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2、《登庐山五老峰》
唐代: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译文:
五老峰坐落于庐山的东南,耸立如青天削出,就像一朵盛开的金色莲花。登上峰顶可以揽取九江的秀丽景色,我将在这里巢居于云松。
3、《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唐代:李白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译文:
攀登五岳寻仙道不畏路远,这一生就喜欢踏上名山游。秀美的庐山挺拔在南斗旁,九叠云屏像锦绣云霞铺张。
4、《自咏示客》
宋代:陆游
衰发萧萧老郡丞, 洪州又看上元灯。羞将枉直分寻尺, 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 客来苦劝摸床棱。归装渐理君知否? 笑指庐山古涧藤。
译文:
我已经白发萧萧了却还是一个郡丞,又一次在隆兴府观看上元节的花灯。我也不屑和那些无耻之徒争什么长短高低,还不如东奔西走,挣二斗米糊口吃饭。
小吏操办公文时对上司低声下气,有人来苦声劝说,却模棱两可,含糊其事。我正准备归里赋闲的行装,不信你看,我游走用的藤杖都准备好了。
5、《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1 关于武夷山的诗句
1《武夷山中》 宋代: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2《武夷山》 唐代:李商隐 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箫鼓几时回。 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
3《武夷山》 唐代:李商隐 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箫鼓几时回。 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
4《怀武夷山禅师》 唐代:贯休 万叠仙山里,无缘见有缘。红心蕉绕屋,白额虎同禅。
古木苔封菌,深崖乳杂泉。终期还此去,世事只如然。
5《武夷山仙城》 唐代:徐凝 武夷无上路,毛径不通风。 欲共麻姑住,仙城半在空。
2 关于武夷山的文章≮第一,站武夷山凉爽指数:打榜理由:郭沫若曾说:“”福建武夷山“奇秀甲东南”,属典型的丹霞地貌,胜景奇幻百出,“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
推荐玩法:泛舟戏水登山如果郭沫若的话可信,那么武夷山无论如何是应该去看看的。即便他的话不可信,也不能就此认定武夷山不值一观。
因为武夷山至少“奇秀甲东南”,至少还是福建第一名山。武夷山是一座山,而且是一座名山。
但从“碧水丹山”这一美誉中,不难发现武夷山I~I,R山驰名,亦以水著称,可谓山与水之和谐统一。山之奇,水之秀,它们共同构筑了武夷山不是桂林胜似桂林的魅力。
全长近二十公里的九曲溪集中了武夷山水之所有精华。这条清澈的小溪在群峰间斗折蛇行。
如同一条轻轻缠绕于指间的丝带般,柔和,而且充满质感。山回溪折,折复绕山,山水互为依存互相映衬。
泛舟九曲之上,在溪水潺潺中即可大饱眼福,千姿百态的三十六峰与九十九岩尽收眼底。一曲一景,曲曲景相异。
浏览九曲溪,无疑是将武夷山的美景打包后尽情欣赏。仰首观山景,低头闻水声。
一路行来,轻松惬意。当如此山水盛宴在你眼前一一展开时,当古越人留在悬崖绝壁上的“架壑船”和“虹桥板”不经意间跳进眼帘时,你是否产生一种穿梭于时光隧道中的错觉7然而,时光无法倒回,我们也无从知道,38D0年前这里曾经生活着怎样的先民?如今,古越人的音容笑貌旱已风干成峭壁之上的船棺,我们只能从一些残存的蛛丝蚂迹中,去探寻他们的往昔生活,去触摸他们的幸福与忧伤。
从这个意义上说,游武夷山,是一次与山水的邂逅,更是一次与古人的约会。站庐山凉爽指数:打榜理由:几千万年前的地壳运动,造就了庐山叠障九层、崇岭万仞的赫赫气势,伴生出峰诡不穷、怪石不绝的刚阳之美。
自古庐山天下恋。从古代司马迁“南登庐山”到现在,不知有多少名人登临庐山,他们所留下的4000余首诗词歌赋确立了庐山文化名山的地位。
庐山主要风景名胜有五老峰、三叠泉、芦林湖、大天池、花径、如琴湖、锦绣谷、仙人洞、小天池、东林寺、白鹿洞书院等。庐山处于亚热带季风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宜人,盛夏季节是高悬于长江中下游“热海中”的“凉岛”。
是中外闻名的避暑胜地,现有英,美、德、法等18个国家建筑风格的别墅600余栋。推荐玩法:看珍稀地貌避暑摄影看云雾凉爽指数:打榜理由:乌镇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郁的水乡古镇。
这里除了具备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和精巧雅致的民居建筑之外,更多地飘选着一股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气息。在这座小镇,历史上曾经出过64个进士,161个举人。
文学巨匠茅盾也诞生在这个小镇上。推荐玩法:看古建筑泛舟体验文史之乡第&鸡公山凉爽指数:打榜理由:河南省信阳鸡公山是全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早在本世纪初就与北戴河、庐山、莫干山齐名。
古人“三伏炎蒸人欲死,清凉到此顿疑仙”的诗句,就是鸡公山清凉宜人的生动描绘。三伏盛夏,山外挥汗如雨,燠热难当,山上则午前如春,午后如秋,夜如。
3 有没有描写武夷山的文章,麻烦各位贴上来,谢谢“武夷山水天下奇,人间仙境在武夷”。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武山风景区,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南,方圆几十公里,自成一处胜地,人称福建第一山,素有“奇秀甲东南”之说。 武夷山风景区以丹霞地貌为特点,有“三三、六六”之胜。
