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到底有没?

野人到底有没?,第1张

我觉得是有的

"野人"是当今世界"四大谜"之一。神农架到底有没有"野人",已经成为举世观注的问题。今年(这里指1995年,因为本文发表于1995年。作者注)2月,由15人组成的综合考察队在北京集训,准备在4月和9月到湖北省神农架林区进行为期近半年的两个单元的静态"野人"综合考察,以期揭开中国的"野人"之谜。

在这个科学之谜尚未揭开之前,我们应当如何来看待神农架的"野人"呢?神农架林区文化局科普作家尹笋君先生向我们讲述的故事,也许会令读者大开眼界。

一、一个离奇的传说

公元1915年(民国4年),神农架边缘地带的房县,有个叫王老中的人,他以打猎为生。一天,王老中进山打猎,中午吃过干粮,抱着猎枪在一棵大树下休息。不一会儿,他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朦胧中,他听到一声怪叫,睁眼一看,有一个2米多高、遍身红毛的怪物已近在咫尺。他的那只心爱的猎犬早已被撕成了血淋淋的碎片。王老中惊恐地举起猎枪……

没想到红毛怪物的速度更快,瞬间跨前一大步,夺过猎枪,在岩石上摔得粉碎。然后,笑眯眯地把吓得抖成一团的王老中抱进怀中……

王老中迷迷糊糊中,只感到耳边生风,估计红毛怪物正抱着自己在飞跑。不知翻过多少座险峰大山,最后他们爬进了一个悬崖峭壁上的深邃山洞。王老中渐渐地清醒过来,这才看清红毛怪物的胸前有两个像葫芦一样大的乳房。他立刻明白了,这个怪物原来是个女"野人"。

白天,女"野人"外出寻食。临走的时候,她便搬来一块巨石堵在洞口。晚上,女"野人"便抱着王老中睡觉。

一年后,女"野人"生下一个小"野人"。这个小"野人"与一般小孩相似,只是浑身也长有红毛。小"野人"长得很快,身材高大,力大无穷,已能搬得动堵

洞口的巨石了。由于王老中思念家乡的父母和妻儿,总想偷跑回家,无奈巨石堵死了他的出路。因此,当小"野人"有了力气后,他就有意识地训练小"野人"搬石爬山。一天,女"野人"又出去寻找食物,王老中便用手势让小"野人"把堵在洞口的巨石搬开,并且着自己爬下山崖,趟过一条湍急的河流,往家乡飞跑。就在这时,女"野人"回洞发现王老中不在洞里,迅速攀到崖顶嚎叫。小"野人"听到叫声,野性大发,边嚎边往回跑。由于小"野人"不知河水的深浅,一下子被急流卷走。女"野人"奄惨地大叫一声,从崖顶一头栽到水中,也随急流而去。

已不成人形的王老中逃回家中,家人惊恐万状,竟不敢相认。原来他已失踪十几年了,家人都认为他早已死了。

这个离奇的传说,向我们表明:"野人"与现代智能人能够婚配,说明二者有一定的血缘关系。只可惜王老中与红毛女"野人"的后代没有留在世上,不能作为考察"野人"的直接证据。

二、"猴孩"的故事

无独有偶。在神农架附近的巫山县也流传着一个类似的故事。

1938年,在海拔1900米的大巴山区的当阳,有一个树坪。这里,山势险峻,到处都是浓密的原始森林,林的边缘有一间孤孤零零的架式茅草房,房里住着一位叫桃花嫂的女人。那一年,桃花嫂32岁。一天,桃花嫂上山给丈夫送饭,一去便不复返了。30多天后,她衣衫褴褛地回到家。第二年4月,桃花嫂生了一个像猴子一样的儿子,两个月生牙,很利,常常咬破妈妈的乳头,指尖似爪,五、六岁才学会摇摇晃晃地直立行走,见人便"嘿嘿嘿"笑个不停,不会说话,偶尔"呷!加上!哦,哦,哦!"叫唤几声。随着年龄的增长,野性愈加明显,常年不穿衣服,不盖被子,把衣、被撕得粉碎,喜欢爬梯子,像猴子一样敏捷,上上下下,钻来钻去,有时还头朝下倒滑下来,人称之为"猴孩"。

60年代初,"猴孩"已20多岁了,身高2米多,头顶有纵向隆起,两耳较大,偏向头顶,两小臂有弯曲。因此,也有人称他为"猿孩"。"猿孩"性情粗野,见客人到家就猛扑过去,连抓带咬,爬山、过沟坎如履平地,只吃生食,见到树林狂喜乱奔。家里人怕他生事,就用绳子终日捆住他的手脚,精神上受到很大压抑,终日闷闷不乐,一次,不小心被火盆中的火烧伤屁股,身体日渐虚弱,两天后,抱着母亲大笑而死。死时 是1962年腊月,当时年仅23岁。 f

"猴孩"独特的行为和特征,在他的家族中绝无仅有。他的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都很正常。哥哥还当过生产队长。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也无反常之处。"猴孩"到底是谁的后代呢?

70年代,"野人"考察队顾问孟澜从巫山文化馆找到"猴孩"生前的照片,又挖出"猴孩"遗骨,经分析研究认为,"猴孩"的一切特征都符合于从猿到人进化过渡的特点,是本世纪30年代末,一个现代智人的中华妇女生了一个"亦猿亦人"的男孩。从生物学和医学的角度上来说,人与猴杂交,不可能受孕,因为二者不是同种,而不同种的生物是不能繁衍后代的。所以说,猴娃的父亲绝不是猴子。而根据附近多有"野人"活动的情况看,猴娃很像是现代文明人与"野人"杂交的后代,他像人的地方少,像猿的地方多。他更像鄂西北神农架所生活的"野人"的形态习性。这就开始把宁野人"考察与考古人类学、实验人类学结合起来。

三、追溯历史

神农架关于"野人"的传说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4到5世纪战国时期成书的《山海经》。《山海经·中次九经》中提到"熊山(即今鄂西北神农架)中有一种身高一丈左右,浑身长毛,长发、健走、善笑的"赣巨人"或称为"枭阳"、"狒狒"的动物。西汉时期成书的《尔雅》中记载:"狒狒"人形长丈,面黑色,身有毛,若反踵,见人而笑。"这种动物就是我们所说的"野人"。

