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情歌:崔护元稹桃花恋

大唐情歌:崔护元稹桃花恋,第1张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一一崔护:题都城南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一一元稹:离思集之四

除却巫山不是云

一、桃花运溯源及辨正

前文说: 盛唐的衰落,让大唐才子从闺怨闺情的方向抒发表达自己的忧怨苦闷。凡此类诗作,同时又是表达 男女平等 、抒发 爱情自由 和追求 婚姻自主 的绝好题材。以中国文学史观照,闺怨闺情诗歌,并非大唐诗人的发明,先秦的屈原宋玉;魏晋的曹子建谢灵运等文坛老将,才是 闺情类文学 的鼻祖。优秀文学如《 诗 经》、《楚辞》、《玉台新咏》 等等,几乎全是类似主题的精华。

哪个男子不钟情,谁家少女不怀春?爱情,自然是人类生命诞生、演化内涵中最为美妙的情感。

古中国虽无 爱情 一说,但不知从何时起,诗人、骚客和风流之士,把青春男女的邂逅称作 桃花运 ;但后来有个误解,仿佛 桃花运 专对男子而言;这是大男子作风行世的恶俗。

以 诗经 国风 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等等大量类似诗句的内涵判断,最初歌诵的 桃花运 ,是男女之间共同拥有的自然美趣和幸福天赖;就是指 爱情 。风流才子崔护,生逢自由为意识主流的大唐时代,他应该彻底领悟于此。故而,才能写出美妙的诗歌。

相较大唐诗坛闺怨诗的 总体风格 ,崔护和元稹的 桃花运意识 有所不同:他们已不是愁苦和忧怨,而是 下意识地歌颂 。他们把闺怨诗的老风格大胆转型,直白的抒发出来; 把女子闺怨变为己愁 ,表达不忍女性于闺中愁怨的 平等意识 ;从而领悟自由爱情和自主婚姻,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

二、崔护的桃花恋

中晚唐才子崔护的 《题都城南庄》 ,是一首说尽少年男女钟情、怀春、邂逅、相思和憧憬的 极品爱情诗 。此后爱情诗的内涵,艺术性和广泛性再无出其右者。之所以被历代少年不息传唱,被青春少女默默憧憬;正是因为人类于少年时代,天生怀有桃花情结的因素所致。

崔护,今之河北定州一带人,大约生于775年;唐德宗贞元十二年进士及第;入仕之后官至京兆尹、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一生颇有建树。

前面说过: 安史之乱后的唐德宗年间,割据局面逐渐形成;但经过肃宗、代宗两朝恢复;加之唐德宗不断努力;相较乱世而言,大唐社会又呈现一派升平景象。这可能是唐德宗驾崩后,柳宗元等人永贞革新失败的因素之一:大多数仕人沉浸在 岁月静好 的日子里,又不想革新了。

闲言少叙。就是说: 少年崔护,幸运地赶上中晚唐较为平和的时代。因此,除了才情个性因素之外;时代的相对繁华,应该是他的诗作之所以能够体现清丽自然、精炼婉约特征的社会因素。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把人类天生的美妙情感,刻画得生动靓丽、惟妙惟肖;仿佛身临其境,好似进入动态美丽图画一般,令人浮想联翩。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时空处理,崔护巧妙地完成了前世、今生与来世三大概念之间的过渡;把所有 情感体验 融入四句诗里;不知不觉之中让爱情进入至高至美至妙境界,为自己诗作赢得不朽看点。

据说,女主角名叫绛娘。这位美丽村姑,原是一位知书达理、随其曾经显赫的父亲隐居城南的世家女子;于先年春天邂逅飘逸俊朗的崔护,早已略生爱慕之情。翌年同日,崔护题诗那天不巧与老父外出;回来看见题诗即一病不起。天可怜见,崔护又 神游 到此,经过一番曲折,救下病危的绛娘并结为夫妻。

