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乌丢丢的奇遇》有感

读《乌丢丢的奇遇》有感,第1张

读《乌丢丢的奇遇》有感1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童话书,叫《乌丢丢的奇遇》。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很优美,很感人。书里的主人公是“独脚大侠”乌丢丢和残疾儿童珍儿。他们的善良和勇敢深深地打动了我,感染了我,我也跟着他们忧伤、高兴,跟着他们一起奇遇。

 这本书里有很多小诗,我非常喜欢,每首小诗我都会多读几遍,我最喜欢这段:

 这是一部优美的童话故事,

 乌丢丢因为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获得了生命,

 他珍惜生命的可贵,

 并懂得用爱滋润生命,用爱回报生命``````

 爱,让乌丢丢的生活变得更加鲜活、有趣;

 爱,也让乌丢丢和老诗人的友情变得神圣。

 在这本书里有许多太美的东西,但又带着淡淡的哀伤,让人心生同情之心,激起怜悯之情。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乌丢丢对生命的珍惜,他懂得让生命更有意义,懂得用爱去滋养生命、回报生命。乌丢丢也很有爱心,懂得知恩图报,他为了报答珍儿对他的帮助,使珍儿变得健康,他把自己的体温、力量都给了珍儿,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珍儿,他的这种牺牲自我,成就别人的做法值得敬佩,值得我们深思,更值得我们去学习。

 爱需要回报,更需要付出,只有付出了才会有回报,一个只懂得索取,不懂得付出的人,是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他也体会不到生命的真正意义。人如果要走路,就得双脚都迈开,如果只接受别人的爱,而不懂得回报爱,就等于只迈出了左脚﹔相反,如果只付出爱,而不知道接受爱,就等于只迈出了右脚;但如果我们既付出了爱,也接受了别人的爱,就是迈开了左右脚,这样,在人生的道路上,才能走得舒服顺畅。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珍惜说人对我们的爱,也要学会去爱别人,只在生活在爱里的人,才会幸福。有爱滋养的生命,才是鲜活的、美丽的和不朽的。

读《乌丢丢的奇遇》有感2

 《乌丢丢的奇遇》是金波的一部创作。这是一则充满了爱与奉献的故事,呈现出了每一个人、每一种物不同的形象。

 书中讲述了乌丢丢曾是布袋老人的木偶丢失的一只小脚丫,珍儿为它制作了身体,使它成为了一个“人”,并取名为乌丢丢。不久,乌丢丢不辞而别,认识了许多有灵气的伙伴,并拥有了爱。最后,乌丢丢将自己的体温与力量献给了珍儿。

 《乌丢丢的奇遇》这本书让我懂得了有爱心才是最重要的。爱,能抚平伤痕,改变一个人,是黑中的一盏灯。爱,让生活拥有光彩。爱,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是贫困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慰藉。我们要珍惜每一屡爱,也要学会给予别人爱,学会感恩,回报,回报别人。

读《乌丢丢的奇遇》有感3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爱心带给人快乐,带给人力量,带给人希望,自己也会从中得到快乐与幸福。

 《乌丢丢的奇遇》整本书写的都是爱,就连吟老先生对他的玩具也充满许多爱,吟老先生有非常多的玩具,虽然这些玩具都已经十几年了,但是吟老先生还是离不开他,一直让他们陪在自己身边,有一次,他把自己的玩具全部展现给了乌丢丢,玩具多得不计其数,有人祖猴、陀螺、蝌蚪人……这些玩具都已经跟吟老先生十几年了,他们为了报答他,为他开了一个联欢会,吟老先生的童年往事都历历在目,他感到非常幸福。

 乌丢丢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当乌丢丢来到珍儿的学校时,看见学校着起了大火,他为了寻找珍儿,却被火焰烧成了一只小脚丫,大火被灭了,再回来的路上,珍儿几乎连拐杖拿不住,他看珍儿这么可怜,用自己的身体融进了珍儿的脚,、使他离开拐杖。

 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有一次,我坐在公交车上,坐了几站,一位老奶奶上了车,售票员马上喊道:“请给老人让坐。”我心想:“我要是把坐位让给了老人,”我只能站起来,这样,太累了,我还有点晕车,很可能呕吐,这时,售票员的声音传入我耳中,这时,一刹车,老人打了个趔趄,前后晃了几下,我急忙跑过去,把座位让给了老人,老人感激的说:“谢谢你,小伙子”我听到老人说的话,心里无比激动,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一个陌生人这么郑重其事的对我道谢。

 我以后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当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一定会尽力的去帮助她。

读《乌丢丢的奇遇》有感4

 这两个星期里我读了金波爷爷写的《乌丢丢的奇遇》这本书写的十分有趣。这是一个优美而又忧伤的童话故事,书中讲的是“独角大侠”乌丢丢,本是马戏团老爷爷布袋里的马戏团表演者,被一个叫珍儿的瘸腿小姑娘捡去了,但在乌丢丢睡觉时,他梦游到了吟痴老先生的家里,于是他便和吟痴老先生一同去寻找珍儿。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乌丢丢从一个不能说话的木偶变成了珍儿一条腿的一部分。他经历了许多许多,却拥有了一颗充满感激与爱的心,明白了生命是多么地来之不易,懂得用自己那暖暖的爱去滋养其他的生命。当学校着火时,乌丢丢义无反顾的去救珍儿,直到自己和珍儿融为一体,乌丢丢用爱的感激去回报给予他太多太多的珍儿,我要向乌丢丢学习,做一个知恩图报的好孩子。当别人给予、帮助你时,要心存感激;当自己有能力去回报别人时,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回报给人,甚至于牺牲自己的生命。俗话说的好:“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次,上美术课时,老师叫我们带的卡纸我没有带,于是,我急的想上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我前面的谢子颖转过来对我说:“怎么了没带卡纸么我给你一张吧。”我用感激的眼神看着她,她给了我一个微笑。还有一次,谢子颖忘带了自动笔,我毫不犹豫的把铅笔中最好看的一支借给了她,她笑了,我也笑了。

