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是周瑜的三国宠文

男主是周瑜的三国宠文,第1张

1《梦回东吴探周郎》by海若鸢

简介:21世纪的大学生婧儿因为一把箜篌回到了烽火连天的三国乱世,先后结识了周瑜、孙策、孙尚香、孙权、甚至是诸葛亮、赵云、曹操……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换大王旗。面对这些她该何去何从?

更漏滴尽,往事千年,回首十二载人世竟如昨夜。

赤壁在,硝烟不再,故事在,英雄不再,惟有滚滚长江流水依旧东逝,怒涛卷雪,歌尽历史的尘埃……

这是言情,但是又不是言情……

周瑜说:伯符给了我一个男儿梦,我还他一颗江东心,生死无悔;

孙策说:天塌下来我顶着,你垫着;

曹操说:人说我曹操乃是国贼,岂知若无我曹操,则天下有几人可称王!有多少人可称侯;

孙尚香说:我就喜欢女子不输男儿!将来我才不要当西施,我要做越女,巾帼英雄,横扫千军;

凌统说:希望公绩报仇的那一天,甘将军会觉得能死在我手里,并不遗憾;

周夫人说:等你为人父母时就都明白了;

陆逊说:你就是你父母生命的延续;

诸葛亮说:世间万事,缘聚缘离,犹如风生水起,无不有因才有果……

无不有因才有果……你的因果,又在哪里?

《周郎顾 穿越红尘路》by荷雪纤尘

简介:这一世的最大遗憾,便是生错了时代。

  我本就一个十分普通的女生,只是十岁以前的记忆完全丧失,只知道自己是一个孤儿,后被一对很有钱的夫妇收养,现住南京,也就是三国时东吴的都城----建邺。

  养父母对我挺好,只不过少了真正亲人之间的的那种温情。然而在这人情淡漠的时代,尤其是那些所谓的豪门世家,情味便更淡了。所以,并不喜欢这个家。

  在一般人眼里,我真的很奇怪,头发长到膝盖也不去剪,自己在家做一些奇怪的古装穿在身上,不爱讲话,却十分喜欢三国的历史。在那个时代里,最喜欢的人便是周瑜,总觉得冥冥之中,我与他,有着不一般的牵连。

  所有人都说,自己应该生活在古代,平时,很少与朋友聊天,不,我并没有朋友,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叫什么,从未有人喊过我的名字。只喜欢刺绣弹琴看书等等一切古代女子所做的的事。因为自己的古怪,而没有人愿意接近我。

   夜已深,拉上窗帘,镜中映出自己的脸,确实是极漂亮的一张脸,标准的古典型女子的脸,但带有一丝丝的漠然。熄灯,躺会那张柔软的公主床。或许,养父母当年领我回家,就是为了这张脸吧。我并不是冷漠的人,只是自己过于特异,在这个世界里,我没有同伴。

   入夜,万物无声。有一阵强烈的光闪过,无奈睁眼,那是一个白衣翩翩的老者,白眉白须,颜色和蔼。

   “你,是谁?”心中竟无惧怕,有的却是好奇。

   “乔洛,我乃司空之神,无奈将你带错时空,而今将你带回。”老人温柔和蔼而笑。

   “什么”世上会有如此荒谬之事?

   “你本生于三国乔家,现在,必须回去。”

   老人越来越模糊,最终什么也看不见。

   你是古代的人,只不过跑错时空······

2《三国周瑜爱上我 》by小女大冰

简介:东汉末年分三国,

烽火连天不休,

儿女情长,

却被乱世左右,

千年只为遇见你,

千年只为遇见我,

明明注定交错,

却又无意邂逅,

如何说让你爱上我,

如何说让我爱上你,

他年你为谁披上嫁衣,

哪年你会为我披上嫁衣,

你我的爱在硝烟狼火的年代,如何痴缠下去……

现代小女生了了与三国大将乱世谱写出的千年恋曲

主角:丁小水、周瑜 配角:诸葛亮、华佗、荆京、小乔、周渂、张飞、刘备、萧琐、、、、

《江东美周郎》by花惜玉

简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如题,本书所写的是三国名人,东吴四英将之首周瑜的故事。

一本《三国演义》,不知令多少人曲解了真实的周瑜。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相貌英俊、年轻有为、能文能武、治军有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最主要是他胸襟宽阔、气度豁达、虚怀若谷,待人谦逊有礼,绝非演义中所曲意贬写。这样的一个人,几可称为完人。而他的一生,也可以称之为完美,只恨天妒英才,英年早逝。惜乎!

如果周瑜不早逝,那么三国的历史又将会是一番怎样的天下?

谨以此书,正都督之名。

3《狂佞周郎》by丹菁

简介:简介:在他身边扬起的清甜嗓音十分诱人,可粗鲁的字眼却令人不敢恭维。

好奇心驱使他睁开眼,不料竟看见了——

一个身穿古装的“戏子”!?

是她多心吗?

相公苏醒后老说些深奥难懂的话,也比以往更添冷鸷狂傲的气息。

虽然他在战场上仍是运筹帷幄,可当他俩独处时

他古怪的行为却让她有种面对陌生人的错觉……

穿越时空这等谬事竟真的发生了!

虽然他不明白是什么力量牵引他来到三国、成了文武双全的“督军”周公瑾

不过他深知要在乱世生存就必须拿出真本事应战。

该死!他以为冒充周瑜若不想露出破绽得先“取信”他的娘子

谁知他一靠近小乔她就慌得宛如惊弓之鸟

跟著还对他起了疑心——

他俩结缡十年以来他从未碰过她!?

那好。这一刻,他便要成为她“有名有实”的夫婿…

4《周郎顾》by爱婷

简介:

三国演义,那是狗屁;雅量高致,才是周郎!

时时误拂弦,欲得周郎顾。

美女与才女,谁能寻觅到自己的周郎?

坐中知密顾,微笑是周郎。

周郎,究竟是这个温润如玉翩翩佳公子,还是那个粗犷豪迈朗朗大男儿?

5《青衫湿透》by眉如黛 (BL)

简介:

长江天险,一叶孤舟顺流而下。

  船头有一白衣人临舟而立,手持一杆烟雨,笑傲十丈红尘。

  蓑草庇护之下,一青年男子坐在船尾,亦是白衣素服,青带纶巾下,发丝如水,面容清秀儒雅,十指白皙修长,拈著一枚白玉棋子,欲落而不落。

6《周郎顾》by我意逍遥(BL)

简介:他还记得第一次望见诸葛,大堂之上,他只听见说江东卧龙就要到了,众人都望向大门去。唯独他扭着头看堂上,不去等看诸葛的风貌。他只觉得这天下才子风流,胜过他的却少有,哪里用得到这般期盼。他听着满堂细语,议论不绝,心里烦躁,却隐隐有些激奋。他还是想见他的。

可是当这人终究来了,他听着脚步声越来越近,终于\"噔\"的一响跨进门来了,他禁不住一抬头望向他去。白衫羽扇,柳眉玉颜。那刹那间的静寂,空白,仿佛心头的血一下子沉息下去。

诸葛啊诸葛。

周公谨在房里来回踱了几步,什么时候开始,那天外之人,那谪仙之子,突然地就不一样了。

门外侍女低声禀报:\"都督,诸葛军师探病来了。\"

他一怔,微微地怒,微微地喜:\"不见。\"

门外清声笑道:\"看来都督病得不轻,在下略通医理,或许能治好都督也不一定。\"

周公谨听着那人居然要进来,慌得一转身爬上床去,拉下床帐,刚躺下,那人已进来了。

纱帐朦胧,隐约可见那人风姿,那人径自在床边坐下,有模有样地道:\"都督伸出手来,给在下一诊。\"

周公谨心里隐隐地恨,他本是没有病的,哪需你一个外人来诊。他咳了两声,不情愿伸出手去,沙哑道:\"劳烦军师。\"

手腕上冰凉一触,诸葛的手却是这般凉。屋子里安静得很,周公谨仰面躺着,腕上触感异常敏锐,那手指倏忽离开,诸葛走到桌前提笔写了个单子。

他故意道:\"军师,我的病如何?\"

那人语气凝重:\"颇有些险峻,只有按我这单子才能医。\"

他轻笑一声:诸葛啊诸葛,饶你百般机敏,又怎么能懂我心思。

那人写完,用镇纸小心压上,转身便出去了。

周公谨坐起身来,想了一想,唤侍女进来照单配药。谁知侍女拿起看了看,讶道:\"这药方奇怪得很。\"

周公谨取来一看,脸色有些发白:\"速速将军师请回来。\"

他气得脸色有些发白,他道那人不懂他,谁知那纸上字字句句,都是他的心思。

在蒋干盗书中周瑜表现出了多谋善断。

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东吴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双方剑拔弩张,准备大战一场。

蒋干,字子翼,是曹操手下的谋士。他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免得大动干戈。曹操闻知大喜,亲自置酒为蒋干送行。

最后周瑜定下的反间计。他知道曹军中只有蔡、张二将精通水战,便设下此计,想借曹操之手杀掉这两个人。曹操果真上了当,斩了蔡瑁、张允。等到众人将蔡瑁、张允的头送上时,曹操才省悟过来,已经晚了,只好另换了两个水军都督。结果,赤壁一战,曹操水军一败涂地。这幅画上,正是蒋干盗书的情景。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草船借箭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草船借箭读后感1

 每当我阅读《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故事的时候,都十分敬仰诸葛亮,他真不愧是智与勇的化身。

 故事讲述的是:赤壁大战时期,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干,于是叫诸葛亮三天赶制十万支箭。这本是根本办不到的事,没想到诸葛亮一口答应了。后来,原来是诸葛亮假装向曹操发动进攻,诸葛亮知道曹操疑心大,不会水上交兵,于是诸葛亮成功地利用了草船“骗”到了十万支箭。

 读完以后,我内心十分敬仰诸葛亮,他神机妙算,考虑过曹操不会派兵交战,考虑过第三天晚上的风可以让他顺利借箭。是啊,其实诸葛亮的优点是敢于挑战,心思缜密,这也是我敬仰诸葛亮的真正原因。我也从中推敲到:如果吴国和蜀国闹不和,那就会消弱两国的力量,在这时,魏国就此来攻击两国,可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呀!如果诸葛亮没有顾全大局,没有敢于挑战的精神,没有把每件事安排得的能力,怎么会干出一番大事业呢?

