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人物专访|李爱莲:匠人之心 非遗人生

三下乡人物专访|李爱莲:匠人之心 非遗人生,第1张

(通讯员:党欣萌 杨宇轩)“2021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式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出2021重点工作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女书习俗早在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之路,我们以女书习俗为主要探讨对象,在2021年9月1日湘潭大学“江永女书”团队一行抵达湖南长沙市雨花非遗馆馆,在湖南省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国家级女书传人何静华传人——李爱莲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沉浸式的参观与学习,并就女书深入大众生活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李爱莲老师出生在女书发源地,她说自己生于斯,长于斯,推广传承家乡的文化是自己的责任。永州古称零陵,也称潇湘。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可以体会诗人陆游描绘永州“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也可以去领悟文学家欧阳修写的“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的禅意,这里人杰地灵,孕育了柳宗元,周敦颐等一代先贤。  李爱莲老师从小受到永州文化的熏陶,拜师国家级女书传人何静华老师学习,拜师清华大学赵丽明教授请教,潜心创作女书柳字,婀娜多姿、过目不忘。这些年,她投身公益,在学校、社区、机关、长沙雨花非遗馆,开展女书文化公益讲座,同时积极推广永州家乡美丽的地域文化,提倡发扬君子女自立自强的精神内涵。  多年来,李爱莲老师为传播中国非遗江永女书作出了积极贡献,她希望古老的女书文化之魂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工作生活。

      江永女书是现在世界上惟一存在的性别文字--妇女专用文字,它的发展、传承及以其为符号承载的文化信息构成了女书习俗。女书文字呈长菱形,笔画纤细均匀,似蚊似蚁,民间叫它作长脚蚊字或蚂蚁字,因其专为妇女所用,学术界便将其称为"女书"。女书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女书作品一般为七言诗体唱本。书写在精制布面手写本(婚嫁礼物)、扇面、布帕、纸片上,分别叫做"三朝书"、"歌扇"、"帕书"、"纸文"。有的绣在帕子上,叫"绣字"。妇女有唱歌堂的习惯,常常聚在一起,一边做女红,一边唱读、传授女书。妇女们唱习女书的活动被称作"读纸""读扇""读帕",并形成一种别具特色的女书文化。

      湘潭大学“江永女书”团队秉承着“星非遗新征程”的主旨,在李爱莲老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学习并体验了女书的书写,了解女书所代表的的君子女的内涵。李爱莲老师注重将实际物品赋予女书文化的内涵与人生哲理,譬如刻有余生有你的梳子,在具有实际意义的同时承载着梳理人生、梳去烦恼的美好寓意,在谈及文创产品时与团队达成合作。

      在雨花非遗馆参观的一个多小时中,我们感受湖湘文化,体验非遗魅力,向李爱莲老师了解关于女书的历史起源和发展状况,为女书的课题研究做充足准备,今后,我们对于女书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将会有深入的研究和交流。调研团既领略了湖湘文化的源远流长,又观赏了珍贵的非遗作品,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这片土地上辉煌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未来,江永女书调研团将深入与湖南雨花非遗馆进行合作,配合打造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地,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普及做出贡献。

《非遗里的中国》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推出的文化节目。

节目通过非遗创新秀演、沉浸体验、还原绝技等全新的方式来打开非遗,多维度呈现非遗的创新成果、历史底蕴、中国智慧、东方美学。节目展现非遗在新时代迸发出的焕新力量,呈现非遗时光流变中的一脉相承与继往开来。

《非遗里的中国》与中国歌剧舞剧院联合制作第一季11期非遗创新秀演,在一舞一曲中阐释非遗所蕴含的东方生活美学,一起沉浸式体验中华大地上非遗的超凡技艺,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绽放。该节目于2022年12月30日20:00档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

节目形式:

《非遗里的中国》涵盖十大类非遗项目,以“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带大家走近非遗,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历史底蕴、匠心精神、东方美学、民族韵味和中国智慧,展现非遗在新时代迸发出“亘古亘今、日新又新”的活力。

