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不懂闰土,读懂已中年,原来我们的生活都像极了闰土!
在小学时,课文中的很多人物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小弗郎士、小英雄雨来……
提起少年闰土,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印象:雪地捕鸟、沙滩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在鲁迅先生笔下闰土俨然是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多识广、忠于职守的小男孩。在学习课文时,自然也会不知不觉被闰土的天真活泼所感染,原来生活是可以如此精彩!
每个人都有童年,也发生过许多有趣的故事。对于童年的记忆,每个人都有那么一些挥之不去的斑斓的记忆。可是穿过岁月,时光一层层腐朽,那些记忆中的事也会渐渐变得遥不可及。
小时候不知道努力学习为何物,每到周末总会整下午整下午地玩游戏,一台红白游戏机,几盘卡带,一群小伙伴就能玩上好几个小时。后来眼睛慢慢地近视了,还以为是自己学习太用功!
多少年以后,往事随云走。童年生活转眼便成过往,中学的生活又是几年艰辛的风雨。再无时间和精力去打游戏,红白游戏机也很快便退出时代的舞台。
网络时代来临,每到周末,网吧里总会多了好多中学生,犹记得一个周六的早晨,天刚快要亮时,一位同学尚来不及穿鞋,提着一双拖鞋便向校门冲去,只等门卫开门后好去网吧占一个位置。
20年后,沿着父辈的路,闰土活成一位普通的中年大叔,做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工作,拿着微薄得不能再微薄的工资。没有高学历,也没有高能力,狭窄的生活圈子,限制了他的眼界,看着昔日的好友叱咤风云、针砭时弊,而他只能“懂规矩”地称呼一声老爷……
环境造就人,人努力突破环境。当鲁迅走出故乡闯荡世界时,闰土还停留在那里,并无多少变化。再见时虽有旧时兄弟情谊,却已无多少共同话题了。我们用叹息的目光看着闰土,其实我们自己又何曾不是活成了另一个闰土!
时光老人步履匆匆,但给予每个人的时间却是平等的,只是有的人用时间来消磨、蹉跎,还有的人却用时间来铸就自己的梦想。一天天积累、一点点改变,虽然起初并不会看到多少差别,但是当有一天再两相比较时,我们已经落后太多……
华灯初上,静谙岁月,原来我们的生活像极了闰土!
影响
生活中,处处都会受到影响。影响是一种鼓励,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动力。
当我们在学习工作中,正是它把我们推向了成功的彼岸。一代帝王成为霸主,是群臣影响了他;一支球队赢得冠军,是教练影响了他们;而我能有今天的好成绩,是妈妈影响了我。
我的妈妈中等个,一头乌黑浓密的短发和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更衬托出她的干净利落。我的妈妈十分好学,她十分相信这样一个成语——“勤能补拙”,她也常常对我说:“咱们虽然不是最聪明的,但是只要咱们勤奋刻苦,就一定会有所成就,你看,不是有句话叫‘笨鸟先飞早如林’吗!”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每当在阅读中遇到好词好句和国家大事,她总会将它们小心翼翼地裁下,贴在她精心准备的小本上,如果是在书刊上发现的好词好句,不能撕下,她便工工整整地抄在本上。有时候,她看书上了瘾,一晚上不睡觉,坐在床头如饥似渴地朗读着,半夜起来,我便看见对面的屋内灯光朦胧。
妈妈的工作也十分敬业,每天上班不迟到,不早退。她还多次被评为“先进”呢!当她读一本书是,手中总是拿着一根铅笔头,一边阅读一边勾画出重点。
正是妈妈的这种好学的精神感染了我,我也变得好学了,也养成了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妈妈就好比是我的一面镜子,她指引着我迈向成功的彼岸!