 在我的生活中,我也常常学习诸葛亮的勇于挑战:勇敢面对第一次游泳,勇敢面对第一次跳长绳,勇敢面对第一次写英语小作文。一直到每次游泳都被称为健将,跳长绳稳拿第一,英语作文那都是轻而易举!这都是挑战的结果。

 我想告诉我身边的人,要有挑战的勇气,要有精心的准备,有把每件事都做得好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走向成功的道路。

草船借箭读后感2

 我最喜欢里面的《草船借箭》。朱瑜嫉妒诸葛亮的聪明和智慧,想找机会除掉诸葛亮。所以借军队的箭,让诸葛亮在3天内制作10万支箭。否则脑袋就会掉在地上。诸葛亮向老叔借了20艘船,600名士兵,在每艘船的两边绑上了超人。第三天午夜,诸葛亮命令离赵英不远的江面,20艘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一个字排队,对士兵们大喊大叫。曹操听了,急忙起床,但由于江雾害怕埋伏,不能出兵,急忙命令弩箭、时间、漫画箭齐发,全部射向超人。诸葛亮还向士兵们调转初选,靠近赵英,大声喊叫,欢呼,装腔作势,自己和老淑在船舱里喝酒。赵军以为敌军下了功夫,就拼命射箭。一会儿,20艘船上的楚人都被箭填满了,诸葛亮命令把名琴送回营地,一边撤退一边大喊。“谢谢赵胜相送箭。”“曹操方知道米,下一次追赶的时候,诸葛亮船顺风顺水,怎么能追上呢!诸葛亮回到东吴,下了箭,足足有15万6千支。有了这个计策,朱瑜不得不自己唉声叹气,吃醋的心更强了。

 我真佩服诸葛亮。他懂天文学,懂地理,懂神器妙算。我也很尊敬他,为天下黎民放弃了平静的田园生活,陷入了打杀杀的生活。我也尊敬他的大公无私,尊敬他为汉室江山竭尽全力的精神品质。我认为人应该这样做。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别人,不要不顾大局,因为自己的小事而背叛。

 要想成为诸葛亮这样聪明伶俐的人,从小就要孜孜不倦地努力学习。

草船借箭读后感3

 这周,我们学了《草船借箭》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这样一件事:周瑜见诸葛亮比自己技高一筹,便用公事造箭来为难诸葛亮,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诸葛亮只用了三天,就向周瑜交了十万支箭。

 周瑜因为自己无能,便去陷害他人,我觉得这样只会害人害己。他遇到诸葛亮,就更倒霉了。他害不到比自己聪明的诸葛亮,反而会让自己在军中的威信更低。一个人不但不学习别人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反而一心想去加害比自己能干的人,是不配拥有朋友的。

 一次,我和妹妹在家中比赛看谁先写完作业。牛奶只有一盒,谁先写完就谁喝。开始比赛了,我时不时地瞄她的作业,眼看着她就要做完了,我急中生智,让她去给我倒水。趁此机会,我把妹妹的作业本藏了起来。妹妹回来后,找不到她的作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一会儿,豆大的泪珠就滚了出来,嘴里还说:我再也不理你了。看着妹妹伤心的样子,我于心不忍了,更担心她不和我玩了,于是,我赶紧把作业本还给了她。

 从《草船借箭》这个故事里,我明白了人的成功是来自自己的努入,不能因为有人某件事做的比我们好,便设计去陷害他们,这样只会害人害己,我们应该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草船借箭读后感4

 最近,我看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这是大作家罗贯中的著名作品。给我启发最大的是书中草船借箭这一章节。文章讲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比自己技高一筹,便心怀嫉妒,甚至一心想将诸葛亮置于死地而后快。他以军中缺箭为名,心生一计,让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由此看来周瑜不仅忌妒心强,而且又十分阴险狡猾。然而,独具慧眼的诸葛亮却满口答应下来,趁着大雾漫天,用草船向曹营借了十万支箭,提前七天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使周瑜的阴谋彻底失败。

 草船借箭的故事,揭露了周瑜忌妒贤能、心胸狭窄的本性。那么在今天,我们又应该怎样对待别人的成绩和进步呢?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高士其和周培源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是一对好同学,以前都曾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求学,高士其学医,周培源学物理。那时候高士其是学校的高材生,在同学中享有盛名。周培源丝毫没有妒忌他,相反,总是给予支持和鼓励。有一次,高士其翻了许多资料也没有搞懂一道物理题,急得他心急如焚。于是他便拿着题目去找周培源,周培源热情而又耐心地给他讲解,把学到的知识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他,直到他彻底弄明白为止。

 读了《草船借箭》,我又不由得想起我自己小肚鸡肠,有时也会产生妒忌心。有一次期末考试我数学考了98,还有一名同学叫姜继恒,他考了100分我又开始嫉妒他了,我把他的卷纸拿来左看看右看看,像侦察兵抓特务似的找他卷纸上的错误,希望找出点错误,把分拉平。结果什么也没找到。我本该佩服他的细心和认真,可心里总有些不愉快。这事看起来虽小,但其实这也是藏在我心灵深处的妒忌心。

草船借箭读后感5

 《草船借箭》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地取得了胜利。在事实面前,周瑜不得不敬佩诸葛亮的才能,并自叹不如。读完全文,我情不自禁地想:诸葛亮神机妙算地取得胜利的关键原因是什么呢?他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经过思考,我总结出诸葛亮取胜的关键原因是:诸葛亮知天、知地、知人,善于谋划。具体说是:一、诸葛亮熟悉气象变化,知道三天必有大雾;二、诸葛亮熟悉地理情况,把船停在受箭最佳的地方,回来的时候能顺风顺水;三、诸葛亮知己知彼,深知鲁肃为人忠厚,不会泄露借船机密,敢请他帮忙;知道曹操多疑,用兵谨慎,不敢轻易出兵,只会放箭压阵;四、谋划周密,巧妙安排,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如:巡排草船,精心伪装;利用大雾,逼近曹寨;擂鼓呐喊,虚张声势;箭满归来,顺风顺水。

 诸葛亮神机妙算获得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作为现代的小学生应该努力形成各方面的素质,只有博学多闻,素质全面的人,才能在各种复杂的情况面前从容自若地应付。倘若学习的知识虽然丰富,但是心理素质不好,也难以胜任各种活动。因此,小学生从小就要脚踏实地地学习,千万不要幻想别人出个大差错,好让自己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

 我们要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谋事中吸取有益的东西,努力把自己造就成具有全面素质的优秀人才,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草船借箭读后感6

 我今天看了本书,叫《三国演义》。我最佩服书当中的一个人物——诸葛亮。每当他拿着鹅毛扇轻轻扇风时,就是他在思考问题了,书里令我记忆犹新的故事是:草船借箭。

 在那个年代,魏国,吴国,蜀国三个国家不分胜负,诸葛亮是蜀国的丞相,刘备的军师。有一次,他代表蜀国出使到吴国,吴国的大将军周瑜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但周瑜心胸狭窄,他一直很嫉妒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他给诸葛亮出了个难题:在十天之内造出10万支箭。所有的人听了都很惊讶。因为别说十天,就是一个月也造不完10万支箭,但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就够了。周瑜听了非常高兴,如果诸葛亮不能按时交出10万支箭,他就要杀掉诸葛亮。

 第一天和第二天,诸葛亮都在家里弹琴喝酒,直到第三天晚上,他才准备了20条大船,并在船上放满了稻草人,他叫士兵们把船往曹营开去。不一会儿,江上大雾弥漫,曹军看不清楚有多少船只,所以不敢轻易出兵,只能让弓箭手不停地射箭。天亮时,稻草上面已经插满了箭,士兵们清点下来,数量比10万还要多。周瑜虽然得到了10万支箭,但心里却更加的嫉妒诸葛亮了。

 我非常喜欢诸葛亮,他读过很多书,而且喜欢动脑筋,总是能够轻松地战胜敌人,总能让大家刮目相看。我要向诸葛亮学习,在暑假里,我准备多看历史故事,了解中国文化,我也要成为一个聪明的人。

草船借箭读后感7

 草船借箭,这篇文章选自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选自这本书的第46回合,故事里的跌宕起伏的情景和个性鲜明的人物,让我感悟深刻。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忌妒,羡慕他的才能与机智,周瑜想攻打曹军,便找来诸葛亮,问他什么兵器最好用,诸葛亮答弓箭最好。周瑜说,让诸葛亮造10万支箭,不要推辞。诸葛亮便没有推辞,诸葛亮便找同伴一起。行动前两天没有什么风吹草动,直到第三天,他吩咐鲁肃,告诉他让新兵们行动,最后他成功借到10万支箭。

 我佩服诸葛亮的一点是:他神机妙算,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我最欣赏他遇事不慌,他当时一点儿也不慌,他斗智,天气恶劣,他很有把握。前两天没有什么风吹草动,周瑜心中暗暗作喜。直到第三天他才吩咐叫人行动可以看出他做事的周密。他成功借到十万余箭,让周瑜大吃一惊。

 文中有一个片段是这样的,周瑜让诸葛亮十天造完这批箭,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说明了诸葛亮早有打算。周瑜却让人不备齐材料,看诸葛亮怎么打算,到时候可要定他的罪。写出了周瑜的心胸狭窄。

 《草船借箭》这篇文章让我爱不释手,读了又读。我们应该学习诸葛亮,不应该向周瑜一样,心胸窄狭,妒忌别人!

 老师评语:这篇作文显然没有达到一名五年级小学生应有的写作水平,希望张慧玲同学静下心来,戒骄戒躁,加大自己的阅读量写作量,方能有所进步。

草船借箭读后感8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今天,我读了《草船借箭》的文章,他给了我启示:我们要像诸葛亮那样专心钻研和学习,用自己的智慧正视自己的成绩。

 周瑜很嫉妒诸葛亮的才能,一天找借口与曹军交战,让诸葛亮十天造10万支箭。可诸葛亮说三天就可以,若不能完成,甘受惩罚。诸葛亮走后向鲁肃要了船、草把子、幔子、军士等。第三天四更时大雾漫天,诸葛亮带鲁肃去曹军水寨,让军士们擂鼓呐喊受箭,满载而归。周瑜长叹:“我真不如他!”

 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啊!有人说诸葛亮聪明才智是天生的,但我认为不靠自己努力是不会一直聪明,才智的只是偶尔运气好罢了。诸葛亮的聪明才干并不是天生的,在三天将有大雾这件事上,他之前肯定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预测天气的方法,不然怎么敢神态自若地说“只要三天”,还立下了军令状只有平时勤奋努力的人,到了关键时刻用上自己平生所学,去帮助别人或保护自己,才会得 到大家的肯定,成 为大家的榜样。而不是等到生死关头才拼命学习,这时已经亡羊补牢为时已晚。诸葛亮不是天生聪明,只不过是比别人多一个心眼儿罢了。

 诸葛亮不断上进,让自己心胸更开阔,知道周瑜有强烈的妒忌心理,想找借口杀自己,为了蜀国的未来,没有以怨报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向曹操借了箭,和吴国一起共同抗曹。

 心胸开阔,能成就事业。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草船借箭读后感9

 《草船借箭》这篇文章出自明代作家的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文章讲了诸葛亮草船借箭既得到了水战急需的箭,又躲开周瑜的陷害,也拉开了三人日后多次斗智的序暮。作者在本章中表现了诸葛亮明神鬼莫测的智计,更展示了诸葛亮丰富的天文学知识,同时也暗含了对周瑜在大敌当前时还一心剪除异已的批评。

 这篇文章让我最深刻的地方是诸葛亮的识人心。他知道周瑜的诡计,所以将计就计,用自己的智慧让周瑜心服口服;他知道鲁肃的忠厚老实,所以请鲁肃帮助自己准备借箭的工具;他知道曹操生性多疑,所以利用大雾天骗过曹操,成功取箭。

