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散文

中秋节的散文,第1张

  1、中秋月(散文)

  从书中抬起头来,透过朝东而开的窗户,只见窗外一片淡淡的白色,一轮皎洁的圆月已经升起在夜空中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忽然想起今夜正是中秋,离家又是一年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缓缓从心底涌起,直上眉头。一个人的生活,每天忙于工作,不但把日子给过忘了,就连这朗朗的月光,也已久违多时。因屋里亮着灯,所以月光不能朗照进来,只能从窗户中看到她飘渺的丰姿。

  于是推开门出去,去享受这无边的中秋月华。

  门外是一块平地,再出去便是气象局的观测站,观测站四周的地里种了几畦碧绿的蔬菜。

  这是一个地处县城西南的山巅。

  走到山边,阵阵山风从脚下的城里吹来,直凉进心底,心中的苦闷与忧愁,都被吹散了许多。小小的晴隆山城,像是半个环儿,拥着气象局所在的飞凤山,站在山边,便可鸟瞰全城了。月光像蛋清一样柔嫩,像山泉一样清幽,从空中轻轻地笼罩下来,给大地披上了一件薄薄的轻纱,神秘而又和谐。

  脚下的山城显得更加秀气了。

  放眼望去,白天密密匝匝的房屋楼阁,这时全都处在朦胧这了,只见无数闪烁的灯光;而当它摇曳着到达你眼帘的时候,已带上了一层淡淡的晕圈,显得柔和而恬静。在那盏盏的灯光下,此时一定是温馨而又甜蜜的,那欢聚在一起的家人,正共享着节日的喜庆。

  远处是一带远山,月光伸展上去,云与天起,把你的视线引向高处,引向茫茫的天际。我的心化作了一只轻快的小鸟,在月光下的夜空中月飞越远……

  儿时在家,这是正是全家最欢乐的时刻:吃过晚饭,一家人欢坐在院子里,一边看着圆圆的月亮从天边升起,一边吃着月饼、花生,、瓜子,一边听父母说一些关于丰收的话题;或是与村里的小伙伴们在村子前后的田野间玩乐,在明亮的月光下跳皮筋,打夜仗,钻草垛,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

  可是这样的欢乐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好男儿志在四方”,我随着时间的列车浪迹天涯,一起玩乐的伙伴也为了生活四散而去,各有各的一片天地。这一份童年的温馨和喜悦,只有深藏心底,孤独是时候翻翻,也足以慰情聊胜无了。

  不时从远方驶来一辆辆远行的汽车,强烈的车灯划破夜空,划破了月光的宁静也和谐,随之又消失在月光的宁静中。它那沙哑的嘶鸣,经过月光的洗涤,袅娜着到达你耳里的时候,已不再是原来那单调机械的哀鸣,而成了喃喃的细语,混合着月光的温柔和夜的蜜语了。愿想在这苍茫的月下,自己就是这世间最孤独的人了,这时才知道,还有很多的人和自己一样,在这“月圆人更圆”的中秋之夜漂泊异乡,独自咀嚼着心中的苦闷和孤寂。我想那远行汽车中的旅人,这时也和我一样,在想念着家乡的亲人。

  一阵山风吹来,好象吹动了月光的轻纱,脚下的山城也好似随着月光轻荡起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吟唱千古的名作,虽说写的是九九重阳,但这时想来却倍觉亲切。在这中秋之夜的飞凤山山巅,一个人看尽万家灯火,山风为朋,孓影做伴,心中的孤寂向谁述说,有谁知晓,又有谁能理解呢?今夜的此时此刻,家中年迈的父母能否知道,在这万里之遥的山城之巅,我正在想念着他们呢?

  会的!我不是曾经写到过“当你想家的时候,家中的亲人也在想你”的诗句么?……

  中秋月啊,请你把我心中的思念与祝福,带给家中的亲人,好么?这样想着,抬头间,月已当空,中秋的月色更加明亮了。一阵山风吹来,不觉有写凉。

  走进屋,夜已深深……

  2、那年中秋

  在一年的传统节日中,我最渴盼的,不是春节,而是中秋,最喜欢的,不是年糕,而是月饼。

  老家在热带,热带的四季不明显,每年,当村口那个小卖部月饼飘香的时候,便知道中秋快要来了,尽管竹木还是那么蓬勃,天气还是那么燠热。

  小卖部是镇供销社设在大队的一个分店,离学校不远,每天放学,不管口袋里有钱没钱,我都要到小卖部去呆一会儿,翻翻小人书,闻闻糖果的气息,打一回精神的牙祭。

  中秋一近,月饼的香气就弥漫了整个小店,店里卖的,是清一色的广式月饼,月饼的馅儿,除了花生芝麻核桃瓜子外,还有当地人最爱吃的香料黑榄仁。月饼包装简单,十个一摞,用白纸卷着,月饼的油透纸而过,香气也跟着溢了出来。有人买了月饼,掰开来吃,那香气就浓得令人直咽口水。

  那时我在念四年级,家贫,不到中秋那天,家里绝对不会买月饼,就是买,也只买一个,切成数块,几兄妹一人一角。

  那天,我实在想过一下独自一人吃完一个月饼的瘾,就把以前的旧课本捆了,拿到大队收购站去卖了两角钱,之后就兴奋地扑进小卖部去买月饼,可那个自称童叟无欺的店主却给了我一个缺角的月饼,我哪里肯干?正同他理论,进来一个人,我一看,是班主任韦老师,她手里提着一捆东西。我跟她打招呼,她只点点头,之后对店主说,买一摞月饼。我拿了那个有缺角的月饼正要溜出去,韦老师说,等等。之后把手中的那捆东西提到柜台上来,我一看,却是我刚才卖掉的课本。韦老师说,再穷也不要卖书,你把课本卖了,以后考初中,拿什么复习?说完,她把书和月饼塞给我,走了。

  我在店里呆了半晌,不相信这是真的,等我反应过来,走出小卖部,眼前只有空荡荡的村路在朝前延伸着,我看了一下小卖部墙上的扯历,永远记住了这一天:1977年9月27日,星期二,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那夜的月亮特别大,特别圆,特别亮,皎洁的月光,照在身上,照在心里,直到今天……

  3、印度洋上的秋思

  昨夜中秋。黄昏时西天挂下一大帘的云母屏,掩住了落日的光潮,将海天一体化成

  暗蓝色,寂静得如黑衣尼在圣座前默祷。过了一刻,即听得船梢布篷上悉悉索索啜泣起

  来,低压的云夹着迷蒙的雨色,将海线逼得像湖一般窄,沿边的黑影,也辨认不出是山

  是云,但涕泪的痕迹,却满布在空中水上。

  又是一番秋意!那雨声在急骤之中,有零落萧疏的况味,连着阴沉的气氲,只是在

  我灵魂的耳畔私语道:“秋”!我原来无欢的心境,抵御不住那样温婉的浸润,也就开

  放了春夏间所积受的秋思,和此时外来的怨艾构合,产出一个弱的婴儿——“愁”。

  天色早已沉黑,雨也已休止。但方才啜泣的云,还疏松地幕在天空,只露着些惨白

  的微光,预告明月已经装束齐整,专等开幕。同时船烟正在莽莽苍苍地吞吐,筑成一座

  蟒鳞的长桥,直联及西天尽处,和轮船泛出的一流翠波白沫,上下对照,留恋西来的踪

  迹。

  北天云幕豁处,一颗鲜翠的明星,喜孜孜地先来问探消息,像新嫁媳的侍婢,也穿

  扮得遍体光艳。但新娘依然姗姗未出。

  我小的时候,每于中秋夜,呆坐在楼窗外等看“月华”。若然天上有云雾缭绕,我

  就替“亮晶晶的月亮”担扰。若然见了鱼鳞似的云彩,我的小心就欣欣怡悦,默祷着月

  儿快些开花,因为我常听人说只要有“瓦楞”云,就有月华;但在月光放彩以前,我母

  亲早已逼我去上床,所以月华只是我脑筋里一个不曾实现的想象,直到如今。

  现在天上砌满了瓦楞云彩,霎时间引起了我早年许多有趣的记忆——但我的纯洁的

  童心,如今哪里去了!

  月光有一种神秘的引力。她能使海波咆哮,她能使悲绪生潮。月下的喟息可以结聚

  成山,月下的情泪可以培畤百亩的畹兰,千茎的紫琳耿。我疑悲哀是人类先天的遗传,

  否则,何以我们几年不知悲感的时期,有时对着一泻的清辉,也往往凄心滴泪呢?

