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鹤德和张国荣发生过关系吗 年轻时候的照片怎样

唐鹤德和张国荣发生过关系吗 年轻时候的照片怎样,第1张

唐鹤德和张国荣发生过关系吗?在我们中国,同性恋一直是个十分敏感的话题,并且在很多人看来是不能见光的感情。然而曾经在娱乐圈却有这么一对光明正大的同性恋,那便是如今已经离开我们十五年的香港巨星哥哥张国荣,他和唐鹤德之间有着一段将近二十年的爱情神话。很多人也是因为对于张国荣的喜爱,所以他的另一半唐鹤德也备受关注。那么唐鹤德年轻时候的照片怎样呢?为何能吸引住绝世美男张国荣?而有的网友对于唐鹤德和张国荣之间的感情表示:不要太美化他与张国荣的爱情,毕竟那是畸形的感情。

张国荣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众男神,不仅在国内非常的受欢迎,甚至在国外也都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他不仅在影视剧、音乐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并且还把这些都做到了极致,并且人品也是极佳,尊敬前辈提携晚辈,所以在娱乐圈都有着众多的拥护爱戴者。在娱乐圈多年,张国荣其实也有过异性恋对象,名叫毛舜筠,曾经在1977年的时候两人有过短暂交往,但是恋情不久后便告吹了。

之后张国荣在1982年的时候和从小就认识出身富庶的唐鹤德再次邂逅,此事的张国荣26岁,唐鹤德24岁。当时的张国荣是歌坛新秀,唐鹤德是银行高管。刚从英国回来的他刚进入演艺圈也是一路坎坷,当时虽然两人都在事业上刚刚起步,但是一直是唐鹤德在身边一直鼓励支持他,令张国荣非常的感动和珍惜,那段日子可以说是两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

在1985年张国荣的事业攀上了第一次高峰,也是从那开始两人便开始了长达18年的恋情。而对于自己和唐鹤德的感情张国荣也从来不避讳,无论是被媒体拍到两人牵手,还是各种宴会活动,张国荣的身边一直都是唐鹤德在身边陪着,他一直是个不动声色的存在,但是也是张国荣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年轻时候的唐鹤德也是一位青年才俊,长相相当帅气,当时也可以媲美娱乐圈的小鲜肉了。

不过就在2003年4月1日的愚人节,哥哥张国荣却因为抑郁症跳楼自杀了,结束了自己年仅46岁的生命。在哥哥的葬礼上,唐鹤德对于失去张国荣人生中最挚爱的人到悲伤不已,并且泣不成声,面容憔悴,身形消瘦的他一度还需要别人的搀扶,可想而知心里是有多痛。而对于两人之间的恋情,有的人表示同性恋感觉十分别扭,是内心扭曲的一种感情。但是对于同性恋来讲他们是决定不了自己的性倾向的,而是由基因决定的,本身他们就是受害者,我们也不要过度去批判们甚至诋毁他们。也希望哥哥在天堂能够摆脱病魔的困扰,也希望唐鹤德先生能坚强面对未来的日子。

我曾经给客户做过17亿的理财,至于从最开始到完成的过程有多曲折我就不说了,每次都是我上门去给人家服务,人家只要盖盖章就好了,领导全程电话跟踪办理进度。让人家来银行办业务,你还想不要想理财和存款了?

同样是这家企业从我这边贷款3个亿。领导打了个招呼,后面的就都我自己来了,当然也会遇到坎儿,找领导合计合计,想想办法,搞不定的领导出面搞定就行了。从领导的态度上就能看出来了。

再说了,存款业务是银行的负债业务,没有任何风险,而且我国有准备金制度,存在银行的存款有着多倍放大的功能,你看他存的是3个亿,实际通过存款乘数银行获得的存款收益是原存款数的几倍,当然是一本万利。

贷款业务是银行的资产业务,贷款资金是银行的资产,当然会有各种各样的风险,贷款企业的信用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还有银行自身的合规风险和人员风险等。做贷款对银行来说并不是最划算的买卖,但是贷款是拉动存款,维持 社会 实体经济运行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同样重要的。

