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专篇五:朱高炽皇位没做够,他的儿子却差点被皇位吓死

明史专篇五:朱高炽皇位没做够,他的儿子却差点被皇位吓死,第1张

引言:上篇说到了朱棣的几个儿子,身为长子的朱高炽早年太子生活过得相当艰难,父亲朱棣不待见他,两个弟弟有事没事就来给他找点麻烦。

好不容易熬到1424年登基继位,可是他的皇位仅仅坐了十个月,仁宗朱高炽就一命呜呼了。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仁宗却获得了后世极高的评价,为仁宣之治打了基础。后世评价,若仁宗在位时间再长些,或许他的功绩远不止这些,仁宗朱高炽的皇位明显没坐够。

从古至今,不管做了多少年皇帝,其实历来皇位就没有人坐够的。但是朱高炽却有一个儿子,他这一辈子被皇位这 点 事吓得够呛,对于他来说,皇位不是诱惑,反而是让他寝食难安的噩梦。


此篇就来介绍下仁宗朱高炽的儿子们。

长子朱瞻基(1399-1435年)

宣宗朱瞻基,大明第五位皇帝,仁宗朱高炽嫡长子,生母是诚孝昭皇后张氏。

朱瞻基出生时朱棣还是燕王,据传当这个孙儿出生时,燕王朱棣梦见父皇明太祖将一个大圭赐给了自己,这是大吉之兆,朱棣因此从小便很喜欢这个孙儿。

当朱棣赶跑侄子坐上皇位后,身为太子的朱高炽屡次遭到兄弟们的构陷。在这种窘境中,朱瞻基对稳固父亲的太子位功不可没,有“好圣孙”的贤名。

公元1424年,朱高炽继位后,朱瞻基被册封为皇太子。但是仅仅几个月之后,仁宗朱高炽便驾崩了,太子朱瞻基继位为帝,是为明宣宗。

明宣宗在位期间毁誉参半,他的功绩主要是仁宣之治。任用了一大批贤臣,著名的“三杨内阁”在宣宗时期达到了巅峰;民生问题在宣宗朝也得到了改善,普通百姓也能衣食无忧;经济方面得到较大的恢复。

但是宣宗朱瞻基却放弃了交趾,后期沉迷于斗蛐蛐,因此获得了“蛐蛐天子”的雅号。


明宣宗于1435年病逝,关于他的死因 历史 也没有详细记载,后世认为可能是长年的慢性中毒所致。

老二朱瞻埈(1404-1466年)

生母贤妃李氏,1424年封郑王。

仁宗朱高炽驾崩时,太子朱瞻基远在南京,张皇后令他和弟弟朱瞻墡一起监国,等待皇太子回京继位。

明宣宗御驾亲征、平汉王朱高煦叛乱时,朱瞻埈依旧受命监国,直到1429年,朱瞻埈就藩凤翔府(陕西),1443年改封怀庆府(河南)。

朱瞻埈个性暴躁,屡次打死人命。英宗朝时期,明英宗派御史周瑛做他的长史,他的暴躁性格才有所收敛。

朱瞻埈一直活到了成化年间,于成化二年(1466年)病逝,死后谥号靖,故称郑靖王。

老三朱瞻墉(1405-1439年)

宣宗同母弟,1424年受封越王,但他却是宣宗朝唯一没就藩的成年亲王,一直待在京城。

史书上关于朱瞻墉的记载很少,好像宣宗也没有重用这个年长的亲弟弟,但却一直没让他就藩。

后世分析,可能他被当作“底牌”留守京城了。宣宗早年无子,加上仁宗驾崩时汉王与宣宗的明争暗斗。这些都让宣宗皇帝有了“留底牌”的心思。宣宗驾崩后,太子朱祁镇年幼,身为太皇太后的张氏继续留个亲儿子在身边也无可厚非。

朱瞻墉病逝于1439年,死后谥号靖,故称越靖王。

老四朱瞻垠(1406-1421年)

郑靖王朱瞻埈同母弟,母贤妃李氏。生前无封号,15岁夭折,死后追封蕲献王。

老五朱瞻墡(1406-1478年)

宣宗同母弟,1424年封襄王,1429年就藩长沙府,1436年迁襄阳府。

朱瞻墡是仁宗皇帝儿子中最长寿的皇子,一直活到了成化十四年。本来他可以做个逍遥的闲散王爷、他本人也无意于皇位,但他这一辈子却三次卷入皇储风波,差点让皇位这事给吓死。

第一次是宣宗驾崩的1435年,太子朱祁镇年幼,于是风传将立襄王朱瞻墡为帝;幸好母亲张太后英明果断,册立太子朱祁镇为帝,流言得以平息。

第二次是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之变”后成了瓦剌俘虏,大明没了皇帝,孙太后经过一番权衡,决定让小叔子朱瞻墡进京主持大局。最后经过于谦等大臣的轮番劝说,孙太后同意立郕王朱祁钰为帝,风波再次平息。


朱瞻墡第三次卷入皇储风波最为凶险,明代宗继位后,废原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可是朱见济在坐上太子位一年后就夭折了。关于立谁为太子的问题上,宫中又传将迎立外藩之子,而谣传的对象正是朱瞻墡的长子朱祁镛。

好在朱瞻墡这些年经历储位风波有经验了,最后他依旧平稳的化解这场风波。

朱瞻墡最后得以善终,病逝于1478年,享年73岁,死后谥号宪。

老六朱瞻堈(1406-1453年)

生母顺妃张氏,1424年封荆王,1429年就藩建昌府(江西),1445年迁湖北荆州,死后谥号宪王。

老七朱瞻墺(1409-1446年)

生母贤妃李氏,郑靖王朱瞻埈同母弟。1424年封淮王,1429年就藩广东韶关,1436年迁饶州府,1446年病逝,死后谥号靖王。

老八朱瞻垲(1409-1425年)

生母郭贵妃,1424年封滕王,未就藩,1425年病逝,谥号怀。

老九朱瞻垍(1411-1441年)

生母郭贵妃,1424年封梁王,1429年就藩安陆,1441年年病逝,谥号庄。

老十朱瞻埏(1417-1439年)

生母郭贵妃,1424年封卫王,因自幼体弱多病,未就藩,1439年病逝,死后谥号卫恭王。

说完了仁宗朱高炽的十个儿子,还有两个问题需要再介绍下。

一是仁宗朱高炽死后,有5位嫔妃殉葬, 其他4位殉葬的嫔妃都是地位不高且没有生下子嗣的,而出身高贵的郭贵妃成了殉葬品一直为后人所不解。

恭肃贵妃郭氏,开国功臣郭英的孙女,而且她还为仁宗生了老八老九老十三个儿子,按例不该殉葬。


后世史家认为,郭贵妃之所以被逼殉葬,正是因为她受宠于仁宗皇帝,加上她身份显赫、又留有三个皇子,威胁到了张皇后的地位,才被逼殉葬。

二是宣宗皇帝的兄弟们,在后期基本上都更改了藩地,后世分析这与宣宗朱瞻基监视远支藩王的国策有关。

朱瞻基从小生活在藩王叛乱不断的环境下,他登基之后,为了能更好地监视其他藩王,便将自己的兄弟都派往重要地方就藩。而这些地方大多是苦寒之地,到宣宗驾崩后,这些皇叔们纷纷请调挪窝,迁往了富庶安逸的地方就藩。

参考文献:《明史》《明实录》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3732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7
下一篇2023-09-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