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晓在《苏东坡全传》序言引用了莎翁的话:此处略。秦晓先生的《苏东坡全传》,其书中故事与林语堂先生《苏东坡传》如出一辙,只是秦晓写得更通俗易懂。徐悲鸿说:五百年来一大千;我说:千古文人一东坡。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东坡永远颠沛流离的在路上。
1、四川眉州:东坡出生在这里。爷爷苏序不不管他爸,觉得他父亲苏洵终会大气晚成,三字经中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说的就是苏轼他爹。苏洵希望儿子有用但又不是关键之用,所以给儿子取名"轼、辙”。此时苏轼著文《黠鼠赋》,写一支老鼠通过装死逃生。
感悟一:只要你有耐心,所有的孩子都会大器晚成。
2、京都(开封):"故巢何足恋,鹰隼岂能容。”三苏赴京赶考。成就1057年古今第一龙虎榜:苏轼、苏辙、曾巩、张载、程颢,还有两位宰相:章惇、曾布。随后母亲程氏去世,回乡丁忧三年。
感悟二:时势造英雄,既生瑜,乜生亮。
3、赴任凤翔:"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被陈太守刻意打压,实为善意挫挫锐气。此时章惇飞崖冒险,轼预感此人将来必杀人。四年后回京,三十岁失妻王弗,守丧期满三十四岁返京。1070任开封府判官,第二年二月《上皇帝书》,三月《再上皇帝书》,驳王安石新法。
感悟三:出道太早,好也不好。
4、通判杭州:苏辙相陪路上去颍州看欧阳修,烹茶贼诗赏景作文。行到镇江金山寺据说邂逅飞碟:非人非鬼竟何物?在杭州收晁补之为徒,心情大好写"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赏牡丹,望海潮,看醉汉,喝花酒,填艳词,访高僧:晚上睡觉,胡子放哪?干实事:杭州城里通自来水;去常州、镇江赈灾: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感悟四:尽可花天酒地,切勿尸位素餐。
5、密州出猎:1074年十一月,不惑之年的东坡到达密州,本想与弟弟近些,结果无暇去相聚,终日灭蝗。写千古第一悼之词:十年生死两茫茫……刘伶醉,读《庄子》,知清静无为才是治国之要。常山求雨,策马扬鞭:老夫聊发少年狂……超然台上: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感悟五:生活不仅要有想法,更要有办法。
6、治水徐州:清尊对客,孤帆水驿,一直在路上。徐州建防洪大堤,访燕子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涤亲溺器”的黄九成其门下,与陈师道论诗,与秦观"金风玉露一相逢”,秦作诗有句“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用歌伎调戏僧人参寥,老友王巩携佳人团队来访……
感悟六:没有朋友的生活,全是造作和白活。
7、湖州太守:1079年三月,44岁的苏护轼携妻带子赴浙江湖州。扬州平山堂欧阳修留字: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苏轼写《西江月》: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当上了爷爷的东坡于公照顾百姓,于私回归家庭。然乌台诗案后,被捕入狱。与弟诀别: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感悟七: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渡关山。大人物,经风雨,有故事。
8、黄州农人:生活"弃官寻母"的朱寿昌生活上接济东坡,整天闭门读书,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缥缈孤鸿影,寂寞沙洲冷;岂惟忘净秽,兼以洗荣辱;安国寺中自我禅思:乌台诗案或许引他入全新境界;继父遗志,编修《易传》,编写《论语说》;拓荒种地酝酒,吃"为甚酥",喝"错着水",宿"临皋亭",做东坡肉,写《朱肉颂》;写趣"忽闻河东狮子吼","一树梨花压海棠","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写《赤壁赋》,作《黄泥坂词》,留《寒食帖》,与来芾交好;王巩歌伎:此心安处是吾乡,受佛教影响,悲天悯人,成立救儿会;寄语儿子:"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短诗膝上成,聊以感怀祖”。
感悟八:低谷之处方显人生高度。
9、江河湖海:游庐山:“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与王安石深交,方知多年的敌意来自不沟通;宜兴,屈原《楚辞》有《橘颂》,东坡橘园有《楚颂》;镇江去金山寺访佛印,"怎知金山无量相,大千世界一禅床”;登州,看蓬莱海市蜃楼,"相与变灭随东风”。1085年,天命之年的东坡再入京都。
感悟:路上的灵魂与身体浑然一体。
10、京都烟云:任礼部郎中,翰林学士,既追求精神享受,又注重节欲养生;人要早起,太阳出来后人就没有机会做自己的事了。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会于金都,写诗填词绘画作文书法,加上李师道,李公麟,雅集无数,"子瞻帽"风靡一时;王羲之有《换鹅帖》,东坡有友上演"换羊书",章元弼为东坡休妻;西夏粉丝出联“三光日月星”,东坡对“四诗风雅颂”,做七言回文诗:赏花归去马如飞醒时已暮赏花归。
感悟十:高光时刻,暗流涌动,风起苍岚,山重水复。
11、二年知三州:改朝换代,元祐党争,"一肚皮不合时宜"的苏轼再赴杭州。《后六客词》:五星一老斗光芒;得巢谷药方"圣散子"治温疫,打井取水清於建苏堤。1091年,任满请求外放颍州,治水求雨;1092年朝廷差东坡知扬州军州,为民请愿:诏书宽积欠,父老颜色好。扬州搜奇石,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退隐无门祸端来。
感悟十一:家乡有地名:平坡,看到此处理解小瓶和东坡。
12:一贬再贬:①首贬定州,强兵种稻《插秧歌》②再贬惠州,带朝云和苏过南迁:暴雨过云聊一快,未妨明月却当空。途中与道友吴复古论道。合江楼,嘉祐寺,有文化的吃货自创"东坡烤羊排","日啖荔枝三百颗",修东兴桥,"天下不敢小惠州";③再贬儋州,途中见子由,劝其戒酒。1097年到达儋州,用椰子壳做帽子,看儿子苏过下棋。七十三岁巢谷由川入广来看东坡,到达雷州客死新州。岛内感化黎人,穷困时研究辟谷之术,大学士穿蓑衣,种药材,制墨,酿酒,移风易俗。
感悟十二:再入低谷,再见风骨。
结局:徽宗时代,1100年五月,获准北归。雷州见秦观。次年获准自由居家。六十六岁东坡五月抵南京,子由邀定居颍昌,而后船行至常州,三子同来,1101年七月二十八辞世。身前游金山寺,自我评价: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我眼中的东坡:可陪皇帝高官,也交乞儿道僧;既能吟诗作赋,还能插秧种橘;为民之疾苦,吃苦中之苦;是风流雅士,乃农夫吃货;不随波逐流,可随遇而安;文传百世,人颂千古。
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书法作品
《中山松醪赋》《洞庭春色赋》《人来得书帖》《答谢民师论文帖》《赤壁赋》《江上帖》《黄州寒食诗帖》《李白仙诗帖》《次韵秦太虚诗帖》《渡海帖》《祭黄几道文卷》《梅花诗帖》《新岁展庆帖》《宝月帖》《令子帖》《东武帖》《北游帖》《致南圭使君帖》《次辩才韵诗》《一夜帖》《宸奎阁碑》《致若虚总管尺牍》《怀素自序》《近人帖》《与范子丰》
(“苏轼部分书法作品”图册来源:)
绘画作品
《潇湘竹石图》《小鸡啄米图》《枯木怪石图》《偃松图卷》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宋仁宗宝元二年二月二十日(1039年3月18日)出生,仁宗嘉祐二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因母丧,返里服孝。嘉祐六年(1061),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当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
熙宁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元丰八年(1085),旧党当政,被召回,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直至崇宁三年(1104)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居生活,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卒于1112年十月三日(10月25日),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
人物主要活动年谱:
嘉祐六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因母丧,返里服孝。嘉佑六年,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当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
熙宁三年(1070)上书神宗,力陈法不可变,又致书王安石,激烈指责新法。
熙宁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会张方平知陈州,辟为教授。
元丰二年(1079),其兄苏轼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他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不准,牵连被贬,监筠州盐酒税。
哲宗元祐四年(1089)权吏部尚书,出使契丹。还朝后任御史中丞。
元祐六年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执掌朝政。
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新法派重新得势。
绍圣元年(1094),他上书反对时政,被贬官,出知汝州,贬谪筠州,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后又贬循州等地。
崇宁三年(1104),苏辙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逸生活,筑室曰“遗老斋”,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
主要作品
著有《栾城集》,包括《后集》、《三集》,共84卷,有《四部丛刊》影明活字本。《栾城应诏集》12卷,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
