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孤独的身影得成语

形容孤独的身影得成语,第1张

形孤影只:xíng gū yǐng zhī,形容孤独,没有同伴。同“形单影只”。作谓语、定语;指孤独。

形单影单:xíng dān yǐng dān,形:身体;单:单独。只有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影子。形容孤独,没有同伴。作谓语、定语;指孤独。

踽踽独行的意思是:孤零零地独自走路,形容非常孤独。

踽踽独行,汉语成语,拼音:jǔjǔdú xíng,意思是孤零零地独自走着。形容非常孤独。

出自:徐迟《歌德巴赫猜想》:他成了一个踽踽独行,形单影只,自言自语,孤苦伶仃的畸形人。长空里,一只孤雁。

踽踽独行的例句:

1、深秋的夜里,祥子在大街上踽踽独行。

2、试着加入社交圈子吧,老这样踽踽独行,要闷出病来的。

3、他没有朋友,不管去哪里,他总是踽踽独行,形单影只。

4、我踽踽独行,前路一片漆黑。我跌跌撞撞,不知道前方的路要如何去走,也并不在乎,因为路似乎并不通往任何地方,也没有任何光亮为我指引。

5、回去的时候却只剩下我一人,踽踽独行,壮怀悲烈。

6、无论你是何许人,你都不可能踽踽独行于世界。

鸾只凤单

孤独的鸾凤。比喻夫妻或情侣离散后的孤单情形

断雁孤鸿

鸿:鸿雁。离了群的孤独大雁。比喻孤身独处,多指未成婚的男子。

孤苦伶仃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孤雏腐鼠

孤独的鸟雏,腐烂的老鼠。比喻微贱而不值得一说的人或事物。

顾影自怜

顾:看;怜:怜惜。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孤鸿寡鹄

孤:孤单;鸿:鸿雁;寡:失偶的妇人;鹄:天鹅。孤独失伴的天鹅。比喻失去配偶的男女。

离群索居

离开集体或群众,过孤独的生活。

踽踽独行

踽踽:孤零的样子。孤零零地独自走着。形容非常孤独。

伶仃孤苦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六亲无靠

形容很孤独,没有亲属可依靠。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形:指身体;吊:慰问。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吊形吊影

犹言形影相吊。喻孤独寂寞。

凤只鸾孤

只:单独。鸾:传说是凤凰一类的鸟。凤和鸾比喻夫妻。单只的凤,孤独的鸾。比喻夫妻离散。

孤俦寡匹

孤独无伴侣。

鳏寡惸独

同“鳏寡孤独”。惸,无兄弟。

矜贫恤独

矜:怜悯;恤:周济;独:老年无子的人。怜悯救助贫苦和孤独的人。

形单影双

形容人无亲无友、孤独无依

形单影只

只:单独。形容孤独,没有同伴。

周穷恤匮

接济、救助鳏寡孤独及其它贫困的人。

鳏寡孤茕

〖解释〗茕,无兄弟。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同“鳏寡孤独”。

杕杜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叶菁菁。独行睘睘。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译文

 路旁赤棠孤零零,树叶倒是密密生。独自流浪好凄清。难道路上没别人,不如同父兄弟亲。叹息来往过路人,为何不与我亲近?兄弟不在无依靠,为何不将我帮衬?

 路旁赤棠孤零零,树叶倒是密又青。独自流浪多悲辛。难道路上没别人,不如同姓兄弟亲。叹息来往过路人,为何不与我亲近?兄弟不在无依靠,为何不将我帮衬?

