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金陵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内容

桂枝香金陵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内容,第1张

1、翻译:登山临水,举目望远,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奔腾千里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华丽的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丹青妙笔也难描画。遥想当年,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惨淡的寒烟和衰败的枯草。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花》遗曲。

2、赏析:此词通过对金陵(今江苏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澄江”“翠峰”“征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下阕写在金陵之所想。“念”字作转折,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对历史和现实,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雄浑阔大,风格沉郁悲壮,把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堪称名篇。词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为词拓出一个高远的视野。“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点明了地点和季节,因为是六朝故都,乃称“故国”,“晚秋”与下句“初肃”相对,瑟瑟秋风,万物凋零,呈现出一种“悲秋”的氛围。此时此景,登斯楼也,则情以物迁,辞必情发,这就为下片的怀古所描述的遥远的时间作铺垫。“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千里”二字,上承首句“登临送目”——登高远望即可纵目千里;下启“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的大全景扫描,景象开阔高远。“澄江似练”,脱化于谢朓诗句“澄江静如练”,在此与“翠峰如簇”相对,不仅在语词上对仗严谨、工整,构图上还以曲线绵延(“澄江似练”)与散点铺展(“翠峰如簇”)相映成趣。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体的呈现,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是在大背景之下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残阳”“西风”,点出时下是黄昏时节,具有典型的秋日景物特点。“酒旗”“征帆”是暗写在秋日黄昏里来来往往的行旅,人事匆匆,由纯自然的活动景物写到人的活动,画面顿时生动起来。“彩舟云淡,星河鹭起”是大手笔中的点睛之处。“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远在天际的船罩上一层薄雾,水上的白鹭纷纷从银河上惊起,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观察的视野——在广漠的空间上,随着征帆渐渐远去,水天已融为一体,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如此雄壮宽广的气度,如此开阔旷远的视野与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比较,两者展现的气度与视野不相上下,一为千古传诵的骈文警句,一为前所未有的词中创境,可谓异曲同工。正如林逋《宿洞霄宫》“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所言,眼前所见,美不胜收,难以尽述,因此总赞一句“画图难足”,结束上阕。下阕怀古抒情。“念往昔”一句,由登临所见自然过渡到登临所想。“繁华竞逐”涵盖千古兴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紧接着一声叹息,“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此语出自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句,化用其意,以典型化手法,再现当时隋兵已临城下,陈后主居然对国事置若罔闻,在危难之际还在和妃子们寻欢作乐的可悲。这是亡国悲剧艺术缩影,嘲讽中深含叹惋。“悲恨相续”,是指其后的统治阶级不以此为鉴,挥霍无度,沉溺酒色,江南各朝,覆亡相继:遗恨之余,嗟叹不已。“千古凭高”二句,是直接抒情,凭吊古迹,追述往事,抒对前代吊古、怀古不满之情。“六朝旧事”二句,化用窦巩《南游感兴》“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眷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之意,借“寒烟、衰草”寄惆怅心情。去的毕竟去了,六朝旧事随着流水一样消逝,如今除了眼前的一些衰飒的自然景象,更不能再见到什么。更可悲的是“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融化了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随书·五行志》说:“祯明初,后主创新歌,词甚哀怨,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其辞曰:‘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时人以为歌谶,此其不久兆也。”后来《玉树后庭花》就作为亡国之音。此句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感慨:不是商女忘记了亡国之恨,是统治者的醉生梦死,才使亡国的靡靡之音充斥在金陵的市井之上。同时,这首词在艺术上也有成就,它体现了作者“一洗五代旧习”的文学主张。词本倚声,但王安石说:“古之歌者,皆先为词,后有声,故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如今先撰腔子,后填词,却是‘永依声’也。”(赵令畤《侯鲭录》卷七引)显然是不满意只把词当作一种倚声之作。这在当时是异端之论,但今天看来却不失其锐敏和先知先觉之处。北宋当时的词坛虽然已有晏殊、柳永这样一批有名词人,但都没有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词风柔弱无力。他曾在读晏殊小词后,感叹说:“宰相为此可乎”(魏泰《东轩笔录》引)。所以他自己作词,便力戒此弊,“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艺概》卷四),指出向上一路,为苏轼等士大夫之词的全面登台,铺下了坚实的基础。

桂枝香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①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②,悲恨相继。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③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④。

注释

①星河:星河即银河。

②门外楼头:用杜牧“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意。

③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

④后庭遗曲:陈后主游宴后庭,其曲有《玉树后庭花》,见《南史张贵妃传》。

简析

词人在金陵胜地,登高望远,便兴起了满怀愁绪:日月之迁流, 仕途之坎坷,家国之忧患,人生之苦辛,涌凝笔端,写成了名 篇佳作,历久长新,此等例真是举之不尽,而王安石的这一阕 《桂枝香》,实为个中翘楚。

