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退休女教授吴於人是如何走红网络的?

72岁退休女教授吴於人是如何走红网络的?,第1张

       吴於人通过短视频来为网友科普物理知识,并且方法十分巧妙,通俗易懂。她灵活运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生动形象的将那些难懂的物理知识变得通俗有趣,便于理解,被网友亲切的称之为:吴姥姥。吴教授在教学时候就非常出名,非常受学生欢迎。她曾拿过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也教出了许多优秀的学子,退休后的她也在忙着教育事业。

       退休后的吴教授和同事们一起创建了物理探索实验室,并且对上海所有青少年开放。她表示,作为一名工作了多年的教育人员,她有这个责任和义务,让更多的青少年和大人了解科学知识,对科学感兴趣。她说:只要我还有精力,我就会一直做下去。随后,在学校等部门的支持下,又建立了同济大学物理实践工作站。

        当被问到为什么会想到采取短视频的方式来传授科学知识时,她答道:“现在人们都非常喜欢看短视频,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我还发现不少人对物理有恐惧和烦躁的情绪,于是采用了特别办法。”当视频火了之后,吴教授又陷入了新难题。那就是短视频的时间太短,该怎么在那么短时间内把知识点讲明白呢。于是就出现了:扫帚宇宙射线,铁锅天眼等等。

        吴教授能够走红网络,也是非常不容易。所有的拍摄内容都是亲力亲为,自己编排,当遇到一些难题时,会和同事们一起商讨解决办法。帮忙拍摄的一名八零后的小伙子,他幽默的告诉记者:“我对于物理啥都不懂,我听懂了,那网友差不多也能听懂了。”吴教授如今受到了很多人欢迎,也获得很多支持,希望吴教授身体健康!

       

年满50周岁。

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男干部、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职工50周岁。从事繁重体力劳动和其它危害身体健康的劳动,如井下、高温作业的,男职工的退休年龄为55周岁,女职工的退休年龄为45周岁,因病致残或者非因工致残。

男职工的退休年龄为50周岁,女职工的退休年龄为45周岁。

因工致残,经医院证明(工人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按月享受伤残津贴。

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扩展资料:

西方国家退休年龄:

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5岁,美国和德国将在未来几年内将其提高到67岁。这些国家鼓励人们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继续工作。英国的口头禅是“50岁创业才开始”。

据美国劳工部统计,在1994年至2004年间,65至69岁年龄段的老年男性就业率从27%上升到33%,女性就业率也从18%上升至23%。

-职工退休年龄

-退休

女教授(正高)60周岁退(离)休

1、高级专家离休退休年龄,一般应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

2、对其中少数高级专家,确因工作需要,身体能够坚持正常工作,征得本人同意,经下述机关批准,其离休退休年龄可以适当延长。

3、副教授、副研究员以及相当这一级职称的高级专家,经所在单位报请上一级主管机关批准,可以适当延长离休退休年龄但最长不超过六十五周岁;

4、教授、研究员以及相当这一级职称的高级专家,经所在单位报请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或中央、国家机关的部委批准,可以延长离休退休年龄,但最长不超过七十周岁;

5、学术上造诣高深、在国内有重大影响的杰出高级专家,经国务院批准,可以暂缓离休退休,继续从事研究或著述工作。

扩展资料

一、正高级教授延长退休年龄遵循的原则

1确因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工作需要。

2本人自愿,身体健康。

二、延长退休年龄的期限

1、一般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每次可申请延长退休年龄1至2年,可以延长至65周岁。

2、到退休年龄的暂不办理退休手续,工龄连续计算,任期(聘期)届满后再按有关规定办理退休手续。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来源:文汇报

科普短视频圈粉百万,鸡蛋、晾衣架、硬币到她手里都“有戏”——

72岁退休女教授玩转“百宝箱”揭秘科学世界

“一个生鸡蛋和一个熟鸡蛋同时掉进深海,它们会被压扁还是碾碎?”“人造太阳12亿摄氏度持续了101秒!这么高的温度,不会把周围装置烧得渣都不剩吗?”……有趣的话题,充满科学含金量的实验,近日,在短视频平台上,一位72岁的科普博主火了,截至目前已圈粉百万。

一头灰白短发,一件标志性马甲,一副挂脖眼镜,说话干净利索,这位被网友称为“科学姥姥”的博主,正是同济大学退休教授吴於人。

在跻身“科普网红”之前,吴於人从事科普已经16年。从2018年开始,她接触短视频平台,把科普迁移到线上。 “脑洞大开”的道具,妙趣横生的演示,绘声绘色的讲解,让她成为科普短视频中的一股清流。

“其实,就好像一头撞进了大观园里的刘姥姥,我是在科学世界里处处感到新鲜、处处感到好奇的吴姥姥。”吴於人做科普的初心是,用有趣的方式激发大众对于科学的兴趣。她总觉得,物理很有意思,只是很多学生被考“怕”了。她希望,自己能做些什么,带来一些改变。

宇宙射线长啥样?一把扫帚让你“秒”懂

出现在短视频中的吴於人,一头银发,笑起来会露出两颗虎牙。她的账号叫“不刷题”,意思很直白:不刷题也能学好物理,探究科学世界之谜,享受科学思维的快乐。

混沌摆永动机、斯特林热机小模型、牛顿摆……除了这些专业的实验小装置、小模型,吴姥姥“百宝箱”里的“玩具”简直五花八门——在她手里,无论是鸡蛋、晾衣架还是硬币,很多生活用品都能摇身一变,成为实验器材,用来做力学、电学的相关实验。