更早一些,甚至还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24年,即距今3000年前,我国人民就捉到了一对"野人"献给了周成王。

战国时期,出生在神农架附近湖北秭归的、楚国著名的诗人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年)在他的《楚辞·九歌》中,也曾经以"野人"为题材,写过一首

《山鬼》的诗:

若有人兮山之阿,

彼薜苈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笔,

予慕予兮善窈窕。

屈原大夫在这里描写的"野人"形象是:似人非人,站在山梁子上,他披挂着薜苈藤,带系松萝蔓,多疑善笑,羞羞答答。

公元400年前的晋朝,在湖北房县(今神农架林大部分地区原属房县管辖)也有关于"野人"的记。如《尔雅翼》中说:"猩猩如妇人,披发、袒足、无膝、群行,遇人则手掩其形,谓之'野人'。"

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我国人民不仅捉到过"野人"献给皇帝,而且还给"野人"画了图像。

1977年,在房县高碑大队出土的西汉古墓中,一块作为陪葬的铜铸的摇钱树九子灯上,就有"野人"的画像。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野人"资料。

清代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由王严恭纂修的《郧阳府志·房县》中记载道:"房山在城南四十里,高险幽远,四面石洞如房,多毛人,修丈余,遍体生毛,时出山啮人鸡犬,拒者必遭攫搏,以炮枪之,铅子落地,不能伤……"这里的毛人即指"野人"。1925至1942年的18年间,房县有多次活捉和打死"野人"的记载,活捉以后,还绑着在房县大街上示众。

原湖北省水利设计院副院长翟瑞生回忆说:"1944年我在三五九旅工作,秋季离开延安,1946年秋,五师突围,春节前我们走到兴山县与房县交界处(即现在的神农架林区酒壶坪)时,发现在靠坡边的树林旁,站着两个'野人',正抬头看着我们,嘿嘿笑着,它们满身是毛,身上的毛是黑红色的,头发较长,披散着,颜色是淡棕色的;个子比普通人高,块头蛮大。高的那个是母的,两个乳房很大,它还用树叶围着下身。当时,我们与'野人'相距大约有二十几公尺。由于军纪严,我们没有人理它们,但整个部队的的人都亲眼看见了。"

原林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冯明银说:"'野人'这东西是有,我还见过。那是1960年,我正在盘龙搞中心工作。一天中午,我看到对面山上有一个'野人',头发很长,颜色很红,身子前面的毛是紫红色。当时我站在一起的5个生产队干部都看到了。他们吼了一声,'野人'才站起来走入老林中去了。"

纵观历史,被人们称为"野人"的奇异动物,在神农架生长繁衍,传宗接代,已有数千年之久了。

四、与"野人"的遭遇

历史只能说明过去。那么,当代人与"野人"的缘份如何呢?

1974年5月1日,房县桥上公社清溪大队副队长殷洪发在山坡上砍柴。他猛一抬头,发现从山下爬上来一个直立走、浑身长毛的怪物。这个怪物很快就来到他的面前,伸手就要抓殷洪发。这时,殷洪发想躲避已经来不及了。殷洪发立即用左手抓住这个怪物的头发,右手举起镰刀向怪物的左臂砍去。怪物疼痛难忍,叽哩哇啦乱叫,拼命从殷洪发手中挣脱逃走。但一撮红色头发却被殷洪发拔了下来,至今殷洪发的手中仍然还有30多根"野人"的红毛。

1976年春,东薅坪社员朱国强背着猎枪赶着牛群,到山上放牛。时至午,朱国强十分疲倦,于是,他便坐在一块石头上扶着猎枪打瞌睡。一阵怪叫声把他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啊呀!面前已站着一个似人非人、通体红毛的家伙。他一边狞笑,一边伸出毛茸茸的大手,抓住了朱国强的猎枪,另一只手抓住了朱国强的棉袄。朱国强拼命用力夺枪。由于用力过猛,双方都跌倒在地,顺着山坡滚了下去。正在紧要关头,朱国强平时精心饲养的一只大黄牯牛凶猛地冲了上来,一头向怪物撞去。红毛怪物一惊,掉转头向林中逃去。朱国强见怪物逃走了,连猎枪和棉袄也顾不得拿,没命地跑回家中,吓得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神农架南端的兴山县棒子公社,有一名叫甘明之的青年社员。他于1975年5月的一天与一个"毛人"相遇。这个"毛人"大约身高2米多,与甘明之面面相视。甘明之早已吓得魂不附体,只喊"救命"。但那"毛人"并不理会,一把抓住甘明之手中的棒子,一脚踏住了甘明之的左脚,并且眯着眼睛放声大笑。甘明之使劲挣扎,过了一会儿,发现左脚松动了,便丢掉棒子,拔腿就跑。将进村子时,一个趔趄,摔出好远。闻讯赶来救他的人把甘明之扶了回去。他一回到家便病倒了,半个月后才能下地干活。

五、林区党委邂逅"野人"

要说上面遇到"野人"的都是普通百姓的话,那么,下面再来讲一讲林区党委遇到"野人"的故事吧!

