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独白

夜间独白,第1张

她本不该出现在我朝生暮死的生命中。

我清楚地知晓我不应当邂逅她,更不应当爱上她,但是我却偏偏困囿在自己亲手设计的精美囚笼中,啜饮着独属于她的光辉,卑微如伏鼠般苟延独活。

她是我的缪斯,是真正的神祗,她有多明媚,便有多肮脏,有多圣洁,便有多下作。她其实只是一个普通人,可惜我不愿承认。

我再也记不起我是怎样爱上她的了,关于那一刻的感觉,我怎么都记不起来了。这个罗曼蒂克式的问题仿佛要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的某一个夜晚,你须亲自问询彼时那个瑟缩如蝼蚁一般的我,你才会彻底地明白她之于我的深邃意义。

那是一个多么遥远的世纪之末的夜啊,纯黑的云朵漫布在天穹的每一个角落,蝙蝠尖锐的翅膀刺穿浓稠的夜幕,世界在似幻似真、若有若无之间徘徊不定。

我在无数束灯光下行走,我的影子们相互追赶,即将触碰又被迫分离。我看着墙壁上灯影下的它们潮水般向我涌来,胸腔中充满了恐惧:我是它们其中的某一个吗?或者它们中的每一个都是我?我陶醉在一切关于无知与懵懂的噩梦中,在即将惊醒的刹那间游走来去。

巨大的钢筋挣开夜幕向外延伸,宛若古船的帆桨,我开始怀疑,郑和西下的航船正平稳地驶向操场,而我走在沉静无波的海面,周遭只有自己的呼吸声和心跳声。

直到我遇见她。胸腔中的惊惧如潮水般层层褪去,一剂安定注入了我的血脉,抚平我激流涌动的内心。

她在操场隔壁的阁楼上自习,白炽灯管的焰芒将她彻头彻尾地点燃,秀美的侧颜在夜色的和衬下显得格外分明,似一幅惊艳绝伦的遗世孤品。

惊鸿一瞥?多么庸俗无聊的词啊,怎堪形容那一秒的她之于这一秒的我来自骨髓深处的震颤。毕竟,在混沌不清的黑暗中,视网膜所捕捉到的任何一丁点光辉都可轻易地成为启明星一般的存在。

自此我便习得一个的异能,我能够在学校的任何一个角落轻易地将她从成百上千个普通人中找出。令我吃惊的是,她在学校之内竟有如此之多的追求者。他们如寄生于浮萍之上的蜉蝣,甘愿汲饮她的光辉为食。他们是亲手捧起一轮高悬明月的簇拥者,而我是匹夫,是一腔孤勇,是注定的万劫不复。

在深深的困惑与不解中,我开始寻求我对她的爱的价值。如果我仅仅是像每一个垂涎于她的人一样,贪婪地享受着她一切的美貌与荣光,那我对她的爱,和他们对她的爱,还有什么区别?倘若一个人的存在仅仅是为了证明另一个人的存在,那他所创造的全部价值无非是叠放在另一个人的生命之上的筹码,他越伟大,他对她的爱越伟大。

于是我开始了一场近乎癫痴的狂欢。我像发了疯似的,一遍又一遍地演算起那道古老的证明题。阿基米德向我投来戏谑的嘲笑,高斯不屑地验算我已证的公式,欧几里得狂妄地大喝,斥责我的愚昧与无知。可是我依旧疯狂得停不下来。她清癯的身躯是我取之不尽的演草纸,她如漆的眼神是我用之不竭的笔墨,她澄澈明亮的心是我永恒不变的曲线板与量角器。

我还是会坐在操场湿漉漉的人造草坪上怔愣地凝望着她。每当我像一个骄傲的士兵从跑道上凯旋离去,迎接我的只有参差的树影与阴阳明暗之间她的脸颊的掠影。她仍然是光,我却因从黑暗之中蓦然望到一丝明亮的光,生理上惊恐万分。我只不过是她的荣光之下投射的一道阴影,卑污地证明着他的存在。

证不出……证得出……证不出……如果你真的是启明星,为何光华暗淡?如果你本该照亮我的前路,为何闪闪烁烁、最终消逝了影踪?如果我的生命注定要被你所点燃,为何又要弃我于不管不顾?