著名文章有:《新论》、《六国论》、《上皇帝书》、《上枢密韩太尉书》、《黄州快哉亭记》《巢谷传》《老子解》等
诗作:以《墨竹赋》、《南斋竹》、《秋稼》较为著名。
以下为其若干诗词名作
送李宪司理还新喻
采芹芹已老,浴沂沂尚寒。蒯缑长叹息,苜蓿正阑干。
黄卷忘忧易,青衫行路难。归耕未有计,且复调闲官。
次韵子瞻上元见寄
谁怜东坡老,独看南海灯。故人隐山麓,燕坐销床棱。人生天运中,往返成废兴。炎起爨下薪,冻合瓶中冰。赖有不变处,寂如方定僧。建成亦岩邑,灯火高下层。头陀旧所识,天寒发鬅鬙。问我何时来,嗟哉谷为陵。幸此米方贱,日食聊一升。夜出随众乐,哺糟共腾腾。
次韵子瞻连雨江涨二首
南过庾岭更千山,烝润由来共一天。云塞虚空雨翻瓮,江侵城市屋浮船。东郊晚稻须重插,西舍原蚕未及眠。独掉扁舟趁申卯,米盐奔走笑当年。客到炎陬喜暂凉,江吹虚阁雨侵廊。回看野寺山溪隔,卧觉晨炊稻饭香。荔饷深红陋樱枣,桂醅淳白比琳琅。思移峤北应非晚,未省南迁日月长。
次韵侄过江涨
阴*夏为秋,雨暴溪作渎。缺防旧通市,流潦几入屋。虽幸廪粟空,犹惜畦蔬绿。鹿骇不择音,鸿羁分遵陆。室诮曾子还,城讴华元衄。中情久岑寂,外物竞排蹙。设心等一慈,开怀受诸毒。道力虽未究,游波偶然伏。粮须三月聚,艾要七年蓄。君恩许北还,従此当退缩。
亡嫂靖安君蒲氏挽词二首
家风足图史,妇德俨苹蘩。汤沐従夫宠,冠衣席弟恩。克家传众子,有后庆多孙。追养心何极,增封礼尚存。宦游非不遂,流落自粗疏。宗党半天末,存亡惊素书。佳城东岭外,茂木故阡余。遥想千车送,临江涕满裾。
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天真堂
宦游阅尽山川胜,归老方知气味真。歌哭不移身自稳,往还无间语尤亲。永怀前辈无因见,犹喜诸郎有此人。千岁展禽风未改,不加雕琢世称珍。
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康乐楼
邑居欲尽溪山好,不作层楼无奈何。岩谷满前收蜡屐,漪涟极目卷渔蓑。安心已得安身法,乐土偏令乐事多。千里筠阳犹静治,还家一笑定无他。
筠州州宅双莲
绿盖红房共一池,一双游女巧追随。镜中比并新妆后,风际携扶欲舞时。
露蕊暗开香自倍,霜蓬渐老折犹疑。殷勤画手传真态,道院生绡数幅垂。
奉同子瞻荔支叹
蜀中荔支止嘉州,余波及眉半有不。稻糠宿火却霜霰,结子仅与黄金侔。近闻闽尹传种法,移种成都出巴峡。名园竞撷绛纱苞,蜜渍琼肤甘且滑。北游京洛堕红尘,箬笼白晒称最珍。思归不复为莼菜,欲及炎风朝露匀。平居著鞭苦不早,东坡南窜岭南道。海边百物非平生,独数山前荔支好。荔支色味巧留人,不管年来白发新。得归便拟寻乡路,枣栗园林不须顾。青枝丹实须十株,丁宁附书老农圃。
次韵子瞻梳头
水上有车车自翻,悬溜如线垂前轩。霜蓬已枯不再绿,有客劝我抽其根。枯根一去紫茸茁,珍重已试幽人言。纷纷华发何足道,当返六十过去魂。近有道士相教拔白后,以水火养之,当不复生,故以为答。
劝子瞻修无生法
除却灵明一一空,年来丹灶漫施功。掌中定有庵摩在,云际悬知雾雨蒙。已赖信心留掣电,要须净戒拂昏铜。谁言逐客江南岸,身世虽穷心不穷。
石盆种菖蒲甚茂,忽开八九华,或言此华寿祥也远因生日作颂,亦为赋此
石盆攒石养菖蒲,沮洳沙泉韭叶铺。世说华开难值遇,天将寿考报勤劬。心中本有长生药,根底暗添无限须。更尔屈蟠增瘦硬,他年老病要相扶。
子瞻和陶公读山海经诗,欲同作而未成,梦中得数句,觉而补之
此心淡无著,与物常欣然。虚闲偶有见,白云在空间。爱之欲吐玩,恐为时俗传。逡巡自失去,云散空长天。永愧陶彭泽,佳句如珠圆。
成都僧法舟为其祖师宝月求塔铭于惠州,还过高安,送归
少年能讲大乘经,法施堂中不出扃。为许先师传后世,径従西海集南溟。忘身直犯黄茅瘴,满意初成白塔铭。寄我泪痕归万里,遥知露滴涧松青。
东西京二绝
亲祀甘泉岁一终,属车徐动不惊风。宓妃何预词臣事,指点讥诃豹尾中。
犀著金盘不暇尝,更须石上捣黄粱。数钱未免河东旧,不识前朝大练光。
唐相二绝
杨王灭后少英雄,犹自澄思却月中。已得惠妃欢喜见,方头笑杀曲江公。
朝中寂寂少名卿,晚岁雄猜气益横。心怕无须少年士,可怜未识玉奴兄。
寓居六咏
手植天随菊,晨添苜蓿盘。丛长怜夏苦,花晚怯秋寒。素食旧所愧,长斋今未阑。殷勤拾落蕊,眼暗读书难。山丹炫南土,盈尺愧西京。所至曾无比,知非浪得名。未须求别种,尚欠剥繁英。行复春风度,天涯眼暂明。邻家三亩竹,萧散倚东墙。谁谓非吾有,时能惠我凉。雪深闻毁折,风作任披猖。事过还依旧,相看意愈长。弱榴生掩冉,插竹强支叉。旋叠封根石,能开著子花。扶持物遂性,缀缉我成家。故国田园少,何须恨海涯。大鸡如人立,小鸡三寸长。造物均付予,危冠两昂藏。出栏风易倒,依草枯不僵。后庭花草盛,怜汝计兴亡。或言矮鸡冠即玉树后庭花。西邻分半井,十口无渴忧。岁旱百泉竭,日供八家求。艰难念生理,沾足愧寒流。比闻山田妇,出汲争群牛。山中涧谷枯竭,汲者每苦牛夺其水,一人出汲,辄数人持杖护之。
和子瞻新居欲成二首
老罢子卿还属国,功成定远恨阳关。漂流岂必风波际,颠沛何妨枕席间。伏腊便应随俚俗,室庐闻似胜家山。因缘宿世非今日,赖有阴功许旋还。此说见佛书。山连上帝朱明府,心是南宗无尽灯。过此欹危空比梦,年来瘴毒冷如冰。图书一笑宁劳客,音信频来尚有僧。梨枣功夫三岁办,不缘忧患亦何曾。
次迟韵二首
老谪江南岸,万里修烝尝。三子留二子,嵩少道路长。累以二孀女,辛勤具餱粮。谁令南飞鸿,送汝至我旁。饥寒不能病,气纾色亦康。拊背问家事,嗟我久已忘。力耕当及春,无为久南方。还家语诸女,素刚非王章。世事非吾忧,物理有必至。常旸百川竭,顾亦防雨耳。阴阳相纠缠,反复更自治。幽怀澹不起,默坐识其意。长子念衰老,远行重惭愧。疏慵身似僧,岑寂家近寺。但闻事日新,未觉吾有异。器锽本自出,藩角徒不遂。得失众共知,穷达佛所记。要令北归日,粗究一大事。
次远韵
万里谪南荒,三子従一幼。谬追春秋余,赖尔牛马走。忧病多所忘,问学非复旧。借书里诸生,疑事谁当叩。吾儿虽懒教,擢颖既冠后。求友卷中人,玩心竹间岫。时令检遗阙,相对忘昏昼。兄来试讴吟,句法渐翘秀。暂时鸿雁飞,迭发埙篪奏。更念宛丘子,颀然何时觏。
次韵子瞻和陶公止酒 雷州作
少年无大过,临老重复止。自言衰病根,恐在酒杯里。今 年各南迁,百事付诸子。谁言瘴雾中,乃有相逢喜。连床闻动息,一夜再三起。溯流俯仰得,此病竟何理。平生不尤人,未免亦求己。非酒犹止之,其余真止矣。飘然従孔公,乘桴南海诶。路逢安期生,一笑千万祀。
次韵子瞻过海
我迁海康郡,犹在寰海中,送君渡海南,风帆若张弓。笑揖彼岸人,回首平生空。平生定何有,此去未可穷。惜无好勇夫,従此乘桴翁。幽子疑龙虾,牙须竟谁雄。闭门亦勿见,一嗅同香风。晨朝饱粥饭,洗钵随僧钟。有问何时归,兹焉若将终。居家出家人,岂复怀儿童。老聃真吾师,出入初犹龙。笼樊顾甚密,俯首姑尔容。众人指我笑,缰锁无此工。一瞬千佛土,相期兜率宫。
过侄寄椰冠
衰发秋来半是丝,幅巾缁撮强为仪。垂空旋取海棕子,蜀中海棕,即岭南椰木,但不结子耳。束发装成老法师。变化密移人不悟,坏成相续我心知。茅檐竹屋南溟上,亦似当年廊庙时。
寓居二首·东亭
十口南迁粗有归,一轩临路阅奔驰。市人不惯频回首,坐客相谙便解颐。惭愧天涯善知识,增添城外小茅茨。《华严》未读河沙偈,偃仰明窗手自披。
寓居二首·东楼
月従海上涌金盆,直入东楼照病身。久已无心问南北,时能闭目待仪麟。飓风不作三农喜,是岁,海无飓风。舶客初来百物新,归去有时无定在,漫随俚俗共欣欣。
所寓堂后月季再生与远同赋
客背有芳藂,开花不遗月。何人纵寻斧,害意肯留枿。偶乘秋雨滋,冒土见微茁。猗猗抽条颖,颇欲傲寒冽。势穷虽云病,根大未容拔。我行天涯远,幸此城南茇。小堂劣容卧,幽阁粗可蹑。中无一寻空,外有四邻市。窥墙数柚实,隔屋看椰叶。葱蒨独兹苗,愍愍待其活。及春见开敷,三嗅何忍折。
浴罢
逐客例幽忧,多年不洗沐。予发栉无垢,身垢要须浴。颠隮本天运,愤恨当谁复。茅檐容病躯,稻饭饱枵腹。形骸但癯瘁,气血尚丰足。微阳阅九地,浮彩见双目。枯槁如束薪,坚致比温玉。长斋虽云净,阅月聊一沃。石泉浣巾帨,土釜煮桃竹。南窗日未移,困卧久弥熟。《华严》有余秩,默坐心自读。诸尘忽消尽,法界了无瞩。恍如仰山翁,欲就沩叟卜。犹恐坠声闻,大愿勤自督。
次远韵齿痛
元明散诸根,外与六尘合。流中积缘气,虚妄无可托。敝陋少空明,妇姑相攘夺。日出暯焦牙,风来动危#91;。喜汝因病悟,或免终身著。更须诵《楞严》,従此脱缠缚。
子瞻闻瘦以诗见寄次韵
多生习气未除肉,长夜安眠懒食粥。屈伸久已效熊虎,倒挂渐拟同蝙蝠。众笑忍饥长杜门,自恐莫年还入俗。经旬辄瘦骇邻父,未信脑满添黄玉。海夷旋觉似齐鲁,山蕨仍堪尝菽粟。孤船会复见洲渚,械未用安羊鹿。海南老兄行尤苦。樵爨长须同一仆。此身所至即所安,莫问归期两黄鹄。
次韵子瞻独觉
咄咄书空中有怪,内热搜膏发痈疥。羹藜饭芋如固然,饱食安眠真一快。午鸡鸣屋呼不起,欠伸吉贝重衾里。此身南北付天工,竹杖芒鞋即行李。夜长却对一灯明,上池溢流微有声。幻中非幻人不见,本来日月无阴晴。
次韵子瞻夜坐
月入虚窗疑欲旦,香凝幽室久犹薰。清风巧为吹余瘴,疏雨时来报断云。南海炎凉身已惯,北方毁誉耳谁闻。遥知挂壁瓢无酒,归舶还将一酌分。
次韵子瞻寄贺生日
弟兄本三人,怀抱丧其一。颀然仲与叔,耆老天所骘。师心每独往,可否辄自心。折足非所恨,所恨覆鼎实。上赖吾君仁,议止海滨黜。凄酸念母氏,此恨何时毕。平生贤孟博,苟生不谓吉。归心天若许,定卜老泉室。凄凉百年后,事付何人笔。于今兄独知,言之泣生日。
次韵子瞻寄黄子木杖
老至亦有渐,五十惟杖始。行年日辰匝,幸免乡闾耻。罪重疮难平,余痂未脱疻。登山足犹健,不用扶儿子。我只念辛勤,赠此携且倚。他年赐环日,田舍尤须此。早收藤节杯,旋缀乌皮几。茅檐数间足,不用伐桐杞。
次韵子瞻谪居三适·旦起理发
道人鸡鸣起,趺坐存九宫。灵液流下田,茯苓抱长松。颠毛得余润,冉冉欺霜风。俯就无数栉,九九为一通。洗沐废已久,徐之勿匆匆。气来自涌泉,至此知几重。近闻西边将,袒裼拥马鬃。归来建赤油,不复侪伍同。笑我守寻尺,求与真源逢。人生各有安,未肯易三公。
次韵子瞻谪居三适·午窗坐睡
定中龙眠膝,定起柳生肘。心无出入异,三昧亦何有。睛窗午阴转,坐睡一何久。颓然拥褐身,剥啄叩门手。褰帷顾我笑,疑我困宿酒。不知吾丧我,冰消不遗寿。空虚无一物,彼物自枯朽。梦中得灵药,此药従谁受。侵寻入四支,欲洗自无垢。従今百不欠,只欠归田叟。
次韵子瞻谪居三适·夜卧濯足 海民慢寒备,不畜衾与裯。虽苦地气泄,亦无徒跣忧。逐客久未安,集舍占鸺鹠。念昔使胡中,车驰卒不留。貂裘溯北风,十袭犹飕飕。中涂履冰河,马倒身自投。宛足费冯翼,千里烦帣韝。十年事汤剂,风雨气辄浮。南来足忧虑,此病何时瘳。名身孰亲疏,慎勿求封侯。
同子瞻次过远重字韵
孟子自夸心不动,未试永嘉铁轮重。弟兄六十老病余,万里同遭海隅送。长披羊裘类严子,罢食猪肝同闵仲。大男留处事田亩,幼子随行躬釜瓮。低眉语笑接邻父,弹指吁嗟到蛮洞。茅茨一日敢忘葺,桑柘十年须勉种。来时邂逅得相携,归去逡巡应复従。莫惊忧患尔来同,久知出处平生共。虽令子孙治家学,休炫文章供世用。颍川筑室久未成,夜来忽作西湖梦。
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
客居远林薄,依墙种杨柳。归期未可必,成阴定非久。邑中有佳士,