《桂枝香·金陵怀古》是一首金陵怀古之词。上片写金陵之景,下片写怀古之情。下面是我整理的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欢迎浏览。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代: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归帆 一作:征帆)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译文

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想往昔,奢华*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消逝随着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注释

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澄江,清澈的长江。练,白色的绢。

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簇,丛聚。

去棹(zhào):往来的船只。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星河鹭(lù)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长江中有白鹭洲(在今南京水西门外)。星河,银河,这里指长江。

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豪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竞逐:竞相仿效追逐。

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

悲恨相续:指亡国悲剧连续发生。

凭高:登高。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

漫嗟荣辱:空叹什么荣耀耻辱。这是作者的感叹。

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它们都建都金陵。

商女:歌女。

《后庭》遗曲: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人认为是亡国之音。

扩展: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有《临川集》等著作存世。

桂枝香金陵怀古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翻译:我登上城楼放眼远望,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千里澄江宛如一条白练,青翠山峰像箭簇耸立前方。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白鹭好像在银河里飞舞,丹青妙笔也难描画这壮美风光。

遥想当年,故都金陵何等繁盛堂皇。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时至今日,商女们时时地还把《后庭花》遗曲吟唱。

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通过对金陵(今江苏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上阕“登临送目”四字领起,为词拓出一个高远的视野。“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点明了地点和季节,因为是六朝故都,乃称“故国”,“晚秋”与下句“初肃”相对,瑟瑟秋风,万物凋零,呈现出一种“悲秋”的氛围。此时此景,登斯楼也,则情以物迁,辞必情发,这就为下片的怀古所描述的遥远的时间作铺垫。

哈喽 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宋词《桂枝香·金陵怀古》;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桂枝香·金陵怀古》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词作,意思是说登山临水,举目望远,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奔腾千里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华丽的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丹青妙笔也难描画,遥想当年,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相继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花》遗曲;

这首词通过对金陵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下阕写在金陵之所想,一个念字用来作转折,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对历史和现实,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境界雄浑阔大,把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堪称名篇;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400字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解读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在金陵登高望远,这六朝古都正逢暮秋,天气凉爽。长江长如白色的带子,翠绿的山峰像剪头般耸立。夕阳下船只归去,斜插的酒旗随西风飘舞。船仿佛行驶在云中,白鹭飞起,像穿梭在银河里,这样的美景,图画也难以描摹。

回忆历史,这里有许多的豪族比赛奢侈,感慨朱雀门外,亡国之恨连绵不绝。千年后站在高处,面对这壮美的河山,白白为古人的荣辱叹息。六朝往事随长江水流走,只剩下秋烟惨淡,草色衰败。而卖唱的歌女,还不时唱起,预示陈后主亡国的玉树后庭花曲。

登高临远,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江澄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竟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桂枝香》诗歌赏析

据毛先舒《填词名解》记载:《桂枝香》这个词牌名出自唐朝人裴思谦到长安参加殿试后,和同伴们到风月场所的平康里嫖宿时,有黄门来报喜说他高中状元。《桂枝香》这个词牌最负盛名的是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原文: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翻译:

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象一条白链,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想往昔,奢华*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消逝随着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赏析:

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为作者别创一格、非同凡响的杰作,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全词开门见山,写作者南朝古都金陵胜地,于一个深秋的傍晚,临江揽胜,凭高吊古。他虽以登高望远为主题,却是以故国晚秋为眼目。“正”、“初”、“肃”三个字逐步将其主旨点醒。

以下两句,借六朝谢家名句“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之意,点化如同已出。即一个“似练”,一个“如簇”,形胜已赫然而出。然后专写江色,纵目一望,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的帆风樯影,交错于闪闪江波之上。细看凝眸处,却又见西风紧处,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风飘拂。帆樯为广景,酒旗为细景,而词人之意以风物为导引,而以人事为着落。一个“背”字,一个“矗”字,用得极妙,把个江边景致写得栩栩如生,似有生命其中。

写景至此,全是白描,下面有所变化。“彩舟”、“星河”两句一联,顿增明丽之色。然而词拍已到上片歇处,故而笔亦就此敛住,以“画图难足”一句,抒赞美嗟赏之怀,颇有大家风范。“彩舟云淡”,写日落之江天:“星河鹭起”,状夕夜之洲渚。

下片另换一幅笔墨,感叹六朝皆以荒*而相继亡覆的史实。写的是悲恨荣辱,空贻后人凭吊之资;往事无痕,唯见秋草凄碧,触目惊心而已。“门外楼头”,用杜牧《台城曲》句加以点染,亦简净有力。