1976年5月14日凌晨一时,一辆吉普车正沿着房县和神农架交界处的椿树垭公路蜿蜒行驶。车上坐着刚从郧阳地区开会返回的神农架林区党委的5位领导干部。车刚一转弯,正在聚精会神开车的司机蔡师傅突然发现,在开阔的车灯照射下,公路上有一只动物正弓着身子迎着小车走来。蔡师傅一边高声叫醒打瞌睡的人:"注意!看前面。"一边加大油门,高速向这个动物冲去。但就在离它十多米远的时候,这个家伙猛地闪到路旁,惊慌地向公路边的山坡爬去。冲过来的汽车嘎然停下来,差一点就撞到它的身上。由于坡陡石松,这只怪物没能爬上坡去而顺着陡坡滑了下来。它以前肢着地,抬起头来,两只眼睛盯着车灯,形成前低后高,像人趴着的姿势。

这时,蔡师傅猛按喇叭,开大车灯,其他5人急速下车,分两路围住怪物。此时,与怪物相距只有12米远。他们惊奇地发现,趴在他们前面的是一个毛色发红、样子像人的从未见过的奇异动物。

当时在场的林区党委副书记任忻有事后说:"我在山区工作几十年,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动物。"林区革委会舒家国副主任说:"我小就喜欢打猎,见过的动物很多,但从未见过这样浑身都是红毛的动物,不知道它的厉害,不敢动它。"林区党委常委、财贸政治部余传勤主任说:"当时我在前面,一伸手就可以抓住它的腿。"可惜当时谁也没有带武器,一时找不到可以打击它的利器。只有农业局的周忠义局长在地上摸起一块石头,砸在它的屁股上。这只奇异的动物转过身子,缓缓地顺沟而下,然后拐向左侧,爬上了斜坡,进入林中,解黯里消失了。

后来,根据这6位目击者的回忆,一致认为:这动物肯定不是熊,更不是猴子、羚羊等动物,而是以前都没有见过的十分奇怪的动物。它毛色棕红、细软,脸呈麻色,脚毛发黑,背上有缕深枣红色的毛。臂毛下垂约4寸长。四肢粗大,大腿有饭碗粗,小腿细;前肢较后肢短,脚是软掌,走路无声。屁股肥大,身体很胖,好像怀孕似的,行动迟缓,走路笨拙。它的眼睛像人,无夜间反光;脸长,上宽下窄;嘴略突出;耳朵比人大些;额部有毛垂下;没有尾巴。

第二天,林区党委用电话向地委宣传部汇报了这一情况,随后又用加急电报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作了汇报。加急电报的消息,很快轰动了湖北,轰动了中国,轰动了世界,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对湖北神农架"野人"的关注。1977年在神农架开始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野人"考察活动。

六、搜集"野人"的证据

在湖北省委和中国科学院的领导下,1977年组织了建国以来最大的"野人"考察队。考察队员来自北京、上海、陕西、四川、湖北等省市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博物馆、动物园的专业人员,武汉部队33700部队派出了侦察支队,房县和神农架林区派出了熟悉情况的干部和向导。办公室设在神农架林区文化馆。这次考察历时140天。考察队员在当地群众的热情支持下,登险峰,爬悬崖,在山洞栖身,与野兽共宿,足迹遍布神农架及其周围方圆1500多平方公里的深山峡谷,用辛勤的汗水换回了大量的资料。

1977年6月19日晚,"野考"一队李健(原湖北省郧阳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接到一个紧急电话,报告了房县桥上公社群力大队女社员龚玉兰和她的4岁的儿子杨明安在水池垭路遇"野人",疲惫不堪的"野考"队员黄石波等人立刻赶到现场,找到了龚玉兰了解情况。在龚玉兰的带领下,找到"野人"蹭痒的那棵大松树,并在那棵树上取下几十根棕褐色的毛。毛是从13米到18 米高处的树干上找到的。从形状、粗细来看,与人的头发十分相似。后经武汉、北京等科研部门用显微镜观察,并与灵长目的动物--猕猴、金丝猴、白眉长臂猿、大猩猩、黑猩猩以及现代人的毛发作了比较。结果证明:"野人"毛主要形态结构特征明显不同于上述灵长目动物。以后又从7个地方找到了7份"野人"毛发,均是如此。

这次毛发鉴定,首次使用了微观水平的实验方法,标志着我国"野人"之谜的研究已经开始从神话传说、目击者提供证词这样的原始初级阶段向科学考察阶段进展。

1977年6月中旬,"野考"队员沿着100里无人区阴峪河一线向海拔3000多米的主峰攀登。就在那残积的雪地上,考察队民工刘大个子发现了一行清晰的脚印,一左一右地排列着,每一步跨度都在1米左右,足印长25厘米,弧度30度,大脚趾与其它四趾分开,脚掌前宽后窄。显然是一种两足行走的动物脚趾。在神农架板壁岩下,一次发现100多个脚印,最大的脚印长达42厘米。考察队首次灌制出5个石膏模型。经公安部门技术员鉴定,判断出既不是人的脚印,也不是其它动物的脚印,可能是"野人"的脚印。这个"野人"应该身高大约2米左右,体重约150公斤。

1977年8月30日,青年工人萧兴扬在林区泮水公社的龙洞沟发现了一个个子不高的"毛人"。这个"毛人"两足直立行走。考察队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左赴现场,虽未捉到"毛人",但发现了它留下的脚印和粪便,拍了照片,并对脚印浇铸了石膏模型。脚印全长245厘米,前宽后窄,大趾与其它四趾分开,缺乏足弓,脚掌微向内弯。这一脚印肯定不是熊的,而是属于灵长类的,似乎兼有人和猿的特点。

1980年"野考"队发现近千只"野人"脚印,最大的脚印长度为48厘米,步幅最大为22米。中国"野人"考察研究会执行主席、华东师大生物系副教授刘民壮断言:脚印是"野人"的间接证据,脚印多证明神农架是"野人"的老窝,有"野人"的群体。

作为旁证的另一手材料,就是关于"野人"窝的3次发现,其共同点是用多根竹子束扭编成沙发状。1980年6月上旬,考察队员在红岩子西南坡海拔2680米的竹林中,发现用箭竹编成的窝,每束竹子约七、八根旋转编织,形成沙发椅。长约89厘米,高约1米。同年6月5日,考察队员在枪刀山也发现了用竹子编织的窝,把90根竹子扭成一把,互相压在一起,成圆椅状,长15米,距离50米处又发现42厘米长"野人"脚印。没有用手劳动,是编不出这种窝的。人又没有这样大的力气,当时认为这是力大无穷的"野人"的杰作。

作为另一个有力的证据,就是化验"野人"的粪便。1976年11月前,在靠近神农架的房县蔡子洼东侧,曾有多人多次在这个地方发现过"野人",考察队对这里进行了现场搜索,在山梁半坡一个陡崖顶部发现了"野人"的6堆粪便,都已干燥。经观察,有较多未消化的果皮,野栗皮等残渣,在萧兴扬发现"野人"的地方找到的粪便中,还发现大量昆虫蛹皮,粪便直径25 厘米,这些粪便与熊、猴、猩猩的均不相同,且又与人的粪便有差异。人是不会吃昆虫与野果皮的。1980年考察队又多次找到"野人"的粪便,经分析粪便内有未消化的竹笋、橡子和小动物的毛骨,粪便呈盘状,在2个呈八字形的脚印之间,这明显和其它动物大便方式不同,而与人相似。

我就是 找我有事吗?