 我非常喜欢读《乌丢丢的奇遇》这本书,它使我明白了:有爱滋养的生命,才是鲜活、美丽和不朽的生命。让我们像乌丢丢一样用爱来回报他人吧,世界将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读《乌丢丢的奇遇》有感5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由著名儿童作家金波写的一部童话集,书名叫作《乌丢丢的奇遇》。

 书中讲述的是:乌丢丢是布袋爷爷的小木偶“独脚大侠”丢失的一只小脚丫,他被一个跛足的小女孩珍儿捡到。之后他来到了珍儿的家,得到了一个身体。不久之后,他不辞而别闯进了吟痴老人的家中。在吟痴老人的家,他认识了一群可爱的朋友——一诗篓子、木头娃娃、小泥猴、鬃人、不倒翁……在他们为吟痴老人举行“重返童年”的晚会中,乌丢丢才真正体会到了快乐,是因为有爱的滋养而产生的快乐。于是,他开始了寻找布袋爷爷和珍儿的旅程。在远行途中,乌丢丢碰到了逆风的蝴蝶,他让乌丢丢懂得对自己所爱的人,应该靠自己的力量来到她身边,不管前面有多少艰难险阻;遇到了种鸡蛋的芸儿,让他相信只要心存信念,理想的种子一定会发芽、开花……在一场火灾中,珍儿为救一只小狗被大火包围,乌丢丢奋不顾身地冲进火场去救她,珍儿获救了,乌丢丢却没能出来……乌丢丢将自己变成了珍儿的一只健康的脚,他的生命获得了新生。

 这本书是让我最感动的一本。书中有两个主人公,他们分别是乌丢丢和吟痴老人,乌丢丢是一个淘气、善良、却最懂得用爱回报别人的“小脚丫”。吟痴老人是一个亲切、善良、喜欢写诗、富有童心的老诗人。

 爱让生命变得完整,让生活更加鲜活、有趣、美好。我们要懂得帮助别人,用爱回报爱。

 爱,是清晨的阳光拂面,轻而柔;爱,是午夜的月光似水,静静地在水中闪耀;爱,是我们身边最美的风景,因为它是永恒的、光彩的。人间处处有爱,无论是平凡的爱,还是传大的爱,它们都是无私的爱。

读《乌丢丢的奇遇》有感6

 在这两个星期里,我读了《乌丢丢的奇遇》这本书,它让我爱不释手,每当一有时间,我就捧起它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有时会哈哈大笑,有时会感到悲伤。

 这本书 主要讲了残疾小女孩珍儿在木偶戏表演家布袋爷爷那里捡到了一只会跳的小脚丫。珍儿把他安在了一个没有腿的布娃娃的身体上,变成了一个有生命的人,珍儿给他取名叫乌丢丢。乌丢丢很快乐,同时也很想念布袋爷爷,于是乌丢丢悄悄地离开了珍儿的家。他无意中遇到了他无意中遇到了诗人吟痴老先生,吟老与乌丢丢一起寻找布袋爷爷和珍儿。在寻找布袋爷爷和珍儿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许多有趣的人,如蘑菇人、种鸡蛋的小姑娘芸儿。他们找到布袋爷爷的住处后,却得知一个坏消息,布袋爷爷因病而去世,乌丢丢听了,眼泪哗哗流下。接着,他又去找珍儿,那一天,珍儿的学校刚好着火了,乌丢丢赶忙去救火,并且把珍儿救了出来。可是,乌丢丢却被火烧的只剩一个小脚丫了,这个小脚丫仍然有生命。小脚丫把自己融进了珍儿的身体,于是,珍儿有了健康的脚,乌丢丢却永远消失了。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奉献能使自己感到快乐。在我的生活里,我从来不为别人奉献,只有别人为我奉献。在家里的时候,我总是把自己喜欢吃的菜拿到自己的跟前,大口大口地吃,不喜欢吃的菜放在桌子上,留给爸爸妈妈吃。星期六的时候,奶奶在家里打扫卫生,一会儿扫地,一会儿拖地,一会儿擦窗,没过多久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我却若无其视,坐在沙发上悠闲地看着电视,我有时还会责怪奶奶。现在我才知道,奶奶一直在为这个家作出贡献,我不但没说谢谢,反倒责怪她,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感到无比惭愧。

