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葡萄路灯》文中的非凡熊是一只尊敬老人,善良大方的熊。这篇文章选自《萧袤童话》,讲述了非凡熊给每一个小动物的家门口都送去1串葡萄,把葡萄枝插在电源上,就有了紫葡萄路灯。
非凡熊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感恩,不仅要感恩养育我们的父母,还要感恩教育我们的老师,感恩帮助过我们的朋友和同学。
——在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中探索与发现之二
继续我在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Oxford University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探索与发现之旅。
先看看这张漂亮的照片~
54亿年前,在海洋中发生了一种生命的爆炸,被称为寒武纪爆炸。地球看上去与今天截然不同,可以想象一个比陆地温暖得多的海洋环境。这是第一批动物进化的世界。看起来很奇怪的生物出现在水下,上面有刺、贝壳、盘子和管子。上面这张照片可能看起来很像菠萝,但实际上是对一个名为中华先光海葵(Xianguangia)的复原图。
中华先光海葵Xianguangia sinica,寒武纪古生物,被誉为“寒武纪之花”。
在博物馆二楼,有一个特殊展览《First Animals》。动物的生命最早是在超过5亿年前在海洋中进化的。这个展览汇集了来自全球的杰出化石,讲述了动物起源的非凡故事。探索这个展览,以了解有关这些非凡动物的更多的信息。
漫步在这个展览中,在各种化石中,我非常惊讶的发现了中国元素~
展板上的大幅标题“中国云南省澄江化石遗址”引发了我的好奇心,以前非常孤陋寡闻啊!居然在英国牛津大学看到中国古生物进化史。介绍说,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一个丘陵地区是彩色澄江化石遗址所在地。和小天狼星帕西特一样,从这个地区被水淹没和充满生命的时候算起,它已经有518亿年历史了。现在,该遗址提供了寒武纪早期海洋群落最完整的记录,约有200个已经确定的物种,其中包括许多其他地方未知的软体动物。在热带气候的风化作用下,化石中的铁氧化物使它们变成了铁锈红色。周围的石头是风化的**。
中国云南帽天山附近的澄江生物群埋藏了众多珍贵的早寒武纪时期海洋生物化石,且保存状况十分完好。这里展示的一些中国云南省澄江生物群化石栩栩如生,引发无数想象力。而中华先光海葵就是澄江生物群保存下来的化石种之一。澄江生物群就如同一扇小小的窗口,让我们得以一瞥远古海洋的繁荣与神奇!
上面题图中复原的中华先光海葵Xianguangia sinica,它的化石长这样~
中华先光海葵Xianguangia sinica,其普通的身体形状与现代刺细胞动物如海葵、珊瑚等相似,先光海葵的嘴和触须朝上,或许是这个群属里最早期的例子。羽毛状的触须上覆盖着细丝,是先光海葵从海底的海水中过滤食物颗粒的地方。
下面这个化石是奇虾类,双肢抱怪虫Amplectobelua symbrachiata,节肢动物,它是捕食者~
作为澄江最大的动物之一,双肢抱怪虫是顶级掠食者,它用宽大的身体襟翼在海底上空游弋,用巨大的柄状眼睛来发现猎物。这个标本显示了头部前部的两个刺状附属物,帮助抓取和抓住猎物,在它被传递到嘴口时,有三对较短的齿状附属物在之前切碎食物。
下面这个化石是中间型古莱得利基虫Eoredlichia intermedia,食腐动物,地质年代是寒武纪第二世第三期,主产地是云南~
这种三叶虫生活在沉积物表面,靠清除腐朽生物为生,并用成对的腿在海底行走。头部前部的一对长触角被用来感知周围环境和寻找食物。坚硬的身体部分保护着三叶虫的腿、鳃和柔软的身体不受捕食者的伤害。
如何解读化石记录?要把灭绝的生命拼凑在一起,往往需要大量的侦探工作。
上图右边这块化石是中国云南省寒武纪的周**虫Misszhouia longicaudata,也叫密斯周亚虫,它是节肢动物~
与三叶虫不同的是,周**虫没有坚硬的骨骼,但它确实显示了对软组织的特殊保护。沿着标本中央的黑色条纹是它的肠子,而头部和身体上的细脊显示出它纤细的腿的罕见证据。产生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化石的条件是非常罕见的,但通常包括动物死后迅速埋葬,以防止海流和食腐动物的干扰,并限制氧气来减缓腐烂。
看看这个古虫的化石遗骸,楔(xie)形古虫Vetulicola cuneata,古虫属~