忠信可与友。相逢话禅寂,落日共杯酒。艰难本何求,缓急肯相负。故人在万里,不复为薄厚。米尽鬻衣衾,时劳问无有。闭门不复出,兹焉若将终。萧然环堵间,乃复有为戎。我师柱下史,久以雌守雄。金刀虽云利,未闻能斫风,世人欲困我,我已安长穷。穷甚当辟谷,徐观百年中。萧萧发垂素,晡日迫西隅。道人愍我老,元气时卷舒。岁恶风雨交,何不完子庐。万法灭无余,方寸可久居。将扫道上尘,先拔庭中芜。一净百亦净,我物皆如如。夜梦被发翁,骑驎下大荒。独行无与游,闯然款我堂。高论何峥嵘,微言何渺茫。我徐听其说,未离翰墨场。平生气如虹,宜不葬北邙。少年慕遗文,奇资揖昂昂。衰罢百无用,渐以圜斫方。隐约就所安,老退还自伤。海康杂蛮蜒,礼俗久未完。我居近闾阎,愿先化衣冠。衣冠一有耻,其下胡为颜。东邻有一士,读书寄贤关。归来奉亲友,跬步行必端。慨然顾流俗,叹息未敢弹。提提乌鸢中,见此孤翔鸾。渐能衣裘褐,袒裼知恶寒。佛法行中原,儒者耻论兹。功施冥冥中,亦何负当时。北方旧杂染,浑浑无名缁。治生守家室,坐使斯人疑。未知酒肉非,能与生死辞。炽哉吴闽间,佛事不可思。生子多颖悟,得报岂汝欺。时俾正法眼,一出照曜之。谁为邑中豪,勤诵我此诗。忧来感人心,悒悒久未和。呼儿具浊酒,酒酣起长歌。歌罢还独舞,黍麦力诚多。忧长酒易消,脱去如风花。不悟万法空,子如此心何。杜门人笑我,不知有天游。光明遍十方,咫尺陋九州。此观一日成,衮衮通法流。竿木常自随,何必返故丘。老聃白发年,青牛去西周。不遇关尹喜,履迹谁能求。锄田种紫芝,有根未堪采。逡巡岁月度,太息毛发改。晨朝玉露下,滴沥投沧海。须牙忽长茂,枝叶行可待。夜烧沉水香,持戒勿中悔。
雨中招吴子野先生循州作
柴门不出蓬生径,暑雨无时水及堂。辟谷赖君能作客,暂来煎蜜饷桃康。
答吴和二绝
三间浰水小茅屋,不比麻田新草堂。问我秋来气如火,此间何事得安康。
惯従李叟游都市,久伴蓝翁醉画堂。不似苏门但长啸,一生留恨与嵇康。〈子野昔与李士宁纵游京师,与蓝乔同客曾鲁公家甚久。〉
闰九月重九与父老小饮四绝
九日龙山霜露凝,龙山九日气如烝。偶逢闰月还重九,酒热风高喜不胜。
获罪清时世共憎,龙川父老尚相寻。直须便作乡关看,莫起天涯万里心。
客主俱年六十余,紫萸黄菊映霜须,山深瘴重多寒势,老大须将酒自扶。
尉佗城下两重阳,白酒黄鸡意自长。卯饮下床虚已散,老年不似少年忙。
求黄家紫竹杖并引
予于龙川买曾氏小宅,宅西南隅有紫竹百余竿,为藤蔓所困,无复直干,虽为伐藤,而见竹偃弱,无可为杖者。黄氏老家有紫竹甚茂,乞得一茎,劲挺可喜。闻黄氏竹旧自曾氏移植,偶为诗示之。曾家紫竹君家种,曾园竹与荒藤共。藤骄竹瘁如畏人,不似君家竹森耸。我来买宅非为宅,爱此风梢时一弄。磨刀向藤久未忍,树倒藤披真自送。繁阴一豁新笋地,狂鞭欲向青春动。我身病后少筋力,遍求拄杖扶腰痛。萧萧瘦干未能任,一亩君家知足用。一枝遗我拄寻君,老酒仍烦为开瓮。
赋丰城剑 北归途中作
剑气夜干斗,精诚初莫隔。全身寄狱户,隐约还自得。张雷彼知我,勉为汝一出。腰间杂环佩,亦既报之德。凛凛天地间,要非手中物。跃入延平水,三日飞霹雳。出当乘风雷,归当卧泉石。千年故穴在,三叹泉上客。
范丞相尧夫挽词二首 许州作
持身守忠恕,临事耻噶。直道更三黜,平生惟一心。家风来自远,国论老弥深。令德真如玉,泥沙枉见侵。
南迁头已白,北返蝉加。君意知无罪,天心许到家。同朝曾忝旧,握手一长嗟。时事纷无已,还应付棣华。
卜居
我归万里初无宅,凤去千年尚有台。谁为绕池先种竹,可怜当砌已栽梅。囊赀只数腰金在,归计长遭鬓雪催。欲就草堂终岁事,落成邻舍许衔杯。
和子瞻过岭
山林瘴雾老难堪,归去中原荼亦甘。有命谁令终返北,无心自笑欲巢南。蛮音惯习疑伧语,脾病萦缠带岭岚。手挹祖师清净水,不嫌白发照毵毵
子瞻赠岭上老人次韵代老人答岭头卢老一炉灰,长短根茎各自栽。轻贱已消先世业,知君海上去仍回。
送王恪郎中知襄州宋
魏公德业冠当年, 汝守威名竦汉边。
将相传家俱未远, 子孙到处各推贤。
风流最喜君真似, 符竹连分政得专。
岘首重寻碑堕泪, 习池还指客横鞭。
逃亡已觉依刘表, 寒俊应须礼浩然。
当有郡人知古意, 拦街齐唱接篱篇。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苦寒念尔衣裳薄,独骑瘦马踏残月。路人行歌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尝有夜雨对床之言,故云尔。)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次韵和刘京兆石林亭之作石本唐苑中物散流民间刘购得之
都城日荒废,往事不可还。惟余故苑石,漂散向人间。公来始购蓄,不惮道里艰。尽従尘埃中,来对冰雪颜。瘦骨拔凛凛,苍根漱潺潺。唐人惟奇章,好石古莫攀。尽令属牛氏,刻凿纷班班。嗟此本何常,聚散实循环。人失亦人得,要不出区寰。君看刘李末,不能保河关。况此百株石,鸿毛于泰山。但当对石饮,万事付等闲。
壬寅二月有诏令郡吏分往属县减决囚禁十三日受命出府至宝鸡虢郿盩厔四县既毕事因朝谒太平宫而宿于南溪溪堂遂并南山而西至楼观大秦寺延生观仙游潭十九日AA1 归作诗五百言以记凡所经历者寄子由
远人罹水旱,王命释俘囚。分县传明诏,循山得胜游。萧条初出郭,旷荡实消忧。薄暮来孤镇,登临忆武侯。峥嵘依绝壁,苍茫瞰奔流。半夜人呼急,横空火气浮。天遥殊不辨,风急已难收。晓入陈仓县,犹余卖酒楼。烟煤已狼藉,吏卒尚呀咻。(十三日宿武城镇,即俗所谓石鼻寨也,云孔明所筑。是夜二鼓,宝鸡火作,相去三十里,而见于武城。)鸡岭云霞古,龙宫殿宇幽。(县有鸡爪峰、龙宫寺。)南山连大散,归路走吾州。欲往安能遂,将还为少留。回趋西虢道,却渡小河洲。闻道磻溪石,犹存渭水头。苍崖虽有迹,大钓本无钩。(十四日,自宝鸡行至虢。闻太公磻溪石在县东南十八里,犹有投竿跪饵两膝所著之处。)东去过郿坞,孤城象汉刘。谁言董公健,竟复伍孚仇。白刃俄生肘,黄金漫似丘。(十五日至郿县,县有董卓城,其城象长安,俗谓之小长安。)平生闻太白,一见驻行驺。鼓角谁能试,风雷果致不。岩崖已奇绝,冰雪更琱锼。春旱忧无麦,山灵喜有湫。蛟龙懒方睡,瓶罐小容偷。(是日晚,自郿起至清秋镇宿。道过太白山,相传云,军行鸣鼓角过山下,辄致雷雨。山上有湫甚灵,以今岁旱,方议取之。)二曲林泉胜,三川气象侔。近山麰麦早,临水竹篁修。(十六日至盩厔,以近山地美,气候殊早。县有官竹园,十数里不绝。)先帝膺符命,行宫画冕旒。侍臣簪武弁,女乐抱箜篌。秘殿开金锁,神人控玉虬。黑衣横巨剑,被发凛双眸。(十七日,寒食。自盩厔东南行二十余里,朝谒太平宫二圣御容。此宫乃太宗皇帝时有神降于道士张守真以告受命之符,所为立也。神封翊圣将军,有殿。)邂逅逢佳士,相将弄彩舟。投篙披绿荇,濯足乱清沟。晚宿南溪上,森如水国秋。绕湖栽翠密,终夜响飕飕。(是日与监宫张杲之泛舟南溪,遂留宿于溪堂。)冒晓穷幽邃,操戈畏炳彪。(十八日,循终南而西,县尉以甲卒见送。或云近官竹园往往有虎。)尹生犹有宅,老氏旧停辀。问道遗踪在,登仙往事悠。驭风归汗漫,阅世似蜉蝣。羽客知人意,瑶琴系马秋。不辞山寺远,来作鹿鸣呦。帝子传闻李,岩堂仿像缑。轻风帏幔卷,落日髻鬟愁。入谷(音浴。)警蒙密,登坡费挽搂。乱峰搀似槊,一水淡如油。中使何年到,金龙自古投。千重横翠石,百丈见游AA2 。最爱泉鸣洞,初尝雪入喉。满瓶虽可致,洗耳叹无由。(是日游崇圣观,俗所谓楼观也,乃尹喜旧宅,山脚有授经台尚在。遂与张杲之同至大秦寺蚤食而别。有太平宫道士赵宗有,抱琴见送至寺,作《鹿鸣》之引乃去。又西至延生观,观后上小山,有唐玉真公主修道之遗迹。下山而西行十数里,南入黑水谷,谷中有潭名仙游潭。潭上有寺三,倚峻峰,面清溪,树林深翠,怪石不可胜数。潭水以绳缒石数百尺,不得其底,以瓦砾投之,翔扬徐下,食顷乃不见,其清澈如此。遂宿于中兴寺,寺中有玉女洞,洞中有飞泉甚甘,明日以泉二瓶归至郿,又明日乃至府。)忽忆寻蟆培,方冬脱鹿裘。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俦。惟有泉旁饮,无人自献酬。(昔与子由游虾蟆培,方冬,洞中温温如二三月。)
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书崇寿院壁
马上续残梦,不知朝日开。乱山横翠幛,落月淡孤灯。奔走烦邮吏,安闲愧老僧。再游应眷眷,聊亦记吾曾。
留题延生观后山上小堂
溪山愈好意无厌,上到巉第几尖。深谷野禽毛羽怪,上方仙子鬓眉纤。不惭弄玉骑丹凤,应逐嫦娥驾老蟾。涧草岩花自无主,晚来蝴蝶入疏帘。
留题仙游潭中兴寺寺东有玉女洞洞南有马融读书石室过潭而南山石益奇潭上有桥畏其险不敢渡
清潭百尺皎无泥,山木阴阴谷鸟啼。蜀客曾游明月峡,秦人今在武陵溪。独攀书室窥岩窦,还访仙姝款石闺。犹有爱山心未至,不将双脚踏飞梯。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柳宗元
宿云散洲渚,
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
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
偶此成宾主。
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的第五年。描绘了愚池雨后的晨景。它通过对“宿云”、“晓日”、“高树”和“清池”等景物的描写,展示了一幅雨霁云销的明丽图景。
诗人紧扣题目中的“雨后晓行”先概写愚池周围环境。首句“宿云散洲渚”把时间推到昨夜,点明夜里一场雨后,天空中的最后几片残云,从水中的沙洲上飘散而去。这时,早晨的太阳渐渐升起,灿烂的阳光照耀着远近村落,使之呈现出一片光明。
接下来,具体描写愚池近景。高大的树木下临清澈的池水,绿树、池水相映生辉,一阵风来,使夜雨残留在树叶上的雨珠似受了惊吓一般,纷纷坠落下来。诗人观察景物之细腻,可谓令人叫绝。他捕捉了景物瞬息间的动态,并创造性地用了一个“ 惊 ”字,使“夜来雨”人格化了。顿时,笔下的景色产生了活力,具有了流动感。这两句构思奇特,用极简练的语言和富有特色的景物,描绘了一幅极富光彩和活力的图画。最后,抒写诗人在景色中的感受。眼前色彩明丽,目光所及一片开阔,飘散的云朵,阳光照耀下的村落,高树清池,风吹雨落。这些景物动静结合,和谐地统一在一个画面中。诗人置身于这宜人的美景,有些陶醉了。在这难得的“心适无事”之时,深深地感到自己与眼前的自然景色犹如宾主相遇,舒畅自如。短短一首小诗,描绘出如此鲜活动人的景色,可见诗人炼字炼意的艺术功力。同时描摹景物,处处充溢着诗人的情感,景中有情,情寓景中,使全诗浑然天成。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
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
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
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
寂寞将何言。
柳宗元的诗歌大都写于他遭贬之后,而且大多抒写其离乡去国的哀愁和谪居生活的苦闷。这首诗即作于诗人被贬永州的困境中。
诗一开篇便扣紧了题意:深秋,寒夜寂寥。诗人因心绪不宁,至“中夜”仍孤自愁苦,辗转难眠。户外,传来了“繁露”滴落的轻微的声音 ,可以想象,这是一个静寂的夜晚。于是,他打开屋门,来到西园。户外,空旷、宁静。一轮明月从东山后面爬上来,把它那清冷的光辉洒在疏疏落落的竹林之中。“泠泠”一词用在此处极为巧妙,诗人取其“清凉”之意来形容月光,与“寒月”的“寒”字互相映衬,着意渲染了一种凄冷的意境。
此时,四周万籁俱寂。山脚下从石缝中流出的泉水声,愈远而声音愈为清晰,山中的野鸟偶尔发出一阵喧鸣,这更反衬出环境的清远、幽静和空旷。
诗人用“繁露”坠地、石泉的“逾响”和空山深涧的鸟鸣,极写居处四周静谧的气氛,这种以闹写静,动静相衬的手法,生动地勾画了幽深寂静的月夜景色。在这景色中寄寓着作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有遭冷遇后的不平,有离开家园和亲人的寂寞,也有封建知识分子的孤傲高洁⋯⋯。