  但我今夜却不曾流泪。不是无泪可滴,也不是文明教育将我最纯洁的本能锄净,却

  为是感觉了神圣的悲哀,将我理解的好奇心激动,想学契古特白登①来解剖这神秘的

  “眸冷骨累”。冷的智永远是热的情的死仇。他们不能相容的。

  ①契古特白登,通译夏多勃里昂(Chateaubriand,1768—1848),法国作家,

  著有《阿达拉》、《勒奈》等。其作品带有宗教感与原始主义意味。

  但在这样浪漫的月夜,要来练习冷酷的分析,似乎不近人情!所以我的心机一转,

  重复将锋快的智力剧起,让沉醉的情泪自然流转,听他产生什么音乐,让绻缱的诗魂漫

  自低回,看他寻出什么梦境。

  明月正在云岩中间,周围有一圈**的彩晕,一阵阵的轻霭,在她面前扯过。海上

  几百道起伏的银沟,一齐在微叱凄其的音节,此外不受清辉的波域,在暗中坟坟涨落,

  不知是怨是慕。

  我一面将自己一部分的情感,看入自然界的现象,一面拿着纸笔,痴望着月彩,想

  从她明洁的辉光里,看出今夜地面上秋思的痕迹,希冀她们在我心里,凝成高洁情绪的

  菁华。因为她光明的捷足,今夜遍走天涯,人间的恩怨,哪一件不经过她的慧眼呢?

  印度的Ganges(埂奇)河边有一座小村落,村外一个榕绒密绣的湖边,坐着一对情

  醉的男女,他们中间草地上放着一尊古铜香炉,烧着上品的水息,那温柔婉恋的烟篆,

  沉馥香浓的热气,便是他们爱感的象征月光从云端里轻俯下来,在那女子脑前的珠串上,

  水息的烟尾上,印下一个慈吻,微晒,重复登上她的云艇,上前驶去。

  一家别院的楼上,窗帘不曾放下,几枝肥满的桐叶正在玻璃上摇曳斗趣,月光窥见

  了窗内一张小蚊床上紫纱帐里,安眠着一个安琪儿似的小孩,她轻轻挨进身去,在他温

  软的眼睫上,嫩桃似的腮上,抚摩了一会。又将她银色的纤指,理齐了他脐圆的额发,

  蔼然微哂着,又回她的云海去了。

  一个失望的诗人,坐在河边一块石头上,满面写着幽郁的神情,他爱人的倩影,在

  他胸中像河水似的流动,他又不能在失望的渣滓里榨出些微甘液,他张开两手,仰着头,

  让大慈大悲的月光,那时正在过路,洗沐他泪腺湿肿的眼眶,他似乎感觉到清心的安慰,

  立即摸出一枝笔,在白衣襟上写道:

  月光,

  你是失望儿的乳娘!

  面海一座柴屋的窗棂里,望得见屋里的内容:一张小桌上放着半块面包和几条冷肉,

  晚餐的剩余,窗前几上开着一本家用的圣经,炉架上两座点着的烛台,不住地在流泪,

  旁边坐着一个皱面驼腰的老妇人,两眼半闭不闭地落在伏在她膝上悲泣的一个**,她

  的长裙散在地板上像一只大花蝶。老妇人掉头向窗外望,只见远远海涛起伏,和慈祥的

  月光在拥抱蜜吻,她叹了声气向着斜照在圣经上的月彩嗫道:

  “真绝望了!真绝望了!”

  她独自在她精雅的书室里,把灯火一齐熄了,倚在窗口一架藤椅上,月光从东墙肩

  上斜泻下去,笼住她的全身,在花砖上幻出一个窈窕的倩影,她两根垂辫的发梢,她微

  澹的媚唇,和庭前几茎高峙的玉兰花,都在静谧的月色中微颤,她加她的呼吸,吐出一

  股幽香,不但邻近的花草,连月儿闻了,也禁不住迷醉,她腮边天然的妙涡,已有好几

  日不圆满:她瘦损了。但她在想什么呢?月光,你能否将我的梦魂带去,放在离她三五

  尺的玉兰花枝上。

  威尔斯①西境一座矿床附近,有三个工人,口衔着笨重的烟斗,在月光中间坐。他

  们所能想到的话都已讲完,但这异样的月彩,在他们对面的松林,左首的溪水上,平添

  了不可言语比说的妩媚,惟有他们工余倦极的眼珠不阖,彼此不约而同今晚较往常多抽

  了两斗的烟,但他们矿火熏黑,煤块擦黑的面容。表示他们心灵的薄弱,在享乐烟斗以

  外,虽然秋月溪声的戟刺,也不能有精美情绪之反感。等月影移西一些,他们默默地扑

  出了一斗灰,起身进屋,各自登床睡去。月光从屋背飘眼望进去,只见他们都已睡熟;

  他们即使有梦,也无非矿内矿外的景色!

  ①威尔斯,通译威尔士,英国本岛南部的一块地方。

  月光渡过了爱尔兰海峡,爬上海尔佛林的高峰,正对着静默的红潭。潭水凝定得像

  一大块冰,铁青色。四围斜坦的小峰,全都满铺着蟹青和蛋白色的岩片碎石,一株矮树

  都没有。沿潭间有些丛草,那全体形势,正像一大青碗,现在满盛了清洁的月辉,静极

  了,草里不闻虫吟,水里不闻鱼跃;只有石缝里潜涧沥淅之声,断续地作响,仿佛一座

  大教堂里点着一星小火,益发对照出静穆宁寂的境界,月儿在铁色的潭面上,倦倚了半

  晌,重复拔起她的银舄,过山去了。

  昨天船离了新加坡以后,方向从正东改为东北,所以前几天的船梢正对落日,此后

  “晚霞的工厂”渐渐移到我们船向的左手来了。

  昨夜吃过晚饭上甲板的时候,船右一海银波,在犀利之中涵有幽秘的彩色,凄清的

  表情,引起了我的凝视。那放银光的圆球正挂在你头上,如其起靠着船头仰望。她今夜

  并不十分鲜艳:她精圆的芳容上似乎轻笼着一层藕灰色的薄纱;轻漾着一种悲喟的音调;

  轻染着几痕泪化的雾霭。她并不十分鲜艳,然而她素洁温柔的光线中,犹之少女浅蓝妙

  眼的斜瞟;犹之春阳融解在山巅白云反映的嫩色,含有不可解的迷力,媚态,世间凡具

  有感觉性的人,只要承沐着她的清辉,就发生也是不可理解的反应,引起隐复的内心境

  界的紧张,——像琴弦一样,——人生最微妙的情绪,戟震生命所蕴藏高洁名贵创现的

  冲动。有时在心理状态之前,或于同时,撼动躯体的组织,使感觉血液中突起冰流之冰

  流,嗅神经难禁之酸辛,内藏汹涌之跳动,泪腺之骤热与润湿。那就是秋月兴起的秋思

  ——愁。

  昨晚的月色就是秋思的泉源,岂止、直是悲哀幽骚悱怨沉郁的象征,是季候运转的

  伟剧中最神秘亦最自然的一幕,诗艺界最凄凉亦最微妙的一个消息。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中国字形具有一种独一的妩媚,有几个字的结构,我看来纯是艺术家的匠心:这也

  是我们国粹之尤粹者之一。譬如“秋”字,已经是一个极美的字形;“愁”字更是文字

  史上有数的杰作;有石开湖晕,风扫松针的妙处,这一群点画的配置,简直经过柯罗①

  的画篆,米仡朗其罗②的雕圭,Chopin③的神感;像——用一个科学的比喻——原子的

  结构,将旋转宇宙的大力收缩成一个无形无踪的电核;这十三笔造成的象征,似乎是宇

  宙和人生悲惨的现象和经验,吁喟和涕泪,所凝成最纯粹精密的结晶,满充了催迷的秘

  力。你若然有高蒂闲④(Gautier)异超的知感性,定然可以梦到,愁字变形为秋霞黯绿

  色的通明宝玉,若用银槌轻击之,当吐银色的幽咽电蛇似腾入云天。

  我并不是为寻秋意而看月,更不是为觅新愁而访秋月;蓄意沉浸于悲哀的生活,是

  丹德⑤所不许的。我盖见月而感秋色,因秋窗而拈新愁:人是一簇脆弱而富于反射性的

  神经!

  ①柯罗(1796—1875),法国画家。

  ②米仡朗其罗,通译米盖朗琪罗(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雕塑家、

  画家。

  ③Chopin,通译肖邦(1810—1849),波兰作曲家、钢琴演奏家。

  ④高蒂闲,通译戈蒂埃(1811—1872),法国诗人、小说家、批评家。

  ⑤丹德,通译但丁(1265—1321),意大利诗人,著有《神曲》等。

  我重复回到现实的景色,轻裹在云锦之中的秋月,像一个遍体蒙纱的女郎,她那团

  圆清朗的外貌像新娘,但同时她幂弦的颜色,那是藕灰,她踟躇的行踵,掩泣的痕迹,

  又使人疑是送丧的丽姝。所以我曾说:

  秋月呀?