 看了这本书后,使我懂得为别人奉献,自己也会感到快乐,以后我一定要像乌丢丢一样,做一个乐于奉献的好学生。

读《乌丢丢的奇遇》有感7

 在星期天的上午,我读了金波爷爷写的一本书—— 《乌丢丢的奇遇》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古老的小镇上,来了一个耍木偶戏的,他耍的是布袋木偶,人们就叫他“布袋爷爷”。那天演出开始了,只见“布袋爷爷 ”抛出独脚大侠------乌丢丢,乌丢丢弹跳自如,腾云驾雾,小观众们都看傻了眼。演出结束了,人们渐渐散去,“布袋爷爷”也回家了,可大家不知道,“布袋爷爷”木偶上的唯一一只小脚被弄丢了。过了很久,人们都休息了,外面就只剩下一个叫珍儿的单脚女孩,珍儿在回家的路上捡到了“布袋爷爷”木偶的那只小脚,小脚丫对珍儿说自己叫乌丢丢,珍儿把乌丢丢带回了家,正好这一天是珍儿的生日,珍儿妈妈准备送珍儿一个布娃娃。于是珍儿请求妈妈把乌丢丢和布娃娃缝在一起,乌丢丢就又有头和身体了。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可乌丢丢还是很想念“布袋爷爷”。一天,珍儿和乌丢丢起程了,他们在无意中闯进了吟诗老先生的家,意外地认识了“诗娄子”……经过重重困难,他们终于来到了“布袋爷爷”的家,可惜得到的却是“布袋爷爷”已去世的消息,他们只好回去过起了平淡的生活。不过,突然有一天,学校发生了火灾,珍儿为了救一条狗而被困在了学校里,乌丢丢舍身相救,身体被烧没了,又只剩下一只小脚丫了。不知是哪天,珍儿妈妈得了重病,珍儿身上的负担加重了,乌丢丢趁珍儿睡着时,把自己的小脚丫给了珍儿,从此,珍儿不再单脚了,她和正常人一样,可以用双脚行走了。

 啊!这真是一个优美而忧伤的故事啊。乌丢丢因为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获得了生命,他珍惜生命的可贵,并懂得用爱去滋养生命,用爱回报他人,让乌丢丢的生命变得更鲜活,有趣,也让乌丢丢和老诗人,珍儿的友谊变得神圣可敬。看了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要学会知恩图报。

 爸爸的话:我很满意你在这次读书活动中的表现,满意的并不是他的这篇作文写得有多好,而是这背后的努力、坚持,更重要的是:儿子,你真的长大了,明白只要有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的道理。

读《乌丢丢的奇遇》有感8

 书,存在于生活中;书,像老师一样给予我们知识;只有仔细阅读,才知道其中的乐趣。

 有一本书可以让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它是著名诗人金波所著的《乌丢丢的奇遇》。这是一个美丽而忧伤的童话故事。乌丢丢是一个小木偶的脚,他因为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获得了生命,他珍惜生命,并用爱滋养生命,用爱回报生命……爱,让乌丢丢和老诗人的友情变得神圣,让乌丢丢的生命变得鲜活,也让乌丢丢懂得回报,他用自己的身体,医治好了珍儿的脚。

 乌丢丢为了珍儿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无法报答已去的布袋爷爷了,他只能报答珍儿,可他为了报答珍儿赐予的“血肉之躯”,却以世界上最高昂的代价——生命去回报了珍儿!我不禁想起了周围许许多多的人对我的爱,尤其是父母——他们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放弃一切,哪怕像乌丢丢一样牺牲自己的性命!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挚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女儿的爱和悲哀归去。”

 冰心奶奶的这首诗就是以一个童心未泯的孩子的口吻写成,通过“叠纸船”这充满童趣的行动,寄托对母亲的思念。儿童的心灵最单纯,儿童的期冀最单一,然而,这单纯的心灵、单一的希冀所包容的孩子对母亲的情感,却是最为深厚的。多少年来,千千万万儿童、千千万万母亲为这首小诗所感动,正因为诗中“载着”那无尽的深情。

 这首诗,就是我们对妈妈最真的写实照,父母对我们的爱远远超过了一切,他们对我们的爱,胜似乌丢丢对珍儿的爱,不是吗父母呕心沥血地抚养我们长大,我们也该更好、更深的去爱他们!

 透过《乌丢丢的奇遇》这本围绕“爱”组织的题材的书,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大家都说“生命可贵”,到底可贵在哪里呢——我想,生命的可贵之处就在与“感恩”二字。有了爱去滋养自己、他人的内心,生命就会多姿多彩、充盈。我们每一天都在接受别人的爱,我们也应该去爱,去用“爱”这种实际行动去回报!

 这个故事令我回味无穷,生活中,我们接受着别人的爱,那就应该用自己的爱去回报别人。如果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那么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生活也会丰富多彩、有意义。感恩,一种美德,也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良好习惯!让我们牢记“感恩”,牢记“‘给’永远比‘拿’愉快”!让我们在感恩中成长,懂得感恩,会用实际行动去感恩!

读《乌丢丢的奇遇》有感9

 如茶,雾气紊乱而静谧地飘散,清淡的绿色给人一种平静,恍若离尘。似花,但却不是那色彩绚丽、大红大绿之美,只留一瓣纯白,便足以让人沉默地微笑在一缕若有若无的清香中。素纸上墨印的字迹,黑白,指甲的一本,留恋住了整个午后的阳光。每一本书都是一条小溪,涓涓细水长流,那不存在的尽头是无边际的大海,清新的海风迎面捧来白纸的木香。

 溪流上游

 我看到一只小脚,带着蓬勃的朝气与活力,蹦蹦跳跳地穿梭在树林,他在找他的身体吧,是在表演的时候不小心分开了,还是它本就是一直没缝合的小脚。虽然它毫无方向,但我发现它有着一定可以找到的信心。连这样一只比起宇宙是十分渺小的存在的小脚都有着坚定的相信,那么低头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抬起头,仰望45°的天空,去找到温暖、向上的力量。

 溪流中游

 我看到一个“诗篓子”,装满了左边那位老人铅印的潦草字迹,是一首首诗,在分别浸润过了历史、童年、思念、离别……之后,落到了这一方安静的天地,只有笔尖与纸的摩擦延续着他们的思考。老人也是在想念或寻找一位很重要的人吧,渐渐让属于她的记忆活在了诗里。也许不是每一个寻找都有答案,但我们将在这一次次的寻找当中慢慢感受到时间的酸甜苦辣,这才是寻找到的意义。