影响
在世界上,影响我们成长的因素有很多,任何一种都有可能对你的人生造成决定性的影响,使我们终身受益这种影响有可能是朋友的帮助,也有可能是名言的启迪,更有可能父母的呵护。而对于我来说却是老师的教诲。
吴老师是我们的英语老师他个头不高,一米七几的个头,眼睛上总架着一副眼镜整个人显得很精神,可是别看他外表并不出众,论起知识来足以用学腹五车来形容,最令我感动的就是他经常在学习和生活上照顾我们尤其是在一次升旗仪式上,早上我的车出了毛病,修车耽误了很多的时间,等我到了学校时,连大气都没来得及喘一口的我,那熟悉的运动员进行曲便从我的儿边响起,于是我立刻站直了身体。忽然,一阵无力感迅速侵蚀了我的身体,我心中暗叫不好,我知道我现在的状况一定是因为早上过度运动导致的无力感使我眼前不断地眩晕,吴老师很快就发现了我的异样,扶我过去休息,还拿来了热水壶,让我喝点热水,并对我说道:“丁杨明,你先休息一会,如果还不行的话一会我带你去医务室看一看。”我连忙说:“不用的老师,我没太大的事情。”喝着老师送来的热水,那热水不仅温暖了我的胃,更温暖了我的心。回到班后老师那句:丁杨明你好点了吗?更让我感受到了师生间春风般的温暖。
正如同学生最重要的事是学习一样,老师最重要的职务就是教给学生知识,吴老师知道我们建华班的英语成绩很低,吴老师为了提高我们的成绩可为是费尽了心,他从各处找来练习题给我们做。让我们进行巩固提高。留的作业更是收上去仔细的修改,那时正是期末每天的作业量都是平常的两倍,那时侯每当我们上体育课的时候都会看见吴老师与那小山一样高的代批作业“奋战着”,一天再老师利用他的休息时间为我补习时,我在他低头的那一刹那看到了他头上的白发那是因给我们操心操的呀。这时,我不禁想起了这样一句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吴老师,您就像那蜡烛,燃烧了自己,却为我们点起了指路的灯。
吴老师,您的教诲将永远指引着我的成长,您的辛劳为我扬起了理想的风帆。
影响我的"重要他人" 每个人的成长,总会受他人的影响。有些人的影响不怎么重要,是不怎么重要的他人;有些人的影响很重要,是"重要他人"。 "重要他人"可能是自己的父母、爱人或朋友,也可能是一个或几个老师。 就老师来说,也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是影响学生的"重要他人"。能够对学生的成长发生积极的重要影响的,往往是那些善于鼓励、赏识、宽容学生的老师。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遇到过不少"重要他人"。尤其在我遭遇"成长危险"的时候,这些"重要他人"把我从艰难中"拯救"出来。以前我母亲喜欢找算命的先生为我预算前程。据说,在我的人生的某个阶段,会遇到某些危难,但"在危难时有贵人相助"。母亲为此很感慨,很浓重地酬谢了算命的先生。 我不信算命先生的话语,但我知道,在我的经历中,确实总是有人帮助我度过难关。 小学的胡老师,是第一位帮助我的贵人。 小学三年级以前,我的成绩很糟糕,属于老师心目中的四个笨蛋之一。 我在小学三年级读了两年。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留级,也是最后一次留级。 被通知"留级"的感觉很糟,在周围的同学看来,几乎就是被"判刑"。后来看到报纸上报道某人被"判刑"一年,我立刻就想起"留级"这个词。 好像是在"散学典礼"后,一位姓赵的老师通知我"留级";也可能是放假一个星期后,接到"成绩单"时,上面显示的结论是"留级"。有些细节我忘记了,但有一点我可以确定:得到通知的那天下很大的雨。那年夏天家乡连续下雨,四处都是雨水。那天我是淋着雨水回家的。别的同学都把凳子搬回家了,我没有拿我的凳子。大概是因为心情不好,没心思去搬那张凳子。(后来一位朋友提醒我说:你怎么也那么俗气,你心情不好,天就开始下雨。我申辩说那天真的下雨了啊。他就不信。