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浮于表面的情节,很容易将《恨嫁家族》看作是亲生姐妹花金钱纠葛撕逼和好的豪华剧场版小时代。许多观众都纠结于剧名中的“恨”字,然而我认为“嫁”却更加耐人寻味。诚然,全剧是关于一场婚礼的悲喜剧,女主角纠结于嫁与不嫁,嫁谁怎么嫁的问题,然而更多的,并非关乎婚姻。
女子无家,以男之家为家,是为嫁。在剧中,男性的身份背景是模糊的,符号化的,是一个个人物化了的欲望选择,导致母亲“疯狂”的父亲角色甚至是不在场的。整场戏,是关于女性的戏。每一个女性角色都饱满出彩,她们脆弱,但是也具有破坏的力量;她们邪恶,但是救赎的自我始终只在自己手里。四姐妹悲剧的阴暗面,都来自于最初不懂得自主抉择,被动地“嫁”给强加于她们的命运。
这是一场女性身份的自我寻找与自我和解。在被赋予太久太多的面具角色(母亲外婆的故事中有所隐喻)后,人会迷失在选择面具而非认清自我当中。当她们不知道要什么,或知道要什么不懂主动争取,一味沉溺在外界强加或自我建构的面具当中——“你这样,我婆婆帮不了你”。
大姐最后的抉择并非是不是嫁给一个男人,而是是否愿意与自己和解,是否愿意走出母亲与自我的阴影重新接纳幸福。二妹抛下放荡面具邂逅真爱,三妹找到wifi走向外面,四妹勇于认错面向未来,这都是她们终于与自我重逢并且和解的例证。她们终于超越了“嫁”的被动含义,不再是僵化的物化的单面的符合人们期待的面具形象,而是自己,女性能做任何事,女性能成为任何她想成为的样子。
“女性的自我发现是一个漫长的,夹杂着痛苦与喜悦的过程。”它是打破过去,但又与过去和解,相信未来,但又做好战斗准备的过程。《恨嫁家族》令我感动的是,它正赋予女性这种信心,它对于女性的塑造和发展描写不符合任何人的期待,每个女性角色自成一体,各为史诗。
然而美中不足是,节奏在最后一小时仿佛突然加快,当人物的阴暗面被最终呈现,结尾却并未得到很好地解决。似乎是大姐放下心结决定勇敢去爱的过程太过纠结漫长,挤压了其他几位女性角色对此作出努力应有的戏份。二妹、三妹与四妹最后共同的交代是彼此搀扶走出观众视野,仿佛形成联盟。是的,women are sisters,但同时我又期待她们各自拥有更加独立、精彩、丰富的结局。
《恨嫁家族》不是未婚青年的圣经,也不是女权主义的旗帜,它只是像它所应该的那样展现了作为女性生命应该有的形态和气质。就这一点来说,我们不是在看一场新奇的表演,而是在照一面自我的镜子。
为一代女皇武则天及太平公主谱写的传奇故事。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归亚蕾在《大明宫词》中饰演的武则天。
武则天传奇的一生给影视作品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戏说素材”。潘迎紫、刘晓庆、归亚蕾、贾静雯、殷桃、刘晓庆、斯琴高娃、范冰冰、刘嘉玲……上述这些版本的武则天中,潘迎紫和刘晓庆演的算是比较好的,这两位“不老女神”,既演出了年少时武媚娘的娇憨,又将称帝后的狠厉杀伐决断饰演的淋漓尽致;贾静雯的就有点不靠谱了,那个著名的“白羊座”造型让人哭笑不得,“秘史”那版存在感一直不高,演的也不好;范冰冰版的,过于“傻白甜”,一脸的无辜,哪里有女皇帝的影子?