三三是指迂回曲折的九曲溪。 六六是指九曲溪两岸的三十六座山峰。
碧水丹山,一曲一个景,曲曲景相异,另外还有仙洞七十二,名岩九十九。九曲溪澄碧清澈,穿山而流。
九曲溪澄碧清澈,穿山而流。从武夷宫乘竹筏溯流而上,时而掠过浅滩,急浪飞溅,忽又泛游深潭,波平如镜。
三十六峰秀拔奇伟,苍翠葱茏,连绵起伏,蔚为奇观。 屹立在九曲溪口的大王峰,有“仙壑王“之称,峰顶岩壁刻有“居高思危“四个大字。
与大王峰隔岸相峙的是玉女峰。它秀润光洁,亭亭玉立,恰似风姿动人的仙女,当地至今还流传着大王与玉女倾心相爱的故事。
武夷山不仅风光明媚,而且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有罕见的竹木、奇异的花卉、珍奇的鸟兽和名贵的药材,尤以盛产色艳、香浓、味醇的武夷岩茶而驰名中外。
以下这个网站是由武夷山景区管理委员会主办的,上面也有一些对武夷山的简介: 。
4 描写武夷山的作文武夷美景,远近弛名,2010年暑假,我们一家人,亲临武夷,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来到武夷,首先就是登天游,游九曲。所谓“天游”,即武夷山的主峰--天游峰。它虽没有泰山的高,华山的险,庐山的美。可她也有另一番风味,她有一个最在的特点,就是最大程度的保留住了山原有的风貌,就连登山的路线也只有半左右为人工建造,走在山路上,闻着不断迎面扑来的阵阵芳香,使我顿时感到心旷神怡,旅途的疲劳完全抛在脑后,仿佛自己正置身仙境。然而,并不能完全超凡脱俗,走到山路的尽头,仙境也消失了,又回到了现实。面前是一段极陡峭的阶梯,不容易爬上去,若不是我手脚并用,踩阶抓索,根本上不去,直到登上了山顶,才感觉成功的乐趣,俯视山下,整座城市尽收眼底,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从天游峰下来,我们便来到九曲溪。因溪中有九曲,且曲曲不一,景色各异,奇妙无比,故得名九曲溪,九曲溪没有三峡的险与窄,但却以曲折多滩和绿,而远近弛名,坐在竹排上游览九曲溪,有着一种很别别的味道。
我们的竹排出发了。掌船的是一位船夫和一位船娘,他们就是这船上的导游,船在水上缓缓前行,由于刚下过雨,水显得多了走些,但不影响风景。坐在竹排上,两岸的群山如一幅长长的画卷,展现在眼前两岸的树木倒映在水中,把水染绿,鱼儿在绿水中嘻戏,显得格外悠闲和快乐。这时,船突然转个弯,整个景色完全变了个样,眼前突然开阔了许多。
峰与峰之间不再相连,而是独立的。前面的玉女峰,右面的霸王峰都各有特色,一座座山峰令人应接不暇,看了这座丢了那座,般到山前再回头,好不有趣!
最有意思的是回音壁,是九曲溪中的一段。在这里大喊一声,会出现奇特的回音,而且重复好几次,还有一个地儿,就只有一块直立且上尖下粗的石头,这石头看起来就像火箭,当地人管它叫“神舟五号”以纪念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并安全回收,不过我听前几天刚从武夷山回来的人说,现在它已经变成了“神舟六号”了,听说以后还会是“神舟七号”“神舟八号”……真是与时俱进啊!
很可惜两天的旅途很快就结束了,在这两天里,我们还到过水帘洞,大红袍等名胜古迹,玩得十分开心。如果现在再让我去一次,我会毫不犹豫地答应,因为武夷山实在是太美了!
希望能帮到你。
如有疑问欢迎追问
如果满意谢谢采纳。
5 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武夷山(五十字左右)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主要景区方圆7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米,属典型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 一,于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荣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武夷的美感在于山。由于远古时期地壳运动,加之重力崩塌、雨水侵蚀、风化剥落的综合作用,使山体发生奇特变化:峰岩上升,沟谷下陷;山色因地热氧化而显红褐,山形因挤压而倾东。它是全国200多处丹霞地貌中发育最为典型者。地壳运动使这里的奇峰怪石千姿百态,有的直插云霄,有的横亘数里,有的如屏垂挂,有的傲立雄踞,有的亭亭玉立……就武夷山的景观而言,则是神似居多,似乎更加耐人品味。
武夷的灵性在于水。武夷山麓中有众多的清泉、飞瀑、山涧、溪流。流水潺潺,如诉如歌,给武夷山注入了生机,增添了动感,孕育了灵气。其中,最具诱惑的莫过于九曲溪。九曲溪发源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黄岗山南麓,全长60公里,流经景区95公里,山环水转,水绕山行,自有风情。游人可自星村码头凭籍一弓形古朴的竹筏,随波逐流,饱赏山水大观,抬头可览奇峰,俯首能赏水色。“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是九曲溪传神的写照。
武夷山市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逐步形成了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偏居中国一隅的"古闽族"文化和其后的"闽越族"文化,绵延2000多年之久,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反映这一时期文化特征的主要有"架壑船棺"、"虹桥板"以及占地48万m2的汉代闽越王城遗址。
武夷山与朱子理学有首不可分割的联系。朱子理学在武夷山孕育、形成、发展。朱熹从14岁到武夷山,直到71岁去逝,在武夷山从学、著述、授徒、生活50余年。朱子理学在这里萌芽、成熟、传播。朱熹在武夷山创办的<<;武夷精舍>>;等书院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书院,直接在武夷山受业于朱熹的学者达200多人,许多成为著名理学家,形成有影响的理学学派。
武夷山风景区还有双竿竹、方竹、建兰等罕见的竹木、奇异的花卉、稀有的鸟兽和名贵的药材,特别是这里盛产的香浓、味醇的武夷岩茶,以其“药饮兼具”的功效,名扬四海。
