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谁知道纳兰容若的家室情况?

请问有谁知道纳兰容若的家室情况?,第1张

诗词归于情,情者感受生活与艺术之门户交通也。无情不足以达思,然情有久暂,至深至大与至琐至浮之别,新鲜感可打动暂时之情,如过眼人物然,短暂之情虽难觉,然满足于此则堕为情欲之低层,而轻浮浅薄矣。容若之诗词,自始而终情一而贯之。或家国之情,或友爱之情,或夫妻之情,情可谓至。容若诗词抒夫妻感情者颇多,词章情意绵长,婉丽优美,其情至深至大矣。

康熙十三年(1674年)容若十九岁,与十七岁之卢氏雨蝉成婚。掀开其夫妻爱情生活之帷幕。卢氏之父卢兴祖乃两广总督,与纳兰门当户对之大家闺秀。有关卢氏之记述道“夫人生而婉,性本端庄,贞气天情,恭客礼典。明珰佩月,即如淑女之章,晓镜临春,自有夫人之法……幼承母训,娴彼七襄,长读父书,佐其四德”。可见卢氏乃美丽端庄、有教养、有文化、三従四德之标准淑女。容若与卢氏少年夫妻,柔情万般,恩爱美满。从此时期容若之诗词,可感受到其神怡心醉的燕尔之悦:“戏将莲菂抛池里,种出莲花是并头。”其庭院中以嬉戏表达对爱情之美好憧憬活现眼前。“偏是玉人怜雪藕,为他心里一丝丝。”勾画出心心相印和爱之绵绵。“为怕花残却怕开”表达容若不敢轻意触动美好,生怕失却之担心。“兽锦还余昨夜温”红绡帐中卧鸳鸯的回味、重温,如痴似醉。“自把红窗开一扇,放他明月枕边看。”无限温馨中,对心上人之倾心研读与细细欣赏,才子遇佳人,风月无边,天地浪漫。每随皇帝出巡、奉旨外差,多情之容若又平添离仇别恨。“ 千重烟水路茫茫,不许征人不望乡。次是月明无睡夜,尽将前事细思量。”“碎虫寒叶共秋声,诉出龙沙万里情。遥想碧窗红烛畔,玉纤时为数归程。”心系娇妻,千里寄怀。如是郎才女貌,乃天设地造之佳配也。此时恰浪漫年龄,新婚燕尔,真正之生活尚末开始,各种矛盾均末形成、展开。更兼容若之特质与其诗词之魅力:升华情感,煊染生活,能带着理想,牵魂引魄,游梦天方,如比翼之鸟,振翅双飞。一路欢歌。可谓容若升华了爱情,爱情成就了容若。

在此如梦之境界中,晴天霹雳,如花初绽结婚三载之卢氏,因难产撒手人寰。容若于双林寺为亡妻守灵时,仍难确信此生死诀别,“挑灯坐,坐久忆年时。薄雾笼花娇欲泣,夜深微月下杨枝。催道太眠迟。憔悴去,此恨有谁知,天上人间俱伥望,经声佛火两凄迷,未梦已先疑。”香消玉陨,“风雨消磨生死别”。情天恨海,“情在不能醒”。容若万念俱灰,只能于梦中与娇妻相会。“客夜怎生过?梦相伴,倚窗吟和。薄嗔佯笑道,若不是恁凄凉,肯来么?来去苦匆匆,谁拟待,晓钟敲破。乍偎人,一闪灯花堕,却对着琉璃火。”(《寻芳草,萧寺记梦》)欲哭无泪,柔肠寸断。曾是“双栖蝶”,又作“夜来双燕宿”,海誓山盟“不信鸳鸯头不白”。对卢氏无尽之相思情,从不作诗之妻子竟在四年后之梦里约会道出“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容若于《沁园春》写到“……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月,触绪还伤。……两处鸳鸯各自凉……”。冥冥之中,他们已约定:人间之遗憾于不久之将来,于天上去圆满永远。正所谓艺术之情须一往情深,经久不忘,始终不渝;凝情深思而后可,可动天地而动鬼神者,至情也。

容若今后之日子里,续娶了关氏,颜氏为侧。然再没有激动。如还有梦,只是卢氏魂来神往,重温旧情。直至邂逅富有诗词才华名沈宛,容若方为之动心。作为乌程才女,沈宛出色之词作《选梦词》刊行于世,为纳兰性德所欣赏。正是对寻觅知已之渴望与怜惜。容若与沈宛两人有情有意,遂结金兰之好。

