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诗句描写春天的作文200字

引用诗句描写春天的作文200字,第1张

1 引用关于春天诗句作文200字

引用关于春天诗句作文200字 1描写春天的作文200字,15个词6个诗句

春天的景色

春天来了,草绿了,花红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地面,在春风中,小草摇摇摆摆,从远处看,一大片一大片的绿,可好看了。小草使劲地向上钻,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累了就喝一点刚下过雨的露珠,只要一滴露珠就能滋润小草的全部身体,小草就不顾一切地向上钻,早钻出地面的小草呼吸着这个明亮的世界里的新鲜空气,感叹道:“啊,多么灿烂的世界呀,我要快快长大!”

花儿也不顾一切地向上长,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眉毛吧?可爱的小草托着美丽的花儿,小草遍地是,花儿迎风笑。真美啊!花的品种不同,存在的位置也不一样,杂样儿:桃花、梨花、杏花……它们五颜六色的面颊,招来了许多的孩子。

一说起春天,我们就想起了已经远去的冬天,冬天在2009年里给大家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在冬天里,大雪纷纷,雪后给孩子带来了无比的快乐。在春天里,春暖花开,花儿又给人们带来了快乐的享受。

古人也感受到春的魅力,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江湖春行》中写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让这首诗把我们带进春天的乐章吧!

2引用春夜喜雨 古诗写200字

春天,百花争艳,万物苏醒。

许多植物、动物都活动着,整个大地都变得热闹起来。 想必是春雨,让它们都生存下来。

你看,春雨好像知道这个季节的生物们需要雨水,到了春天,就落下来。断断续续的“嘀嘀哒哒”的声音,好像一串一串长长的、永远也滴不完的音符,从雨水的口中,一个一个地蹦了出来,连绵不断,真像是一座座高低起伏的山峦,又像是一条美丽蜿蜒的彩虹。

一滴滴小雨珠跳到几片叶子上,总会发出“哒哒”的声音来,好像在对它们说:“小叶子,请你们再长得快一些吧!” 小雨滴们随着和风,不管累不累,不管白天还是夜晚,它们就像是几个好朋友,在一起,悄悄地从空中飘下来,默默地滋润着万物,奉献着自己。野外的小路上空,乌云密布;平静的江面上有一艘小船,亮着一盏灯。

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欣赏被春雨滋润过的花儿;五彩缤纷的花儿开满了整个锦官城。 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欣赏被春雨滋润过的花儿;五彩缤纷的花儿开满了整个锦官城。

小雨滴们随着和风,不管累不累,不管白天还是夜晚,它们就像是几个好朋友,在一起,悄悄地从空中飘下来,默默地滋润着万物,奉献着自己。野外的小路上空,乌云密布;平静的江面上有一艘小船,亮着一盏灯。

想必是春雨,让它们都生存下来。你看,春雨好像知道这个季节的生物们需要雨水,到了春天,就落下来。

断断续续的“嘀嘀哒哒”的声音,好像一串一串长长的、永远也滴不完的音符,从雨水的口中,一个一个地蹦了出来,连绵不断,真像是一座座高低起伏的山峦,又像是一条美丽蜿蜒的彩虹。一滴滴小雨珠跳到几片叶子上,总会发出“哒哒”的声音来,好像在对它们说:“小叶子,请你们再长得快一些吧!”。

3描写春天的古诗——引用于作文开头

1、《大林寺桃花》

唐代-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赏析:该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2、《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与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3、《绝句》

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4描写春天的古诗引用于作文开头

1、《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知心在玉壶。

译文: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2、《石道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专,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表达了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属合污的高尚情操。

5关于春天的作文,两百字

校园的春天作文200字

春,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名字。有一个名言是这么说的: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春,把我们的校园点缀得如此美丽。

小草发出了紫色的小野花,柳树发芽了,远看,像小弟弟的眼睛一样。我们的校园里百花怒放,有:紫丁香花、桃花、梨花等。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冬天的时候燕子飞去南方,春天来了,燕子就飞来了,小燕子多么可爱,多么纯真无暇。小燕子站在电线杆子上像一个个小音符,不走过看还真以为是谁谱写的五线谱呢!春姑娘走过了校园。