太空中的宇宙射线长啥样?吴姥姥右手擎起一把竹扫帚,左手从扫帚柄划到末须端。网友一下子明白过来:它的轨迹就像扫帚一样,从能量集中到渐渐减弱、分散。

不久前,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不少孩子好奇,火箭到底是怎么飞上天的?为此,吴於人专门拍摄了一期视频,通过吹气球,让大家了解到火箭飞天的速度来源于火箭燃烧的反作用力。然后,再利用液体氮的下喷实验,让小朋友们可以直观感受突破第一宇宙速度需要耗费多少燃料。

除了结合当下热点话题,对于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物,吴於人也常常用科学颠覆人们的认知。

物理学很有意思,别让孩子考“怕”了

之所以能如此玩转科普,很大程度上和吴於人的经历有关——从到同济大学物理实践工作站算起,她从事青少年物理科普已经第16个年头。

退休之前,她是同济大学物理学系教授、物理演示实验室主任、教研室主任,曾于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还是《大学物理——21世纪网络版系列教材》 《工科大学物理网络课程》等教材的第一作者。

在授课的过程中,吴於人发现,不少学生“怕”物理。即便是高校物理专业的学生,也存在擅长做题但并不真正热爱物理的情况。为什么学生畏惧物理?或许,畏难不是物理真的难,而是不够了解;那么,学生们不了解的根源又是什么?吴於人结合教学实践,在心里写下答案:或许,是因为缺乏对客观世界的好奇心。

在思考并求解这些教育问题时,吴於人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当时的她爱上科学似乎毫不费力,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吴於人的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航天人,平常工作既神秘又繁忙,常常一个星期中只有周日的几个钟头能回到家和孩子们在一起。但就是那短暂几个钟头的时光,开启了吴於人对物理和科学的向往。

在父亲的带领下,她和弟弟一起体验生活点滴,观察、思考一些日常小问题。比如,煮饺子时,为什么饺子会浮起来?湿手绢贴在玻璃上,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洗袜子时,是一股脑地放在肥皂水里洗,还是一块块搓洗更干净?正是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无形之中的思维启发,成为吴於人日后取之不尽的“矿藏”,也让她和物理结下一生的缘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后来,吴於人不仅和同济大学的同事们一起建设物理 探索 实验室,还获得了上海市科委、教委的支持,建立了同济大学物理实践工作站。这是上海第一家对青少年开放的大学实验室,由吴於人担任首任站长。她和学生志愿者们组织策划的一系列趣味物理活动,备受青少年欢迎。

为了视频上新,常常和年轻人一起“连轴转”

吸引更多孩子参与科学实验、激发探究精神,这是激励吴於人坚持科普的动力之源。

但是,要做好物理科普,绝非易事。给孩子做科普,更是难上加难。怎么把复杂的物理原理、艰涩的物理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翻译”出来?这既需要深厚的物理知识储备,又需要很强的语言表达和实验演示的能力。在向年轻人“讨教”后,吴於人接受了建议,闯进短视频平台。

借助短视频,神奇的实验画面可以呈现得更生动立体,还可以添加特效、图画、文字说明等素材,让科学实验看起来更加妙趣横生。

不过,和在学校课堂上与学生们面对面授课不同,在短视频里讲演,吴於人需要在非常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快捷高效、生动有趣地传达内容。

她记得,曾有一位成年网友主动联系她,追问中学时候曾经困扰自己多年的物理难题。重新点燃许多人探究科学问题的好奇心,这让“吴姥姥”发自内心地欣喜。

吴於人说,之所以给自己的科普短视频合集起名叫“科学姥姥”,是因为自己从前带的学生,现在很多也有自己的孩子了,见了她总追着叫姥姥。 “后来,大家都跟着这么叫,还给我起名叫‘科学姥姥’。”如今,坐拥百万粉丝的她依旧将科普视为自己的责任。她说:“只要还有精力,我就会一直做下去。”

让我学到了很多物理类的知识,让我感受了物理的魅力,她的科普短视频中有“脑洞大开”的道具,妙趣横生的演示,绘声绘色的讲解,将一个个晦涩难懂的物理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不仅让我们学习了物理知识,也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利用物理知识。

对于这位女教授网上教学的行为,我觉得这种行为是非常好的,她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更多的人去了解物理,让更多的人学到物理知识。她可以利用我们现在最流行的一个短视频平台,上传一些拍摄好了的科普类物理视频,从而让更多的人能够观看到她讲课的视频,我觉得她这种行为就是一种文化的传递,更是一种无私奉献的表现,其实她也更像一座灯塔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与面对面授课不同,在短视频里讲课,吴教授需要在非常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快捷高效、生动有趣地传达内容。科普的目的不是让你学,而是让你感兴趣,但真正感兴趣以后去学这个东西又会陷入困境。任何学科的科普都可以做得很有意思,但能代表学任何学科都有意思。只有让自己对一些东西有兴趣了,才会有人去学习、去研究它,因为它能使人有学习的动力,这位老教授的科普方法就是这样,让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对于她科普的东西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你在她的直播课上能学到很多的东西。不过我也挺佩服这位老教授的,她的无私奉献的精神确实让我感到她的伟大,让我们学习了很多科普类的知识。

通过她让我明白了,学习不分年龄,更让我明白了学习某一样东西,首先你得先对它产生兴趣,兴趣才是学习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3587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7
下一篇2023-09-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