节目聚焦非遗的创新应用,透过非遗的传承创新展现新时代的中国面貌,还将致敬非遗创新的历史基因、活态传承,讲好非遗传承的匠心故事。这些非遗的创新活力和无限创造力,都将幻化为一场场非遗创新秀演,在一舞一曲中阐释非遗所蕴含的东方生活美学。

10年前,他酿下这坛青梅酒。

十年前,老师傅酿下一坛青梅酒,是时候,让今人亲启小酌了。

时间已将它镀上琥珀色,梅子的酸甜渐渐趋向醇柔,端到鼻尖轻嗅,满是山野的纯净之气。

呷一口入喉,浅浅的酸,暖心的甜,交缠着些许梅子香,在身体内流动回荡,直教人清凉微醺。

嫣然入梦,哦,原来这一口,三分是“煮酒论英雄”的干云豪气,三分是“好趁时新”的文士风雅,余下几分,则是忘不掉的悠悠旧时光。

每一年,都想饮些青梅酒,添几许冰凉与酸甜。也许是因工作之便,我们会尝到许多种青梅酒。渐渐地,味蕾挑剔起来,鲜能再被一杯酒打动,所以今年迟迟没找到心仪之物。

眼看,经夏入秋,难道就这样了?

谁知, 一坛10年陈酿、鲜果发酵的青梅酒 ,毫无征兆的来到我们面前。

天然 3斤 新鲜青梅只浸酿出1斤酒。

醇厚 10年 窖藏越藏越香,愈发勾人。

温柔 3652个日夜 褪去青涩,纯熟回甘。

纯净 ,色如琥珀,清清如许,一口澄澈。

至美 ,连酒瓶和对杯都是南宋的高雅模样。

……

难怪 只一眼,就让人沦陷,只一口,便令人惊艳 ,忍不住要将它分享给别人。

配套酒器为:汝窑

14 微醺

温馨提示: 一直以来,这坛青梅酒受到许多读者喜欢。所以,我们也对这坛酒进行了升级,不仅设计出 700ml大瓶 ,满足宴会需求。也推出了 一箱12瓶(每瓶330ml,每瓶都配有对杯) 的规格,满足平时送礼、聚会囤货的需求。

左:330ml瓶装+对杯 右:700ml瓶装

| 千年时光,青梅煮酒深深处。

翻开 历史 长卷,你会发现青梅酒一直以来都是有故事的解忧佳酿。

西晋《三国志》中的 青梅煮酒论英雄 ,为它平添几分干云豪气,在岁月中酿出磅礴的醇烈甘甜。

配套酒器为:汝窑·宋风莲花温碗

到了宋朝,人们正式以青梅发酵入酒。 苏轼 曾低吟“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晏殊 亦写道“青梅煮酒,好趁时新”。

想来是在此时,青梅酒便染了几许书生风雅,成为各果酒中尤为特别的存在。

待到明清,它又彻底从宫廷流入民间,成为 整个江南记忆中的一抹温柔

似乎,数千年的光阴中, 青梅和青梅酒总是被偏爱 ,成为不可或缺的 时令好物

它将新鲜味封存于坛中。 用酸甜兼具、柔烈参半的独特口感,唤起我们对自然、对生活的感恩与关注,自成悠然意境。

| 纯净鲜果入酿,一口饮下一颗青梅。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我们平日买到的青梅酒,多是浸泡青梅酒,又或者由工业香精直接勾兑而来,和真正酿制的青梅酒,相差甚远。