6 描写“武夷山”的诗句有哪些《武夷茶歌》——范仲淹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一、武夷山造型奇特,山势险峻。
三十六峰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最险的是大王峰,从峰底向上有人工开出的石阶,一直通向峰顶。
二、武夷山非常美丽,峰峦重叠,险峻多姿。 三、去武夷山旅游,大家都感到非常愉悦。
四、这本书对武夷山的风景、人文、风俗特点描写得太好了,真令人神往。 五、结果表明:枯叶蛾科昆虫在武夷山保护区的多样性指数是较高的。
六、武夷山脉植被地带处于泛北极植物区向古热带植物区过渡。 七、武夷山茶场的小绿叶蝉种群对啶虫脒已经产生了高抗水平,抗性倍数为523倍。
八、完全以武夷山、浦城等周边县市的优质野生油茶籽为原料。 九、对直接投诉或福建省消委会、武夷山市消委会转交的投诉件,一般在10个工作日处理完毕。
十、通过对武夷山市竹林鼠害的调查,摸清了竹林主要竹鼠的种类和鼠害发生原因。
7 美丽的武夷山的阅读题本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武夷山的美丽武夷山是一块旅游胜地,那里山清水秀,碧波荡漾,还有古越族那令人匪夷所思的悬棺之谜。
我们一家人就慕名而来,来到了武夷山脚下。 几天下来,我非常迷恋含情脉脉的玉女峰。
而我最喜欢的,还是壮观的青龙大瀑布和碧波荡漾的九曲溪。 站在远处,远远地望见了瀑布的壮观景象。
飞奔过去,把双脚浸入水中这水,有一种凉丝丝的感觉,从脚底一直涌上心头,舒服极了!侧耳聆听瀑布的声音雷鸣声中,竟然还挟带着铃铛般清脆的响声,“叮叮当当”。闭上双眼,享受大自然独门为您演奏的天籁之音。
许久,睁开双眼,好一幅山水画!瀑布的磅礴之势,如同千军万马一般,不可阻挡;潭面溅起的水花犹如千万朵盛开的雪莲。 与青龙大瀑布截然不同的则是碧波荡漾的九曲溪。
在九曲溪上,一眼就可以看到溪底,溪水澄澈透明,就算心如止水的人到了那儿,也会动几分情。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到了九曲溪也动了情,写下了《九曲棹歌》。
如果你坐在九曲溪的竹筏上,就可以饱览各座山峰最美丽的景象。听着当地梢公梢婆(排公)的讲说,会觉得各座山峰的名称形象生动,令人难以忘怀。
短短三天的武夷山之旅就要这么结束了。可是,我是多么不想离开武夷山呀!但是,天下哪有不散的酒席?命中注定是必须要离开的。
毕竟,这儿,不属于我;我,也不属于这儿……。
8 徐霞客描写“武夷山”的名句是什么于所见一线天数初未曾见此之大而远逼整者 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朝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
明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被称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 。
"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 ,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徐霞客游记》是一则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了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做出卓有价值的贡献。 原文 二月二十一日(公元1616年),这是徐霞客游芜山后入闽游的时间 出崇安南门,觅舟。
西北一溪自分水关,东北一溪自温岭关,合注于县南,通郡省而入海。顺流三十里,见溪边一峰横欹,一峰独耸。
余咤而瞩目感到吃惊而注目凝望,则欹者幔亭峰,耸者大王峰也。峰南一溪,东向而入大溪者,即武彝溪也。
冲祐宫傍峰临溪。余欲先抵九曲,然后顺流探历,遂舍宫不登,逆流而进。
流甚驶,舟子跣行光着脚走路溪间以挽舟。第一曲,右为幔亭峰、大王峰,左为狮子峰、观音岩。
而溪右之濒水者曰水光石,上题刻殆dài几乎遍。二曲之 右为铁板嶂、翰墨岩,左为兜鍪móu峰、玉女峰。
而板嶂之旁,崖壁峭立,间有三孔,作“品”字状。三曲右为会仙岩,左为小藏峰、大藏峰。
大藏壁立千仞,崖端穴数孔,乱插木板如机杼。一小舟斜架 木末,号曰“架壑舟”。
四曲右为钓鱼台、希真岩,左为鸡栖岩、晏仙岩。鸡栖岩半有洞,外隘狭窄中宏,横插木板,宛然埘儏shījié恰似鸡巢中鸡栖小木桩。
下一潭深碧,为卧龙潭。其右大隐屏、接笋峰,左更衣台、天柱峰者,五曲也。
文公书院正在大隐屏下。抵六曲,右为仙掌岩、天游峰,左为晚对峰、响声岩。
回望隐屏、天游之间,危梯飞阁悬其上,不胜神往。而舟亦以溜急不得进,还泊曹家石。
登陆入云窝,排云穿石,俱从乱崖中宛转得路。窝后即接笋峰。
峰骈pián并列附于大隐屏,其腰横两截痕,故曰“接笋”。循其侧石隘,跻磴数层,四山环翠,中留隙地如掌者,为茶洞。
洞口由西入,口南为接笋峰,口北为仙掌岩。仙掌之东为天游,天游之南为大隐屏。
诸峰上皆峭绝,而下复攒凑,外无磴道,独西通一罅,比天台之明岩更为奇矫也。从其中攀跻登隐屏,至绝壁处,悬大木为梯,贴壁直竖云间。
梯凡三接,级共八十一。级尽,有铁索横系山腰,下凿坎受足。
攀索转峰而西,夹壁中有冈介其间,若垂尾,凿磴以登,即隐屏顶也。有亭有竹,四面悬崖,凭空下眺,真仙凡夐xiòng远隔。
仍悬梯下,至茶洞。仰视所登之处,崭然在云汉。
隘口北崖即仙掌岩。岩壁屹立雄展,中有斑痕如人掌,长盈丈者数十行。
循岩北上至岭,落照侵松,山光水曲,并加入览。南转,行夹谷中。
谷尽,忽透出峰头,三面壁立,有亭踞其首,即天游峰矣。是峰处九曲之中,不临溪,而九曲之溪三面环之。
东望为大王峰,而一曲至三曲之溪环之。南望为更衣台,南之近者,则大隐屏诸峰也,四曲至六曲之溪环之。
西望为三教峰,西之近者,则天壶诸峰也,七曲至九曲之溪环之。惟北向无溪,而山从水帘诸山层叠而来,至此中悬。
其前之俯而瞰者,即茶洞也。自茶洞仰眺,但见绝壁干霄,泉从侧间泻下,初不知其上有峰可憩qì休息。
