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未央》《彼岸花》 是安妮前期的作品,
《蔷薇岛屿》是安妮父亲去世之后所写,她渐渐明白有些东西不必深入纠缠,而要在远处加入力量和厚度。
《二三事》 一个故事,爱与恩慈,比《彼岸花》更加坚定独立。
《清醒记》这是一本随时可以拿起来看的书。
找一篇清醒记的书评给你
这是一本可以阅读无数遍的书。
很大的原因之一,是没有情节。更大的原因是,充满细节。
因此,截取某些词句,作为辅佐书评的证据,我以为是不必要的。这样一本随笔书,本身已是断章精华,每每读上一段,感受到一点清新或是苍凉,便足够,因而可以无数遍地读下去。
安妮宝贝在此关注纯粹的生与活,爱与失,死与念。这种片断的随笔,充满了我们所不知的安妮的神性,她正在锻造自己的语言,使之更具诗意。
有时候我们在一部小说中间,会读到这样的片断,感到赏心悦目,却又可以一目十行,假若你更多在关心人物的生死、故事的走向。这一次,安妮便用一本书的空间来容纳这样的片断。所谓清醒的纪录,又可谓是记录清醒的纪年。
安妮在成长,从早年的伤痛和洁净里,逐渐摸索出了神性的轨迹。她因而超脱,摆脱禁锢了多少写作者的所谓情节和故事。她因袭自己的幸运,用瞬间曝光的摄影方式来写作,率性,暂时不再指望虚构,同样抵达真理。
片断式的写作,更容易接近诗意。更容易书写邂逅,旅行,梦,和家,所以也就很适合现代人的领悟和想象。
也就更适合用朴素的照片作为舞台上沉默的主角,让文字成为旁白,徐徐流淌。
从《蔷薇岛屿》开始,我们就看到了安妮的照片。这些照片,朴素之极,不讲求曝光或技巧,只是停留在瞬间的领悟。是一个女子留驻时光的一种方法。是这个世代我们留存回忆的一种可行的方案。她势必是得到了某种满足,文字、小说所不能达到的瞬间恒久。
摆脱了承袭已久的叙事方式,便允许作家按照自我的自觉的意识去深入挖掘一个细节、一个场景的潜力。而挖掘的工具,是思想,以及诗意的语言,如今还能辅以单纯的影像。这是令一个小说家向更深层文学领域拓展的途径。
我相信,这些照片,能让她更懂得如何细致地描述。因为我看到,对于细节的深究,她已经不再是作表面的描绘。平凡的事物,会有灵光一现,会有余韵长久,便是诗意。
《海潮》一章,最可见我所说的诗意。这是一篇时间地点人物都确定、又都恍惚的作品。安妮给予了梦一般的氛围描述,使得这段邂逅的爱情,具有那样神话般的蓝色,是直指人心的幻美。以及节奏感的完美,也是安妮作品中较为突出的一章,欲言又止或层层递进,是不苟于形式的诗歌。我以为这是发自肺腑的文字。是任何情节、小说都无法拥有的虚无之纯粹。
诗意,是安妮这样的作家所追求的。所谓故事,无论长短,都涉及设计的能力。而诗意,是固有的气质。
在《清醒纪》中,不乏我们熟悉的叙述,记录感动安妮的一景、一影、一书、一人。那些反而是实实在在的。反而是这些如海潮般缥缈而深情的作品,具有沉醉人心的潜力。
作为一个的自觉的收集者,安妮以她独有的充沛的耐心发掘了我们生活中的诸多细节。类如对花的迷恋,此次我终于找到了根源。竟是家族事业的影子,是母亲做刺绣手工而给小女孩留下的一生的印记。这时候,再读写父母的篇章,便尤其觉得心疼。女子的成长,终于疏离和回归家庭的步骤。作为安妮,是全然保留在了文字里,细心的人才能读懂。将父母单纯地称为“他和她”,我以为是安妮独有的亲昵和旁观的姿态。
这亦是清醒的一种。
清醒的生活,不可能只有自己。所谓安妮式的自恋,我以为到这里已经完全终止了。
她的书写中开始有大量他人的踪影,是剧烈的影响,也会是一些淡漠的瞬间。影响她的,可能还不止是我们看到的这些人和事、或是旅程,还有更深一点的阅读和旁观,造就了现在这个清醒而自省的安妮。你会问,她这几年,看了谁的书,谁的诗,她究竟去了哪些地方。