一般而言, 5年陈酿青梅酒已是难寻 ,许多人都要去日本寻找。这 陈化十年之久的佳酿,更为不易。

它真正由 鲜果发酵 而来, 每3斤青梅只能酿出1斤酒浆。

而且这些青梅专采自 厦门五峰山 ,那里山清水秀,古木参天,远离工业,能孕育出 绿色食品TOP级AA认证 的上好青梅。

既无农残,也无污染,珍贵到一年只能采一次。

五峰山环境

它果肉饱满、细腻不涩,和别处梅子相比,竟鲜嫩到能掐出水来。

以之为原料,除添加水、糖、酵母等必须的天然材料外, 再无任何酸味料、香料、着色剂等添加物。酿出酒浆后,也不会勾兑,滋味浓郁而天然。

配套酒器为:汝窑·宋风莲花温碗

随着时间的推进,梅子释放出它的清香与醇甜,酒浆的色泽与口感 愈发纯净

每一滴都 香醇丝滑,柔甜微酸 ,那是自然的力量与芬芳啊。

在评价青梅酒品质时,会涉及干浸出物检测。

一般干浸出物含量越高,酒的品质越好,干浸出物不足则会使酒体减弱、后味减短、寡淡无味。这款青梅酒的 干浸出物检测结果为国家标准的28倍 ,而杂质检出量又远低于国家标准,这说明它味醇而纯净,与其他青梅酒确有不同。

浸出物检测报告:

青梅酒质检报告:

青梅发酵 十年原酒窖藏

| 3652个日夜,窖藏十年的醇香酒意。

为了让这酒留存青梅一生的芳华。我们专门请到拥有 16年经验的酿酒师傅 ,依照代代相传的 古法配方酿制

四季更迭,静置陈化, 窖藏整

随着时间推移,青梅中的 氨基酸和糖分 进一步转换,营养物质更好地融于酒中。散发香味的 乙酸乙酯 含量上升,苦涩和杂味也慢慢消散,酒香越发浓郁。

酒液澄澈,几无杂质,色如琥珀斐然,和普通青梅酒对比强烈。

喝一口, 毫无涩感,酸甜皆具,却很温柔,很醇厚,久久回甘 ,令人欲罢不能。

美好的事物总是需要等待,就像这杯酒,酿酒师可是 等了3652个日夜 ,才将它托付给你。

当梅酒沉淀、再沉淀,梅香与酒香交融、再交融。人与时间相互成全,便尽数酿在了味道中。

无论是自饮,还是二三人小酌,亦或将它送给珍爱之人,都是难得的甘醇佳酿。

| 致敬传统,传承非遗之美。

这款10年陈酿青梅酒,来自 中华老字号老城隍庙

为了让我们不仅能品到好酒,也能品到古意。老城隍庙找到 中国青瓷小镇 ,将 非遗龙泉青瓷 作为青梅酒的酒器。

设计酒器的陶瓷家,是 世界非遗“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作品获“中华老字号”称号的 金逸瑞

他以宋代文人雅士插花用的 梅瓶 为原型,将千古神韵化为实体。天之清澈、千峰翠碧,色泽如润玉,姿态更是优雅自如。

酒贴上的“青梅酒”文字 ,也是源自 书法四大家欧阳询的碑帖 ,一笔一划,皆是用心。

配套酒器为:汝窑·宋风莲花温碗

以此梅瓶装梅酒,品饮几杯,不诉不语,袅袅婷婷,真如 醉入南宋一梦 ,微醺而自得。

喝完后,将这梅瓶留下,随手插几支花,简洁而意味深长。赠送的小对杯,也似梅花典雅。 这些酒器,本来就是为了留下而设计。

就像是 花艺大师张杰 ,从事花艺19年,任教于日本著名花艺学校MamiFlower Design School,所见花器数不胜数,却仍旧能被它打动。

不仅对美酒频频称赞,更愿用这青瓷梅瓶造出姿态万千的插花作品。

一坛青梅酒,春夏冰饮,酣畅舒爽,炎气皆去;秋冬亦可常温品饮,余韵悠长。 14度,微醺不上头 ,只有愉悦相伴。

共有两种规格, 330ml小瓶规格赠送一对杯子 ,正好可邀一密友小聚,平时不喝酒的人,也能浅尝几杯,席间欢谈,自有春秋。 700ml规格(不赠送对杯) ,尽享满足,也适合聚会时饮用。更有 一箱12瓶(330ml瓶装,每瓶都赠送对杯),适合节日送礼及聚会囤货。