  我不盼望你团圆。

  这是秋月的特色,不论她是悬在落日残照边的新镰,与“黄昏晓”竞艳的眉钩,中

  宵斗没西陲的金碗,星云参差间的银床,以至一轮腴满的中秋,不论盈昃高下,总在原

  来澄爽明秋之中,遍洒着一种我只能称之为“悲哀的轻霭”,和“传愁的以太”。即使

  你原来无愁,见此也禁不得沾染那“灰色的音调”,渐渐兴感起来!

  秋月呀!

  谁禁得起银指尖儿

  浪漫地搔爬呵!

  不信但看那一海的轻涛,可不是禁不住她一指的抚摩,在那里低徊饮泣呢!就是那:

  无聊的云烟,

  秋月的美满,

  熏暖了飘心冷眼,

  也清冷地穿上了轻缟的衣裳,

  来参与这

  美满的婚姻和丧礼。

  十月六日志摩

  于大洋之上寻求秋意,是诗人。

  诗人在大海上找到了秋色,那是月光。

  一海银波或低徊或咆哮,天幕“一颗鲜翠的明星喜孜孜先来问探消息”,而那珊珊

  晚来的新嫁娘,便是诗人等待已久的“月华”。这一片月色,如其说是自然界那“一泻

  的清辉”,毋宁说是诗人心中对人世的一片关注抚爱的辉光。

  自谓“好动”、“想飞”的诗人,在这篇记游性诗化意味很浓的散文中以他想象的

  翅膀遍走天涯,游思所及,情泪沉醉,诗魂绻缝,那一片“月色”微愁而慰藉。

  情爱是诗人不倦的话题。诗人选择了印度Ganges河边“一对情醉的男女”来承受他

  的月光的祝福。月之慈吻所至,烟篆柔婉,沉香浓郁,青春换取到的今生今世的这一瞬

  热烈而神秘。如画的场景让诗人的爱情理想得到某种诠释。

  爱之深,痛之深。失去的爱,失去爱之后的感觉同样令诗人迷恋。诗人笔下那一个

  “满面写着幽郁”的“诗人”,为爱人离去的背影而悱怨失意,欲泣欲诉。诗人抚慰的

  月光便充当了“失望儿的乳娘”。

  诗人永远是生命的同义词。这一个诗人自身,便总给人一种“永不会老去的新鲜活

  泼的孩儿印象”(郁达夫语)。这一片月光庇护一般抚摩着那个有着“温软的眼睫、嫩

  桃似的腮”的小小安琪儿之时,在生命和未来的眠床旁,诗人的“赤子之心”悄然掠过。

  而于那些深深浸*于生之绝望与重负之中的人们,月光“不可言语比说的妩媚”,

  只是平添哀愁和木然。面对那“面海的柴屋”中皱面驼腰的老妪以及伏于她膝上悲泣的

  **,那威尔士矿床附近被煤块擦黑面容、倦眠欲阖的矿工,诗人的同情之心,诗人安

  抚的月光,无奈地滑过泪所不能讲述的这一切。

  诗人当然忘不了整理出一片“静穆宁寂的境界”,让他的月光倦倚稍憩,那是一片

  不闻虫吟、不见鱼跃的静默之潭。大自然,永远成为诗人的灵魂憩息之所。

  无所不在的月色下,还有一个隐蔽的、为诗人情之独钟的美丽形象。那是一个窈窕

  的倩影,在静谧的月色中吹熄了灯火,倚窗而立,正应了诗人那句“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到谁家”。诗人想象她在精雅的书室中独自“瘦损”了。崇拜着爱情的诗人,

  不禁喟然神往:“月光,你能否将我的梦魂带去,放在离她三五尺的玉兰花枝上。”

  这篇如诗如歌的“印度洋上的秋思”,字字句句、一点一滴浸润着诗人著称于世的

  万千柔情及其脆弱轻灵的气质。青春情酣的男女,恬然安睡的婴儿,独居雅室寂然消瘦

  的少女,临波流泪的失恋的“诗人”,长裙散洒幽咽饮泣的**,疲倦黝黑、沉重而漠

  然的矿工群像……在对这样一些或近或遥、具有疼痛感的意象的把握里,诗人纤细的感

  触或游移流连,或喟叹沉吟,丝丝缕缕总关一个“情”字。情醉的青春一瞬、早已久远

  的儿时酣梦固然无以忘怀,而诗人心头永驻不散的薄雾,更是人世难言的失落与不幸。

  那“亮晶晶的月亮”,在诗人心目中便不由轻漾着悲喟、轻染着泪痕了。

  “盖因见月而感秋色,因秋窗而拈新愁”,诗人之“愁”,贯穿大洋上的秋思。这

  一种“悲哀的轻霭”、“传愁的以太”,令诗人兴感之下不由慨然长叹:“秋月呀!/

  谁禁得起银指尖儿/浪漫地搔爬呵!”难载这许多愁,那同一轮秋月,初时在寻觅秋意

  的诗人眼中即如外貌“团圆清朗”的新娘,而待秋愁骤起,竟不免成为颜色幂弦、行踵

  踟躇的“送丧的丽姝”了。诗人不能不惑喟人生的变幻难解:“秋月呀!/我不盼望你

  团圆。”而到文末,“美满的婚姻和丧礼”这“不谐之和”,便沉重地一统于诗人不禁

  兴起的以诗结句中。

原文

绿

梅雨潭[1]

我第二次到仙岩(1)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2)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3)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4)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

朱自清

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5)着,像**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水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6)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7)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注释

(1)仙岩:山名,位于浙江省温州与瑞安两市之间。

(2)踞:蹲。

(3)倏:极快地,忽然。

(4)离合的神光:形容水光一闪一闪的,神奇莫测。

(5)皱缬(xié):潭水泛起波纹,好像有花纹的绸缎(微微)褶皱着。缬,有花纹的丝织品。

(6)挹(yì):舀,把液体盛出来。

(7)明眸(móu)善睐(lài):出自曹植《洛神赋》。意思是指明亮的眼珠善于左顾右盼。眸,本指瞳人,泛指眼睛。睐,看,向旁边看。

耳底而有之”的美感特征。

赏析一

[2] 姜苏对朱自清《绿》赏析:

《绿》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游记散文《温州的踪迹》里的一篇,作于1924年2月8日,是一篇贮满诗意的美文。文章不仅取题为《绿》,也用“绿”自然地将全文勾连在一起。

文章结构小巧,全篇只有四段文字,大约有一千二百字。这不同于一般的游记散文,而是通过梅雨潭的绿绿的潭水,抒写作者之情。所以,第一段只用了一句话,“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起笔突兀,却点了题,使读者对本文抒写的中心一目了然。“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写瀑布的飞流直泻,飞花碎玉般的美景,正是为了映衬梅雨潭的奇异、可爱的潭水;写梅雨亭,正是为了过渡到写亭下深深的梅雨潭。这都在为下文着意刻画梅雨潭的“绿”作好铺垫。所以,作者没有详细地描述游览的经过,而只是顺着游历的足迹,对瀑布、对梅雨亭作了简洁而形象的介绍。在描写梅雨亭与瀑布的中间,插入了这样两句话:“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既交代了出游的时节,也从那“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中,扣紧“绿”字,时时与文章要描写的中心相照应。最后,全文以“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一语骤然刹笔,仍然归结到“绿”字上,与开头相映照。起笔不凡,收束利索。结尾与开头的不同处,只加了“不禁”二字,却是传神之笔。经过作者的一番描绘,连读者也“不禁”要为梅雨潭的绿所惊诧。

“绿”字不仅在文章的结构上起关连作用,它更是全文情景交融的焦点。作者像一个善调丹青的能手,调动了比喻、拟人、联想等多种手法,从各个角度,波澜起伏地描绘了奇异、可爱、温润、柔和的梅雨潭水,把自己倾慕、欢愉、神往的感情融汇在这一片绿色之中。“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和的神光了。”“招引”与“追捉”这两个词默契得多么好啊!把梅雨潭的绿对“我”的强烈的吸引,把我领略那可爱的绿色的急切心理,融为一体,至此,情与景真象水乳那样难分解了。作者通过比喻不仅描绘了潭水静态的美,“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使作者禁不住产生想抱住她的妄想;更形容了她那动态的美,“她松松的皱缬着,象**托着的裙幅,……”随着作者的笔触,随着作者感情的波澜,不仅我们的眼前出现了那微微泛起的绿色涟漪,而且我们的指肤间仿佛还能感触到那闪着光亮的绿波的跳动,一种柔和、明快、亲切的感情也会从心头漾起。作者甚至把她想象为“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想拍她、抚她、亲她,别致地把她叫做“女儿绿”,感情柔美到了极点。那明艳多姿的画面,那逸趣横生的情怀,多么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了。在这饱含诗情、充满生趣的绿意中,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爱,升腾着作者向上的激情。