而归亚蕾的武则天是比较立体的。不像其他版本,似乎都开了“主角光环”,首先,她是个女人。记得有一集,周迅饰演的少年太平公主给自己做了一件“白羽毛”裙子的时候,她的母后绕着她转了几圈,那表情,与普通女人看见一件心仪衣服时的表情没什么两样。
其次,她是个母亲。对太平公主的宠溺、关爱在很多地方都表现出来了。也许是因为她自己亲手杀死了前一个女儿的缘故,她对于太平公主特别宠爱,这个时候,她也就是个普通的母亲。有句台词我印象挺深的:“我只是想让我的女儿能够嫁给她喜爱的男人,这一点,我和天下的母亲并无两样,只是,我做的更有效率。”
最后,她更是个杀伐决断、果断狠厉的女皇帝。可能是有配音加成的原因,我觉得这版本的武则天是真的一路权衡、斗争、努力上来的,并不仅仅是凭借男人的宠爱才爬到食物链的顶端。要知道“以色侍君,岂能长久”可是武则天说的啊!而且史书上对她的评价都是具有“贞观遗风”。表现这些特征的时候,归亚蕾的表演可谓不露痕迹、四两拨千斤,真真让人看得痴迷。
这只是《大明宫词》沉甸甸的思想精华的一个侧面。
我很喜欢的暴漫影评节目的主持“纸巾老撕”在做《大明宫词》一期节目时,文案题目为“《大明宫词》---一派盛唐气韵,一曲爱情悲歌”。
想不出好词了,就直接借来用了,感兴趣的小伙伴也可以去看看这集“暴走看啥片儿”。
盛唐气韵缠绵爱情悲歌,上元灯节独自出宫的帝国公主,不期然地掀开一张昆仑奴面具,邂逅了一张令她终身难忘的明亮面孔。俊美非凡的面孔在少年太平的心中浇灌出了一朵明媚的花,让她“像一个真正的女人那样,拥有了那种诱人的、被称作梦断思连的甜蜜心情……”
一夜之间,不谙世事的帝国公主长大了,这何尝不是少年太平的成年礼?初尝爱恋缠绵滋味的帝国公主一夜之间成为女人,勇敢地追寻昆仑奴面具后那张令她一见倾心的脸,哪怕从此开启了一段悲剧。
来自网络
大学时我与同学做过一个兼职,是在西安北郊的居民区内为一个连锁药房承办社区内的宣传黑板报。有一次,我与同学一起沿着长安路,从南郊一路骑车进城,出了北门之后右转,来到一片棚户区。穿梭于逼仄肮脏的小道时,却不期然看到了一块上刻“大明宫遗址”的立碑。当时的我,震撼的目瞪口呆,难以想象,脚下这片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棚户区,曾经伫立过王维笔下“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恢弘殿宇吗?
然而,时光飞逝,沧海桑田,“谈笑间,樯橹(强虏)灰飞烟灭。”恢弘的殿宇最终化作历史尘埃中不可见的沧海一粟,又有何不可能呢?
所以,今天,我看到的,就是这个样子的大明宫了。
今年回乡,我去了趟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正月的西安,春寒料峭中,还没有披挂上一丝绿色,有的只是雾霾和灰尘,街边大树干枯的枝丫伸向天空,有着北方冬季特有的寂寥与无奈。我搭乘公交车,凭着印象中的记忆,一路走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门前的那条如今已宽阔无比的马路。
这时,一个女孩拦住我:
“请问,这里就是‘大明宫词’吗?”
那一瞬间,我在心里说,这里是大明宫,不是大明宫词。但是,除了会心一笑外,我们什么都没说,只是冲她脱口而出:是,这里是大明宫词,兴安门在那个方向,那里就是太平公主出嫁时出宫经过的地方,你去看看吧!”
看着女孩儿雀跃前去的方向,上元灯节的长安夜色仿佛浮现在眼前。
第一章 关于我
逆流而上,意味着可以活着
我的童年
我的大学
2012年,毕业5年了
青春印记
成长的水蜜桃
破茧成蝶
做个可爱的人
宝贝自己
第二章 亲情篇
写给关心我的人
致最亲爱的姥姥一封信
妹妹瑞云
可爱的妈妈
母爱,如影随形!
第三章 友情篇
怀念同窗
朋友
蓝颜知己
给我朋友一封信
“贵人”的定义
好友小乔
友情箴言
第四章 爱情篇
为何单身?
你是茉莉花,我就是紫藤花
爱情与事业
那一刻,悄悄的
关于爱情,三言两语
我相信命中注定
选择
透析男人的爱
变心
失恋的滋味
告别执着
如果爱
婚姻不等价于幸福
我只是一只小鸟,在寻找家的方向
凝望窗外……
爱情是什么?
爱,是付出而不是等待
寂寞是一个人的**院
离开不等于放弃
我的绿色情人节
鞋穿在脚上,合不合适只有穿的人知道
爱的箴言
第五篇 事业篇
工作中没有施舍和怜悯
享受中竞争
如果你危在职场
丢进海里,你就会游泳
学会包装自己
较量
回顾外企的生活
辞职报告
不会轻易倒下!
钱,不过是一个数字
关于信息
工作日志(一)
工作日志(二)
工作日志(三)
第六章 生活篇
希望
人生本色
和着北京的舞步
平凡
味道与可爱
享受生命,聆听生活
抛弃世俗,若理由足够充分
与危险擦肩
苏醒
这是真的么?
