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参照物诗句的题
2 物理关于参照物的诗句
3 关于动参照物的诗句
4 关于物理参照物的诗句
5 有关于参照物的诗句
关于参照物诗句的题 1谁有含参照物的诗句啊(要参照物的答案)最好多一点
“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的意思是诗人坐在船中,没有觉得船在动,反而感觉远处的树木朝自己走来。所以是远树是运动的,是以“船”或者“坐在船上的自己”为参照物。
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以高山为参照物,舟中人是动
高山是不动的,舟中人跟随小舟在运动,则得结论以高山为参照物,舟中人是动
以小舟为参照物,舟中人是静
小舟是运动着的,舟中人也是运动着的,但是在任意时刻,小舟和舟中人运动的方向速度都相同,即运动的相关向量都相同那么小舟和舟中人即为相对静止
则得结论以小舟为参照物,舟中人是静
2关于参照物的练习题有答案
是以________做参照物。
3物理学里把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4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
人是________,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人是________的。5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月亮在云间穿行,这时我们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6以________为参照物,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以________为参照物,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的。
它绕地心旋转一周需________h。7我们通常所说的“车开了”是以( )。
A开车司机为参照物B坐在车上的乘客为参照物C地面为参照物D没有参照物8人们生活在地球上,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这是因为( )。A地球根本没有运动B我们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C地球运动很慢,我们感觉不到9某人在公路上由北向南行走,一辆汽车由他身后向他前进的方向疾驶而过,那么这个人相对汽车的运动是( )。
A向南运动B向北运动C由北向南运动D无法判断10在站台前有甲、乙两列原来静止的火车,突然坐在乙车上的乘客发现站台和甲车都在以相同速度运动,那么,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甲车B乙车C站台D无法判断 二、综合能力应用1关于参照物,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B一切物体都可以被选做参照物C参照物就是绝对不动的物体D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由于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同2小船在河水中逆流而上,船上坐着乘客,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岸为参照物,河水是运动的B以河水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C以小船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D以人为参照物,河水是静止的3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划破夜空的流星的运动B奔驰的骏马的运动C植物开花结果D地球绕太阳公转4蒸汽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风向自东向西,路边的观察者看到从火车烟囱中冒出的烟雾是竖直向上呈柱形,由此可知,相对于空气,火车的运动方向是( )。A自东向西B自西向东C静止不动D无法确定5乙看到路旁的树木在向北运动,甲看乙静止不动,若甲、乙都以地面做参照物,则它们应该是( )。
A甲向南、乙向北运动B甲向北,乙向南运动C甲、乙都向北运动D甲、乙都向南运动6在一条平直的南北方向的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依次向北行驶,甲、丙两车快慢相同,乙车较甲、丙两车开得快。 (1)以什么为参照物,三辆车均向北运动?(2)以甲车为参照物,乙、丙两车各向什么方向运动?(3)以乙车为参照物,甲、丙两车各向什么方向运动?(4)以什么为参照物,三辆车均向南运动?一、1地面或相对地面不动的物体2车3物体位置的变化4静止;运动5地球;云6地球;天空;24;7C 8B9B10B二、1BD2AC3C4A5D6(1)以路面为参照物,三辆车均向北行驶(2)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北行驶,丙车静止(3)以乙车为参照物,甲、丙两车均向南运动(4)以比乙车还快的向北运动物体为参照物,三辆车均向南运动。
物理关于参照物的诗句 1关于物理的诗句
一、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近代·吴迈《桂林山水》
物理原理:光的反射与折射。
译文:群山叠立在水中,水中有群山的倒影,没有哪一座山不引人入胜,没有哪的水不吸引人。
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夜泊枫江》
物理原理:声音的传播。
译文: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物理原理:相对于地面的青山是静止的,但以运动的船为参照物,青山就变为运动的,以河岸为参照,孤帆从日边来。
译文: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四、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物理原理:地势越高,气温回升越慢,在同一季节,山上的气温要比山下的低。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五、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物理原理:水循环。
译文:那黄河之水那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2初二物理关于参照物的题目
选B
把某物体当做参照物,该物体就要看做是静止的。同时参照物也是相互的。
举例给你听啊:
假设你站在火车轨道旁静止不动,这时有一辆火车迎面从你身旁经过,因为你是静止不动的,以你自己为参照物,火车就是向后运动的(此处的“后”指的是你身后)。
参照物是相互的啊。现在以火车为参照物,就是把火车当做是静止的,可是实际上火车有在行驶啊,你与火车的距离实际是越来越远的啊,既然把火车看做是静止的,那就相当于是你在向前运动咯(此处的“前”指的是你面前)。
这个“前”“后”方向定了之后,即使改变参照物也是不变的 。
你这题也是同样的思考啊
以小明为参照物,(改为以小明坐的船也是一样的),就把小明当做是静止的,然后你再选岸上一座山为研究对象,
假如你选的那座山是在小明面前的(小明面朝的方向是船行驶的方向),因为船是行驶的,那小明与青山的距离就越来越近咯。既然把小明当做静止的,那就相当于是青山向小明身后的方向运动咯。
若以迎面驶来的船为参照物,青山是往前运动动的。前面已经说过了,改变参照物是不影响你已经定好的前后方向的。此时小明面前的方向仍叫“前”,身后的方向仍叫“后”。
把迎面驶来的车当做是静止的,然后再在小明的船与迎面驶来的船之间选一座山作为研究对象。迎面驶来的船与青山的距离就越来越近了,既然把迎面驶来的船当做是静止的,那么就相当于青山往前运动咯。
其它题目你举一反三做做看,很快就可以将这类问题弄通的。
3关于物理的古诗、谚语、俗语12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光的折射和反射。
千里江陵一日还,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两岸猿声啼不住,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轻舟已过万重山,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一、古诗词中的能量知识
1 苏轼的诗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词中涉及到能量转化情况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2、李白诗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词中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机械能。
二、古诗词中的参照物知识
1、毛泽东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是,其中“坐地”是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而“日行”则是相对于太阳在运动。
2、李白《望天门山》一诗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孤帆日边来”是以河岸为参照物。
3、《闪闪红星》歌词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竹排江中游”是以大地为参照物,而“青山两岸走”是以船为参照物。
4、“昨夜一阵大风,把井吹到篱笆外面去了”。井被吹走篱笆墙外是以篱笆为参照物的。
三、古诗词中的热学和分子动理论知识
1、陆游《村居山喜》中“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诗词中“花气袭人”是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加快的结果,而温度影响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
2、张旭《山中留客》中“纵使晴明无雨色,乳晕深处亦沾衣”。——露的形成(液化)。
3、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液化)。
关于动参照物的诗句 1谁有含参照物的诗句啊(要参照物的答案)最好多一点
“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的意思是诗人坐在船中,没有觉得船在动,反而感觉远处的树木朝自己走来。所以是远树是运动的,是以“船”或者“坐在船上的自己”为参照物。
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以高山为参照物,舟中人是动
高山是不动的,舟中人跟随小舟在运动,则得结论以高山为参照物,舟中人是动
以小舟为参照物,舟中人是静
小舟是运动着的,舟中人也是运动着的,但是在任意时刻,小舟和舟中人运动的方向速度都相同,即运动的相关向量都相同那么小舟和舟中人即为相对静止
则得结论以小舟为参照物,舟中人是静
关于物理参照物的诗句 1关于物理的诗句
一、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近代·吴迈《桂林山水》
物理原理:光的反射与折射。