《绿》一文之所以脍炙人口,传诵至今,不仅在于它形象地描绘了梅雨潭“奇异”“醉人”的绿,而且在于它字里行间所洋溢的那一种浓郁的诗味。它不仅具有诗的构思,诗的结构,更有诗的情感,诗的意境,诗的语言,可以说做到了以诗为文,文中有诗。而后三者,即真挚充沛的情感,大胆丰富的想象,生动传神的语言,是构成《绿》的诗意特征的主要因素,是《绿》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绿》虽是一篇写景散文,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将他对祖国山水的一片“至情”融于对梅雨潭景物的细致刻画之中,“溶景入情”,情景交融,使景物既写得细腻生动,又具有绵密深厚、真挚清幽的情致,抒写出“作者心灵的歌声”,从而使全文充满着诗情画意。同时,作者这种情感的抒发并不象奔腾的长江大河,一泄千里,直抒胸臆,而是在构思上采用了欲擒故纵,欲抑先扬的笔法。先以“惊诧”一词道出对梅雨潭的绿的总体感受,也象征着作者要追捉、探究梅雨潭胜景的内在驱力。然后,通过拟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梅雨潭周围环境的立体画卷。

在《绿》一文中,作者还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形象,将读者带入如诗似画般的艺术境界,也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真挚充沛地情感,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朱自清先生在语言上颇有造诣。其散文语言多用口语,简洁朴素,平易自然。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他十分注重语言的锤炼加工,注重创辞炼字,努力以生动而传神的语言创造出诗的意境,于朴素之中见风华,达到一个“不易达到的境界”。

《绿》的语言就很有代表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美感特征:绘画美、动态美、音乐美。

绘画美,体现在作者描写山间瀑布,只用了一句话“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以一个“镶”字描绘瀑布处在山涧中的状态,既准确恰切,又形象逼真,使瀑布富于立体感。动态美,作者写梅雨亭的形象是“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一个“踞”字,气势尽出,一个“浮”字,神态毕现,一“踞”一“浮”,化静为动,把凌空而立、翼然石上的梅雨亭写得神采飞扬,惟妙惟肖。音乐美,《绿》的语言有着鲜明的节奏感和明朗、和谐的旋律,读起来琅琅上口,娓娓动听,能使读者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之中,产生“既能悦耳,又可赏心,兼耳底而有之”的美感特征。

赏析二

[3] 刘忠华“艺术的女人的聚会”──朱自清《绿》的女性美赏析

朱自清先生在其散文名篇《绿》中,将梅雨潭的“绿”当作“艺术的女人”(朱自清散文《女人》中语)来观照和描绘,以或隐或显的美女意象群,构成了一道丰富而优美的女性风景线,充分显现了“绿”诗意盎然的形象魅力,真可谓“艺术的女人的聚会”!

1、“洛神”:珠光熠熠的服饰美: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离合的神光”本来是描绘梅雨潭水波光闪闪、忽明忽暗的神奇景象。但在此处,作者将“绿”比作了绝美的洛神来赞颂和倾慕。曹植在《洛神赋》中极力铺写了洛神之美,又写自己“解玉佩”以通“诚素”,表达了对洛神的无比倾心,然后写道:“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如同诗词中“用典”一样,此处“用典”同样是为了引起我们的联想,以丰富文章的表现力。梅雨潭的“绿”有如那“披罗衣之璀璨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的洛神,她是那么华贵亮丽、光彩炫目,展现了一种“错采镂金,雕缋满眼”的美,引人追捉和渴慕。

2、“**”:婀娜多姿的体态美:

体态美是人体姿势、动作的美,是人体的具有造型性因素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它比人的相貌更能表现出人的精神气质,而且“动作的敏捷与优美,是人体端正和匀称的发展的标志,他们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令人喜爱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语)。《绿》中描写潭水的外形时写道:“她松松地皱缬着,像**拖着的裙幅”。在朱自清眼中,梅雨潭“平铺着、厚积着的绿”,仿佛一块巨大的绿绸,微风拂过,柔波漾漾。这种“曲曲的波”所呈现的柔和的曲线,被英国画家威廉·荷加斯称为一切线条中“最美的线条”,是“美的顶点”,因为“它引导着眼睛以一种爱动的天性去追逐它们”(《美的分析》),这种流畅、轻快的美感,仿佛风韵可人的**,穿着紧身的、下摆曳地的绿色长裙,迈着匀称而轻盈的步伐款款走来,犹如盛开的花朵,浣纱透玉、暗香袭人。其身姿体态优雅的曲线和整体起伏的轮廓,以及背后轻舞的裙幅,体现着年轻女性的婀娜妩媚和健美丰姿,给人一种飘逸、和谐、生机勃勃的美感,自然会使人感到她卓然超群的女性魅力。

3、“少女”:娇羞含情的风度美:

风度美是人的风采、气质,主要是以神态表情、举止行动、待人接物中显露出来的美。“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参见《朱自清文集》,语文课本已删节,下同)。潭水因瀑流的汇入,在水下湍流和涡漩,水面泛起悠悠涟漪。这情景使作者想起初恋的少女。她情窦初开,娇羞含情,怀着玫瑰色的相思跟情人约会,却又腼腆、羞怯、难于启齿,只好轻轻地抚弄着衣角或花帕借以掩饰。表面上平静矜持,而内心却燃烧着爱的激情,像怀揣玉兔,剧烈地跳荡着,跃动的声息依稀可闻。这种充满意趣的描写,表现了“绿”似静非静、静中含动的难以言传的神韵,赋予了“绿”以初恋少女那种既缠绵悱恻,又含蓄适度的羞涩之美,真是意脉暗传,“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全在“那一低头的温柔”(徐志摩:《沙扬娜拉》)里了!

4、“妻子”:温柔细腻的性格美:

“她滑滑地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绿”的色泽和质地,一是明亮,二是柔嫩。在朱自清的感觉经验中,“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自然是自己的妻子和当时只有4岁的女儿采芷的皮肤,“雪肤凝脂”、“皓质呈露”,是那么柔软滑润、白皙细腻,正如杜甫所写的那样:“肌理细腻骨均匀”(《丽人行》),充满了匀称和谐之美。同时, 又不禁使人想起《红楼梦》中贾宝玉所说的“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见了使人“清爽”。特别是他的夫人武钟谦,温柔敦厚,性格如“水”──当然不是那江海中狂奔乱跳之水,而是涓涓山泉潺潺溪流,满蓄着水乡女儿的似水柔情,恬静、委婉、和顺、细腻、贤良,“从来没发过脾气”,“连一丝怨言也没有”(朱自清:《给亡妇》),使家庭生活弥漫着浓浓的蜜意。

5、“玉人”:晶莹纯净的品质美:

“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碧玉”本指清绿色的玉石,后常用来比喻女人(所谓“小家碧玉”),“如花似玉”就是比喻美女。玉之所以为美,是因为它能用来比做君子所崇尚的高贵品德,《诗经·秦风·小戎》中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的话,便以玉石的温润来比喻温和、宽厚;在《世说新语》品藻中也把素质美好的人称作玉人。梅雨潭的“绿”明净、纯洁、通体丽质,有如清丽非俗、品格高洁的“玉人”一般,百媚横生、魅力无穷,想看却看不透她──如出水芙蓉,近在咫尺,美而可悦而又不可亵玩,可爱更可敬!从这里,我们也仰望到了朱自清伟大人格的美的闪光。

6、“西施”:“充内形外”的精神美:

既然难以看透这美丽诱人的“绿”,又舍不下“她”,作者只好继续寻找自己的感觉,借助联想引起对比来表现“绿”的奇异:梅雨潭的“绿”,绿得浓淡相宜、明暗和谐,使人想起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从而将眼前的“绿”和国色天香的越国美女西施联系了起来。温州古为越地,西施是越人,地理人物之灵是相应的。梅雨潭的“绿”的美,实为西施之美的再现。西施不仅具有倾国之貌,更具有一种忍辱报国的自我牺牲精神,“蛾眉何惜千般死,为报君羞故国恩”(萧军:《吴越春秋史话》)。正是有这种深蕴的内在性格和精神“形之于外”,西施的美才能永放光芒。这里,作者从“西施”的“奇绝”想象并描述着“绿”的“奇异”,表现了“绿”的令人“惊诧”的美,实在是独具匠心!