 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用心思考,我们也能成为一个识人心的智者。

 有一次,弟弟在超市买了一大碗老酸奶,他兴冲冲地跑回家,一回家就喂了我一口,然后眨巴眨巴着眼睛问问:哥哥好吃吗?我那时被那该死的热天热得坐卧不安,心情很是烦躁,加上我本人不喜欢吃酸奶,我就很不耐烦地冲弟弟说不好吃,还叫他别来烦我。弟弟听后伤心地跑了出去。看着弟弟那郁闷的背影,我真是后悔不已。他那么兴奋地来跟我一起吃他爱吃的酸奶,不就是想和我一起分享么?每一次我不理他,他都会不高兴,我怎么就记不住呢?我怎么能那样就把他打发了呢?作为哥哥,我竟然那么不了解弟弟,真是不应该呀。自己练身边最亲近的人都不了解,我真是愚蠢呀。

 识人心可以帮助诸葛亮成功借箭,识人心也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快乐。

草船借箭读后感10

 自古以来,总有那么一些人,看到别人的才干比自己强后,不是奋发向上努力赶超别人,而是心存妒忌,不择手段地陷害别人。其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三国时期的周瑜就是这种人的一个代表。

 课文《草船借箭》讲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高出自己一着,便妒贤嫉能,想害死诸葛亮。他借口军中缺箭,让诸葛亮在十天中造出十万枝箭来,否则军法论处。可是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地说只要三天。这令周瑜心中大喜,心想这是诸葛亮自己找死,怨不得别人。可诸葛亮神机妙算,趁着大雾,用草船从曹操那儿“借”来了十多万枝箭,使周瑜的诡计落了空。

 读完了《草船借箭》,我不由得想到了自己。说老实说,我自己的心中不也有些妒忌吗?自己考试考不好,不去分析原因,找出自己倒底错在什么地方,今后更加脚踏实地地去学习。相反,却希望那些取得好成绩的小伙伴们在下次考试中多多出错,或者出个大错,让自己超过他们。这种想法,就是妒忌心在作怪,是心胸狭窄的表现。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十分地惭愧,真是不应该呀!

 妒忌心这个东西,害处是非常大的。它会使小伙伴失去纯洁的友谊,使同学之间心与心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因此,我一定要像诸葛亮那样,为了大局,远离妒忌,与小伙伴们一起,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做一个品行高尚的好学生。

草船借箭读后感11

 草船借箭是中国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这篇文章里的周瑜是小心眼的。因为嫉妒诸葛亮的聪明,所以想让诸葛亮10天造10万箭。诸葛亮一下子识破了周瑜的阴谋,但从大局出发,没有和周瑜斤斤计较。凭借渊博的知识,他从曹骏借了10万支箭,并制定了一个巧妙的计划,使周瑜不得不低头。

 学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才知道嫉妒这个公理是有害的,既害人也害己。这样的事情在我的生活中也很常见。这学期的几次数码测试,我的好朋友和分数都比我好。我产生了一种嫉妒心,一直在找机会和她吵架。但她毕竟是我的好朋友,我也不太害羞。看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才知道嫉妒的危害。同学考试成绩都很好,我应该为她高兴,好好学习,争取下次考试取得好成绩。当你这样想的时候,心情就顺畅了。

 生活中,有很多像周瑜这样善妒的人,但也有很多像诸葛亮这样心胸宽广,不为小事斤斤计较的人。

 有一次在操场玩的时候,一个同学把我撞倒了,马上向我道歉。我起身愤怒地对他吼道:“对不起,结束了吗?”“所以我们两个闹翻了。下课后,他对我说:“对不起,你也可以把我推倒!“现在回想起来,为了我们的友谊,他可以忘记过去,但我认为他应该。我真的很迷茫!

 现在,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克服嫉妒,胸怀宽广,就能站得高,看得远,否则就像周瑜一样,害人害己。

草船借箭读后感12

 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中最足智多谋的人物,其中他最著名的一战是草船借箭。

 话说刘备与东吴孙权联合后,周瑜一向想除掉诸葛亮,因为他怕诸葛亮会对东吴不利。在一次军队的会议中,周瑜故意请诸葛亮在十天内打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嫌十天太长,说只要三天就够了。周瑜心中大喜,便叫诸葛亮立下军令状。诸葛亮明白周瑜要害他,便请鲁肃帮忙。让鲁肃准备二十艘战船,再找三十名士兵在船头呐喊,最终吩咐士兵在每只战船的前后左右分别扎八百个稻草人。

 一切准备完毕后,晚上,诸葛亮便带鲁肃上船,向北边的曹营进发。这天夜晚刚好起雾,浓浓的雾似乎在河面上蒙上了层轻纱一般。诸葛亮和鲁肃在船上一边喝酒一边聊天,不知不觉已靠近了曹营,诸葛亮让人在船头摇旗呐喊,并擂鼓助威。由于大雾,曹操看不清对方埋伏了多少人马,起了疑心,还以为对方趁雾偷袭,便让人用箭射击,一时箭如雨下,小船上的稻草人到处密密麻麻地布满了羽箭。诸葛亮让士兵调转船头,离开曹营,还让士兵们大叫“谢丞相送箭”!这时,曹操才明白自我上了当。

 读了这 篇文章后,我真佩服诸葛亮,他胆大心细,敢独闯曹营,他还知识渊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能神机妙算地明白那天会有雾。我也要好好学习,这样才能像诸葛亮那样足智多谋。

草船借箭读后感13

 读任何的书,都有不同的“味道”,读三国演义,我从中看到闪闪的刀光剑影,闻到浓浓的火药味,而最让我赞叹不已的是蜀国军师诸葛亮的`智慧。

 三国演义中,有着描写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许许多多的故事。 其中,给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草船借箭”一则。这是周瑜和诸葛亮的斗智斗勇:周瑜在那时与诸葛亮合作共同对抗曹操,但是,周瑜的心里却一直想杀诸葛亮,因为诸葛亮的谋略总是比他高出一头,所以周瑜想出了存心要杀诸葛亮的狠招,那就是:十天内让诸葛亮造出十万支箭。可诸葛亮却说三天就可以了,周瑜觉得难以置信,便让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说三天造不出十万支箭,甘愿受罚。于是周瑜暗中让造箭的工匠们故意拖延时间。但聪明诸葛亮不用造箭的工匠们也能有十万支箭。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晚上,诸葛亮终于“开工了”。他故意去“攻打”曹营,实际上是为了让船上的草人被曹兵的箭射中,他坐收现成的好箭。原来诸葛亮早已计算到三天后的晚上有大雾,弥漫的大雾中,曹操他们看不清船上是草人,于是对于来袭的敌人万箭齐发,正中诸葛亮的妙算。诸葛亮按期完成任务,化险为夷了。难怪周瑜的那声向天哀叹:“既生亮,何生瑜!”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妙计无穷,善于随机应变,化险为夷。我想:智慧就是力量!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多开动脑筋,让自己也有聪明的头脑。

草船借箭读后感14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最喜欢里面《草船借箭》的故事了。周瑜因为嫉妒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一直想找机会铲除这个“眼中钉”。在一次喝酒时,以军中缺箭为借口,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诸葛亮请鲁肃私底下帮他借二十条船和六百名士兵。在第三天的半夜,诸葛亮带着鲁肃做着船渐渐逼近曹操的水寨,令士兵擂鼓呐喊。曹操的士兵见雾大,不敢轻举妄动,只是拼命地射箭,而他却和鲁肃悠闲地喝酒。一顿饭的功夫,草船上插满了箭。诸葛亮高声喊道:“谢谢曹丞相增箭。”回到东吴,仔细一数足有十万支箭,令周瑜自叹不如。

 我非常佩服诸葛亮。他的聪明才智,他的神机妙算,无不令人倾佩。他为了普天之下的黎民百姓,放弃了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陷入了打打杀杀的生活。而且,诸葛亮之所以能那么顺利地借到箭,是因为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从中可以看出,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提前做好准备。部队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为了打胜仗,部队进行了艰苦训练,他们每天5:00起来跑步,队列训练……7:00才吃早饭。他们吃早饭时也是非常严格的,不准有一个人说话,只要有一个人说话就让所有的人站起来全部不准吃饭。由于这样的长期训练,他们有了良好的习惯,一旦打仗或完成其它的任务时才有过硬的体魄和严格遵守纪律的精神。

 不打无准备之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好做足了准备工作,就多一分胜利的把握,做事才能事半功倍。

草船借箭读后感15

 《草船借箭》是我百读不厌的一个故事。里面写了诸葛亮聪明绝顶、神机妙算,我被诸葛亮的智慧所折服。

 记得我第一次看《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爱上诸葛亮这个人物了,他面对困难的面不改色和沉着稳重让我成为他了忠实粉丝。

 周瑜让诸葛亮立军令状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所有人都觉得不可能时,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地说:“三天就可以造好。”很多人都认为他这次一定会人头落地了。我也替他担心,觉得他应该多找些人来帮忙,可是没想到他根本就没想着要造箭,而是让人借了二十条船,还命令兵卒在船上绑上草,盖上布。只是干一些与造箭无关的事,众人都替他着急,眼看三天的期限快到了。却只见诸葛亮带了二百个人上船离开了,我还以为他要逃离,他却径自把船开到曹军旁边,让二百个人一齐大喊,曹操以为诸葛亮来攻打他们了,由于雾大曹操不敢贸然迎战,于是就让十万名弓箭手到岸边射杀诸葛亮军。快天亮时,诸葛亮命人开船返回。此时船上的稻草人已经插满了箭,拔下来后,共有十万多支箭,周瑜非常满意。这下大伙都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

 我也心潮澎湃,也为他的才干深深折服,非常羡慕诸葛亮的聪明机智,但是反过来想一想,他的才干一定和他平常努力学习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应该向诸葛亮一样,做一个努力学习、勤于思考的人。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周瑜与诸葛亮作文(精选8篇),欢迎大家分享。

周瑜与诸葛亮作文1

提起诸葛亮,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通天文,晓地理,神机妙算,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同时,人们也知道周瑜气量狭窄、不能容人,以至于英年早逝。既生瑜,何生亮的典故广为流传,然而这一切都是出自罗贯中小说的文笔,历史上的二人真是如此吗?

就《三国演义》来说吧,周瑜身为东吴大都督,统领吴国兵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下的许多将领如:黄盖、程普、韩当等,都是跟随过孙坚出生入死的老将,如他真无才能无胸襟,岂能服众?《三国演义》中第一个不服他的便是程普,可周瑜不但不气恼,不报复,反而恭敬有加,气度非凡,使程普在自传中写下了:与公瑾交,如饮佳酿,不觉令人陶醉。

诸葛亮对降将魏延早有成见,平时不重用他,后来在数次伐魏战中也不听他的计策,足见他把私人偏见看得比国家大事还重,以至统一大业的高远计划以失败而告终。

诸葛亮三气周瑜是两人斗智的最高巅峰,别的不说,就说周瑜的美人计吧,刘备入赘东吴周瑜想借此机会软困,可每次使出的计谋均被诸葛亮的三个锦囊妙计所破,人常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前提是必须有了政策,才能产生对策,而人家诸葛亮却是在连周瑜还不知道自己的下一个政策是什么内容的情况下,他的对策就已经出来了,也许诸葛亮真能神机妙算吧,那么后来的挥泪斩马谡,火烧连营七百里,以及走麦城却和他的神机妙算甚不吻合呀!鲁迅曾说过: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难道他真是妖人?