译文:群山叠立在水中,水中有群山的倒影,没有哪一座山不引人入胜,没有哪的水不吸引人。
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夜泊枫江》
物理原理:声音的传播。
译文: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物理原理:相对于地面的青山是静止的,但以运动的船为参照物,青山就变为运动的,以河岸为参照,孤帆从日边来。
译文: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四、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物理原理:地势越高,气温回升越慢,在同一季节,山上的气温要比山下的低。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五、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物理原理:水循环。
译文:那黄河之水那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2含有物理现象的古诗词
我网上搜索的:
1、千里江陵一日还:运动速度大
2、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是以山为参照物,船相对于山是运动的
3、无边落木萧萧下:树叶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地面落
4、不尽长江滚滚来:江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地势低的地方流动
5、沉舟侧畔千帆过:相对运动的描述,由于自己的船没有动,旁边的船相对于自己都在运动中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我国,东方比西方地势低,江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低处流动。。(物理+地理)
7、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由于月亮离地球远,所以月光照射的范围大。。(物理+地理)
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1、声音的传播不会互相干扰;2、声音可绕过障碍物传播。
9、五月天山雪,无风只有寒:说明纬度高的地方,由于接受阳光的热量少,寒冷的天气时间长。(物理+地理)
10、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草黄了,动物由于没有了保护色的伪装,让天空中的鹰看得更清楚了,这是光现象;由于地上没有了雪,马跑得更快了,这是力学现象。
11、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前一句说明大地(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比空气强。
1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看起来像雪(白色),但是通过味道的辨别,知道物质的本质,并且暗香的来是因为分子的运动产生的。(物理+化学)
1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前一句是说由于地球重力的作用,各处的连接大海的江水的水平面与海平面在同一高度。
1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物理现象同第6句诗。
1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发出声音的物体。
1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拉满的弓含有弹性势能。
17、飞流直下三千尺:从高处落下的水中,包括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
18、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运动的空气(风)具有动能。
19、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通过犬吠,知道有人回来。
2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才能远望。(物理+地理)
呵呵,想了一个多小时,才回忆出这些来,所以没有将同种现象进行分类整理,望楼主可以满意,如果楼主遍翻古诗词,肯定能找出更多的答案。
3关于物理的古诗、谚语、俗语12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光的折射和反射。
千里江陵一日还,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两岸猿声啼不住,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轻舟已过万重山,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一、古诗词中的能量知识
1 苏轼的诗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词中涉及到能量转化情况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2、李白诗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词中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机械能。
二、古诗词中的参照物知识
1、毛泽东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是,其中“坐地”是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而“日行”则是相对于太阳在运动。
2、李白《望天门山》一诗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孤帆日边来”是以河岸为参照物。
3、《闪闪红星》歌词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竹排江中游”是以大地为参照物,而“青山两岸走”是以船为参照物。
4、“昨夜一阵大风,把井吹到篱笆外面去了”。井被吹走篱笆墙外是以篱笆为参照物的。
三、古诗词中的热学和分子动理论知识
1、陆游《村居山喜》中“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诗词中“花气袭人”是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加快的结果,而温度影响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
2、张旭《山中留客》中“纵使晴明无雨色,乳晕深处亦沾衣”。——露的形成(液化)。
3、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液化)。
有关于参照物的诗句 1谁有含参照物的诗句啊(要参照物的答案)最好多一点
“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的意思是诗人坐在船中,没有觉得船在动,反而感觉远处的树木朝自己走来。所以是远树是运动的,是以“船”或者“坐在船上的自己”为参照物。
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以高山为参照物,舟中人是动
高山是不动的,舟中人跟随小舟在运动,则得结论以高山为参照物,舟中人是动
以小舟为参照物,舟中人是静
小舟是运动着的,舟中人也是运动着的,但是在任意时刻,小舟和舟中人运动的方向速度都相同,即运动的相关向量都相同那么小舟和舟中人即为相对静止
则得结论以小舟为参照物,舟中人是静
2含有物理现象的古诗词
我网上搜索的:
1、千里江陵一日还:运动速度大
2、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是以山为参照物,船相对于山是运动的
3、无边落木萧萧下:树叶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地面落
4、不尽长江滚滚来:江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地势低的地方流动
5、沉舟侧畔千帆过:相对运动的描述,由于自己的船没有动,旁边的船相对于自己都在运动中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我国,东方比西方地势低,江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低处流动。。(物理+地理)
7、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由于月亮离地球远,所以月光照射的范围大。。(物理+地理)
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1、声音的传播不会互相干扰;2、声音可绕过障碍物传播。
9、五月天山雪,无风只有寒:说明纬度高的地方,由于接受阳光的热量少,寒冷的天气时间长。(物理+地理)
10、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草黄了,动物由于没有了保护色的伪装,让天空中的鹰看得更清楚了,这是光现象;由于地上没有了雪,马跑得更快了,这是力学现象。
11、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前一句说明大地(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比空气强。
1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看起来像雪(白色),但是通过味道的辨别,知道物质的本质,并且暗香的来是因为分子的运动产生的。(物理+化学)
1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前一句是说由于地球重力的作用,各处的连接大海的江水的水平面与海平面在同一高度。
1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物理现象同第6句诗。
1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发出声音的物体。
1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拉满的弓含有弹性势能。
17、飞流直下三千尺:从高处落下的水中,包括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
18、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运动的空气(风)具有动能。
19、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通过犬吠,知道有人回来。
2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才能远望。(物理+地理)
呵呵,想了一个多小时,才回忆出这些来,所以没有将同种现象进行分类整理,望楼主可以满意,如果楼主遍翻古诗词,肯定能找出更多的答案。
1关于物理的诗句
一、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近代·吴迈《桂林山水》
