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到龙门石窋有多少公里

林州到龙门石窋有多少公里,第1张

LZ:

你好!!!!!!!!

驾车路线:全程约3501公里

起点:林州市

1安阳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红旗渠大道行驶190米,调头进入红旗渠大道

2) 沿红旗渠大道行驶32公里,右转进入东环路

3) 沿东环路行驶30公里,左转进入S301

4) 沿S301行驶35公里,朝南林高速方向,稍向右转进入S226

5) 沿S226行驶270米,直行进入安林高速

6) 沿安林高速行驶330米,直行进入安林高速

7) 沿安林高速行驶30米,直行进入安林高速

8) 沿安林高速行驶28公里,朝安阳/南乐/S22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安林高速

2沿安林高速行驶450米,直行进入安林高速

3沿安林高速行驶473公里,朝北京/郑州/G4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10公里,直行进入京港澳高速

5沿京港澳高速行驶884公里,朝焦作/济源/晋城/G5512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6沿匝道行驶920米,直行进入长济高速

7沿长济高速行驶220米,直行进入晋新高速

8沿晋新高速行驶776公里,朝济源/S28方向,稍向左转进入长济高速

9沿长济高速行驶543公里,朝洛阳/二广高速/晋城/二广高速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长济高速

10沿长济高速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二广高速

11沿二广高速行驶601公里,在龙顾路/龙门/龙门石窟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12沿匝道行驶92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S320

13洛阳市内驾车方案

1) 沿S320行驶22公里,左转进入迎宾大道

2) 沿迎宾大道行驶17公里,过左侧的白园,右前方转弯

3) 行驶33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龙门石窟

驾车路线:全程约24227公里

起点:洛阳新安黄金商务宾

1洛阳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北方向出发,沿杭州路行驶110米,左转进入畛河路

2) 沿畛河路行驶750米,右转进入北京路

3) 沿北京路行驶280米,右前方转弯上匝道

2沿匝道行驶710米,直行进入连霍高速公路

3沿连霍高速公路行驶449公里,朝太原/南阳/济源/伊川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10公里,直行进入二广高速公路

5沿二广高速公路行驶340公里,朝焦作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长济高速公路

6沿长济高速公路行驶670米,直行进入长济高速公路

7沿长济高速公路行驶533公里,朝焦作东/长垣/G5512/S28方向,稍向左转进入晋新高速公路

8沿晋新高速公路行驶670米,过宁郭互通式立交,直行进入晋新高速公路

9沿晋新高速公路行驶780公里,朝安阳/郑州/北京/武汉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0沿匝道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京港澳高速公路

11沿京港澳高速公路行驶1661公里,朝石家庄/北京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京港澳高速公路

12沿京港澳高速公路行驶46公里,直行进入京港澳高速公路

13沿京港澳高速公路行驶3047公里,朝朔州/天津/G18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4沿匝道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荣乌高速公路

15沿荣乌高速公路行驶1082公里,朝北京/济南/东营/王庆坨方向,稍向右转进入荣乌高速公路

16沿荣乌高速公路行驶18公里,过王庆坨互通约130米后,直行进入京沪高速公路

17沿京沪高速公路行驶96公里,过汊沽港互通,朝滨海新区/唐山/G2501/G3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石各庄互通立交

18沿石各庄互通立交行驶650米,过石各庄互通立交约11公里后,直行进入滨保高速公路

19沿滨保高速公路行驶802公里,朝唐山/秦皇岛/G25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汉沽北互通立交

20沿汉沽北互通立交行驶510米,过汉沽北互通立交约12公里后,直行进入长深高速公路

21沿长深高速公路行驶303公里,朝秦皇岛/京哈高速/唐山南/京唐港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唐津高速公路

22沿唐津高速公路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唐津高速公路

23沿唐津高速公路行驶416公里,朝沈阳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4沿匝道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京哈高速公路