没有任何悬念,肯定是接待存3亿元那个人。

我们都知道,挣钱很难,花钱却像流水。对银行来说,拉存款就是挣钱,竞争是非常大的。孔方兄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在银行上班,最疯狂的时候,领导把我们几个人,用面包车拉到乡下场镇上,去争农民的存款,那时候正是农民卖粮食的时候,手里有钱。其他银行也是开着面包车,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其他银行之前,把农民拉到我们面包车上,各种手续印章都是齐备的,当场就能拿到存单或者银行卡。

在银行内部,存款也是最重要的考核任务,银行工作人员每年都会存款任务抠破脑袋,压力非常大。银行招新员工,也会考察你的资源背景,如果你的存款资源够多,就很容易被录取。但贷款是不会有考核任务的,顶多只有贷款质量的任务。

中国的银行业,其核心的盈利模式就是赚取存款和贷款的利息差。这种模式的前提,就是先有存款 ,才可能有钱放贷款,存款越多,贷款也才可能越多。银行的钱从来是不愁放不出去的,个体户还有私营企业拿到贷款就不容易,甚至有些还要靠走关系,给贿 赂才能拿到贷款。既然银行从来不缺贷款的客户,那么贷款3亿的客户也就显得相对不那么重要,对银行来说,排队贷款的人一大堆,数都数不过来,根本就不缺你一个。

3亿贷款的基本步骤

有能力贷款3亿的人,都是各地方大工程项目的大老板,上市公司的老总,不同于一般的普通客户贷款,这些大企业大总裁贷款不可能跟银行的客户经理谈贷款的事情。

第一步:先找银行的董事长或者行长,能计划贷款3个亿的客户,本身资产规模都超过3亿,也是有头有脸的 社会 人士,在主动营销的竞争中,银行的高层领导都会认识这些大老板,甚至可以成为生意上的伙伴和酒桌上的朋友,客户有贷款意愿自然就会直接去高层领导办公室说明情况;

第二步,银行高管领导感觉客户的贷款计划切实可行,有抵押有担保,风险可控,自然就会安排客户经理跟客户对接这个贷款业务;

第三步,客户按照银行客户经理提出的要求提供抵质押物证明材料、担保人证明材料等一系列材料,提交材料完毕,等客户经理去考察,考察通过,然后通过贷审会决定后放款。

3亿存款的基本程序

只要不是行长亲自拉来的存款,就不可能有行长这么大的领导下楼接待存款客户。而是由客户顶任务的银行工作人员或者网点负责人来接待客户比较现实一些。

第一步,客户先开户。客户来存款之前,一般都是有员工找他拉存款顶任务,客户答应来存款前没有银行账户的需要先客户。对公账户需要携带财务章、公章、法人章、经办人身份证、法人身份证,一般户还要带上开户许可证。个人账户需要带身份证即可。

第二步,转账比较符合实际。现实中不可能有人带着3个亿的现金去银行存,资金太多不好携带,而且风险也大,都是从其它银行转账汇款的,3个亿可能需要分几次汇款,而且困难阻力很大。

第三步,银行工作人员的表示。一旦客户来开户,表示来存3个亿,银行工作人员就要跟进服务,该接待的热情接待,该送礼品地送一送,该请客吃饭的请吃饭。具体由谁来接待客户,并不重要,主要是服务好客户,让客户满意为上策。

[总结]个人还是觉得贷款3个亿客户受到接待的可能性更大,一来贷款客户能到3个亿,和行长都很熟悉,直接上行长办公室找上门去了,二来贷款是银行主要盈利的来源;存款客户主要还是针对营业这部分,只要客户不去找行长,估计行长都不知道客户来存款了。

这还用说,行长当然是优先接待存款人,应该是早就布置好VIP室,而且存款3个亿的人不可能是一个人前来办理业务。这个时候,行长会将之请进贵宾室款待,可能还会邀请几位业务熟练的美女工作人员陪侍左右。至于存款事宜就由专门的助理与银行理 财经 理对接。