现在**、电视里面下雨的场景多了,弄得真下雨也成假的了。) 那张凳子是由一个大树桩做成的,用油漆漆成**,很结实。大树桩是父亲在屋后的菜园里挖出来的,然后拿到村里的张师傅(村里最有名的木匠)家请他做成凳子。在一个割麦子的季节,父亲从张师傅家里搬回那张凳子。我走过去,凳子差不多齐我的肩膀。 父亲说:"你下次上学时,就用这张凳子。" 那张凳子显然是全校最漂亮的凳子。我父亲知道我在学校地位不高,属"差生"。家里"成分"不好,整个家庭在村里的地位就很低,父亲由此差不多就可以判断我在学校的日子不会好过。我猜想父亲大概是希望用一张漂亮的凳子来提高他的儿子在学校的地位。 可惜,那张凳子我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那年"留级"时,我把那张凳子也一同留在了那间教室。后来就再也没有见到那张凳子了。 我回家后,父亲虽然没怎么骂我,但那年我一直有一种很沉重的失败感。 直到第二个三年级的某一天,我忽然成了班上的英雄人物。 那天我们的数学老师去了亲戚家,学校的胡老师临时作为代课老师走进了我们的教室里。 胡老师是我的邻居。我们两家关系说不上好,但好像也不怎么差。 在那节课上,胡老师猛烈地鼓励我、赞赏我。这似乎是湖北人的毛病,他一旦喜欢某个人,就猛烈地喜欢他。 我呢?就开始猛烈地喜欢他的样子,喜欢他的数学课。 那天放学后,胡老师让我检查其他同学的作业,凡是经过我检查合格的,就可以回家。如果不合格,就留下来更正。 几个星期后,胡老师推荐我参加全镇小学生数学竞赛。事先我并不知道这事,那天早晨我上学迟到了,没赶上出发的时间。远远地看见胡老师骑车带着两个学生离开了村庄。当时听说胡老师推荐了我,因为等不及了,才临时换了一个人。我心里虽然将信将疑,但莫名其妙地兴奋了整整一天。直到今天我都坚持:所谓好老师,就是能够让他的学生莫名其妙地兴奋整整一天的人;所谓坏老师,就是每隔一段时间总是让他的学生莫名其妙地痛苦整整一天的人。 自从遇上了胡老师,我后来的小学生活一路阳光雨露。考上大学后,每年回湖北老家,我都想去拜访胡老师。当然,至今也没怎么去拜访。后来总结出一条教育口号:你要是觉得哪个人对你好,你应该在第一时间勇敢地表达你对他的感激。哪怕是肉麻,也让他去麻吧。 我相信:当学生陷入自卑的深渊时,教育要么成为折磨虐待、落井下石的别名,要么成为拯救落难、维护尊严的义举。在我的人生道路上,胡老师是拯救、维护过我的人。 长期以来,我对胡老师一直心怀感激。直到今天,只要遇到姓胡的人,我立刻就有好感。后来我喜欢读胡适的书,敬仰胡适的人格魅力,可能潜意识里与胡老师有关。我一直认为中国近现代一百多年以来,鲁迅和胡适是两个可以并列的值得后人尊敬的学者和思想家。我曾经在北京大学校园看到过鲁迅的雕像,但四处寻找之后,找不到胡适的雕像。很奇怪。 小学毕业后,我进了镇上的中学。在中学,我遇到一位姓王的女老师。她教我们英语。 王老师中师毕业(那时中师是最好的"大学",优秀的初中生考中师,成绩一般初中生读高中然后再考大学),常给我们讲她在中师时,总是早起,然后躲在操场外边的芦苇丛里读英语。在我的印象中,大学就是一个长芦苇的地方。1988年我到大学报到的第一天就去找芦苇,可惜没找到。王老师本人大概也没有想到,她说了那么一句话,竟然会成为我们考大学的原始推动力。她随意地讲那么一个生活事件,我们却当真。我的想象是:有那么一个大学,有那么一个大操场,不像我们中学是一个小操场。操场外面是一大片芦苇丛,一阵风吹过来,就可以看到有一群美女躲在芦苇丛里面读英语。这意味着一定要考上大学,否则就什么也看不到。 王老师很漂亮,准确地说,是很有女性的魅力。我坚信:能够拯救中国教育的一条基本的道路,是让很多美女当老师。你看见了没有,现在还有多少美女在当老师?有些女老师看上去像个老板娘,就不像老师;有些男老师看上去像坏坏的村长。 一个老师是否美丽,实在不在于肉体的可观,而在于他/她的精神气质是否动人。有些人看上去比较可观,可是实际上不过是一堆能够移动的肉;有些人看去上其貌不扬,可是有精神气质。