夜深处那声猫叫
活好当下
人生际遇,其乐无穷
初春的记忆
记忆里的小屋
清晨畅想
影子
旅行与邂逅
面具
雨中漫步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人生感悟
第七章 哲学篇
少有人走的路
论成功者
失败的人总看到的是不行
关于现实
战胜自己
告别自卑
学会放下
学会理性
学会感恩
学会思考
利益与品德
敏感与安全感
能力与心计
信任告急
你的危机公关
用别人的语言说话
还有多少可以失去?
一种敢于沉淀的力量在悄然绽放
一切源自越努力
当你渺小的时候,你正在强大
抬起你高傲的头颅
不要盲目自信
做最原始的自己
要想左右世界,首先左右自己
懂得承受,才能学会享受
一切归于平淡
冲动是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
冲突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
有一种美丽叫缺憾
有一种心态叫无畏
处事哲学(1)
处事哲学(2)
第八章 诗歌
起航
信念
棋子
源自贫穷
你是我的眼
被雨沐浴过的夏天
假如我们不曾遇见
思念是寂寞的开始
最强大的依靠是自己
这是我第一次在异地看戏,以前只在厦门鼓浪屿的音乐厅听过一场个人毕业演奏会,印象已不太深刻。也许多年后,对于这场《恨嫁家族》我也会淡淡的说上一句,“那时的印象已不太清晰。”又或者,我会记得自己曾早早在杭州订票,又积极飞往香港看戏的经历。就这样,2014年的第一场戏居然是在香港。
关于语言——杭州订票的时候,友人与我再三确认“是国语?!是国语?!”即便我二人都识听广东话,但是国语演出明显更使我们入戏。香港的语言环境使我觉得奇特,在排队等候入场之前,大家三三两两于海报前影像,我所听到的交流与对话皆是粤语,这使我忽有错觉“这出戏不会是广东话吧?”。
我相信本土语言用于任何形式的交流都有绝对可靠的传递性和更为深刻的感染力。本土语言,对于我来说是普通话;对于香港来说,应该是广东话吧。尽管可以理解,但剧场里这种复杂的语言环境让我感到很难适应。对于说着广东话却执着于这场普通话戏剧的人,我由衷的敬佩、羡慕,当然也抱有怀疑的态度。也许,在香港这个语言和文化氛围都复杂多元的地区此类现象早已司空见惯,但我始终疑虑的是那些可能存在的细微的由语言所诱发的差异。
关于节奏——1月26日中午我很是悠哉的吃好午餐,并查好从酒店去往葵青剧院的路线。很奇怪,这一天在香港的节奏莫名其妙的慢了下来。香港的快节奏让同来的友人很不适应,但26日我二人忽感如释重负,不知是否是心情使然。
记得林奕华来杭州演出的几场剧目,除了戏剧本身,谢幕也值得一提,总是掌声不断。那时我惊叹谢幕居然也能又一次把戏剧故事给你的感动推上高潮,叫人久久不愿退场离去,甚至在当下就使你想迫不及待的百般回味。相对杭州,香港的“太过秩序”使我有一种戏剧受冷的错觉,不知是否是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氛围所致,谢幕变得有些许快餐化的感觉,这种快餐的感觉绝大部分来自冷静的观众群体,当然也有一小部分来自相比杭州演出而言淡定得多的戏剧工作者。香港的谢幕太匆匆了,不知是否因此,把作为观众的我那些要蓬勃而出的热情和本该随谢幕泉涌的情感诉求以及无声的共鸣都给强强压回去了。总感觉,这次香港演出的谢幕像是缩窄我作为观众从体会到感悟再到沉淀思考的通道。
关于小剧场——这种小剧场的演出实在太棒了!对于喜爱戏剧的人来说,它确实显得实惠。也许有人觉得怎么能用“实惠”来形容对戏剧演出的要求。可不得不说,“实惠”对于真正喜爱戏剧的这一类人来说实在太重要了。戏剧不是用来装点生活,也不是为使人们看上去与众不同的虚荣产物,作为我个人而言,走进戏院说白了是兴趣使然,说的再矫情一点便是:它是我学习和自我认识的最体贴的途径。
国内的戏票价格普遍偏高,580,680的票价也很难找到一个自己期望的观看位置,对于很多穷学生或者初入社会工作的年轻人来说,想看一场戏真是颇为破费又不尽如人意。在香港葵青剧院观看这场《恨嫁家族》使我倍感幸福的理由之一便是它不会使人有压力的票价,同时小剧场演出几乎可以照顾到每一位观众的视觉角度。当谢幕时,林奕华说这出戏尚未有巡演计划,我在感慨自己幸运的同时也不禁为此分外惋惜,真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有机会欣赏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