25沿京哈高速公路行驶3146公里,过长山大桥,朝阜锦高速/明字屯互通/阜新/四平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明字屯互通

26沿明字屯互通行驶740米,过明字屯互通约340米后,直行进入阜锦高速公路

27沿阜锦高速公路行驶1182公里,过王府立交桥,朝沈阳/G25/长春/彰武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阜新互通

28沿阜新互通行驶460米,过阜新互通约380米后,直行进入长深高速公路

29沿长深高速公路行驶1747公里,朝长春/哈尔滨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平康高速公路

30沿平康高速公路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平康高速公路

31沿平康高速公路行驶840公里,直行进入京哈高速公路

32沿京哈高速公路行驶1000公里,朝绕城高速西北段/硅谷大街/一汽/松原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33沿匝道行驶27公里,直行进入长春绕城高速公路

34沿长春绕城高速公路行驶419公里,朝德惠/哈尔滨/G1方向,稍向左转进入京哈高速公路

35沿京哈高速公路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京哈高速公路

36沿京哈高速公路行驶2079公里,朝绕城高速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37沿匝道行驶18公里,直行进入哈尔滨绕城高速公路

38沿哈尔滨绕城高速公路行驶347公里,朝绥化/伊春/鹤岗/黑河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39沿匝道行驶10公里,直行进入鹤哈高速公路

40沿鹤哈高速公路行驶859公里,朝伊春/鹤岗/黑河/绥化东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鹤哈高速公路

41沿鹤哈高速公路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绥北高速公路

42沿绥北高速公路行驶2213公里,稍向左转进入前嫩高速公路

43沿前嫩高速公路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前嫩高速公路

44沿前嫩高速公路行驶307公里,直行进入前嫩高速公路

45沿前嫩高速公路行驶30米,直行

46黑河市内驾车方案

1) 行驶121公里,右转进入沾五线

2) 沿沾五线行驶95公里,左后方转弯

3) 行驶35公里,右转

4) 行驶30米,左转

5) 行驶4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龙门石寨景区

响堂山石窟交通指南:市内交通:到响堂山石窟可乘坐邯郸开往峰峰的小公共或5路公交车,也可坐火车前往。现在当地旅游部门正在筹备开通游3路旅游专线车。

中国北朝晚期至明代佛教石窟寺。位于河北省邯郸市鼓山南端和中段西麓,分别称南响堂山、北响堂山石窟,相距75公里。始凿于北朝晚期,隋、唐、明各代相继修造。现存石窟17座,摩崖造像450余龛,大小造像4300余尊。窟龛早有损坏,许多造像头部损失,有的流落于国外。1935年北平研究院考古组和1936年中国营造学社刘敦桢及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水野清一、长广敏雄曾先后进行调查,分别发表了《南北响堂寺及其附近石刻目录》、《河北古建筑调查日记》和《响堂山石窟》;1957年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进行调查实测。鼓山一带为北齐佛教胜地,堂山石窟与北齐皇室关系密切,是北朝晚期造像最为集中也最具代表性的石窟。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响堂山现存北朝晚期洞窟11座,即南响堂7座,北响堂4座。北齐石窟多具仿木结构窟廊,其中南响堂第3、7窟,北响堂第2、3窟,在窟前四柱三开间窟廊上方又凿有大型覆钵、山花蕉叶、刹杆及火焰宝珠等,形成了很有特色的塔形窟。窟门两侧雕八角束莲柱,门额饰以精致的宝塔、飞天,门侧壁浅雕肥大忍冬纹,整个外观装饰华丽。南响堂第2窟窟廊檐额上雕五铺作双抄偷心造斗□,是石窟建筑中仅有的一例,为研究北朝建筑难得的实物资料。

响堂山石窟主要代表了北齐的佛教造像艺术,是短暂的北齐王朝留下的最大的艺术宝库。近年来,学术界将响堂山的雕塑艺术誉称为“北齐造像模式”。综上所述,我们分别从洞窟形制、造像风格及雕刻技法三方面对北响堂北齐风格归述如下:

1、洞窟形制响堂山北齐洞窟的形制可分为以下几种:

中心方柱塔庙窟:有南响堂第一、二窟,北响堂第四、九(以下简称南一、南二、北四、北九窟,其它类同),窟平面方形、平顶,中心为方柱,三面开龛或一面(正面)开龛(北四、南二),后壁上部与洞窟后的山体相连,下部形成低矮甬道,供礼佛时通行。窟内四壁凿佛龛,前壁正中为窟门,门上有明窗二,明窗间平浮雕大型帝后礼佛图(北六)或阿弥陀净土变(南一、南二),均以场面宏大,场景壮观为特性。

中心方柱塔庙直接继承了云冈中心塔柱窟的形式,只是将云冈繁复、琐碎的“三层或五层每层三面每面各凿一佛龛的楼阁屋檐形中心塔柱”的形式改为“三面(或一面)每面开一佛龛”的简捷、明快、大方的中心方柱的形式,从而体现出了北朝石窟中心柱窟由繁到简的发展趋势。

三壁三龛佛殿窟:有南三、五、七、北三。窟分前廊后室(南七、北三)面阔为三间四柱,明间正中开窟门,次间各开大龛,龛内雕踏山力士像,明间上部为印度式拱,次间额枋上为一斗三升拱。窟檐雕出仿木结构建筑形式的滴水、圆椽、筒瓦等,瓦垅上有八层叠涩基,基上浮雕大型山花蕉叶覆盖窟顶,大蕉叶拥托覆钵丘,丘上雕出象征塔刹的双层火焰宝珠。窟内平面方形、穹隆顶,正、左、右壁各开帷幕帐形龛,龛内雕一铺三尊(南五)、五尊(南七)、七尊(北三)像,窟顶浮雕莲花藻井及飞天伎乐,地面浮雕大莲花,莲花中间置博山炉(南五)窟门两侧刻大番卷草纹和连珠纹,上部刻飞天。

这种窟的形制基本上因袭了北魏后期龙门产生的三壁三龛窟(如龙门的石窟寺、魏字洞等)形式。

四壁设坛窟:分方形平面平顶(南四)和方形平面覆斗顶(南六)两种,这种窟的主要特征是四壁设环坛,坛上圆雕造像。正、左、右壁为一铺五身或七身组合,前壁窟门两侧坛上雕力士像。

这种窟形,在过去的研究中,也将它与三壁三龛窟划入一类,这种形式在北朝石窟中属于新样式。隋唐以后的龙门石窟才出现。

2、造像风格从东魏武定末年至北齐后主高纬时期,尽管时间较短(约20多年),佛教没有多大的发展变化,但毕竟属于改朝换代阶段,统治阶级为了表现自己,在各个方面都要改变前代遗风,反映到佛教造像上也毫不例外。响堂山作为北齐皇室开凿的大窟,更多的体现了这一点。如响堂山最早开凿的北响堂第九窟(大佛洞),从《资治通鉴》的记载可以知道,(在“东魏武定五年已有石窟佛寺可供‘塞之’”),石窟的凿刻时间在东魏武定五年(547年)之前,然而它却与同时期(或稍前)的诸多造像大相径廷,格调异趣。远的不说,我们将其与相距仅90公里的安阳岚峰山东魏武定四年(548年)开凿的大留圣窟相比,即可见异同。(见《中国美术全集》卷十三)。在高氏开凿北洞以作陵藏之时,高氏父子则实际掌握着东魏的政权。从这一点上正好反映出高氏欲篡夺权位,改朝换代的野心计划。(不出三年,便将东魏取而代之,建立了北齐)