再看他的军事才能:周瑜二十岁便跟随孙策统兵打仗,三年内出兵帮孙策攻下了十余个县,孙策死后,周瑜更是重担在挑,重权在握,他先讨伐邓龙,击败来犯的曹操,攻下了南郡、夷陵后在征讨西川途中不幸病故。

诸葛亮出山时二十六岁,初期,刘备得他并非是如鱼得水,而是节节败退。赤壁战后,刘备在诸葛亮的辅助下羽翼渐渐丰满,刘备称帝,封诸葛亮为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使后人对他的评价,然心有余而力不足,诸葛亮亲自率兵连年伐魏,却徒劳无功,最后还被司马懿拖死军中

光阴荏苒,眨眼瞬间,一千八百多年过去了,岁月的长河起伏变幻,有的人被埋没了真面目,有的人被升华了真形象,有的人被霉变或发酵了其功绩,而史册则永远是斩新的,洁白的,永远,永远都是。

周瑜与诸葛亮作文2

大家都知道周瑜有多么记恨诸葛亮!整本书全部围绕着周瑜嫉妒诸葛亮来写。

比如:诸葛亮造出了飞鸡,周瑜就要争着造飞鸭;周瑜发明了换血法,就要给诸葛亮换笨血;周瑜每天想象着诸葛亮的无数种死法,来维持生命……但诸葛亮是很聪明的,他的神机妙算躲过了周瑜的各种圈套。而这本书刻画了智慧、料事如神、神机妙算、胆大心细的诸葛亮,善良能干、尊重人才的刘备,小肚鸡肠、马虎的周瑜,勇敢的张飞,诚实的鲁肃,厉害的魔法师于吉,会写诗的曹操,身体健壮的典韦,幽默的蒋干和神医华佗等这些经典的主人公。语言也特别幽默,深受大众喜爱。

我记得我在看《三国演义》时最佩服的就是诸葛亮!和诸葛亮有关的我记的特别清楚,包括周瑜和诸葛亮做对。周瑜死前那声:“既生瑜,何生亮!”不仅透露了周瑜对诸葛亮的嫉妒,也表出了诸葛亮的智慧是无人能比的。

通过这些小故事,我也收获了不少道理:张飞酒后误事让我知道做什么事都不能马虎大意,没有原则,不然最后都不会有好下场;周瑜嫉妒诸葛亮让我知道马虎大意都是不对的,所以我们要做一名聪明,做事仔细认真的小学生!生活中,有时没必要对抗明知自己抗不过的事情,学会及时的避让,保护自己也是一种智慧的选择。如果周瑜学会避让,不自命不凡也不至于房塌人伤的悲惨结局……

在现实生活中,我也曾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我的性格很倔强,一次,我明知道自己的成绩没有努力肯定比不上姐姐,但我却倔着性子非要和姐姐比,非要得第一!可结果就是被姐姐甩了下来,回到家还哭了一顿,又倔着脾气不吃饭。妈妈一直在劝我,最后把她惹恼了就不准让我吃饭了。我就后悔:我怎么有个这么倔的脾气?

我经常像张飞一样:马马虎虎。上低年级时,我厌烦透了作业!回到家连书包都不想碰,我就草草地应付了作业,根本没想后果。然而后果就是:作业撕了,重写!从那以后,我可再也不敢应付作业了。

这本书根据《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来“再次改编”让我重新认识了三国!

周瑜与诸葛亮作文3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诸葛亮台风和周瑜台风》的书,它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斗智斗勇、幽默风趣的三国故事,它的故事情节及其中的相关人物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书中有一个最精彩的片段让我记忆犹新。当吴国和魏国即将开战之时,周瑜让魔法师于吉心爱的宠物乌鸦去魏国查看兵力,结果乌鸦一去就是八天八夜,于吉心急如婪,十分担忧乌鸦的安危。结果乌鸦第九天终于回来了,周瑜问于吉索要乌鸦得到对方兵力的情报,可乌鸦不会说出太大的数,只会一个一个的重新对周瑜数。结果数了三天三夜,战争即将开始了,才只数了三万人,还没数完。结果周瑜被迫无奈匆忙上阵,打了败仗。这个片段不但可以让我们开怀大笑,而且还告诉了我们做事需要勤于思考,要分清主次、轻重缓急,不能鲁莽冲动、不假思索。

另外这本书还整合了许多人的特点,如:刻画了智慧、料事如神、神机妙算、胆大心细的诸葛亮,善良能干、尊重人才的刘备,小肚鸡肠、马虎的周瑜,勇敢的张飞,诚实的鲁肃,厉害的魔法师于吉,会写诗的曹操,身体健壮的典韦,幽默的蒋干和神医华佗等这些经典的主人公。

总之,这本书真地很赞!它不但使用了漫画和小说这种引人注目的特点吸引读者的眼球,而且运用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和“一分钱,一分货”等名言佳句,也让我们增长了不少知识,也更让我们喜爱三国故事。故它非常值得阅读,所以大家有机会一定要读一下。

周瑜与诸葛亮作文4

一气周瑜

《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南郡失败,刘备再去取,周瑜第一次夺取失利受伤,然后又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兵,但是诸葛亮却乘机夺取了南郡等地,既没有违约,又夺取了地盘。

二气周瑜

刘备的夫人死后,孙权按照周瑜的计策假装把自己的妹妹孙尚香许配给刘备,想把刘备骗到东吴,再将其杀害。谁知吴国太(孙权的母亲)看中了刘备,不仅不许孙权杀他,还真要把孙尚香许配给他。周瑜便想让刘备长期与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隔开,并且用声色迷惑刘备,使之丧失得天下的雄心,但是失败了。诸葛亮又使计让刘备安然的回到了荆州,并且让周瑜中了埋伏,还让士兵讥讽周瑜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让周瑜气得吐血。这也就是现在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句俗语的由来了。

三气周瑜

《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刘备向东吴借取荆襄九郡,图谋发展壮大自己,然而东吴怕养虎为患,等刘备强大后势必对自己构成威胁,三番五次要求其归还荆州,刘备和诸葛亮就以攻取西川后,必还荆州为由,但迟迟不攻取,此举令周瑜气急败坏,遂想出了过道荆州帮助刘备攻取西川,因为欲攻取西川必须途经荆襄,可是周瑜实则是为了攻取荆州,此计却被诸葛亮识破,使得周瑜被围,周瑜气急又加之旧伤复发,不治身亡。

周瑜与诸葛亮作文5

我刚刚看一专家写了一文章《周瑜和诸葛亮是历史的罪人赤壁之战周瑜虽然赢了但有碍历史进程》题目很吸引人,文章还是文言文的引用了很多史料。我就看了下,主要是说周瑜和诸葛亮不应该各为其主,如果大家都帮曹操,天下早统一了,就不会有九十年的三国内战,国家也不会落至司马家手里,也不会有三百年南北朝我觉得这专家就是吃饱了撑的,你历史老师没有告诉你历史没有如果,当年如果你爸要是没有见到你妈,现在你也不知道在哪里发表这谬论。什么东西,用现在的所谓的统一思想来看三国,你不是脑袋被砸了。国家花这么多钱养你们专家是写这种文章的吗?你要宣传国家统一的思想没有错,干吗老拿历史人物干漱,一点专业素养都没有。

我觉得看历史要客观,周瑜的赤壁之战是以少剩多的经典战役,这是事实,这就够了。

周瑜与诸葛亮作文6

现代诸葛亮三气周瑜(周俊宇)重庆市奉节县牛津英语培训中心五年级写作班周俊宇在崭新的22世纪,科技发达,已经有了时空穿梭技术。一天,人们特别邀请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和周瑜的到来,开展一场现代诸葛亮三气周瑜的重演。周瑜很妒忌诸葛亮,准备在现代跟诸葛亮比一个高低,一决雌雄。于是二人打开电脑,开始了科技化的一次比拼。

一、木马杀毒周瑜首先给诸葛亮下载了一个又一个木马病毒,使诸葛亮的电脑无法正常运转,先削弱诸葛亮电脑强大的实力。而诸葛亮却不慌不忙,慢悠悠的,文质彬彬地饮了一口咖啡,提一提神,好久都没有动静了。电脑上显示:您的程序已被周瑜传下了木马。周瑜见好久都没有动静,以为诸葛亮已经束手无策,得意地笑了起来。过了一会儿,诸葛亮才不慌不忙地拿出了自己的U盘,上面下载着最新版的杀毒程序,不久周瑜的电脑显示,您下载的木马已被破解。这局诸葛亮胜。

二、打入文件资料说到打入文件资料,就是比谁的字打得快。周瑜用全拼打字法,眼看就要打完了,这时诸葛亮把需要打入电脑的资料快速浏览了一遍。不一会儿,电脑就转发了那一些资料。原来,诸葛亮把自己刚发明的声控打字电板放入了电脑内部,阅读的速度当然比打字快,所以诸葛亮胜利了。周瑜想:在最后一轮的比拼中我一定能赢!

三、比游戏最后一轮比拼是比赛游戏——飞机,谁先到终点,谁就赢。“开始!”随着电脑游戏程序的一声令下,周瑜先下手为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速度至最高点,像一支离弦的箭又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冲向了终点。诸葛亮谨慎地驾驶着飞机,认真地躲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障碍物。

而周瑜速度不仅快还凭着自己熟练的高超技术躲过了一切障碍物,在离终点只有一步之遥时,周瑜突然想上WC,他想到自己离胜利只有一步,所以就慢悠悠的,但同时诸葛亮已险胜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再次发生了。这就是现代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哟!

周瑜与诸葛亮作文7

人物简介:

周瑜:一个对诸葛亮妒忌的人,口头上说自己喜欢诸葛亮,但话中有话,笑里藏刀,爱看的书:《诸葛亮的100个特级大错误》。

诸葛亮:一个被周瑜认为是大坏蛋的人,其实他不坏,是著名的军师。爱看的书:军书,科技书。

故事内容: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来喝酒。喝酒的时候,他对诸葛亮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空中交战,用什么最好?”诸葛亮说:“用导弹最好。”“对!特别是装上核弹头的导弹,可军中缺弹,又缺材料,请先生在3天内造好!”“行!OK!”诸葛亮含笑说道!“呵!看你怎么办!一旦造不成,就在新闻发布会上数落你。”周瑜放心里暗自得意……

第一天,诸葛亮买了许多机器,“咚咚咚咚……”吵得大家心烦意乱。一大叔语:“要不是他是军师,如果他是乌龟,我早把他杀了、斩了,煮了、烧了、蒸了……”第二天,他又向鲁肃借了几只雷达,还向曹操发Email版的“批评信”……

第三天,雷达“嘟嘟”地响了。诸葛亮把几个网球拍往天上一扔,远处飞了几枚导弹,网球拍像活的一样把导弹接住了,神……

下午的时候,诸葛亮如期交差,导弹除去没燃料的,不多不少,正好10枚。周瑜见了,长叹一声,说:“诸葛亮先生知识渊博,我真不如他也。”

