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居寺和红螺寺哪个更好玩

云居寺和红螺寺哪个更好玩,第1张

云居寺红螺寺各有特色,两个景观都很好玩。如果从旅游的角度,可以春游云居,秋游红螺。

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境内,距市中心70公里。占地面积70000多平方米。由云居寺石经山藏经洞、唐辽塔群构成中国佛教文化特色一大宝库。始建于隋末唐初,初名"智泉寺",后改称"云居寺",寺院占地面积007平方公里,经过历代修葺,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20世纪40年代毁于日军炮火中。解放后,经过两次大规模修复。云居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居寺是佛教经籍荟萃之地,寺内珍藏着石经、纸经、木版经号称“三绝”。“石刻佛教大藏经”始刻于隋大业年间(605年),僧人静琬等为维护正法刻经于石。刻经事业历经隋、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绵延1039年,镌刻佛经1122部、3572卷、14278块。象这样大规模刊刻,历史这样长久,确是世界文化史上罕见的壮举,堪与文明寰宇的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是世上稀有而珍贵的文化遗产。被誉为“北京的敦煌”、“世界之最”。“房山石经”是一部自隋唐以来绵延千年的佛教经典,不仅在佛教研究、政治历史、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各方面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资料。而且在书法艺术上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云居寺不仅藏有佛教三绝与千年古塔,而且珍藏着令世人瞩目的佛祖舍利。舍利(佛教名词)意为尸体或身骨。相传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1981年11月27日在雷音洞发掘赤色肉舍利两颗,这是世界上唯一珍藏在洞窟内而不是供奉在塔内的舍利,与中国北京八大处的佛牙、陕西西安法门寺的佛指,并称为“海内三宝”。为千年古刹增添一份祥光瑞气。

云居寺石经山海拔450公尺,山腰有9个藏经洞,其中雷音洞为开放式,洞内宽广如殿,四壁镶嵌经板大都是静琬早期所刻。洞中有四根石柱,石柱上雕佛像1056尊,故称千佛柱,九洞共藏经4196块。石经山现存唐塔两座,还有石凿古井、隋唐碑刻等大批历史遗存。为了便于游客上山观光揽胜,云居寺于1999年10月24日开通了全长830米的石经山索道,在乘坐途中可一览云居寺全貌及石经山四周优美的自然风光。

云居寺的四座唐塔都有明确的纪年,塔的平面呈正方形,七层,分单檐和密檐式两种,而造型大致相同。塔身上雕刻着各种佛像,其中唐开元十五年(727年)所建的石塔,内壁雕刻有一个供养人,此人深目高鼻,推断应为外国人形象,这与当时唐代与中西亚交流广泛、大量任用外族为官有直接关系。雕刻的服饰十分华丽,线条细腻流畅,反映了盛唐中外文化交流的繁盛景象。

云居寺北塔是辽代砖砌舍利塔,又称“罗汉塔”,始建于辽代天庆年间(1111—1120年),高30多米,塔身集楼阁式、覆钵式和金刚宝座三种形式为一体,造型极为特殊。塔的下部为八角形须弥座,上面建楼阁式砖塔两层,再上置覆钵和“十三天”塔刹。这种造型的辽塔,十分少见。

红螺山红螺寺景区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城北5公里的红螺山南麓,距北京市区55公里,景区总面积800公顷,国家4A级旅游区。红螺寺始建于东晋咸康四年(公元338)年,原名"大明寺"(明正统年间易名"护国资福禅寺",因红螺仙女的美妙的传说,俗称"红螺寺")。红螺寺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布局严谨,气势雄伟。它背倚红螺山,南照红螺湖,山环水绕,林木丰茂,古树参天。红螺寺处于红螺山山前的千亩苍翠的古松林之中,形成一幅"碧波藏古刹"的优美的画卷。

红螺寺有御竹林、寺中银杏和红螺山等景观。

进入山门就能看见,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此竹为元代云山禅师所植。康熙帝来寺降香时,看到南竹北种感到新奇,命寺僧善加管护,于是这片竹林由康熙来时的613竿发展为30余亩百万余株。寺院毁了,这竹林却坚挺依然。