诗人面对眼前清冷寂静的景色 ,倚门沉思默想,直至天明。尽管如此,诗人仍无法摆脱孤独苦闷的心境,所以最后说“寂寞将何言”,寥寥数语,其种种苦痛和烦恼尽在不言中。
诗人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写大地的宁静和山林的空旷,从而绘成了一幅意境清幽的月夜图,繁露、寒月、疏竹、石泉的流响以及山涧的鸟鸣涵盖其中,显示出诗中有画,静中有声、动静相衬的特色。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唉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这首七古与柳宗元的另一首五绝《江雪》,都是描写渔翁的。渔翁的形象都体现着诗人向往的理想人格,而艺术上各具特色:《江雪》中的蓑笠翁在孤傲中映着寒光,而这里的渔翁却于高逸中透着凄清。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西岩,即永州城外的西山。柳宗元于顺宗永贞元年(805 )被贬为永州司马,曾遍游这一带山水,先后写了被誉为“千古绝唱”的《永州八记 》,借山水以写幽怀。我们将这首诗与《永州八记》放在一起参读,让这一作品群所展示的山水美与人格美相互映照,会更容易看清诗人在这个时期的孤清高洁的情怀,而他笔下的山水人物都打上了诗人这种审美情趣的印记。柳宗元在青山绿水间为什么特别注目于渔翁的形象?他是否想起了一千多年前屈原被放逐到潇湘之间,在江畔与渔父对话的情景?是否屈原那“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高洁的悲剧形象触发了诗人的情思?以柳宗元的谦卑自放的性格,决不会自比为先贤屈原,但我们从渔翁的生活情趣中隐约看见了诗人的影子。这位渔翁的居处是“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西山,饮的是“清莹秀澈”的潇湘水,连烧水做饭的竹子都是浸过娥皇女英之泪的班竹。何等高洁而富有诗意的生活情趣!这个渔翁不象是一位高人逸士吗?时间由“夜”而“晓”,画面由幽暗转为明丽,再加上“清湘”、“楚竹”的轻灵诗笔点染,更令读者悠然而神往。
“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晨炊既毕,风烟俱净,朝晖照亮了山峦,这位渔翁也该驾着他那一叶扁舟出现了吧?然而却不见其人,正当你凝眸远望时,忽然一声唉乃摇橹的欢快渔歌自山间传来,你禁不住心头喜悦,正准备一睹仙颜,那歌声却又飘然远去,消溶于满目绿色之中了。人呢?终于可望而不可及 —— 这望也只不过是想望,原来前面的“夜宿”、“晓汲”云云,都是打听来的关于这位高人的传说而已。然而多么奇妙,隐约却又真切,“唉乃一声山水绿 ”,当你从想望中醒来,再看眼前景色时,似乎山更青了,水也更绿了,好像这山水之美恰是刚才那“唉乃一声”从仙境召唤降落到人间来的。难怪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叹为“奇趣”,这实在是一种飘逸超然得带点神秘味道的审美境界。
寻访而不得见,你也许有点儿怅惘,只好泛舟而下 。然而当你驻舟中流 ,回望渔翁居住的山巅时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渔翁——简直就是一位仙翁,居处如在天际,缥缈虚无,超然于尘世之上。你看,“古今隐逸之宗”陶渊明所向往的“云无心以出岫”(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悠然境界又在这儿的“岩上”出现了。
应该说,柳宗元笔下的这个渔翁形象,并非中唐时期渔民生活的现实反映,而是诗人自己的志趣的客体化。这个形象是高洁的,悠然自得的,同时又是虚无缥缈的;其背后还浮动着屈原和陶渊明的影子。这样,读者从诗人苦心孤诣的构思里,又可窥见一层凄清之色。
柳州峒氓
李清照诗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
其一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祸人心开。
夏为殷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
其二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不如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
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才。苑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
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去天尺抱五瓮峰,峰头凿出开元字。
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西蜀万里尚能返,南内一闭何时开。
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
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专”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
感怀
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莱,独坐一室,生所见皆不在目前。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因以为韵,作感怀诗云: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生平何至此。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虚室生香有佳思。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分得知字韵
学诗三十年,缄口不求知。谁遣好骑士,相逢说项斯。
偶成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昔时。
咏史
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乌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晓梦
晓梦随疏钟,飘然跻云霞。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翩翩座上客,意妙语亦佳。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
虽非助帝功,其乐何莫涯。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春残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发长。梁燕语多终日伴,蔷薇风细一帘香。
夜发严滩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三首并序
绍兴癸丑五月,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使虏,通两宫也。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落,见此大号令,不能忘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以待采诗者云。
其一
三年夏六月,天子视朝久。凝旒望南云,垂衣思北狩。如闻帝若曰,岳牧与群后。
贤宁无半千,运已遇阳九。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何必羹舍肉,便可车载脂。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谁当可将命,币厚词益卑。
四岳佥曰俞,臣下帝所知。中朝第一人,春官有昌黎。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
嘉佑与建中,为政有皋夔。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仪。夷狄已破胆,将命公所宜。
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犀。曰臣敢辞难,此亦何等时。家人安足谋,妻子不必辞。
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单于定稽颡,侍子当来迎。
仁君方恃信,狂生休请缨。或取犬马血,与结天地盟。
其二
胡公清德人所难,谋同德协心志安。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
皇天久阴后土湿,雨势未回风势急。车声辚辚马萧萧,壮士懦夫俱感泣。
闾阎嫠妇亦何知,沥血投书干记室。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
衷甲昔时闻楚幕,乘城前日记平凉。葵丘践土非荒城,勿轻谈士弃儒生。
露布词成马犹倚,崤函关出鸡未鸣。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
不乞隋珠与和壁,只乞乡关新信息。灵光虽在应萧萧,残虏如闻保城郭。
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如雨。
子孙南渡今几年,漂流逐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青州一杯土。
其三
想见皇华过二京,壶浆夹道万人迎。连昌宫里桃应在,华萼楼头鹊定惊。
但说帝心怜赤子,须知天意念苍生。圣君大信明如日,长乱何须在屡盟。
相关介绍
李清照不必多说,大凡念过书的人都知道她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她是作为一个词人出现在文学史上的,是婉约派的正宗;而且就她取得的成就和做出的贡献来看,这一点无庸置疑。
虽然《漱玉词》里也有“天连云涛接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这样意境开阔、气势磅薄的作品,但是读完全书,我们还是会有这样的感觉:调子有些低沉,感情很柔弱,没有涉及重大社会问题。于是李清照就和“守着窗儿”、“欲语泪先流”、“人比黄花瘦”的形象合为一体。
然而,假若我们撇开《漱玉词》,读读李清照的诗,我们会有一个惊奇的发现:诗里是另一个李清照!
咏史
李清照的诗流传最广的是《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好的咏史诗,不但是对历史的咏叹感慨,更是对现实的抨击和告戒。南渡之后,南宋建立并逐渐稳定,议和苟安之论却充盈朝堂。李清照的这首诗掷地有声,斩钉截铁,揭露了南宋统治者既不能生为人杰又不能死为鬼雄的可哀可鄙。女作家的浩然正气和爱国情绪洋溢其中。