开瓶后的黄金赏味期为十日左右 ,不用担心浪费的问题,只怕你忍不住一次品完。

九江乡镇旅游线路——文化篇

西线:铜源剪纸小镇——修水县(双井村、陈门五杰故里、宁红茶文化园等)——奉新县天工开物小镇——分宜县双林夏布文化旅游景区

最佳旅游时间:5月至10月

瑞昌市铜源剪纸小镇

“铜源剪影文化园”项目坐落于夏畈镇南阳河两岸,景区项目将剪纸之乡、铜矿之源与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相结合,打造出了集文化博览、乡村休闲、美食体验、旅居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原乡型传统艺术文化园。

修水县

修水县依托北宋诗书双绝黄庭坚和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两座文化高峰,秉承宁红茶制作技艺、宁河戏等非遗名片,打造了双井村、陈门五杰故里、宁红茶文化园等一批文旅融合型乡村旅游点,让诗与远方从美好的憧憬成为可以惬意享受的体验,满足了人们更高品质的生活追求。

双井村

双井村,位于九江市修水县城以西的杭山南麓,修河环绕其前,因明月湾中有二泉涌出而得名。双井村自古民风淳朴,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史料记载,仅宋代双井村黄氏家族就出了48位进士,其中4人官至尚书。因此双井村被称之为“华夏进士第一村”。这其中的佼佼者,便是有“诗书双绝”之美誉的著名诗人、江西诗派鼻祖、大书法家黄庭坚。

陈门五杰故里

宁州镇竹_村是陈门五杰,即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陈衡恪、陈封怀的故里。一家四代出了五位杰出人物,修水后人并称之为陈门五杰。该村山清水秀,云雾缭绕,秀丽风景和人文传说引人入胜。境内五杰故居古建筑保存完好,院内有陈宝箴中举、陈三立中进士时树旗的旗杆石,青砖绿瓦,雕梁画栋,尽显客家文化和豪门气概,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陈门五杰”有4人名载《辞海》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名门望族。

宁红茶文化园

宁红茶文化园是以宁红茶为主题的国家AAA级景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区,由博仁茶堂、宁红茶展示馆、茶工场、茶品种园等景点构成。集生产、加工、科研、茶文化展示和生态旅游于一体。园区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亭台楼阁、山色湖光、繁花似锦、绿树成荫。漫步园区,不仅能了解宁红的起源、沿革、辉煌与荣耀,而且能够欣赏茶道、品评茶艺、书画交流。

特色美食和创意产品推荐

特色美食:修水哨子、修水碱灰粑、修水杭猪、瑞昌山药等

土特产:修水宁红茶、双井绿等

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修水赭砚、瑞昌剪纸等_

(通讯员:林琳 唐添美 杨宇轩)“我们非遗中心最想做的,就是把我们的产品推出去,吸引更多的人,把我们的非遗文化传承下去。”刘艳女士说道。2021年8月26日,湘潭大学商学院赴江永县以“星非遗,新征程——基于‘非遗’女书的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型发展的实践”为主题的调研团队队员采访了永州市非遗文化中心主任刘艳,刘艳女士表示,她希望能够通过非遗中心,在当今高度现代化的社会里,履行文化守护人的责任,将非遗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经刘艳女士介绍,非遗中心的主要职能就是传承、保护、挖掘永州当地的非遗文化。但据了解,非遗文化的传承存在一些困难。一是对于某些条件特殊的非遗项目,如国家为了保护这类资源,明令禁止继续开采的情况,使得这一类非遗难以继续进行挖掘和研究;二是许多项目陷入后继无人的传承险状,对此非遗中心所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通过图像记录和文字记录等形式,将这些非遗文化存入档案室中,但难以对其进行更深入地发展和延续。三是非遗文化在挖掘和保护过程中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导致许多边缘非遗文化濒临失传。