准确的说,像一次性存款过亿的,基本都是不会直接跑银行来的,起码在之前就与银行行长面对面沟通几次,真要到了存款日,银行会提前安排押钞车上门服务的。

而且如此巨款也不可能去银行大厅处理,会有专门的绿色通道服务,不仅仅是安全性更是要凸显贵宾身份的待遇。通常这类客户,肯定不会也没有多余时间亲自跑银行办理业务,应该是坐在五星级酒店里就把事办了。因此,银行行长用不着优先接待,因为早就接待了。

至于说,贷款3亿元的人也不是等闲之辈,但比起存款的人来说,刚好相反,对于银行信贷资产来说,你是有求于人的。最起码行长不会求着你贷款的,因为那样的人有很多每天都在银行门口排队呢。

总之,这就是让普通老百姓一乐呵而已,真正的存款3亿或者贷款3亿元的人,完全没有必要亲自去银行办理业务。因为所有需要他或者她本人处理的事都已经提前办妥了,只需要派出得力干将或者助理前去按流程办理即可。

这个问题我想我还是有发言权的,我工作在银行,也是个小行长,哈哈哈!

作为银行肯定是优先接待存3个亿的!

存款是银行的业务基石,没有存款拿什么去投放贷款,在银行市场是,只有不好拉的存款,没有不好拉的贷款!3个亿,无论是小的城商行,还是大的国有银行,看到可以存3个亿存款的客户,都会像饿狼一样扑过去的!3个亿的存款,存进来,那就是妥妥的业绩!钱存进来,我们可以配理财呀,那就是妥妥的中间业务收入呀!

3个亿的贷款需求,最终能不能贷下来,那可不是行长说了算的,客户能符合贷款条件吗?有担保吗?担保够吗?用款需求符合政策要求吗?虽然3个亿的贷款,为银行带来妥妥的利息收入,但是3个亿能否真正待下来,那是一个未知数!而且贷出去3个亿,不一定能带回3个亿的存款呀,毕竟有3个亿的存款,那又何必来贷款呢?

一个人要存3亿的人和一个要贷款3亿的人同时到银行,行长一定会优先接待存钱的人。

想贷款的人很多,但是多数是不靠谱的,必须经过严格审核。不给这个人提供贷款,还有无数人抢着要贷款,总之是不用发愁的。对于银行来说,贷款是收获利息差的时候,但是同样也是产生坏账的时候。

银行是以钱生钱的金融机构,钱就是他们的武器,赚钱的法宝。躺着赚存贷款利息差,这是银行的主要盈利模式。

3亿元存款交给银行,先扣除准备金,剩下的资金都可以用于贷款,保守来说一年都能有一两个百分点的利息差,轻轻松松赚三五千万元。考虑到货币乘数效应,这笔钱一边放贷,一边有人还着贷款,还回来的钱还可以继续放贷,从而有更多的利息收益。

这是一个现实的世界,如果不是大企业,如果没有中间人引荐,你以为贷款3亿就能见到行长?

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往往在10%以上,这还是相对较低的利率。有的企业能够轻松获得数十亿上百亿的贷款额度,最高甚至能够获得万亿级授信,但是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规模小的想贷款千万都要求神拜佛。无数资金掮客活跃在金融市场中,降低行长们的风险,为贷款牵线搭桥,收取不菲的“中介费”。

银行不缺想贷款的用户,并且出于风险考虑会严格要求贷款人资质,贷款还要有足够价值的抵押物,因此对贷款者没那么看重,多数贷款者还没见到行长都已经被拒了。但是银行最喜欢存巨额资金的用户,这才是为银行带来丰厚利润的基础。

不要说3亿了,小地方的支行有3000万都能得到行长接待,有3亿的话一定会有行长称兄道弟,没事吃茶喝酒联络感情,有亲戚想进银行上班也是一句话的事情。如果是贷款的话,那么一定是反过来的。