春天的校园,到处都充满了朝气蓬勃的景色,到处是一派美丽的景象

6关于春天的作文200字(初春)

冬色爷爷送走了大地的严寒,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春天的景色十分美丽,就像一幅栩栩如生的画。

春天的阳光格外明媚,春姑娘展开了笑脸,太阳,红红的光束射过来,那温柔地抚摸你,像年轻的母亲的手。

随着春姑娘轻快 的步伐,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在公园里,到处都可以看见这一些生命力顽强的小草。

&nbs p; 在这一个温暖的季节里,在树林里,许多的树木都开满了鲜艳的花朵;大家都不肯相让,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种各样 的花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坛。许许多多的蝴蝶和蜜蜂都闻到了花的香味,都不约而同地飞来采蜜,在半空中飞来飞去。

&n bsp; 在树林里,许多的小鸟在自由自在欢乐地飞翔着,高兴起来,便唱出清脆悦耳的曲子,和煦的春光吹拂着小河,河水忽然被一阵悦耳、动 听的笛声所牵动,放眼望去,一群顽皮的小孩子正用垂柳的茎做柳笛呢!他们吹出了心里的幸福和快乐。

春天的雨是柔和的,只见春雨 在竹枝、竹叶上跳动着。那雨时而直线滑落,时而随风飘洒,留下如烟、如雾、如纱、如丝的倩影,飞溅的雨花仿佛是琴铉上跳动的音符,奏 出优美的旋律。

天空上,怎么是五颜六色的,使人眼花缭乱?啊,原来孩子们在防风筝呀。在蓝天白云的照耀下 ,各种各样的风筝在自由自在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

啊,春天的一切,都显得那样的 生机勃勃。

啊,春天真美啊!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吧。

7描写春天的文章200字

转瞬间严冬已逝,春天已悄悄地来到人间。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的季节;春天,又意味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开始。自古以来,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是因为春天景色宜人,处处皆可入诗。漫步古诗百花园,只见咏春诗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随意采撷几朵,慢慢品读,不知不觉已陶醉其中。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8关于春天的200字诗歌

春的田野 是绿色的海洋 我在这海洋里泛舟---- 一片绿波荡漾 清风捎来了远声 我听得见 却看不见,是谁在尽情的奏演 风里流动的芬芳 我闻得见 却看不见,她美丽的容颜 那远山的夕阳姑娘 顶着红盖头-- 在等待,她朝思暮想的夜郎 那漫天的霞光 定是洞房里红蜡烛在摇曳 夜郎来了,夜郎来了 蛙鼓咚咚擂响 虫姬欢声歌唱 就连天上的神仙-- 也都簇拥着 踮起脚尖张望 星星闪闪,是他们在眨着眼 他们的眼神闪烁 流露出,对人间的向往 我想那玉帝的八姑娘 定是十分的美丽与善良 她也一定已经看见 ----我还在孤独的徜徉 而且她也一定知道 ----我是她生命的牛郎 或许她已经来到了人间 就在我不远的地方。

9作文描写春天引用诗句,由景及人的好句子摘抄

春天来了,万物从冬季中苏醒过来小鸟在空中叫着,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天空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晶莹透亮

远处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淡,一山浓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森林里的树非常茂盛,一棵棵大树像一朵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几棵大树上还有几个鸟窝,鸟窝里还有许多小鸟在欢快的叫着,好像在说:“欢迎春姐姐!欢迎春姐姐!”

