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景的诗有哪些?

描写春景的诗有哪些?,第1张

描写春景的诗句: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2 、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冯延巳《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

  3、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

  4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李益《春夜闻笛》

  5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6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7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8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9、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曾允元《点绛唇一夜东风》

  10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史达祖《双双燕咏燕》

  1 1、梦回山枕隐花钿。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1 2、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李商隐《春雨》

  1 3、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李商隐《春雨》

  

1 4、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曹豳《春暮门外无人问落花》

  1 5、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1 6、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卢纶《长安春望》

一、释义

1、惊鸿: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句“翩若惊鸿”,以喻美人体态之轻盈。这里指唐琬。

2、意思是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当年这里我曾经见到她美丽的侧影惊鸿一现。

二、出处

出自《沈园二首》,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组诗作品。这是作者在七十五岁重游沈园时为怀念其原配夫人唐氏而创作的两首悼亡诗。第一首诗写触景生情之悲。

三、原诗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四、译文

城墙上的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亭台池阁。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当年这里我曾经见到她美丽的侧影惊鸿一现。她去世已经四十年有余,我连梦里也见不到,沈园的柳树和我一样都老了。连柳绵都没有了,我已是古稀之年,行将就木,仍然来此凭悼,泪落潸然。

扩展资料:

陆游的诗歌涵盖面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按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①坚持抗金,讨伐投降派。陆游坦率直言“和亲自古非长策”,“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并揭露“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

其乐府诗《关山月》高度概括了上层统治者和守边士兵、沦陷区人民在主战和主和立场上的矛盾,集中揭露了南宋统治集团的妥协求和政策造成的严重恶果。陆游的这类诗歌,以其鲜明的战斗性、针对性,鼓舞了人们的抗金的斗志,得到志士仁人的推许。

②抒发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陆游年轻时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把消灭入侵的敌人、收复沦陷的国土当作人生第一要旨,但是他的抗敌理想屡屡受挫。于是,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

③描写田园风光、日常生活。陆游热爱生活,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无论是高山大川还是草木虫鱼,无论是农村的平凡生活还是书斋的闲情逸趣,“凡一草、一木、一鱼、一鸟,无不裁剪入诗”。

④爱情诗。由于宋代理学对士人思想感情的约束和宋词的发展,宋诗言情的功能渐渐减弱,宋代的爱情诗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和唐诗比肩,但陆游却是个例外。

陆游年轻时曾和前妻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他悼念前妻的诗歌,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晚年创作的《沈园二首》,被后人称作“绝等伤心之诗”,是古代爱情诗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参考资料:

沈园二首-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沈园二首》 是宋代文学家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字务观,号放翁,汉族,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著名爱国诗人) 的组诗作品。

这是作者在七十五岁重游沈园时,为怀念其原配夫人 唐琬(1128~1160?又名婉,字蕙仙,今浙江绍兴人。唐琬是郑州通判唐闳的独生女儿,母亲李氏媛,祖父是北宋末年鸿儒少卿唐翊) 而创作的两首悼亡诗。

唐琬 原本是陆游原配夫人,自幼文静灵秀,才华横溢。自与陆游结为夫妇后后,两人琴瑟和鸣、情投意合,但陆母担心陆游身陷儿女情长、荒废学业,无心考取功名,就迁怒唐琬、棒打鸳鸯,一对有情人从此分散,各自天涯,多年后,陆母令陆游另娶王氏为妻,唐婉也另嫁他人。

第一首诗写触景生情之悲。首句写斜阳黯淡,画角哀鸣,是通过写景渲染悲凉的气氛。后三句写物是人非之悲,用反衬手法。

第二首诗写诗人情感的专一,也用反衬手法:以草木无情反衬人物的深情。全诗体现了诗人忠实、笃厚、纯洁、坚贞的品格。这组诗写得深沉哀婉,含蓄蕴藉,但仍保持其语言朴素自然的一贯特色。

有人说爱情的感觉是唯美,也有人说爱情的滋味是苦涩,总之每个人对于爱情都有不同的体会,不一样的感受。而对于陆游来说,爱情留给他最深刻的感受是悲伤,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至此都无法忘却的回忆,那便是他与佳人唐婉之间的爱情悲剧。