7、“女神”:神奇善良的心灵美:

当作者捕捉到“绿”的奇异之后,又追捉到她的“神奇”:“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此时此刻,作者神与物游,借助联想的羽翼,夸张着“绿”的魔法与伟力:可以使舞女飘飘欲仙,可以使盲妹明眸传情,这是怎样一片神奇无比的“绿”啊!作者在捕捉“绿”的迷狂中,俨然感觉到“她”就是一位道法无边、伟力无穷而又乐善好施的“女神”。这种善良的心灵和美好的愿望正是朱自清“为人生而艺术”的审美理想的折射。

8、“女儿”:活泼可爱的生命美:

“绿”是醉人的。作者在神醉心迷之中,把“绿”当作了活泼可爱的“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又进一步把“她”当作自己渐渐长大的“女儿”,拍着她、抚摩她、亲她,并别致地称她为“女儿绿”。情真意切,委婉曲折而又洒脱酣畅,将父亲之于女儿的爱喷发而出,语句和生命迸合为一,使“女儿绿”这一诗意形象充满了无限的意趣和生机,透露出作者对健康活泼的生命之美的礼赞,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升腾着作者蓬勃向上的激情。“绿”,象征着生命,象征着盎然的生意,象征着跃动的生长的力量,更象征着作者勇于进取的精神!

把“水”比作女人,并非朱自清的独创。但他却独具慧眼,发现了其中“女性美”的底蕴,并展开丰富多彩的想象,加以浓丽纤细的描绘,足见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丰富的审美情感和对高尚艺术境界的追求。他从满眼的“绿”感到“惊诧”,领略到大自然的生命力,进而“作种种幽邈的遐想”(夏丏尊:《白马湖之冬》),妙悟到“绿”的“女性美”,将长期萦绕在心际的圣洁的“艺术的女人”和眼前碧绿秀美的潭水相互交融:一切描绘都落到“绿”上,尽展“绿”之秀、之艳、之奇、之美,可谓“近而不浮”(司空图:《诗品》,下同);又从“绿”写到女性的服饰、容貌、体态、肌肤、举止等外表美,展现出性格、品质、精神、心灵等内在美,则又是“远而不尽”。远近交流,古今合力,神人同一,内外和谐,以有形表无形,以“刹那”展永恒,表现为思维空间的多维拓展,使“绿”的“女性美”成了一种立体的无与伦比的美。这便是《绿》的审美创造和审美功能之所以充分发挥的原因。(原载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9年第2期)

请采纳~

纳尔逊早年有过两次失败的感情关系。在1782年9月,纳尔逊于魁北克执行任务时,与一名陆军军官的女儿堕入爱河,但两人的感情关系相当短促,双方未有再进一步的发展。在1783年年尾,纳尔逊曾与友人到法国圣奥默尔计划学习法文,但法文没有学成,时间却主要花在追求一名叫伊莉莎伯·安德鲁斯(Elizabeth Andrews)的女子。伊莉莎伯的父亲在英国任职教会事工,当时正在圣奥默尔工干,不过纳尔逊没有钱,伊莉莎伯也不愿嫁给他,故这段关系也是无疾而终。

一直到1785年初,纳尔逊在西印度群岛地区的尼维斯岛逗留时,邂逅守寡**法兰西斯·“芬尼”·尼斯贝(1761年5月-1831年5月6日)。法兰西斯本名法兰西斯·伍尔沃德,父亲威廉·伍尔沃德在尼维斯岛任职法官。法兰西斯于1779年下嫁任职医生的约书亚·尼斯贝,两人育有一名同叫约书亚的儿子,可是法兰西斯的丈夫在1781年到访伦敦时突然去世,留下法兰西斯独自守寡,并寄住于亲戚在尼维斯岛的大农场。

纳尔逊认识法兰西斯后,两人很快就传出婚讯,并于1787年3月11日在尼维斯岛上结婚,由纳尔逊的好友威廉·亨利王子任伴郎。纳尔逊与法兰西斯婚后返回英格兰定居,初时两人在公众场合以恩爱著称,而且当纳尔逊征战在外时,夫妇俩经常互有书信往来,不过结婚多年,两人始终膝下犹虚。在1797年,纳尔逊获封爵士,法兰西斯遂成为纳尔逊爵士夫人,后在1798年及1801年,纳尔逊又先后获封男爵及子爵,她亦先后晋为纳尔逊男爵夫人及纳尔逊子爵夫人

由于长年分隔异地的关系,使到纳尔逊与妻子的感情变得不稳定。例如在1794年年尾,纳尔逊驻守来亨时就曾包养一名情妇,甚至携同她出海进行任务。纳尔逊在1793年到访那不勒斯时,他认识了英国驻当地使臣威廉·汉弥尔顿爵士及汉弥尔顿爵士夫人艾玛(1761年-1815年1月15日)。纳尔逊不单止与汉弥尔顿爵士结成好友,甚至与他的妻子艾玛传出绯闻。汉弥尔顿爵士夫人本名艾玛·里昂,早年曾经有过几段感情关系,并在1782年为别人诞下一名私生女。艾玛后来改名艾玛·哈特,数年后在1793年以32岁之龄下嫁已经62岁的汉弥尔顿爵士,因而成为汉弥尔顿爵士夫人。

纳尔逊与艾玛真正发展感情关系,是自纳尔逊在1798年年尾与汉弥尔顿夫妇一起生活而开始的。及至当年12月,纳尔逊协助那不勒斯皇室乘船撤往西西里岛,不过船队在中途遇上风暴,在危险的船程中,众人获艾玛的悉心照料,进一步激起纳尔逊对她的倾慕之情。此后,纳尔逊退到西西里岛,更与汉弥尔顿夫妇同居,当时身心俱疲的纳尔逊从艾玛得到慰藉,两人互生情愫,到1799年2月,双方感情甚至超乎好朋友的关系。不久以后,坊间开始有传指纳尔逊在西西里沉迷于艾玛美色,置军务于不顾,最终促使纳尔逊在1800年被召回国。在返国途中,纳尔逊又与汉弥尔顿夫妇结伴取道欧洲大陆,所到之处,皆成为当地舆论焦点,而他们三人的复杂关系更招来不少闲言蜚语,使他的名声有所受损。当中,曾在来亨见过他们的陆军军官约翰·摩尔,就直指纳尔逊与艾玛一起的亲密场面令人感到“相当可悲”。至于在返国后,纳尔逊虽然获得英皇乔治三世的接见,但乔治三世向来标榜自己重视婚姻和家庭,所以对传出婚外情的纳尔逊显得十分冷淡,不少上流贵族及士绅得悉后群起仿效,对纳尔逊采取回避的态度。

纳尔逊在1800年回到英国后,他与艾玛的婚外情无可避免地导致他与发妻法兰西斯的感情破裂。法兰西斯虽然没有与纳尔逊正式离婚,并多次提出希望复合,但纳尔逊都不为所动。至于纳尔逊的亲戚大多也支持他与艾玛的关系,众人之中就只有纳尔逊的老父仍然支持法兰西斯。可是当纳尔逊的老父在1802年过身以后,法兰西斯的地位就显得更形孤立。此外,艾玛在1801年1月29日成功为纳尔逊诞下一对双胞胎,但最后只有其中一名女婴活下来,这名私生女叫霍雷西娅·纳尔逊(1801年1月29日-1881年3月6日)。艾玛为纳尔逊诞下私生女一事显得极为隐秘,为免引人更多话柄,他们亦没有公开此事。后来大约在1803年尾与1804年之交,她再为纳尔逊诞下一名私生女,取名“小艾玛”,但女婴出生后不久便告夭折。 纳尔逊在1801年哥本哈根战役的表现,为他一扫早前与汉弥尔顿爵士夫人的绯闻而招来的流言蜚语。但海军部的圣文生伯爵及托马斯·特罗布里奇爵士等人担心纳尔逊再度过份沉迷于她,唯有急忙安排他任务出海。艾玛与纳尔逊也明白海军部的用意,这最终使到纳尔逊与圣文生的关系决裂,而他与特罗布里奇的友谊也因而告终。在1802年9月,艾玛为纳尔逊买入位于萨里郡的默顿坊,供她、纳尔逊与丈夫汉弥尔顿爵士同住。尽管艾玛与纳尔逊情同夫妻,但同住的汉弥尔顿爵士却始终没有过问,也未有严辞谴责艾玛与纳尔逊的婚外情。汉弥尔顿最后在1803年4月6日以72岁之龄卒于伦敦府中时,艾玛与纳尔逊皆在场陪伴。虽说纳尔逊自哥本哈根战役以后恢复名声,但纳尔逊与艾玛的感情生活、纳尔逊如何被艾玛迷倒、以及纳尔逊、艾玛及汉弥尔顿爵士之间的复杂关系等等,依旧成为大众闲话家常的焦点。而对于汉弥尔顿爵士对好友与发妻搞婚外情,却仍摆出视而不见的态度,更遭讽刺漫画加以嘲弄。