  注释

 有杕(dì地):即“杕杕”,孤立生长貌。杜:木名。赤棠。

 湑(xǔ许):形容树叶茂盛。

 踽踽(jǔ举):单身独行、孤独无依的样子。

 同父:指同胞兄弟;一说同祖父的族昆弟。

 比:亲近。

 佽(cì次):资助,帮助。

 菁菁:树叶茂盛状。

 睘睘(qióng穷):同“茕茕”,孤独无依的样子。

 同姓:一母所生的兄弟。姓,生。

  鉴赏

 印度**《流浪者》中有一首插曲《拉兹之歌》,流浪汉拉兹穿街走巷,举目无亲,哀伤地唱道:“到处流浪,到处流浪。我和任何人都没来往,我看这世界像沙漠。……”那种凄凉,那种幽咽,博得人们洒下一掬同情泪。而当读者读到《诗经·唐风》中的《杕杜》时,心情同样很沉重,因为它也是一首流浪者之歌。当然,它比《拉兹之歌》古老得多。

 全诗二章,章九句,复沓章法,二章内容除用韵换字外基本相同。起首“有杕之杜,其叶滑湑”,用孤孤单单的一株赤棠树起兴,与同样是孤孤单单的一株赤棠树起兴,与同样是孤孤单单的流浪汉相对照,既相映成趣,又相对生愁。赤棠虽孤单,还有繁茂树叶作伴,自己却是“光杆司令”一个,相比之下树要比人幸运得多。所以这“兴”又是“反兴”。诗人看到孤树,伫足留连,忽而觉得同病相怜,忽而叹人不如树,感触纷纭。这种独特心理感受与流浪者身份相切合,很有典型意义。关于这流浪者的性别,闻一多《风诗类钞》另有妙诠:“杕杜喻女之未嫁者。《说文》:‘牡曰棠,牝曰杜。’”那末这流浪者竟是一位未婚少女,那就更显悲哀了。此说可备参考。

 起首二句,也可谓“兴而赋也”。第三句“独行踽踽”才是全章的灵魂。整首诗就是描写一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踽踽独行者的苦闷叹息。此句独立锁住,不加铺叙,以少驭多,浓缩了许多颠沛流离的苦境,给人无限想像空间。此句点出了流浪者,成为前后内容的分水岭,前是流浪者所见,后是流浪者所思。

 “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路上风尘仆仆的行人还是有的,但心为形役,各有各沉重的精神枷锁与自顾不暇的物质烦恼,没有人肯去对一个陌路人相濡以沫。这时,流浪者想到了同胞手足的兄弟亲情,是“他人”无法比拟和替代的。正如《小雅·常棣》所说:“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兄弟,亲人,家园,不知在何方。异域他乡的流浪者在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现实中想得很多很多,只能在想像中求得一些慰藉。正如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那小女孩孤苦伶仃,只能划火柴在光亮中幻想着已上天国的奶奶来呵护自己,心灵感到一丝温暖。兄弟虽好,毕竟在虚无缥缈中,现实终究是现实,诗人不禁“嗟——”,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这“嗟”字直贯最末副歌式复唱四句。

 叹息的内容很平实浅近,也正是流浪者的最基本需要:行人为什么不来亲近我?我没有兄弟在旁,为什么不来帮助我?孤独寂寞,呼天抢地,两个激问中蕴藏着浓重的绝望和忧伤。落难的人犹如落水的人,非常需要救援,可没有人会来、没有人能来济助他。这确实是一声令人心寒的长叹。

 由此推想,这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或是战乱,或是饥荒。《小雅·常棣》说:“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死丧祸乱既平清,一家生活也安宁。那时虽有亲兄弟,反觉不如朋友亲)可作反证。是战争使骨肉离散,沦为难民。又《大雅·召旻》:“瘨我饥馑,民卒。”(饥馑遍地灾情重,十室九空尽)是灾荒使百姓失所,乞食四方。不管哪种情况,这首抒写心灵感受的流浪者之歌,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向后世真实展示了一幅古代难民的图,其艺术视角很独特,给人启迪。

 旧说如《毛诗序》谓“《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为今人所不取;而朱熹《诗集传》谓此为“无兄弟者自伤其孤特而求助于人之辞”,则差为近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1422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8
下一篇2023-09-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