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苏州园林”,不少人脑中会自然浮出想象:踏过碧泉一池、堆叠山石,漫步亭台轩榭、曲径长廊,手捧一盏香茗,便可倚楼听雨、品闻花香。
始于春秋,盛于明清,苏州园林从古至今是诗意江南的代表。历经千百年风雨洗礼,苏州城内目前尚存100多座古典园林,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9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置身坐落在苏州市中心的园林庭院,顿感清幽闲适,让人“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走走停停,游人难免心生困惑:在自然风光匮乏的闹市,苏州园林是如何实现可赏、可游、可居的?
三万顷太湖裁一角,七十二山峰剪一片,集山川城郭于一园内,这便是苏州园林。
(小标题)“咫尺乾坤”
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阖闾称雄一方,下令大夫伍子胥造阖闾大城,苏州建城史由此展开。此后吴国王室兴建夏驾湖、姑苏台等大量苑囿别馆,开启姑苏城内造皇家花园的传统。随着战火纷争,如今留存下来的多是宋元明清时期士绅官贾的私家庭院。
初春时节,位于苏州城东南隅的网师园内暗香浮动。这座占地约8亩的园林,是江南中小型园林的典范,被誉为“小园极则”。洞门前、花窗下、假山旁,腊梅与园林景致搭配成趣,移步换景,让人不禁感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雅致的园林之景源于太湖山水。北宋末年徽宗皇帝赵佶,下令征集太湖花木湖石,后运到汴京(今河南开封)开造园林。此事由苏州人朱勔负责办理,他借机敲诈勒索,到处搜寻奇石异卉,这就是 历史 上的“花石纲”事件。据传如今苏州织造府遗址的瑞云峰,正是当时征集后未运走的“花石纲”遗物。
园林的精巧更与匠人技艺密不可分。永乐年间,主持建设北京故宫的蒯祥就是苏州香山人,香山匠师手艺精绝,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于香山”的美誉,而苏州古典园林多出于“香山帮”之手。
“山石、花木、建筑、水景是造园的四大核心要素,造园者将这些要素相互交织,构成数不尽的斑斓组合,让园林层次错落有致,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苏州园林博物馆馆长薛志坚介绍。
正如作家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一文中所说,“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成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里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始建于明代的拙政园,是当今苏州面积最大的园林,由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人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上拓建而成。名著《红楼梦》的诞生与拙政园不无瓜葛,相传康熙年间曹雪芹出生于园内,少年时常在园中徜徉,书中大观园的许多景致描写便取材于拙政园。
站在最能代表拙政园特色的中花园内,能见以挖池堆山方式筑成的三座小岛,水流潺潺,树木层叠,给人“曲径通幽”之感。拙政园管理处副主任程洪福表示,拙政园东西向较长,而南北直线距离仅50米,造园者通过石桥、水面、小岛等细节,将整个园林分割成多个空间,由此实现“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效果。
拙政园内诸多庭院以白色墙体为背景,点缀少许竹子和石头,留下或多或少的空白。而在相隔不远的古城园林集聚地带,坐落着由知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步入其间,仿佛也能感受到观园之趣。
同拙政园一样,苏州博物馆新馆也选取白色为建筑主色调,辅以适当黑与灰,好似中国画的白描。整体以水池为中心,北部以拙政园院墙为界,所有展厅流线皆围水而设,像是为追求古典园林意境而造,以“神似而非形似”的方式传承了园林艺术的 历史 文脉。
(小标题)“天人合一”
清朝咸丰末年,一场兵燹突降苏州。战火连绵10余公里,从城西运河畔一直烧到阊门城下,往日繁华的商贾集市尽数化作一片焦土。而在烟尘笼罩的城墙外,一座精美的园林竟岿然独存,令人惊叹。这座园林由明代苏州人刘恕所得,被称为“刘园”,但后人因其逃脱兵祸奇迹留存,逐渐冠之以“留园”。
步入留园,可以感受到刘氏的格调。据 历史 记载,刘恕“无声色之好,惟性嗜花石”,他自刻闲章“寄傲一十二峰之间”,又自号“一十二峰啸客”。如今在园内能觅得刘恕费心搜罗的奇石十二峰,山石形态原始粗犷,透露出他不喜雕琢的自然情趣。
在学者王稼句眼里,“园林如画、如书,是需要好好读的”。年逾古稀的苏州居民李阿成对此很有心得,他在老城区数个园林周边生活了40余年。“城内人口多,自然风光少,苏州园林就是人们对自然的向往,是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创造。”李阿成说。