  中秋月泊

  1

  漫过黑夜清寂的心,你从遥远的梦中赶来。

  那时,我正站在高高的楼台上,手捧一杯香茗,静静地等你。

  我是在低头啜一叶香茗时,不经意看到你悄悄滑进那一杯清淡里的。我急忙抬头迎你,而那一刻,我的目光一下子完全地被你攫住了。

  你清秀冰洁的面庞正从一轮明镜里托出,那清澈明亮的眸子穿透我的忧伤,明亮了我的心底。我闻到了桂花的洁白的香味了。

  从来没有一双手如你这样熨帖。当你冰柔的玉指从心上温情地抚过时,我无数个残缺的期待,顷刻圆满成一团碧荷,盛开在我无波的心湖,清纯、淡雅,晶莹如玉。

  2

  混沌的日子,总渴望有一丝清清爽爽的风儿沐浴;杂乱的思绪,总渴望有清清凉凉的光辉清洗。

  给心灵一片宁静吧。今夜,我会把所有郁积的情感一一抖落在你的面前,让金色的风吹去上面的浮尘,为你摊开十二份的虔诚,等待你空灵的拂尘一一明净。

  感受着你的温度,听你的脚步穿过香气袅袅的花丛,很有节奏地从碧寒清浅的荷塘里走来,掬一轮凝脂的清露洒在我的身上,顿时,世界一片清凉。

  时间在静寂中一秒秒地走过,虚幻之中,我仿佛看到一颗微渺的灵魂正慢慢蜕去尘染的外壳,仙化成一朵圣洁的白莲,在空明洁净的星汉亭亭玉立。

  3

  广寒清浅,银河无声,听着你桂棹划过浪花时美妙的声音,思绪荡起一圈圈涟漪,生动你来时的方向。

  你是从那一方弥漫着泥土清香的黄土高坡来的吗?你是从那一间蜡烛摇红了夜色的小木屋里来的吗?你是从那一案淡墨轻扬、情思淋漓的素笺上来的吗?

  如果是,那黄土的味道里一定是丰盈了季节的深情,不然,不会如此浓烈;如果是,那烛花一定盛开了夜色的浪漫,不然,不会如此绚丽;如果是,那墨笺一定折叠了层层渴望,不然,不会如此厚重。

  让一叶心舟悠悠引渡,我将重复摇着聆听的橹桨,让敏感的耳朵渐渐逼近,那咿咿呀呀的呢喃,那深深浅浅的思念。

  4

  自古多情,中秋总是让人心存感伤和激动,而你总是播洒泪水和欢笑的语言和音符。

  一岸翠柳掩玉,半塘清荷流香。你倩倩碎步慢移,在不懈的轮回中画着一轮人间期待的圆满。

  千古一轮玉,尘寰不了情。多少佳话,因你而生,多少情感,依你而寄。宫廷名卷,有你的玉影;草野竹简,有你的清声;大漠疆场,有你的豪阕;小巷里弄,有你的低吟。花泪溅过,鸟声啼过;酒杯泡过,锦瑟抚过。慈母盼过,游子数过;征人望过,思妇哭过。

  走过唐诗,春风吹暖了你的妩媚;走过宋词,秋雨淋湿了你的愁思。而你却始终守侯着一个信念,执著而坚贞,纯粹而干净,从容地走着自己的路,留一份孤独给自己,送一份明亮给别人。

  今夜,你没有忧伤,以一种古典端庄贤淑的美丽,向人间展示千年的神韵,向他乡的亲人,送上一盘圆圆的问候,送上一盏满满的祝福。

  5

  我抬头望你轻灵的眸子,你正低头窥我满腹的心思;我低头拣拾你的玉香,你却俏皮地从我指尖溜走。

  品你如诗,总有品不完的情韵;读你如画,总有读不尽的意趣。

  人生快意如斯,淡淡的香茗似乎欠缺了些须浪漫。斟酒满樽,让红红的液体如血液般地浸透你冰清的玉颜,我在你的羞涩里寻觅平平仄仄的诗行。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今夜,听你穿行竹林婆娑迷离的乐音,读你徘徊花前斑驳陆离的倩影,还有什么比你的莅临而幸福自己的一生呢?

  月上中天,你一袭广袖长舞,千朵桂花飘逸,在酒香四溢的天宇,用一束束银色的思念,为我写成一行行清丽的诗篇,为我谱成一曲曲悠扬的乐章,我明白了,圆满是生活的天堂,幸福是心灵的朋友。

  今夜,擎起一心真诚的感动,目送你渐行渐远的背影,我在心田里播种你的名字,在甜美中耕耘来年更加生动圆满的中秋。

  中秋夜雨湿桂花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顾人曾到不?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宋·刘过

  今夜无望仰视皎洁的明月了。冥蒙的细雨萧萧地飘洒着,给大地披上了湿漉漉的裙裳,一簇簇的桂花在浓绿的树叶下偷偷地窥视着,似乎也在感慨皓月之不可见,只能散发出阵阵幽香,以弥补这令人遗憾的缺陷了。“又逢赏月叹无光,云里嫦娥亦感伤。泪作凉宵桂花雨,清风袅袅透天香。”

  往年金风送爽季节,我便会登临赭山,拾阶而上,曲径通幽的地方,有一片桂花林,那儿的银桂毫无保留地朝游人吐露芬芳,不邀宠,不媚俗,自由自在地开放。煞风景的是,总有那么几个人偷偷摸摸地大把采摘,放入塑料袋里,带回家中。不是说“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嘛?那只是勉励我们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遇,珍惜青春和生命罢了。好在大多数游客都对此类行为嗤之以鼻,才得以保留一份馥郁的馨香。

  今年我在异乡客地过中秋节了。庆幸的是,居处附近也有一片桂花林,无缘赏月就有兴闻香吧。晚饭后循香而去,霓虹凄迷的秋雨里,那儿的桂花正开得灿烂,游客络绎不绝,是否亦如我一般充满了对它的期许呢?桂花树是崇高、贞洁、荣誉、友好和吉祥的象征,凡仕途得志,飞黄腾达者谓之“折桂”。汉晋后,人们开始把桂花与月亮联系在一起,编织了月宫吴刚伐桂等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亦称“月桂”,因此,月亮也称“桂宫”、“桂魄”。“月宫仙桂”的神话给世人以无穷的遐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桂花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我在杭州满觉陇赏桂时,被它清浓两兼的特点深深地吸引住了。清可荡涤,浓可致远,因此有“九里香”的美称;黄花细如粟,故又有“金粟”之名。北国的她亦会一如其南方的姐妹那样可爱靓丽吗?

  雨还在似有若无地飘洒着,“自在飞花轻若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薄薄的雨幕裹住了浓香的散发,那香气沾了空灵的水汽,使你的嗅觉反而变得敏锐起来,深呼吸一下,平日里不易分辨出来的香味,此刻很自然地就进入了鼻腔,撞击着黏膜,一番化学反应后,令人陶醉,流连忘返。宛若裹上了椰丝的巧克力,使你的味蕾会产生全新的感受。

  随身的mp3里播放着约翰·施特劳斯的《维也纳森林》圆舞曲。我仿佛正走在蜿蜒的石径上,忽然一辆轻便马车快捷地来到身旁,驾者邀我上车,一声吆喝,马蹄声起,撞击着卵石,溅起一地火花,那车径直向密林深处驶去,渐行渐远……恍惚间有仙姝引路,来到一处玉宇琼楼般的宫殿,已卸装了的女主人,大约是嫦娥吧,她慵懒地斜倚床榻,低眉浅敛,星眸含嗔,睡眼惺忪,似有责怪远道来客姗姗来迟的意思。侍女捧上一樽桂花酒(为什么不是吴刚?),劝我一饮而尽,推脱不得,不胜酒力的我,片刻便醉卧于殿堂之上了。醒来后,“画桥不见惊鸿影,一片哀伤付断弦。”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今夜月是赏不成了,还是听听淅沥的雨声吧。不远处有一水塘,历经炎夏的炙烤,荷叶已经憔悴不堪了,而秋竹则风华正茂,滴雨脆响,叠波远荡,“留得残荷听雨声”呢,“从此有雨君须记,来听萧萧打叶声”啊。伴随着雨滴残荷的嘀哒声,多少年少的期待,多少青春的辉煌,多少沧桑的记忆涌上心头……

  今夜没能邀到团栾之月,而桂花的馨香和滴雨的脆响,却用嗅觉和听觉的感受,完全弥补了视觉上的损失。况且,中秋月不像哈雷彗星,每隔76年才来光顾地球一次,我们相约期待明年的她吧。“上帝在这里关上了门,却在那儿开了扇窗”,信然。