这时期佛的造像,形体敦厚结实,表现出北齐民族的强健和豪迈,面稍丰满,高鼻长目。结跏趺或半结跏趺坐于园莲座上,衣纹疏宕,成不规则阶梯状布于全身,佛衣下摆铺于座面。

菩萨的主要风格表现在浑圆敦实的体态上,其造型给人一种厚重之感,如南响堂第七窟内的菩萨,面相丰圆,体态健壮饱满,腹部略隆,衣纹华丽,上著披帛,下著大裙,裙裾贴体,作出水式,头戴宝冠,宝缯下垂至肘部。另外,北响堂第九窟左龛和南响堂第一窟左龛内的菩萨,充分表现出扭躯斜胯鼓腹,重心落于一脚的特点,以前者(北第九窟左龛)为甚,这不能不承认是开启了隋唐造像那种“浓艳丰肥”“细腰斜躯三道弯”的先河。

声闻弟子面型与菩萨同,体态浑圆,衣式简洁明快,下身也与菩萨相似,有“曹衣出水”之风。身体比例上略显上长下短。

3、雕刻技法响堂山北齐造像雕刻技法,一方面继承了北魏的风格,一方面又创造出新花样。北魏时期的造像多用直平刀法,衣纹表现为阶梯式,给人一种纯朴、粗旷而又生硬的感觉。响堂山在吸收这种技法的同时,又使用了圆刀法进行混合处理,尤其表现在衣纹转折处更为明显,(如南七菩萨、北三菩萨)使造像的服饰趋于圆润,富于真实,在表现造像的肌体上则更多的使用了圆刀法(如北九南龛左菩萨,赤足,屈体,酥胸坦露,腹部隆起),坚细易雕的石质加上艺匠们娴熟精湛的雕刻技法,使造像平添了无限的生命力,并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可以说,北齐艺匠在表现人物个性方面是很成功的。

除此之外,响堂山还出现了物象外减地浮雕的形式,这种形式的代表在北响堂第九窟内,环窟室壁脚一周,雕刻题材均为供养人和博山炉,物象内没有任何雕饰,其细部的表现应用彩绘完成。此外,该窟前壁窟门两侧的“帝后礼佛图”也是采用了这种方法。石窟雕刻与壁画彩绘相结合也成为响堂山的一种风格。物象外减地浮雕的形式是继承了汉墓中画像石、画像砖的传统,应该与此窟拟作高欢陵墓有关系。

北齐石窟平面方形,平顶,分中心塔柱式与三壁三龛式两类。中心塔柱式有南响堂1、2窟,北响堂3、6窟等;三壁三龛式有南响堂5、7窟,北响堂2窟等。响堂山的塔柱仅三面通顶,后面凿成低矮的隧道,三壁三龛窟则在后壁和左右壁各凿一大龛,壁脚雕宝坛一周。中心塔柱窟以北响堂第6窟(大佛洞)规模最大,雕刻最精美,窟宽13米,深133米,高114米(见图)。中心柱坐佛高35米,是响堂山石窟中最大的造像,窟内各壁凿塔形列龛共16个,饰垂幔及火焰宝珠,雕饰富丽,龛内青石坐佛为民国初年补置。

三壁三龛窟以南响堂第7窟(千佛洞)保存较完整,深52米,宽46米,高375米。门外两侧龛内各雕一力士,窟内三壁开大龛各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前壁满雕千佛,窟顶中心雕大型莲花,周绕八身飞天及宝珠,为响堂山窟顶雕刻中的精品。响堂山石窟的北齐造像,面相丰圆,体形健壮,立像如上大下小的圆柱状,衣纹轻薄疏简,紧贴身躯,已由北魏以线条为主的造型,逐步转变为以表现形体为主的新风格,有较强的质感,成为北魏到隋唐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各窟从窟龛到宝坛、莲座、背光等细部都用深浅浮雕刻出多种繁缛而极富变化的图案纹样,诸种纹样配置得宜,密而不乱,产生浓烈的装饰效果,形成响堂山北齐石窟的一个特点。