      疫情的到来对非遗传承是机遇还是挑战?两者兼有。刘艳女士解释说,某些习俗类、体育技艺类非遗会受到影响。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刘主任表示确实有考虑过将非遗和红色文化结合去推广,达到吸引流量,蹭时代热点的效果。但是鉴于非遗项目和红色旅游这一块交叉点较少,除了织锦、瑶族瓷器雕刻、石雕还有刺绣等非遗制品能够体现红色文化之外,我们真正和红色文化有关联的少之甚少。即便很想做,不挂钩,就难以进行下去。但与此同时,对于传统技艺类的非遗,直播带货给他们带来了新的机会,因为许多年迈的传承人对于“互联网+”等新型销售方式感到陌生和抗拒,但是由于疫情又不得不开始接触类似于直播带货等跨地域、跨时间的新鲜途径。所以说,疫情是把“双刃剑”,非遗传承能否突破这个疫情的浪口还要具体分析。

      “去年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开始了电商培训,直播带货,与多方合作。”刘主任告诉他们如何带货,进行线上的销售活动。此外,他们还对非遗进行了商标设计,增强品牌影响力,更符合商业化的展出。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非遗文化与其他传统文化不同,非遗文化被分为了十种门类,女书在其中被归为习俗类,所以女书文化在非遗中表现的形式是女书习俗。

      女书习俗包括女书文字,还包括女子出嫁、生活场景等。现在我们对其主要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传承延续:首先是带徒,通过传承人一代一代的带徒弟,传授女书习俗,将女书习俗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其次就是宣传,会通过大型的展示展览活动,让女书文化参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女书习俗。(每年第六个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每个市里面都会进行大型展览活动)。最后是提供培训,现在女书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学习投入与收入回报不成正比。鼓励大家做些文创,激发群众兴趣。因此,和科技学院的美术院那边做一些联合开发,比如小湘人上面绣点女书,或者做些扇子、靠枕等文创小礼品,经由顾客送给亲朋好友,从而扩大女书的影响力。

      刘主任说:“虽然,现在非遗很困难,但是我们非遗中心还是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更多的东西挖掘出来,把非遗一直做下去,不要让文化丢失,成为一个遗憾。希望能够政府继续重视,在资金、人力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

泉州的元宵节有线上活动和线下活动,大家时间充裕就参加线下活动,时间不够就参加线上的活动,感受一下元宵节这个氛围还是很不错的哟,下面就是详细的活动信息。

线下

自制花灯体验非遗之美

2月25日,泉州市博物馆举办的“我眼中的霓虹元宵——无骨花灯体验”活动,将在馆内二楼会议室举行。活动仅限15人,9-12岁青少年可报名参加,DIY自制一回无骨花灯,届时现场还有闽南花灯、元宵习俗赏析等活动。

2月24日至26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将举办“元宵花灯乐”活动,活动参与人数15人,参与对象为小学4-6年级学生。学生们可用针在红色纸板上刺出精美花纹、点亮花灯,让光从细密的针孔中透射出来,感受朦胧之美以及花灯“简”与“繁”的变化之美,触摸传统工艺的智慧所在。

赏灯逛禧市快闪“闹”元宵

2月26日,晋江五店市街区将上演元宵快闪。这场快闪集聚了汉服古风、戏曲展演等传统元素,让群众在汉服游街、高甲戏表演中,体验一把精彩纷呈的“潮玩”非遗文化。

牛年春节,晋江梧林传统村落火了一把。元宵期间即23日至28日,晋江梧林传统村落将举办元宵灯会,从聚德路到梦莱家声广场能欣赏到花灯璀璨。在梧林街区,黄雪玲非遗偶头灯展将展出,现场将展出青普梧林艺文导师、木偶头雕刻代表性传承人黄雪玲合作系列“巨型木偶头气模”,感受一把潮流元素融入闽南非遗的酷炫。

此外,2月26日至28日,在梧林传统村落的龚显韬宅第,热热闹闹的春节元宵禧市,将带你在元宵市集里体验非遗文化、邂逅潮流好物、打卡创意装置;2月26日,在德越宅广场还将举行“电音三太子”活动。