无数个光年在我的心中一淌而过,无数个答案在我的口中呼之欲出,在无数个可供选择的岔路口,我仍旧坚持着最当初的选择。

我在操场上走过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路过八千里路云和月,看过三百六十五次日出,证明出了数学界最难攻破的定理,但我还是没有办法证明我爱她。只有这个操场上的一草一木证明了,在每一个夜不能寐的夜晚,我揉皱写满悖论和谬理的演草纸,铅笔裸露的石墨芯深刻地扎在掌心里时,我流下的每一滴眼泪,都在说“我爱她”“我爱她”“我爱她”……

若干年后,某则已成为历代数学家难以得证的著名定理被一名大三学生证出,此消息一出,世人为之震惊。

而更加令人困惑不已的是,这则定理的演算过程以及推导结果,竟悉数写在了这位年纪轻轻的数学天才的遗书之上。在整理其遗物的时候,他的同学惊讶地发现,那个闷葫芦用来演算的草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一个名字,字迹或踌躇钝涩,或畅快恣意,却依稀辨出均出自同一人的手笔。

出于保护个人隐私的原因,这个名字没有被他告诉过任何人。它永远地留在了这位天才枯竭的笔下,构成了他所爱之人重要的部分之一。

公元1168年的某一天,浙江天目山的风景一如今日般秀媚。人群往来不绝的佛寺内,来自东瀛岛国的一位留学僧人在此第一次邂逅了那只让日本后世都魂牵梦绕,视若无价之宝的窑变(所谓“窑变”,是指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其表面釉色发生的不确定性自然变化的一种陶瓷工艺)建盏(即天目瓷,属黑瓷,是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是宋朝皇室御用茶具)。

望着这只小小的黑色茶碗内所折射的五彩斑斓的光芒,这位僧人的心如顿悟禅理般被一种近乎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深深感动。在这一刻,在这个奇异的茶碗里,他说,他看到了整个宇宙。从此,这茶碗中浩瀚无边的星空,成为了无数日本人心中魂牵梦萦的光辉。

这位僧人名叫荣西,他郑重其事、小心翼翼地将这只茶碗带回了自己的故乡,带给了自己的民族。而因为结缘的地点,他给它取名:“天目”。从此,天目,就成了日本所有产自中国的黑釉瓷的代名词。

那一年,中原王朝正值南宋孝宗皇帝在位,饱受战乱之苦的宋朝好不容易在北方民族的侵蚀下重新构筑了自己的防线,从此开始了偏安一隅的历史。

终南宋一朝,维系时间不过一百五十余年,可是,在文化史上,尤其是是在器具的制造艺术上,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峰——有人说,古代美学,到了宋代,成就了最高峰,从此一韵而成绝响,时至今日仍无可媲美。

书、画、版书、建筑、戏曲、诗、词、文……这一切的堆积,必然会落到人们最日常的生活之中,而最能体现这个时代风貌的生活之物,就是手工艺,也就是器具。

经过千年的摸索,到了宋代,中国手工艺人将材质的物性锻造到了相当的水准,器物的性情已近圆融,再加上手工艺人对美的感知,手艺之美,才能在瞬间绽放到极致。

那只能让人参透三千世界的茶碗,抵达日本国之后,也经历了它的命运。它成为了大名们争相追捧的宝物,无论谁获得了它,都认为自己得到了上天的眷顾。在不同的枭雄之间倒手了无数次之后,终于,它来到了最后的赢家——德川家康的手中。

在日本人看来,唯有真正的强者,才配得上这样的“天物”,也才能留得住这份上天的钟爱。以至于到后来,这只茶碗落入著名的三菱集团董事长岩崎手中时,他竟然在它面前自惭形秽,直称自己不配拥有这只茶碗,终身也未曾用它喝过一次茶。

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曜变天目

如今,这只茶碗静静地安放在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中,作为仅存世界的三件曜变天目茶碗中最珍贵的一件,接受着来自全世界的人们的仰望。其他两件珍品也俱存于日本。

然而,在日本僧人荣西获得这只茶碗的100年后,曜变天目茶碗就从它原本的生产地消失了。南宋境内,战乱再起,技艺失传,器物毁损……时至今日,能展现如宇宙般浩瀚之美的天目茶碗,便仅仅只剩下流传于日本的那三件孤品。