响堂山遗存大量摩崖刻经,是北齐时期最重要的刻经地之一。北响堂第2窟天统四年(568)至武平三年(572)晋昌郡开国公唐邕所写刻《维摩诘经》、《弥勒成佛经》、《孛经》、《胜□经》,有《唐邕写经碑》记载刻经经过,该碑保存良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向来为中外文物、史学研究者所重。

北齐以后,隋、唐、明各代共凿6个窟,规模都不大,雕刻装饰也比较简单。此外利用北齐洞窟内外岩壁还开凿有不少造像龛,其中隋龛近50个,最早为开皇四年(584),唐龛约300个,以武周时期居多。

两处石窟均有附属建筑群,北响堂石窟下方的常乐寺遗址占地7000平方米,内有宋塔、经幢及宋至民国年间的石碑、造像。南响堂石窟附近有宋塔及楼阁、殿宇等。1986年清理南响堂石窟外檐,于第2窟门外露出隋代的《滏山石窟之碑》,记述该窟始建及北周灭法等重大事件,是有关响堂山石窟营造史的重要发现。

1957年建立响堂寺文物保管所。1981~1982年邯郸市、峰峰矿区两文物保管所合作对石窟进行全面调查实测,建立资料档案,并先后维修了窟群的围墙及殿宇等附属建筑。1989年开始维修南响堂石窟。

响堂山石窟、佛像、花卉等雕刻,美观大方,其雕艺承前启后,是我国石窟艺术发展史上从大同云冈到洛阳龙门过渡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研究我国佛教、建筑、雕刻、绘画及书法艺术的重要宝库之一。

驾车路线:全程约246公里

起点:龙门石窟景区-停车

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行驶160米,调头

2行驶40米,右转

3行驶20米,左前方转弯

4行驶80米,右前方转弯

5行驶170米,左前方转弯

6行驶130米,右后方转弯进入迎宾大道

7沿迎宾大道行驶16公里,左转进入S320

8沿S320行驶12公里,右转进入龙门大道

9沿龙门大道行驶100米,稍向左转进入龙门大道

10沿龙门大道行驶98公里,直行进入洛阳桥

11沿洛阳桥行驶13公里,过左侧的华源财富广场B座约220米后,右转进入定鼎南路

12沿定鼎南路行驶36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定鼎南路

13沿定鼎南路行驶210米,稍向左转进入定鼎北路

14沿定鼎北路行驶18公里,直行进入定鼎北路

15沿定鼎北路行驶90米,在第1个出口,直行进入定鼎北路

16沿定鼎北路行驶24公里,左转进入G310

17沿G310行驶16公里,右转进入机场路

18沿机场路行驶20公里,进入机场路

19沿机场路行驶170米,在第2个出口,朝飞机场/国际牡丹园方向,左前方转弯进入机场路

20沿机场路行驶840米,右前方转弯

21行驶400米,右转

22行驶10米,左后方转弯

23行驶2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洛阳古墓博物馆

大同是一个低调但实力非常的城市,它是我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又称"煤都"。同时它也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九大古都之一,拥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大同的历史古迹也吸引了无数游客前往。

云冈石窟》:一部讲述民族融合历史进程的恢宏巨著

到大同旅游,又怎么能错过云冈石窟呢?云冈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云冈石窟》:一部讲述民族融合历史进程的恢宏巨著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武州山南麓,距离市中心大概有16公里的距离,开车大约半小时的时间,也有从市里直达云冈石窟的公交车,交通非常便利。云冈石窟东西绵延约1公里,除了石窟的部分,还有灵岩寺等一些其他的景点。

《云冈石窟》:一部讲述民族融合历史进程的恢宏巨著

到了大同,住宿的位置可以选在魏都大道附近,到哪都比较方便。早上起来,找一家面店,吃一碗热气腾腾的削面或是豆面,给寒冷的冬日带来一丝温暖,瞬间激活身体里还在沉睡的细胞。