 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名著後,受益匪浅。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那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就拿《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来说吧!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公事三天造十万支箭为借口,暗害诸葛亮。好在诸葛亮神机妙算,知道周瑜要暗害他,鲁肃憨厚老实,曹操生性多疑,长江水向东流,以及第三天有大雾。利用这种种条件,诸葛亮在三天内从曹操那“借”了十万支箭,完成了公事,这使周瑜心服口服、赞叹不已。  我敬佩诸葛亮,敬佩他的聪明才干、胸有成竹、顾全大局。诸葛亮知天时,懂地理,识人心。就是因为这样,诸葛亮才能顺利在三天内完成公事,没有让周瑜的阴谋得逞。相反,周瑜心胸狭窄,以公报私,来暗害诸葛亮,这是极为可耻的。

   我敬佩诸葛亮,敬佩那神机妙算,胸有成竹,顾全大局的诸葛亮。

诸葛亮 为了蜀国鞠躬尽瘁,仅仅是因为刘备对你的尊重和他那三天的苦苦等待。为了辅佐刘备, 诸葛亮 将自己的智谋才华都奉献给了他……千古以来, 诸葛亮 深受人们的爱戴,身上有着无数美丽的光环。“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毫无疑问,这是对 诸葛亮 才华的侧面概括。集超人智慧与谋略于一身的 诸葛亮 ,被善于招揽人才的刘备重用,蜀国在 诸葛亮 的全力以赴下,终成就了大业。我喜欢 诸葛亮 遇事镇定自若,深谋远虑。在“空城计”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惧 司马懿 的逼迫,从容布置,从而使对方退兵,西城得以转危为安。我喜欢 诸葛亮 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贤嫉能的周瑜设计陷害 诸葛亮 ,而 诸葛亮 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从而借来十万支箭,为 赤壁之战 准备了足够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我还喜欢 诸葛亮 的智勇超群与忠贞不渝。 诸葛亮 为了求得南方的长治久安,听从马谡的建议,采用“攻心为上”的计谋,在与孟获的战斗中七擒七纵,最后使孟获心悦诚服地归顺了刘备,成为蜀汉南方的屏障……这些世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无不闪耀着 诸葛亮 知识与智慧的光芒。我喜欢 诸葛亮 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品质。他是一个“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 诸葛亮 只求安心生活,“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 白帝城托孤 之重任,为了汉室之兴竭忠尽智,至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江山社稷,忠贞不二,呕心沥血,直到临死之前,还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业,为的就是报先帝的知遇之恩,实在可歌可泣!诸葛亮 ,灵与肉虽然已经化作 清风明月 ,但他的精神品质却在历史的天幕上镶嵌起耀眼的恒星,为世人永远展现出他那圣洁的光辉!

三国演义的论文

《论诸葛亮的用人》--魏延篇 (仅供参考)

诸葛亮在其《心书》一文中讲到如何知人时,提出了七条途径:其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即从其对是非的判断来考察其将来的志向,看看是否胸有大志;其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即提出尖锐的问题对其诘难,看其观点有什么变化,能否随机应变;其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即就某方面的问题咨询其看法和对策,看其知识经验如何,具不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四,“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即观察其在困难面前的表现,看其有没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和处世不惊的良好心理素质;其五,“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即以美酒款待,看其个人品德如何,是否两面三刀,阳奉阴违;其六,“临之以利而观其廉”,即观察其在金钱财富面前的表现,看其是否能经得住物质利益的诱惑,是否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其七,“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即托付其办事以视其信用如何,是一诺千金,还是信口开河。诸葛亮的这些观点很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该借鉴古人的经验,拓宽知人的思路。

此篇文章,主要是就诸葛亮在运用魏延的问题上阐述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小说《三国演义》里把魏延写成一个“脑后有反骨”的一个反贼,这是非常不公正的。这一点我想大家可能都已经了解了,在这里我就不做展开了。历史上的魏延是蜀国的一位非常优秀的军事将领。魏延跟随刘备是在荆州,由于他做事果敢、有魄力,当年刘备在夺得汉中,特意封魏延为汉中太守时,以致于“一军皆惊”。魏延就对刘备说:“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见《三国志。蜀书。魏延传》)。蜀军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所提出的袭取长安之计,也可以充分看出魏延的勇略过人。而且魏延本人还很会打仗,在北伐中,曾两次大破魏军。“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见《三国志。蜀书。魏延传》)和“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注引《汉晋春秋》。)在当时蜀国中,无论是从资历还是威望来说,魏延都是首屈一指的。对于这样一位优秀的军事将领,人们历来对诸葛亮未能重用,“未尽其才”,而持批评意见。但诸葛亮是否又真得是“未尽其才”呢?

在讨论诸葛亮究竟是否重用魏延的问题上,我觉得首先要把怎么样地用才能算是“重用”,讨论清楚。“重用”一词,查字典后得知,其意为“(把某人)放在重要的工作岗位上”。

那让我们来看看诸葛亮究竟是怎么“用”魏延的。

据《三国志。蜀书。魏延传》上的记载:“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造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注引《汉晋春秋》上记载:“五月辛已,乃使张合攻无当监王平于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

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诸葛亮应该说一直都是很看重魏延的。自从魏延在建安二十四年被任为汉中太守来,十余年来一直坚守在汉中抗曹的最前线。在此期间,刘备东征、诸葛亮的南征时北方一直很稳定,这全凭魏延在北方的镇守的功劳。魏延在汉中,常以“实兵结围”的战术,在蜀国的北部建立了一条坚固的防线,从侧面配合了刘备的东征与诸葛亮的南征,展示了突出的军事才华。为此诸葛亮在驻汉中后,以魏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除了在一出祁山时,诸葛亮“违众议,拔谡”外,魏延一直被授以重任。建兴八年,诸葛亮派魏延率军西入羌中,入南安界,大破魏将郭淮、费瑶。建兴九年五月,司马懿令大将张合蜀无当监王平于祁山之南,自按中道向亮。诸葛亮遣魏延、高翔、吴班又大破司马懿军,有很大的斩获。怎么能说诸葛亮被重用魏延呢?

第一:“诸葛亮对魏延,一是“拒”。对魏延的建议,诸葛亮几乎是一概拒之门外,不加采纳。”魏延提出袭取长安之计,是存有相当大的缺陷的。这点许多同志和我都对此做过阐述,我这里就不再做展开了。至于“诸葛亮一概拒魏延之计于门外”这一说法也有问题。因为魏延每次提出的建议,基本上与一出祁山时提出的计策相一致。魏延此计本意即为出奇不意,只有在魏军无所防备之时,此计才能收到更大攻效,一旦魏军加强关陇地区的防务,魏延此计的成效性无疑要大打折扣。既然第一次魏军未有防备之下,尚未被采纳,那在以后的北伐中,魏军对关陇地区明显加强了防备,这样的计策能被再采纳吗?

第二:“诸葛亮对魏延二是“弃”,对魏延采取弃而不用的态度,一出祁山就是明显的例子。”这点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在上面我已说过,诸葛亮除了在一出祁山时未重用魏延外,其他几次都委以魏延重任。即使是在最后一次北伐时,诸葛亮仍用魏延为先锋、督前部。

第三:“诸葛亮对魏延三是“疑”,诸葛亮对魏延心存疑虑,总觉得魏延不听话,不顺手,难驾御,疑心其久后谋反。因而对魏延总是用而不信、用而不重。对于魏延和杨仪的矛盾,也是“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而采取了调和的态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从而留下了后患。甚至他在听到了吴孙权挑拨地污蔑魏延“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之后,还以为“知音”。这就势必在蜀汉上下造成要警惕魏延在诸葛亮后可能“谋反”的局面。”诸葛亮对魏延心存疑心,怕其久后谋反,这点更是无从稽考。相反“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这正是体现了诸葛亮用人一贯用人之长,不责其全备的用人主张。再有孙权对魏延的评论也不是什么污蔑之词。如果真要是污蔑的话,那魏延就应该在诸葛亮死后能服从命令,不搞什么“军谏”。但是事实上魏延还真是“不争气”,偏偏就给孙权说中了。诸葛亮一死,就和杨仪的个人矛盾发展到不可开交的地步。还差点使十万蜀军由他而故,陷入全军覆没的险境。

第四:“诸葛亮对魏延四是“防”,乃至设法除掉。诸葛亮把魏延看成是蜀汉的异己力量,对魏延采取了防范其谋反乃至设法除掉的态度。诸葛亮在病危时,抛开魏延,“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礻韦]、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的部署。这种部署,势必引起魏延的不满,“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结果是激化了魏延与杨仪的矛盾,魏延被杀,这不是假杨仪之手取魏延之头吗?用心何其苦!”如果说诸葛亮把魏延看成蜀汉的异已力量,那他又为什么要“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而且诸葛亮在病危时,并没有抛开魏延。“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令延断后”,就是想仿照当年曹操在征张绣时,贾诩料定曹操会把精兵猛将置于部队最后,掩护部队的撤退。这反而更能体现出诸葛亮对魏延的信任。而且这里是“令”,也就是说让魏延奉命掩护部队。只有在“若延或不从命”的情部下,才“军使自发”。这就说明是完全取决于魏延本人对此命令的执行态度。根本就没有想要抛下魏延不管的意思在内。至于“诸葛亮要假杨仪之手取魏延之头”之说,这更是无稽之谈了。诸葛亮如果要杀魏延,根本就不必假杨仪之手。在撤退之前,只消在帐内埋伏下几十个刀斧手,请魏延来,一举就可杀之,又有何难?又何必要冒着大敌在后,而蜀军再起内讧的危险,难道说诸葛亮真就致十万蜀军的性命于不顾吗?

我就再拿魏延同赵云做一比较。

先说资历。赵云跟随刘备的时间要比魏延长得多,甚至比诸葛亮本人还要长许多,可以说是仅次于关、张两人的开国元老。再论军事才能,赵云也未必逊于魏延。当阳一战,赵云保后主得脱重险;汉水一役,更是把赵云的军事指挥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这里我先说段题外话。有人把张辽”威震逍遥津“一直比做是以少胜多的典范。但我却一直认为”汉水一战“与”逍遥津“一战相比,实有过之而无不及。赵云演出的是一场真正的“空城计”,而张辽是趁孙权立足为稳;赵云所面对的是智计“殊绝于人”的大军事家曹操,而张辽则面对”短于行阵“的孙权;赵云当时手下只有一员名不见经传的牙将张翼,而张辽还有像李典、乐进这样的名将为其羽翼。)至于为人师表、个人素质品格方面,魏延更是比赵云相差甚远。“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侯,迁镇东将军。五年,随诸葛亮驻汉中。”(见《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时,由于“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见《赵云传》);“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见《云别传》)。可即使像这样败中求胜的优秀将领,尚要衩贬为镇军将军,赵云本人却未对此有何异议。而反观魏延,“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已才用之不尽。”(见《魏延传》)。就是这样一位开国元勋,一位德才皆备的杰出军事将领,所得的荣誉和官位也未必高于魏延。甚至于在建兴五年时,赵云应该说还是魏延的下属官员。如果再以网上一些朋友根据“太阁”系列的说法,把赵云归入诸葛派下,那赵云岂不是更要对此“未尽其才”,而“愤愤不平”,以致于要“跳楼自杀”吗?

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找到问题的差距。将魏延与赵云两者相较,我们还能说诸葛亮未能重用魏延吗?