词至结语,更为奇妙,词人写道:时至今日,六朝已远,但其遗曲,往往犹似可闻。此处用典。“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唐贤小杜于“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时所吟之名句,词人复加运用,便觉尺幅千里,饶有有余不尽之情致,而嗟叹之意,千古弥永。

《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500字

金陵,它在唐宋以前曾经作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国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王安石晚年住在这里,这首词可能就写于这个时候。上片描绘金陵的景色,下片通过怀古,抒发感慨。

假若这是一幅图画,我们就会从大江边上、龙盘虎踞的地方看到一个凭栏眺望的老人,他便是王安石。“登临送目”,“登临”,指登山临水。“送目”,是远望的意思。紧接下去,作品用“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来点明游览的地方和季节。“正”,是说恰逢。这里的“国”,指国都。因为金陵曾经是六朝的京城,所以称它为“故国”。“肃”,形容秋季的天高气爽。这三句是说,登上这个古城远望,正好是秋高气爽的季节。

通过上述真切的叙写,作品把读者引入远眺的境界。“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是写远望中的江和山。“澄”,清澄。“似练”,象白绸子。”簇[cù]”这里是形容攒聚的山头。这两句词是说千里长江在盒陵城外流过,它澄清得象一匹白绸子似的:远山青翠可爱,山峰象层峦叠嶂那样围绕着主峰聚集起来。

作者作了这样概括的描写之后,又进一步用“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谈,星河鸳起”四句来细致地刻画他的登临所见。“征帆去掉”,指远行的船,帆竖立在船上,从高处望先看到帆,所以用它代指船,和用“掉”来代指船一样。“征帆去掉”是突出写离去的船。古代酒店前挂一块布招牌叫“酒旗”。“矗[chù]”,竖着。“彩舟”,指装饰华美的游船,这里指游船。“星河”,银河,指秦淮河。“鹭”就是鹭鸶,水鸟名。这些事物的形象被作者捕捉住了,他象艺术修养很高的画家,给人们画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在这里,作者从上面描绘远望长江上的景物,转过来描绘秦淮河上的风光,那里有华丽的游船沐浴着夕阳的光辉在行驶;远处,酒旗高挑。“背西风”三字可以使人想见酒旗的飘动,想见酒店所处的地势。诗人赞美秦淮河象一条银河,所以称为“星河”。银河在天上,因此把水面上的水气比作云。透过薄薄的水气看到彩舟,好象在云里一般。一行白鹭正从水上飞起,好象在银河上飞。这是多么动人的景色,难怪作者在上片末尾要赞美“画图难足”了。“足”,完备,完满。这里作动词用,是使之完满的意思,这句是说画也难以画出。

面对佳丽的江山,作者不禁想起了六朝的历史。六朝兴亡交替频繁,有着许多历史教训。作者以亡国之君陈叔宝为典型,集中批判了六朝统治者的腐朽荒*。“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念”,这里当想起讲。“往昔”,过去,指六朝的历史。“繁华竟逐”,是说互相争着过豪华奢侈的生活。这是批评六朝的帝王、官僚和贵族。陈叔宝是六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他的昏庸荒*尤其惊人。据历史记载,隋朝大将韩擒虎带兵灭陈,当隋兵打到陈的都城金陵朱雀门外时,陈叔宝和他的宠妃张丽华却还在结绮阁楼上寻欢逐乐。城破以后,陈叔宝被俘,张丽华被杀,这段历史,唐朝诗人杜牧曾在《台城曲》中讽刺说:“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王安石写的“门外楼头”用的就是这个典故。“悲恨”,指亡国的悲哀和遗恨。“相续”,接连不断,这里是说东吴、东晋、宋、齐、梁、陈一个朝代跟着一个朝代都灭亡了。接着词人又感慨地写道:“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下距王安石的时代很久远了,所以用“千古”来形容。“凭高”,指居高眺望,也就是上片说的“登临送目”。“漫嗟[jiē]”,空叹。“荣辱”,这里指国家的兴盛与衰亡。“千古”两句是说作者登高吊古,只能空叹朝代的兴亡。“六朝旧事随流水”是说六朝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是作者借大江东去写他对人世变化的深沉感慨。“但寒烟衰草凝绿”,“但”,在这儿是只有的意思。“烟”,指云雾一类水气。“凝绿”,形容草色不鲜活。这种凄凉的秋色,反映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情绪。

封建统治阶级,往往不能从历史上吸取教训。作者看见许多人还在那里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因而作品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结束全篇,批判的意味很深。古代把卖唱的歌女叫“商女”。陈叔宝写过一首《玉树后庭花》,古人把它看做亡国之音。杜牧在《泊秦淮》诗中曾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王安石和杜牧的感慨,表面上是叹息歌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却是谴责那些沉醉于歌舞,过着豪华生活的人,含义曲折,耐人寻味。

同学,满意好评哦~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赏析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登山临水,举目望远,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奔腾千里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华丽的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丹青妙笔也难描画。

遥想当年,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花》遗曲。

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代: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赏析:读来真是苍凉悲愤,词人心中无限的绝望表露无遗。艺术水平不亚于后主。作为一个政治改革家,那种无助的心态写的淋漓致尽。怀古吗?