虽然每个人都希望,能和自己最爱的人长相厮守,去度过人生中的每一个朝朝暮暮。但世间之事不如意者十有八九,许多人都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过想要的生活。包括爱情也是如此,在很多时候,有情人未必就能够终成眷属。

陆游和唐婉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们两个人分明是两情相悦,最终却被无情的拆开。他们彼此牵挂了一生,却终究没能等到一个完美的结局。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在人生的暮年之时,将两人之间的感情,写成了两首悲痛欲绝的古诗。

陆游一生最大的个人不幸就是与结发妻唐琬的爱情悲剧。据《齐东野语》等书记载与近人考证:陆游于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年)二十岁时与母舅之女唐琬结琴瑟之好,婚后“伉俪相得”,但陆母并不喜欢儿媳,终至迫使于婚后三年左右离异。后唐氏改嫁赵士程,陆游亦另娶王氏。

绍兴二十五年春,陆游三十一岁,偶然与唐赵夫妇“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氏园。唐琬向夫君赵士程求情,希望跟陆游单独一聚,赵士程其实知道唐婉跟陆游的关系,对陆游也是十分的敬重,欣然应允了唐婉的要求。

唐婉叫了一桌丰盛菜肴,还特意要了一壶陆游喜爱的绍兴黄酒,在沈园盛情款待陆游。至于二人在席间都谈了一些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从陆游在唐琬离去后,满怀惆怅题写在沈园院墙上的那篇著名的《钗头凤》的内容来看,他至少知晓了在离婚后的唐琬过得并不幸福。这也是陆游直到风烛残年依然内疚、自责、悔恨的原因所在。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琬后来在沈园看了陆游题写的词,不由感慨万千,也在旁边和一首 《钗头凤》 :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从此唐琬郁郁寡欢,不久便抱恨而死。陆游自此更加重了心灵的创伤,悲悼之情始终郁积于怀,五十余年间,陆续给唐琬写了多首悼亡诗,《沈园二首》即是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两首。

《齐东野语》曰:“翁居鉴湖之三山,晚岁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又赋二绝云(即沈园二首)。盖庆元己未也。”据此可知,这组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五年己未(1199年),是年陆游七十五岁。

此时距离他和唐婉最后一次见面,已经过去数十年之久。谁都没有想到,当初的匆匆一别二人竟是最后的诀别。

这么多年以来,痛苦和悲伤一直都在陆游心头萦绕,他无时无刻不在为当时的决定感到懊悔。如果那时候自己再多一份坚持,会不会是一个不同的结局,那一次不甘地放手,竟然造就了他们一生的悲剧。

沈园,是陆游和唐婉最后一次会面之地,承载着的他心中最为伤痛的回忆。回想起当初,她带着斜阳余晖离开的身影,顿时让陆游的心里涌起了剧烈的悲伤。当初的回眸一顾,已然定格在了他的心中,成为了永远的回忆。错失佳人,埋葬爱情,这是他人生中最大的遗憾,——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现如今夕阳的余晖,依旧如当时一样的灿烂,可他们当初相见之时的亭台楼阁,却早已不复当初的模样。只有桥下的春波碧水,依旧还是那般伤心的神色,但却再也照不出,那个翩若惊鸿的身影。

“伤心桥下春波水,曾是惊鸿照影来”,只可惜,今日桥下虽然碧波依旧,但是却只能映出他孤独的倒影。轻轻摇晃的水面,让他显得更加孤寂,更加衰老。

曾经的佳人唐琬,早已香消玉殒,天人永隔。而他也已经变得垂垂老矣,没有了往日的风采,所有的一切都即将落幕,美好和遗憾,最终都会化成一掬黄土。“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在得知唐婉死去的那一刻,他的心中就已如一片死灰一样,失去了生机。

在真正归为尘土之前,他再次来到久违的沈园,用最沉痛的叹息,来最后一次怀念曾经的爱情。所有的往昔都还历历在目,几行诗句,根本不足以写出他心中的无限悲痛,今生就此别过,无望再续前缘。随着他的黯然离去,一切都已落下帷幕。