在《咏史》中,她这样写道:“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希望南宋能像东汉一样中兴,表达对爱国志士的钦敬。朱熹在《游艺论》中评价:“本朝夫人能文,只有李易安与魏夫人。李有诗大略云:‘……’(诗从略)中散非汤武得国,引之以比王莽。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
早在北宋末年,李清照就表现出非同寻常的政治眼光。“苏门四学士”之一张耒作《读中兴颂碑》,李清照有和诗两首,借史实指责徽宗的荒*奢侈,批评朝中奸佞误国,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夏商有鉴当深戒,简册汗青今俱在。……(其一)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西蜀万里尚能返,南内一闭何时开?……(其二)”可怜的是,当权者并未醒悟。不久金人南下,天翻地覆,北宋灭亡。
生平
李清照曾打算将自己所学传授给一个姓孙的女孩,不料那女孩说:“才藻非女子事也。”(陆游《夫人孙氏墓志铭》)可见当时社会对女子的要求和态度。李清照并不以为然。她对自己的才能、抱负很自信:学诗三十年,缄口不求知。谁遣好奇士,相逢说相斯。(《分得知子韵》)
李清照是个独特的存在,空前绝后。她厌弃世俗:“……青州从事(指酒)孔方兄(指钱),终日纷纷喜生事。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得佳思。静中我乃得至交,无有先生子虚子。”(《感怀》)她追求自由的生活:“……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翩翩座上客,意妙语亦佳。嘲词斗诡辩,活火分新茶。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晓梦》)她藐视名利:“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夜发严滩》)
南渡之后,家乡沦陷,赵明诚病死,所集文物失散殆尽,膝下无子女,李清照被推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孤独的世界。她的孤独、思乡、怀旧和家国沦陷之感融合在一起。这在她后期的词中得到全面的表现,在诗作中也有所反映。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春残》)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旧时。(《偶成》)
绍兴四年九月,金兵五万人,纠合傀儡政权刘豫的军队由泗州渡淮南,十月,进至扬州大仪镇。李清照避难金华,登八咏楼,并赋诗一首:“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江山如此多娇,时势如此多艰。在朝中主和派的威迫下,爱国志士只能眺望生愁了。
家国
李清照认为词“别是一家”,而诗是用来言志的。她所写的有关时事的诗留传下来的只有三首并几个残句,但是那种炽热的爱国情感却跃然纸上。
宋胡宗汲的《诗说隽永》载:“今代妇人能诗者,前有曾夫人魏,后有易安李。李在赵氏时,建炎初从密阁守建康作诗云:‘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觉易水寒。’ 又云:‘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直斥君臣无能。当时流言传说赵明诚生前曾将所藏文物私与金人,也许与李清照的讽刺主和派不无关系。
绍兴三年,高宗赵构派大臣韩肖胄和胡松年使金看望徽、钦二帝。当时李清照已是年近半百的寡妇,听到这个消息却立即写诗过去,正如她在诗序中所说:“有易安室者,夫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落,见此大号令,不能忘言,作古、律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以待采诗者云。”
在当时人们的眼中,女人是不应该议论政事的,她们应该做的就是缄默和战乱时的“义不受辱”,但李清照不管这些。她的爱国之心在孤独的黑暗中愈发炽热。她讽刺赵构的主和:“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她抨击卖国求荣:“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谁可当将令,币厚辞益卑”;她告诫使臣“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而她这么关心,“不乞虽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只是为了得到故乡的消息。在诗最后,她说:“子孙南渡今几年,飘流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对故国的思念,真如血泪倾泻。
当然,李清照的诗的艺术性比不上她的词,但是,两者结合起来,才是活生生的李清照。读了诗我们才会知道她不仅抒发自身的苦闷愁烦,也唱出家国之痛。她在窗前吟诵“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时候,也在想着“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江堤《不谈漱玉》)
1前赤壁赋 4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5春宵 6海棠 7和子由渑池怀旧 8和子由踏青 9花影 10惠崇《春江晚景》 11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1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3三月二十九日 14上元侍宴 15石苍舒醉墨堂 16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17题金山寺 18题西林壁 19望海楼晚景 20雪后北台书壁 21饮湖上初晴后雨 22有美堂暴雨 23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24赠刘景文 25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予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26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 27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28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29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30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31蝶恋花(密州上元) 32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3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34洞仙歌(冰肌玉骨) 35洞仙歌(江南腊尽) 36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37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 38浣溪沙(画隼横江喜再游) 39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40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41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42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 43浣溪沙(寓意) 44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45减字木兰花(春月) 46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 47江城子(翠娥羞黛怯人看) 48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49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50江城子(天涯流落思无穷) 5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52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53满江红(江汉西来) 54满江红(清颍东流) 55满庭芳(三十三年) 56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57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58南乡子(寒雀满疏篱) 59南乡子(凉簟碧纱厨) 60南乡子(霜降水痕收)
61南乡子(送述古) 62念奴娇(赤壁怀古) 63沁园春(孤馆灯青) 64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65阮郎归(初夏) 66少年游(去年相送) 67哨遍(为米折腰) 68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 6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0记承天寺夜游
1、巧骂贪官
苏东坡在浙江杭州做官时,有一次微服出访,到了处州府,在一个亲戚家赴寿宴,在场的客人都不知道他就是大文豪苏东坡。酒席间,有人提议:“我们来行酒令助兴,各位看怎么样?”
当时知府杨贵和县令王笔也在场,二人都是贪官。王笔说:“我先来,一个朋字两个月,一样颜色霜和雪。不知哪个月下霜,不知哪个月下雪。”
另一个官员接着吟道:“一个出字两重山,一样颜色煤和炭;不知哪座山出煤,不知哪座山出炭。”杨贵也摇头晃脑地吟道:“一个吕字两个口,一样颜色茶和酒。
不知哪张口喝茶,不知哪张口喝酒。”这时,苏东坡吟道:“一个二字两个一。一样颜色龟和鳖;不知哪一个是龟,不知哪一个是鳖。”
苏东坡刚一念完,王笔就醒悟过来:好哇,“龟”和“贵”,“鳖”和“笔”都是同音字,这不是辱骂大人杨贵和我王笔吗?他立刻指着苏东坡喝道:“狂徒,你胆敢骂人!”
