没几个世纪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浮出水面,那一刹那,当你凝视它时,地球就会停止转动,时间也就停止了。什么是时间?时间就是那个在沙滩上玩耍的孩子,当你意识到它时它才存在。

整部片子笼罩在云雾般的迷茫中,迷茫又使人不舍离去。现实中,男孩弱小的肉体在流浪,没有祖国,没有家园;虚幻中,老人的精神在流浪,消失了的美好记忆,虚伪的理想,徒然荒唐的奋斗,这些真的是人生无法逃避的东西吗?

还有那个虚幻公交车,逆时间隧道而上,充满时空的立体感,表现出导演手法的独到,公交车上的老诗人和男孩,好象在遥远的空中,俯瞰人间百态。人生是漫无目标的漂泊,生命的意义原来就在自己荒谬的生活中,也许当我们置身生命之外才能发现,我们曾经就是这些为了追求生命的意义、却远离自己生命的人。

片子的影象也很有特点,诗意化和充满强烈对比,现实的场景萎暗阴郁,而回忆中的场景却是天高海蓝,回忆中的人物一律穿浅色衣服,朗然明亮,只有老诗人一身黑衣。整部片子完全是老诗人在现实和回忆中穿梭,导演并没有采用镜头切换,人物好象直接穿过时间隧道回到从前,真实与虚幻之间没有丝毫痕迹,现实与幻想之间似乎没有了距离,这样的处理更加营造出这时的老诗人是站在自己的生命之外,从哲学意义上说,死亡其实也是一种思考、一种顿悟。

很多一生想不通的问题,会在临死前突然禅透,也许当人真正面对死亡的时候,往往心静如水,没有了所有虚伪矫饰的幻想,如同慧眼突然开启,过往岁月中真正属于心灵的东西浮出水面,让人如梦出醒。

也许正是诗人这种临死前的彷徨打动了我,生活中有太多的彷徨,对事业、对爱情、对世界,在生命中我们有太多解不开的命题,令人悲哀的是,即使到了生命的终点,我们仍然彷徨。正如老诗人在他母亲床前潸然吟咏的那个诗句:“告诉我,母亲,为什么我不懂爱?”

一天即永远,也许我们一直就是这样生活中的“局外人”,我们的痛苦在于我们热爱生活,可是我们却不能理解生活和把握生活,当然这部影片告诉我们的远比这些要丰富的多、深邃的多,所以对某些人来说,这是一部充满魅力的影片。

掩卷之余,始终回旋在我心里的是影片中诗人苏莱姆斯的那几句诗:“清风微拂,抚慰苍穹下的众生,犹如向内心深处低语,生命是甜美的,而且,生命是甜美的。”

此时,当我重新回味这部影片,犹如已然站在生命之外,尽管依旧如此迷茫,但是只要发现生命是甜美的,也就足够了。

生命赋予意义,活着创造价值。我觉得生命的意义在于体验,在于感受。体验人间酸甜苦辣,感受世间悲欢离合。有句话说得好:人间至味是清欢。没有五彩斑斓的人生,没有跌宕起伏的体验,没有奇幻悬疑的冒险,我感觉那样的人生很无趣。生命之所以伟大,就在于每个个都创造出不同的价值,有大或小,但不可否认,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有一定的价值。我们看到伟大同样也渴望渺小,做出的事业可以大到改变世界,也可以渺小到尘埃里。

毕淑敏的《孝心无价》,很喜欢毕淑敏的文章,给你推荐一下!后面有赏析!

孝心无价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是当代著名女作家毕淑敏。 文章首先否定两种人,一是求学的苦孩,一是离家的游子。前者不顾家庭的困难,还要坚持读研究生,以致母亲不得不去卖血;后者在父母重病在床、行将就木的时候,斩断父母最后的期冀,断然离家。由此引发出行孝这一平常而又深刻的话题。作者相信天下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但作者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时间的流逝,将会带走行孝的机会。因为人生是短暂的,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也许父母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已经离开了人世。于是,我们将永远无以言孝。文章最后强烈呼吁,赶快为自己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在作者看来,无论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无论这种方式是丰厚还是微薄,只要是向父母献上一份孝心,那么这种感情都是无比珍贵和美好的。全文感情真挚,语言朴实形象化的议论和哲理性的议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看完了这篇文章,我们的心是否有所触动?回想每天起床后的清晨,面对新的一天,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大多是自我的利益。但是,从现在开始,是否可以改变一下而这样想:新的一天,我还有两万多个这样的日子,而父母最多也只有几千天了。这一天,他们有些什么需要呢?我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记叙文阅读 《孝心无价》 毕淑敏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孩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人类的大师? 我也不喜欢父母病重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期冀的希望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满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山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布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们父母健在的光阴。

希望对你有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7299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