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溪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立台上,望落日半规,远近峰峦,青紫万状。
台后为天游观。亟辞去,抵舟已入暝矣。
二十二日 登涯,辞仙掌而西。余所循者,乃溪之右涯,其隔溪则左涯也。
第七曲右为三仰峰、天壶峰,左为城高岩。三仰之下为小桃源,崩崖堆错,外成石门。
由门伛偻而入,有地一区,四山环绕,中有平畦qí曲涧,围以苍松翠竹,鸡声人语,俱在翠微中。出门而西,即为北廊岩,岩顶即为天壶峰。
其对岸之城高岩矗然独上,四旁峭削如城。岩顶有庵,亦悬梯可登,以隔溪不及也。
第八曲右为鼓楼岩、鼓子岩,左为大廪石、海蚱zhà石。余过鼓楼岩之西,折而北行坞中,攀援上峰顶,两石兀立如鼓,鼓子岩也。
岩高亘亦如城,岩下深坳一带如廊,架屋横栏其内,曰鼓子庵。仰望岩上,乱穴中多木板横插。
转岩之后,壁间一洞更深敞,曰吴公洞。洞下梯已毁,不能登。
望三教峰而趋,缘山越磴,深木蓊苁wěngcōng其上。抵峰,有亭缀其旁,可东眺鼓楼、鼓子诸胜。
山头三峰,石骨挺然并矗。从石罅间蹑。
线路总览
特种兵式旅游之玩转江西攻略
DAY1:南昌集合—滕王阁—汉代海昏侯国遗址
DAY2:7:20高铁至庐山—庐山西海
DAY3:7:40高铁至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瓷宫—瑶里古镇
DAY4:7:23动车至婺源—篁岭—三清山
DAY5:葛仙村—望仙谷
DAY6:8:50至鹰潭—龙虎山
DAY7:7:30客车至抚州资溪—大觉山—19:20客车至赣州
DAY8:八境台—郁孤台—14:00客车至井冈山—22:41火车至萍乡
DAY9:萍乡—武功山
DAY10:8:37高铁至宜春—温汤古镇—12:36高铁至新余—仙女湖—19:51高铁至南昌
特种兵式旅游之玩转南昌攻略
DAY1:八一广场—八一起义纪念馆—万寿宫—秋水广场—绳金塔—南昌之星摩天轮
DAY2: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滕王阁—寻梦滕王阁演出
特种兵式旅游之玩转九江攻略
DAY1:石钟山—琵琶亭—锁江楼—浔阳楼
DAY2:庐山山南—白鹿洞书院—观音桥—秀峰
DAY3:庐山—含鄱口—三叠泉—美庐别墅—庐山会议旧址—庐山博物馆—芦林湖—庐山西海
特种兵式旅游之玩转萍乡攻略
DAY1:武功山
DAY2:孽龙洞—仙凤三宝
详细玩法1、江西南昌
滕王阁、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
位于赣江之畔的滕王阁
自古因韩愈撰文
“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
使其有“西江第一美楼”之美誉
又因唐代诗人王勃所写的《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而成为声贯古今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
是我国目前发现的
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的
典型汉代列侯国都城聚落遗址
千年侯国,传奇海昏
值得你一探究竟
夜幕降临后
直接开启吃货模式
「老南昌白糖糕」一块钱的白糖糕
「小程烧饼」2块钱的烧饼
「小罗子汤店」3块钱的拌粉、4块钱的瓦罐汤
必须全部安排!
想要深入了解南昌
去秋水广场看看拥有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群
去南昌之星摩天轮最顶端俯瞰南昌城全貌
去八一纪念馆感受红色文化的洗礼
02、江西九江
庐山、庐山西海
到达九江直接前往庐山
庐山为国内“四大避暑胜地”之一
绵延九十余座山峰
峰峦叠嶂,河谷纵横
飞瀑流泉,溪涧淙淙,岩洞奇秀
庐山周边的瀑布也绝不能错过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是令诗仙李白都惊叹的秀峰瀑布
匡庐奇秀甲天下,三叠奇秀甲匡庐
三叠泉从五老峰背喷空而下
泉至三叠,层次分明,叠叠都呈奇观
庐山西海有着“中国最美湖光山色”的赞誉
西海湖区千岛落珠
星罗棋布着的大小岛屿近 9000 个
称其为“万岛湖”亦不为过
来到这里怎么能不尝尝鲜美的鱼类
庐山西海生态绝佳
拥有国家一级水质,水产丰富
西海鱼制品纯天然加工,美味健康
03、江西景德镇
古窑民俗博物馆、瓷宫、瑶里古镇
来到千年瓷都景德镇
走进古窑民俗博览区
便步入了陶瓷的世界
观赏光泽温润的精美瓷器
聆听悠扬动人的瓷笛瓷磬
这是一位90多岁的老奶奶
耗时5年,用一生收藏的6万多件瓷器
精心打造的瓷宫
瓷宫外形仿照客家围屋,共有三层
瓷宫外墙上镶嵌了各色瓷器
风格别出心裁
瑶里古镇始建于西汉末年
现今遗存下来的数百幢明清徽派古建筑
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瑶河两岸
栋栋粉墙黛瓦,飞檐翘角
掩映在青山绿水中
04、江西上饶
婺源皇岭、三清山、望仙谷、葛仙村
中国的春天是从婺源开始的
婺源的春天从篁岭开始
篁岭如同浓缩版的婺源
似一幅流动的缩写版“清明上河图”
春夏时节,一定要来一趟三清山
去见证浩瀚缥缈的云雾与云海
去漫步蜿蜒绵长的栈道
去“触摸”伸手即可及的棉白云朵
去邂逅可爱灵动的小小松鼠
坐落于江西上饶的望仙谷
是梦中的神仙地
悬崖之上,高山清流
在悬崖上望向对面的瀑布
如白炼垂空,银段挂壁
每当夜色来临,灯光亮起
一个人间仙境便映入眼眸
葛仙村有历史沉淀的厚重古朴
又有江南的灵秀婉约
各式古建筑让整座仙村都充满了历史感
宏伟壮观的众妙阁
典雅精致的灵宝仙街
亭台楼阁,庭院深深
入夜时分,华灯初上
提灯夜游也别有一份古韵雅致~
05、江西鹰潭
龙虎山
龙虎山是“道教第一山”
虎踞龙盘,千峰竞秀,万壑争流
云缠雾绕,藤罗倒挂
并以24岩、99峰、108景著称
阴阳相对,和谐共生
06、江西抚州
寻梦牡丹亭、大觉山
寻梦牡丹亭大型沉浸式实景演出
在文昌里 临川下
百年情丝 梦牵绕
传唱百年的故事再度上演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世事瞬变,唯情不移,唯爱长存
大觉山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境内
山峦叠嶂,连绵起伏