从此,崔护一帆风顺,接着金榜题名。他为官一生,颇有政绩。这段传说,尽管不免带有传统文学 才子佳人大团圆 的梦想成分,但总能够见证:崔护倘若没有浓厚的自由思想和桃花情结,无论如何都不会拥有优越的天资和才情,自然就不会出现他的情感奇遇和人生成就。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三、元稹的桃花之爱

与崔护同时同朝的,还有一位风流才子名叫元稹。元稹,洛阳人,大约比崔护略小几岁。唐德宗贞元十六年,二十出头的元稹与诗人白居易同中 同科进士 。 附注 :白居易中榜时年龄较大,不比其他是人少年得志。

闲言少叙。元稹仕初仅是朝廷八品小官,但他赢得一段桃花运: 太子少保 韦夏卿的女儿 韦丛 下嫁于他。正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元稹得到如此艳遇,缘于他天生的才情,定然不乏浓厚的 桃花情结 。正是才情并茂和后天努力,使他后来出将入相,位及人臣。

人生多艰,元稹一生并不顺利。结婚七年后,韦丛病逝,当时他在仕途并未发迹,韦家的靠山看来是指不住了。可想而知,韦丛的逝世对元稹是怎样的打击。元稹为夫人写下许多怀念诗;都是歌咏爱情、珍爱思念的佳作。文前选取的离思之四,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的笔下,把贤慧美丽、多才多情的爱妻置于至高至美、无与伦比的神仙境界。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为亡妻韦丛立下誓言:今生下来的时光依旧为她而活,情感的世界谁也无法取代。元稹对亡妻忠贞不渝的思恋之情,成为后世夫妻情人山盟海誓的绝唱。

四、感动文学史的桃花情结

元稹并没有像道德家倡导的那样为亡妻守节,后来与许多女性发生深厚感情。最著名的一段恋情,就是与因安史之乱流落蜀中的美才女薛涛展开:担任东川监察御史之时,元稹和薛涛玩了一场影响中国文学史的 姐弟恋 。

元稹给薛涛的赠诗内涵可见,他对后来邂逅的女性,均带有抹不去 韦丛情结 。应该这样说:元稹没有辜负对亡妻立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誓言。元稹与薛涛同样真挚浪漫的情感,成为后来许多文学故事的原始素材。红楼梦的爱情故事,多少于此有关。

元稹把浪漫的 桃花之恋 和忠贞的 爱情意识 ,化作对美丽亡妻的永久思念;并把这份珍贵的思念之情升华为对女性乃至对天下万物的大爱。 凡事皆有因缘 。面对大唐衰微,体制内仕人无法正面涉及制度核心,他们开始编撰爱情故事。晚年之际,由元稹承头,与大唐其他才子一起完成了传奇文学《莺莺传》的创作。莺莺的故事,大约是当年大唐社会的真人佚事。

《莺莺传》这部被称为中国小说始祖的伟大作品,元稹以饱蘸血泪和富于思念的笔墨,代表古中国女性向礼教提出 质疑 ,并以悲剧的结局对等级制度进行 批判 ;委婉表达对自由爱情、对自主婚姻、对男女平等的珍惜和追求。

《莺莺传》的主题思想,一直震憾或感染着后来文坛天才的、饱含 桃花情结 的文化大师。仅这个动人的悲剧故事,就被超越式地不断借鉴,改编升华创作而成《西厢记》和《牡丹亭》等等戏曲文学名著。

大约1100年之后,清初满怀 桃花情结 的文学家孔尚任,以秦淮美才女李香君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创作超越传统忠君意识《桃花扇》。

孔尚任同时代的稍后时期,以元稹《莺莺传》的思想渊源和故事底稿为基础,经过对元代王实甫《西厢记》和明代汤显祖《牡丹亭》的成功超越;五千年文明史,终于汇集而成一部凸显朦胧自由意识和朦胧民主意识的文学巨著;激发更加满怀 桃花情结 的曹雪芹,创作出并不落后于世界文明潮流的东方文化明珠之伟大巨著《红楼梦》;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民主进程,何其曲折何其悲壮何其艰辛。