两个人同时去一家银行,一个存3亿,一个贷款3亿,毫无疑问行长会接待存款3亿的人,因为我国的商业银行从来都是缺存款,而没有贷款放不出去的时候,正所谓缺哪门补哪门。

我国商业银行对利润的创造严重依赖于贷款,而存款又是贷款之源。虽然银行业改制转型在不断推进深化,但与国际发达银行业相比还是有不小差距。以号称业界“零售之王”招商为例,2018年报显示,该行营收达到248444亿,而净利息收入就达到160384亿,占总营收比例645%,说明利润的取得超过一半以上是依靠借贷利差获取,对于贷款利息依赖性较强。而在国际发达银行业,这个比重恰好相反。他们创利方面,主要依靠对客户提供支付结算、投资理财、保险、代保管等中间业务获取,贷款利息收入占比一般不会超过一半,有的银行甚至根本就没有贷款业务。招商行的个人业务堪称业界标杆,即使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也无与伦比,可见其他国内商业银行对于贷款利息收入的依赖不会更低。

而银行不可能无限放贷,在过去曾经一段时期,央行有一个监管指标叫做 存贷比,即商业银行吸收存款不能全部用于放贷,而是按照一定比例放贷,当时比例在70%左右,也就是说吸收100万存款最多只能有70万用于放贷,超过比例则停止放贷或收旧放新。现在虽然没有存贷比指标,但又增加了资产负债比监管指标,同样卡着银行的脖子。银行要要生存和发展,必然需要扩张,但都离不开利润的增长,最终寄托于贷款规模的放大。而存款规模的大小直接制约了贷款规模的扩张或萎缩,没有存款,贷款就是无源之水,存款立行应运而生。

在现实中我们更是可以看到活生生的例子。一方面银行揽存活动如火如荼,不仅存款利率步步高升,民营银行曾经545%利率成为最高,可最近又冒出6%的智能存款。就连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也坐不住了,近期大额存单利率涨幅从过去40%直接拉到52%,还推出所谓的小额存款,绕开监管直扑存款。其他城商行和农商行等地方性小银行则不仅提高利率,还大张旗鼓搞存款送积分送礼品等等,试问贷款何时搞过这些活动?另一方面,很多中小微企业却因融资难融资贵在大倒苦水。就其根本原因,不仅仅是企业产权问题,贷款门槛高,还是与银行可贷规模有关,同样是因为存款规模上不去。有限的资金也就只能用在刀刃上,因为希望获得贷款的个人和企业实在太多了,哪怕提高利率,只要敞开大门,估计都会挤破头的。

效仿行长的心理:

哪个更难营销呢?

要存3个亿的,绝对大户,储户会开什么条件呢?

想贷3个亿的,也是黄金户,他还钱靠谱吗?

存款3个亿的那位,哪天不高兴全额转走,那我这个分行明年的考核任务怎么做?

至于贷款3个亿的,没有点底气,不是大企业,能开这个口要贷款么?流动性风险如果不可控,我能放这个贷款么?

要不,还是先揽储呗?好好做维护,给高息,送油米,逢年过节多问候,万一要全额提款,到时候上门做工作,总还是有可商量的。

贷3个亿的那个,还是要小心一点,做什么行业的,应收账款多不多,账期长不长,现金流怎么样,如果溪水长流,那也能挣不少利息,如果行业前景不好或者财务状况太差,闹个不良就不好了。

想了想,行长和秘书说,那就先跟存三个亿的聊下啊?

这个问题我觉得有点无聊,无论是存款有3亿,还是贷款3亿,说真的:不用你上门,银行找到你公司或者家里,让你当行长都行。

如果非要让我选接待谁,那我选择先服务存款3亿的客户

首先,你要明白3亿元是什么概念的存在:

以我所在的农商行为例,坐标四线城市,2018年我们银行一家揽储业务排名靠前的二级支行全年揽储任务是3000万,整个银行存款总量在3-4个亿之间。同区域内的五大行之一的农行,和他们行长一起吃过饭,他们一年的存款任务量也是5000万左右的规模。

如果你有3亿元的资金,在任何规模的银行你都有和银行谈利率的权利。

不做银行这个行业你不知道现在拉点存款有多难:一个百万量级的客户在我们这种四线城市都算得上大客户了。去年为了开发一个百万级别的客户,和行长一起请客户吃了两顿饭,又是端茶又是递烟,喝的孙子一样。。。

大客户我们都是上门开户,各种业务都不需要你亲自办理,所以谈不上行长先接待谁的问题。

另外说一点,现在银行内部也是很势力的。无论是入职面试还是每年行长或重要部门负责人竞聘时,都会让你先写一张表: 社会 关系表。这种暗示还不明显吗?