同时,你会看到她对写作者身份的认可。这是一种秘而不宣的告白,她对自己的定位,已经不再是一个爱和残酷和伤痛的杜撰者、记录者。当然,也许她就不曾这样希望过。
读者会感到,在生活她的生活,并且是被萃取的精华;在恋爱她的恋爱,并且是被记住的时刻;也在回忆她的回忆,并且是被诗意的回忆。
以这样的文体形式,可以随意地截取影视和阅读的感受,可以浓缩地写下珍重的朋友,可以率真地留下花草、衣物、烟和云彩的痕迹。
我觉得从某一种意义上,安妮的这种形式感和岩井俊二很像。他们都纠缠在青春期的情感中,基本上不会去谈论世俗的买车买房或是股票投资。他们固执于自己珍爱的美的瞬间,并且一遍又一遍地、一遍比一遍深刻地去描摹。渐渐成就自己的艺术。会因此,看到了时光,看到了地球的更多部分,包括天空。
对于形式感的关注、乃至固执,也渐渐显影出了良性的效应。我记得安妮不止一次和我提到,从此以后的写作,都只用逗号和句号。而另一方面,我看到她的每一本书,都有相似的字体和字号,排版的留白,以及暗哑的质地。
这一次的封面更是洗尽铅华。不知道有多少作者这样期望过,却如今是她的一本随笔,这样被我们看到,一半光洁,一半灿烂。
包括已然成型的安妮式的审美情趣,其中有饱满的植物、具体的质地、鲜丽的色彩、清淡的味道,以及浓烈而短暂的爱。她在一遍又一遍地强调这些(比如《质感》一章),事实上,不如一些读者所说,她只能、只会说这些情调,事实上,她在告诉你她的执着,留下来文字,是为了让你分享她证实了的自我存在。
有的写作者是幸运的,但维持幸运又有很多种伎俩。我所感到的安妮,是不停歇在原有的、甚至可能是最受人欢迎的浅白程度,她希望自己能在这些反复叙述的细节和情怀中坚韧地深刻起来,从故事所遮掩或揭露的起点,达到灵魂的纯粹。作为一个幸运者,她的这种努力,其实是冒险的。好在,只要抵达,这些灵魂性的告白,便是人人都能读懂的。这便成了可能的捷径。有如一种二律背反,是最远的,也是最近的,一种写作方式。
在这本看似散淡的书里,人们可以摸索到一道朦胧的爱的线索。不再是单纯的爱情。我们看到安妮以一个成熟作家的手法,打开了自己,自己的过去和家庭,曾经被蒙蔽、被回避的感情,和诚实。我以为这本书中的《他和她》的章节,完全可以独立成书,其中有安妮前所未有的爱和真实。
这更是人生清醒的一种。以此书,完满她的灵魂,和这段已然逝去的时光。
《莲花》一个故事,已经提升到了宗教的境界。
再给你引用一点莲花的书评:
安的笔风和用词在经历了墨脱的生与死的临近触摸,冰山雪水,阴湿绵雨,羊齿形状的植物,一时的四季颠簸,佛画的铭刻,梦和寓意的洗礼之后,有种莫明宿命的味道,加上圣经,唯物主义书籍,科学理论,辨证法的指引,知道手上的这种书,无可非议会让自己郁郁许久。文字始终逃脱不了精神的束缚,安做到的一点就是将文字和精神拉远,但中间仍连一丝,像她书中的钢索,在悬崖两边荡漾,摇摇欲坠,人走在上面,不敢下望,万丈深渊,假如走过,便觉得没什么,文字就是如此,只是依托,过程重于结果。
三个人的沧桑,灰暗的经历,都围绕莲花这个极少出现的词伸展开来,安笔下的这些人物性格,独特鲜明,有着大自然的纯真,就像墨脱里的孩子,烁亮的眼睛空无一物,他们都沦落于社会俗气之外,独善其身,僻静,空虚,聊赖,像是安写的,一个巨大的伤口,谁都接近不了。病,生,路途,跋涉,追逐,毫无意义,除了文字就是文字,剩下点卑微。人物的性格和经历并不会使自己惊奇叹气,而是相信安能这样向前,心里就平静许多。
读完,特别喜欢里面内河给善生写的几封信,骇人心扉。在这里也不要引用其中的言语,像篇首安说的,不想过多的拍照,这会使大自然失去意义,还是让它们继续安静的伫立在茫茫的历史当中,不要打扰,因为回忆真的不需要这些东西。所以,要自己去感知这本书,很值得。
