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庐山高》全文

欧阳修《庐山高》全文,第1张

庐山高--歌赠刘凝之
欧阳修

庐山高哉几千仞兮,根盘几百里,峨然屹立乎长江。长江西来走其下,是为扬澜、左蠡兮,洪涛巨浪日夕相冲撞。云消风止冰镜净,泊舟登岸而望远兮,上摩青苍以晻霭,下压后土之鸿宠。试往造乎其间兮,攀缘石磴窥空谼。千崖万壑响松桧,悬崖巨石飞流淙。水声聒聒乱人耳,六月飞霜洒石矼。仙翁释子亦往往而逢兮,吾尝恶其学纪而言咙。但见丹霞翠壁远近映楼阁,晨钟暮鼓杳霭罗幡幢。幽花野草不知其名兮,风吹雾湿香涧谷,时有白鹤飞来双。幽寻远去不可极,便欲绝世遗纷厖。羡君买田筑室老其下,插秧成畴兮酿酒盈缸。欲令浮岚暖翠千万状,坐卧常对乎轩窗,君怀磊砢有至宝,世俗不辨珉与玒。策名为吏二十载,青衫白首困一邦。宠荣声利不可以苟屈兮,自非清泉白石有深趣,其意兀硉何由降,丈夫壮节似君少,嗟我欲说,安得巨笔如长杠。

欧阳修是皇右五年(公元1053年),从南京送母送葬故乡江西永丰县后,返回职所途中,登游庐山的这次,他还全过程赶到庐山东南的南康(今星子县)落星湾,拜访了他的同年老友,在此隐居的北宋名士刘中允欧阳修有感于刘中允高山一样的节操,挥笔写下了上面这首诗
<<庐山高>>不是信手拈来的题赠之作,而是一篇借物喻人,寄兴深微的成熟力作诗人黄庭坚在庐山读了这首诗后,曾题跋说:"庐山之美,既备于欧阳文忠公之诗,中朝士大夫读之慨然"梅等也特别欣赏,欧阳修本人也相当自负诗的前半部分以开阔瓷纵的气势,写出庐山高耸千仞,立长江巨浪,撞鄱湖洪涛的雄姿,以及娇艳俊美,深闳幽邃的万千景象后半部分,从"从羡君买田筑屋老其下"至结局,称颂刘中允的卓越才华,磊落胸怀和不苟于宠荣声利的高风亮节这首诗,酣墨浓情,颇具李白诗歌之风,又兼有骚体格调,读后既使人振奋,又可获得艺术享受
欧阳修为人正直善良,关心国家安危,同情人民疾苦,直言诤谏,不阿权贵他早年支持北宋大臣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因而屡遭诽谤,几经贬谪,窜逐在外多年,共同的生活经历,使他和刘中允"心有灵犀一点通",他钦敬刘中允的为人,理解并屿他的归隐,借助称颂刘中允的诗作,也正可宣泄出他郁郁不得志的感伤
后来这首寺在明正德年间,南康守陈霖将原纪念刘中允的壮节亭重建,并将<<庐山高>>诗和朱熹的"壮节亭记"刻于亭内其后不久,王守仁在庐山天池手书<<庐山高>>,过了七年,户部主事寇天和九江兵备副使何炯在赛阳到庐山的九十九盘古道上,傍依铁壁染翠, 丹崖流金之处,建起了以"庐山高"命名的石坊,并将王守仁手书的<<庐山高>>诗飧刻石坊一侧的石壁上,二者相得益彰,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纪念建筑这座石坊石柱坚实,飞檐玲珑,恰似巍巍门楼,栉风沐雨屹立四百余年,直到一九三八年抗日战争期间才被毁;而那石壁上的诗刻却幸免劫难,经受了长年风雨的侵蚀,上面的诗句至今还能隐约可见
欧阳修是我国十一世纪开一代文风,有几代影响的重要作家,他在散文,诗词,史传诸方面都了取得较高的成就,为人们所公认,这样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深知人才的难得,主张不拘一格,引用贤才<<宋史>>上有这样的记载,说他"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他自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另五大家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等或是得到他的指点,提拔,或是受到他的影响,他这种敬重人才的伯乐之区,也体现在平时待人待物之上,在庐山他与圆通寺居衲禅师的交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圆通寺,位于庐山西南石耳峰下,原名崇胜寺,为南唐后主李煜所建相传,辟土动工之日,从地下挖出一尊金铸观音菩萨,因为观音别号圆通,故后主赐名圆通寺这里,寺后重峦献翠,寺前浅湍送歌,真是山环水绕,意幽境美的地方欧阳修到庐山后,听说圆通寺不但风景秀美,还住着一位有学问的老和尚于是前去探访,哪知二人一见如故,常常秉烛夜谈
欧阳修原本对佛老之学表示怀疑,"尝恶其学幻"但是,当他发现眼前这位双目炯炯有神,避居深山古刹的老和尚学识渊博,谈吐非凡的时候,又不囿于自己思想上对佛教的见解,而是十分的惊异和叹服,"人之有技,苦已有之",深为结识了这位"林下遗贤"而荣幸居衲禅师当然也被这位名震海内的大人物平易近人的作风所感动,喜极欲泪临别之日,两人依依不舍,互道珍重,欧阳修还题诗相赠:
方瞳如水衲披肩,邂逅相逢为洒然,五百僧中得一士,始知林下有遗贤
后人为了纪念欧阳修与居衲的这次谈话,在圆通寺建起了一座"夜话亭",据方志记载,自欧阳修到过之后,圆通地"名重海内,四方沙门多归之,"历代文人学士也纷纷寻胜来游圆通寺于明末沦废
欧阳修不仅才学出众,而且品德高尚,他对自己备尝艰辛的母亲十分尊敬和孝顺,母子之间的绵绵情义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欧阳修的童年是不幸的,他虽然出身于封建仕宦家庭,但由于四岁时父亲去世,家境急转直下,家人过着越来贫寒的生活,家里到了"无一瓦之覆,一陇之植,以庇而为生"的地步但是,欧阳修的母亲郑氏是一位有毅力,有见识的妇女,她挑起了持家和教养子女的重担,为了让孩子长大成才,这位母亲的确耗尽了心血他家凤有钱买笔墨砚,母亲使只好用荻草杆当笔,铺沙当纸,教欧阳修练字,这就是后人传为佳话的"画荻教子"
欧阳修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他自幼敏司过人,读书过目成诵,长大后,对母亲更是敬重备至皇右五年,欧阳修的母亲以七十三岁的高龄病逝于南京,欧阳修即将母亲遗体运送故乡安葬母亲慈祥的面容,辛劳奔波的身影,时时出现在眼前并写了<<先妣事略>>这篇著名散文,叙述了母亲含辛如苦的一生,悼念之情倾注文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0457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3
下一篇2023-10-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