至于贷款3亿的为什么不先接待呢?

其实有能力贷款3亿的客户也是重要客户,能够贷款3亿必定有大于3亿资产的抵押物作为支撑。另外贷款3亿元的客户必定是公司客户吧,这么大的公司员工应该不下于千人,无论从贷款收益、相关衍生业务,都是一个很大的“蛋糕”。不要以为贷款客户就是弱势群体,有些客户你基准利率放贷给他人家还要挑选一番呢。

之所以说先接待存款客户,是因为贷款客户尤其是3亿这么大资金规模的贷款,最起码要经理资料准备、审查、评估、上会审批、抵押、放款这一系列程序,最少也要一个月时间吧,既然有意贷款,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办结的业务。但是存款就不一样了,资金转账进来,分分钟给你开个账户,半个小时以内全部搞定。

我以前在银行干过,这样告诉你吧,银行的生态圈是什么样的。

那就是,行长求着存款的客户,贷款的客户求着行长。

这样一来,上面这个问题就不难回答了吧。肯定是先接待存3亿的,那可是大爷。也就是所谓的高净值客户。

这样的客户在每个银行都是极其稀缺的资源,行长领导看的比命根子还宝贵。以前做对公客户经理的时候,什么业务都是给这帮大爷们先办,没办法,有钱才是爷。

至于贷款的,面对银行真的是孙子,我见过工商中心贷款经理的客户,前前后后围着银行跑一个月,各种手续都弄了,最后银行领导一句话,贷款就不批了。因为这年头拿了贷款跑路的不在少数,不少国企背景的都出事了,你觉得银行会怎么办?

现在银行已经不是单纯靠赚利率价差生存了,各种业务万得飞起。这前提就是要有钱。

总而言之,有钱就是爷,没钱靠边站。

王晓宇,刘仕玲,叶阿次。王晓宇,渣打银行副总监。刘仕玲,北京亦庄支行综合投资经理,王伟,中小企业金融业务拓展主任,当前在渣打银行工作,能为中小企业提供解决方案,也有一定的资产端和资金端资源,叶阿次人力资源营运总监,叶阿次,复旦大学管理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MBA,现任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营运总监,此前担任阿尔卡特朗讯中国区人力资源运营总监。有10多年的HR专业经验。

金融混战的背后,更多是人才的战争。

离职潮的冲击之下,银行的高管荒若隐若现。据不完全统计,年初以来已有61位银行高管出现工作变动,其中,涉及银行核心高管岗位约50人次,含董事长、副董事长、行长、副行长、监事长等职。半年数已达去年全年水准。

除了正常离退休和体系内的调动,不断涌现的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和知名企业的金融板块也在稀释和吸收来自传统银行的精英,部分银行甚至出现了中高层青黄不接、急需提拔的状况。

而在以结构调整为核心的“供给侧改革”下,银行中高层干部加速流动不仅反映了市场的客观供求,也孕育着以电子商务、民营企业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业态下金融业可能演变的趋势。

多位惹眼银行高层或退或升

银行大佬去哪儿?离职变动的高管数据已达到2015年全年的水平,与员工年龄结构老化相似,当中因退休而离职的不在少数。

与2015年银行行长们的主动离职有所不同,2016年银行高管的频繁变动更多是内部“补位”需求,多位重量级银行家的退休使银行高管层面临“新老交替”。

自2月,任兴业银行行长14年的李仁杰退休加盟陆金所任董事长后,5月执掌“宇宙行”长达16载的姜建清到龄“谢幕”,由工商银行行长易会满接任董事长一职,而根据公告,工商银行重庆分行副行长王百荣也将接替退休的魏国雄任工商银行首席风险官。

因退休或年龄原因不再任职的还有原招商银行董秘许世清和原招商银行副行长兼北京分行行长王庆彬。

与此同时,部分银行家走上仕途。2月农业银行董事长刘士余刚刚接替肖钢出任证监会主席,3月农业银行副行长李振江调任国务院金融事务局副局长,而6月,中行副行长朱鹤新赴四川任副省长,负责金融、商务等工作,也从机构高管走上仕途。