而他在风烛残年之际,重游沈园怀念佳人时,所留下的这两首古诗。却伴随着他们那段可悲可叹的爱情,一直流传至今,让无数后人叹息,令多情者垂泪。细细读来,每一句都是那样的悲伤,催人泪下。一段佳话被酿成悲剧,曾经的誓言变得字字锥心,究竟是谁的错。

陆游写下的这首诗可谓把内心的那种感伤之怀,描写得淋漓尽致,通篇更是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意境。

这两首诗与陆游慷慨激昂的诗篇风格迥异,感情性质既别,艺术表现自然不同。写得深沉哀婉,含蓄蕴藉,但仍保持其语言朴素自然的一贯特色。

陆游最情深的二首诗,当爱已成往事,唯有思念在心中一辈子挥之不出。

陆游写下的这首诗可谓把内心的那种感伤之怀,描写得淋漓尽致,通篇更是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意境。

这也正是诗人内心最深层的情感,也正是由于他始终深爱着唐琬,而从这首诗中,也是最能够体现出那一份深刻的情感来。

作为一位男子,陆游应当说也是无比的深情,如果他不够深情的话,那也是不可能写出如此凄美的爱情诗篇。

虽然很多人不能理解,陆游的那种行为,明明是自己的妻子,可是由于母亲不同意,于是毅然决然地选择抛弃唐琬,不仅令自己伤心,同时也伤害了爱自己的人。

其实对于这件事情,我们不能够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待,毕竟那是一个封建时代,父母之命,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无法违抗,所以陆游会有这样的一种行为,其实也是能够理解。

《沈园二首》乃陆游触景生情之作,此时距沈园邂逅唐氏已四十余年,但缱绻之情丝毫未减,反而随岁月之增而加深。

这两首诗与陆游慷慨激昂的诗篇风格迥异:感情性质既别,艺术表现自然不同。写得深沉哀婉,含蓄蕴藉,但仍保持其语言朴素自然的一贯特色。

1犹记惊鸿照影语录

殿下英明,天佑吾朝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烈火中更生。

清儿,自此便是你全新的人生九重天,意迟迟,手寄七弦桐,挥剑倚天高。四海平,六合收,独醉笑沙场,杯酒酹长空既然流水无情,落红何苦痴缠,不如化作春泥,至少,可以护得了那些在意我和我在意的人此番赐婚固然是天大的荣耀,可既有这样的珠玉在前,待到下一次慕容家再立功勋的时候,还有什么可再恩赏?若是真到了圣上赏无可赏的那天,那整个慕容家,便只剩下赐死一途了这位公主当真是,天下无双。

时人曾赋诗云:'惊鸿一曲绝,照影舞动天下,广袖轻舒,惟留清影落人间。 '由此你便可以想象她有多美,不是我妄自菲薄,滟儿身上,那些被世人所赞誉的微末才情,与她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2犹记惊鸿照影来是什么意思

“伤心桥下碧波绿,犹记惊鸿照影来”,一下子像小山说的“前尘昨世,如梦如幻”,电闪雷鸣般竟然被我记了起来。

是陆游的词,写给表妹唐婉的,陆游一生写诗写词,唯独没有写给母亲过,其中的怨念自此可知。而写给唐婉的偏多,这首还是七十多岁写的,当时年轻,看到这首时,还依韵和了一首,只觉得陆游的做作,唐婉的可惜,现在想来,却是羡慕居多了,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这样的誓言没能完全,但终究他还是没能忘怀,人生若只如初见,在最好的年华遇上最美的你,留下一段似幻似真的梦境,带着苦涩,慢慢回忆,这样老了亦不是多么寂寥了吧。

没有了下文的故事,或者已是最好的结局,一如曹雪芹的红楼梦。

3“犹记惊鸿照影来”是什么意思

一、问题回答1“犹记惊鸿照影来”的意思是:“还记得她的倩影如惊鸿飘来”。

2这是宋代大诗人陆游《沈园二首》诗词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一句转化而来的,3下一句是:“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二、《沈园二首》原文 作者陆游 朝代宋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三、译文 城墙上的画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池阁亭台。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在此曾见她的倩影如惊鸿飘来。