草地上,花儿们已经穿上了春装,竞相开放白的似雪,红的像火,黄的如金,粉的像霞,好像在等待着欣赏者不过花儿的魅力还是小草给它们的,小草绿油油的这里还是小动物的乐园,你看,小猫正趴在绿色的地毯上太阳小兔跟着妈妈采蘑菇,它不时偷偷地采几朵小花,大象爷爷看见了,于是从小河里抽了一些水,洒了出来,弄得小兔满脸都是,小兔在也不敢背地里采花了小松鼠从洞里出来了,他看到这番景象,于是和小动物一起又蹦又跳

小河里的小鱼跟着妈妈学游泳技术有几条小鱼抬着头,望着上面,好像在展示刚学到的本领“春江水暖鸭先知”这话真不错,你瞧,一群鸭子在水中玩耍,拍着翅膀,溅起了洁白的水花,这会儿又嘎嘎的叫着,可真调皮呀!

啊!森林里的春天可真美啊!

10描写春天的作文二百字

走进春天

盼到了,终于盼到了,春天终于来了。

春姑娘带着生命和希望,轻轻地走来了。她越过河流,跨过平原,千里迢迢的赶来了。走进春天,你会爱上那温暖的春分,因为轻轻抚醒大地,睡了一个冬的大地欣欣然张开了眼,随即又播下了生命的种子。

走进春天,你也会爱上绵绵的春雨,因为是它润醒了小草,润绿了杨柳,润开了春花,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小草钻出了地面,新奇的张望着;杨柳摆动着腰肢,随风舞蹈着;迎春花鼓起了喇叭,愉快的叫着。

走进春天,你还会爱上鸟鸣蛙叫以及一切充满活力的可爱小生灵的奏乐,尤其是那可爱的小燕子。我常在电线杆上搜寻,因为电线杆上的它们如五线谱上小巧玲珑的音符,配着“啾啾”的叫声,在鸣奏着春天的第一个乐章。

久违的春天啊,你给人们带来了多少欢乐喜悦啊!

答:蜂

唐代: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

生平

雨果出生于法国东部紧挨瑞士的杜省贝桑松,他的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位将军,儿时的雨果随父在西班牙驻军,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得奖,17岁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20岁出版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易十八赏赐,以后写了大量异国情调的诗歌。以后他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为共和主义者,他还写过许多诗剧和剧本,几部具有鲜明特色并贯彻其主张的小说。

1841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45年任上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任共和国议会代表,1851年拿破仑三世称帝,雨果奋起反对而被迫流亡国外,流亡期间写下一部政治讽刺诗《惩罚集》,每章配有拿破仑三世的一则施政纲领条文,并加以讽刺,还用拿破仑一世的功绩和拿破仑三世的耻辱对比。

1870年法国不流血革命推翻拿破仑三世后,雨果返回巴黎。雨果一生著作等身,几乎涉及文学所有领域,评论家认为,他的创作思想和现代思想最为接近,他死后法国举国志哀,被安葬在聚集法国名人纪念牌的“先贤祠”。

雨果最为法国人津津乐道的浪漫事迹是:他于30岁时邂逅26岁的女演员朱丽叶·德鲁埃,并堕入爱河,以后不管他们在一起或分开,雨果每天都要给她写一封情书,直到她75岁去世,将近50年来从未间断,写了将近两万封信。

[编辑] 剧本

《克伦威尔》,1827年发表的韵文剧本。剧本的“序言”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是雨果极为重要的文艺论著。

《爱尔那尼》(爱格尼),1830年,它的首演是法国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彻底胜利的标志。

[编辑] 小说

《巴黎圣母院》 1831年,是雨果著名的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卡西莫多和副主教孚罗洛是一对比,前者外貌丑陋,但心地纯洁善良。后者道貌岸然。女主人公艾丝蒙则是美的化身。

《笑面人》发表于1869年 小说有着和巴黎圣母院一样的美丑对比。主人公格温普兰出生贵族,但因宫廷内的勾心斗角,小时候被毁容。后来被民间艺人“熊”(或音译“乌苏斯”)收养。所以说,格温普兰是人民的儿子。后来小说峰回路转,格温普兰命运大起大落,可是因为爱人“女神”(音译“蒂”)的病逝,彻底绝望,投河而去。《笑面人》的创作标志着作者向现实主义迈出了一大步。