物理原理:光的反射与折射。
译文:群山叠立在水中,水中有群山的倒影,没有哪一座山不引人入胜,没有哪的水不吸引人。
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夜泊枫江》
物理原理:声音的传播。
译文: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物理原理:相对于地面的青山是静止的,但以运动的船为参照物,青山就变为运动的,以河岸为参照,孤帆从日边来。
译文: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四、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物理原理:地势越高,气温回升越慢,在同一季节,山上的气温要比山下的低。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五、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物理原理:水循环。
译文:那黄河之水那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2光的诗句和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 坐井观天 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明月当空,皎浩的月光照在平静的湖面上,经反射后在水中形成一美丽的倒影,类似平面镜成像。月光经反射进入人眼,人才看到倒影。在近水楼台的人最容易接受这些光,欣赏这良宵美景,而远离水面的人,由于反射光被亭台楼阁所挡,自然难饱眼福。
向阳花木,受到阳光照射,周围温度较高,植物接收到的太阳的光能较多,故生长迅速,根深叶茂,花红叶绿,最早报知春的信息。而背阳植物吸收光能相对偏少,生长迟缓,春的步伐也来得晚些。
3关于物理的诗句一、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
——近代·吴迈《桂林山水》物理原理:光的反射与折射。译文:群山叠立在水中,水中有群山的倒影,没有哪一座山不引人入胜,没有哪的水不吸引人。
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夜泊枫江》物理原理:声音的传播。
译文: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李白《望天门山》物理原理:相对于地面的青山是静止的,但以运动的船为参照物,青山就变为运动的,以河岸为参照,孤帆从日边来。译文: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四、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物理原理:地势越高,气温回升越慢,在同一季节,山上的气温要比山下的低。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五、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物理原理:水循环。译文:那黄河之水那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4关于声现象、光现象的诗句、俗语、或成语及物理含义震耳欲聋:指声音的响度大。
·引吭高歌:指声音的响度大。
·低声细语:指声音的响度小。
·悦耳动听:指声音的音调好。
·掩耳盗铃: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声音。
·余音未止:其中的原因是虽然停止敲击物体,但物体依然还在振动,还在产生声音。
·弦外之音:确实存超出人的听觉频率范围的声音,如超声、次声,我们根本听不到。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大喊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回声,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声音遇到物体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闻其声知其人。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根据声音的音色就能分辨出熟悉的人。
·但闻其声,不见其人。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当波长大于障碍物的尺寸时,声波可以绕过障碍物,并且固体还可以传声,因此能听见声音;而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视线极易被障碍物挡住,故看不见人。
·开水不响,响水不开。烧开水时,壶底的水吸热,汽化形成气泡。水没烧开时,这些气泡由底部上升,遇到上层温度较低的水,气泡内部的水蒸气又会液化成水,气泡体积逐渐缩小至消失。气泡的一涨一缩,激起水的振动,从而发出响声。水开时,壶底的水与上层的水的温度相等,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蒸气产生,体积变大,到水面后破裂,振动较小,故“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中我们可以获知,钟声通过空气传到客船,根据声音的音色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不过天宫里人不会听到你说话的声音,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从“问姓”中想起初见的“旧容”,可见声音中有一种特征让诗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音色。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空气和水中传播。
5含有物理现象的古诗词我网上搜索的:
1、千里江陵一日还:运动速度大
2、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是以山为参照物,船相对于山是运动的
3、无边落木萧萧下:树叶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地面落
4、不尽长江滚滚来:江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地势低的地方流动
5、沉舟侧畔千帆过:相对运动的描述,由于自己的船没有动,旁边的船相对于自己都在运动中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我国,东方比西方地势低,江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低处流动。。(物理+地理)
7、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由于月亮离地球远,所以月光照射的范围大。。(物理+地理)
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1、声音的传播不会互相干扰;2、声音可绕过障碍物传播。
9、五月天山雪,无风只有寒:说明纬度高的地方,由于接受阳光的热量少,寒冷的天气时间长。(物理+地理)
10、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草黄了,动物由于没有了保护色的伪装,让天空中的鹰看得更清楚了,这是光现象;由于地上没有了雪,马跑得更快了,这是力学现象。
11、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前一句说明大地(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比空气强。
1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看起来像雪(白色),但是通过味道的辨别,知道物质的本质,并且暗香的来是因为分子的运动产生的。(物理+化学)
1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前一句是说由于地球重力的作用,各处的连接大海的江水的水平面与海平面在同一高度。
1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物理现象同第6句诗。
1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发出声音的物体。
1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拉满的弓含有弹性势能。
17、飞流直下三千尺:从高处落下的水中,包括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
18、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运动的空气(风)具有动能。
19、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通过犬吠,知道有人回来。
2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才能远望。(物理+地理)
呵呵,想了一个多小时,才回忆出这些来,所以没有将同种现象进行分类整理,望楼主可以满意,如果楼主遍翻古诗词,肯定能找出更多的答案。
6关于物理的古诗、谚语、俗语12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光的折射和反射。
千里江陵一日还,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两岸猿声啼不住,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轻舟已过万重山,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一、古诗词中的能量知识
1 苏轼的诗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词中涉及到能量转化情况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2、李白诗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词中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机械能。
二、古诗词中的参照物知识
1、毛泽东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是,其中“坐地”是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而“日行”则是相对于太阳在运动。
2、李白《望天门山》一诗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孤帆日边来”是以河岸为参照物。
3、《闪闪红星》歌词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竹排江中游”是以大地为参照物,而“青山两岸走”是以船为参照物。
4、“昨夜一阵大风,把井吹到篱笆外面去了”。井被吹走篱笆墙外是以篱笆为参照物的。
三、古诗词中的热学和分子动理论知识
1、陆游《村居山喜》中“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诗词中“花气袭人”是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加快的结果,而温度影响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