大片的花草,各种变幻植被,仰望的苍穹,腐腥的青苔,洁净的栀子花,霓虹般的芍药,嫣红的杜鹃,清新的蔷薇,雪淋淋的瀑布,巍峨的高山,罪恶的天气,神化身的天地间,无休止的嚎哭,婚姻的离异,阴森的森林,童年的垢结,坦然的心胸,割舍不了的宿命,充斥着这本书的每一个角落,那是一种精神的超脱,寥寥数字,无法概括过多的修饰,只好作罢,意境,寓意,历程这些东西虚无缥缈,恐怕也追赶不及,还是过往的平常生活,才会同等真实。
《素年锦时》:
是安的一次清谈,对自己,对圈子,对写作。最后还有一个花好月圆的小故事。
再引一篇文章给你。
素年锦时还没有看到。心里的期待使等待成为一种心安。知道她一直会在,知道自己定会喜欢的从容。
十六岁起开始读她的书,从告别薇安的颓废阴郁,八月未央的绝望深情,到彼岸花的痴切缠绵,蔷薇岛屿的美至诡异,二三事的哀而不伤,清醒纪的细腻轻省,莲花的清坚壮阔。还有这本素年锦时可以预见的花好月圆。
她的每本书,都用透明书皮包好伴随在身边,它们经过时光的浸润,好像随身的宝藏。这些书,会像她当初保存着的那些变成血液里熟悉气味的旧书一样,也陪我走在所有漂泊或安定的路上。
曾经为了那本她做封面的城市画报,跑遍大半个城市。那时留下的纪念。仅仅是为着她一张淡然微笑的脸庞,黑白面容,沉静的清修的安好的,一半的和煦日光交融着一半的暖色阴影,镌刻和隐没着我们逝去的时光。
我多么欣赏并且希冀成为她这样的女子,面若桃花,心深似海。外在柔软,内有洞天。 (我也一直希望)
转眼间七年的光阴已在无声中扑落。她与我或我们,这么多年之间,各自的生活并行世间,亦发生诸多变故并且以被动或主动的勇气应承下来。
而现在,她即将会有一个出生的孩子,这样真好。她没有变。她在八月未央里就说过,觉得有个孩子,会比有个男人,更能让自己快乐。
她让我想起我和她都同样热爱的王菲。繁华似锦,铅华洗尽,只一个转身,就能归隐平淡。
一个女人,无论是清坚得近神,还是炫魅得近妖,母性最终还是占据主题,特别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母性会无可避免地浮现出来。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就像破茧成蝶,在贫瘠的生命中蜕变出一条崭新的生命。
我相信,真正入心的阅读,是双向的选择。读者和作者之间,有微妙到难以言喻的精神交锋。她之前的酷烈飘然远去,仅仅标记一段过去。之后的沿袭沉淀了时间,逐渐把对善良的敬重,对人性的自制,对虚浮的剥除,直逼本质的推崇,作为核心加以悉心贯彻。让每一个正在成长或已长成的女人,在内心深处开垦一片豁然开朗的梦田,这清明而空灵的领域,是纯白灵魂栖身的净土。
即使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她,小众变成了大众,安妮宝贝这个名字也伴随了很多的喧嚣,阅读安妮有时甚至成为了一种跟风与逐流。但我看得到,她自己在这些繁华尘嚣之间依然与之保持着的潜在距离,我便能如同守约一样,也保持着我坚持热爱下去的初心。
我喜欢这四个字,素年锦时,锦绣时分清素年岁,繁华跌宕萧条沉淀,浓缩其中,无限流转。
最后,归纳一下。是按时间排序的。
杂文《八月未央》《蔷薇岛屿》《清醒记》《素年锦时》
小说《彼岸花》《二三事》《莲花》
如果你真的想了解安妮的小说,成长,变化,完全可以把最初的《告别薇安》和你所提到的这七本都买下来。慢慢看。相信按时间顺序看下来,会有不同体悟。
如果你不想买那么多,那么除了我上面给你的书评,你可以自己去查书评,然后决定看哪本书。
前期《告别薇安》《八月未央》《彼岸花》
中期《蔷薇岛屿》《二三事》《清醒记》
近期 《莲花》《素年锦时》
我看过安妮的所有书,能感受到她的变化和坚守。但是我不怎么会写书评,所有就给你找了几篇比较好的书评。