《海上劳工》

《悲惨世界》历时三十余年,从1828年起构思,到1845年动笔创作,直至1861年雨果才终于写完全书。是最能反映雨果文学手法,思想观念的文学巨著。在小说中,雨果描述了下层人民的深重苦难。并且通过主人公尚万强的遭遇,表达了雨果悲天悯人的思想。

《九三年》 是雨果最后一部小说。小说的两个对立人物,革命派郭文和保皇派郎特纳克侯爵是雨果的又一善恶对比。郭文在捕获郎特纳克侯爵之后,因念郎特纳克侯爵救了三个孩子,竟不惜把自己送上断头台,而放走了敌人头子。这种安排,最能体现雨果对慈悲为怀,对纯洁良心的信仰。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

法国最伟大诗人之一,象征派诗歌先驱,现代派的奠基人,以诗集《恶之花》(Les fleurs du mal)留名后世。

生平简介

夏尔·波德莱尔生于巴黎,是弗朗索瓦·波德莱尔晚年与第二任妻子唯一的孩子,弗朗索瓦早年服务于神职,后来在参议院任职,他在诗歌和绘画方面颇有才能,其在波德莱尔幼年时代就给予了他良好的艺术熏陶。波德莱尔六岁那年,父亲弗朗索瓦去世,次年,母亲改嫁。七月革命,法王复辟后,波德莱尔的继父上校奥皮克调职至里昂,波德莱尔进入当地的一所私立学校学习,其十五岁时转入巴黎路易大王中学(Lycée Louis-le-Grand)学习。在这个时期,波德莱尔开始显示出其在诗歌等方面的才能,但他的诗作却不为导师所认同,得到的评价是在这些诗作中显示了一些不属于他年龄的堕落品质。1839年,由于波德莱尔坚持庇护一名同学而被学校开除。

1840年,十九岁的波德莱尔自由的生活在拉丁区,结识文学界的朋友,为一家报纸供稿。次年,被其放荡的生活惹怒的奥皮克将继子送去一艘前往印度的船上,并希望艰苦的航行能够改造波德莱尔。1842年2月,波德莱尔于航行的中途乘坐另一艘船返回巴黎,这次通往东方的旅程令波德莱尔产生无数的幻想,并成为其后来一些作品的创作源泉。4月,波德莱尔继承了先父的遗产,开始随心所欲的奢侈生活。所有的琼浆佳肴、华服美女以及鸦片迷药在波德莱尔的诗歌中画出了一抹奇异的苍白的色彩。

1843年,波德莱尔开始写作后来收录在《恶之花》中部分的诗歌。由于他不节制的挥霍,他的家人于1844年指定了一名监护人管理波德莱尔的财产,按月拨给他200法郎。次年,波德莱尔企图自杀。1846年,波德莱尔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诗歌、小说、文论和翻译,其中大部分的诗歌于1857年首次结集为《恶之花》出版。令波德莱尔最初闻名于巴黎文坛的并不是他的诗歌,而是他的文学评论:《一八四五年的沙龙》和《一八四六年的沙龙》。1848年,法国巴黎工人学生及市民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波德莱尔在期间十分积极,并与朋友一起创办了一份革命刊物,但是这份刊物仅维持了两天,6月23日,波德莱尔参与了六月起义的巷战。在波德莱尔的一生中,对他影响最深的作家是爱伦·坡,自1848年7月一直到其逝世的十七年间,波德莱尔坚持翻译坡的作品。

《恶之花》出版后不久,因为“有伤风化”(outrage aux bonnes mœurs)的罪名,法庭处以波德莱尔三百法郎的罚款,并勒令从诗集中删除六首主要的诗,当时的法国文坛对此事件的看法一分为二,只有少部分人站在波德莱尔一边,伟大文豪雨果写信给波德莱尔赞扬《恶之花》。1861年,《恶之花》再版,除去那6首诗外,并加入新诗35首。同年12月,波德莱尔被提名为法兰西院士候选人,波德莱尔于次年2月拒绝。

