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动能和平动动能的公式是什么?

转动动能和平动动能的公式是什么?,第1张

转动动能公式:

平动动能公式:

 

=

动能定理研究的对象是单一的物体,或者是可以看成单一物体的物体系。动能定理的计算式是等式,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动能定理适用于物体的直线运动,也适应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力可以是分段作用,也可以是同时作用,只要可以求出各个力的正负代数和即可,这就是动能定理的优越性。

扩展资料

当单个分子质量变化时,分子动能也会变化,并与其成正比,在宏观上的体现就是物质种类的变化;当平均分子运动速度变化时,分子动能成平方倍变化,宏观上的温度就会随之变化。

注意,不能说宏观上的变化导致了分子动能的变化,而是说微观上的分子性质或运动速度的变化导致了分子动能的变化,并且导致了宏观上物体性质的变化。

分子动能就是一物体的内能的一部分(分子受到的力,四种基本力:弱核力、电磁力、引力、强力。);动能主要是指一物体因受到外力影响产生运动而具有的能,所以从这方面来看,他们的区别就在于受的力不同。

他们的不同还有一个是微观一个是宏观的,动能包括分子动能,他们是属于层次的关系。

-转动动能

-分子动能

Ek=1/2 mv^2 (k是下标)这是动能公式。动能定理的内容是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W=1/2 mv^2 - 1/2v0^2 (0是下标) 用这种方法可以求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尤其是求变力做功非常方便。因为用功的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的内容与公式同学们清楚吗,不清楚的话,快来我这里看看。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动能定理的内容与公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的内容与公式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公式是W=(1/2)mV₁²-(1/2)mVo²=Ek₂-Ek₁,W为外力做的功,Vo是物体初速度,V₁是末速度,Ek₂表示物体的末动能,Ek₁表示物体的初动能。W是动能的变化,又称动能的增量,也表示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

 动能定理研究的对象是单一的物体,或者可以称单一物体的物体系。动能定理的计算式是等式,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动能定理适用于物体的直线运动,也适应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里可以是分段作用,也可以是同时作用,只要可以求出各个力的正负代数和。

  拓展阅读:高中物理动能定理的知识点

 动能定理的基本概念

 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这就是动能定理的内容。动能定理还可以表述为:过程中所有分力做的功的代数和,等于动能的改变量。

 这里的合外力指研究对象受到的所有外力的合力。

 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动能定理的基本表达式:F合s=W=ΔEk;

 动能定理的其他表示方法:

 ∫Fds=W=ΔEk;

 F1s1+F2s2+F3s3+……=ΔEk;

 功虽然是标量,但有正负一说。最为严谨的公式是第二个公式;最常用的,有些难度的却是第三个公式。

 动能定理根源

 我们来推导动能定理,很多学生可能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其实恰恰相反。

 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特别注重基础知识的推导和与应用。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能够帮你更好的理解物理考点。

 在内心理解了动能定理,知道了它的本源,才能在考试中科学运用动能定理来解题。动能定理的推导分为如下两步:

 (1)匀变速直线运动下的动能定理推导过程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其受力情况为F合=ma;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2as=v2-v02;方程的两边都乘以m,除以2,有:

 mas=½(mv2-v02)=Ek2-Ek1=ΔEk;

 上述方程的左端mas=F合s=W;

 因此有:F合s=W=ΔEk;

 这就是动能定理在匀变速直线运动情况下的推导过程。

 (2)普通直线运动模式下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

 运用微积分的思想,我们普通运动模式进行拆分,将其肢解为非常小的一段一段的运动(微元法应用;请同学们思考下位移公式的推导过程)。

 当我们的运动模式被无限分割后,每一小段都可以认为是匀变加速直线运动模式(要么a>0;要么a<0;要么a=0)。

 对任何一段(从t=m到t=n),我们都可以利用(1)中的推理过程得到W=F合s=man=En-Em

 对整个过程,我们有:

 W总=W1+W2+W3+……=ma1+ma2+ma3+……=(E2-E1)+(E3-E2)+(E4-E3)+……+(En-Em)+……=E末-E初

 即,W总=E末-E初;这就是普通的直线运动模式下的动能定理推导过程。

 曲线运动模式下,动能定理也是成立的,其推导过程不再这里分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研究下。