2、张旭《山中留客》中“纵使晴明无雨色,乳晕深处亦沾衣”。——露的形成(液化)。
3、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液化)。
7关于物理光学的成语(要15个)名人名言也可以,要写出是什么现象中国的古诗词、成语和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在此我们共同了解古诗词、成语和俗语中的光学知识,以加深对光现象的理解。
一、光沿直线传播 1坐井观天 解析:在井底的青蛙看到的天空很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2立竿见影 解析:在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就看到影子,正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竹竿挡住光线才形成影子。
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解析: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
运用的就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 4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出自晚唐诗人高骈的《山亭夏日》) 解析:诗句中“浓阴”的形成说明了光的直线传播;而“楼台倒影”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5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
(出自宋代苏轼的《游蒋山》) 解析:“峰多巧障日”为什么太阳光会被山峰挡住,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6排云数峰出,漏日半江明。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泊樟镇》) 解析:诗句大意是,为什么要推开山腰的浮云,才能看到峰顶,阳光只能从云缝中穿出照亮江面。都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
二、光的反射 1镜花水月 解析:物体在水和镜中成的像都是虚像,因此说在水中捞不到月亮,在镜中摘不到花。 2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己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3玉不琢不成器 解析: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出自唐代李白的《月下独酌》) 解析:“举杯邀明月”说明月亮在酒杯中形成一个虚像,涉及平面镜成像。
5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出自汉代秦嘉的《赠妇》) 解析:“宝钗好耀首”说明通过珠宝首饰的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中,显得格外耀眼;“明镜可鉴形”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知识。
6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出自《春山夜月》) 解析:“掬水月在手”水中为什么会有月亮,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是平面镜成像。
7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解析:“皓月”是因为反射了太阳光,月亮本身不发光;“浮光跃金”指太阳光被水面反射了,看上去湖面泛起金光;“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8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解析;“江清月近人”是指月亮在水中形成一个虚像,作者感觉与月亮虚像的距离很近。其实不符合科学道理的,因为平面镜成像特点是物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并没有“近人” 。
三、光的折射 1海市蜃楼 解析:光经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产生折射现象,所看到的是虚像。 2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
解析: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实像。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出自唐代王维的《使至塞上》) 解析:作者看到的“落日”并不是实际的太阳,而是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时发生了折射形成的虚像,太阳的实际位置在地平线以下。 4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出自唐代储光羲的《钓鱼湾》) 解析:“潭清疑水浅”是指潭水清澈见底,使人怀疑它很浅,是因为光从水进入空气时,发生了折射的缘故,我们看到的是潭底的虚像。 四、光的色散 1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
(出自清代牛应之的《雨窗消意图》) 解析:柳絮本来是白的,而诗中却说是“片片红”。其原因是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红色的桃花反射红光,吸收其他色光,当柳絮穿过一片红色的桃花林时,只有红光被反射出来,反射出来的红光照到白色的柳絮上,柳絮自然呈现出淡淡的红色。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出自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解析:我们看到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色光的颜色决定。
红色的桃花只反射红光,红光反射到人面上,人面看起来也变成了红色。
1.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
“坐地”是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而“日行”则是相对于地轴在运动。
2.李白《望天门山》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孤帆日边来”是以河岸为参照物。
3《闪闪红星》 “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山走来迎”是以船为参照物,而“山不动,是船行”是以岸为参照物。
4.“昨夜一阵大风,把井吹到篱笆外面去了”。
井被吹到篱笆墙外是以篱笆为参照物的。
5.唐诗《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诗中的“月落”是以地面作为参照物的。
1苏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诗词中涉及到能量转化情况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2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词中的瀑布涉及到能量转化情况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化学能转化成内能
热学知识
1.陆游《村居山喜》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诗词中“花气袭人”是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加快的结果,而温度影响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
2.王安石《梅花》 “遥知不是雪,为何暗香来”
扩散现象(分子的热运动)。
3.郭沫若《游武夷泛舟九曲》 “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
扩散现象(分子的热运动)。
4.张旭《山中留客》 “纵使晴明无雨色,乳晕深处亦沾衣”
露的形成(液化)。
5.白居易《暮江吟》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液化)。
6唐诗《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霜的形成(凝华)。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唐诗《枫桥夜泊》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声音是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能区分“钟”和“鼓”是根据音色来判别的。
2.郦道元的《三峡》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要发生反射现象,当反射回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就可以听到回声。
3.唐朝李益《喜见外弟弟又言别》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从“问姓”中想起初见的“旧容”,可见声音中有一种特征让诗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音色。
4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声的发生和传播、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1关于物理的诗句
一、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近代·吴迈《桂林山水》
物理原理:光的反射与折射。
译文:群山叠立在水中,水中有群山的倒影,没有哪一座山不引人入胜,没有哪的水不吸引人。
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夜泊枫江》
物理原理:声音的传播。
译文: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物理原理:相对于地面的青山是静止的,但以运动的船为参照物,青山就变为运动的,以河岸为参照,孤帆从日边来。
译文: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四、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物理原理:地势越高,气温回升越慢,在同一季节,山上的气温要比山下的低。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五、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物理原理:水循环。