呵呵

开个玩笑

我觉得是有的

"野人"是当今世界"四大谜"之一。神农架到底有没有"野人",已经成为举世观注的问题。今年(这里指1995年,因为本文发表于1995年。作者注)2月,由15人组成的综合考察队在北京集训,准备在4月和9月到湖北省神农架林区进行为期近半年的两个单元的静态"野人"综合考察,以期揭开中国的"野人"之谜。

在这个科学之谜尚未揭开之前,我们应当如何来看待神农架的"野人"呢?神农架林区文化局科普作家尹笋君先生向我们讲述的故事,也许会令读者大开眼界。

一、一个离奇的传说

公元1915年(民国4年),神农架边缘地带的房县,有个叫王老中的人,他以打猎为生。一天,王老中进山打猎,中午吃过干粮,抱着猎枪在一棵大树下休息。不一会儿,他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朦胧中,他听到一声怪叫,睁眼一看,有一个2米多高、遍身红毛的怪物已近在咫尺。他的那只心爱的猎犬早已被撕成了血淋淋的碎片。王老中惊恐地举起猎枪……

没想到红毛怪物的速度更快,瞬间跨前一大步,夺过猎枪,在岩石上摔得粉碎。然后,笑眯眯地把吓得抖成一团的王老中抱进怀中……

王老中迷迷糊糊中,只感到耳边生风,估计红毛怪物正抱着自己在飞跑。不知翻过多少座险峰大山,最后他们爬进了一个悬崖峭壁上的深邃山洞。王老中渐渐地清醒过来,这才看清红毛怪物的胸前有两个像葫芦一样大的乳房。他立刻明白了,这个怪物原来是个女"野人"。

白天,女"野人"外出寻食。临走的时候,她便搬来一块巨石堵在洞口。晚上,女"野人"便抱着王老中睡觉。

一年后,女"野人"生下一个小"野人"。这个小"野人"与一般小孩相似,只是浑身也长有红毛。小"野人"长得很快,身材高大,力大无穷,已能搬得动堵

洞口的巨石了。由于王老中思念家乡的父母和妻儿,总想偷跑回家,无奈巨石堵死了他的出路。因此,当小"野人"有了力气后,他就有意识地训练小"野人"搬石爬山。一天,女"野人"又出去寻找食物,王老中便用手势让小"野人"把堵在洞口的巨石搬开,并且着自己爬下山崖,趟过一条湍急的河流,往家乡飞跑。就在这时,女"野人"回洞发现王老中不在洞里,迅速攀到崖顶嚎叫。小"野人"听到叫声,野性大发,边嚎边往回跑。由于小"野人"不知河水的深浅,一下子被急流卷走。女"野人"奄惨地大叫一声,从崖顶一头栽到水中,也随急流而去。

已不成人形的王老中逃回家中,家人惊恐万状,竟不敢相认。原来他已失踪十几年了,家人都认为他早已死了。

这个离奇的传说,向我们表明:"野人"与现代智能人能够婚配,说明二者有一定的血缘关系。只可惜王老中与红毛女"野人"的后代没有留在世上,不能作为考察"野人"的直接证据。

二、"猴孩"的故事

无独有偶。在神农架附近的巫山县也流传着一个类似的故事。

1938年,在海拔1900米的大巴山区的当阳,有一个树坪。这里,山势险峻,到处都是浓密的原始森林,林的边缘有一间孤孤零零的架式茅草房,房里住着一位叫桃花嫂的女人。那一年,桃花嫂32岁。一天,桃花嫂上山给丈夫送饭,一去便不复返了。30多天后,她衣衫褴褛地回到家。第二年4月,桃花嫂生了一个像猴子一样的儿子,两个月生牙,很利,常常咬破妈妈的乳头,指尖似爪,五、六岁才学会摇摇晃晃地直立行走,见人便"嘿嘿嘿"笑个不停,不会说话,偶尔"呷!加上!哦,哦,哦!"叫唤几声。随着年龄的增长,野性愈加明显,常年不穿衣服,不盖被子,把衣、被撕得粉碎,喜欢爬梯子,像猴子一样敏捷,上上下下,钻来钻去,有时还头朝下倒滑下来,人称之为"猴孩"。

60年代初,"猴孩"已20多岁了,身高2米多,头顶有纵向隆起,两耳较大,偏向头顶,两小臂有弯曲。因此,也有人称他为"猿孩"。"猿孩"性情粗野,见客人到家就猛扑过去,连抓带咬,爬山、过沟坎如履平地,只吃生食,见到树林狂喜乱奔。家里人怕他生事,就用绳子终日捆住他的手脚,精神上受到很大压抑,终日闷闷不乐,一次,不小心被火盆中的火烧伤屁股,身体日渐虚弱,两天后,抱着母亲大笑而死。死时 是1962年腊月,当时年仅23岁。 f

"猴孩"独特的行为和特征,在他的家族中绝无仅有。他的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都很正常。哥哥还当过生产队长。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也无反常之处。"猴孩"到底是谁的后代呢?