沟谷纵横,风光旖旎
瀑布清澈萦回,自然风貌原始
07、江西赣州
八镜台、郁孤台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所写《菩萨蛮》中的词句
几乎是这里最好的广告词
郁孤台位于城外贺兰山上
曾是旧时宋城最高处
当年登临三层楼高的郁孤台
可俯瞰全城景色
郁孤台闻名于辛弃疾的词
而八境台则得名自苏东坡的诗
这座始建于北宋嘉祐年间的楼台
位于城北章江与贡江会合之处的龟尾角
如今登上这座三层楼台
仍旧可以看到两江合一波浪拍岸的壮观景色
08、江西吉安
井冈山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在这片红土地上
革命岁月里
点燃了星星之火
中国革命从此走向成功
和平年代里
依然传承着井冈山精神
09、江西萍乡
武功山
武功山究竟是多少人的向往
10万亩高山草甸绵延于海拔1600多米的高山之巅
穿云入雾,与天相接
海拔之高、面积之广
在世界同纬度名山中绝无仅有
四时变幻,四季皆景
仙凤三宝是藏在萍乡的童话世界
这里有人皆向往的沙滩湖泊椰树
有住着羊驼和它的朋友的呦呦牧场
有穿梭在森林里的小火车
都让你沉醉在慢时光里
10、江西宜春
温汤古镇
温汤古镇是中国温泉之乡
因天然富硒温泉
吸引了无数游人
这里的温泉日出水量1万吨
水温常年保持在68℃-72℃
不含硫,具有低矿化度
属国内外罕见富硒温泉
11、江西新余
仙女湖
仙女湖烟波浩渺
一望无际的淡绿色湖水
与星罗棋布的清秀岛屿缠绵依恋
极目远眺,蔚蓝色的苍穹
垂向湖的边缘
仙女湖,犹如一面镶着无数宝石的
巨大铜镜掉落在人间
作为中国的人文圣山,庐山不但有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等众多大诗人留给我们的诗情画意和东、西林寺的佛理梵音,还有在中国思想史和学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白鹿洞书院。本期我们通过王贞白的《白鹿洞二首·其一》来看看在白鹿洞的读书人是怎么珍惜时间的。
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赏析
附: “诗书优游”诗词频道主播百合新年度频道介绍
“诗书优游”平台、频道和主播介绍及百合的往期分享合辑
朗读和吟诵的音频
朗读、诵和吟都是在嗟叹和咏歌中体会诗词节奏和韵律的好办法哦!在吟诵中你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把所读的诗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同时切实感受诗词的美。
图中入声字是用一个小红点表示的,这个小红点藏在每一个入声字的右下角。你可以锻炼自己当侦探的本领,看看是否能很快找到。找到所有的入声字以后,就可以玩“标平仄”这个游戏:在所有的平声也就是的一声和二声上面画一横,这个符号表示平,不过千万要注意,有些一声或二声的字实际上是入声字,要标成仄声哦!然后在所有的仄声也就是三声、四声和入声上面画一竖,这个符号表示仄。如果你自己不会标也没关系,可以对着我分享的找到每一个表示平仄的符号,照着标在你的诗上就可以了。不过,我非常推荐你们自己挑战一下,然后再与对照。
在跟随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等众多大诗人的作品探寻庐山的“真面目”的过程中,我们渐次领略了庐山的诗情画意和佛理梵音,但就像我在上期分享的最后说的,这还不是“庐山真面目”的全部。作为中国的人文圣山,庐山还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在前几期分享中我给大家分享了我们在庐山游学期间去过的陶渊明纪念馆、秀峰、石钟山、三叠泉、花径、东林寺……但游学期间与我们朝夕相伴的却是在中国思想史和学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白鹿洞书院。
在做这几期分享的过程中,那掩映在群山绿树之中的白墙黑瓦的楼阁庭院式古建筑总是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我记得沿着蜿蜒的山路有贯道溪的潺潺流水相伴的晨跑、在独对亭里跟着鸟鸣一起叽叽喳喳的我们渐渐静下心来的晨读、每天去文会堂上课时都会路过却视而不见的碑廊的碑刻和堂前的周敦颐雕像、每次外出都路过的古老的棂星门、傍晚散步时看到的状元柱和江西进士榜、枕流桥下那块老师和邂逅的雅人烹茶其上的枕流石,还有离开前被妈妈拉着去看的朱熹纪念馆。当然,印象最深的是我们日夜“住于斯,吃于斯,歌诗欢聚于斯”的延宾馆大院,还有白鹿洞书院那一进院后山的白鹿。实际上当时的我在每天丰富多彩的游学生活中并没有用心去看它,反倒是现在做分享时才补上对它的理性认识。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白鹿洞书院坐落在庐山五老峰南麓约十公里处的后屏山之阳,西有左翼山,南有卓尔山,三山环合,一水中流,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实在是个读书求学的好地方。我还记得我们在那天早晨坐着车来到白鹿洞书院的大门前,那是一座双层飞檐单门,门上高悬着“白鹿洞书院”的横额,古树垂荫,溪水轻吟, 好一派山居风景 。白鹿洞书院建筑群沿贯道溪自东向西串联式而筑,由近及远依次排列着五个高大的院门,由此构成五大院落,分别为先贤书院、棂星门院、白鹿洞书院、紫阳书院和延宾馆。每一院落又各有两至三进,包括书院门楼、先贤书院、礼圣殿、白鹿洞书院、紫阳书院、延宾馆士子楼、高等林业学堂等建筑。从方位格局上看,白鹿书院布局考究,为大四合院建筑群,建筑均坐北朝南;从建筑材质结构上看,白鹿书院建筑为石木或砖木结构,以明、清建筑为主,屋顶为人字形硬山顶,颇具清雅淡泊之气。
书院是我国古代传播文化、培养学子、交流学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在战乱之后国家兴办的官学遭受破坏,庠序失教的情况下,由私人读书而兴办的乡里之学,也是各派学者在民间自由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白鹿洞书院正是书院中大名鼎鼎的代表。