译文:那黄河之水那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2关于“物理”的诗句有哪些关于“物理”的诗句有:
1 乘除信物理,感慨击所逢。———年代: 宋 作者: 文天祥《彭城行》
2 达人穷物理,嗜理如嗜炙。———年代: 宋 作者: 陈著《次韵戴成叔》
3 事体须是为物理,人情安处是天机。———年代: 宋 作者: 邵华《首尾吟》
4 细宗天时知物理,常将儆戒保和来。———年代: 宋 作者: 汪应辰《太上皇后合端午帖子词》
5 细推万物理,荣谢相乘除。———年代: 宋 作者: 王炎《梅花》
6 静坐观物理,令人添鬓丝。———年代: 宋 作者: 张嵲《杂兴》
7 细思物理须知止,何用区区只强颜。———年代: 宋 作者: 吴芾《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
8 青山尽解招人醉,得失到头皆物理。———年代: 元 作者: 刘致《山坡羊·云山有意》
9 古时君臣合,可以物理推。贤人识定分,进退固其宜。———年代: 唐 作者: 杜甫《述古三首》
10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年代: 唐 作者: 罗隐《清明日曲江怀友》
11 无柰物理难齐。叹鱼虾苦瘦,雁鹜多肥。———年代: 元 作者: 梁寅《金菊对芙蓉 秋思》
12 人生真苦相,物理忌孤芳。———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次韵师厚萱草》
13 而余昏狂不自度,欲尽物理穷毫丝。———年代: 宋 作者: 王令《原蝗》
14 时来不自由,物理将无同。———年代: 明 作者: 唐时升《园中十首》
15 也知物理关人事,历尽崎岖心始灰。———年代: 宋 作者: 释绍昙年代: 明 作者: 唐时升《颂古五十五首》
16 岂伊物理变?信是土宜别。———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桐花》
3关于学物理的名言警句17 世间最美妙的东西,莫过于多少个有头脑和心肠都很正派的严肃的友人……
23 若无某种勇敢放纵的料想,个别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
21 咱们的科学史,只写某人某人获得成功,在胜利者之前摸索道路的,发明“此路不通”的失败者统统不写,这是很不公正的。
8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20 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当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科学的一大奉献。
18 假使A代表人生的成功,那么公式是:A=X+Y+ Z。X是工作,Y是游戏,Z是坚持沉默。
16 假如一个控制了他的学科的基本实践,并且学会了独破地思考和工作,他一定会找到他本人的途径,并且比起那种重要以取得细节常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必定会更好地适应提高跟变更。
5 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毛病,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羞辱,要在实际中敢于否认和矫正过错。
9 只有酷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6 对一个人来说,所冀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事业。
22 科学研究基于统一法令,即一切事物的发生取决于天然法则,这也实用于人们的举动。
7 我不什么特殊的才干,不外爱好寻根刨底地查究问题罢了。
4 科学研究好象钻木板,高考作文技巧,有人喜欢钻薄的;而我喜欢钻厚的。
12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能力找出那短暂而有危险的性命的意义。
11 想象力比知识更主要,由于知识是有限的,而设想力概括着世界上的所有,推进着先进,并且是知识进货的源泉。严厉地说,想象力是迷信研讨中的切实因素。
15 不论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气怎么,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尚的品德,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准确的道路。当初,大家都为了电冰箱、汽车、屋子而奔走、追赶、竞 争。这是我们这个时期的特点了。然而也还有不少人,他们不追求这些物资的东西,他们追求理想和真谛,得到了心坎的自在和安定。
3 知识不能单从教训中得出,而只能从理智的发现同察看到的事实两者比拟中得出。
10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或者只是一种技巧,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须要有发明性的想象力,而且标记着科学的进步。
24 我生平喜欢步行,活动给我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1] [2] 下一页
19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26 不要努力成为一个成功者,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27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议着他的尽力和断定的方向。就在这个意思上,我素来不把安适和快活看作生涯目标的自身-- 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幻想。
2 决不要把你们的学习看成是义务,而是一个令人爱慕的机遇。为了你们自己的欢尔和今后你们工作所属社会的好处,去学习……
1 在所浏览的书本中找出能够把自己引到深处的货色,把其它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脑筋累赘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13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吃苦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
25 在蠢才和勤恳之间,我绝不犹豫地抉择勤奋,它简直是世界上一切成绩的催生婆。
14 人们努力寻求的俗气的目的-财产、虚荣、奢靡的生活,我总感到都是可鄙的。
4关于学物理的名言警句有哪些1 没有今天的基础科学,就没有明日的科技应用。——李政道
2 科学是一种方法,它教导人们:一些事物是如何被了解的,不了解的还有什么,对于了解的,现在了解到了什么程度。——费恩曼
3 固执于光的旧有理论的人们,最好是从它自身的原理出发,提出实验的说明。并且,如果他的这种努力失败的话,他应该承认这些事实。——托马斯杨
4 电学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并且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工程应用领域。——埃米里奥赛格瑞
5 电和磁的实验中最明显的现象是,处于彼此距离相当远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把这些现象化为科学的第一步就是,确定物体之间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麦克斯韦
6 自从牛顿奠定了理论物理学的基础以来,物理学的公理基础的最伟大变革,是由法拉第、麦克斯韦在电磁现象方面的工作所引起的。——爱因斯坦
7 想象远比知识重要,知识有涯,而想象能环保整个世界。——爱因斯坦
8 科学的历史不仅是一连串的事实、规则和随之而来的数学描述,它也是一部概念的历史。当我们进入另一个新的领域时,常常需要新的概念。——普朗克
9 万有引力、电的相互作用和磁的相互作用,可以在很远的地方明显的表现出来,因此用肉眼就可以观察到;但也许存在另一些相互作用力,他们的距离如此之小,以至无法观察。——牛顿
10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庄子
11 实验可以推翻理论,而理论永远无法推翻试验。——丁肇中
12 物理定律不能单靠“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观察和实验。——普朗克
13 自然和自然的法则在黑夜中隐藏;上帝说,让牛顿去吧!于是一切都被照亮。——蒲柏
14 力学是关于运动的科学,它的任务是以完备而又简单的方式描述自然界中发生的运动。——基尔霍夫
15 物理学的任务是发现普遍的自然规律。因为这样的规律的最简单的形式之一表现为某种物理量的不变性,所以对于守恒量的寻求不仅是合理的,而且也是极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劳厄
5一些关于物理方面的名言1、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阿基米德
2、弦就好比是应该出现在二十一世纪物理学的一鸿半爪,偶然掉落在二十世纪一般。——维敦
3、自然和自然的法则在黑夜中隐藏;上帝说,让牛顿去吧!于是一切都被照亮。——蒲柏
4、自从牛顿奠定了理论物理学的基础以来,物理学的公理基础的最伟大变革,是由法拉第、麦克斯韦在电磁现象方面的工作所引起的。——爱因斯坦
5、这是我一生中碰到的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好像你用一颗15英寸的大炮去轰击一张纸而你竟被反弹回的炮弹击中一样。很生动地描述了汤姆逊模型碰到的困难,即原子不可能是质量均匀分布大小为1埃的球。——卢瑟福
6、物理学家总认为你需要着手的只是:给定如此这般的条件下,会冒出什麽结果?——费曼
7、物理定律不能单靠“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观察和实验。——普朗克
8、我可以很确定的告诉大家:没有人真正了解量子力学。——狄拉克
9、万有引力、电的相互作用和磁的相互作用,可以在很远的地方明显的表现出来,因此用肉眼就可以观察到;但也许存在另一些相互作用力,他们的距离如此之小,以至无法观察。——牛顿
10、所有的科学不是物理学,就是集邮。——拉塞福
6有关物理的名言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阿基米德 真理就是具备这样的力量,你越是想要攻击它,你的攻击就愈加充实了和证明了它。 我们脚下的地球依然在转动! ——伽利略 Galileo Galilei(1564-1642) 如果说我曾经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不知道世人对我的看法如何,我只觉得自己好像是个在海滨游戏的男孩,有时为了找到一块光滑的石子或比较美丽的贝壳而高兴,而真理的海洋仍然在我的前面而未被发现。 ——牛顿 Newton Sir Isaac(1643-1727) 所有的科学不是物理学,就是集邮。
——卢瑟福 Rutherford Ernest(1871-1937) 宇宙最不可理解之处,就在于它是可以理解的。 上帝不会掷骰子。