就像小天狼星帕西特的伊迪戈拉一样,这种生物像鱼一样,用尾巴在水中游动。它是一个过滤器,通过头部前面的开口将水吸进来,从体内的水中过滤微小的食物颗粒,并通过两侧的开口排出水。
楔形古虫是早期小型海生脊索动物的一属,发现于中国澄江化石地,属于帽天山页岩的澄江动物群与关山动物群的一员。属名在拉丁文的意思是“古老的居民”。
有时,诸如脚印或者是步道之类的印记可能会变成化石,我们将其称为痕迹化石。它们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动物去向和到达的线索。展出的第一批动物制造的微量化石,向我们展示了蠕虫在钻入海底时,如何留下螺旋状的蠕虫印记。
有时我们没有像化石那样保留动物的全部遗骸,我们可能只是需要像拼图一样将碎片拼凑在一起。在痕迹化石对面的低矮陈列柜中看,有各种动物化石,例如三叶虫碎片。
痕迹化石为我们提供了早期动物的生活方式以及它们的身体结构的线索。
使用技术使第一批动物的这个平坦而微弱的轮廓重获新生。观看有关伊姆兰 拉赫曼博士的视频,他的工作是弄清楚这种动物的模样和运动方式,在寒武纪潜水员游戏中观察这种动物的行动。他使这些化石栩栩如生。
上图是518亿年以前中国云南省寒武纪的海底复原图。澄江拥有保存极为完好的复杂海洋群落记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
在《First Animals》这个特殊展览中,以问题和思考为主线索,引领着我们这些参观游览者(还有小朋友们和各年龄段的学生)一步一步深入探究下去。诸如——
“什么时候地球变成了一个行动的动物星球?”
——大约54亿年以前,生命变得更有活力了,寒武纪大爆发后,地球变成了一个爬行、游泳、凿洞的地方。寒武纪是地球环境变化的时期,而在寒武纪之前是埃迪卡拉纪。海平面上升,化学品被冲进了海洋,在水下世界,进化开始起作用了,新的生物出现了,它们可以移动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远——并通挖掘和建造来改变它们的环境。不久,新物种就生活在大洋彼岸的每一个栖息地。
最早的动物没有留下化石的遗骸,它们是什么样的?
——最早的动物——包括今天所有动物的共同祖先——是在超过5亿年以前在海洋中进化而来的。我们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它们是什么样的,但通过研究今天的动物,我们可以推测出它们一定有共同的特征:体型小,身体柔软,倾向于静止不动或缓慢的在海底爬行。
这些生命是如何形成不同的和新的生物?
——这些生物的身体是由多个具有特殊功能的细胞组成的,就像它们之前的生物一样。现在,这些细胞也可以形成被称为上皮细胞的薄片,使结构得以发展。随着遗传复杂性的增加,这就为巨大的变化创造了条件。
还有一些别的问题:我们是如何追踪最早的动物?特殊保存的化石有什么特别之处?查尼亚Charnia真的是动物吗?动物的身体是如何随着进化而改变的?什么时候动物第一次出现?寒武纪大爆发的最佳证据是什么?等等。
配合“第一批动物”展览,还有一个“第一印象”展览 《First Impressions》 ,这是第一批动物展览的一部分(Part of the First Animals exhibition)。
牛津版画合作社与博物馆研究人员合作,创作了受最早的动物启发的艺术品。他们揭示了版画制作过程与某些早期化石的形成之间的联系,这些化石通常会在岩石上产生自然的印象。
在这次展览中,科学家和艺术家利用化石证据创建了艺术品和模型,以展示他们对第一批动物的模样的最佳猜测。
由克里斯奥特利绘制的版画《半球头盔栉水母》~
它的化石长这样的~
由珍妮莱恩斯绘制的《楔形古虫》~
前面已经有介绍,是早期小型海生脊索动物的一属,发现于中国澄江化石遗址。属名在拉丁文的意思是“古老的居民”。它的化石长这样~
由贝特斯泰勒贝尔绘制的《三叶虫和异位龙,印象》~
由海勒利弗克斯绘制的《查尼亚》~
由杰克康威绘制的《奥托亚虫》~
奥托亚虫,一种蠕虫,中文名:奥特瓦,学名:OTTOIA。寒武纪时代,
奥托亚类是类似水蛭的一种生物,它们生活在深海,靠吸血为生。这是一种长相怪异、身型巨大的生物。在大约6亿年前的寒武纪,生活在中国南海的深海大峡谷等地,体长只有2~16cm 。这种虫是在连哺乳动物都没出现的时代的最早海洋皇者之一。
玛尔哥特贝尔绘制的《54亿年以前》~
这个三叶虫的化石长这样~
针对《First Animals》特殊展览,博物馆还提供了一系列的活动计划,诸如教授讲座、科学短片、学术讨论会、亲身体验标本,还有用石头、纸和剪刀制作三叶虫等等,而且所有这些活动都是免费参加,只要在博物馆的官网上申请即可。真是羡慕啊!
