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时光,翻出一部老**,配着很接地气的鸭脖子,又一次看起了这部法国**,由帕特利斯·勒孔特执导,于1990年上映,算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老片子。每一看都比前一次有些许感触,完了之后,心念之余就粗浅地写一写感想。
其实故事很简单,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就是男主人公安托尼在年少时对理发店的寡妇产生了感情。不得不说这让我想到了《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在他12岁的时候,父亲问他对于未来的理想时,他毫不犹豫地说: 我要娶一名理发师做妻子 。
怀着这样的思想,安东尼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跑去理发,理发师皮肤渗出的汗水,衣领处隐隐露出的乳沟,成了他对女人的最初的幻想。
直到后来有一天,理发师无故猝死了。
到了中年的安托尼,在另一家理发店邂逅了美艳而安静的马蒂尔德,并对她一见钟情。
在他第一次进去理发后,就直接问马蒂尔德愿不愿意嫁给他,当时没有得到答复的他在他第二次去理发时如愿以偿:马蒂尔德答应了他的求婚。
从此之后的画面,就全是关于两人的甜蜜故事,在那一方小小的理发室中,他们两人平静而浪漫地生活着:听歌、跳舞、聊天、做爱,男的没有征服世界的欲望,女的没有挥霍金银的热望,他们只是安守在这一方空间之中享受着看似永不衰退的时光。
其间穿插着各色各样人物的到访,他们口中所述的世俗的种种烦恼与忧愁与安托尼和马蒂尔德所共同构建的天堂形成了强烈对比。
可是,就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马蒂尔德在与安托尼缠绵过后,以出门买东西的名义跳下了湍急的河流,只留给安托尼一封信。
这样戏剧变化的原因从信中得到了解答:马蒂尔德希望留存住这幸福的时光,而只有死,才能成全这一愿望。
片尾,安托尼像往常一样坐在那里玩填字游戏,进来了一个犹太人,安托尼像往常一样跳起来了他自创的怪舞,在与犹太人共舞之后,却突然按下了关机键,并重新坐回去填字,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理发师快回来了。镜头又被忽然拉远,仿佛时间从来没有流逝过一样。
看完这部**,第一反应是讲述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特别是后半期马蒂尔德与安托尼的柔情缱绻为整部**奠定了温暖的色调,在整整十年的时光里,他们相濡以沫,纵情欢爱,温柔对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就在理发室中,他们互相寻找彼此的目光,抓住一切机会寻找乐子并乐此不疲。
顾城在《门前》中写道: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恋人之间最难得的就是不尴尬的沉默,而这在安托尼与马蒂尔德那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他们两个的爱情彷如天造地设,牢不可破,可以说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典范。
或许是这种梦幻所带来的不真实感深深地刺激了马蒂尔德,正所谓幸福地有多浓烈,当幸福瓦解的那一刻,心碎地就有多剧烈,眼前越是幸福便越是会害怕失去。现在的自己风韵犹存,尚能吸引安托尼的目光,
可是当年华更加老去,肉体的吸引力不再,当这密闭的空间里不再有风流,不再有温存的时候,他们又该拿什么去维系这一段感情呢。
虽然在整整十年的过程中,他们只有过一次的争吵,并在当晚就通过抽烟,喝古龙水,在镜子前做爱得到了化解,可是再过一个十年呢?
当矛盾越积越多的时候,总会有爆发的那一天,而或许所有的幸福也会在那一天土崩瓦解。时间是残酷的,它会在一切看起来不可摧的事物中悄悄埋下消失的种子,在不知不觉中让一切化为尘土和粉末。时光无法让幸福永恒,但死亡可以。
借着出门买酸奶,马蒂尔德纵身跃下的那一刻,她将所有的幸福凝固了,就像她在信中所写的一样:亲爱的,我比你先离开了,在你爱情之火还没熄灭前走了,留下的是孤独的爱,我知道这远远不够,在我还没厌倦之前我离开了,我永远都忘不了你温暖的拥抱,你的味道,你的模样,你的吻,我带着这几年幸福的回忆离开了,是你给我的,我会温柔的亲吻你直到死,我永远爱着你,只爱你一个,我走了但你永远不会忘记……
“她会回来的。”安东尼说。
而故事也就在此结束,她永远活在他心中,他相信幸福过去了,痛苦也会过去的。
完美的生活却没有带来幸福的结局,甚至走不完短暂的一生,反而是像我们这样过着不完美生活的普通人,却大都得以走到人生的尽头。无论是生活或者婚姻,正因为他们的不完美,我们才可以在争吵、纠结、挣扎、奋斗中不断地加以加以完善和补充,从而耗尽我们一生的时光去努力靠近完美。