离她香消玉殒已过去四十多年,沈园柳树也老得不能吐絮吹绵。自身即将化为会稽山一抔泥土,仍然来此凭吊遗踪而泪落潸然。

注释 ⑴沈园:即沈氏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⑵斜阳:偏西的太阳。

画角:涂有色彩的军乐器,发声凄厉哀怨。⑶惊鸿: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句“翩若惊鸿”,以喻美人体态之轻盈。

这里指唐琬。⑷“梦断”句:作者在禹迹寺遇到唐琬是在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其后不久,唐琬郁郁而死。

作此诗时距那次会面四十四年,这里的“四十”是举其成数。香消,指唐琬亡故。

⑸不吹绵:柳絮不飞。⑹行:即将。

稽(jī)山:即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东南。⑺吊:凭吊。

泫(xuàn)然:流泪貌。▲ 四、鉴赏 《沈园二首》乃陆游触景生情之作,此时距沈园邂逅唐氏已四十余年,但缱绻之情丝毫未减,反而随岁月之增而加深。

第一首诗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城上斜阳”,不仅点明傍晚的时间,而且渲染出一种悲凉氛围,作为全诗的背景。

斜阳惨淡,给沈园也涂抹上一层悲凉的感情色彩。于此视觉形象之外,又配以“画角哀”的听觉形象,更增悲哀之感。

“画角”是一种彩绘的管乐器,古时军中用以警昏晓,其声高亢凄厉。此“哀”字更是诗人悲哀之情外射所致,是当时心境的反映。

这一句造成了有声有色的悲境,作为沈园的陪衬。次句即引出处于悲哀氛围中的“沈园”。

诗人于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六十八岁时所写的《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序》曰:“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按:实为三十八年)尝题小词壁间,偶复一到,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诗中并有“坏壁醉题尘漠漠”之句。

那时沈园已有很大变化;而现在又过七年,更是面目全非,不仅“三易主”,且池台景物也不复可认。诗人对沈园具有特殊的感情,这是他与唐氏离异后唯一相见之处,也是永诀之所。

这里留下了他刹那间的毛喜与永久的悲,《钗头凤·红酥手》这首摧人肝肺之词也题于此。他多么渴望旧事重现,尽管那是悲剧,但毕竟可一睹唐氏芳姿。

这当然是幻想,不得已而求其次,他又希望沈园此时的一池一台仍保持当年与唐氏相遇时的情景,以便旧梦重温,借以自慰。但现实太残酷了,今日不仅心上人早已作古,连景物也非复旧观。

诗人此刻心境之寥落,可以想见。但是诗人并不就此作罢,他仍竭力寻找可以引起回忆的景物,于是看到了“桥下春波绿”一如往日,感到似见故人。

只是此景引起的不是喜悦而是“伤心”的回忆:“曾是惊鸿照影来”。四十四年前,唐氏恰如曹植《洛神赋》中所描写的“翩若惊鸿”的仙子,飘然降临于春波之上。

她是那么婉娈温柔,又是那么凄楚欲绝。离异之后的不期而遇所引起的只是无限“伤心”。

诗人赋《钗头凤》,抒写出“东风恶,欢情薄”的愤懑,“泪痕红浥鲛绡透”的悲哀,“错!错!错!”的悔恨。唐氏和词亦发出“世情薄,人情恶”的控诉,“今非昨,病魂常恨千秋索”的哀怨。

虽然已过了四十余春秋,而诗人“一怀愁绪”,绵绵不绝,但“玉骨久成泉下土”(《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一切早已无可挽回,那照影惊鸿已一去不复返了。然而只要此心不死,此“影”将永在心中。

第二首诗写诗人对爱情的坚贞不渝。首句感叹唐氏溘然长逝已四十年了。

古来往往以“香销玉殒”喻女子之亡,“梦断香消”即指唐氏之死。陆游于八十四岁即临终前一年所作悼念唐氏的《春游》亦云:“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唐氏实际已死四十四年,此“四十年”取其整数。这一句充满了刻骨铭心之真情。

次句既是写沈园即日之景:柳树已老,不再飞绵;也是一种借以自喻的比兴:诗人六十八岁时来沈园已自称“河阳愁鬓怯新霜”(《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易主刻小阕于石读之怅然》),此时年逾古稀,正如园中老树,已无所作为,对个人生活更无追求。“此身行作稽山土”,则是对“柳老”内涵的进一步说明。