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院,与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石鼓书院并称天下四大书院。后又与吉安白鹭洲书院、铅山的鹅湖书院、南昌的豫章书院并称为“江西四大书院”,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
但白鹿洞书院的历史其实可以追溯到唐贞元年间。洛阳人 李渤 与其兄李涉在此隐居读书,李渤养了一头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鹿通人性,跟随出人,人称“神鹿”。这里本没有洞,因地势低凹,俯视似洞,称之为“白鹿洞”。宝历年间李渤为官江州刺史,为纪念他青年时代在此读过书,广植花木,建亭、台、楼、阁以张其事。南唐升元年间开始在白鹿洞“建学置田”,供给各方来学诸生。以李善道为洞主,掌教授。时称“庐山国学”,又谓白鹿国庠。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与金陵秦淮河畔的国子监齐名,当时的学者争相往之。北宋初年,宋太宗重视书院教育,御赐《九经》等书给白鹿洞书院。因有朝廷重视,地方官史予以重视,白鹿洞书院得以发展。不过,对于白鹿洞书院贡献最大的人,恐怕还是朱熹。
朱熹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体系的完成者。在儒家学者的心目中,朱熹是一位地位仅次于孔、孟的夫子,享有唯一的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的殊荣。他在知南康军期间重建庐山白鹿洞书院,聚徒讲学,传播文化,教育士子,这是他一生中振兴理学、开创和健全书院制度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北宋在统一大部分国土后,乱世渐平,文风日起,学子士人纷纷要求就学。但政府无暇顾及,开国后80余年未兴办学校,于是“儒者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学,大率多至数十百人”。到宋真宗执政以后,又大力提倡科举,发展官学,制订了不入官学不能应举的政策,书院又逐渐衰落下来,但白鹿洞书院还在勉强维持。北宋末年,金兵大举南下,烽烟四起,庐山的建筑罹于兵火,白鹿洞书院也“屋宇不存”、“基地埋没”、“莽为荆榛”、“荒凉废坏”。白鹿洞书院获得新生和兴旺,除了南宋偏安一隅,社会经济相对稳定以外,与朱熹的有志于振兴教育事业,为恢复书院所作的种种努力有很大关系。
南宋淳熙六年,朱熹被任命为知南康军。他考察了白鹿洞书院遗址,发现这里已是一片野草丛生、瓦砾成堆的废墟,感慨万分,决定加以修复。他一面分派人筹措兴复诸事,同时又将自己有关修复书院的种种设想奏告朝廷。
当时,南宋朝廷对金兵南下的惊惶始定,财政困难尚多,对教育事业无余力顾及,何况南康军已有三所官校,不必为修复书院烦费。但朱熹认为,白鹿洞这个地方“山川环合,草木秀润,真闲燕讲学之区。”他力排众议,一再上本朝廷,坚持重建白鹿洞书院,理由有二:一是宋朝开国以来,朝廷就十分重视白鹿洞书院的建设,书院对于传播文化、教育士人、巩固统治,贡献很大,因此,重建书院,“理不可废”;二是强调在庐山境内佛寺道观“以百十所计”,其毁坏无不兴葺。如果只修寺观,不修儒馆,只闻钟鼓之声,不闻弦歌之声,就太不重视文化教育了。由于朱熹的一再请求,宋孝宗终于批准重建白鹿洞书院。书院落成之日,朱熹高兴地饮酒赋诗:“重营旧馆喜初成,要共前贤听鹿鸣。三爵何妨奠萍藻,一编讵敢议明诚。深源定自闲中得,妙用无从乐处生。莫问无穷庵外事,此心聊与此山盟。”
淳熙六年至八年朱熹任南康军期间,为兴复白鹿洞书院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重建院宇、筹措院田、聚书、立师、聚徒、订学规和立课程。朱熹在总结前人办学所订规制和禅林清规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订了《白鹿洞教条》,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教之目”、“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的“为学之序”、“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修身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处事之要”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接物之要”。这一学规后来在全国书院被普遍遵行,至今仍为中外教育家所重视和研究。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包括“升堂讲学”、“互相切磋”、“质疑问难”、“展礼”等,而以学徒认真读书、自行理会为主要形式。朱熹对学生读书方法有许多精辟的指导,后概括为《朱子读书法》六条:“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值得指出的是,朱熹每有闲暇则与学生优游于山石林泉之间,寓讲解、启迪、点化于其中。正因此,朱熹在书院周围修建了许多供游息赏景的亭榭,开凿了许多风景点,让师生把修身、讲学与适当的休息和旅游结合起来,活跃文娱生活,增进身心健康,认为这是造就德才的良好途径。这也正是我们在庐山游学期间的读书方式。
正是由于朱熹的苦心经营,白鹿洞书院名声大振,传至海外的日本、南韩及东南亚一带,誉享海外,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一个重要文化摇篮,也为明清时期白鹿洞书院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游学时住的延宾馆庭院的正中央有一座朱子像,我们每天早上和傍晚都会准时来到朱子像前穿着深衣歌诗,讲义中也专门编入了朱子的《敬斋箴》和《心箴》。我现在再翻看当时的照片和讲义,才理解了檀老师带我们到这里来游学的深意。白鹿洞书院真是读书游学的好地方,这十几天的游学生活是多么美好和难得呀!