70年代,"野人"考察队顾问孟澜从巫山文化馆找到"猴孩"生前的照片,又挖出"猴孩"遗骨,经分析研究认为,"猴孩"的一切特征都符合于从猿到人进化过渡的特点,是本世纪30年代末,一个现代智人的中华妇女生了一个"亦猿亦人"的男孩。从生物学和医学的角度上来说,人与猴杂交,不可能受孕,因为二者不是同种,而不同种的生物是不能繁衍后代的。所以说,猴娃的父亲绝不是猴子。而根据附近多有"野人"活动的情况看,猴娃很像是现代文明人与"野人"杂交的后代,他像人的地方少,像猿的地方多。他更像鄂西北神农架所生活的"野人"的形态习性。这就开始把宁野人"考察与考古人类学、实验人类学结合起来。

三、追溯历史

神农架关于"野人"的传说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4到5世纪战国时期成书的《山海经》。《山海经·中次九经》中提到"熊山(即今鄂西北神农架)中有一种身高一丈左右,浑身长毛,长发、健走、善笑的"赣巨人"或称为"枭阳"、"狒狒"的动物。西汉时期成书的《尔雅》中记载:"狒狒"人形长丈,面黑色,身有毛,若反踵,见人而笑。"这种动物就是我们所说的"野人"。

更早一些,甚至还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24年,即距今3000年前,我国人民就捉到了一对"野人"献给了周成王。

战国时期,出生在神农架附近湖北秭归的、楚国著名的诗人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年)在他的《楚辞·九歌》中,也曾经以"野人"为题材,写过一首

《山鬼》的诗:

若有人兮山之阿,

彼薜苈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笔,

予慕予兮善窈窕。

屈原大夫在这里描写的"野人"形象是:似人非人,站在山梁子上,他披挂着薜苈藤,带系松萝蔓,多疑善笑,羞羞答答。

公元400年前的晋朝,在湖北房县(今神农架林大部分地区原属房县管辖)也有关于"野人"的记。如《尔雅翼》中说:"猩猩如妇人,披发、袒足、无膝、群行,遇人则手掩其形,谓之'野人'。"

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我国人民不仅捉到过"野人"献给皇帝,而且还给"野人"画了图像。

1977年,在房县高碑大队出土的西汉古墓中,一块作为陪葬的铜铸的摇钱树九子灯上,就有"野人"的画像。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野人"资料。

清代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由王严恭纂修的《郧阳府志·房县》中记载道:"房山在城南四十里,高险幽远,四面石洞如房,多毛人,修丈余,遍体生毛,时出山啮人鸡犬,拒者必遭攫搏,以炮枪之,铅子落地,不能伤……"这里的毛人即指"野人"。1925至1942年的18年间,房县有多次活捉和打死"野人"的记载,活捉以后,还绑着在房县大街上示众。

原湖北省水利设计院副院长翟瑞生回忆说:"1944年我在三五九旅工作,秋季离开延安,1946年秋,五师突围,春节前我们走到兴山县与房县交界处(即现在的神农架林区酒壶坪)时,发现在靠坡边的树林旁,站着两个'野人',正抬头看着我们,嘿嘿笑着,它们满身是毛,身上的毛是黑红色的,头发较长,披散着,颜色是淡棕色的;个子比普通人高,块头蛮大。高的那个是母的,两个乳房很大,它还用树叶围着下身。当时,我们与'野人'相距大约有二十几公尺。由于军纪严,我们没有人理它们,但整个部队的的人都亲眼看见了。"

原林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冯明银说:"'野人'这东西是有,我还见过。那是1960年,我正在盘龙搞中心工作。一天中午,我看到对面山上有一个'野人',头发很长,颜色很红,身子前面的毛是紫红色。当时我站在一起的5个生产队干部都看到了。他们吼了一声,'野人'才站起来走入老林中去了。"

纵观历史,被人们称为"野人"的奇异动物,在神农架生长繁衍,传宗接代,已有数千年之久了。

四、与"野人"的遭遇

历史只能说明过去。那么,当代人与"野人"的缘份如何呢?

1974年5月1日,房县桥上公社清溪大队副队长殷洪发在山坡上砍柴。他猛一抬头,发现从山下爬上来一个直立走、浑身长毛的怪物。这个怪物很快就来到他的面前,伸手就要抓殷洪发。这时,殷洪发想躲避已经来不及了。殷洪发立即用左手抓住这个怪物的头发,右手举起镰刀向怪物的左臂砍去。怪物疼痛难忍,叽哩哇啦乱叫,拼命从殷洪发手中挣脱逃走。但一撮红色头发却被殷洪发拔了下来,至今殷洪发的手中仍然还有30多根"野人"的红毛。

1976年春,东薅坪社员朱国强背着猎枪赶着牛群,到山上放牛。时至午,朱国强十分疲倦,于是,他便坐在一块石头上扶着猎枪打瞌睡。一阵怪叫声把他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啊呀!面前已站着一个似人非人、通体红毛的家伙。他一边狞笑,一边伸出毛茸茸的大手,抓住了朱国强的猎枪,另一只手抓住了朱国强的棉袄。朱国强拼命用力夺枪。由于用力过猛,双方都跌倒在地,顺着山坡滚了下去。正在紧要关头,朱国强平时精心饲养的一只大黄牯牛凶猛地冲了上来,一头向怪物撞去。红毛怪物一惊,掉转头向林中逃去。朱国强见怪物逃走了,连猎枪和棉袄也顾不得拿,没命地跑回家中,吓得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神农架南端的兴山县棒子公社,有一名叫甘明之的青年社员。他于1975年5月的一天与一个"毛人"相遇。这个"毛人"大约身高2米多,与甘明之面面相视。甘明之早已吓得魂不附体,只喊"救命"。但那"毛人"并不理会,一把抓住甘明之手中的棒子,一脚踏住了甘明之的左脚,并且眯着眼睛放声大笑。甘明之使劲挣扎,过了一会儿,发现左脚松动了,便丢掉棒子,拔腿就跑。将进村子时,一个趔趄,摔出好远。闻讯赶来救他的人把甘明之扶了回去。他一回到家便病倒了,半个月后才能下地干活。

五、林区党委邂逅"野人"

要说上面遇到"野人"的都是普通百姓的话,那么,下面再来讲一讲林区党委遇到"野人"的故事吧!