在原产国那片浩瀚的星空下,曜变天目珍宝一般的光芒逐渐隐匿并最终消失无踪了。

探求星辉之美

曜变天目——这是属于它的名字

“曜变”一词最初的记录来自于明万历间谢肇淛的《五杂俎》:“传闻初开窑时必用童男女一人,活取其血祭之,故精气所结,疑为怪耳。近来不用人故无复曜变。”

更多人认可著名古陶瓷专家陈显求在他的《扶桑鉴宝记》中对曜变天目的定义:“曜乃日、月、星辰之光,变乃色彩变异之意,两字合成一词,则曜变天目可以定义为具有光色(无固定颜色)变化的建盏。”

这一命名开启了后世未曾见识过其真面目的人的想象——茶碗内部闪烁着的星辉云灿的点点光斑,闪烁着黄、红、绿、蓝等五彩的光晕,随着视角和光线的不同,这些光晕还在不断地变幻着色彩。

宛如漆黑深夜中流动的银河与宇宙,大海之上映照的幽玄星空,又如无数双俯瞰众生的双目——无视岁月的流逝,浑然地展露着变幻莫测的“美”之秘密。

在略显沉闷的黑釉上那流动璀璨、妖异的光芒,或许就是那个时代精神的象征。那个时代,程理朱学成为文化正统,知识分子讲究“格物致知”,试图从平凡寻常的事物中,去观察和探求天地万物的哲理,一只茶碗中或者就蕴藏着大千世界,描述着未知的宇宙,积淀着千年的文化。

世人震惊于这种美,感叹于这种美竟然不可复得。这也激发了陶人对于这种工艺的无限兴趣——这种千年前就已经诞生的惊世技艺,可否再现人间呢?

中日的陶人开始探索它的工艺。然而,即使在南宋时期,天目瓷也因其极难烧造而成为御用之物。天目瓷的烧制工艺异常复杂而难以控制:釉色流动性很大,烧成范围极窄,在不同的烧制情况下出现晶花的效果完全不同。

烧制过程中任何环节,如原料、窑温、窑炉的气氛,瓷器在窑炉中摆放的位置等,发生任何一点微妙的变化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于是,即使今天的陶人前赴后继、苦心孤诣也很难烧制出一件可以匹敌宋代珍品的复制品。

这也造成了天目瓷在市场上的繁荣,哪怕一些粗糙的仿制品都价值不菲。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无论是出于对天目的热爱还是对利润的追逐,天目瓷成为很多人趋之若鹜的对象。

甚至,许多的传统手工艺人烧制出来的新盏,被古董商人买去稍一做旧,就成了收藏市场上的宝贝。曜变天目则是更为珍贵的品种。天目釉本就难得,曜变天目则是其中更为宝贵的珍品。

工艺本身或许是可以复原的,但是那份专属于宋代的审美以及当时手工艺人的经验与心境,却已极难再现。

曜变天目茶碗,崛起于民间,逐步走进士大夫等精英阶层的生活中,走向皇室,最终走出国门,成为陶瓷历史上最耀眼的一颗明星。但它又遽然衰落,在元初,就隐去了它曾经四射的光芒,湮灭于时间的流逝之中。如果不是日本残存的三只极精美的曜变天目茶碗,可能我们对它的了解更加少。

日本藤田美术馆藏曜变天目

陈显求教授在他的《扶桑鉴宝记》中以近乎虔诚之心描绘了自己在日本京都大德寺龙光院见到日本二号曜变天目茶碗的感受:

知客僧在廊檐下铺上约2米长 1米宽的绵垫,然后把白布包着的一个大木箱打开,把四重的一个比一个小的箱子逐一取出,打开后,从小布袋取出这只国宝。

主人们客气地先请我到廊上鉴赏。开始时并未引起我的特别注意,然而数分钟后,阳光突然耀眼地从太空射来,正好使廊上洒满了灿烂的金光。

知客僧匍伏在垫上,双手不离地持碗绕其轴线缓慢地作360度不断旋转,碗内的釉面上放射出道道霞光。釉面上曜斑的分布量比静嘉堂国宝较少,但闪烁着的七彩丝毫也没有逊色。特别是在碗壁与碗底交界处的某些部位,明显地放射着鲜蓝色和青绿色而且边界分明的毫纹。