对此,作为福建省管企业,近年来高管调整同样较多的兴业银行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部分高管人员由于正常到龄退休和上级组织工作统筹安排等原因陆续离任,也属于正常调整。

跳转跨越银行体制内外

研究人才流动路径,圈内小循环和圈外大循环的并行成为上半年高管流动的新特点,而圈外挖角也主要发生在管理一层。

伴随民营银行、互联网、企业金融的发展与深入,借鉴传统银行精髓的第一步就是挖人。“除了实干高管,跳槽三类机构的中高层主要以原电子银行部、产品创新部、研发部的干部为主。”资深银行运营研究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民营银行方面,原光大银行副行长邱火发拟出任恒大发起设立的民营银行董事长;民生银行副董事长、非执行董事刘永好筹备四川希望银行,其行长一职或由原浙江网商银行副行长赵卫星担任;而3月刚刚辞职拟任中关村银行(筹)行长的工商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侯本旗日前却又传退出。

在互联网移动金融平台方面,兴业退休行长李仁杰加盟陆金所,平安普惠副首席风险官冯瑞彬、汇丰银行中国区首席法律顾问周莉莉加盟点融网,建设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黄皓就职蚂蚁金服,民生银行总行零售风险部总经理李迎晨、华夏银行总行理财处长吴志坚加盟玖富,农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开发部负责人也于5月加盟了短融网。

企业方面,百度公司上半年挖来光大银行资管部总经理张旭阳、渣打银行(中国)董事总经理黄爽,均瑶集团则挖来原上海农商行行长侯福宁,出任副总裁一职。

“得人才者得天下,新型金融机构因人才而生也可能因人才而死。就当下而言,国有行、股份制银行和互联网公司是新型金融机构人才的主要来源,跳槽过来作为高管年薪普遍过百万,优秀的年薪可高达千万。而除去高薪酬,股权激励的诱惑力更大。国有行、股份制银行在薪酬、股权激励方面则处于劣势,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离职潮加剧新旧更替

在宋清辉看来,现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明显,整个银行业在不景气的市场中苦苦挣扎,一些银行高管或许对行业的发展前景不是很乐观,加之薪酬待遇水平不再具竞争优势,从而导致离职潮频现。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不论是自然变动,还是跳槽离开,大量离职所带来的银行内部承继也给了新人机会。

对在传统银行体制内成长多年的中高层来讲,下定决心换领域从头开始并不容易,新金融模式和截然不同的企业思维在“下战书”的同时,也必将带来了更多碰撞。

“国有行、股份制银行的人才储备较为充足,一年流失一两百位中高层,可能不足以产生影响,但互联网金融机构则不可同日而语。”

宋清辉认为当下银行高管跳槽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薪资等激励机制不足,二是发展空间受限。“不同银行的高管培养机制大同小异,几乎都从一线实战中获得经验和进一步上升的机会,而大部分新型金融机构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更多是互相挖角。”

“国有大行的干部基本都从大学生培养起,人员梯队保持较好,后起机构比较实际,要做哪块业务多数采用挖角的方式,但这可能导致不稳定。以前国有行向股份制银行输送人才,现在传统银行向新型金融机构输送,人员只要健康的流动,后面的人也有上升空间。”

尽管应对福利和限薪的限制影响,北京某资深银行管理者仍对当下的人才流动与竞争保持了乐观的看法,在他看来这对从业人员来说或许是次不错的反思机会。

这个是肯定的啊,这个银行里面搞金融这个起的这些职工的女孩子来,她择偶标准,他肯定是很高的,对于这个农民工和这个厂厂里上班的男人,他肯定是看不上的呀,这还用说吗 嗯,这个跟在银行里面上班的这些女孩子心高气傲 通常那个他说喜欢的男孩子的都是要有魄力的,有这个经济条件呢 啊,经济条件非常优厚的男人,才会被他们选择 能够和他们门当户对的人,通常就是这个公务员啊,教师啊,或者是这个 公检法机关工作的这些人员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2276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4
下一篇2023-09-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