“美人终作土”,自己亦将埋葬于会稽山下而化为黄土。此句目的是反衬出尾句“犹吊遗踪一泫然”,即对唐氏坚贞不渝之情。

一个“犹”字,使诗意得到升华:尽管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对唐氏眷念之情永不泯灭;尽管个人生活上已无所追求,但对唐氏之爱历久弥新。所以对沈园遗踪还要凭吊一番而泫然涕下。

“泫然”二字,饱含无比复杂的感情:其中有爱,有恨,有悔,诗人不点破,足供读者体味。这两首诗与陆游慷慨激昂的诗篇风格迥异:感情性质既别,艺。

4犹记惊鸿照影 讲什么的

慕容清就是前朝公主。

在慕容清嫁给三皇子之后慕容清弹了惊鸿曲、舞了照影舞,三皇子就怀疑了。然后又看见了她手臂上面的凤凰,最后好像是去苏缅修(就是在清跳崖之后救了她的那个神医,也喜欢清)那么求证了就确定了是她。慕容潋投靠了太子,后来三皇子好像是设计让太子逼宫皇帝被刺,后来太子的阴谋败了就被斩了,本来三皇子答应了清要放过太子妃、结果后来太子妃生了之后还是自杀了,被清知道了以为是三皇子故意的就恨他。清本来打算跟苏缅修一起离开,结果三皇子追了上来刺了自己一刀,苏缅修为了救三皇子把自己整得油尽灯枯死掉了。几年后、三皇子也不当皇帝了,就出来找清然后就找到了、在一起了。

5犹记惊鸿照影

网上应该连载完了 我看的是下载的TXT版本

1 慕容清是宁羽倾

2 慕容家后来知道了 慕容清的母亲知道的 因为真正的慕容清也就是后来的那个桑慕卿去找过她母亲 但是她母亲不能认她 后来亲手让她喝了毒酒死了

3疏影是哪个?是不是慕容清的丫头 我看了就忘了名字了 那丫头知道的 因为她死之前对慕容清也就是宁羽倾说她见过桑慕卿之后就怀疑了 有的事也只有她和真正的慕容清之间才知道 但是坠崖之后 她心里的**只有现在的慕容清

4南毁了谁的国家?宁羽倾的嘛?南她父亲不是宁羽倾她父皇的将军嘛 想要自己做皇帝所以要叛变啊 但我相信 南起初是不知道他父亲要在他和宁羽倾成亲的时候发动叛变的 毕竟南是爱她的呀

答得有点乱 希望你看得明白啦

其实我喜欢的是苏修缅啊 ╮(╯▽╰)╭

6谁能给我《犹记惊鸿照影》书版的结局,最好是书中的原话(我知道

慎宁二年,齐越犯境,龙飞将军秦昭赴南疆抗敌。

七年,雍州失守,安远将军欧阳献殉节,帝御驾亲征。八年,帝负箭创顽领粨水河大捷,平齐越,除边患,拓境宇,后嗣维安。

八年四月,帝伤不治,崩于上京,举国大殇。太子旭继位,秦、穆、赵、齐四大臣顾命辅政,改年号弘仁,广积粮,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天下遂治。

这一年的雪下得特别急,天地之间一片银装素裹,苍茫而纯净的白掩埋了无定河畔的累累枯骨,也堙没了春闺妇人梦中无望的相思。历史的丹青寥寥数笔,看似点尽了一切,然则,那一段以骨作笔、泪当卷、血为墨的记忆,那其中血雨腥风、尸横遍野的残酷,唯有亲历过,幸存着,方能体会。

那一年,也有一场大雪,降在季春时节,下得奇且急,酷热骤降,逐渐蔓延的瘟疫终于散去。然而,在人们还来不及欢欣鼓舞之际,上京宫中,传来了圣上驾崩的消息。

慎宁帝崩,天下大恸。其时,整个南朝,处处缟素,遍野哀声。

日子,却还是得一样往下过。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最重要的,往往是当下的生活安定、丰衣足食,至于那高不可攀的龙椅上坐着的人是谁,于他们,其实并不太关心。