  不是原创的哈

  但都是中秋的美文呢

  上面的都分段了的

  嫌太长的话还有一篇

  声明我不是复制上面的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

  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

  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

  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

  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

  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

  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

  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

  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

  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

  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

  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

  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

  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

  ,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

  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

  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

  旖旎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

  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

  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

  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

  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

  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

  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

  方,还到庐山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

  ,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 ,一碧数顷,

  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

  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惘怅,有

  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印度洋上的秋思

  昨夜中秋。黄昏时西天挂下一大帘的云母屏,掩住了落日的光潮,将海天一体化成

  暗蓝色,寂静得如黑衣尼在圣座前默祷。过了一刻,即听得船梢布篷上悉悉索索啜泣起

  来,低压的云夹着迷蒙的雨色,将海线逼得像湖一般窄,沿边的黑影,也辨认不出是山

  是云,但涕泪的痕迹,却满布在空中水上。

  又是一番秋意!那雨声在急骤之中,有零落萧疏的况味,连着阴沉的气氲,只是在

  我灵魂的耳畔私语道:“秋”!我原来无欢的心境,抵御不住那样温婉的浸润,也就开

  放了春夏间所积受的秋思,和此时外来的怨艾构合,产出一个弱的婴儿——“愁”。

  天色早已沉黑,雨也已休止。但方才啜泣的云,还疏松地幕在天空,只露着些惨白

  的微光,预告明月已经装束齐整,专等开幕。同时船烟正在莽莽苍苍地吞吐,筑成一座

  蟒鳞的长桥,直联及西天尽处,和轮船泛出的一流翠波白沫,上下对照,留恋西来的踪

  迹。

  北天云幕豁处,一颗鲜翠的明星,喜孜孜地先来问探消息,像新嫁媳的侍婢,也穿

  扮得遍体光艳。但新娘依然姗姗未出。

  我小的时候,每于中秋夜,呆坐在楼窗外等看“月华”。若然天上有云雾缭绕,我

  就替“亮晶晶的月亮”担扰。若然见了鱼鳞似的云彩,我的小心就欣欣怡悦,默祷着月

  儿快些开花,因为我常听人说只要有“瓦楞”云,就有月华;但在月光放彩以前,我母

  亲早已逼我去上床,所以月华只是我脑筋里一个不曾实现的想象,直到如今。

  现在天上砌满了瓦楞云彩,霎时间引起了我早年许多有趣的记忆——但我的纯洁的

  童心,如今哪里去了!

  月光有一种神秘的引力。她能使海波咆哮,她能使悲绪生潮。月下的喟息可以结聚

  成山,月下的情泪可以培畤百亩的畹兰,千茎的紫琳耿。我疑悲哀是人类先天的遗传,

  否则,何以我们几年不知悲感的时期,有时对着一泻的清辉,也往往凄心滴泪呢?

  但我今夜却不曾流泪。不是无泪可滴,也不是文明教育将我最纯洁的本能锄净,却

  为是感觉了神圣的悲哀,将我理解的好奇心激动,想学契古特白登来解剖这神秘的“眸

  冷骨累”。冷的智永远是热的情的死仇。他们不能相容的。

  但在这样浪漫的月夜,要来练习冷酷的分析,似乎不近人情!所以我的心机一转,

  重复将锋快的智力剧起,让沉醉的情泪自然流转,听他产生什么音乐,让绻缱的诗魂漫

  自低回,看他寻出什么梦境。

  明月正在云岩中间,周围有一圈**的彩晕,一阵阵的轻霭,在她面前扯过。海上

  几百道起伏的银沟,一齐在微叱凄其的音节,此外不受清辉的波域,在暗中坟坟涨落,

  不知是怨是慕。

  我一面将自己一部分的情感,看入自然界的现象,一面拿着纸笔,痴望着月彩,想

  从她明洁的辉光里,看出今夜地面上秋思的痕迹,希冀她们在我心里,凝成高洁情绪的

  菁华。因为她光明的捷足,今夜遍走天涯,人间的恩怨,哪一件不经过她的慧眼呢?

  印度的Ganges(埂奇)河边有一座小村落,村外一个榕绒密绣的湖边,坐着一对情

  醉的男女,他们中间草地上放着一尊古铜香炉,烧着上品的水息,那温柔婉恋的烟篆,

  沉馥香浓的热气,便是他们爱感的象征月光从云端里轻俯下来,在那女子脑前的珠串上,

  水息的烟尾上,印下一个慈吻,微晒,重复登上她的云艇,上前驶去。

  一家别院的楼上,窗帘不曾放下,几枝肥满的桐叶正在玻璃上摇曳斗趣,月光窥见

  了窗内一张小蚊床上紫纱帐里,安眠着一个安琪儿似的小孩,她轻轻挨进身去,在他温

  软的眼睫上,嫩桃似的腮上,抚摩了一会。又将她银色的纤指,理齐了他脐圆的额发,

  蔼然微哂着,又回她的云海去了。

  一个失望的诗人,坐在河边一块石头上,满面写着幽郁的神情,他爱人的倩影,在

  他胸中像河水似的流动,他又不能在失望的渣滓里榨出些微甘液,他张开两手,仰着头,

  让大慈大悲的月光,那时正在过路,洗沐他泪腺湿肿的眼眶,他似乎感觉到清心的安慰,

  立即摸出一枝笔,在白衣襟上写道:

  月光,

  你是失望儿的乳娘!

  面海一座柴屋的窗棂里,望得见屋里的内容:一张小桌上放着半块面包和几条冷肉,

  晚餐的剩余,窗前几上开着一本家用的圣经,炉架上两座点着的烛台,不住地在流泪,

  旁边坐着一个皱面驼腰的老妇人,两眼半闭不闭地落在伏在她膝上悲泣的一个**,她

  的长裙散在地板上像一只大花蝶。老妇人掉头向窗外望,只见远远海涛起伏,和慈祥的

  月光在拥抱蜜吻,她叹了声气向着斜照在圣经上的月彩嗫道:

  “真绝望了!真绝望了!”

  她独自在她精雅的书室里,把灯火一齐熄了,倚在窗口一架藤椅上,月光从东墙肩

  上斜泻下去,笼住她的全身,在花砖上幻出一个窈窕的倩影,她两根垂辫的发梢,她微

  澹的媚唇,和庭前几茎高峙的玉兰花,都在静谧的月色中微颤,她加她的呼吸,吐出一

  股幽香,不但邻近的花草,连月儿闻了,也禁不住迷醉,她腮边天然的妙涡,已有好几

  日不圆满:她瘦损了。但她在想什么呢?月光,你能否将我的梦魂带去,放在离她三五

  尺的玉兰花枝上。

  威尔斯西境一座矿床附近,有三个工人,口衔着笨重的烟斗,在月光中间坐。他

  们所能想到的话都已讲完,但这异样的月彩,在他们对面的松林,左首的溪水上,平添

  了不可言语比说的妩媚,惟有他们工余倦极的眼珠不阖,彼此不约而同今晚较往常多抽

  了两斗的烟,但他们矿火熏黑,煤块擦黑的面容。表示他们心灵的薄弱,在享乐烟斗以

  外,虽然秋月溪声的戟刺,也不能有精美情绪之反感。等月影移西一些,他们默默地扑

  出了一斗灰,起身进屋,各自登床睡去。月光从屋背飘眼望进去,只见他们都已睡熟;

  他们即使有梦,也无非矿内矿外的景色!

  月光渡过了爱尔兰海峡,爬上海尔佛林的高峰,正对着静默的红潭。潭水凝定得像

  一大块冰,铁青色。四围斜坦的小峰,全都满铺着蟹青和蛋白色的岩片碎石,一株矮树

  都没有。沿潭间有些丛草,那全体形势,正像一大青碗,现在满盛了清洁的月辉,静极

  了,草里不闻虫吟,水里不闻鱼跃;只有石缝里潜涧沥淅之声,断续地作响,仿佛一座

  大教堂里点着一星小火,益发对照出静穆宁寂的境界,月儿在铁色的潭面上,倦倚了半

  晌,重复拔起她的银舄,过山去了。

  昨天船离了新加坡以后,方向从正东改为东北,所以前几天的船梢正对落日,此后

  “晚霞的工厂”渐渐移到我们船向的左手来了。

  昨夜吃过晚饭上甲板的时候,船右一海银波,在犀利之中涵有幽秘的彩色,凄清的

  表情,引起了我的凝视。那放银光的圆球正挂在你头上,如其起靠着船头仰望。她今夜

  并不十分鲜艳:她精圆的芳容上似乎轻笼着一层藕灰色的薄纱;轻漾着一种悲喟的音调;