因沈之身份和血统,不能名正言顺地进入纳兰府。容若接沈宛于京城德胜门内置房安顿。过着情人式之生活。沈宛之诗词中可看出他们心灵之间一种相知互怜之内在联系。然好景不长,半年后容若突然去世,留下孤独无靠之沈宛和容若之遗腹子。沈宛含泪返回江南,以词作抚慰她心中伤痛。有情人难成眷属,留下一段令人扼腕之的风流憾事。

容若爱妻、情人之生离死别,犹感情生活之一波三折,宕荡起伏。其诗词凭添冷暖色彩。爱得要死,恨得要死,均凝结着千古咏叹。

细读容若之作,可悟出:未为诗词之先,则与他人有情之交矣。交之愈深,则情愈大,交之愈大情愈广,是以创作之时虽由我言,然必有千万人在焉。如此之抒发则情之洁纯、深沉不可遏也。无不可摧,无孔不入,并使我久思苦煎,是由粗而精,由浅而深,由弱而强,是可谓至矣。正是为诗词者,情思之精英也,否则不可言艺。

心宽自然胖,心静自然凉;

心痛自然哭,心喜自然唱;

劝自莫言苦,劝自莫感伤;

人生既如此,何必费思量。

先声明一下:绝对自创啊

贡献给楼主吧

三年相伴三年欢,八年相思八年苦,十一年,容若是未此被酒莫惊春睡,赌书泼茶萦香,一切都成了挥之不去的回忆与不堪回味的愁苦,她的离去了却了容若短暂的欣欢,她的离去,留下了孤身的容若,一个人独自闲行孤身吟唱着内心的忧伤,寻不见了往日秋千之上那娇好美丽的伊人,容若寂寞伤怀;背灯和月,只留下熟悉的幽径,容若空自嗟叹人间情痴,纳兰容若五月三十日,且看,满天花雨处,尽是纳兰愁

=================================

就这样与纳兰公子相识,闭上眼睛,你白衣飘飘,每首诗词都口有余香,于是初见,从此深爱

于你,油然而生的是一种叫做倾慕的感情,

看你在书案前手执狼豪,描绘那在心中暗自绽放的萌芽,

我偷偷的想,我们是否会在那一个午后的宣纸上书写过同一个娟秀的小楷

读你的词,明明知道你是在为谁悲伤,你一双泪眼化作诗笔,而我却为你偷偷垂泪,

这世间女子明明知道你为情所类却不由得为你的才情所折服

你是满清第一才子没错,可是我不喜欢,何必第一

第一总是寂寞的,我情愿你爱你所爱的女子

那位来自江南的表妹,兵部尚书的女儿,温柔贤淑的官氏

你因深爱她而伤透她,有多少情浓就有多少请恨

我说深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那是因为我想要为你把事事看清

也许为了建功立业,你放弃了可你却并没有得到任何

有人艳羡你一等侍卫的职衔,而谁知你的鸿鹄之志却被锁在这深宫大院,不过为康熙谋事罢了!

天子令和家父言折断了你飞翔的翅膀

我没有资格去品读你始终温润如玉的心

也许在三百多年前的后海畔,你也曾望眼欲穿

而我只有循着你的跫音,侧帽离去,脚步姗姗

人生若只如初见,为何初见,最痛不过是一个若字

一生一代一双人,既已一双就不必相思相望,要我回答下句吗

你一定要记住:天为纳兰春

西风多少恨,在你的笔锋间尽露

当心就要为你碎去的时候,才读懂只道是寻常

==============================

本人私藏啊,想交流+QQ597582850

《木兰词》

清·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卜算子  新柳》

清·纳兰性德

娇软不胜垂,瘦怯那禁舞。多事年年二月风,翦出鹅黄缕。

一种可怜生,落日和烟雨。苏小门前长短条,即渐迷行处。

《采桑子》

清·纳兰性德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犁花月又西。

《采桑子》

清·纳兰性德

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

《浣溪沙》

清·纳兰性德

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鱼湿轻绡,那将红豆寄无聊?

春色已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离魂入夜倩谁招?