“刘家婶子,你家狗儿可好些了?”说话的,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穿了身半旧的鹅**夹棉袄,怀抱着大捧的红梅。“宝丫头,婶子正要去找你呢,那女先生现在何处,快带了我去找她,如若不是她,狗儿还不知道要遭多少罪呢!”少女眼神一黯,“余姐姐说我爹爹的病已无大碍,她们今日便要走,我折梅花送她呢。”

“哎呀,那可怎么是好,你快带我去,狗儿他爹正在家里宰羊呢,无论如何也要留她吃了这餐再走!”那刘家娘子说着,情急地拽了少女的手转身疾行,险些撞上了身后静立的男子。“在下途径此地,可否向二位讨口水喝。”

低沉好听的声音想起,少女不禁红了脸,垂下头去。那刘家娘子见她这样,不觉好笑,待到抬眼看清面前那人,不由得也呆了一呆,心中只有一句:难怪了。

转念一想,这小地方也不知是积了什么福,短短两天时间,竟然连着来了2个仙人般的人物。“二位?”眼见二人全无反应,那男子只得又问。

少女嗯了一声,声呐如蚊,“公子请随我来。”于是那男子微笑,“多谢了。”

他随她们一道走进这间小小的村舍,接过少女递来的茶,道谢,却并没有喝。那少女毕竟没有忘掉正事,红着脸请他稍坐,便引了刘家娘子往后院走去。

他放下茶杯,起身,亦是往后院行去,心底其实并无太多情绪,有的,只是无数次期望又失望过后,沉淀下来的淡静与坚持。所以,当那一抹纤柔的身影就那么真真切切地撞进他猝不及防的眼底心中时,他竟然怔怔地站在原地,一动也不能动弹。

她并没有发现他,怀抱红梅,正与那两人温言轻语地说着什么。他听不见,也不想去听,所有的一切都不再重要。

那么多年过去了,他终于又再次寻到记忆中那一缕馨香了岁月的“上京清风”。她对他轻轻浅浅地笑——殿下要是再不来,我可就没有银子开房钱了。

语气中小小的委屈,霎时化柔了他的心。天地之间的万物繁华尽数褪去,不变的唯有她唇边的那抹笑意,绽在风雪中,竟比那朵朵红梅还炫目。

“公子,你怎么出来了?”黄衣少女发现了他,出声问道。她顺着那少女的声音,不在意地转眼看来,然后那笑便凝在了唇边,握着梅花枝干的手亦是用力而不自知,指节微微泛白。

他看着她眨了一下眼,又眨了一下,他看着她眼底的震动和逐渐泛上来的氤氲水汽,嗓子微微地发紧,唇边却缓缓带出了笑意——“竟然,真的是你。”

话说书版的结局跟网络版还是有差异哈,首先慕容敛没有跟没有娶齐越的公主,反而与秦昭并肩抗敌,南承曜后来御驾亲征,受了很重的伤,慕容清为了救南承曜,答应了离陌的要求(一生不得进京)~~期间,南城曜因为受伤昏迷不醒,所以并没有看见慕容清~~最后南承曜让位于太子(慕容滟的儿子),自己在农家见到了要离开的慕容清~~。

6梅花绝句·其一

宋代: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写此诗时作者已78岁高龄,闲居在故乡山阴,借咏梅来宣泄自己落寞孤高的情愫。前两句的写梅是为后两句写人作陪衬。“化身千亿”长在梅前,与梅相连,心相印:人梅合一,凸现了作者高标绝俗的人格。

7沈园

宋代: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沈园》乃陆游触景生情之作,此时距沈园邂逅唐氏已四十余年,但缱绻之情丝毫未减,反而随岁月之增而加深。陆游一生最大的个人不幸就是与结发妻唐琬的爱情悲剧。《齐东野语》曰:“翁居鉴湖之三山,晚岁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又赋二绝云:(引诗略)。盖庆元己未也。”据此可知,这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五年己未(1199年),是年陆游七十五岁。

8剑门道中遇微雨

宋代: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此诗当作于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冬。当时,陆游由南郑(今陕西汉中)前线调回成都(今属四川)。他此行是由前线到后方,由战地到大都市,是去危就安、去劳就逸。他在南郑往成都途经四川剑阁剑门关时写下这首诗。

9游山西村

宋代: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10书愤五首·其一

宋代: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8725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9
下一篇2023-09-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