  轻染着几痕泪化的雾霭。她并不十分鲜艳,然而她素洁温柔的光线中,犹之少女浅蓝妙

  眼的斜瞟;犹之春阳融解在山巅白云反映的嫩色,含有不可解的迷力,媚态,世间凡具

  有感觉性的人,只要承沐着她的清辉,就发生也是不可理解的反应,引起隐复的内心境

  界的紧张,——像琴弦一样,——人生最微妙的情绪,戟震生命所蕴藏高洁名贵创现的

  冲动。有时在心理状态之前,或于同时,撼动躯体的组织,使感觉血液中突起冰流之冰

  流,嗅神经难禁之酸辛,内藏汹涌之跳动,泪腺之骤热与润湿。那就是秋月兴起的秋思

  ——愁。

  昨晚的月色就是秋思的泉源,岂止、直是悲哀幽骚悱怨沉郁的象征,是季候运转的

  伟剧中最神秘亦最自然的一幕,诗艺界最凄凉亦最微妙的一个消息。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中国字形具有一种独一的妩媚,有几个字的结构,我看来纯是艺术家的匠心:这也

  是我们国粹之尤粹者之一。譬如“秋”字,已经是一个极美的字形;“愁”字更是文字

  史上有数的杰作;有石开湖晕,风扫松针的妙处,这一群点画的配置,简直经过柯罗

  的画篆,米仡朗其罗的雕圭,Chopin的神感;像——用一个科学的比喻——原子的

  结构,将旋转宇宙的大力收缩成一个无形无踪的电核;这十三笔造成的象征,似乎是宇

  宙和人生悲惨的现象和经验,吁喟和涕泪,所凝成最纯粹精密的结晶,满充了催迷的秘

  力。你若然有高蒂闲(Gautier)异超的知感性,定然可以梦到,愁字变形为秋霞黯绿

  色的通明宝玉,若用银槌轻击之,当吐银色的幽咽电蛇似腾入云天。

  我并不是为寻秋意而看月,更不是为觅新愁而访秋月;蓄意沉浸于悲哀的生活,是

  丹德所不许的。我盖见月而感秋色,因秋窗而拈新愁:人是一簇脆弱而富于反射性的

  神经!

  我重复回到现实的景色,轻裹在云锦之中的秋月,像一个遍体蒙纱的女郎,她那团

  圆清朗的外貌像新娘,但同时她幂弦的颜色,那是藕灰,她踟躇的行踵,掩泣的痕迹,

  又使人疑是送丧的丽姝。所以我曾说:

  秋月呀?

  我不盼望你团圆。

  这是秋月的特色,不论她是悬在落日残照边的新镰,与“黄昏晓”竞艳的眉钩,中

  宵斗没西陲的金碗,星云参差间的银床,以至一轮腴满的中秋,不论盈昃高下,总在原

  来澄爽明秋之中,遍洒着一种我只能称之为“悲哀的轻霭”,和“传愁的以太”。即使

  你原来无愁,见此也禁不得沾染那“灰色的音调”,渐渐兴感起来!

  秋月呀!

  谁禁得起银指尖儿

  浪漫地搔爬呵!

  不信但看那一海的轻涛,可不是禁不住她一指的抚摩,在那里低徊饮泣呢!就是那:

  无聊的云烟,

  秋月的美满,

  熏暖了飘心冷眼,

  也清冷地穿上了轻缟的衣裳,

  来参与这

  美满的婚姻和丧礼。

#今天穿什么##明星教你怎么穿##潮流风格穿搭#

想要简单一些的穿搭就能凸显 雍容华贵 般的 **气质 ,那就一定要选择 绸缎一般的质地。

比如说绸缎的面料一般是要搭配 长裙的款式 ,这样子的搭配才会更加偏向于 贵气的感觉。

而且还可以让绸缎的裙装一定要设计的 微微的修身 一些,这个拿捏的程度就是能够几乎展现出自身的 姣好身材 ,但是裙装的宽松感还透露着一些 大气的感觉

所以想要更好地驾驭好缎面材质的女孩子就赶快和我去看看马思纯是如何搭配好 绸缎面料的裙装 的吧。

马思纯虽然骨架有点大,可是穿衣还挺有魅力,缎面裙穿出了 高贵感 ,骨架大的马思纯也看起来超级具有魅力。

在穿搭上用 光滑的缎面 材质搭配着浅紫色的裙装让自身看起来具有着低调一些的 奢华感。

而且裙装的款式设计的正好是突出她的 大骨架般的优势 ,同时还用两个卡子将头发扎起来看起来 有点可爱的感觉。

这样的穿搭让马思纯看起来具有着超级多的 女性魅力 啊。

裙装的色彩选择的是 浅紫色 ,浅紫色本该是展现 活泼和减龄 的一面,但是裙装却将浅紫色穿搭出超级富有 女性魅力和高贵 的一面。

原因在于裙装还采用了光滑一些的 缎状材质 ,超级独特一些的缎状材质让浅紫色具有着超级多一些的 沉稳感 ,而且让浅紫色 的裙装看起来真的 成熟了不少。

而且浅紫色和丝绸材质的搭配也是相当的少见,从而让裙装具有着鲜为人知的一些 超级女人味 一些的 时尚 感。

而且绸缎裙装的款式也设计 超级性感 ,首先裙装的上半段虽说袖子处是宽松的 长袖设计。

而且绸缎裙装的款式也设计 超级性感 ,首先裙装的上半段虽说袖子处是宽松的 长袖设计。

但是却采用了超低一些的 深V领设计 ,从而让裙装真的是很认真的在展示着 性感一般的身材, 而且裙装的肩膀处设计的比较 立体一些。

,骨架偏小一些的女性则不是太容易的能够撑起这样设计款式的裙装。

而裙装的下半身则是相对来说比较的 精致 ,可以凸显出超级平坦的小腹从而来展现出自身 纤细一般的身材

之所以认为这样子的裙装会更 加适合大骨架女孩 一些,是因为裙装有意在肩膀处做了一些 微妙的设计。

首先让肩膀 变得立体 一些从而具有着很强一些的气质,而想要凸显出这种 很强气场 就必须让大骨架女孩来穿搭。

而且还特意在两处肩膀那里设计了超级多的 亮片设计 ,更加明显地将女性身上的大骨架设计成了 自身所在的优势 ,从而收获女性们的 喜欢和爱戴。

大骨架也能穿缎面裙,马思纯的长裙造型就不赖, V领加深显优势 ,马思纯的穿搭真的是硬核的诠释了大骨架的女孩也是可以轻易驾驭其高贵一些的绸面裙装的。

尤其是用 亮片和垫肩 一般的设计来更好的将自身的劣势给超级完美的 转化成优势。

而且还用 超级深V的设计 来凸显出超级曼妙一些的 身材曲线 ,看似没有心机实则裙装内的心机则处处存在着。

缎面白色上衣搭配半身裙

首先衬衫的材质就是 偏向于绸缎状, 比只是 光滑材质 的衬衫更能凸显出成熟女性的魅力。

而且衬衫的水手一般的 领口设计 会让衬衫看起来更加 具有魅力 一些而不显得格外的沉闷。

同时衬衫之下的半身裙也是超级努力的在展现着 奢华一般的气质 ,用黄金色和黑色组成的裙装看起来格外的 低调一些。

同时还用八颗纽扣作为裙装的 简单修饰 从而让裙装看起来更能够凸显 成熟女性的魅力。

由绸缎材质构成的短款西装裙装

而将绸缎材质设计成很职业一些的 西装款式 也确实是可以的,首先西装使用浅粉色和光滑的 丝绸材质 搭配起来。

从而让即使是略带可爱一些的 粉调 凸显出来的气质也要更加偏向于 成熟一些的气质。

同时还将西装的款式给硬生生地拉成了 超短裙的长度 从而让下半身的性感美腿变得 无处可逃。

休闲风格的衬衫搭配着绸缎材质的阔腿裤

裤装的颜色其实很不起眼但是裤装的材质却是 不容忽视 ,裤装的材质是比较光滑一些的 丝绸面料 ,这样子的好处就是让即使是低调一些的裤装都会看起来倍加 具有气质。

而且裤装还用 阔腿的版型 光滑的面料 结合在一起从而让裤装变得更加具 有魅力

而上半身就选择的带有可爱领口设计的白色休闲上衣但是看起来具有着超级 随性一般的感觉

绸缎衣物的 时尚 穿搭小技巧

比如说对于即将穿搭礼服的女孩子,那就可以将 浅紫色 和光滑的 缎面材质结合起来 ,从而让浅紫色在光滑材质的衬托之下散发出不一样的 成熟魅力。

而且对于有着 大骨架 的女孩来说可以让上衣的肩膀处用亮片和微高一些的垫肩来作为 裙装的优势。

这样的裙装显得更加具有气场同时也会巧妙的将自身的劣势来变成优势,或者说可以让裤装带有着丝滑的 绸缎面料 从而再 低调的色彩 都阻挡不住丝绸的 魅力所在。

所以说喜欢绸缎面料的姐妹们赶快学习上面的这些 精致穿搭 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6998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5
下一篇2023-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