苏东坡说:“要说骂人,我看你们刚才吟的才是骂人。霜雪是见不得阳光的,煤炭是要烧成灰的,茶酒进肚是要变成尿的,都是很快消亡的东西,这还不是骂吗?
而龟鳖是长寿的标志,我的行令才是祝寿的。”王笔无言以对。杨贵这时才看出这位客人有来头,询问苏东坡的身份后,他们心中暗暗叫苦。
2、考官出题
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时,在当地开课讲学,培养出许多知名学子。朝廷派来一名考官,名为巡视讲学,实为查看动静。考官来到后,想把东坡的名声压下去。
一天清早,他对东坡说:“苏学士名扬四海,想必高足也是满腹文章,我要见识见识,请找几名前来面试。”苏东坡即刻挑了十名学生来见考官。
考官指着外面的宝塔出了上联: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结果学子们都对不出来,一个个满面羞惭,低头摇手。考官带着嘲笑的口吻说:“苏学士,这……”
苏东坡不慌不忙地说:“他们已经对出来了,对的下联是: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考官无言以对,只好自我解嘲说:“苏学士真是名不虚传,佩服佩服!”
3、联气小妹
久未与友谋面的苏轼邀黄庭坚来家做客,小妹见兄长亲自出门迎接,便出了个上句相戏,句云:阿兄门外邀双月。“双月”合为“朋”字。苏轼知小妹是和自己开玩笑。
当即对道:小妹窗前捉半风。“半”对“双”,“风”对“月”,甚为妥贴。有趣的是,“风”的繁体字“风”,半风即“虱”,意思是说小妹在窗前捉虱子。小妹气得扭头就走。
4、名动京师
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当父子名动京师、正要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苏轼苏辙的母亲病故的噩耗。
二兄弟随父回乡奔丧。嘉祐四年十月守丧期满回京,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四年后还朝判登闻鼓院。治平二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轼还朝,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苏轼的许多师友。
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5、痛骂和尚
一天,苏东坡到一寺庙游览,听说寺里的主持和尚行为不端,心中不免厌恶。可是那主持对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却毕恭毕敬,还死皮赖脸向苏东坡求字。苏东坡提笔在手。
疾书一联:日落香残,去掉凡心一点;火尽炉寒,来把意马拴牢。那住持喜不自胜,将对联悬挂于高处,许多人见了,都捧腹大笑。原来,这副对联道出了两个字谜,谜底是:秃驴。
1、道化童蒙
苏轼、苏辙兄弟少年时在家乡今四川省眉县天庆观读书,他们的启蒙老师是道士张易简。 [58] 当时张易简道长收的学生有几百人,苏轼是倍受张道长喜欢的学生之一,另一个是后来载入《仙鉴》的知名道士陈太初。据东坡《志林》记载,在苏轼被贬黄州时,他的老同学陈太初在汉中羽化仙去。
由于苏轼自小受道教的启蒙教育,他的一生对道教情有独钟,常穿道袍,游访道士。如《放鹤亭记》对道人张天骥大加赞赏,而《后赤壁赋》又以道人入梦结尾。
在他被贬时,仍给许多道观、道堂撰文,于是有了《众妙堂记》、《观妙堂记》、《庄子祠堂记》等等美文。在《众妙堂记》文中他讲述了梦中见到自己的小学老师张易简道长并深受教诲之事,可见道教对其影响之深。
2、应考趣闻
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得到考官梅尧臣的赏识,并推荐给主试官欧阳修。
欧阳修亦十分赞赏,欲拔擢为第一,但又怕该文为自己的门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列为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该文为苏轼所作。到了礼部复试时,苏轼再以《春秋对义》取为第一。
3、程苏结怨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去世,大臣们正举行明堂祭拜大典,赶不及奠祭,仪式一完成,大臣们希望赶去吊丧,程颐却拦住大家,说孔子“是日哭则不歌”,参加明堂典礼之后,不该又吊丧家。
大家觉得这不近人情,反驳说,“哭则不歌”不代表“歌则不哭”。苏轼嘲笑程颐说:“这是枉死市上的叔孙通制订的礼法。”这是苏轼、程颐两人结怨的开始。
有一次国家忌日,众大臣到相国寺祷佛,程颐要求食素,苏轼责问说:“正叔(程颐表字),你不是不喜好佛教吗?为什么要吃素食?”
程颐说:“礼法:守丧不可饮酒吃肉;忌日,是丧事的延续。”苏轼唱反调:“支持刘家的人露出左臂来罢!”(用史记典故,苏轼自比为汉朝的太尉周勃,把程颐比为吕氏乱党,要求大家支持他。)范淳夫等人吃素食,而秦观、黄庭坚等则吃肉。
4、佛寺趣事
在黄州时苏轼常与金山寺主持佛印禅师来往,一日,苏轼做一首诗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呈给佛印。
禅师即批“放屁”二字,嘱书童携回。东坡见后大怒,立即过江责问禅师,禅师大笑:“学士,学士,您不是‘八风吹不动’了吗,怎又一‘屁’就打过了江?”
“八风吹不动”可见于《佛地经论》卷五,诗僧寒山诗歌亦有此句,八风是佛教用语,指八种境界的风:称、讥、毁、誉、利、衰、苦、乐。
5、雷州西湖
广东雷州西湖原名罗湖,始建于北宋,自从大文豪苏轼兄弟在此醉游之后,罗湖更名为西湖。
宋绍圣七年苏轼从惠州贬移儋州,千里跋涉途经雷州,有幸与其贬雷的胞弟苏辙邂逅,悲喜交加。兄弟择日游罗湖泛舟,被罗湖秀丽的风光吸引,恋不思归,游罢到湖滨天宁禅寺憩休,苏城游趣尚浓,“万山第一”四字就是此时此地写就的。
1道化童蒙
苏轼、苏辙兄弟少年时在家乡今四川省眉县天庆观读书,他们的启蒙老师是道士张易简。当时张易简道长收的学生有几百人,苏轼是倍受张道长青睐的学生之一,另一个是后来载入《仙鉴》的知名道士陈太初。据东坡《志林》记载,在苏轼被贬黄州时,他的老同学陈太初在汉中羽化仙去。
由于苏轼自小受道教的启蒙教育,他的一生对道教情有独钟,常穿道袍,游访道士。如《放鹤亭记》对道人张天骥大加赞赏,而《后赤壁赋》又以道人入梦结尾。在他被贬时,仍给许多道观、道堂撰文,于是有了《众妙堂记》、《观妙堂记》、《庄子祠堂记》等等美文。在《众妙堂记》文中他讲述了梦中见到自己的小学老师张易简道长并深受教诲之事,可见道教对其影响之深。
苏轼之弟苏辙在《龙川略志》[52] 开篇即言梦见小学时读书天庆观之事,梦中的苏辙通过与老子像的对话,泄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天道报应现象:不杀生可以长寿。
2应考趣闻
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得到考官梅尧臣的青睐,并推荐给主试官欧阳修。欧阳修亦十分赞赏,欲拔擢为第一,但又怕该文为自己的门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列为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该文为苏轼所作。到了礼部复试时,苏轼再以《春秋对义》取为第一。
关于《刑赏忠厚之至论》中的内容:“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当时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欧阳脩问苏轼出于何典。苏轼回答在《三国志·孔融传》中。欧阳修翻查后仍找不到,苏轼答:“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欧阳修听毕恍然大悟。
3程苏结怨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去世,大臣们正举行明堂祭拜大典,赶不及奠祭,仪式一完成,大臣们希望赶去吊丧,程颐却拦住大家,说孔子“是日哭则不歌”,参加明堂典礼之后,不该又吊丧家。大家觉得这不近人情,反驳说,“哭则不歌”不代表“歌则不哭”。苏轼嘲笑程颐说:“这是枉死市上的叔孙通制订的礼法。”这是苏轼、程颐两人结怨的开始。
有一次国家忌日,众大臣到相国寺祷佛,程颐要求食素,苏轼责问说:“正叔(程颐表字),你不是不喜好佛教吗?为什么要吃素食?”程颐说:“礼法:守丧不可饮酒吃肉;忌日,是丧事的延续。”苏轼唱反调:“支持刘家的人露出左臂来罢!”(用史记典故,苏轼自比为汉朝的太尉周勃,把程颐比为吕氏乱党,要求大家支持他。)范淳夫等人吃素食,而秦观、黄庭坚等则吃肉。
4佛寺趣事
在黄州时常与金山寺主持佛印禅师来往,一日苏轼做一首诗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呈给佛印。禅师即批“放屁”二字,嘱书童携回。东坡见后大怒,立即过江责问禅师,禅师大笑:“学士,学士,您不是‘八风吹不动’了吗,怎又一‘屁’就打过了江?”[56] “八风吹不动”可见于《佛地经论》卷五,诗僧寒山诗歌亦有此句,八风是佛教用语,指八种境界的风:称、讥、毁、誉、利、衰、苦、乐。
5美食大家
苏轼本人是个美食家,宋人笔记小说有许多苏轼发明美食的记载。苏轼知杭州时,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大雨,太湖泛滥。苏轼指挥疏濬西湖,筑苏堤。杭州百姓感谢他。过年时,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指点家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然后分送给大家吃,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曲洧旧闻》又记:苏东坡与客论食次,取纸一幅以示客云:“烂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香梗,荐以蒸子鹅,吴兴庖人斫松江鲙;既饱,以庐山玉帘泉,烹曾坑斗品茶。少焉解衣仰卧,使人诵东坡先生《赤壁前后赋》,亦足以一笑也。”
6雷州西湖
广东雷州西湖原名罗湖,始建于北宋,自从大文豪苏轼兄弟在此醉游之后,罗湖更名为西湖。
宋绍圣七年苏轼从惠州贬移儋州,千里跋涉途经雷州,有幸与其贬雷的胞弟苏辙邂逅,悲喜交加。兄弟择日游罗湖泛舟,被罗湖秀丽的风光吸引,恋不思归,游罢到湖滨天宁禅寺憩休,苏城游趣尚浓,“万山第一”四字就是此时此地写就的。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授赣州司户,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得见谪居在永州的张浚,多受勉励教诲。孝宗即位后,张浚入相,即荐万里为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丧,服满后改知奉新县。乾道六年(1170)任国子博士,开始作京官,不久迁太常丞,转将作少监。淳熙元年(1174)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曾镇压沈师起义军,升为广东提点刑狱。不久,遭母丧去任,召还为吏部员外郎,升郎中。十二年(1185)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极论时政十事,劝谏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坚决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放弃两淮、退保长江的误国建议,主张选用人才,积极备战。次年,任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十四年(1187),迁秘书少监。高宗崩,万里因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事,指斥洪迈“指鹿为马”,惹恼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绍熙元年(1190),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终因孝宗对他不满,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诸郡行铁钱,万里以为不便民,拒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万里见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无实际官职,只领祠禄,等于退休)而归,从此不再出仕,朝命几次召他赴京,均辞而不往。开僖二年(1206),因痛恨韩胄弄权误国,忧愤而死,官终宝谟阁文士,谥“文节”。