所有科技的努力,总以造福人类,关切人类的命运为主要鹄的 在真理的认知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戏笑声中垮台! ——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1879 - 1955) 方程式之美, 远比符合实验结果更重要 Science is concerned only with observable things and that we can observe an object by letting it interact with some outside influence Only Questions about the result of experiments have a real significance and it is only such questions that theoretical physics has to consider ——狄拉克 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1902 - 1984) 我可以很确定的告诉大家: 没有人真正了解量子力学 I can safely said (that) no body understands quantum theory I believe that a scientist looking at nonscientific problems is just as dumb as the next guy 物理学家总认为你需要着手的只是: 给定如此这般的条件下,会冒出什么结果? It doesn't matter how beautiful your theory is, it doesn't matter how smart you are If it doesn't agree with experiment, it's wrong 无论你有多聪明,无论你的理论有多完美,如果不符合实际,那么它就是错的。 --费曼 Richard Phillips Feynman (1918年5月11—1988年2月15) 常常有同学问我做物理工作成功的要素是什么? 我想要素可以归纳为三个P:Perception,Persistence,and Power。
Perception——眼光,看准了什么东西,就要抓住不放; Persistence——坚持,看对了就要坚持; Power——力量,有了力量能够闯过关,遇到困难你要闯下去。 ——杨振宁 希望你们年青的一代,也能象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法拉第 A=X Y Z 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自然界没有一样东西能保持永久性的。
——伽利略 人,在二十岁,意志支配一切;三十岁,机智支配一切;四十岁,判断支配一切。 ——富兰克林 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 ——阿基米德。
7关于物理的古诗、谚语、俗语12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光的折射和反射。
千里江陵一日还,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两岸猿声啼不住,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轻舟已过万重山,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一、古诗词中的能量知识
1 苏轼的诗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词中涉及到能量转化情况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2、李白诗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词中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机械能。
二、古诗词中的参照物知识
1、毛泽东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是,其中“坐地”是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而“日行”则是相对于太阳在运动。
2、李白《望天门山》一诗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孤帆日边来”是以河岸为参照物。
3、《闪闪红星》歌词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竹排江中游”是以大地为参照物,而“青山两岸走”是以船为参照物。
4、“昨夜一阵大风,把井吹到篱笆外面去了”。井被吹走篱笆墙外是以篱笆为参照物的。
三、古诗词中的热学和分子动理论知识
1、陆游《村居山喜》中“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诗词中“花气袭人”是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加快的结果,而温度影响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
2、张旭《山中留客》中“纵使晴明无雨色,乳晕深处亦沾衣”。——露的形成(液化)。
3、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液化)。
1关于物理的诗句
一、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近代·吴迈《桂林山水》
物理原理:光的反射与折射。
译文:群山叠立在水中,水中有群山的倒影,没有哪一座山不引人入胜,没有哪的水不吸引人。
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夜泊枫江》
物理原理:声音的传播。
译文: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物理原理:相对于地面的青山是静止的,但以运动的船为参照物,青山就变为运动的,以河岸为参照,孤帆从日边来。
译文: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四、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物理原理:地势越高,气温回升越慢,在同一季节,山上的气温要比山下的低。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五、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物理原理:水循环。
译文:那黄河之水那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2关于物理的诗句一、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
——近代·吴迈《桂林山水》物理原理:光的反射与折射。译文:群山叠立在水中,水中有群山的倒影,没有哪一座山不引人入胜,没有哪的水不吸引人。
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夜泊枫江》物理原理:声音的传播。
译文: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李白《望天门山》物理原理:相对于地面的青山是静止的,但以运动的船为参照物,青山就变为运动的,以河岸为参照,孤帆从日边来。译文: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四、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物理原理:地势越高,气温回升越慢,在同一季节,山上的气温要比山下的低。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五、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物理原理:水循环。译文:那黄河之水那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3求包含物理知识的诗句,并点明包含的是什么物理知识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朝·李白·《早发白帝城》)
分析:前两句诗字面上意思是诗人想“一日”之内往返“千里”江陵,也就是12小时的时间要行使2000里(1000公里=1000千米)的路程。据此粗略的计算一下船速:v=s/t=1000千米/12小时≈8333千米/时。现代的内河轮船,船速也不过10~216千米/时,李白乘坐的这艘船未免太快了。实际上,这正表达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3、“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朝·孟浩然·《宿建德江》)
分析:诗人暮投客栈,仍然兴致勃勃观赏起夜景来。建德江的水如此清澈、平静,诗人以水为镜,皓月仿佛近在身边,今夜可以高枕无忧了。明明是“平面镜”使得天上明月“成像”在水中了。
4、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在《扬子江》中誓言“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这里作者以磁针石隐喻自己抗金的决心。
分析:磁体的性质之一是指南北,所以文天祥利用“磁针石指南北”的性质比喻抗金决心的坚决。这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人受到鼓舞,与古人情感共鸣,激发了心中深厚的爱国之情。
5、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
分析:诗人以优美的笔调抒发了自己对美丽大自然的钦叹,准确地描述了季节交替过程中的细节。“花气袭人”说明诗人未与花儿接触已经感到了花儿的芬芳,是由于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引起的;周围的气温突然上升,才会感到“骤暖”。
6、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歌词随着著名**《闪闪红星》早已经深入人心。请你利用物理知识分析其中的现象。
分析:“走”和“游”表示了两种不同的动作,在物理学上,叫做机械运动。竹排江中“游”,是以地面或者地面上的青山为参照物的;“青山”两岸“走”,实际上是一种拟人说法,人站在“竹排”上,如果以竹排为参照物,那么青山就是运动的了!
7、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物理知识:
“掬水月在手”是:镜面反射现象。
“弄花香满衣”是:分子扩散现象。
8、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物理知识:“飞流直下”的水的动能在增加,水的重力势能在减小
9、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物理知识:光的反射与折射
10、人面桃花相映红
物理知识:桃花反射红光就是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
11、闻其声而知其人
物理知识:乐音的三大特征之一的音色
12、唐朝诗人李益有一首诗叫《喜见外弟弟又言别》,其中描写道:“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从“问姓”中想起初见的“旧容”,可见声音中有一种特征让诗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乐音的三大特征之一的音色
不知够了没?