假如我们的生活一开始就是完美无缺,我们所要考虑的只是如何保住这一份完美,那么患得患失便会悄然产生,稍微出现一点变故,我们很容易就会放大自我的情绪,并害怕未来失去完美的日子,这样的完美早已带不来真正的幸福,所有的幸福也不过是成为了完美的一种表象。
马蒂尔德在与安托尼每一次相拥、亲吻的时候一定是耗尽了自己的力气去感受的,因为这样的幸福太不真实,她的内心恐惧而害怕。这种 内心的纠缠掩藏在表面风平浪静的理发室之中,直到飞坠河流的那一刻才得以真正的凸显和表达。
除开主旨,本片充满着浓浓地异域情调,又是选用了意大利演员,在一开始,对于语言完全没有辨别力的我还以为是意大利**,因为它的基调和《海上钢琴师》、《天堂**院》一样,总体上是属于哀而不伤的,对于细节处的思考虽然充满着浓浓地悲凉,但还是无法冲散满溢其间的温暖,两者起到了很好地中和作用。
特别是安托尼用来跳舞的那段音乐,散漫、旖旎而欢快,安托尼的怪舞更是让人好笑又暖心。同时,大量近景以及特写的使用,使得狭小空间里的一切显得鲜活、真实而生动,这种现实的梦幻与幻想的残缺相交织才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真实的是虚妄的,虚妄的才是真实的,在这样强烈的思考中,导演完成了一次出色的哲学探讨与升华。
马蒂尔德用死亡这种略显自私的方式留住了永恒,但那毕竟是浪漫的法国,无所顾虑的主人公、可以虚化的艺术。
但对于平凡的我们来说,死亡其实不一定是最好的解决方式。悦纳生活的残缺,充实生命的厚度,努力拥抱每一个幸福的此刻,创造幸福的下一刻,或许才是最贴切的选择。
我在保安邂逅的青年理发师的绰号叫礼拜堂。
这句话在文中原文是:
第二天晚上,我走过院子后面的果园里的时候,遇见了另外一个山西人,他比老李年轻二十岁,但一样使人感到有趣。我听见一个小鬼在叫:“礼拜堂!礼拜堂!”觉得很奇怪,就四处张望他叫“礼拜堂”的那个人是谁。在一座小山上,我看见有个理发师在给一个青年理发,把他的脑袋剃得像个鸡蛋一样光光的。
理发师:
理发师是指经历过拜师学艺,跟随师傅刻苦学习技术被师傅认可后,出师。自立门户的人,理发师的职业道德一般都很高,对与发型技术的熟练度,对发型的热情度,对发型技术钻研度都是很高,自发型技术在30年代从欧美传入中国,从那时起人们就将这个职业称为“理发师”。
理发师这个称呼富有这级强烈的中国文化气息,但因为过去理发师被认为是低下的工作,从而使“理发师”这个称呼也被人认为得很低下,所以当代很少有从事这个职业人自称“理发师”,但令人欣慰的是,在江苏一代发型世家出身的85后,依然以“理发师”自称,这将给“理发师”一个全新的定义。
以上内容参考 -理发师
如果,你遇到一个喜欢跟你忽冷忽热的人,请转身离开。如果,你遇到一个喜欢跟玩躲猫猫的人,请果断离开。如果,你遇到一个喜欢跟你暧昧却不给任何承诺的人,请决绝地离开!离开是让自己邂逅那个给你真爱的人,离开是为更好的幸福。不以一生托付的交往都是耍流氓,因为寻找安稳恒久的人伤不起!
理发师_2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理发师
1
那个男人有一张青白瘦削的脸,留着平头,不像别的理发师,将头发拾掇得惊天动地。
阿冰在镜中盯着他的脸,问一句,你叫蒙健?
男人不抬头,只顾拿风筒吹着阿冰的头发,蒙健两个字,明明在他胸牌上写着,所以他只是“嗯”了一声,并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阿冰又轻轻问,蒙家迪老师是你的父亲?
风筒在嗡嗡地鸣叫,阿冰的声音很轻,却看见男人的脸色震了震,然后他抬起头,在镜中小心地看着她,直到她说,我叫阿冰,我的母亲,在蒙老师家做过保姆。
男人仍然盯着阿冰,一直盯着,然后他笑了,这个青白瘦削的男人展颜一笑,就像忽然开了满园的花。阿冰的头发在他手里,瞬间像被赋予了魔力,在风筒的鼓动下,它们柔顺鲜活得不像话,阿冰就在镜中盯着自己的头发,盯着男人的手,他的手温像一层厚厚的膜,将她雀跃的颤栗,包裹得严严实实。
可是阿冰和蒙健,也许连邂逅都算不上,因为在此之前,她甚至谈不上认识他。一个出身优越的男人,和一个保姆的女儿,……
需要别的再问
《西伯利亚理发师》里的俄罗斯确实是理想化了的——俄罗斯大地被连绵的白桦林覆盖,俄罗斯民族传统的谢肉节上,有痛饮千杯伏特加的军官,冰天雪地的莫斯科河畔,赤膊的男人们拳斗后忘却彼此的仇恨,金碧辉煌的大厅里,英俊的士官生优雅起舞,庄严的红场上,骑着白马的沙皇检阅他威武的军队,为爱情而击剑决斗的年轻人,注定悲剧却依然不顾一切挥霍的激情,这些只属于俄罗斯的博大、精致、悲悯和智慧是米哈尔科夫所崇尚的。但这些迷人的闪光点也许更多地属于古典时代的俄罗斯。于是在这部影片里,导演向观众展现了他幻想中生机勃勃的俄罗斯、幻想中的俄罗斯人以及幻想中的俄罗斯爱情——车厢里的美丽邂逅,最终却使一个充满热诚的小伙子被放逐到了白雪覆盖的西伯利亚。
尽管这部**片长210分钟,但导演以相当流畅、精到的叙述方式向观众呈现了跨越时空的爱情故事。不可否认,这部**里有非常明显的美国式幽默,但这绝不是一部让人开怀的影片,前半部使人笑出了眼泪,后半部则会让人带着痛苦的微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