《云冈石窟》:一部讲述民族融合历史进程的恢宏巨著

吃过早饭便可以向云冈石窟出发了,一路向西,依稀可见煤的痕迹,路边那些已经废弃的煤场,道路上因长时间拉煤而留下的黑色,这都是见证大同发展的痕迹。到达云冈石窟,风从耳边呼啸而过,温度也比市里低了一些。

《云冈石窟》:一部讲述民族融合历史进程的恢宏巨著

云冈石窟的售票厅入口是一个向下的楼梯,这便是景区的入口。从楼梯旁往里走是售票处,淡季(11约1日——次年3月底)买完票顺着楼梯向下走,我们的石窟之旅也就正式开始了。

《云冈石窟》:一部讲述民族融合历史进程的恢宏巨著

冬日里的云冈石窟,大片的景观被白雪覆盖,人流量不大,整个景区都比较静谧。过了检票口,映入眼帘的是昙曜广场,昙曜的雕像伫立在广场的中央。昙曜广场是为了纪念昙曜高僧而建,昙曜高僧是云冈石窟的开创者,云冈石窟的第16窟——第20窟被称为昙曜五窟,也是云冈石窟的早期石窟。站在太阳能照射到的地方,好像瞬间周身的寒气就被驱赶了,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竟也暖洋洋的。闭上眼睛仔细聆听,便能听到风吹动惊鸟铃的声音,"叮铃铃"清脆的声响在空旷的环境下格外悦耳。

《云冈石窟》:一部讲述民族融合历史进程的恢宏巨著

从昙曜广场继续向西,是一条通往灵岩寺的大道——佛光大道。走过佛光大道好像穿越了一般,大道两侧是"骑象四棱神柱",共有13对,远看气势雄伟,近看尽显神秘。眺望远方,便可以看到灵岩寺,灵岩寺虽然是根据郦道元的《水经注》里描绘的云冈石窟的盛况而新建的仿古建筑,但是从它整体的建筑风格以及巍峨的楼阁,不难看出当时皇家寺院的恢弘和气派。

《云冈石窟》:一部讲述民族融合历史进程的恢宏巨著

穿过灵岩寺后便可到达石窟区。云冈石窟始建于北魏,现存洞窟有45个,大小佛像51000余尊,规模宏大,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佛教东传中国后,第一个由一个民族用一个朝代缔造而成,具有皇家风范。云冈石窟的开凿分为早期石窟、中期石窟和晚期石窟。

《云冈石窟》:一部讲述民族融合历史进程的恢宏巨著

早期石窟就是之前我们说到的昙曜五窟,也就是云冈石窟的第16窟——第20窟。这五个窟均为大像窟,每一个洞窟中的佛像都很高大,有的可达168米高。这五窟的主要造像为三世佛,高大的佛像,深邃的眼睛,高挺的鼻子,无不显示出质朴浑厚的风格,是中西融合的典范。

《云冈石窟》:一部讲述民族融合历史进程的恢宏巨著

而这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第20窟的大佛,也是我们看到云冈石窟的宣传中出现最多的佛像。它的主像是释迦牟尼,高137米,气势恢宏。因为窟前带的坍塌,整个大佛裸露在外,所以又称"露天大佛"。是云冈石窟的代表作。

《云冈石窟》:一部讲述民族融合历史进程的恢宏巨著

中期石窟是第16窟之前的洞窟,也是云冈石窟开凿的鼎盛时期。这时是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发展最兴盛、最稳定的时期,也就是孝文帝时期。

《云冈石窟》:一部讲述民族融合历史进程的恢宏巨著

第1、2窟紧密相连,布局基本相同,是云冈石窟仅有的一组塔庙窟,四壁的佛像风化比较严重。第2窟名为"寒泉洞",因北面的墙壁上有细泉,经窟内流出,所以被称为"石窟寒泉",在明朝时曾被列入大同八大景之一。