李阿成的观察,反映了苏州园林背后中国古典哲学“天人合一”的理念,即万物与人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依托这种理念,叠山理水、建筑花木不只供人欣赏,还在园内营造出可寄情于物,调动全身感官与自然交流的环境氛围。
比如拙政园、留园等园林内随处可见的圆形洞门,是模仿天上圆月而筑,寄托了古今国人对圆满生活的诗意情结。再譬如作家郁达夫在《苏州烟雨季》中所述,烟雨朦胧的园林,不仅有雨滴空阶的浪漫,也让人感受到那份“远离尘嚣、风雅自得”。
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取名也意在自然情深。拙政园有“兰雪堂”,取自李白的“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留园洞门“又一村”,取自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网师园“月到风来亭”则取意宋人邵雍的诗句“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若是清风徐来,临风赏月,犹如游于世外桃源。
沿池碧桃垂柳、石凳成排,隔水可见驳岸嶙峋、古亭飞檐,这便是苏州现存园林中 历史 最悠久的沧浪亭。沧浪亭始为宋代文人苏舜钦的私家花园,苏舜钦是范仲淹、欧阳修的知心好友,属于主张革新一派,因被朝中官员弹劾罢去官职隐居苏州,花四万贯钱买地造了沧浪亭。
欧阳修遂作《沧浪亭》长诗,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而后沧浪亭中就此句以及苏舜钦的《过苏州》一诗中“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各取一句,集成“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一则对联,向后人展现淡泊明志、闲适自得的心境。
(小标题)“诗与远方”
清同治十二年,常州人盛康买下躲过劫波的“刘园”,并正式改名为“留园”,在《申报》刊登了园林易名的消息。几年后,盛家又登报称:“留园修葺一新,本月初二开栅放人游览,三日内不取分文,初五起每人游园收钱七十文,以抵日后园中的修理之费。”这一创收的营销策略,令游园者自此络绎不绝。
春赏牡丹、夏日观荷、秋闻桂香、冬品寒梅,一座座私家园林的对外开放,彻底解放了世人的诗意志趣,品味园林更成为当代苏州人美好生活的写照。“除了四时之景不同,在苏州园林观景能体验一步一景。”薛志坚说,比如站在网师园内,只要走过一扇门宇,就能看到三种截然不同的美景。
入夜时分,踏着青砖石板来到沧浪亭,实景版昆曲《浮生六记》正在上演。演员们移步换景,演绎诗意的苏式生活,观众们紧紧跟随,聆听吴侬软语。“曲高”却不“和寡”,沧浪亭内一有演出,几乎场场人气爆棚。
从精神层面“诗意”空间的充盈,可看出造园智慧的外化。比如苏州提倡从“苏州园林”迈向“园林苏州”,通过在古城中见缝插绿,让市民出行500米以内即步入绿色空间。“城市建设应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副局长邵雷说。
西方园林在造园中,多强调人的意志和秩序,可见大面积人工草坪、修剪过的绿篱、喷泉以及对称式布局等。而中国园林更强调自然肌理和形态,如对太湖石讲究“漏瘦皱透”,对跌水讲究蜿蜒自然,对古树讲究盘根错节,倚势而植。
1899年,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踏入中国搜集、引种花卉植物。经过多年寻访游历,他沉醉于各地独具特色的花卉和园林,写下著作《中国——园林之母》,让中式园林享誉世界。
2020年10月,美国洛杉矶亨廷顿图书馆内的流芳园扩建后对外开放。这座海外规模最大、最完整的苏州园林占地72亩,拥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楹联抱柱,被称为拙政园的“姊妹园”。“己心妩媚,则世间妩媚。”苏州园林早已摒弃孤芳自赏,类似流芳园的复刻版屡屡“漂洋过海”,让这份璀璨的中华文化与世共享。
网师园内有一处“殿春簃”,是匠心独运的景致。三扇后窗外分别栽种芭蕉、竹子和腊梅,象征夏秋冬三季,而门匾上的“殿春”指代春末开花的芍药花,合在一起,便是四季,可谓自然与人文的绝妙结合。
而早在40多年前,以“殿春簃”为蓝本建造的“明轩”便走出国门,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落成,成为首个出口海外的中国园林。到如今,50余座苏州园林及模型在世界各处落地生根。
这是一篇很久的文字了,初稿是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网络出现以后,最早出现在某网站的论坛里。后来被转载盗名了无数次,作者不下百名。最后两句词,也是作者按照《长相思》的韵律独创。
以下是本篇作者的笔名和原文全貌。
今夜 让我静静的想你
作者:艾子
(女)今夜,我怅坐一隅静静的想你,想知道你在做什么,想知道你有没有在想我,想知道当你凝视远方的时候,你的眼前是否划过我的身影;想知道当你走进甜美的梦乡,是否看到我在梦的路口等你。
(男)今夜,深秋的风,送来些许凉凉的寒意。我伫立窗前,一任银色的月光,涂满我的躯体。远方的你,还好吗?咋暖还寒的季节,你是否随着气温的骤变,增减了羽衣?你柔弱的体质,是否经受得住夜晚凉意的侵袭?