王安石的金陵怀古赏析

此词通过对金陵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澄江”“翠峰”“征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下阕写在金陵之所想。“念”字作转折,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对历史和现实,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雄浑阔大,风格沉郁悲壮,把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堪称名篇。

词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为词拓出一个高远的视野。“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点明了地点和季节,因为是六朝故都,乃称“故国”,“晚秋”与下句“初肃”相对,瑟瑟秋风,万物凋零,呈现出一种“悲秋”的氛围。此时此景,登斯楼也,则情以物迁,辞必情发,这就为下片的怀古所描述的遥远的时间作铺垫。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千里”二字,上承首句“登临送目”——登高远望即可纵目千里;下启“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的大全景扫描,景象开阔高远。“澄江似练”,脱化于谢_诗句“澄江静如练”,在此与“翠峰如簇”相对,不仅在语词上对仗严谨、工整,构图上还以曲线绵延与散点铺展相映成趣。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体的呈现,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是在大背景之下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残阳”“西风”,点出时下是黄昏时节,具有典型的秋日景物特点。“酒旗”“征帆”是暗写在秋日黄昏里来来往往的行旅,人事匆匆,由纯自然的活动景物写到人的活动,画面顿时生动起来。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是大手笔中的点睛之处。“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远在天际的船罩上一层薄雾,水上的白鹭纷纷从银河上惊起,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观察的视野——在广漠的空间上,随着征帆渐渐远去,水天已融为一体,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如此雄壮宽广的气度,如此开阔旷远的视野与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比较,两者展现的气度与视野不相上下,一为千古传诵的骈文警句,一为前所未有的词中创境,可谓异曲同工。正如林逋《宿洞霄宫》“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所言,眼前所见,美不胜收,难以尽述,因此总赞一句“画图难足”,结束上阕。

下阕怀古抒情。“念

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 》遗曲。

题解

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是王安石在被二次罢相之后,退居金陵时所写。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种种危机。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王安石登金陵有感而作的,流露出其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

句解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萧索。“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澄江”,清澈的长江。“练”,指白色的绢。“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去棹”,停船。棹是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以把它画足。“星河”,指长江。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回想往昔,奢华*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繁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登上高处,面对着这千古以来便不曾变化的景色,徒自叹息六朝诸国的兴衰败亡。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苍绿的颜色。“凭高”,登高。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漫嗟荣辱”,空叹什么荣耀耻辱。这是作者的感叹。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 》遗曲。

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 》遗曲。“商女”,歌女。“《 》遗曲”,指歌曲《玉树 花》,传为陈后主所作。

评解

登高望远、睹物抒怀,是中国古代文人惯用且喜用的方式。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切入怀古主题,揭露六朝统治阶级的腐朽生活,对六朝兴亡发出意味深长的感叹。

分类: 艺术 >> 诗词歌赋

问题描述:

综合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怀古词作,并简要分析怀古题材诗的一般特点。(100字内)

解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苏轼的代表作,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词中字里行间仍流露出旷达的情怀。气势磅礴,文笔流畅,风格鲜明,把写景,怀古,抒情融为一体,联想十分丰富。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此词写于1205年镇江知府任内。上段写两位与镇江有关的英雄---孙权和刘裕,凝寄着对他们的敬慕和怀念之情。下段头三句,点出刘义隆惨败的教训,表达了反对轻敌冒进的思想。最后以历史上有名的老将廉颇自比,书写了要为国立功的情怀。全词包含着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及因被排挤而未能施展抱负的不平,情调豪壮而沉郁;用典很多,但很贴切,是辛氏的代表作之一。》)。

《桂枝香金陵怀古》

一词,通过描写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壮景及怀古,揭露六朝统治阶级“繁华兢逐”的腐朽生活,豪纵沉郁,被赞为咏古绝唱。它同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词,开了苏东坡豪放

的先声,给后来词坛以良好的影响。

怀古诗多位风格低调,文字抑郁沉闷,怀者,以古而鉴今,笔力都雄浑可观。很优美的文字,很忧伤的情绪,很阔大的境界,被这类诗的语调渲染出来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137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