大唐诗坛时至今日,从崔护、元稹到王实甫、汤显祖;再到孔尚任、曹雪芹;以至伤痕文学和朦胧诗;自由民主意识依然是文化人不懈的追求和憧憬。从而注定中国文化人心胸中那屡难以磨灭又灿若云霞般的 桃花情结, 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久。那是人类情感与生俱来之本真与天资。

唐都浪子《诗解大唐》: 崔护元稹的桃花情结

曾经,我把第三回宝玉初见黛玉即哭泣摔玉理解为爱慕之下的一种求同心理,这原是不错的,但总觉得有点似是而非隔靴搔痒的味道。贾宝玉,为什么见了林黛玉,那么的恨那块跟他一起来到这个世界,标志着他的不凡的,保佑他一生的通灵宝玉呢?贾宝玉的哭是“满面泪痕”,说明是一种发自心扉的痛彻。在我理解,这是一种生命本能的直觉,一种爱到心痛,爱到绝望的直觉。而这种生命直觉,就来源于木石前盟还泪神话和通灵宝玉的来历。

首先,神瑛侍者和通灵宝玉下凡的目的不同。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欲下凡造历幻缘”,是因了日日邂逅飘逸灵动的绛珠仙子,挑动凡心,打通情关,是动了情,这说明他道行不深修行不够,因此要下凡去体验一番爱恨悲欢。所以神瑛侍者下凡,全是为了情,为绛珠仙子挑动的情。

而那块顽石,也就是通灵宝玉的下凡呢?虽然都是凡心,却是迥然不同的。通灵宝玉是为富贵繁华温柔乡。所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才,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

玉者,欲也。说白了吧,神瑛侍者和通灵宝玉下凡,一个为情,一个为欲,目的本就不同。这其实可以从两人(姑且称石头为人,因有灵性)的性格看出来,神瑛侍者是连一株干涸将死的小草都懂得垂怜的人,有好生之德,有博爱之心。而顽石呢?则是听说富贵便已心动,皆是性情使然。

其次,通灵宝玉是横插进来的。本来,神瑛侍者下凡投胎,绛珠仙子跟了去,是没有这块顽石什么事的。是渺渺真人茫茫大士临时的主意,大展幻术,将其置于神瑛侍者投胎肉身口中来到人世来到贾府,去见识体验富贵繁华温柔乡的。神瑛侍者压根儿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块玉石跟随。

第三,最重要的是,这块不请自来的通灵宝玉阻碍了神瑛侍者去追求情。

神瑛侍者下凡,是要去追求爱情的。可是因了这块通灵宝玉,他被叫做了贾宝玉。这意味着在神瑛侍者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一直会有世俗的欲望在阻挠。如果没有这块玉,薛家的金锁就没有了对应之物,薛家的金锁也就无从而来,也就没有金玉之说,也就没有金玉良缘,他和黛玉的爱情,就会顺利平坦得多。

所以,贾宝玉虽然不明所以,但凭着生命的本能,他是感觉到了这块玉会给他带来不祥之兆的,特别是在他遇到真命天子林黛玉时,这种感觉,尤其强烈。他是那么伤心,仿佛已经隐隐感觉到了他和林黛玉的悲剧命运,所以他才要狠狠的摔玉,企图砸碎那藩篱,所以他的痛,是发自心扉的,所以他才会,泪痕满面。

这样一来,宝玉初见黛玉的求同心理才有了扎实的基础,绛珠仙子是为情下凡的,神瑛侍者也是为情下凡的,可下凡后的神瑛侍者凭空戴了块宝玉,为欲所困,见到黛玉,自然有一种想要冲破枷锁的感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0182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2
下一篇2023-10-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