(女)我喜欢静静的坐在这里想你,虽然,我不知道这样静静地想一个人,对方是否能真切的感受到。如果你常常会有一种莫名的心动,你是否知道这是因为我在远方静静地想你?
(男)我知道远方的你,清纯、善良而又美丽。当云的舟楫,送来一袭素衣的你,我便在心底感谢上苍的怜悯和善意。你的娇羞、你的牵挂、你温情的呢喃,使我在莫名的心动中,忘却了自己。
(女)就这么静静的想你,在这个平淡的夜晚,因为想起了你,这个夜晚变的忧郁而美丽。我想你,想为你点亮一盏桔色的灯,静静守候着你疲惫的归来;想为你递上一杯温热的香茗,缓缓驱散你脸上的倦容;想用我温柔纤细的手指,轻轻抚平你眼角的皱纹;想用我轻柔温情的呢喃,抚慰你驿动不安的心灵。然后静静地看着你……
我祈求,祈求这一刻的宁静、永恒。
(男)当浓浓的思念,悄悄的永住在心田,我便在浑然不觉中,把自己劈作了两半,一半的我,挣扎于现实生活中,并承受着太多太多的不幸和磨难,在无法自拔的痛苦里,继续重复着恶梦的纠缠;另一半的我,在浓浓的化不开的思念中,聚拢起早已破碎的心,在难以言喻的感动中,渴望着不曾有过的烂漫!……
我渴望,渴望风和日丽的港湾。在宁静中,尽情感受那份馨香,那份心灵的世外桃源!
(女)我喜欢这样想你,让自己的心有了柔柔的疼痛和幸福的甜蜜。不经意间,我会静静地想你的名字,想你的身影,想你爽朗的笑声,想与你相拥在雨中漫步,想与你在幽幽月华下携手相依,然后一起慢慢老去。
(男)你知道吗?在这个月光如水的夜晚里,我仰望星空,浩瀚的苍穹里,牛郎星与织女星,遥遥相对,痴痴的守望着一个又一个无悔的千年,在岁月沧桑的眼眸里,永恒定格凄美无比的容颜!岁月可以老去人的机体,老不去的,是人的那份真挚的情感。愈久、愈浓、愈醇、愈香,牵动着心灵的,是深深的眷恋。
(女)如果可以,我情愿是一只鸟儿,可以飞越万水千山,停在你窗前的树梢。你窗前独立的老树是寂寞的,夜空中沉默的那轮皎月也是寂寞的。但我不会寂寞,因为我离你是那么近,我喜欢你窗前散发的淡淡的灯光,温馨而祥和,我可以真实地感受你的气息。但我不会鸣叫,不会打扰你的清静。我只是轻轻地梳理自己被风吹乱的羽翼,整理自己疲惫的心。然后,默默地站在你的窗前,静静地想你。
(男)假如可以,我甘愿化作风,轻抚你心事堆积的窗帘;假如可以,我甘愿化作彩云,默默地簇拥在你的身边;假如可以,我也甘愿化作啼血的杜鹃,用我殷红的热血,延续你青春妩媚的娇妍,直至永远,永远… …
(女)也许我在等待,等待你给我一个奇迹。但我还是有一点害怕,害怕这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我知道,我不能渴求很多,我只希望我能够一直这样--静静地想你,很多时候,就这样静静地想一个人,其实也是一种幸福、一种期冀。
(男) 或许我的翘望,你的等待,会成为爱的诺曼底;也许我的守侯,你的等待,会有另外一个完全相反的结局。一如牛郎和织女,被浩瀚的银河阻隔,永无相聚之日。但是,那份珍藏在心底的牵挂,就是永不枯竭的幸福之泉。穿过了时间的隧道,涓涓流淌,悠悠长远!