4关于声现象、光现象的诗句、俗语、或成语及物理含义震耳欲聋:指声音的响度大。
·引吭高歌:指声音的响度大。
·低声细语:指声音的响度小。
·悦耳动听:指声音的音调好。
·掩耳盗铃: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声音。
·余音未止:其中的原因是虽然停止敲击物体,但物体依然还在振动,还在产生声音。
·弦外之音:确实存超出人的听觉频率范围的声音,如超声、次声,我们根本听不到。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大喊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回声,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声音遇到物体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闻其声知其人。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根据声音的音色就能分辨出熟悉的人。
·但闻其声,不见其人。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当波长大于障碍物的尺寸时,声波可以绕过障碍物,并且固体还可以传声,因此能听见声音;而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视线极易被障碍物挡住,故看不见人。
·开水不响,响水不开。烧开水时,壶底的水吸热,汽化形成气泡。水没烧开时,这些气泡由底部上升,遇到上层温度较低的水,气泡内部的水蒸气又会液化成水,气泡体积逐渐缩小至消失。气泡的一涨一缩,激起水的振动,从而发出响声。水开时,壶底的水与上层的水的温度相等,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蒸气产生,体积变大,到水面后破裂,振动较小,故“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中我们可以获知,钟声通过空气传到客船,根据声音的音色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不过天宫里人不会听到你说话的声音,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从“问姓”中想起初见的“旧容”,可见声音中有一种特征让诗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音色。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空气和水中传播。
5在语文诗句中的物理现象第一部分(概述) 自然界是丰富多彩的,古代的诗人在体验生活,观察、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又因为物理现象是普遍地存在于大自然中的。因此,古诗中不免出现一些物理现象。
具体地说,这些看似杂乱的现象属于物理学不同分支,其中包括最常见的光现象、声现象,当然,还有的现象与经典力学、运动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诗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刻画,使这些科学现象隐藏在诗句的字里行间,引发了我们今天的思考。
光现象是最常见的,以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光都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着的。我们就从光现象谈起。
第二部分(古诗中的光现象) 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对光的观察和研究,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使光学成为物理学中发展最早的分支之一。2400年前成书的《墨经》称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作。
光,最基本的性质是直线传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李白《月下独酌》中的一句。
诗人在畅饮之时,点点月光将他的影子映出来,仿佛有三个似的。在光与影的迷幻之中,隐约可见两者的相互联系"明月"何以成"对影",又怎会有"三人"?光的直线传播的性质,点光源(这里我们粗略地将"明月"当作点光源)发出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人),物体向光的表面被照明,在背光面的后方形成了一个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
当然,由于"明月"的发光面比较大,发光面上的每个发光点,都可以看做一个点光源,它们都在物体背后造成影区,这些影共有的范围完全不会受到光的照射,叫做本影。本影周围还有一个能受到光源发出的一个部分光照射的区域,叫半影。
因而,以上的"对影成三人"的现象便是由本影和半影而产出的。李白不仅有"举杯邀明月"的豪迈,还不乏细致地观察,看到了"对影成三人",这句诗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科学现象的具体统一。
杜甫在《阁夜》中也将光与影还有星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不禁使人还想到美丽的星河和险峻的三峡风光。 光的折射与反射也是较早为人们所认识的光的现象。
诗人李白也观察到了光的折射与反射的现象。《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写道:"屏风九叠"和"云锦张"的美景,磷峋的山座和天空中的云彩映入明镜般的水中,湖光山色,倒映成趣。
而山色与云彩之所以会映在水中,是光的反射的结果。不论是透明的物体还是不透明的物体,都要反射一部分它表面上的光。
平面受到平行光的照射时,反射光也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就是镜面反射。
这里,我们可以把诗中的"明湖"看作是一个镜面,从点S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都好象是从点S'发出的,S'称为S的像。诗人从水中看到的"影"和"看黛光"就是山、云这些景物的光线经湖面反射后所成的像。
在水面上的观察者看来,好象在水面下有一个反光点S',但实上S'并不存在。当然,这类描述光的反射现象的诗还有李白的《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和温庭筠的"澹然空水带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名句,诗人对朋友的无限牵挂都寄托于"孤帆"和"远影"之中了。
而"碧空尽"在大气则是光折射的结果。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到另一种介质,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一部分光进入到后一种介质中去,并且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方向这就是光的折射。
覆盖在地球表面的大气,越是接近地面越稠密,折射率也越大。这种密度分布不均匀的介质中,光并不是直线传播的。
我们可以粗略地认为地球表面上空气是由许许多多水平的气层组成的,每一层的密度都不相同。当然机越接近地平线时,光线在大气中偏折就越明显。
因此,李白说它是"碧空尽"。 折射中还有一种特殊的现象--全反射现象。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真有眼福。
他又看到空气中的全反射现象--蜃楼。夸张的笔调下,若隐若现的海市蜃楼仿佛就浮现在眼前。
它也是由于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而产生的。当气压一定时,空气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对光的折射率也随之减小。
夏天,海面上的空气温度比空中低。远处的山峰、楼阁发出的光线射向空中时,由于空气的折射率下层比上层大,光线不断被折射,越来越偏离法线方向,进入热气层的入射角不断增大。
当光线的人射角增大到临界角时,就会发生全反射现象,人们就会看到远方的景物悬在空中。 以上,我们结合古诗看到了光现象的产生,并简要说明了其中的原理。
诗人将生活中的所见合以美妙的景物和真挚的感情,把自然的奥妙完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声现象和其他现象是怎样融入古诗的情景之中的。
第三部分(古诗中的声现象和其他现象) 生活中除了多变的光现象之外,还有许多奇妙的声现象和力学、运动学的现象。诗人热爱生活,时时注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当然也注意到了这些日常生活之中的物理现象,并在其诗中表现出来。
大家对《枫桥夜泊》之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诗都十分熟悉,这句千古传诵的名句也包含着声现象。 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声音来互。
1、重力——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河落九天。唐代-李白《望庐山瀑布》,译文: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2、光的直线传播——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近现代-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译文:天上挂着七色的彩虹,而又是谁手持着彩虹在空中翩翩起舞?
3、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唐代-白居易《暮江吟》,译文: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霞光洒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4、分子热运动——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宋代-陆游《村居书喜》,译文:花香扑人,便知天气暖和了;天气晴和,喜鹊的叫声透过树林传出来。
5、惯性——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勒马早已晚。朝代不详-作者不详,译文:船要停在江心必须提前抛锚等到江心处再抛锚就已经迟了,到了悬崖处再勒马,马还要向前继续运动。
1 物理中关于相对运动的诗句
2 关于相对运动的诗句
物理中关于相对运动的诗句 1物理:举出一些诗词中运用相对运动的例子
两岸青上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晋葛洪(283~363年),号抱朴子,在其著作《抱朴子·内篇·塞难》中说:“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
《晋书卷十一天文志》更将这一相对运动的思想用于解释天体运行:“天旁转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随天左转,故日月实东行,而天牵之以西没。
南朝梁元帝萧绎(508—554)的诗《早发龙巢》提到在行船舱板上人们的感觉说:“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巍巍青山两岸走
唐代诗人张继写的著名七绝诗《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月落”是以地球为参照物的。
2关于物理的诗句
一、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近代·吴迈《桂林山水》
物理原理:光的反射与折射。
译文:群山叠立在水中,水中有群山的倒影,没有哪一座山不引人入胜,没有哪的水不吸引人。
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夜泊枫江》
物理原理:声音的传播。
译文: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物理原理:相对于地面的青山是静止的,但以运动的船为参照物,青山就变为运动的,以河岸为参照,孤帆从日边来。
译文: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四、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物理原理:地势越高,气温回升越慢,在同一季节,山上的气温要比山下的低。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五、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物理原理:水循环。
译文:那黄河之水那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3含有物理现象的古诗词
我网上搜索的:
1、千里江陵一日还:运动速度大
2、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是以山为参照物,船相对于山是运动的
3、无边落木萧萧下:树叶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地面落
4、不尽长江滚滚来:江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地势低的地方流动