 动能定理的意义

 无论是研究外力做的功,还是求物体动能的变化,除了最基本的定义外,我们有了另一条求解途径。

 动能定理建立起过程量(功)和状态量(动能)间的联系。

 我们在分析复杂运动模式时,除了牛顿动力学内容外,还可以借助于动能定理,避开中间复杂的(求加速度等)过程。

 动能定理与其他考点联系

 动能定理和其他知识点的联系太多了。比如,圆周运动的问题 ,竖直面内从最低点到最高点的运动,就是要借助动能定理来求解的。

 复杂的两个(或三个)物体,在摩擦力下的运动,有时候用牛顿定律求解很不好求,用牛顿定律+动能定理联合求解,往往会变得简单。

 动能定理还会与静电场的问题结合起来,比如求解库仑力做功的问题,因为是变力做功,没有办法直接根据功的定义求解,所以往往是通过动能定理来计算的。

 与电磁感应结合,也是动能定理常见的考题。这种情况下往往是研究导体棒运动,在摩擦力、安培力、外界拉力下导体棒动能的变化问题。

 如果你仔细分析,你还会发现,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与动能定理也非常的近似,或者是动能定理方程的在光学中的推广。

 总之,动能定理这个考点太灵活了,几何可以和任意的一个章节结合在一起命题。所以从力学能量开始,任何一个章节遇到复杂的功能关系的问题,同学们要有意识的思考动能定理能不能应用。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只能是单个物体,如果是系统,那么系统内的物体间不能有相对运动。(原因是这时系统内所有内力做的总功不一定是零,会产生或释放其他形式的能量)。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于研究对象的力都要分析,含重力)。

 (3)写出该过程中合外力做的功,或分别写出各个力做的功(注意功的正负)。如果研究过程中物体受力情况有变化,要分别写出该力在各个阶段做的功。

 (4)写出物体的初、末动能,按照动能定理列式求解。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注意事项

 1动能定理内的物理表达量都是标量式,当合外力对物体做正功时,Ek2>Ek1物体的动能增加;反之则Ek1>Ek2,物体的动能减少;

 2动能定理研究的对象应为单一的物体,或者可以当做整体的物体系;如果不是一个整体,那么就有矛盾:到底分析哪个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研究哪个物体的始末态动能

 3动能定理的计算式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各个速度都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不能代入相对速度)。

 4动能定理适用于直线运动,也可使用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合外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力可以分段作用,也可以同时作用,求出各个力所做功的正负代数和即可,这就是动能定理(相对牛顿动力学)的优越性。

 5动能定理的合外力是物体所有的外力之和,在列式计算的时候,画出受力图来,列公式时不要丢力。

 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独一个物体,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研究对象一般是多个物体构成的系统;也可以是一个物体。

 2动能定理公式等号的左侧是合外力所做的功,右侧是动能的改变量;是功和能之间的联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公式等号的左侧是一种状态的机械能之和,右侧是另一种状态的机械能之和;是能量不变的方程。

 联系

 1都可以不去分析具体的加速度、时间来研究能量的变化。

 2都可以用来求解动能(速度大小)或动能的改变量。

动能定理公式是W=(1/2)mV1^2-(1/2)mV0^2 (w 为外力做的功,V0为物体初速度 ,v1 为末速度)。

动能具有瞬时性,是指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动能是状态量,无负值。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物体系统的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能量保持不变。这个规律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详细信息:

动能定理一般只涉及物体运动的始末状态,通过运动过程中做功时能的转化求出始末状态的改变量。但是总的能是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的,能的转化包括动能、势能、热能、光能(高中不涉及)等能的变化。

所谓动能,简单的说就是指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数值上等于(1/2)mv。动能是能量的一种,它的国际单位制下单位是焦耳(J),简称焦。

需要注意的是,动能(以及和它相对应的各种功),都是标量,即只有大小而不存在方向。求和时只计算其代数和,不满足矢量(数学中称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2809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0
下一篇2023-06-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