寺内有雌雄银杏,东侧为雌,结果但不开花;西侧为雄,开花但不结果,奇特之处在于西侧的雄性银杏,树高30米,主干四周,生有十株侧干,据说自唐代栽了这两株银杏以来,每改换一个朝代,就多长出一株侧干,这只是一种传说,但银杏的树龄已在千年以上,则是确切无疑的。大雄宝殿后有“紫藤寄松”,大雄宝殿后面的西侧生长有一株树龄数百年的平顶松,树高6米余,有9个分枝,平直地伸向东侧的四面八方,下面用十余根木料支撑,平顶松附近,有两株碗口粗的紫藤如龙蛇飞舞一样绕生在松树上,形成一个巨大的伞盖,遮荫面积400多平方米,每年春末夏初,藤萝花如串串紫色珍珠一样,挂满枝头,碧绿的松枝与紫色的藤花相继争奇斗艳,令游人叹为观止。此乃红螺寺一大景观。

红螺寺北依的红螺山,南麓较平缓,有修砌的登山步道可到达红螺山顶,极易游人攀登。山上的植被分柏树林区、松树林区、红叶林区,站在红螺山之巅,举目四望:南方是苍茫无际的平原,田园、村落、城镇镇尽收眼底;西北是绵延无际的军都山脉,在群山环绕、峰回路转之间,万里长城像巨龙一样蜿蜒于群山之巅;向东眺望:雁栖湖、青龙峡的秀美景色尽收眼底。红螺寺景区分红螺山、红螺寺、观音寺、呈秀园、松林浴园、五百罗汉园六大景区,又有“御竹”、“雌雄银杏”、“紫藤寄松”三绝景点缀其间,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完美地融合为一体,因而红螺寺景区是人们礼佛拜祖、登山健身、观光游览、怡神静心的好地方。

随着幽州地区社会的稳定,辽人开始恢复石经刊刻。在辽重熙年间至大安年间,云居寺建起了北塔和南塔。

北塔又称罗汉塔,建于辽重熙年间,为寺僧文密化钱3万余缗而建。北塔造型极为特殊,是楼阁式、覆钵式两种形式相结合的塔。塔的下部为八角形须弥座,上建楼阁式砖塔两层,其上置覆钵和"十三天"塔刹,完全是一个早期的喇嘛塔。历经千年沧桑,北塔仍以其雄伟的英姿成为云居寺的象征。

后世修缮北塔时,塔基上所镶的200余块有"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铭文的佛偈砖朽坏,需要去旧换新,但是苦于没有替代品,工程无法进行。

在当时,北塔东南10米处施工用的淋灰坑里的石灰水一夜之间向正北流渗而尽,有洞长达10米,距北塔塔基不足两米。有人推测或许塔基下有藏宝洞,遂停工挖宝。这时,奇迹出现了,从洞中挖出了辽代建塔时埋下的佛偈砖221块,拆旧易新,恰巧用去220块,仅余一块,此机缘足见古人建塔时虑事之缜密,仿佛早就算准了未来修缮时有此之需。

南塔建成于1117年4月,为寺僧绍坦所建。塔13层,高60余尺,内藏舍利300余粒。

辽代云居寺的佛教宗派由晚唐的禅、律共处,改为律宗。

在西山地区云居寺和十渡同样吸引着来自中外的游客,使人们从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方面领略北京这座古老城市迷人的风采。

云居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西南部的南尚乐乡水头村,南距拒马河不足10千米。上房山云水洞位于云居寺之东北约10千米处,距北京市区约75千米。

云居寺地处石经山。该寺始建于隋大业年间,又称西域寺,亦为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圣地。云居寺之名最早见于唐总章二年(669年)的石刻。寺门坐西朝东,原寺规模很大,寺内五进院落,六进殿宇,其殿堂共300余座,加之僧房等总数超过800间,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寺院之一。天王殿是六进殿宇之第一进,其后有毗卢殿、释迦殿、旃檀殿、药师殿和弥勒殿。这些殿堂的西侧建有僧房、文殊殿、方丈院等附属建筑。大悲殿和说法堂、藏经阁一起构成全寺规模最大的殿宇。这六进殿宇依山势而建,大悲殿为全寺的最高处。纵观整座寺院布局严谨,寺依山势,山托寺伟,十分壮观。然而20世纪30年代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炮火下全寺变成一片废墟,被拆毁的塔砖也被用来盖了碉堡。云居寺被毁于一旦的事实,成了日本侵华战争历史的物证。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云居寺和石经山石经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发掘、整理和研究等工作,时至20世纪80年代新建了石经展室和经板库。1984年,北京市政府和房山区政府决定集资将这座著名的寺院修复、重建。您现在到云居寺所见到的就是重建后云居寺的风貌。