希望你也能从安妮的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体悟。
作为BL剧的出产大国,泰国每年都有几档「腐」味人心的男男爱恋剧集登场,2020年第一季就有几档腐剧(BL剧)诞生,除了讨论度极高的《只因我们天生一对》之外,近来在WeTV(QQ 视频在海外的品牌)播出的《程心程意》也是腐粉圈讨论颇高的作品。
《程心程意》自3月14日上档,以每周一集的进度更新(WeTV VIP会员可抢先看两集),改编自网路畅销小说《My Engineer》,剧中主CP两位男主角Bohn(Cooper饰)与Duen(Poy饰)以「不打不相识」的起头在第一集相遇,Bohn为了给正在公园长椅上熟睡的Duen提醒,让他当心被一旁的巨型蜥蜴攻击而靠近,未料Duen一张眼就看到紧贴上自己眼前的脸庞而受惊,下意识一拳挥过去,这一拳也打出两人就此展开缘分的暧昧大旗;Bohn起初以捉弄Duen的名义命令他陪看医生、请吃饭、甚至提出每天买花赠送的要求,看似恶整的行径,却在这之中发现自己喜欢上对方的心意,进而展开一路甜蜜的追求。
《程心程意》其实套用的是偶像剧最常见「冤家路窄」公式,这两位演员的搭档,是先前已有BL剧《我的兄弟情人》与演出经验的Cooper,搭上第一次主演戏剧的Poy,一熟一涩的他们呈现的效果犹如角色设定一样,Cooper饰演的工程学院的花心学长-Bohn与Poy饰演的医学院大一小绵羊-Duen,CP间的化学效应有着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两人在剧中从第一集开始就不时喂糖,甜蜜暧昧的气氛、宠溺霸气的互动、甚至直球告白等,明快的进展节奏绝对是立刻圈下一批粉丝的重要关键。
收看《程心程意》时常有可以放声大笑的场面,几乎都是因为那些略带浮夸的搞笑场面,客观来看,其实都会是在正剧中显得有些KUSO的内容,例如第一集中, Duen起了大早找遍多处就为了守约买花给Bohn,过程中还为了追卖花的小男孩被车撞飞,但下一秒又立刻好像没事地爬起来追上要买花,这么夸张的剧情倒也成为泰剧的风格之一,久而久之习惯了之后,反而觉得莞尔幽默,每次看泰剧时若没出现这种夸张的剧情,反而觉得不习惯。又或者是主角身边的朋友、出现的配角过客,总是被赋予「助攻」的角色,总会发生一连串的巧合以帮助主角CP完成放闪的任务或感情进展跃进的关键。而截至目前为止,《程心程意》剧中最可爱的大概就是Bohn的弟弟与Duen的妹妹,两个小朋友合力让两位哥哥同床共度一晚,「关键」的这一夜发生,真的要归功于两位最萌助攻王。
百里守约很有可能和公孙离是情侣。
公孙离有这几句台词:
果然,想征服爱人的心,就得先征服他的胃暗夜里,似乎邂逅过的样子呢和心上人享受做饭的乐趣,会是特别的氛围吧谁建造他,谁守望他,谁在枫叶的季节从他身畔归来首先,百里守约就喜欢在暗中观察,因为他是狙击手,总是躲在暗处偷偷的放冷枪。
其次,百里守约的一个爱好大家都知道,就是喜欢做饭,而且还非常喜欢做饭,而公孙离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够和心上人一起享受做饭的乐趣,甚至想要征服心上人的胃。
最后,也是大家公认的一点,公孙离在技能被动的时候,是有枫叶飘落在四周的,而百里守约的被动隐身时,每次走动都会在身后留下枫叶在看看公孙离的故事背景,她有一个单恋的人,却没有勇气去表白,直到有一天,他倾慕的心上人消失于漫长的古道上。
百里守约就是长城守卫军之一,当初远离长安去大漠寻找弟弟而且两人的品种也很相似了,都是魔种,一个是狼一个是兔子,还真有点罗曼蒂克的味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