博物馆的二楼还有一些昆虫展和鸟类展~
博物馆墙上挂着老照片~
左边那个雕像是达尔文,右边那个是牛顿,俩位超级科学家分立门柱两旁~
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藏品范围非常广泛,从昆虫学、地质学、矿物学与岩石学,到动物学等标本,应有尽有。其中所藏的昆虫标本位列英国第二,仅次于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是牛津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
在这座博物馆中漫步与游览、发现与探索、学习与求知,这座维多利亚时期的哥特式建筑物,不仅大气漂亮,令人惊叹,其中陈列的从中世纪至今收集的动物、昆虫和矿物标本、寒武纪化石等,引领着我在动物王国畅游,我一次次的来到这里,尽情享受,恋恋不舍。
我见过的动物之间的感情有:燕子、杜鹃、杜丹鹦鹉、长臂猿等。
一、燕子
燕子被称为最长情的动物,它是我们最常见的鸟类,也是我们眼中代表吉祥的鸟类,通常人们非常欢迎燕子在自家屋檐下筑巢,俗语说,只有家庭和谐的家里才会有燕子筑巢,所以谁家有燕子就代表这家人比较和善。
燕子
而且燕子是对爱情和家庭都非常忠贞的鸟类,一旦一方出现意外,另一只便会常年在曾经的筑巢的屋檐下独自生活,直到老去。
二、杜鹃
杜鹃鸟是最不靠谱的双亲,在古代传说中,杜鹃是一种代表相思的鸟类,相传是由想念自己意中人的一个女人变化而来。杜鹃对子女并不负责任,它们总是把卵产在其他鸟类的巢穴中,最终由别的鸟类帮它们抚育后代,而杜鹃夫妻则双双双宿双飞,悠闲自在。不过它们虽然不是模范父母,但确实模范夫妻,终生都是一夫一妻、“狼狈为奸”。
杜鹃鸟
三、牡丹鹦鹉
牡丹鹦鹉又称情侣蜡嘴鹦鹉、恋爱鸟。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一种非常甜蜜的鸟类,它们色彩鲜艳美丽,不仅外表漂亮,性格也是非常活泼,我们常说的“郎才女貌”说的可能就是它们,不但外观美丽,而且声音好听,多才多艺,更重要的是它们对爱情十分忠贞,一夫一妻制不说,还经常撒狗粮,互相喂食物。
四、长臂猿
长臂猿据说是谈恋爱时间最久的动物,通常说起来,动物之间由于寿命较短,谈恋爱到繁育的时间都很短,但有一种动物,谈恋爱到第一次繁殖的时间比人类还长,那就是谈恋爱时间最久的动物--长臂猿,海南黑冠长臂猿是典型的一夫一妻制,它的求偶过程比人类还复杂,光谈恋爱的时间就长达一两年,这时间比很多人都要长久的多,更关键的是它们专一,一旦确立关系就终生不渝,而且,它们在交配前会有类似人类“结婚”的仪式感。抚育幼崽后,雄性会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正是因为这种忠贞的家庭观念,海南黑冠长臂猿的保护工作也是比较难,在上世纪末期的时候只有七八只,经过几十年的保护,也才增加了数十只。
结语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金庸老先生的这句名言本是写人类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然而,在动物界,这四种可爱可敬的动物却更值得这样的赞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