5、沉舟侧畔千帆过:相对运动的描述,由于自己的船没有动,旁边的船相对于自己都在运动中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我国,东方比西方地势低,江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低处流动。。(物理+地理)
7、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由于月亮离地球远,所以月光照射的范围大。。(物理+地理)
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1、声音的传播不会互相干扰;2、声音可绕过障碍物传播。
9、五月天山雪,无风只有寒:说明纬度高的地方,由于接受阳光的热量少,寒冷的天气时间长。(物理+地理)
10、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草黄了,动物由于没有了保护色的伪装,让天空中的鹰看得更清楚了,这是光现象;由于地上没有了雪,马跑得更快了,这是力学现象。
11、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前一句说明大地(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比空气强。
1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看起来像雪(白色),但是通过味道的辨别,知道物质的本质,并且暗香的来是因为分子的运动产生的。(物理+化学)
1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前一句是说由于地球重力的作用,各处的连接大海的江水的水平面与海平面在同一高度。
1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物理现象同第6句诗。
1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发出声音的物体。
1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拉满的弓含有弹性势能。
17、飞流直下三千尺:从高处落下的水中,包括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
18、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运动的空气(风)具有动能。
19、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通过犬吠,知道有人回来。
2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才能远望。(物理+地理)
呵呵,想了一个多小时,才回忆出这些来,所以没有将同种现象进行分类整理,望楼主可以满意,如果楼主遍翻古诗词,肯定能找出更多的答案。
4关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古诗词
绝句
傅翕
空手把锄头,
步行骑水牛。
牛从桥上过,
桥流水不流。
傅翕是梁武帝时代的高僧,号称傅大士。这首绝句是他的偶作。诗中借农人骑牛过桥之景,用俗世生活与自然现象的散淡悠闲与流畅和谐,表达了僧人对世俗的超脱与内心的空灵恬淡,诗中的“牛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两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讲,“牛从桥上过”时若以桥下的水流作为参考系,自会“桥流水不流”。诗人以自然现象的相对性,揭示了世事的相对性。
之二:
望天门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群峰夹岸,舟行江中,看似山动船不动,两岸青山由远及近而来,这并非错觉。以江中的行舟作为为参考系,自然是两岸青山“相对出”,诗人以滔滔江水与随水漂流的“孤帆”为背景,把静止的青山变成了动态的生命,它们从远处走来,又从船旁徐徐向后退去,似乎忙于列队迎候客人。
之三:
浣溪沙
五两竿头风欲平,
张帆举棹觉船轻。
柔橹不施停却棹,
是船行。
满眼风光多闪烁,
看山恰似走来迎。
仔细看山山不动,
是船行。
(摘自唐人写本《敦煌曲子词》)
和李白的《望天门》一样,词中描写的也是青山夹江,舟行江上的景象。上阕中的“是船行”是以青山为参考系的结果,下阕中的“看山恰似走来迎”则是以流逝的江水或行舟为参考系的结果。“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则是参考系变化所带来的运动的变化。
之四: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
在乱花芳菲的季节,诗人惬意的卧在舟中,透过斑斑榆阴,看天上云卷云舒,想人生宠辱不惊。由于我向东,云亦向东,两者相对大地的速度相同,诗人的目光瞥过船舷,自是以船为参考系,才有“卧看满天云不动”的感觉。当诗人望云略生倦意,行赏百里榆堤时,醒悟“我看满天云不动,原是”不知云与我俱东”。就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关于物理的诗句
一、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
——近代·吴迈《桂林山水》物理原理:光的反射与折射。译文:群山叠立在水中,水中有群山的倒影,没有哪一座山不引人入胜,没有哪的水不吸引人。
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夜泊枫江》物理原理:声音的传播。
译文: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李白《望天门山》物理原理:相对于地面的青山是静止的,但以运动的船为参照物,青山就变为运动的,以河岸为参照,孤帆从日边来。译文: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四、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物理原理:地势越高,气温回升越慢,在同一季节,山上的气温要比山下的低。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五、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物理原理:水循环。译文:那黄河之水那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6有关于运动的诗词
闻一多《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跨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闻一多 《红烛》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关于相对运动的诗句 1 关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古诗词
绝句
傅翕
空手把锄头,
步行骑水牛。
牛从桥上过,
桥流水不流。
傅翕是梁武帝时代的高僧,号称傅大士。这首绝句是他的偶作。诗中借农人骑牛过桥之景,用俗世生活与自然现象的散淡悠闲与流畅和谐,表达了僧人对世俗的超脱与内心的空灵恬淡,诗中的“牛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两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讲,“牛从桥上过”时若以桥下的水流作为参考系,自会“桥流水不流”。诗人以自然现象的相对性,揭示了世事的相对性。
之二:
望天门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群峰夹岸,舟行江中,看似山动船不动,两岸青山由远及近而来,这并非错觉。以江中的行舟作为为参考系,自然是两岸青山“相对出”,诗人以滔滔江水与随水漂流的“孤帆”为背景,把静止的青山变成了动态的生命,它们从远处走来,又从船旁徐徐向后退去,似乎忙于列队迎候客人。
之三:
浣溪沙
五两竿头风欲平,
张帆举棹觉船轻。
柔橹不施停却棹,
是船行。
满眼风光多闪烁,
看山恰似走来迎。
仔细看山山不动,
是船行。
(摘自唐人写本《敦煌曲子词》)
和李白的《望天门》一样,词中描写的也是青山夹江,舟行江上的景象。上阕中的“是船行”是以青山为参考系的结果,下阕中的“看山恰似走来迎”则是以流逝的江水或行舟为参考系的结果。“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则是参考系变化所带来的运动的变化。
之四: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
在乱花芳菲的季节,诗人惬意的卧在舟中,透过斑斑榆阴,看天上云卷云舒,想人生宠辱不惊。由于我向东,云亦向东,两者相对大地的速度相同,诗人的目光瞥过船舷,自是以船为参考系,才有“卧看满天云不动”的感觉。当诗人望云略生倦意,行赏百里榆堤时,醒悟“我看满天云不动,原是”不知云与我俱东”。就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物理:举出一些诗词中运用相对运动的例子
两岸青上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晋葛洪(283~363年),号抱朴子,在其著作《抱朴子·内篇·塞难》中说:“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
《晋书卷十一天文志》更将这一相对运动的思想用于解释天体运行:“天旁转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随天左转,故日月实东行,而天牵之以西没。
南朝梁元帝萧绎(508—554)的诗《早发龙巢》提到在行船舱板上人们的感觉说:“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巍巍青山两岸走
唐代诗人张继写的著名七绝诗《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月落”是以地球为参照物的。
3 关于运动的诗句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杜牧
题木兰庙
弯弓征战作男儿,
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
佛云堆上祝明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 关于蕴含哲理的古诗句
关于蕴含哲理的古诗句 1蕴含哲理的诗句及蕴含的什么哲理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2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四、哲理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3蕴含哲理的古诗(整首)
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关于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古诗有哪些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四、哲理诗句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焕《登鹳雀楼》)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等飞来峰》)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5蕴含哲理的诗句及哲理
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____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____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4、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____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5、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____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____惠能《菩提偈》
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____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8、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____苏麟《断句》
9、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____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____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6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
哲理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等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