纳兰容若: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文学成就:

《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纵观纳兰性德的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纳兰词》在纳兰容若生前即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身后更是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康熙十三年(1674年),纳兰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康熙十六年卢氏难产去世,纳兰的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成为《饮水词》中拔地而起的高峰,后人不能超越,连他自己也再难超越。

纳兰性德24岁时将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9首,合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高度评价。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词的影响力之大。

纳兰性德交友“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4]  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如同“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想升官发财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今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康熙的御用文人聚集太多而著名。

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词创作。但仅三年,卢氏因难产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纳兰性德后又续娶官氏,并有侧室颜氏。值得一提的是,传言纳兰而立之年,在顾贞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可惜他们的爱情因纳兰性德的家庭原因以悲剧告终,沈宛回归江南。纳兰性德作为一代风流才子,他的爱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市井流言,最为盛传的是表妹入宫一事,但终不可考。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

这句的意思通俗的说: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

木兰词

作者: 纳兰性德

拟古决绝词谏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赏析

无疑,该阙词章与白氏《长恨歌》皆涉及唐玄宗和杨玉环那段毁誉参半的爱情故事。

站在政治的角度,李隆基荒*废国。

从感情的意义上来看,虽然唐玄宗迫于三军众怒,无奈将杨贵妃赐死马嵬坡,从此生死诀别、阴阳永隔,唐玄宗却始终信守当初七夕夜半“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纵“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种用情深远的爱情故事,试问谁人不动容?

当然,我们已无法考证这段真挚爱情故事是否属实,权且和纳兰一样,首先肯定这段风流佳话。

纳兰此词以一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负心的锦衣郎。

起句非常新奇,本来两情相悦,恨不能朝朝暮暮,然而如若知道迟早分离,倒不如保持“初见”时那种若即若离的美好。

然后描绘变心的人往往指责满怀痴情却无端被弃的一方首先变心,失恋女子的爱恨情殇可见一斑。

最后引用七夕长生殿的典故,谴责薄情郎虽然当日也曾订下海誓山盟,如今却背情弃义!

人生若如只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人生若如只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的这句词,极尽婉转伤感之韵味,短短一句胜过千言万语,人生种种不可言说的复杂滋味都仿佛因这一句而涌上心头,叫人感慨万千。

初见,爱恨情愁的开始。刚登场的意气风发,初相遇的情不自禁,都只开了个头。大好河山似锦前程,要怎样去指点激扬?偶然遇见或刻意安排,将有怎样一段波澜不惊或铭心刻骨的故事?未知的前方是若隐若现的风景,充满期待和不期而遇的惊喜。

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的惊鸿一瞥定格念念不忘的美丽画面,一切都将保持最初的好奇和新鲜状态,那些踌蹉满志的初生牛犊总是那么朝气蓬勃,那些羞涩的欲言又止有许多种神秘的可能,一切都像清晨的露珠般晶莹剔透,像朝阳般明亮灿烂。

果真如此,又怎么会悲画扇呢?但流光容易把人抛,又岂止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谁能抵挡光阴的利箭?华年易逝,姹紫嫣红只付与了断井残垣,刻骨铭心只能只归了风轻云淡,相看两不厌产生了审美疲劳,卿卿我我变成了相顾无言。春风十里后来却是冷月无声,雄姿英发后来只能遥想当年,仙葩美玉后来成了水月镜花。

初见时人面桃花的惊艳,来年却是物是人非的落寞。长生殿里的信誓旦旦,却变成了马鬼坡前的“江山情重美人轻”。初见时回眸一笑的百媚,已变成此恨绵绵的哀怨,李隆基和杨玉环之间隔了江山。朱丽叶与罗密欧一见倾心,却得知他是仇家之子,惊问:“要是不该相识,何必相逢!”他们之间,隔了生死。《罗马假日》里的公主和记者浪漫邂逅而相恋,最终却不得不回到各自的世界,再见时只能恪守身份默默无言,他们之间,隔了世俗。《半生缘》里,曼桢和世钧18年后重逢,都知道再也回不到从前,他们之间,隔了流年。

小时候听故事,总是急着问:“后来呢?”后来,原来并非全然美好。人生是一场盛筵,初见总是琳琅满目热气腾腾,之后酒冷茶凉。悲伤的,不是这残羹冷炙,是这似水流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2457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4
下一篇2023-09-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