你一眼望去,就可以断定那是一个好老师。 王老师在我们眼里,是典型的美女老师。记得我们班里一帮男生都自不量力地暗地里喜欢她。自信一些的男生总是找借口往王老师的办公室里跑,比如问一个英语语法问题;去交作业;或者问她明天英语学什么内容。 王老师人长得飘飘然样子,教学却严谨。要是谁没有完成作业,她会生气。她的口头禅是"你们这帮鬼人!"她这样的女老师一旦生气,往往比男老师更有威力。于是我们班没有不按时完成她的作业的。 既暗地里喜欢老师,又明摆着充满敬畏。这里面好像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我们班的英语成绩总是超出别的班级一大截。 后来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我们班很多同学报考了外语系。这里面自然有王老师的原因。 不过,除了王老师,还有另外一位很特别的老师也起了作用。 这位老师姓涂,男的。王老师之后,我们的英语老师是涂老师。 涂老师长得上齐下齐,粗脖子,圆腰,整个身子象个吹足了气的塑料袋。他的左腿好像有点毛病,走路总是一高一低的波动。班上有几个男生一致认为绝不是他的腿有问题,而是路不平。所以背后叫他"路老师"。 涂老师身体长得太圆满了,说话也就不灵巧,简直就笨嘴笨舌(他的嘴唇很厚,感觉比正常的比例大了一号)。这样的人竟然教我们英语,你说是不是很滑稽? 最初他一开口说英语,我们在下面就偷偷地笑。凡是我们笑的时候,他就很高兴,认为是他自己讲课幽默的效应。 他为什么自我感觉那么好,我们好长一段时间没弄明白。 但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们班上几乎每个同学都喜欢上这位白白胖胖的"路老师"了。这是事实。 事情也很简单。这位涂老师对我们好。 也说不上究竟对我们有什么好,可是全班同学分明都感觉涂老师对我们好。 比如,如果哪位同学上课开小差了,他会拿出一脸的治病救人的样子,说:"哎--我讲得这么好,你不听,就有点可惜了嘛。" 比如,班上有位同学上课总喜欢打瞌睡,他会走到他的身边,使劲地带着我们读英语。等到他醒了,涂老师就很满脸善良地怂恿他:"快,我们正在读这一段了,跟上!" 作为一个男老师,人又长得如此的厚重,对他的学生竟然如此的宽容。我们喜欢他。换了你,你如何能够不喜欢他?关于"朋友"的几个词语:我的教育日志 在中学,我遇到一些同学和朋友(同学既可能进化为朋友,也可能退化为背景)。在这些同学和朋友中,有一位叫姚明的同学对我影响、帮助最大。 我也帮助过很多人,在这点上我和姚明是一致的。但事实上我很少帮姚明做过什么事。姚明帮助过我,我帮助别人,只有一次例外。那年春节期间,姚明不在家,我代替他去谢仁乡(我家属于施港乡)看望他年迈的父母。 姚明给我的帮助与几个词语相关。 第一个词语是"过河"。在湖北的乡村,春末夏初是割麦插禾的季节,那时往往阴雨天和晴天交替,雨水很多。那个周末我和姚明一起回家,然后一起返校。在回家的路上要经过一条因暴雨而涨水的水沟,需要卷起裤管涉水过河。我前几天右脚受伤,不能下水。姚明动作快,他先下水,建议我不必脱鞋,他背我过去。第二天他先到我家,然后我们一起返校,途中他复制前一天的做法,背我过河。自此,"过河"这个词语和情境对我来说有了独特的意义。后来我到中小学听课时,对中小学课本中有关"过河"(包括"小马过河")的情境一直比较敏感。 第二个词语是"磁带"。高中一年级时他从他哥哥(他哥哥是军人)家里拿来几盘"鹦鹉牌"的空白磁带作为我的生日礼物送给我,让我复制英语课本的录音。我第一次见到空白磁带,视若珍宝。后来他又到商店买回几盘空白磁带送给我。事实上这些磁带当时并没什么用处,因为我可以直接借用英语老师的原版磁带,不需要复制。可是等到高中三年级时,这些磁带派上了用场。那年闵老师从仙桃市买来一批耳机(他克服了一些障碍和非议,"自费"乘车去买那些耳机),从我们班挑出一帮人天天听录音,准备报考"外语专业"。据说那年报考外语专业时要求有"听力测试"作为参考分。