第3窟是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的洞窟,直到北魏迁都洛阳前都没有建好。这一窟分为前后室,在后室凸出的墙壁西侧刻有三尊大佛,造像十分精美,面貌圆润,衣纹流畅。

《云冈石窟》:一部讲述民族融合历史进程的恢宏巨著

第5、6窟是一组双窟,位于云冈石窟的中部。第5窟内的主尊释迦牟尼高达17米,是云冈石窟最高的佛像。第6窟是云冈石窟的"第一伟观",窟内有一中心塔柱,高144米,围绕着中心柱在周围镌刻着佛传故事,生动形象的描绘了释迦牟尼的一生,宏大的规模,精细的雕刻,是云冈石窟中最具代表性的石窟。

《云冈石窟》:一部讲述民族融合历史进程的恢宏巨著

第7、8窟是云冈石窟开凿最早的双窟。第7窟内北面龛内雕有五尊佛,东南西三面墙壁布满佛龛雕像,形象逼真优美。以交脚像为中心的五尊佛组合在全国石窟中更为罕见。第8窟内东侧为三面八臂的摩醯首罗天,西侧为五头六臂的鸠摩罗天,造型奇特,是云冈石窟内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珍品。

《云冈石窟》:一部讲述民族融合历史进程的恢宏巨著

第9、10窟是造像布局基本相同,窟内佛像雕刻精美,比例协调。单从外貌来看,这两窟表现的是北魏时期三间殿的建筑形象。

第11窟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东面墙壁上的题记,是云冈石窟内存有的最早的铭记,字体采用魏体,体现了北魏时期的书法风格。

《云冈石窟》:一部讲述民族融合历史进程的恢宏巨著

第12窟是"音乐窟",窟内雕像手持管弦,或弹或吹,造型各异,生动形象。他们手中所持古典乐器十分珍贵。

《云冈石窟》:一部讲述民族融合历史进程的恢宏巨著

第13窟正中是一尊弥勒佛像,高135米,佛像胳膊下方雕有一托臂力士,二者巧妙的融为一体,体现了北魏匠人的超群想象力。

第14窟整体较小,但窟内的雕刻内容却极为珍贵。西面墙壁下层的佛龛内,雕刻的是"请饭香土"维摩经变故事。

第15窟是比较奇特的一种窟形,窟内是以千佛造像为主,又称"千佛洞"。

《云冈石窟》:一部讲述民族融合历史进程的恢宏巨著

中期石窟是积极创新改革的时期,汉化趋势发展迅速,此时的雕刻更加精细,内容繁复,风格更加的汉化,石窟艺术中国化也是在这时掀起并完成的。

《云冈石窟》:一部讲述民族融合历史进程的恢宏巨著

晚期石窟是第21窟——第45窟,此时孝文帝已经迁都洛阳,这些石窟大多是一些达官显贵所开凿,多为中、小型石窟。虽然不是官方开凿,但造像也大多为弥勒和释迦。佛像菩萨的形象更加的清瘦,这就是北魏推行"汉化"改革而出现的一种新样式,对中国石窟艺术形式的发展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云冈石窟》:一部讲述民族融合历史进程的恢宏巨著

站在高处向南边远望,会看到一个非常有特点的建筑,它由拱形建筑交错排列而成,远眺好像此起彼伏的波浪,在房顶上立着三个字——博物馆。整个博物馆里面讲述了北魏时期的辉煌历史,以及云冈石窟的建造过程,阐述了石窟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展列着北魏时期的一些文物。

我认为郑州的少林寺和洛阳的龙门石窟都是很好玩的,郑州的少林寺在郑州郊区的嵩山上,而且少林寺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是龙门施工也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表现,都具有很浓重的历史气息,所以我认为两个都去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9790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1
下一篇2023-10-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