云居寺历史悠久,文物古迹甚多,虽经历岁月的剥蚀、战火的摧残,现有的遗存和建筑仍为世人所感叹,石刻经板、古塔和佛舍利被称为云居寺的“三绝”。

云居寺石刻经板的开创和流传与僧人静琬是分不开的。早在隋朝,静琬和尚的师傅慧思看到佛教在中国几经劫难,致使许多佛经不能得以保存。为此,他发愿要将佛经用刻石的方式给予收藏,以防再度“法难”使其长存。静琬受师傅的影响,承其师志,并付诸行动。他在石经山开凿雷音洞,刻造石经。静琬在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圆寂,其后弟子玄导、僧仪、慧暹、玄法等相继延续,由隋至清前后1100余年,刻经版总量达到了14278 块,3472 卷,1122部,几近1700万字。石经刻成后,经板被分别藏于石经山藏经洞和云居寺南塔下的藏经穴之内。这些经板长1米多,宽半米,厚约10厘米,最长的2米以上,最短的则70厘米。

云居寺石刻经板中所刻佛经主要有:《华严经》、《法华经》、《涅槃经》、《维摩经》、《大般若经》、《摩诃般若经》、《胜天王般若经》、《大宝积经》、《大集经》、《正法念处经》、《瑜加师地论》、《大智度论》、《显扬盛教论》、《成唯识论》等。现雷音洞四壁上所嵌的146块石经就是出自静琬之手。经板上经文多以横写为主,也有竖写的情况。云居寺所藏石刻经板不仅是研究书法、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还是研究佛教历史的重要佛学文献(见照片9,10)。

云居寺古塔:原寺和石经山共有15座古塔,仅唐代古塔就有7座。最雄伟的古塔位于寺之北院,为辽代建筑,高30余米,分上下两部分。下部八角形,四周为拱门假窗,四檐斗拱,佛龛浮雕布其上;上部为圆锥形,呈九重相轮形象,顶部为宝珠形,此塔原称舍利塔又名罗汉塔。在辽塔的四隅各有一座高3米左右的石塔,建于唐代。这种五塔为一整体的形式,是金刚宝座塔的早期形式(可见香山碧云寺内金刚宝座塔)。此外,辽代为僧人静琬所建的舍利塔和唐代所建金仙公主塔等无不表现唐、辽时期的建筑风格和雕刻艺术。

佛舍利:1981年,在修缮云居寺雷音洞时,在原佛座后地下发现有一穴,里面藏有函套函方式山石、银、玉函一个,其中有佛舍利两粒,为肉舍利,朱红色,十分珍贵。

当然,云居寺展现给我们的,绝不止以上这些,其他还有如古碑,雷音洞内的石刻佛像等,都是十分珍贵的。云居寺被人们誉为“北京的敦煌”不是没有道理的。

十渡风景区:云居寺向西15千米就到了位于西山地区南端的著名风景区——十渡。

十渡有北方小桂林之称,是华北地区唯一以岩溶地貌为特色的森林河谷风景区。位于房山区西南拒马河中上游,距北京市区80多千米。拒马河由西向东流贯景区,游览区域长达15千米以上。十渡风景区东起千河口,西至大沙地,北至石人峰,南临笔架山,方圆近50千米。向东20千米处为野三坡风景区。

拒马河自张坊至十渡必须经过十个渡口,故名为“十渡”。1985年十渡风景区被评为北京十六景之第八景。到此处游览,有四条线路可供选择:东线为六渡浴场、石笋峰、千尺窗、险峰断壁、朝辉山、千河口;南线为蛙嘴石、通天洞、望秀亭、笔架山;西线为塔山仙池、石门棒槌岩、熊山、五指山;北线有望佛台、蝙蝠山、壮士岩、石人峰。

游十渡有四处景点不得不到,这就是:龙山、奇峰、六渡、仙池。十渡风景区以奇峰秀水闻名,处处皆景,四季如画。奇峰、怪石、碧水、野花放目皆是,清乾隆皇帝称十渡为“十里琼瑶”(见照片11)。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3806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7
下一篇2023-09-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