别的同学只是听老师提供的录音,我因为有空白磁带,翻录了另外的资料。这对我后来报考外语系起了作用。 第三个词语是"呕吐"。高中毕业后,姚明进了湖北中医学院针灸系,我到了湖北师范学院外语系。寒暑假回家时,我往往会到他的学校住一个晚上。那天在车上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一路寒风,到他那里时已经很晚。他先带我去吃夜宵,炒了一盘虾,喝啤酒,然后回到他的宿舍睡觉。可能那盘虾有些问题,半夜时,感觉胃痛,剧烈呕吐。姚明的寝室里共住6个人,他的床铺是上铺。从上铺往下喷射式地呕吐,整个寝室立刻弥漫难闻的气味。姚明翻身起床,赶紧收拾。我很快入睡,第二天早晨起床时,寝室已经恢复原先的秩序。我只发现我鞋子湿了,经过了冲洗。 第四个词语是"寄钱"。大学毕业后我到西南师范大学继续"读书",姚明到一家油田医院工作。那时他的工资不多,大概每月300元。他不定期地给我寄钱。有一次寄了400元,他说是医院下发的奖金。那年我回家过春节,他到我家,亲手给了两百多元(面额为十元的崭新的纸币)。几天后我带着这些钱到镇上把祖父取回来。祖父打麻将输了钱,欠了别人的赌资和房租。 第五个词语是"中医"。他的专业是"中医学",每次聚在一起,他都会给我讲一些浅近的中医学知识和他所崇拜的老子哲学。他带我进入过他们学校的解剖室,让我观察那些已经被解剖的尸体。他带我去听过中医学的课,我一直向往那样的课堂和那样的主题。姚明说我适合学医,他是对的,我每次在他的学校都不想离开,我自己知道我是那样的迷恋医学。有一年暑假我把他的《中医学》课本借来阅读。整个暑假我都在读那本书,我阅读后做了详细的笔记。后来我到中山医科大学工作,这与姚明对我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第六个词语是"数感"。我到广州工作后,给姚明寄了1千元。后来我到了上海"读书",忽然有一天我收到姚明的来信,他说最近遇到一点麻烦,希望我再寄给他1千元。他补充说:"曾经收到你寄来1千元,但我以前给你寄的钱好像是2千元。"我很震惊,我那次给他寄钱时,估计他以前给我邮寄的那些钱大约共计1千元。但我知道,很可能是我估计错了。姚明貌若粗犷,实际上他直觉发达,而且"数感"良好。我对数字向来不敏感,至今做教育研究时总是有意无意地躲避"量化研究"。我赶紧给他寄去1千元。补充说:"非常抱歉,我弄错了。如果以后有困难,请一定告诉我。"
写作思路:要直接简化任务语言。在叙述中,我们要把直接叙述变成间接叙述,尽可能简化人物语言。这样,即使情节连贯,又使语句“简练”。
早起群里,最近有一个小伙伴总会发一段自己的音频。我之前没有点开听过,只看到一众的夸赞之词,都在说她说的好,声音好听之类的。
然后有一天,在一堆溢美之词之中,我也点开了她刚发不久的新的音频。可能是最近听书听得多,尤其是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用自己的声音录音频,养成了耳朵挑衅的毛病,又或者是大家对她的褒奖从一开始就让我对她的'期望过高了些。
所以当听到那流淌的音乐声中,缓缓响起的女声时,我觉得那声音有些太过于刻意了,总之就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种优秀吧。但如果从一个业余者的角度来说,也不算难听。
想一想大家的夸赞之词,从某一个方面可能是恭维,另外也有鼓励的成分,当然也不乏有一些是真心实意地在钦佩她,至少她敢于表达自己,而且在进步的路上。
想起之前的两三个月,我也萌生过报朗读训练班,看来看到学费实在是太贵了,而且那个班长也不是很负责的态度,也就不了了之。想一想,很多事情不一定要花钱才去学,像这样小伙伴,她自己喜欢,每一天都在坚持,其实也是一种方式呀。
在这一点上,她是真的值得我们点赞表扬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