1862年,诗人首次发病,三年后病情恶化,1866年在比利时参观教堂时突然出现失语症及半身不遂等症状,回巴黎后住进迪瓦尔博士的疗养院,翌年病逝,

享年46岁。

作品简析

艺术的最终目的是创造美,然而美的定义千差万别,波德莱尔认为,美不应该受到束缚,善并不等于美,美同样存在于恶与丑之中。两个世纪前,当波德莱尔将自己所创造的美展现给世人的时候,评论界惊恐的称呼他为“恶魔诗人”。当时正处于浪漫主义末期,一些公认的主题在创作上已显疲乏,大多数诗人在那块拥挤的土地上死守阵地,鲜有大胆创新者出现,而在众人之外坚持培育那朵“恶之花”的波德莱尔不外乎是那个时代的革命者。

1821年 夏尔·波德莱尔生于巴黎高叶街十五号

1827年 波德莱尔的父亲让—弗朗索瓦·波德莱尔去世

1828年 母亲再婚,改嫁欧比克上校

1831年 欧比克调至里昂驻防,全家随同前往。波德莱尔入德洛姆寄宿学校

1832年 进里昂皇家中学

1836年 欧比克调回巴黎,波德莱尔进路易大帝中学就读。开始阅读夏多布里昂和圣伯夫

1837年 在中学优等生会考中获拉丁诗二等奖

1838年 去比利牛斯山旅行,初写田园诗

1839年 被路易大帝中学开除。通过中学毕业会考

1840年 入勒韦克·巴伊寄宿学校。开始游手好闲,与继父闹翻

1841年 被迫远游,从波尔多出发,前往加尔各答

1842年 回巴黎,继承先父遗产。迁居圣·路易岛,开始与圣伯夫、戈蒂耶、雨果及女演 员 让娜·杜瓦尔交往。写出《恶之花》中的二十多首诗

1843年 经济拮据。吸大麻。《恶之花》中的许多诗写于此时

1844年 被指定监护人管理其财产,挥霍无度

1845年 二度企图自杀。出版《1845年的沙龙》。开始翻译爱伦·坡的作品

1846年 出版《1846年的沙龙》

1847年 结识玛丽·杜布伦,发表小说《拉·芳法罗》

1848年 参加革命团体。翻译爱伦·坡的《磁性启示》

1849年 对革命感到失望,躲到第戎数月

1851年 发表《酒与印度大麻》,以《冥府》为总题发表十一首诗,后收入《恶之花》。控诉雾月政变,放弃所有政治活动

1852年 发表《爱伦·坡的生平与著作》。首次寄诗给萨巴蒂埃夫人

1855年 在《两世界评论》杂志以《恶之花》为题发表十八首诗

1857年 《恶之花》初版,惹官司。与萨巴蒂埃断交

1858年 回母亲身边居住,经济困难

1859年 出版《1859年的沙龙》,精神日益不安

1860年 出版《人造天堂》

1861年 再次企图自杀。《恶之花》重版。提名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候选人。写《赤裸的心》

1862年 退出侯选,健康不佳

1863年《小散文诗》初版

1864年 以《巴黎的忧郁》为题发表五首新写的散文诗。前往比利时。出版和赚钱计划落空。写《比利时讽刺集》

1865年 写《赤裸的心》。写《可怜的比利时》。病情恶化,回巴黎

1866年 出版散诗集《漂流物》。参观比利时圣·卢教堂时突然跌倒。失语,半身不遂,送疗养院

1867年 去世。《恶之花》三版

《恶之花》分为“忧郁与理想”、“巴黎即景”、“酒”、“恶之花”、“叛逆”和“死亡”六部分,其中“忧郁与理想”分量最重,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二。在这一部分里,诗人耐心而无情地描写和剖析自己的双重灵魂,表现出自己为摆脱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痛苦所作的努力。它追求美和纯洁,试图在美的世界里实现自己的理想,但美就象一个冰冷的雕像,可望而不可及;他寻求爱,但一再受到爱情的欺骗;他向天使祈求欢乐、青春和幸福,企图从烟草和音乐中得到安慰,但阴森丑恶的幻象和纠缠人心的愁苦始终笼罩着他,使他的痛苦有增无减。