魏延是一个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的人。如果大家细心看过《三国志》的话,我们就能发现魏延其实和关羽在很多地方有着惊人的相似。关羽“刚而自矜”,魏延“性矜高”;关羽“善待士卒”,魏延“善养士卒”;关羽“骄于士大夫”,魏延“当时皆避下之”。一个不善于团结队伍的将领不是一个好将领。关羽最后也就是因为“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如果把军事大权交由魏延,谁又能保证魏延不走上关羽的同一条道路呢?(而且在陈寿评论魏延、杨仪时,也说道“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军人?而军人的职责又是什么呢?

做为一个军人,首要任务就是要服从上级下达的命令,贯彻上级给予的的方针意图。而做为一个真正的军人,就应该至始至终把国家、人民、部队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不是应该斤斤计较于个人的荣辱得失。魏延在北伐时,应该说对诸葛亮下达的命令还是能尽心尽职地完成的。虽然他有他自己的想法,但他也能以服从命令为已任。应该说,在这点上,魏延还是应该值得肯定的。但在诸葛亮过世后,魏延还有此意识吗?魏延说:“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见《魏延传》)。如果仔细回味魏延所说的话,就可以得出这样几个结论。第一:魏延想要继续完成北伐的大业。“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第二:是想表现自己。“丞相虽亡,吾自见在”;第三:即为不服杨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魏延的上述三个想法,除了第一种还可以说是为国为民的味道,而后两种则是完全出自于个人目的了。且不论魏延是为公还是为私,违抗诸葛亮撤军的命令,其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违纪行为,是一种不顾全大局,损害蜀汉国家利益的行为。公然不服从命令,大搞个人意气之争,致国家与部队的安危于不顾。抢在撤退部队的前面,擅自破坏南归的栈道,企图搞“兵谏”。当时的蜀军处于进不可进、退无可退的险境,前有魏延率军拦截,后有司马懿带兵追赶,如果不是有姜维和杨仪的巧妙安排,“反旗鸣鼓,若将向宣王者”,和司马懿对张合之死还心存余悸,十万欲南归的蜀军完全有可能因为魏延与杨仪的意气之争,而全军覆没。以致于王平上前质问魏延,连魏延的部下也知道曲在已方,纷纷离魏延而去,这就叫做“失道者寡助”!以一已私怨,致国家利益与部队的安危于不顾,这样的人还能算是真正的军人吗?

诸葛亮用人一直主张德才皆备,但并未以此来苛求别人。在封建社会下,“忠”、“孝”一直被奉为德中之最。对一个国家来说,忠就是首要之德。诸葛亮称赞蒋琬道:“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见《蒋琬传》);他赞董和“有忠于国”。(见《董和传》);他赞陈震“忠纯之性,老而益笃”。(见《陈震传》);赞杨洪“忠清款亮,忧公如家”(见《杨洪传》)。赞王平“忠勇而严整”(见《王平传》);赞姜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见《姜维传》)。在《前出师表》里,也称赞郭攸之、费文伟、董允等人以“此皆良实,志虑忠诚”。而与之相反,诸葛亮弹劾李严“受恩过量,不思忠报”,“安身求名,无忧国之事”。(见《李严传》);弹劾廖立“奉先帝无忠孝之心”,“坐自贵大,臧否群士。”(见《廖立传》)。从以上诸葛亮的一褒一贬,就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用人原则,只要是忠诚于蜀汉政权,愿意为蜀汉政权出力人,都可以提拔之。所以他对像法正、李严、何祗、魏延、刘巴、杨仪、张裔之类身上有性格缺陷的人也一视公平,让他们在能充分发挥他们作用的地方各司其职。这和曹操的“唯才是举”原则不是非常相像吗?

诸葛亮并没有因为魏延身上有些毛病而弃用之,相反在北伐中始终委延以重任。但是魏延此人虽有大将之才,却无大将所应具有的气度与品德。因此诸葛亮任魏延为“先锋,督前部”,是用魏延军事之所长。而不把军事大权交由魏延,则是避其性格之短。这也正是诸葛亮用魏延的高明之处!

回答者:cjjstc120 - 初学弟子 一级 8-18 14:38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 (论文)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

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确如此。 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如在孙悟空的形象创造上,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又如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也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不仅如此,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宫、如来佛祖管辖的西方极乐世界,也都浓浓地涂上了人间社会的色彩。而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对这些形象的刻画,即使是信手拈来,也无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但我认为,《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 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唐僧的形象写得也不错,但比起孙悟空、猪八戒来,则要逊色得多。沙僧更是缺少鲜明的性格特点,这不能不说是《西游记》的缺憾。尽管如此,《西游记》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仍是十分惊人的,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而且,这里的人物也给现代管理学带来很多值得参考的价值。

鲁达的性格特点 (人物一)

(1)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

从他对待金家父女和郑屠的不同态度就可以充分看出。当他倾听了金家父女对郑屠的血泪控诉后,就非常同情关心他们,主动赠送银两,亲自保护他们逃离虎口。而对郑屠则怒不可遏,当即就要去打死他。

(2)慷慨大方,重义疏财。

了解了金家父女的不幸遭遇后,虽然自己与他们非亲非故,却马上主动提出要给金老盘缠让他们回东京。当李忠不爽利地只摸出二两银子时,鲁达便认为李忠不仗义,将那二两银子丢还他。

(3)率直粗矿,勇而有谋,胆大心细。

为了防止店小二去追赶,一向暴躁的鲁达,竟在店门口“坐了两个时辰”,“约摸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

林冲(人物二):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不卑不亢,本人非常喜欢,梁山顶尖高手,一生未尝败绩,而且具有一定的政治能力,战功显赫,几乎梁山招安前的每次打仗都参与,只是结局令人叹息。

却说周瑜怒气填胸,坠落到马下,左右急忙救回船上。军士报告:“刘备、诸葛亮正在前面不远处山顶上饮酒取乐。”周瑜大怒,咬牙切齿说道:“你以为我取不了西川,我偏要去取!”正愤恨之间,有人报告说孙权派他的弟弟孙瑜来到。周瑜派人接入后,说了刚才发生的事情。孙瑜说:“我奉兄长之命前来为都督助战。”

周瑜命令催促军兵前行。行进到巴丘地界,有人报告上游有刘封、关平两人领军截住水路,周瑜更加恼怒。

忽然又有人报告诸葛亮派人送书信来到,周瑜拆开书信观看。信中说:“汉军师中郎将诸葛亮,致书于东吴大都督公瑾先生麾下:自从柴桑一别,至今念念不忘。听说足下想要攻取西川,我私下里认为不可。益州民强地险,刘璋虽然暗弱,却足能自守。现在劳师远征,转战万里,想收全功,就是吴起也不能定其规,孙武也不能善其后。曹操在赤壁失利后,他一刻也没有忘记报仇。现在足下兴兵远征,倘若曹操乘虚杀到,江南就要化为齑粉!我不忍坐视不管,特此告知。幸垂照鉴。”周瑜看完书信后长叹一声,召唤左右取出纸笔写一封书信给孙权。

他聚齐众将说:“我不是不想尽忠报国,怎奈天命已绝。你们要善事吴侯,共创大业。”说完后昏绝,徐久才苏醒过来,仰天长叹道:“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年仅三十五岁。后人有诗叹曰:

周瑜停丧于巴丘。众将把周瑜所写遗书派人飞报给孙权。孙权听说周瑜已死,放声大哭,拆开书信观看,是推荐鲁肃接替自己任都督的。

信中说道:“周瑜以平凡之才,蒙主公殊遇,委任为心腹庞统御兵马,没有一刻不尽股肱之力,以图报效。怎奈死生不测,修短有命。我大志未展,微躯已殒,遗恨何极!现在曹操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居荆州,好似养虎;天下之事都不可预料。这正是朝外众士死力之秋,主公忧虑之时。鲁肃性格忠烈,临事一丝不苟,可以接替我任都督之职。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如果主公能听我一言,我虽死不朽!”孙权盾完书信大哭道:“公瑾有王佐之才,现在忽然短命而死,我还能依赖什么人?既然遗书特荐子敬,我怎敢不从。”立即任命鲁肃为都督,总领兵马 ,一面让运回周瑜的灵柩安葬。

却说诸葛亮命人打探消息,报告周瑜已死。刘备问诸葛亮说:“周瑜死后,谁能接替他?”诸葛亮说:“我猜接替周瑜的必定是鲁肃无疑。我现在就以吊丧为名,亲自到江东走一遭,顺便也寻访贤士辅佐主公。”刘备说:“只恐怕东吴将士要加害先生。”诸葛亮说:“周瑜在时我都不怕。现在周瑜已死,我又有什么可害怕的?”

诸葛亮和赵云带领五百名军士,准备好祭礼,上船到巴丘吊丧。在路上探听到孙权任命鲁肃为都督,周瑜的灵柩已运回了柴桑。

诸葛亮直接转赴柴桑,鲁肃以礼相接。周瑜部将都想杀诸葛亮,因看到赵云带剑相随,才不敢下手。诸葛亮让在灵前摆设祭物,亲自奠酒,跪于地下,读祭文曰:

诸葛亮祭奠完后伏地大哭,泪如涌泉,哀痛不已。众将相互说道:“人们都说公瑾和诸葛亮不睦,现在看他祭奠之情,大家说的都不是真话。”鲁肃看到诸葛亮如此悲切,也深深感伤,寻思道:“诸葛亮真是多情重义之人,只是公瑾量窄,自取死祸。”后人有诗叹曰:

鲁肃设宴款待诸葛亮。宴罢诸葛亮辞别而回,正要上船时,只见江边有一人道袍竹冠,皂绦素履,一把揪住诸葛亮大笑说:“你气死了周郎,却又前来吊孝,是欺负我们东吴没有人吗?”诸葛亮急忙回头看说话的人,却是凤雏先生庞统,诸葛亮也是大笑。两人携手登舟,各自诉说心事。诸葛亮留下一封书信给庞统,嘱咐他说:“我料孙仲谋不能重用足下。如果有不如意时,可到荆州和我共同辅保刘备。这人宽仁厚德,肯定不会辜负了先生公平生所学。”庞统答应后告别,诸葛亮回了荆州。

却说鲁肃护送周瑜的灵柩来到芜湖,孙权亲自迎接,哭祭在灵前,命人到家乡厚葬。周瑜生有两男一女,长男周循,次男周胤,孙权全都按照最高标准重重抚恤。

鲁肃说:“我是碌碌庸才,蒙公瑾不嫌弃推荐,其实我很不称职,我愿意保举一人前来辅佐主公。这人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谋略不低于管、乐,枢机可和孙、吴齐名。原来周瑜采纳了他很多建议,连诸葛亮也佩服他的智谋。这人正在江南,主公为什么不重用?”孙权听完大喜,便问这人姓名。鲁肃说:“这人是襄阳人,姓庞名统,字士元,道号凤雏先生。”孙权说:“我也很久就听说这个人的名气。他既然就在这里,可以马上请他前来相见。”

鲁肃邀请庞统来见孙权,施礼完毕。孙权看这个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就不舒服。就问:“先生平生所学,以什么为主?”庞统说:“我不拘泥于条框,随机应变。”孙权又问:“先生的学识,和公瑾相比怎样?”孙统笑道:“我所学的东西,和公瑾很不相同。”孙权平生最喜爱周瑜,看到庞统有轻慢的意思,心中更加不高兴,就对庞统说:“先生暂且先退下吧。如果我有用先生时,再去相请。”庞统长叹一声而出。