 溪流下游

 找不到吗那只乌丢丢,那位吟老,找不到你们的同伴吗别放弃那如星空的希望,别让它们如流星般陨落。澄澈的河水,浮现过多少岁月的倒影,可如今,它仍然永流不息地奔跑着,似乎只是为了追逐一个目标,而一直坚持着。几片凋下的叶随着溪流的水纹,起伏不定地飘荡开去,在下一个路口转了弯。月光如水,悬起一座水桥,叶儿飘了上去,托着月光,荡上了月亮,莫不是要到月亮上去寻找吗

读《乌丢丢的奇遇》有感10

 《乌丢丢的奇遇》一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乌丢丢是布袋老人的木偶,也是独脚大侠丢失的唯一一只小脚丫,跛脚小女孩珍儿的妈妈给它缝上了身子、脑袋、手。后来年幼无知的乌丢丢不辞而别来到诗人吟痴老人的家,珍儿十分伤心。老人劝乌丢丢去找珍儿和布袋老人。

 一路上,他不断被一些人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最终,他和吟痴老人一起进入布袋老人的家乡,却得知布袋老人已死去几个月的噩耗。他们赶到珍儿的学校时,学校起了大火,珍儿为救一只看门大狗被困在里面,乌丢丢毫不犹豫地冲进火海,两人在大火的包围中重逢了。乌丢丢护送珍儿和大狗安全逃离火场,他自己却烧得只剩下那只小脚丫,那一刻小脚丫选择与珍儿的那只跛脚融为一体。爱使珍儿的那只跛脚康复了,但曾经的独脚大侠乌丢丢却永远消失了。

 这本书令我深有体会:爱,乌丢丢与珍儿之间的爱,令吟痴老人想起小时候的朋友——小魔女可人。那种爱让乌丢丢为了珍儿愿意付出一切。

 爱,让人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情感。它寄托着人与人之间永远不泯的友情,永远不灭的信念。

 或许,爱会像胡杨吧。为别人付出甚多,要求别人的甚少,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中仍为别人默默奉献。

 或许,爱会像一支蜡烛吧。甘愿为了给自己爱的人光明,让自己化作一滩蜡灰。

 能为别人无私奉献而又百折不挠,并且尽全力保护别人,这是最单纯的爱。

读《乌丢丢的奇遇》有感11

 寒假期间,我读了《乌丢丢的奇遇》,本书主要介绍了独脚大侠乌丢丢一生的经历。

 乌丢丢来自演木偶戏的老爷爷那里,有一天,乌丢丢的一只脚不幸掉了下来,万幸的是,好心的珍儿收留了他,到了珍儿十岁生日那天,珍儿要求妈妈给乌丢丢接上被弄断的那只脚,妈妈愉快同意了珍儿的要求。自此,乌丢丢成了一个真正的“人”,就在珍儿过生日的前一个晚上,乌丢丢就去找演木偶戏的老爷爷,他跳上了一辆卡车,第二天清晨,乌丢丢才下卡车,他从窗户跳到了呤痴先生的家。呤痴先生起床后,发现地板上有一排脚印一直延伸到窗前。正当乌丢丢疑惑不解时,乌丢丢很快出现在他前面,呤痴先生终于明白了怎么回事。接下来,呤痴先生给乌丢丢介绍了几位好朋友,有诗篓子、可可七姐妹、可人……在呤痴先生家里,乌丢丢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爷爷和珍儿。在路上,他又认识了几位朋友,有蘑菇人、有逆风的蝴蝶、有“草上飞”、有蜥蜴、有雕塑家。经过重重磨练,他终于找到了演木偶戏的爷爷家里,遗憾的是,他来晚了,演木偶戏的爷爷已经走了,他只好又回去在去找珍儿。当他到达珍儿所在村庄那天晚上,珍儿所在学校刚好失火了。人们都参加了救活,这时乌丢丢奋不顾身毅然参加了救火,珍儿被乌丢丢救了出来,遗憾的是自己确被火大火吞灭了。在临终时,他把自己的仅剩的那只脚送给了珍儿后,自己很快就被大火吞灭了。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乌丢丢可爱、勇敢。更让我明白了人生最大的财富是什么?而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是爱。我想用故事中呤痴老诗人和乌丢丢的故事告诉大家:有爱滋养的生命,才是鲜活的、美丽的和不朽的生命。

读《乌丢丢的奇遇》有感12

 星期三,学校开展了漂书活动,要求人手一本。我有幸读到了金波爷爷的《乌丢丢的奇遇》。它让我爱不释手,并深深为之感动。

 书中讲述了布袋爷爷把木偶的小脚丫弄丢了,后来被一个叫珍儿的跛脚女孩捡到了。珍儿回家让妈妈用布缝了一个身体,安在小脚丫上。一天,乌丢丢看一辆卡车上有棉花,便跳上去。不一会儿,他就睡着了,醒来后,他跳到一户人家门口,就从窗口跳进去,然后就钻进一个篓子里睡着了。后来,吟痴把乌丢丢弄回了家。那天,珍儿上学的学校着火了。乌丢丢和吟痴赶快打来水,泼水、救火。火没有熄灭,也没有看见珍儿出来。乌丢丢进去一看,才知道在给看门狗解锁。乌丢丢虽然用尽全力救出了珍儿,自己的身体却烧成了灰烬。一天晚上,吟痴去看珍儿,乌丢丢把自己一点一点往上移,最后变成了珍儿的一只脚。