诗人用一个英文单词“SPLEEN”来表达自己精神上的这种痛苦,并希望通过出走、远游来结束心灵的磨难和精神上的搏斗。于是,他把目光从内心世界转向了外部的物质世界,转向了他所居住和生活的巴黎。他在巴黎街头的所见所闻构成了第二部分“巴黎即景”的内容。“巴黎即景”是一幅赤裸裸的工业社会大都市的写真画,在这一部分里,忧郁和理想的斗争让位于邪恶与善良的斗争。诗人眼里的巴黎是一个充满敌意和丑恶的人间地狱;受人欺凌的乞丐、孤独无援的老人、麻木沉默的盲人、丑陋老迈的娼妓、苟延残喘的病人以及赌徒、小偷和僵尸等,强大的恶势力压得仅有的一点善良抬不起头来。诗人在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里都找不到安慰,只好用酒精来麻醉自己,刺激自己的幻觉,建造一个“人造天堂”。他在飘飘欲仙的幻觉中仿佛看到捡破烂的人陶醉在自己的光辉之中,魔鬼化装成美女前来诱惑,风尘女子暗送秋波,情侣们手端着酒杯……他尽情地驰骋在对失落园的梦想。然而,醉意中的幻境毕竟是靠不住的,酒醒之后,他便从人造的天堂回到现实的地狱。那是一个充满罪恶的地方,却又盛开着鲜花。

这种恶之花究竟是什么呢?对诗人来说,它首先意味着女人。这些女人时而以“黑色维纳斯”的面目出现,时而以蓝眼女人的面目出现,有时又化身为圣母和天使。这些面孔使我们想起在波德莱尔生活中起过重要作用的三个女人。一个是让娜·杜瓦尔,这是个任性而多病的女孩,具有一种异国请调,颇得诗人的欢心。她于1842年于诗人相遇,此后两人相爱多年;另一个是玛丽·杜布伦,这个蓝眼的妇人邪恶而清高,曾给诗人带来过极微妙的欢娱,但她对诗人不忠,后成为诗人的情妇;最后是阿波罗妮·萨巴蒂埃,她有着雅典的美和天使般的轮廓,诗人暗恋着她,默默地赞扬她。三个女人在诗人的生活中扮演着三种不同的角色。她们或代表母爱和兄妹之情,或以理想中情人的面目出现,可惜没有一个是可以给他以安慰的妻子。她们是诗人灵与肉的君主,或把爱情强加给诗人,或拒绝诗人的爱情。她们不但没有给这颗被撕裂的灵魂以抚慰,反而加剧了分裂的痛苦,因为她们表里不一,温柔的背后是暴力,微笑后面是背叛。诗人心寒了,他在这充满变态的性爱和邪恶的肉欲中挣扎,并开始奋起反抗。他责问上帝,歌颂撒旦,支持该隐的子孙升上天堂,要“把上帝扔到地上来”。他像个被流放的王子,要和反叛的天使重归天庭。他向往那“陌生”和“未知”之处,把死亡当作是最后的挑战和唯一的希望,当作是自然强加给人们的必然命运,是温馨的天堂和永恒的作品。穷人、恋人和艺术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人生最后之旅的奇迹上,穷人在死亡中结束了自己的苦难,得到了安身之所;恋人在死亡中得到了忠诚而纯洁的爱;艺术家从死亡中获得了灵感,得到了永远的解脱。诗人最后以一首长达一百四十六行的《旅行》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人生探索,结束了全诗。