刮起“文化风”牛年看“牛”展

佳节来临,泉州还刮起一股股“文化风”,各地博物馆均推出不同主题的展览。

2月23日至3月下旬,由泉州市博物馆主办、浙江省慈溪市上林湖越窑青瓷博物馆协办的“闽越宝典文物展”将在博物馆一楼展出。为普及宣传先民不朽的足迹,展现越人非凡的功绩,以诠释闽越区域文明的真谛,博物馆精挑细选35件千古遗珍,分成四大单元,辅以文字说明,见证历史,折射时代芳华。

牛年伊始,来看一场牛文化专题展览。即日起至3月底,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的“牛气冲天”中国牛文化展,带你领略“牛”转乾坤的魅力。展览用72幅图版,讲述牛走过的灿烂历程、牛对人类文明发展史作出的巨大贡献,现场更呈现了商代青铜牛尊、汉朝玉牛、北齐陶牛车、西晋陶牛车等,更多“牛儿”在博物馆等你哦!

此外,2021新春展“润物无声·溯愿”于西街肃清门广场两侧店面持续开展,展览以“铺境文化”为切入口,为你呈现泉州文化的内核、温度与精神。同时,元宵市集也将于细节肃清门广场举办。

看戏听音乐会文化惠民演出多

元宵节期间,泉州多个院团将推出精彩纷呈的文化惠民演出。

2月25日,泉州市闽南民间歌舞传承中心献演的欢度元宵专场音乐会,将在泉州南音艺苑举行;25日、26日将在泉州高甲剧场上演高甲戏《连升三级》。

25日,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将举办“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暨2021梨园戏元宵演出周”活动,梨园戏传统剧目《苏秦》、《王十朋(残本)》选场将分别上演。其中,《苏秦》以亦庄亦谐的风格,演绎古代社会的人情冷暖,是梨园戏盛演不衰、百看不厌的经典剧目;《王十朋》是宋元四大南戏之一的《荆钗记》在梨园戏中的珍贵遗存,再现了古南戏的生动风貌,而历史上的王十朋曾出任泉州太守,为政清廉爱民,用古戏演绎先贤往事,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与观赏价值。

线上

文艺剧目“云展播”“云过节”也精彩

元宵节当天晚上7时,由泉州市文旅局主办,泉州市艺术馆、泉州市非遗保护中心承办的2021年泉州元宵线上花灯展直播将举行,观众在家即可云赏灯。届时,对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里展出的160余盏精品花灯进行线上实物云展。

元宵节期间,泉州推出线上“乞龟”民俗、非遗小课堂、文物文博展、解密刺桐城等线上文化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了泉州文化的多样性。截至2月29日,泉州文化云平台云上展播将献上具有泉州特色的20多部大型文艺剧目,包括南音专场演出《唐风宋韵》《凤求凰》、提线木偶戏《赵氏孤儿》《火焰山》《卢俊义》等、梨园戏《陈三五娘》《董生与李氏》《陈仲子》等、高甲戏《连升三级》《范进中举》等、闽南民间歌舞《古厝娶亲》《向大海》《大海承诺》。

6月9日,是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多彩非遗,美好生活”,口号是“见人见物见生活”“活态传承、活力再现”“非遗让生活更美好”“新时代、新生活、新传承”。

匠心之醇,器物之美。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记忆,而是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传承。一则,非遗里有中国精神。正如学者所言,无论是孔子“克己复礼”、抑或是唐宋“古文运动”,乃至赵孟頫绘画的“古意”命题,虽形态各异,却万宗归一。非遗所承载的活的中华精神,以独特创造和大气审美为表征,展现着自古以来国人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追求。二则,非遗传承中的智慧与美,在塑造民族性与展示文化自信上,讲述了一个又一个震撼人心的中国故事。朴素的中国结、写意的木板年画、诙谐的布老虎,每一个非遗项目的背后,都有着与“和为贵”“天人合一”“尽善尽美”“政通人和c”等主题相关的中国叙事与中国表达。

美好生活,非遗常在。作为沟通历史和未来的“文化超链接”,读懂非遗之美,方能传承文化之根。让中国非遗活起来、传下去,“遗产”才能变成“财产”、“活态”才能迸发“活力”。来源:央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9485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1
下一篇2023-10-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