杨万里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他在给皇帝的许多“书”、“策”、“札子”中都一再痛陈国家利病,力诋投降之误,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他为官清正廉洁,尽力不扰百姓,当时的诗人徐玑称赞他“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投杨诚斋》)。江东转运副使任满之后,应有余钱万缗,但他均弃于官库,一钱不取而归。他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摘时弊,无所顾忌,因此始终不得大用。实际上他为官也不斤斤营求升迁,在作京官时就随时准备丢官罢职,因此预先准备好了由杭州回家的路费,锁置箱中,藏于卧室,又戒家人不许买一物,怕去职回乡时行李累赘。后来赋闲家居的十五年中,还是韩胄柄政之时,韩新建南园,请他作一篇“记”,许以高官相酬,万里坚辞不作,表示“官可弃,‘记’不可作。”以止数事,可以想见其为人。诗人葛天民夸他“脊梁如铁心如石”(见《南宋群贤小集.葛无怀小集》),并非谥美之辞。
杨万里是南宋杰出的诗人,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各,称“南宋四大家”。他起初模仿江西诗派,后来认识到江西诗派追求形式、艰深蹇涩的弊病,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尽焚其力作诗篇千余首,决意跳出江西诗派的窠臼而另辟蹊径。他在《荆溪集自序》中曾回忆过自己走过的创作道路:“余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陈师道)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戊戌作诗,忽若有悟,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他在诗中也曾明确表白:“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黄(庭坚)陈(师道)篱下休安脚,陶(潜)谢(灵运)行前更出头。”(《跋徐恭仲省干近诗》之三)正因为他不随人脚跟、傍人篱下,敢于别转一路,推陈出新,终于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号为“诚斋体”。对当时诗坛风气的转变,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他的作品不拘一格,富有变化,既有“归千军、倒三峡、穿天心、透月窟”雄健富丽的鸿篇巨制;也有状物姿态,写人情意,随手拈来,却能曲尽其妙的写景抒情小诗。诗风平易自然、构思新巧、幽默风趣、清新活泼,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他又十分注意学习民歌的优点,大量吸取生动清新的口语谣谚入诗,因此,他的作品往往“俚辞谚语,冲口而来”(蒋鸿翮《寒塘诗话》),给人纯朴自然的感受。如:“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愁钉人来关月事,得休休去且休休。”(《竹枝歌》)完全似脱口而出的一首山歌,反映了他向民歌学习的成就。
杨万里现存的诗篇,有一部分直接抒写自己的爱国感情及对时政的关怀。特别是他充金国贺正旦使的接伴使时,第一次横渡江、淮,去北方迎接金使,亲眼看到宋朝的大好河山沦于金人手中,淮河成了南宋的北部边界,两岸的骨肉乡亲,不能自由往来,心中有无限感慨,写下了不少爱国的诗篇,如:“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初入淮河》)他路经镇江金山时,看到风景如画的金山的亭台变成了专门招待金使烹茶的场所,愤慨地写下了“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霁晓登金山》)的诗句,深深地鞭挞了屈辱的南宋小朝廷。此外,如《过扬子江》、《读罪己诏》、《故少师张魏公挽词》、《虞丞相挽词》、《豫章江臬二首》、《宿牧牛亭秦太师坟庵》等诗章,或寄托家国之思,或呼吁抗战复国,或歌颂抗敌捐躯的将领,或讽刺卖国投敌的权奸,都是万里的名篇。
他也有一些诗作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表达了他对民生的关心及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如《悯农》、《观稼》、《农家叹》、《秋雨叹》、《悯旱》、《竹枝歌》、《插秧歌》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较高。但上两类作品数量并不很多。
杨万里现存的诗篇,大部分是吟咏江风山月的写景抒情之作和应酬之作。这部分,作品有的题材过于细碎,缺乏高度的艺术概括,流于粗率浅俗。但他也有不少抒情写景的小诗,由于观察细致深入,描写生动逼真,感情真挚浓厚,因而意趣盎然,颇能动人。如“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闲居初夏午睡起》)“雾外江山看不真,只凭鸡犬认前村。渡船满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庚子正月五日晓过大臬渡》)“春回雨点溪声里,人醉梅花竹影中。”(《除夕》)均写得圆转自然,清新活泼,极有思致,和那些专门描摹风云月露的诗人走的是不同的道路。
杨万里一生写作极为勤奋,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今存。
杨万里(公元1127-1206年),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吉水南溪(今吉水县黄桥乡洴塘村)人。他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中兴四大家”。
建炎元年丁未九月二十二日(公元1127年10月29日),杨万里呱呱坠地。这是一个风狂雨横的年代。金兵大举入侵中原,于上年闰十一月攻陷汴京,这年四月,俘虏徽宗、钦宋二帝及太子、宗戚三千人北去,北宋宣告灭亡;五月,康王赵构即位,是为高宗,建立了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从此,便开始了宋、金战战和和南弱北强的长期对峙局面。
杨万里八岁丧母。父亲杨芾(公元1096-1164年〉,字文卿,号南溪居士。他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积十年,得藏书数千卷。他曾指着藏书对杨万里说:“是圣贤之心具焉,汝童怒之!”(胡铨《杨君文卿基志铭》)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他14岁拜高守道为师,17岁拜王庭程为师,21岁拜刘安世、刘廷直为师。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年)春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27岁拜刘才邵为师。几年后在赣州司户任上,父亲又携领他去拜见滴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锥。王庭珪、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春,杨万里进士及第。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二十九年(公元1159也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塞。时主战派领袖张泼滴居永州,闭门谢客。杨万里三次前往拜渴而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拭介绍,才得接见。张浚对他说:“元符贵人,腰金纤紫者何隙,惟邹志完、陈莹中姓名与日月争光!”(罗大经《鹤林玉露》甲编卷l)同时勉之以“正心诚意”之学。杨万里服膺其教终身,于是名其读书之室曰“诚斋”,以明己志。胡铨当时滴居衡州,杨万里又请他为此写了《诚斋记》。为丞零陵,“一日而并得二师”(《跋张魏公答忠简胡公书十二纸》),张浚、胡铨两位爱国名臣成方杨万里终生效法的榜样。
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六月,高宗赵构逊位,南宋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孝宗即位,锐意恢复,起用张泼为枢密使,不久又任其为相。隆兴元年(1163)秋,杨万里离零陵任,赴调至临安。因张浚推荐,除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就因父病,而于二年正月西归吉水。八月四日,父病故,在家守服,"三年,户不闭而无客气《送王才臣赴秋试序》)。
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春,杨万里至临安,先后渴见副枢密使陈俊卿和枢毯使虞允文,上政论《千虑策》。《千虑策》分“君道”、“国势”、“治原”、“人才”、“论相”、“论将”、“论兵”、“驭吏”、“选法”、“刑法”、“冗官”、“民政”共30篇,深刻总结了靖康之难以来的历史教训,直率批评了朝廷的腐败无能,提出了一整套振兴国家的方针策略,充分显示了杨万里的政治才能。虞允文读后赞叹说:“东南乃有此人物!某初除,合荐两人,当以此人为首。”(《鹤林玉露》乙编卷4)
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杨万里除隆兴府奉新县知县。恰值奉新大旱,百姓生活十分困苦。杨万里于四月二十六日上任,见牢中关满交不起租税的百姓,官署-府库却依然空虚,深知是群吏中间盘剥所致。于是他下令,全部放还牢里的“囚犯”,并禁止逮捕、鞭打百姓,然后发给每户一纸通知,放宽其税额、期限。结果百姓纷纷自动前来纳税,不出一月,欠税全部交清。奉新任职虽只半年,却初次实践了他的不扰民政治,颇获治绩。
同年十月,因右相虞允文推荐,杨万里除国子博士,杨万里开始作京宫。次年,张栻由于反对侯幸近习执掌要职得罪虞允文而被挤出知袁州,杨万里抗章力争张拭不当去位,又致书虞允文,以正理相规劝,公而忘私,深为世人称道。七月,转太常博士;八年丸丹,升太常ZE兼权吏都右待郎官;九年四月,转将作少监。淳熙元年(1174)正月,除知漳州,临行时不忘上札,忠告皇帝戒贪吏、施廉吏。后因病未赴任,家居三年。淳熙四年春,出知常州。