《恶之花》的主题是恶及围绕着恶所展开的善恶关系。恶指的不但是邪恶,而且还有忧郁、痛苦和病态之意,花则可以理解为善与美。波德莱尔破除了千百年来的善恶观,以独特的视角来观察恶,认为恶具有双重性,它既有邪恶的一面,又散发着一种特殊的美。它一方面腐蚀和侵害人类,另一方面又充满了挑战和反抗精神,激励人们与自身的懒惰和社会的不公作斗争,所以波德莱尔对恶既痛恨又赞美,既恐惧又向往。他生活在恶中,但又力图不让恶所吞噬,而是用批评的眼光正视恶、剖析恶。如果说它是病态之花,邪恶的花,那是说它所生长的环境是病态的、邪恶的。波德莱尔从基督教的“原罪”说出发,认为“一切美的、高贵的东西都是人谋的结果”,“善始终是人为的产物”,所以要得到真正的善,只能通过自身的努力从恶中去挖掘。采撷恶之花就是在恶中挖掘希望,从恶中引出道德的教训来。

波德莱尔的这一思想观点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密切相关的。他在生活中看到的满是丑恶,他痛恨当局,与传统的道德观念格格不入,支持一向被认为是“恶”之化身的撒旦,为该隐及其后裔的遭遇鸣冤叫屈,对贫穷潦倒的沉沦者和不幸者表示同情,并致力于从他们身上发掘出美来。

《恶之花》系统而有序地刻画了一个诗人探索人生的心理历程。诗中的主人公是个生活无着落的青年。他孤傲而清高,不愿意同这个肮脏的社会同流合污,所以在这个社会里处处受到排挤和打击。他宛如一个被贬下凡的天使,在尘世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本是搏击长空的信天翁,却落在船上任人欺凌;他本是“美丽的湖上”一只天鹅,却被关在狭小的樊笼里失去了自由;他追求美,可美却远离他;他追求爱情,却被爱情伤透了心。厌倦和忧郁死死地纠缠着这个骚动不安的灵魂。他被一股力量所压倒,他想反抗,却又力不从心;顺从这个社会他又于心不甘。现实对他充满了敌意,未来又是虚无缥缈。他只能沉浸在对往昔的回忆之中。丑恶的现实、陌生的未来和辉煌的往昔同时在折磨着诗人。他不知如何摆脱。他感到深深的悲哀。

《恶之花》是一部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的作品,它反映了复杂的人生和纷繁的世事。社会的动乱、政权的更迭、财富的增长、人民的苦难以及社会风气、城市文明都在诗中得到了反映。但是诗人并不是客观、机械地反映现实,而是用象征、隐喻的手法,通过自己的主观想象和幻化,把它们折射出来。波德莱尔超越了巴尔扎克的时代性,致力于追求一种现代性。这种现代性是区别于现实性和时代性的东西,带有史诗的性质。

作为一个诗人,波德莱尔真实地度过了他充满矛盾和斗争的一生。幸福与悲哀、成功与失败、热情与冷漠、强大与软弱在他身上汇成了一部交响曲,使其遍尝了人生的五味,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谛。他对家庭对社会的仇恨,他在生活中的孤独,他在情感上的不幸和肉体上的痛苦使他消沉和堕落。然而,波德莱尔具有非凡的意志,惊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他集人类的智慧和超凡的灵光于一体,顽强而勇敢地面对命运的挑战,并把内心的这种善与恶、美与丑的大搏斗、大较量用完美的形式表达出来,开辟了一条属于他自己的独特道路,揭开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他既是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位诗人,又是现代主义的第一位诗人。正因为如此,兰波称波德莱尔是“第一个慧眼者,是诗人之王,一个真正的上帝”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1842年,波德莱尔在前往印度的旅程中途落船返回法国巴黎,之后的四年中,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其中有一部分后来收录进他最著名的诗集《恶之花》中。这个时期诗人的创作仍不稳定,太多的幻象在他的脑海中闪现,像四处滚落的水珠仍未汇聚成流。1848年至1851年,诗人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在革命与起义中,从现有的资料记载中不难看出,波德莱尔在政治方面十分稚嫩。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

1847年,波德莱尔初识爱伦·坡的作品,坡的一些创作理念对于他的影响很深

参考资料:

维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5284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1
下一篇2023-09-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