鲁肃问:“主公为什么不用庞士元?”孙权说:“这是一个狂士,用了没有什么好处!”鲁肃说:“赤壁鏖兵时,就是他曾经献的连环计,成就第一功。主公想必也应该知道。”孙权说:“这是曹操自己想钉船,未必就是这个人的功劳,我对他坚决不用。”

鲁肃出来对庞统说:“不是我不推荐足下,奈何吴侯不肯用先生。先生暂且耐心等待。”庞统低头长叹不语。鲁肃说:“先生难道是不想在东吴做事了吗?”庞统还是不答。鲁肃说:“先生抱济世之才,去哪里不行?可把实话对我说,想要去哪儿高就?”庞统说:“我想去投奔曹操。”鲁肃说:“这是明珠暗投,先生可去荆州投奔刘皇叔,肯定能得到重用。”庞统说:“我的意思也是这样,刚才是开个玩笑。”鲁肃说:“我现在就写一封书信推荐先生。先生如果辅佐了刘备,必定会使孙刘两家不再相攻,同力破曹。”庞统说:“这也是我平生的大志。”庞统带上鲁肃的书信,到荆州去见刘备。

这时诸葛亮正巡察四郡未回,门吏传话报告:“江南名士庞统,特地前来相投。”刘备也久闻庞统大名,便叫请入相见,庞统见到刘备后长揖不拜。刘备看到庞统容貌丑陋,心中也不舒服,就对庞统说:“足下远道而来实在不容易。”

庞统也不拿出鲁肃和诸葛亮的推荐书信呈上,只是说:“我听说皇叔招贤纳士,所以特地前来相投。”刘备说:“荆楚之地刚刚平定,现在没有那么多闲职。离这里东北方向一百三十里,有一县叫做耒阳,还缺少一名县宰,就委屈一下先生前去任职。以后有了空缺,我再重用。”庞统寻思:“刘备待我是这样的冷淡!”想施展才学打动刘备,看到诸葛亮不在,只好勉强辞别而去。庞统到了耒阳县后不理政事,每天只是饮酒取乐,钱粮词讼全不理会。

有人报告了刘备,说庞统把耒阳县事全废。刘备怒道:“这个混蛋胆敢乱我法度!”就召来张飞吩咐,带人到荆南诸县巡视:“如果有不公不法的,立即查问。如果有什么具体事情不明白的,可带孙乾一同前去。”张飞领了命令后,和孙乾赶到耒阳县。

军民官吏都出城迎接,唯独不见县令。张飞问:“县令在哪里?”众人都说:“庞县令自从到任以来,将一百多天的县事全不处理,每天只是通宵达旦饮酒,天天就在醉梦里。昨天晚上的酒还没有醒,正在大睡不起。”张飞大怒,想要前去擒拿。孙乾说:“庞士元是高明之人,不要轻举妄动。咱们先到县里查问一下,如果真是这样,再加治罪也不晚。”

张飞到县衙正厅上坐定,命令县令来见。庞统衣冠不整,歪歪斜斜醉出。张飞大怒道:“我兄长把你当作人才,让你作了县宰,为什么全废了县事!”庞统笑着问:“将军说我废了县中的什么事情?”张飞说:“你到任百余日,每天沉浸在醉乡,怎么能不废政事?”庞统说:“就这么点个百里小县,都是些小公事,有什么难决断的!将军稍微安坐,等我发落后就来。”

庞统说完随即唤来公吏,把一百多天所积压的公务,都拿来审断。公吏都纷纷抱着案卷来到厅堂,诉讼的被告人也环饶跪到台阶下。张飞只想偷笑,看这庞统怎么应付。

庞统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中听词,曲直分明,没有一分一毫差错,百姓全都叩首拜伏。

不到半天,庞统就把一百多天的事情全部处理完了,把笔扔到地上对张飞说:“我所废的事情在哪里?曹操、孙权,我看他们就好象是掌上观文,就这么巴掌点的小县,有什么大事需要过于劳神!”

张飞大惊,离座拜谢说:“先生大才,我刚才失敬。我这就去兄长那里极力举荐。”庞统这才拿出鲁肃的推荐信。张飞问:“先生第一次见我兄长时,为什么不将信拿出?”庞统说:“我是凭本事吃饭,拿着别的推荐信就好象是来混事的。”张飞对孙乾说:“如果这次孙先生不来,我们肯定损失了一位大贤。”

张飞辞别庞统回荆州去见刘备,说了庞统的才干。刘备大惊道:“屈待大贤,全是我的过错!”张飞将鲁肃的推荐信呈上,刘备拆开观看。信中说:“庞士元不是百里之才,最起码也得让他当个治中、别驾的职务,才能伸展其骥足。如果以貌取人,恐怕会辜负了他的学识,最终会被别人使用,对孙刘两方都是重大损失!”刘备看完信正在嗟叹,忽然有人报告诸葛亮回来了。

刘备接入后,诸葛亮问:“庞军师这一段时间好吗?”刘备说:“他近期去耒阳县任职,听说一直好酒废事。”诸葛亮笑道:“庞士元不是百里之才,胸中之学胜我十倍。我曾经写过推荐信给庞士元,他没有送给主公吗?”刘备说:“我刚刚看到子敬的推荐信,并没有看到过先生的推荐信。”诸葛亮说:“大贤如果处在小职位上,只好用喝酒装糊涂,自然没有心思理事。”刘备说:“不是我三弟张飞所说,险些失去一位大贤。”随即命令张飞前往耒阳县敬请庞统来到荆州。

刘备快步走下台阶请罪,庞统这时才出示诸葛亮的推荐信。刘备看书中的意思,说是只要凤雏到时要立即重用。刘备喜道:“当年司马德操说过:‘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现在我两人全得,汉室可兴。”刘备封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和诸葛亮共掌方略,操练军士,听候征伐调用。

早有人报到许昌,说刘备现在有诸葛亮、庞统为谋士,招军买马,积草屯粮,连结东吴,早晚必定兴兵北伐。曹操听说后,立即聚集众谋士商议南征。荀攸说:“周瑜刚刚去世,可以先攻取孙权,再攻刘备。”曹操说:“我如果远征,恐怕马腾来偷袭许昌。前者在赤壁时军中就有讹言,说西凉入寇,现在不得不防。”荀攸说:“依照我的看法,不如降诏加封马腾为征南将军,派他去征讨孙权,用这个名义诱入京师,先除掉此人,那么再南征就没有后患了。”曹操大喜,立即派人送诏书到西凉召马腾来京。

却说马腾字寿成,是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他父亲名叫马肃,字子硕,汉桓帝时任天水兰干县尉。后来丢官流落到陇西,和羌人杂居,娶了羌族女子生下儿子马腾。马腾身高一米八五,体貌雄异,禀性温良,人们都很尊敬他。汉灵帝末年,羌人很多人叛乱,马腾招募民兵攻破羌人。初平中年因为讨贼有功,封为征西将军,和镇西将军韩遂结成兄弟。

这天马腾接到诏书后,就和长子马超商议:“我自从和董承接受了衣带诏以来,想和刘备共同讨贼,不幸董承已死,刘备也是屡败。我又地处偏僻的西凉,不能协助刘备。现在听说刘备已经取得荆州,我也正想实现当初的志向,而曹操反来召我去京城,这是什么意思?”马超说:“曹操奉天子之命来召父亲,如果不去,他肯定会借逆命之罪来讨伐我们。我看不如就应他的召命前往京师,在其中慢慢寻找机会。”

马腾的侄子马岱阻拦说:“曹操心怀叵测,叔父如果前去,恐怕遭他谋害。”马超说:“我尽起西凉之兵,随父亲杀到许昌,为天下除害,有什么不可以的?”马腾说:“你和庞德统率羌兵保卫好西凉,只让你兄弟马休、马铁和侄儿马岱随我同去。曹操看到你在西凉,又有韩遂相助,谅他也不敢加害于我。”马超说:“父亲想去的话,千万不要轻易进入京城。要随机应变,观其动静。”马腾说:“我自有办法,不必多忧虑。”

马腾带领五千名西凉兵出发,先命令马休、马铁为前部,留下马岱在后接应,奔许昌而来,离许昌二十里屯住军马。曹操听说马腾已到,就召来门下侍郎黄奎吩咐说:“现在马腾就要南征孙权,我命你为行军参谋,先到马腾寨中劳军,可以对马腾说:西凉路远运粮甚难,不能多带人马,我自会派遣大军协同前进。明天让他入城面君,我马上拨付粮草给他。”黄奎领命后去见马腾。

马腾摆酒款待,黄奎半醉说道:“我的父亲黄琬死在李傕、郭汜之难中,想起来就心中痛恨。不想今天又遇到了欺君之贼!”马腾问:“你说谁是欺君之贼?”黄奎说:“欺君的就是那操贼。将军难道不知道吗,还要问我?”马腾怕是曹操派来试探的,急忙制止说:“这里耳目较近,不要乱讲。”黄奎喝斥道:“难道将军忘记衣带诏之事了吗!”马腾看他说出心事,就悄悄地把实情告诉他。黄奎说:“曹操想让将军入城面君是不怀好意,将军不要轻易进入。明天要勒兵城下,等到曹操出城点军时,可以趁机斩杀,大事可济。”两人商议已定。

黄奎回家后余怒未息,他的妻子再三询问,黄奎都不肯讲出实话。不料黄奎的小妾叫做李春香,和黄奎的妻弟苗泽私通。苗泽想得到李春香,正愁无计可施。李春香看到黄奎愤恨不平,就对苗泽说:“黄侍郎今天商议军情回来,满是愤恨,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事情。”苗泽说:“你可以用言语挑拨说:‘人们都说刘皇叔仁德,曹操奸雄,不知道是真是假?’看他说什么话便知。”

这夜黄奎果然到李春香房中安歇,李春香用言语挑拨。黄奎乘着酒醉说:“你是一名妇道人家,还能知道邪正,何况是我?我最恨的就是曹操,正想要杀掉曹操!”李春香问:“想要杀掉曹操,怎样才能得手?”黄奎说:“我已约定好了马腾将军,明天就在城外点兵时杀他。”李春香急忙报告苗泽,苗泽连夜报告给曹操。

曹操秘密召来曹洪、许褚吩咐如此如此,又唤来夏侯渊、徐晃吩咐如此如此。各人都领命去了,一面先将黄奎一家老小拿下。

第二天,马腾领着西凉兵马靠近许昌城,只见前面一簇红旗,打着丞相旗号。马腾只认为是曹操亲自前来点军,就拍马向前。忽然听得一声炮响,红旗开处弓弩齐发,一将当先正是曹洪。马腾急忙拨马回时,两下里喊声又起:左边许褚杀来,右边夏侯渊杀来,后面徐晃领兵杀到,截断了西凉军马退路,将马腾父子三人困在中心。马腾见事情不对头,奋力冲杀。马铁早被乱箭射死,马休跟着马腾左冲右突,终究不能冲出。两人身负重伤,坐下马又被箭射倒,父子两人都被活捉。