 读了《乌丢丢的奇遇》,我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与爱的力量。生命,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可贵的。是珍儿给了乌丢丢生命,给乌丢丢爱,乌丢丢又把爱传递给荟儿,最后,乌丢丢将生命与爱回报给珍儿。乌丢丢的生命,在珍儿的身上得到延续。乌丢丢懂得珍惜生命的可贵,并懂得用爱滋养生命,用爱回报生命。

 从这篇童话中,我明白了生命的存在形式并不重要,精彩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有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

 爱,是快乐的源泉;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

读《乌丢丢的奇遇》有感13

 前几天,我读完了文豪金波的作品《乌丢丢的奇遇》,它使我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之中,因为它让我知道了人间的真善美。

 “有爱滋养的生命,才是鲜活、美丽和不朽的生命”是金波在《乌丢丢的奇遇》中的一句名言,刚读到这句名言时,我还有些似懂非懂,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一下子豁然开朗,这句话解答了两个问题:1人生的意义是什么?2人生的财富是什么?这句话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当然不只这句话吸引了我,整本书同样吸引了我,它的主要写了:主人公乌丢丢从木偶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并在珍儿和吟老的感召下成了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真正的人,之后,乌丢丢一意孤行,不辞而别,这让对他呵护有加的珍儿和吟老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到是,他又回来了,却听到学校着火的事,他一路飞奔去学校,冲进火场救珍儿,不幸的是他被烧的只剩一条腿。后来,被烧剩的腿融进了珍儿的腿里,珍儿的腿好了,可乌丢丢却从此化为乌有了。

 乌丢丢是这么勇敢,不顾自己会怎样,就冲进火场救人,我连他的万分之一都不如,有一次,我和妈妈在南浔逛街,刚走到索菲特牛排店门前,一幕让人心酸的画面浮现在我的眼前:一位老太太要从平地跨上一节阶梯,将手里的垃圾扔进垃圾桶,可脚被阶梯绊了一下,眨眼间摔在了地上,发出了疼痛的叫喊声,我的心像是被刀子插了一下,我刚要跨上前去扶那位老太太,转念又想:新闻上经常爆料有一些老人假装摔倒,让一些好心人扶他们起来,却被他们诬赖,怎么帮呢,失去帮她呢还是不去呢,这两个念头在我脑海里争斗。我一狠心,算了,如果那个老太太讹我们的钱也就算了,要是爆料到电视上,我和我亲人的脸往哪搁呀,我一转头,头也不回地走了。说到这,我真是无地自容啊!

 我非常喜欢读《乌丢丢的奇遇》这本书,它使我明白了:“有爱滋养的生命,才是鲜活、美丽和不朽的生命”,让我们像乌丢丢一样用爱来回报他人吧,世界将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1、梦见我给老人送小脚鞋的吉凶指数

基础运及成功运皆佳,且身心健全,而可稳达成功发展成富或扬名美誉。若地格凶数则成又转败,且遭溺水或水灾之损。大吉昌

吉凶指数:79(仅供参考)

2、梦见我给老人送小脚鞋的宜忌

「宜」宜存钱,宜自言自语,宜拍照。

「忌」忌赠送礼物,忌生吃蔬菜,忌当机立断。

3、梦见我给老人送小脚鞋的预兆

梦见老人,主年寿永工,财帛丰盈。《断梦秘书》

梦见老人,一方面,可能预示你个人发展中会得到指导。另一方面,则可能表示你对死亡的恐惧,或是精神疲惫。

出行的人梦见我给老人送小脚鞋,建议延后另选日期再出发。

做生意的人梦见我给老人送小脚鞋,代表专心谋业不可分心,终于可得财利。

怀孕的人梦见我给老人送小脚鞋,预示生男,夏占生女,慎防意外动胎气。

梦见老人,大吉,主寿年绵永,财帛丰盈。《梦林玄解》

上学的人梦见我给老人送小脚鞋,意味着未能如愿阻碍多,明年再来。

本命年的人梦见我给老人送小脚鞋,意味着事事忍让,不可冲动,外出慎防损伤血火之灾。

梦见我给老人送小脚鞋 ,散发个人魅力的一天!一向给人保守印象的你,会因为适度的放开,而表现出你特有的黑色幽默感,尤其当你在发表个人观感的时候!女你将在举手投足之间,表现得优雅又不失活泼,是一种非常吸引人的女性魅力呢!

恋爱中的人梦见我给老人送小脚鞋,说明夫妻必须长期相处过波折后可成。

梦见老人,是祥兆,未来生活会富有愉快。

梦见我给老人送小脚鞋,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 紫色 ,幸运数字是 1 ,桃花位在 西南方向 ,财位在 西北方向 ,开运食物是

上学的人梦见老人送自己小脚鞋,意味着多次波折无法如愿。

梦见自己摘老南瓜,行为方面的运势有下降的趋向,提醒梦者要谨慎对待自己的言行,不能过于轻率,否则会出洋相或者发生其他尴尬的事情。

梦见老人,主年寿永工,财帛丰盈。《断梦秘书》

恋爱中的人梦见老人送小脚鞋,说明只要女方家长同意婚姻可成。

梦见我给前男友送鞋,按周易五行分析,财位在 西北方向 ,桃花位在 正西方向 ,幸运数字是 8 ,吉祥色彩是 紫色 ,开运食物是 饺子

梦见给老人送香 ,要试着把手头的工作/学业分担给别人了。更多需要你认真思考、整理头绪的事情接迭出现,逐步减轻自己的工作/学业量可以避免让自己焦头烂额。

梦见老人,是祥兆,未来生活会富有愉快。

梦见成熟的水果,通常象征生活舒适富有,感情充实幸福。

梦见穿白衣服的老人小脚走路的周公解梦:

吉凶指数:76(由佛滔居士数理文化得出,仅供参考)

梦到你把衣服交给别人,是暗示你将可能会突患隐疾,而且让你措手不及,全盘计划不但被打乱了,还可能受到重大损失。若做此梦是军官,表示在努力之下,将要升官了。

梦见穿白衣,您被迫去照料别人的事。

梦见穿白衣,您被迫去照料别人的事。

梦见穿白衣服的老人小脚走路,适度挑战一下自己,才能有所改进。失败的经历会在这两天困住你的手脚,让你做起决定来畏首畏尾。好面子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所以你往往宁愿玩乐,混日子,也不愿意去尝试新的挑战。其实,没人会牢牢记得你失败的窘迫。跌倒了还能重新站起来,才是真正让别人佩服的地方。

作者:卢有成

时光在流淌,冲刷走很多村庄,其中有一个消逝的村庄,虽不出名,可是令我铭记不忘。

村边有一个沟壑,像时光一样,记忆中常年流水,直到如今流完最后一滴水。有一种草长在童年的记忆,年年萌发。这草可当茶饮,在老家叫山茶,其实是中药黄芩。山茶一般生长在悬崖峭壁的背阴处,常年不见太阳。

我家婶娘,是我伯父的童养媳。小时候,我们家和婶娘住在同一屋檐下,母亲告诉我,我刚出生曾吃过她的奶水,是她看着我长大的,直到今日,多日不见,依旧经常念叨我。

每次回家探望她的时候,小脚婶娘总要想方设法给我带几棵山茶。看着这草,就像看见了她,她的一生酷像这山茶一样。

有时想,人的命运由天不由己。你甭管怎么改变,也无法改变自己的父母,也无法改变儿时的生存环境,感觉就像与生俱来的,就像生命在孕育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是向阳花还是背阴草一样。

人生下来,跟着父母亲的脚步,大概就知道自己的末路。就像花草,有的在悬崖,有的在沟壑,生根发芽的地方,似乎就造就了她的高度。有不一样的山水,就会有不一样的花草,就像是环境选择了草木,而不是草木选择环境。我的婶娘就是这样,像长在悬崖峭壁的山茶,没有享受过阳光的温暖,风吹雨淋,扎根悬崖峭壁,顽强挣扎地生存。

婶娘是1931年的人,生在一个小县城很近的小山沟,她幼年丧父,打小就跟着母亲流浪。瘦弱的她,个头不高,非常勤劳,瘦小的身子,唯独那双小脚总不见停歇。大娘从小就裹了脚,但走起路来几乎和我母亲的大脚别无它样。听母亲说,婶娘小时候得过天花,以至于现在脸上还留着坑坑洼洼的瘢痕。

婶娘姓高,人们叫她高贵莲,可是她的一生从来没有高贵过一天,更没有离开她生长的土地,也没有进城看看灯火阑珊的夜景。

婶娘经常和我讲起她平凡而坎坷的人生。因她年幼丧父,母亲多次改嫁,年幼岁月经历了饥寒交迫的磨难,她是饿着肚子长大的。我打小的记忆里,大娘的母亲一直疯疯癫癫,高高的个子,装着一副热心肠,经常帮我母亲一边擀面条,一边自言自语,时不时哭诉着我们听不懂的言语,时而抬头东张西望。

我管婶娘的母亲叫姥姥,婶娘就是跟着母亲从河南山沟里改嫁到河东,又从河东改嫁到河西我们村。年幼的婶娘和三个哥哥跟着母亲,像无根的草,无根的落叶,随风到处流荡。命运就像一股溪流遇到一块块礁石,一路才溅来朵朵涟漪,差一点把姥姥带的四个孩子淹没,所幸的是,命运路口,遇到了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也许是实在贫穷,担心大爷娶不到媳妇,早早把八岁的婶娘收留下来,做了大爷的童养媳。她就这样来到我们家,一个八岁娃娃,懵懵懂懂就当来大爷的童养媳,我的奶奶没有女儿,但是早早做了婆婆,奶奶待她非常刻薄,有时候头发乱了,看见几个虱子,也要数落一顿,童年的婶母虽能填下空荡荡的肚子,可是寄人篱下的感觉始终给童年的记忆里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

过了大年,婶娘就90岁了。她在我心中,就像我家的一枚 历史 标本,记载着我们的家史。

婶娘小我大爷6岁,瘦瘦的面孔,总是洋溢着热情。一双小脚,绑着裹脚布,即使再贫,也要把凌乱的头发包裹的紧紧的,衣着再破也要缝补得光光溜溜,瘦小的身材,一天到晚不停地在我眼里晃来晃去,她总是带着慈祥的面孔,她非常和善朴实。

她父亲早逝后,兄妹四人由受过刺激而整天唠唠叨叨的妈妈抚养,为了不至于饿死,母亲改嫁几次,不满8岁的大娘就做了大爷的童养媳,她的三个哥哥在十岁左右就当了长工,后来大了点,弟兄三个实在走投无路,早早就外出去当兵去了,直到抗美援朝胜利回来,除了有一个娶了来自甘肃寡妇,其他两个哥哥一直是单身光棍汉。我童年时期,她的三个哥哥经常来我家,我能听到舅舅(按辈分称呼)们讲起抗日战争的 历史 故事,偶尔听到讲起抗美援朝战争的惨烈和朝鲜民间生活的故事,每一次我都认真地听着。