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正月,除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杨万里于二月携家离开常州,待次近一年,七年正月离吉水赴任广东。八年二月,改任广东提点刑狱。冬,闽“盗”沈师进人梅州,他率兵平定,被孝宗称为“仁者之勇”,赐直秘阁。九年七月继母去世,离任服丧。
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十月服除,被召人京任尚书右郎,后任吏部员外郎。十二年五月,除吏部郎中,应诏上书,极论时事。塞相王淮问“宰相何事最急先务”,杨万里以“人才最急先务”为答,并条上《荐士录》,举荐朱蕉等六十人,都是正人端士。孝宗亲耀他为太子侍读,太子为题“诚斋”二字。淳熙十三年,转枢密院检详宫,历任尚书省右司郎中、左司郎中,仍兼东宫侍读宫。十四年十月,任秘书少监。十五年三月,孝宗昕纳翰林学士洪迈之议,以吕颐浩等人配飨高宗庙祀。杨万里力争主战名将张浚当配飨,指斥洪迈不俟集议、专辄独断,无异“指鹿为马”,惹恼孝宗:“万里以联为何如主”因而削去直秘阁,出知绢州(今江西高安)。
十六年(公元1189年〉二月,光宗受禅。杨万里五月复直秘阁,八月被召,九月人京。他连上三札,要求光宗爱护人才,防止奸佞做到“一日勤,二日俭,三日断,囚日亲君子,五曰奖直言”(《第三札子》)。十月,除秘书监。因绍熙改元,借焕章阁学士充接伴金国贺正旦使使,兼实录院检讨官。
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八月,孝宗《日历》修成,照例应由秘书监杨万里为《、日历》作序,而宰臣却另嘱他人,杨厅里于是自劫失职,请求去职,光宗挽留。接着又因要进孝宗《圣政》书,宰臣以他为进奉官,而孝宗犹念旧恶,大不痛快,于是出江东转运副使。
绍熙二年(公元1192年),朝廷下令于江南诸郡行使铁钱会子,杨万里上书谏阻,不奉诏,得罪宰臣,因而改知赣州。未赴,八月谢病自免,回归吉水。"如病鹤出笼,如脱兔投林……自此幽屏,遂与世绝"(《答沈子寿书》)。
宁宗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有召赴京,杨万里辞不往。九月,升焕章阁待制,提举兴国宫。四年正月,进封吉水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五年三月,升宝文阁待制,致仕。六年十二月,进封吉水县开国伯。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八月,诏进宝漠阁直学士,给赐衣带;四年正月,进封庐陵郡开国侯,加食邑三百户。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召赴京,复辞;二年二月,升宝漠阁学士。
杨万里晚年誓不出仕,据传是由于不满权臣韩倪胃当国。韩筑南园,要请他作"记户,他说:"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予以坚决拒绝。后因韩专傍日甚,遂忧愤快快成疾。家人知他忧国心重,凡一切时政消息皆不敢告知。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五月七日,一族侄从外而至,不知其惰,于是言及邸报所载韩倪胃出兵北伐之事,杨万里闻罢痛哭失声,愤然叹呼:“奸臣妄作,一至于此!”他料定韩倪胃意存侥幸,轻举妄动,必然会遭到失败,贻害国家,当晚彻夜不能成眠。第二日早晨,他又不肯进食,兀坐书斋中,呼纸手书云:"韩倪胃奸臣专权元主,动兵残民,谋危社寝。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别书十四言告别妻儿,笔落而逝。享年80岁。赐溢文节,追赠光禄大夫。杨万里是一位热忱的爱国者,又是一位清醒的政治家。他一生力主抗战,始终反对屈膝议和。在进奏皇帝的许多"书"、"策"、"札子"中,他一再痛陈国家利病,力排投降之误,爱国之情溢于言表。面对中原沦丧、江山唯余半璧的局面,他尖锐指出:"为天下国家者不能不忘于敌,天下之忧,复有大于此者乎!"(《千虑策•国势上》)告诫统治者要时刻不忘备敌谋敌、御敌制胜。他既大胆批评孝宗经过符离之败,"前日之勇一变而为怯,前日之锐一变而为钝"(同上《君道中》),又坚决反对一些人轻易用兵、盲目冒进,主张以"守而取"(《与陈应求左相书》)的积极、慎重策略,稳步进取,先实国力而后图恢复,以求最终胜利。他看重和同情人民,认为:"民者,国之命而吏之仇也。"(《千虑策•民政上》)将国家命运系之于人民,指斥官吏只会敲骨吸髓地压榨人民,激起人民的仇恨、愤怒和反抗。因此,他提醒光宗要节财用、薄赋敛、结民心,民富而后邦宁,兴国之计,就在于此(《转对札子》)Q这些,都表现杨万里的深刻见识和进步思想。
杨万里为人清直,个性刚褊。孝宗贬他“直不中律”,光宗称他“也有性气”(《鹤林玉露》甲编卷4)。他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摘时弊,无所顾忌,因而始终不得大用。实际上他一生视仕宦富贵犹如敝展,随时准备唾弃。在作京宫时,就预先准备好了由杭州回家的盘缠,锁置箱中,藏在卧室,又戒家人不许买一物,以免一旦离职回乡时行李累赘,就这样“日日若促装”待发者。这与那些斤斤营求升迁、患得患失之辈适成鲜明对照。
杨万里为官清正廉洁,不扰百姓,不贪钱物。江东转运副使任满时,应有余钱万缉,他全弃之于官库,一文不取而归。退休南溪之上,自家老屋一区,仅避风雨。当时诗人徐矶(公元1162-1214年}称赞他“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投杨诚斋》),正是他清贫一生的真实写照。
杨万里的诗,在当时就有很大的影响:“今日诗坛谁是主,诚斋诗律正施行。”(姜特立《谢杨诚斋惠长句》)“四海诚斋独霸诗。”(项安世《又用韵酬潘杨二首》)他的诗歌创作,走过的是一条由广学博取、转益多师而至面向现实、师法自然的道路。他学诗最初由江西诗派入手,后于绍兴三十二年在零陵自焚尽其少作诗篇千余首,决意跳出江西诗派的窠臼,诗格至此一变;后又学陈师道五字律;又学王安石七字绝句;又学唐人绝句;至“戊戌……作诗,忽若有悟,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自此“万象毕来,献予诗材”“前者未做而后者已迫,涣然未觉作诗之难也”(《荆溪集序》)。杨万里广泛地向前辈学习,但又绝不为前辈所固,而是立志要超出前辈。他说:“笔下何知有前辈。”(迈使客夜归》又说:“传宗传派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黄(庭坚)陈(师道)篱下休安脚,陶(渊明)谢(灵运)行前更出头。”(《跋徐恭仲省干近诗》)他正是以这种不肯傍人篱下、随人脚跟的开拓创新精神,终于“落尽皮毛,自出机抒”(吕留良、吴之振、吴自牧《宋诗钞•诚斋诗钞》),别转一路,自成一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风,创造了他的“诚斋体”,在诗歌史上独树一帜,建立了自己的诗派。
杨万里的诗歌作品不拘一格,富有变化,既有“归千军、倒三峡、穿天心、透月窟”的雄健奔逸气势,也有“状物姿态,写人情意,则铺叙纤悉,曲尽其妙”(周必大《跋杨廷秀石人峰长篇》)的委曲细腻功力。他的“诚斋体”诗,具有新、奇、活、快、风趣王幽默的鲜明特点,"流转圆美"(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总序》),"活泼刺底"(刘祁《归潜志》卷8),尤其为人所称道。如《闲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写得情致深婉,人称“胸襟透脱”(《鹤林玉露》甲偏卷4)。又如《戏笔》、《擞风伯》、《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夏夜玩月d》等,也都写得机智活脱,极有思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杨万里十分注意学习民歌的优点,大量汲取生动清新的口语人诗,往往“假辞谚语,冲口而来”(蒋鸿翔《寒塘诗话》),因而形成通俗浅近、自然活泼的语言特色。
杨万里是一位爱国志,士,他一生关心国家命运,留下了大量抒写爱国忧时情怀的诗'篇。特别是他充任金国贺正旦使的接伴使时,因往来江、淮之间,迎送金使哑亲眼看到沦丧于金国的宋朝大好河山和中原遗民父老,心中郁满国家残破的巨大耻辱和悲愤,爱国主义诗歌创作表现得最集中、最强烈。如著名的《初人淮河四绝句》:“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其一)”“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莺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二”(其三〉唱出了灾难深重中爱国士人和广大人民的共同情感。又如在见到金山吞海亭已成专为金使烹茶的场所时,他发出痛苦的呼喊:“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雾晓登金山》)鞭挝了南宋小朝延的屈辱和无能。此外如《题吁胎军东南第一山》、《读罪己诏》、《故少师张魏公挽词》、《虞ZE相挽词》、《宿牧牛亭秦太师坟庵》等,或寄托家国之思,或呼吁抗战复园,或歌颂抗金将领,或讽刺卖国权奸,都是直抒爱国思想的名篇。
杨万里的绝大部分爱国忧时诗篇,不象陆游那样奔放、直露,而是压抑胸中的万丈狂澜,凝蕴地底的千层熔浆,大多写得深沉愤郁,含蓄不露。如《过扬子江》:“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表面似乎是说亲自动手汲水煎茶的雅兴,其实是蕴藏着深刻沉痛的感慨羞愤,须参照《雪雾晓登金山》一并领略。杨万里自己说过:“谁言咽月餐云客,中有忧时致主心。”(《题刘高士看云图》)他那些吟咏江风山月的写景抒情作品,不少也是抒写爱国情怀的诗篇。如《豫章江牵二首》、《九月十五夜月,细看桂校北茂南缺,未经古人拈出,纪以二绝句》、《月下果饮绝句》、《初丸夜月》等,都写得曲折多讽,意味深长,蕴含着对国家残破、中原未复的深沉郁愤。他晚年在《夜读诗卷》中曾沉痛自叙:“两窗两横卷,一读一沾襟;只有三更月,知予万古心。”其诗中寄寓的深意,值得后人细细咀嚼。
“吾生十指不沾泥,毛锥便得傲寰衣”(《晚春行田南原》)杨万里不以士大夫自居,一生热爱农村,体恤农民,也写了不少反映农民生活的诗篇。如《悯农》、《农家叹》、《秋雨叹》、《悯旱》、《过白沙竹校歌》等写出农家生活的艰难和疾苦,1:歌舞四时词》、《插秧歌》等写出农民劳动的艰辛和欢乐,《望雨》、《至后入城道中杂兴》等写出对风调雨顺、安居乐业的喜悦和盼望,都具有比较高町,思想性和艺术性。
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写作极为勤奋,平生著述颇丰。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4200余首,散文亦不乏佳品。今存《诚斋集》,有诗文133卷,由其长子杨长藉于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编定。杨长濡(公元1157-1236年),字伯子,号东山,晚号农圃老人,官至福建安抚使、敷文阁学士,居官廉节,有惠政,亦博学有才,工诗善文。
作品目录
初夏睡起 昭君怨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小池
闲居初夏午睡起 戏笔 宿新市徐公店
和段季承左臧惠四绝句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 读严子陵传
春晴怀故园海棠 春晴怀故园海棠
春晴怀故园海棠 读严子陵传 归去来兮引/归去来兮
过杨村 好事近 寄陆务观 念奴娇 伤春
水调歌头 晚风 晚风 武陵春 戏笔
闲居初夏午睡起 小池 晓出净慈寺 新柳
忆秦娥 昭君怨 昭君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