曹操命人将黄奎和马腾父子一起绑到。黄奎大叫:“我无罪!”曹操让苗泽出来对证。马腾大骂道:“你个混蛋误我大事!我不能为国杀贼,这是天意!”曹操命人牵出。马腾骂不绝口,和他的儿子马休及黄奎一同遇害。后人有诗叹马腾曰:

苗泽求告曹操说:“我不愿加赏,只求赏赐李春香为妻。”曹操笑道:“你为了一个妇人,竟然害了你姐夫一家,怎么能留下你这类不义之人!”命人将苗泽、李春香和黄奎一家老小全部斩杀于市,观者无不叹息。后人有诗叹曰:

曹操命人招安西凉兵马,对他们说:“马腾父子谋反,不关大家的事情。”一面派人吩咐把住关隘,不要放走了马岱。

且说马岱带领一千军兵在后。早有许昌城外逃回的军士报告了马岱。马岱大惊,只得弃了兵马,扮作客商连夜逃遁去了。曹操杀了马腾等后便决定南征。忽然有人报告说:“刘备调练军马,收拾器械,准备攻取西川。”曹操大惊道:“如果刘备收川,那么他可就真的羽翼丰满了,我们用什么办法来图谋?”话音未落,台阶下有一人进前说:“我有一计,能让刘备、孙权不能相顾,江南、西川都归属丞相。”

黄其军

      作于2018年8月23日(古历七月十三)

白话《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

读后感优秀范文500字篇1

我所思考的“活法”,也就是我的人生观,立足于做人最基本的伦理观和道德观。我一生着力追求在实践中彻底地贯彻这样的伦理观和道德观。

近期宣读稻盛先生的《活法》,我被书中的人生哲学深深的吸引。在《活法》当中,稻盛先生在书中引用了许多中国之经典哲学文化,书中的观点及哲理显得简单而又熟悉,简单到常被我们忽视,熟悉到如同浸在骨子里般亲切,然而,我们确忽视了它的存在,现在,我逐渐的明白了些许。

在100多年前,我们的民族遭受了一次巨大的灾难,因此而落后于其他国家,为了使咱们的民族快速振兴强大,国民选择了一条高速发展的经济之路,此时,我们确忽视了精神文明的建设,把祖宗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不断丢失。

感谢稻盛先生再一次把它放在了我们的面前,这是在告诉我们,我们不可再如此的无知下去,书中的内容朴实而简单,烂熟于我们的血液之中,可我们确忽视了它的存在,如今当我再次朗读出声的时候内心确有一种羞愧感。

当我们把书中的文化切合实际的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时,这不仅是对我们个人整体水平的提升,也是一个单位或者一个企业不可缺少的一种文化以及精神力量,更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精华。

对此,我们可把它当作前行的灯塔。

读后感优秀范文500字篇2

这本书阅读的时间跨度特别长,差不多俩月了,原因有二,书本身就是大部头,经典名作,不易读,其二,这段时间迷上美剧,阅读懈怠很多。

这本长长的战争与和平大名不知道是小学还是初中就听到了,反正真正的阅读是听到这本书的十多年以后,书中的内容说来也不复杂,复杂的是俄国作品中类似欧洲的人名地名让人头疼。很多时候除了关注书的内容本身,还要花心思去记和分辨这些人名。

这本书虽然不是历史书,(作者好像也不认为它是小说,但是我们归类还是会把他归为小说。)但是我阅读完感受最深的二点确实关于历史的,其一就是之前了解到的拿破仑进攻俄国失败因为资源短缺,这本书让我看到的正好相反,法国占有各种优势,一度让俄国首都迫使莫斯科的大部分人撤离莫斯科。其次,就是关于拿破仑的形象,通过作者的一些观点描述,让我了解到,拿破仑或者其他一切容易让人膜拜的形象,更多的可能是不断去强化其光辉形象的结果。我们了解的真实,未必是真实。(当然这两点是基于本书给我的认识。)

很难想象,书的收尾阶段,作者对于科学的开放态度,让我敬畏。原来,我们上学书中所给我们的托尔斯泰或者其他的人物形象,过于单一化。可能有些作家或者人物,比我们所了解到的更让人敬佩,当你更多的去认识他的时候。而托尔斯泰便是其中一位。

小结:书很长,很耐读。读这种书会有很不一样的感受,读完会有满满的成就感。

读后感优秀范文500字篇3

围城》中,方鸿渐作为钱钟书笔下的一号男主角,自然是占据了很大的笔墨。钱钟书写这本书花了大量的时间,里面的语言犀利刻薄,特别是各种比喻,对人性的讽刺可谓是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其实,志大才疏,懦弱,爱面子,不通人情世故,自认为聪明却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这些都可以用在他身上。要说他真实得可爱,却也不然,有时也是虚伪的。然而,在作品里,是一个女性“千方百计想要嫁”的人。可能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而正好爱他棵青菜的人都集中在那里了。据说方鸿渐身上有钱钟书自己的影子,呵呵,这就不好说了。

我想,他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一个人呢也像写作一样刻薄吗一般不会这样表现吧。听说过一个小故事,经常有人向他借钱,他总是借给别人所要求的一半,而不要求别人归还。我向来认为,刻薄的人是可以装成厚道的,而厚道的人是无法刻薄的。从他的书来看,这种刻薄是他的本性,而不是为了写书而刻意这样做的。而他对借贷者的这种做法,也是刻薄的天性被掩盖在厚道的外衣下的表现。但是,好的作品是需要这种刻薄的。都像温吞水一样,那就没意思了。

看到他们一行人开始去往三闾大学的旅程,是故事最精彩的部分。给读者的感觉是物质食粮的诱惑超过了精神食粮。非常值得一看!

读后感优秀范文500字篇4

最近,我读了“三国演义”一书,它使我受益匪浅。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相互斗争为内容,讲述了东汉末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

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诸葛亮——卧龙先生,他足智多谋,可以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甚至我都在怀疑他的智商是不是上万了他的草船借箭、空城计、借东风都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再说说计策吧,我最喜欢司徒王允使出的美人计,那万种风情的貂蝉,那被迷倒的吕布、董卓,这个计策很好,既是美人计、连环计,还是在借刀杀人呢!高!高!太高了!

剩下的就是诸葛先生的空城计了,让我惊奇的是,诸葛先生竟然出人意料的了解敌对,在那么危机的情况下,诸葛先生却静下来弹琴,居然没被司马懿识破!

当我读到周瑜被气死的那一段时,书中写道:“周瑜又气又病,道:‘既生瑜,何生亮’,说了几遍就气死了”,初次完这儿,我还认为“既生瑜,何生亮”的意思是:既然你生了叫瑜的小孩,为什么还要生个叫亮的小孩我还是认为这个意思不对,就学着周瑜说了几遍“既生瑜,何生亮”,我这才明白,它的意思:既然这个世界有了这么聪明的周瑜,为什么还要生比周瑜更聪明的诸葛亮这就是“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三国演义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这一读,我收获的太多了,只能证明我读的书还不够,我要坚持“读”下去!

读后感优秀范文500字篇5

“当你看一本书的时候,你可以变成一个再创者,这就是一本好书。如果不分你的教育程度、职业、年龄、性别、国籍和人种,都可以会心微笑,用自己的方式去读,那它更是一本动人的好书了。《小王子》就是这样一本书。”——这是外界对于《小王子》的评价。这样的赞美,它是当之无愧的。

在小王子的世界中,我读到了太多的东西。可那时,我已经是一个“大人”了——一个长大了的人。仔细看看我身边的世界,所有的人都已经变成了“大人”,他们不再天真,不再善良,也不再可爱。这个世界竟与小王子所造访过的星球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我记得那样一个场景:两个五、六岁的孩子,在一起玩射击游戏。他们一个拿着一把加入电池之后能发出声音的仿真玩具枪,另一个拿着的却是那种自制的、只有外形有些像枪的木头枪,可是他们却玩得一样开心。他们没有因为玩具的差异、家庭的背景而产生隔阂,他们交换玩具,而且还是那个拿着新型玩具的小男孩提出来的。说实话,我刚看到这件事的时候,并未觉得有什么值得说的。

但是,当我仔细将《小王子》读完,再回头想想那件事,还真是为他们那种不带有任何目的的单纯的友谊感到快乐。因为,至今为止,我还未看到有哪个大人做出这种举动——即使有,也不是单纯的想要与别人分享一些什么。

大多数的时间里,我们都是“国王”,贪婪地希望命令和控制一切;我们像“自负的人”,只爱被仰慕,除了赞美什么也听不进;我们像“酒鬼”,自暴自弃,自欺欺人;我们像“商人”想要占有所有的东西;我们像“点灯人”,遵守规律却毫无目的;我们像“地理学家”,对生命毫无兴趣。总之,在苏佩里的笔下,有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子。

当你无助的时候,请试着翻开《小王子》,让那个有同情心的小家伙帮助你;当你伤心的时候,请试着抬头看看星空,你将会看到所有的星星上都开着玫瑰花,你会感到无比甜蜜和愉快。当然,你的心中必须充满着爱!

如果,有一天,你到非洲的沙漠旅行,也请不要匆匆走过,停下脚步,等一会儿。如果出现了一个笑着的小人儿向你走来,如果他有着一头金**的头发,如果他喜欢问你很多问题,却从不回答你的问题,那么,你将会知道他是谁。如果,你不愿那么快就长成一个“大人”,那么,请敞开你的心扉,用你的真情打动他,用你的实际行动表明你希望结交这个朋友,他将会给你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包括一颗善良的心!

读后感优秀范文500字篇6

随着我阅读的章节越多,我对人物的感情也就越深。虽然说红楼梦中描绘了很多事件的发生,但写事都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渐渐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都浮现了出来……

先说黛玉吧,看第七回时对于我个人的情感来说我是越来越讨厌他了。俗话说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当真不假。贾府仆人周瑞之妻应薛夫人之命把皇宫式样的扎花送予她。黛玉得知宫花是众姑娘皆有的,则表示不屑。对于自己的爱情与亲情只懂得一味吃醋难过而不懂得主动争取。她的性子真让人捉摸不透既孤傲清高又忧愁自卑。在她的父亲林如海过世后她的这种患得患失的性格将上映的更加明显。这样的人最后不剩吃亏还能有些什么呢

与宝玉有着“金玉良缘”之称的宝钗为人处世方面磊磊落落,想看宝玉的玉便直言不讳的提出来,并拿出自己的金锁与宝玉交流。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也成为今天流传的话语。虽然后人有很多都批判宝钗有心计没有人情。但我觉得她至少为了爱与自己争取过,虽然方式不对,但也没有伤害太多的人。

第九回的花袭人劝宝玉努力学识,孝敬父母,还真是让我很感动的。她从小在宝玉的身边长大懂得宝玉的性格与心理。这在古代很少有女性能如此贤明且贤惠的。这方面也看出了宝玉性格的活泼调皮,不像封建势力低头,坚持做自己所喜欢的事情。同时在文章里的字里行间也能看出宝玉的聪灵觉悟。

虽然红楼里还有许多没有着重描写却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人,但红楼梦的重要人物我已经多少有些感悟了。虽然十回的作业任务完成了,但我不会放弃对红楼梦人物的探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4829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0
下一篇2023-09-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