因为穷,她和三个哥哥都没有念过一天书,除了认识钱币的数字,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一年四季,除了在村子里劳作,从未去过县城和省城。我记忆里,一辈子住在我爷爷盖的老屋里,从未搬家,大爷从出生到八十四岁去世那年,从未离开我家的祖屋;婶娘现在依旧住在有土炕的祖屋里。现在她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不但解决了温饱 ,冬天还能生起了火炉子,其他和我年少时的记忆一样,她一生没有洗过一次澡,这样的老人在老家比比皆是,她更没有舍得下过饭馆。

她从二十多岁就有一点唠唠叨叨,家里面开销最大的也是买一些安眠药,经常去离家四五公里的镇上买药,这也是她去过最远的地方。她是中国农村最普通、最善良、最真实的农家妇女之一。

在上个世纪中,婶母生了七个孩子,活下来的只有三个,其中两个一岁左右夭折,余下的因为贫穷养不起,出生后就抛弃在野外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双勤快的小脚,穿着补衲的家做布鞋,从早到晚总是不停地扑棱着碎步,虽然贫穷还有病,但在农业社里一直是劳动表率,从来没有被送过‘学习班’改造。

住同一屋檐下,大娘把我当做自己孩子,这对一个因为贫穷没有机会上学的农家妇女,热情宽容、勤劳、吃苦、亲和,应该集于她身上,是一种难得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高尚的传统文化。

婶娘待人温和善良,虽很贫穷但从不吝啬。在那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年代,我经常吃到大娘亲手做的稀罕饭菜,诸如野菜、猫肉、狗肉、大爷从野地里挖回老鼠洞做成的高粱窝窝,农药毒死的野天鹅,瘟疫死了的鸡肉和猪肉以及马肉,发洪水捡回来的小鱼等。

那时候,我因营养不良,从小到大又瘦又小,看我饿得实在无奈,我经常得到她的照顾。小脚婶娘习惯就喊我乳名,我听着也非常亲切。有一年春天,我刚刚放学,在院子里正玩石头,听见大娘喊我乳名,回头一看,她手里拿着一块极为稀罕的烙饼,她都舍不得吃,偷偷摸摸地放在我手里,那是前几天她大哥来看她,招待客人时特意给我留下的。

小脚婶娘爱干净,即使是用白洋布漂染过的笨布衣服,总是洗了又洗,补丁补了又补。那时候大爷穿的全是补丁摞补丁的衣服,但她把破旧的衣服洗染的干干净净。家里的土炕上,铺着她亲手编的高粱席子。那是农闲的时候,她用高粱杆编的。炕上不大,晚上睡着他们一家五口,铺盖和炕席总能打扫得干干净净,是我们兄弟姐妹玩耍的乐园,我只要有空就在她的土炕上玩耍。和小弟经常打扑克或者下军棋,能把席子磨破,偶赌气把被子掀翻,她总是不厌其烦地整理好了,嘟囔着骂一声小弟,而从未喊骂我一句。墙角处有几床破被子,总是叠放的整整齐齐。由于她的宽容和厚爱,我几乎天天都在她家和我的哥哥弟弟们玩耍。

在那个极度饥荒年代,食堂做饭的和农业社的保管最吃香,可是我们家没有一个当过保管。只记得县一中学生,参加兴建水库劳动,让她和父亲去我们家门口的学校做饭,做饭期间偷偷摸摸去教室里找我,时不时地悄悄塞给我一个馒头,课间休息的时候吞进肚子里。

家务活和农业社的活,她是样样精通,经常被妇女队长点名参加集体劳动。遇有大型加班劳动,或者遇到红白事宴需要攒忙的时候,偶尔叫她去帮厨。

她和父亲做饭,把笼屉里的笼布带回家,让我放学回家,趴在笼布上找那些极稀罕的馒头渣渣,这等高级别待遇,经常出没于梦里。

也许是因为自幼极度贫寒的缘故,对要饭逃荒的人们,她显得格外热心,常常把自己有数的几个高粱窝头,送给逃荒讨饭的分食。遇到数九寒天,怕逃荒要饭的冻死,她还把要饭的留在家中住下,为落难的人们遮风避寒。

小时候经历过兵荒马乱,经常说起可恶的土匪,说起土匪让她就咬牙切齿,她常安顿我说“大人不和小人斗,穷人不和富人斗,富人不和官府斗”。在过去的旧 社会 ,再黑暗再不讲理谁敢站出来反对?。所以,当土匪站在你面前的时候,只有用躲避和忍耐换取生存。过去每每听见狗吠,半夜起来跑进沟壑躲避土匪。

大娘和我母亲,他们妯娌相处特别亲热,偶尔也因为母鸡下蛋走错了窝,从来不去追问。有一次和邻居大娘因为点小事吵吵,过后见到邻居家的儿子就拉回家,愣生生地把两个能够当一顿饭的干山药,塞给了对方家的儿子,嘴里不停的说:“大人们的事情和孩子无关”。

因为那一场文化革命,一个邻居爷爷因为成分不好 再加之有三青团嫌疑,被挨整后,悬梁自尽了,留一下群年幼的娃娃和一年年迈的摇头老奶奶,婶娘天天去隔壁邻居老奶奶家,帮着老奶奶梳头捉虱子,只要有空陪着老奶奶在阳台门口聊天,为老奶奶开心宽慰。她常说: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帮钱财就帮钱财,不能帮钱财就帮个劳力,实在什么都帮不上忙的时候,最起码还能帮一句话。这些身体力行的行为成了家训,我们兄弟几个感受最深,那个与我们一个院子里的小脚摇头老奶奶,经常逢人便夸奖婶母的高尚品德。