最令人惊叹不已的是,整个宝物的黑色釉层内放射出紫蓝色的霞光,随着不断转动满室宝光浮动,正应“紫气东来”之兆,冥冥间如有神在。

万道紫色霞光正是此宝的特征,是其它曜变所没有的。其神韵是无法从彩色照片上所表现出丝毫的。

曜变天目的万道紫霞,穿越千年,再现在异国他乡。时空骤然就凝结在这一刻,宋朝的风情、先辈大师的精湛技艺、远离故土的颠沛流离、在日本许多名人权贵间流转……千年一瞬间,仿佛都在眼前。

(作者:陶晶雯)

看历史公众号:EYEONHISTORY

太原,虽然作为山西省会但不论是知名度还是 旅游 印象,比起省内的平遥古城可谓是低调很多。虽然低调,但是作为一个拥有着2500多年建城 历史 的古城,拥有的古迹和景点自然是比平遥等地丰富了多少。

很多人都会把太原作为交通中转地,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但是小马却建议大家花2天时间来好好地领略太原的古朴,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值得打卡的地方呢?

太原大大小小景点不少,“名园、名馆、名窟、名寺、”比比皆是。说到名园,那么被誉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晋祠,就最值得打卡。

在晋祠内,你将看到众多举世无双的古文物,难老泉、侍女像、周柏唐槐、晋祠三绝可谓是稀世珍宝,而十字形桥的“鱼沼飞梁”更是中国现存古桥梁中的孤品。

可以说在晋祠中,每走一步就是一个景,晋祠四季皆宜,春夏秋三个季节在这里可以看山看水看人文,到了冬季,游客越来越少,少带一点荒凉,此刻的 历史 感更显的庄严和厚重。

一直以来都认为山西的建筑应该是北方典型的粗旷,殊不知在太原晋祠内还能够找到如此江南的韵味。尤其是在春夏之际来到这里,你一定错以为这就是江南。然而它比起江南又多了几份厚重,这或许就是晋祠给我最深刻的印象。

晋祠有哪些必打卡的景点:圣母殿、木雕盘龙、鱼沼飞梁、侍女像、难老泉、千年周柏

如果想要了解一座城,那么就要去这里的博物馆走走看看。太原的山西省博物馆同样值得你花2-3个小时好好的去领略其中的魅力,“斗” 和 “鼎” 的外观,寓意丰收和安定吉祥。

馆藏达到40万件,展示晋国雄厚实力的“晋国霸业”厅;展示夏文化的夏商踪迹;纷繁复杂的300余年战乱和苦难的同时孕育出的多元文化的民族熔炉;展示山西古代的佛教艺术的佛风遗韵等,都将为你展示另一个山西璀璨的文化。

山西省博物馆有哪些必看文物:鸟尊,胡傅酒樽,兽形觥,彩绘雁鱼铜灯,北魏司马金龙墓木板漆画,虞弘墓石椁等。

在五一广场逛的时候,偶然间邂逅“神仙”之所--纯阳宫,和晋祠一样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早建于元代,在清代乾隆年间进行了扩建,如今的规模不小,前有四柱三楼木牌坊,后有吕祖殿、回廊亭、巍阁、配房等。如果说来到纯阳宫仅仅只是看古建筑的话,那么就大错特错。

如今的纯阳宫被修整成山西艺术博物馆,在这里你将看到众多朝代的佛像,雕塑以及石刻。这些古物中大都是汉代以后,唐代以前的文物,不少都是国家的一级文物,更有几件是被列为国家禁止出国的国宝级文物。而就是这些极其珍贵的文物却被散乱的放在室外,不禁赞叹山西文物之多。

从纯阳宫穿进小巷,走到狄梁公街,瞬间从喧嚣到宁静,听到一声佛乐变寻声看到崇善寺,依旧是太原极其小众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年代虽然不详,但至少也是不晚于宋代,因此也有着悠久的 历史 。

寺院不大,建筑也不多,但此刻的宁静你一定是在很多古刹没有享受过的,经历战火依然熠熠生辉的大悲殿佛像,百余尊各大寺院移过来的古代佛像,更是让这里成为了“佛教雕塑艺术博物馆”。

显然2500多年的 历史 古城,藏着的文物自然不仅只有这些,像唱经楼,大关帝庙,书业诚旧址,山西大学堂旧址,蒙山大佛,双塔寺等都是来太原体验市井生活和欣赏古文物绝佳的旅行地。那么对于太原你有哪些印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8580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8
下一篇2023-09-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