1976年5月14日凌晨一时,一辆吉普车正沿着房县和神农架交界处的椿树垭公路蜿蜒行驶。车上坐着刚从郧阳地区开会返回的神农架林区党委的5位领导干部。车刚一转弯,正在聚精会神开车的司机蔡师傅突然发现,在开阔的车灯照射下,公路上有一只动物正弓着身子迎着小车走来。蔡师傅一边高声叫醒打瞌睡的人:"注意!看前面。"一边加大油门,高速向这个动物冲去。但就在离它十多米远的时候,这个家伙猛地闪到路旁,惊慌地向公路边的山坡爬去。冲过来的汽车嘎然停下来,差一点就撞到它的身上。由于坡陡石松,这只怪物没能爬上坡去而顺着陡坡滑了下来。它以前肢着地,抬起头来,两只眼睛盯着车灯,形成前低后高,像人趴着的姿势。

这时,蔡师傅猛按喇叭,开大车灯,其他5人急速下车,分两路围住怪物。此时,与怪物相距只有12米远。他们惊奇地发现,趴在他们前面的是一个毛色发红、样子像人的从未见过的奇异动物。

当时在场的林区党委副书记任忻有事后说:"我在山区工作几十年,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动物。"林区革委会舒家国副主任说:"我小就喜欢打猎,见过的动物很多,但从未见过这样浑身都是红毛的动物,不知道它的厉害,不敢动它。"林区党委常委、财贸政治部余传勤主任说:"当时我在前面,一伸手就可以抓住它的腿。"可惜当时谁也没有带武器,一时找不到可以打击它的利器。只有农业局的周忠义局长在地上摸起一块石头,砸在它的屁股上。这只奇异的动物转过身子,缓缓地顺沟而下,然后拐向左侧,爬上了斜坡,进入林中,解黯里消失了。

后来,根据这6位目击者的回忆,一致认为:这动物肯定不是熊,更不是猴子、羚羊等动物,而是以前都没有见过的十分奇怪的动物。它毛色棕红、细软,脸呈麻色,脚毛发黑,背上有缕深枣红色的毛。臂毛下垂约4寸长。四肢粗大,大腿有饭碗粗,小腿细;前肢较后肢短,脚是软掌,走路无声。屁股肥大,身体很胖,好像怀孕似的,行动迟缓,走路笨拙。它的眼睛像人,无夜间反光;脸长,上宽下窄;嘴略突出;耳朵比人大些;额部有毛垂下;没有尾巴。

第二天,林区党委用电话向地委宣传部汇报了这一情况,随后又用加急电报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作了汇报。加急电报的消息,很快轰动了湖北,轰动了中国,轰动了世界,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对湖北神农架"野人"的关注。1977年在神农架开始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野人"考察活动。

六、搜集"野人"的证据

在湖北省委和中国科学院的领导下,1977年组织了建国以来最大的"野人"考察队。考察队员来自北京、上海、陕西、四川、湖北等省市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博物馆、动物园的专业人员,武汉部队33700部队派出了侦察支队,房县和神农架林区派出了熟悉情况的干部和向导。办公室设在神农架林区文化馆。这次考察历时140天。考察队员在当地群众的热情支持下,登险峰,爬悬崖,在山洞栖身,与野兽共宿,足迹遍布神农架及其周围方圆1500多平方公里的深山峡谷,用辛勤的汗水换回了大量的资料。

1977年6月19日晚,"野考"一队李健(原湖北省郧阳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接到一个紧急电话,报告了房县桥上公社群力大队女社员龚玉兰和她的4岁的儿子杨明安在水池垭路遇"野人",疲惫不堪的"野考"队员黄石波等人立刻赶到现场,找到了龚玉兰了解情况。在龚玉兰的带领下,找到"野人"蹭痒的那棵大松树,并在那棵树上取下几十根棕褐色的毛。毛是从13米到18 米高处的树干上找到的。从形状、粗细来看,与人的头发十分相似。后经武汉、北京等科研部门用显微镜观察,并与灵长目的动物--猕猴、金丝猴、白眉长臂猿、大猩猩、黑猩猩以及现代人的毛发作了比较。结果证明:"野人"毛主要形态结构特征明显不同于上述灵长目动物。以后又从7个地方找到了7份"野人"毛发,均是如此。

这次毛发鉴定,首次使用了微观水平的实验方法,标志着我国"野人"之谜的研究已经开始从神话传说、目击者提供证词这样的原始初级阶段向科学考察阶段进展。

1977年6月中旬,"野考"队员沿着100里无人区阴峪河一线向海拔3000多米的主峰攀登。就在那残积的雪地上,考察队民工刘大个子发现了一行清晰的脚印,一左一右地排列着,每一步跨度都在1米左右,足印长25厘米,弧度30度,大脚趾与其它四趾分开,脚掌前宽后窄。显然是一种两足行走的动物脚趾。在神农架板壁岩下,一次发现100多个脚印,最大的脚印长达42厘米。考察队首次灌制出5个石膏模型。经公安部门技术员鉴定,判断出既不是人的脚印,也不是其它动物的脚印,可能是"野人"的脚印。这个"野人"应该身高大约2米左右,体重约150公斤。

1977年8月30日,青年工人萧兴扬在林区泮水公社的龙洞沟发现了一个个子不高的"毛人"。这个"毛人"两足直立行走。考察队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左赴现场,虽未捉到"毛人",但发现了它留下的脚印和粪便,拍了照片,并对脚印浇铸了石膏模型。脚印全长245厘米,前宽后窄,大趾与其它四趾分开,缺乏足弓,脚掌微向内弯。这一脚印肯定不是熊的,而是属于灵长类的,似乎兼有人和猿的特点。

1980年"野考"队发现近千只"野人"脚印,最大的脚印长度为48厘米,步幅最大为22米。中国"野人"考察研究会执行主席、华东师大生物系副教授刘民壮断言:脚印是"野人"的间接证据,脚印多证明神农架是"野人"的老窝,有"野人"的群体。

作为旁证的另一手材料,就是关于"野人"窝的3次发现,其共同点是用多根竹子束扭编成沙发状。1980年6月上旬,考察队员在红岩子西南坡海拔2680米的竹林中,发现用箭竹编成的窝,每束竹子约七、八根旋转编织,形成沙发椅。长约89厘米,高约1米。同年6月5日,考察队员在枪刀山也发现了用竹子编织的窝,把90根竹子扭成一把,互相压在一起,成圆椅状,长15米,距离50米处又发现42厘米长"野人"脚印。没有用手劳动,是编不出这种窝的。人又没有这样大的力气,当时认为这是力大无穷的"野人"的杰作。