那个时候一年见不到油水,也没有肉食,家里来了稀罕客人,她总是要拿着升子去借点白面,回来后做点面条或者炒几个自家的鸡蛋烙饼来招待客人,客人吃白面我和堂兄弟们站在地下眼瞅着香喷喷的饭菜,听他们大人们聊天,等客人吃剩的时候,总要给我一块烙饼止住我渴望已久的眼神。

岁月流逝,长在背阴面的山茶黄了一茬又一茬,婶娘终于含辛茹苦地把三个儿子抚养长大了,和我们一起和蔼可亲地目送着我的父母和大爷远去。在她的言行身教下,我的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在恢复高考后先后和我一样走出山门,考上了大学,而自己头发花白了,腰板弯曲了,唯一不变的是那双小脚依旧不停地扑棱着,依旧勤劳和善良地面对每一个人,依旧没有走出乡村十里,依旧守护着我们心中那个神圣的老宅。用她一双勤快的小脚,迈着从未停留的小碎步,不停地丈量着家乡的土地。

每当春夏,婶娘总要在院子里埋几颗种子,种几棵我喜欢的葫芦和苦瓜,等着我回来带回家品尝。在夏季的雨后,不顾年迈小脚踏着她熟悉的小路总要进山里,爬上她熟悉的悬崖,采几朵扎蒙花和山茶回来,等着我回家看她的时候,走时给我带上,而我拿一点礼品送她,总是推辞,生怕让我们“吃亏”,总是说:现在天天都吃精米洋面,婶娘什么都不缺”。

我去看望她的时候,踏着熟悉的小路,一路寻觅着熟悉的背影。站在爷爷奶奶的祖屋,看看屋里保留着了近百年的装饰,地下摆着上百年的红柜,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过年的时候,依旧剪纸,把剪纸帖在窗户上。

偶尔看看锅台放着几天前吃剩的烙饼,她热情地递给我一块,烧一碗开水放在我眼前。不停地再三问我想吃什么,她要给我做饭。看着锅头那一块烙饼,我心里一阵阵发酸,令我想起儿时经常偷偷递给我的那一块块烙饼,让我想起来贫穷造就了她勤劳节俭的本色,依然没有改变。

在聊起这么大年岁,怎么吃水的时候,她知足常乐地说,邻居和孙子们常来,路过就帮她担一担水就足够了,就是夏天村里没有水,吃水困难一些。想起她常说的一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由此可见一斑。

年前十一放假回家,他下地远远地迎接我,然后进门就忙着给我拿月饼,一个劲地劝我吃。当我告诉她,我也带几盒她爱吃的面包和月饼,让她品品那一种好吃时,她却回答,“你知道咱们家是怎么活过来的,老鼠仓里的粮食和糠皮野菜都吃过了,现在天天吃白米白面,再没有不好吃的东西了”。她的思维方式和带着 历史 沧桑的语言,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临别总不忘记给我带几棵山茶草,顺便吩咐一声,吃了一辈子安定片,下次帮她再买几片安眠药,我为此也牢记在心,不敢忘记。

命运一半由天,一半由己,山茶生存先天不足,甭管你怎么改变,也改变不了年年在山的阴坡发芽,年年陪伴着我们,这就是山茶黄芩的命运,也如大娘坎坷人生的苦乐。

后记消逝的词

在这个时光飞速变幻的时代,不管多么的现代,我脑海总抹不掉镌刻在脑海的乡音。

太阳下寻虱子的小脚奶奶,几岁就被收养我家的童养媳大娘;伴随童年的碾子、马车、饲养员、饲养园里的马群和打场用的碌碡;从北城门暮归的牛群,老榆树上的乌鸦和白嘴鹰、搂柴火的耙子和月光里清扫树叶的背影等等,在每一次祭祖上坟的时候,总是情不由己地浮现。

那些曾熟悉的名字,那些熟悉的人事基本都在消逝,如煤油灯、碾子、水井、磨坊、沼泽和草滩、弯弯的小河、野狼出没过的羊圈、吃掉了小爷爷的狼群;老爷爷的火镰、油灯下讲隋唐演义的本家爷爷等。

用石头和羊粪蛋做玩具下方(相当与围棋)的娃娃们,一生没有洗过澡的大爷们和他们终身居住的土坯房,看田的老天才、刘三老太家的豆腐磨,7岁就放猪的姐姐、红柳树下那嗷嗷凄叫的弃婴、父子三人只能娶一个老婆的的老魏朱,住在一家村的老摁住、娶不起老婆专门去偷情和拉帮套的光棍们、月光里老榆树下聚集着一群忙碌了一天的人群谈古论今,渐渐被人们淡忘。

在饥渴没有温饱的年代里,赖以生存的白市布黑市布、煮蓝煮黑、布票粮票肉票等等,而这熟悉的一切往事随日月的流淌,如今荡然无存了,从我们的身边渐渐地消逝了。

我脑海浮现太多的过往深感沉重,只有说出来才能轻松,我不知如何整理,只能从我最熟悉的小脚大娘开始做一些记忆。奉献给那些值得我回忆的人们和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同龄人。

作者简介:卢有成,笔名沙棘,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人,1963年12月生,1984年华北电力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专业之余喜欢写诗文,喜欢哲理散文诗。文章散见于《花溪》《时代作家》《文学世界》《文学欣赏》《散文百家》《参花》《读书文摘》《精短小说》《青年文学家》《渤海风》《西部散文选刊》。散文诗“消逝的村庄”“父亲”入选《中国魂-2020年度散文诗年选》《现代诗经典收藏》。

邮箱23885800@qqcom

塞北文学第16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0950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4
下一篇2023-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