与朱熹和李渤一样珍爱白鹿洞读书生活的还有我这期要分享的主题诗《白鹿洞二首·其一》的作者王贞白,他正是在白鹿洞读书求学时写下了这首有着“一寸光阴一寸金”这样传诵千古名句的名作。
王贞白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人。唐乾宁二年登进士,七年后授职校书郎。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的描写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征戌之情,深切动人。在政治上,王贞白有着鲜明的立场与决心,他在《宫池产瑞莲》诗中写道:“愿同指佞草,生向帝尧前。”然而天性耿直的王贞白并没有能够实现他的志向。他生活在政治一派腐朽、朝廷上下到处有贼臣奸相、战端四起的晚唐。自从进入朝廷之后,王贞白就已深刻地感受到了唐末政治上的污浊与腐败,于是在朝廷中担任闲职的王贞白在盘桓数年后,终于无法忍受尔虞我诈、人心惶惶的官场生活,趁唐昭宗赴岐山狩猎之时,愤然退出这一是非之地,归隐返乡,时年还不到三十五岁。
王贞白深感自己无力挽救日益衰败的大唐社稷而弃官退隐,但是他始终摆脱不了面对国家危亡的情感痛苦。守义退隐实际上是他的一种无奈的选择。所以王贞白退隐之后并没有去过那种闲逸自在的生活,而是将自己的余生贡献给了家乡百姓,在乡邑永丰县城外西山之南创建了“山斋书舍”潜心教学,为家乡子弟传道解惑。教学之余他以著书自娱,勤奋不辍,常与罗隐、方干、贯休等名士同游唱和,号称“江西四大诗人”。王贞白“学力精湛,笃志于诗”,其诗“内涵深刻,意存高远”,“清秀典雅,辞意工丽”,深受四方学者所推崇,尊以为师。南唐中兴元年,王贞白病卒于故里信州永丰,即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朝廷敕赠王贞白为光禄大夫“上柱国公”封号,建立“道公祠”,葬于广丰区城西门外城壕畔。
王贞白的诗在唐末声名远扬,其文学地位在历代均获很高评价。宋人潘若同的《郡阁雅言》说:“贞白,唐末大播诗名”。元人辛文房所作的《唐才子传》称王贞白“学历精赡,笃志于诗,清润典雅,呼吸间两获科甲,自致于青云之上,文介可知矣”。但对于现在大多数人来说,他的名字在群星灿烂的唐朝诗坛却很不起眼。不过他的《白鹿洞二首·其一》里的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你一定从老师或者家长的口中听到过很多次。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首写白鹿洞最有名的诗。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 周情孔思正追寻 。
“春深”就是春末,暮春;“引笑”就是逗笑,开玩笑;“周情孔思”指周公礼法、孔子儒学,诗中乃泛指经史之学;“追寻”意思是深入研究。这首诗翻译成白话文大致就是说: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已经快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一样珍贵。若不是被道人的逗笑打断了思绪,我正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
这是一首写诗人自己的读书生活的诗,也是一首惜时诗。首句叙事,“读书不觉已春深”,言自己专心读书,不知不觉中春天又快过完了。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读书入神,每天都过得紧张而充实,全然忘记了时间。树木荫浓,春色已深,这是诗人不经意中猛然发现的。这一发现令诗人甚感意外,颇多感慨。时序转换本属寻常,为什么之前诗人没有发现呢?“读书”二字道出了缘由。正是因为诗人的心思完全沉浸在读书之中,所以才发现时序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转变。然而这发现所引起的并不是对大好春光易逝的感慨和遗憾,而是读书的光阴如此珍贵,因而时不我待的珍惜心情,所以接下来发自诗人肺腑的感叹“一寸光阴一寸金”成了传诵千载的惜时金句。这一诗句以金子喻光阴,用“一寸光阴一寸金”来表达时间之宝贵,极其形象而鲜明地表现出诗人对时间的珍惜。
这里的“一寸光阴”指极短的时间,那么古人为何把时间称作“光阴”?“一寸光阴”又是多长时间呢?“光阴”这个词的出现与古代的计时工具有关。在清代以前,中国没有钟表,要想计时很不容易。当然,这并不代表古时没有计时工具,比如我在《正月十五夜》那一期分享中就给大家讲到了“铜壶滴漏”这种计时工具。而“光阴”一词则跟“日晷”这种古老的计时工具有关。日晷是人类根据日影位置的变化来测量时间的一种工具,由底座、晷面、指针组成。底座与地面平行,晷面与赤道平行,指针与地轴平行。指针一般为铜质,垂直穿过晷面。晷面呈圆盘形,石质,正反两面都刻有12个时辰。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投影就会投向晷面,指在哪个位置上,便意味着是相应的时刻。每天从早到晚,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每走一步,日晷指针的影子也紧随其后产生相应变化。太阳是“光”,影子为“阴”,流逝的时间体现为光的阴影变化,“光阴”这个词就由此而来。
再来看这个“寸”。我们现在用时、分、秒来度量时间,古人为何用“寸”来度量光阴呢?《大戴礼记·主言》中记载:“布指知寸,布手知尺。”郑玄注解《礼记·投壶》时也说:“铺四指曰扶,一指案寸。”可见,寸是一指宽的长度。日晷指针的影子在晷盘上移动一寸所花的时间,就被称为一寸光阴,即“寸阴”。因为寸只是一指那么短,所以“寸阴”自然指的是很短的时间,以此来衡量时间,更显时间之珍贵易逝。