作为另一个有力的证据,就是化验"野人"的粪便。1976年11月前,在靠近神农架的房县蔡子洼东侧,曾有多人多次在这个地方发现过"野人",考察队对这里进行了现场搜索,在山梁半坡一个陡崖顶部发现了"野人"的6堆粪便,都已干燥。经观察,有较多未消化的果皮,野栗皮等残渣,在萧兴扬发现"野人"的地方找到的粪便中,还发现大量昆虫蛹皮,粪便直径25 厘米,这些粪便与熊、猴、猩猩的均不相同,且又与人的粪便有差异。人是不会吃昆虫与野果皮的。1980年考察队又多次找到"野人"的粪便,经分析粪便内有未消化的竹笋、橡子和小动物的毛骨,粪便呈盘状,在2个呈八字形的脚印之间,这明显和其它动物大便方式不同,而与人相似。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242576html

客至①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②不曾缘客扫,蓬门③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④,酒家贫只旧醅⑤。

肯⑥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⑦尽余杯。

注释:

①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首诗大约作于上元二年(761)。这时,杜甫住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的草堂里,生活比较安定。诗题下原有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唐人对县令的称呼。过,拜访。

②〔花径〕这里指杜甫草堂外的一条小路,路边有野花。

③〔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意思是房子简陋。

④〔盘飧(sūn)市远无兼味〕由于距市镇远(买不到好吃的),盘子里的菜肴味道很单调。飧,熟食。兼味,多种美味佳肴。

⑤〔醅(pēi)〕未过滤的酒。

⑥〔肯〕正、恰。

⑦〔呼取〕叫过来。

旅 夜 书 怀①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②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③,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④,官应老病休⑤。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

① 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永泰元年(765),杜甫的好友、成都尹严武死去,使杜甫失去了依托,只好离开成都。这首诗是他在从成都到渝州(今重庆市)、忠州(今重庆忠县)的途中写的。旅夜,旅途之夜。

②〔危樯〕高高的桅杆。危,高。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③〔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④〔名岂文章著〕我的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赫呢这一句和下一句都是反其意而写的。

⑤〔官应(yīng)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罢退。杜甫实因上疏救房琯(guǎn)触怒唐肃宗而被罢官。房�(697—763),曾任宰相,后因兵败被贬。应,认为是、是。

咏 怀 古 迹①(其三)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②,生长明妃③尚有村。

一去紫台④连朔漠⑤,独留青冢⑥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⑦,环�空归月夜魂⑧。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⑨。

注释:

①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咏怀古迹》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是歌咏王昭君的。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有二说:一说,大历元年(766)作于夔州(今重庆奉节)。一说,大历三年(768)作于出峡至归州(今湖北秭归)、江陵途中。

②〔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

③〔明妃〕即王昭君,后人因避晋文帝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明妃。昭君村在归州东北40里处,相传是王昭君的出生地。

④〔紫台〕即紫宫,汉宫名。

⑤〔朔漠〕北方流沙之地。朔,北方。

⑥〔青冢(zhǒng)〕指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20里处。传说边地多白草,惟独昭君墓上草色青青。冢,坟墓。

⑦〔画图省(xǐng)识春风面〕从画像上可以约略看到她的青春容貌。据《西京杂记》载:汉元帝因宫女很多,命画师一一画像供自己挑选。宫女们为得到皇帝宠幸,纷纷向画师行贿,独有王昭君自恃貌美,不肯行贿,画师故意将她画丑了,未被召幸。后匈奴单于呼韩邪来朝,求美人为阏氏(yān zhī),元帝派昭君去。临行时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元帝很后悔,但已无法挽回。省识,不识。

⑧〔环�空归月夜魂〕空有她的魂魄月夜归来。这是说昭君已死葬沙漠,不得归汉,即使月夜魂归,也是徒然。环�,古人衣带上系的玉佩,这里指代王昭君。月夜,亦作夜月。

⑨〔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千载之下,琵琶弹奏的胡乐中,还分明诉说着她的怨恨。这是指琵琶曲《昭君怨》说的,相传其词为王昭君所作。胡语,指胡人的乐曲。论,诉说。

阁夜①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②,天涯霜雪霁寒宵③。

五更鼓角④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⑤。

野哭千家闻战伐⑥,夷歌数处起渔樵⑦。

卧龙⑧跃马⑨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⑩。

注释:

①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首诗是大历元年(766)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②〔岁暮阴阳催短景(yǐng)〕意思是,冬季到了,白天的时间越来越短。岁暮,冬季,一年的最后。阴阳,我国古代以向日为阳,背日为阴,这里指昼夜长短的变化。催短景,日照时间越来越短。景,影,日光。

③〔天涯霜雪霁寒宵〕漫天的霜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霁,雪止。

④〔五更鼓角〕意思是,天未明时,当地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鼓、角,都是军中的乐器,用于报时或发号施令。

⑤〔三峡星河影动摇〕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⑥〔野哭千家闻战伐〕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战伐,指崔旰(gàn)之乱。永泰元年四月,郭英(yì)继任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尹;十月,严武旧部崔旰起兵攻郭英,郭逃到简阳,被韩澄杀死。此后,效忠郭的一批武将又联合起来讨伐崔旰,蜀中大乱。

⑦〔夷歌数处起渔樵〕有好几个地方,渔人、樵夫们唱起了民歌。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⑧〔卧龙〕指诸葛亮。

⑨〔跃马〕指公孙述,字子阳,扶风人。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仗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

⑩〔人事音书漫寂寥〕人事,指交游。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漫寂寥,徒然感到寂寞。漫,徒然、白白地。

登 岳 阳 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②,乾坤日夜浮③。

亲朋无一字④,老病有孤舟⑤。

戎马关山北⑥,凭轩涕泗流。

注释:

①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首诗是大历三年(768)冬,诗人自公安(今属湖北)到达岳阳(今属湖南)后写的。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

②〔吴楚东南坼(chè)〕意思是,吴、楚两地以此划分疆域:东为吴,南为楚。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③〔乾坤日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④〔无一字〕音讯全无。字,指书信。

⑤〔老病有孤舟〕年老多病,只有孤零零的一只船伴随自己。杜甫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所以这样说。

⑥〔戎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这年八月,吐蕃以十万人进攻灵武(今宁夏中卫以北),以二万人进攻州(今陕西旬邑西)。戎马,借指战争。

度浮桥至南台1 陆游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2。

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3。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4。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5。

1 南台是福州外闽江中的一个岛,又称南台山。浮桥是用船作桥墩架设的桥。

2 客中:离开故乡在外。废登临:久未登山临水。

3 九轨:九条并排的车辙;千艘:指浮桥由很多船只组成。这里用“九轨”和“千艘”来形容浮桥的宽和长,并非实指。系(jì去声),拴住,缚在一起。

4 这两句写南台岛上所见所闻。前一句是写寺楼的钟鼓催昏报晓,是写实;后一句写墟落(村落)的云烟鉴古阅今,是写虚。虚实相映,既是写景,也是抒情。

5 福州多榕树,有“榕城”之称,南台岛上也是榕树成荫。

此诗作于绍兴二十九年(1159),陆游三十五岁。当年秋天他调任福州决曹。此诗写诗人病后出游南台时的见闻,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情绪的变化:由于久病,懒于登临,慕名出游南台,也只是抱着“试一寻”的心理。渡江之时,看到宽广绵长的浮桥横卧波涛之上,桥上游人缓步而行,履险如平,不禁心境廓然。到达岛上,登寺楼而闻钟鼓,访墟落而赏云烟,到处是一派生机,同时也使人产生一种时光流逝、岁月匆匆之感。那种因为久病而消沉的心情一扫而空。于是醉坐榕阴,吹起横笛来抒发胸中的豪气。情景交融,虚实相映,把简练的景物描写与细腻的心理描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来,这是此诗最有特色的地方。

游山西村1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4。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5。

1. 山西村在陆游的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

2. 腊酒:腊月(即农历十二月)为过年酿造的酒。浑:一般百姓家酿的酒,酒中常残留一些糟粕,看上去浑浊不清。

3. 这两句所写的景象,在现实中常常可以看到,陆游以前的人也已写过。如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忽与前山通”;柳宗元《袁家渴记》:“舟行若穷,忽又无际”;卢纶《送吉中孚归楚州》:“暗入无路山,心知有花处”;耿湋《仙山行》:“花落寻无径,鸡鸣觉有村”;强彦文《失题》:“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王安石《江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但是陆游这两句却比前人描写更加准确,修辞更加讲究,表达更加充分,因而也更加容易感染读者。这一联本来描写的是山阴某一角落的具体景物,但后来的人却常常把它单独引用,来表达某种人生境遇、某种哲学理念。后世甚至有人把上句修改为“山穷水复疑无路”,以突出和强调对比效果。根据原诗描摹的景象,“山穷水尽”显然不对;但如果作为哲理诗看待,“山重水复”却又似乎不足以表现那种“绝处逢生”的境界。从这一联的流传与变化之中,可以看到文艺心理学和文艺社会学中一个有趣的现象。

4. 春社:古代风俗,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称为“社”日,人们吹箫击鼓,演出各种节目,摆设各种食物,向土地神“社公”祭献,以祈祷好年成。

5. 闲乘月:趁着月光闲游。无时:随时。

此诗作于宋乾道二年(1166),陆游四十二岁。前一年,他在南昌被朝廷免职,回到山阴故里。第七句的“若许”两个字,透露他对这次免职有一些不满,也对今后的复职仍抱有一些希望,因而诗人此时并不安于退居故里,也不会真的“柱杖无时夜叩门”,与普通农民一起生活。然而诗人对于农村、对于农民的生活非常热爱,所以诗里所表现的景色才会那样优美、风俗才会那样淳朴、农民才会那样可爱。寥寥数句,绘出了一幅美妙的农村风景画和农家风俗图。但是有一点却是无法用画笔描出来的,那就是作者在诗里表现的那种真挚情感。

剑门道中遇微雨1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2。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3。

1. 剑门即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东北。此诗作于从汉中赴成都的途中。

2. 征尘,旅途中沾染的灰尘。消魂:陶醉于欢乐之中或沉浸于痛苦之中,都可称为“消魂”或“销魂”。这里可以解释为兴奋。

3. 在中国文学史上,著名文学家,特别是大诗人中,原籍四川或后来进入四川居住的人很多,著名的有司马相如、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等人,这样,就有人把诗人的成名、成熟与四川联系起来,仿佛诗人一入蜀中,诗歌造诣就会提高。驴子是古代常用的交通工具,而诗人又常常把驴子写到诗里去,比如李白在华阴骑驴,杜甫自称“骑驴三十载”,当时还有人画过两人的骑驴图;李贺骑驴觅诗、贾岛骑驴赋诗和郑綮的名言“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等等,都是诗史上流传的佳话。这样,诗人与驴子又有了一种特殊的联系,仿佛驴子是诗人专用的坐骑。此时骑在驴背、身入剑门的陆游想起这些典故,于是便要自问:自己是否有资格作一个诗人?还有,自己是否只适合做一个诗人呢?

用一些特定的环境、特定的道具乃至特定的气象以及一些典故等等(就是古代诗歌理论所说的“诗料”),来塑造一种典型的形象,这是陆游的拿手好戏。比如,他用“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这短短七个字、三件事物,便塑造了一个驰骋在国防前线的壮士形象。在这首诗中,诗人则用细雨、驴、剑门,还有沾满灰尘和酒渍的衣裳,把自己描绘成一位典型的诗人形象。这些平常习见的事物,经过诗人的提炼组合,便给读者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仿佛诗人应该就是这个样子:有一些浪漫,有一些清高,有一些寒伧,还有一些颓废与痴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0600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3
下一篇2023-10-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