(女)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我会用一万次回眸换取与你的一次相遇,再用我如莲的心,在某个遥远的角落静静地想你。
(男)佛说:今生的擦肩而过,是前世五百次回眸的因与果,而千万次的回眸,足以构成来世姻缘的必然重叠。我会牢牢记住今生心灵的默契。假如某一日,在奈何桥上,喝下了孟婆汤,也无法使我忘却,在下一个轮回里,定续今生心灵的承诺!
(女)窗外,月光如水,我的小屋里,早已心事堆积。品一口香茗,让淡淡的夜曲如流苏般弥漫。放飞心绪,今夜,让我静静地想你。
(男)窗外,月光含咽,清秋无语。我窗台上的那一盆盆白菊花,已被夜露淋湿。一只夜莺,飞过我的窗前,那么,就让它带着我绵长的殷殷思绪,轻轻地、轻轻地飞进你迷离的梦乡里!
(女)月颔首,秋蝉鸣。一曲笙竹伴歌声,凄婉动天庭。春空在,月徙明。噙泪低吟飞鸿惊!柳岸曾花明?
(男)关山阻,心结同。天涯咫尺邂逅逢,飞絮烟雨蒙。红尘路,痴心梦。何堪弄月影徙空?洞箫雨声浓!
人的一生需要说话的知己,可以同性也可以异性,这无关风月。网海茫茫,或许因了一份因缘,有了一场邂逅,终能一程相伴。相逢不易,相知更难,惟愿知友始终惜缘,相见如初。只是,世间的缘变化无常,或许,有一天转身陌路,若不记得回程的路,那么,也一定记住,要用曾经的快乐弥补余下的缺憾。
缘分,很奇妙的东西。佛家云:世间万物皆因缘而生,因缘聚则物在;因缘散则物灭。人的一生中,最虚无缥缈的是缘,最真实存在的也是缘。网络也是如此。网络缘分的起灭,繁衍出网络空间的悲喜离合,有人为之泪别空间,有人为之沉迷不悟。
每个人来到空间都是希望静享一份闲适,愉悦一份心情。人的才华有高低,但无论他多么的`普通,多么的渺小,依然有着一个圈子将他搁置,也总有一份网缘让他期待。或许,网络本就穿越在尘世,因此,尘世的纷纷扰扰,恩恩怨怨,喜喜悲悲,网络也无法逃避。有时就是因了缘分,于是坏了闲适,心情也有了悲喜恩怨。
何为知友?个人认为应该是知心知己的朋友。知心多指同性,知己多为异性。知心未必贴心,知己又有暧一昧之嫌。或许,知友可以不论性别,也是空间异性知己走近的最好距离了。纵然贴心走近,却也仅仅飘于网,归于网,不惊不扰,不入红尘。
网海茫茫,好友易得,知友难求。有些人,虽陌路天涯,却像冥冥中注定一样,很自然地走在了一起。或许因了一份因缘,有了一场邂逅,终能一程相伴。有缘的人,纵然相隔天涯,终能会在一起,相携网络,伴游空间。都说知友是最好的情绪或情感发泄地,知友面前你不必去刻意掩饰,吵不散的知友才是真知友。
相逢不易,相知更难,所以,惜缘二字尤为珍贵。网络空间,纵能天涯咫尺,邂逅相知,也能咫尺天涯,转身陌路。一场邂逅,缘深缘浅;一程相伴,路长路短,要看知友之间情感心性和珍惜程度了。但愿知友都能始终相惜,相见如初,互相珍存这份上天赋予的情感。
只是,世间的缘起落无常,不是所有人的感情都会久远。如果有一天转身别离,惟愿都能记得回程的路。或许,世间的缘气数已尽,从此天涯各安,那么,也请一定记住,要用曾经的快乐,去弥补余在今生的缺憾。
人生在世,随缘而安;缘来不拒,缘去不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