在对天地万物的观察中,在四时的流转往还里,古人逐渐认识到,时光流逝从来无情,不曾等人。首先将“寸阴”与“寸金”连在一起,劝喻人们珍惜点滴时光的,是《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璧是古代用于祭祀的玉环,虽价值连城,但时间却比璧玉更为宝贵。而王贞白的这首《白鹿洞二首·其一》在第一句“读书不觉已春深”叙事的基础上自然引发出来这样意味深长的感悟,正足以引起每一个珍惜时间的读书人共鸣,也因此诗句一出,便成为有口皆碑的格言警句,以至于后来被编入集结中国从古到今各种格言、谚语的明代儿童启蒙书《增广贤文》,千百年来一直勉励人们,特别是读书人珍惜时间、注重知识积累,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不过,《增广贤文》中把“一寸光阴一寸金”和“寸金难买寸光阴”组合起来的广泛流行反倒让人们忘了它原本的出处:王贞白的这首《白鹿洞二首·其一》。我和妈妈参加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录制时,我们家庭团多次冲出百人团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符昕姐姐在有一场答题时就是给卡到了接“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上句这道题上。
在表达了深深的惜时感叹后,诗人是否又接着读书去了呢?原本还真是的,但却被来访的道士朋友给打断了,这正是接下来诗的第三句“不是道人来引笑”所表达的内容。这个道人看来是个诙谐有趣之人,不知他对诗人说了点什么,把专心读书的诗人给逗笑了。道人要静坐养生、炼丹修道,是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的了,而诗人则还需要道人来“引笑”,才肯放松一下,休息片刻,可见诗人读书之专心致志,聚精会神。那诗人读的又是什么书呢?第四句“周情孔思正追寻”回答了这个问题。原来道人到来之时,诗人正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虚心涵泳圣人的教导呢。
从这首《白鹿洞二首·其一》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王贞白是惜时如金、潜心求知的人,想来他能成为当时著名的诗人一定也得益于这样的品质吧。
有意思的是,对白鹿洞书院有决定性贡献的朱熹也有一首和王贞白这首《白鹿洞二首·其一》异曲同工的诗作《偶成》:“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此诗大约写于朱熹的晚年。相传朱熹年老时,散步到一所学堂,看到一群学子在室外池塘边打闹戏耍。当时正值深秋,梧桐树叶随风飘落,想到自己白头,不禁感慨万千,随口吟下了这首诗。这里的“一寸光阴不可轻”是不是和“一寸光阴一寸金”表达的惜时之意如出一辙?而“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是不是也和“读书不觉已春深”一样,用敏锐、细腻的笔触和含蓄而形象的时序流转的意象,表达了相似的光阴似箭、时不我待因而一定要珍惜时间的感受?唯一不同的是,朱熹的《偶成》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诫少年们人生易老,学问难成,因而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而王贞白的《白鹿洞二首·其一》则是用“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道出自己对时间的无比珍视。
实际上古诗中表达类似劝学、惜时的还有不少呢。比如我之前曾经分享过的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前两句“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是不是和朱熹的《偶成》诗意有些像?
我妈妈很喜欢王贞白的这首《白鹿洞二首·其一》,在参加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录制时,她第一次上场时选择的定场诗就是“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但她在答接上两句诗的题目时,却把陆游的“古人学问无遗力”和朱熹的“一寸光阴不可轻”给混到一起了,虽然这两首诗压的是同一个韵部,貌似也是无缝对接,但妈妈常常自嘲“还是背诗的功夫没下到啊!”确实是,我们读书学习,不但要珍惜时间,更要在宝贵的时间里真正下到足够的功夫啊!
我们在白鹿洞书院游学时也践行了王贞白诗中“一寸光阴一寸金”和朱熹诗中“一寸光阴不可轻”的惜时精神。我们每天早早起来跑步和读书,上下午都在上课学习,到了晚上也不忘记写作业,外出游玩的安排也都很好地配合了读书学习的内容。正是因为我们当时格外的珍惜每分每秒,才让这短短两周的游学变得如此难忘。
在王贞白的家乡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他的这首《白鹿洞二首·其一》中“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名句已经被当做当地的文化名片来打造了。2012年9月11日,当地政协举办了“王贞白文化品牌建设”调研座谈会,努力想把王贞白文化打造成当地的特色品牌,让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珍惜时间的人们想到时间就会想到广丰,想到王贞白。甚至有部分政协委员还建议将“光阴”文化写进城市名片,成立组织机构,抢先进行品牌注册,并加大宣传力度,让王贞白的“光阴”文化家喻户晓。这种较为商业化的推广确实有助于文化的传播,但是否真能传播把“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惜时精神用于读书的内涵呢?
1你去过什么书院吗?能给大家分享一个你喜欢的书院吗?
2你参加过什么印象深刻的游学活动吗?能给大家分享一下吗?
3你读过朱熹的诗吗?能不能给大家分享一首他的诗,比如《春日》。
4你还读过什么劝大家珍惜时间的诗吗?能给大家分享一首吗?
5你在学习中有没有感受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做的吧。
特别题目去过庐山营的小伙伴们,你们对白鹿洞书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王贞白》
(元)脱脱等撰《宋史·朱熹传》
雒诵堂《庐山营讲义》
白鹿洞书院官网
中国最早的书院,是官方的什么机构?
当然,还有各种百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