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邂逅春天的梦
现在,是正午时分,天公不作美,下起了蒙蒙细雨。两只结伴飞回的燕子,用翅膀将春雨斜织出的银幕一剪。不过,没一会儿,银幕又合上了,仿佛是一个节目出演了,可没一会儿又回去了。水泥路在这天气里显出了一种略带黑色的颜色,向人们表达出了一种庄严的气派。小苗升出头,向着天空,望着细而不大的雨,奋力地吮吸着,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努力地吮吸着母亲的奶一样。
当然,那座建立在许多房子中央的后修村的学校,也同样笼罩在蒙蒙细雨斜织出的银幕中。
这时,一个春雷惊醒了长眠在地下的春笋,他们在竹林中淋浴着春雨,感受着春雷那一声声有力的响声,开始了他们的成长之旅。
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竹林一下子变得十分幽静,雨水积起的大大小小的水洼。竹叶显得异常青翠。时不时竹叶上的水滴在路旁的水洼中,发出了——叮叮咚咚的声音。这仿佛是一场春雨的余韵。
“叮叮叮……”伴随着一阵下课铃,同学们的欢笑顿时飞扬了起来。这笑,是那么的纯洁无邪,似乎长了翅膀,飞上了天,飞到了田野,树木,房屋的顶上,还飞到了在田野里劳作人们的心里。
可是,在这么快乐的时候,却有一个背着兔子书包的女孩慢吞吞地走了出来。那书包沉沉地,似乎把书包上的小兔子都压得透不过气来了。哎,这不是隔壁班的梦谣吗!我吃惊地张大了嘴巴。原来她不是常常又蹦又跳的嘛,听说她还是隔壁班的佼佼者嘛,别人还给她取了个绰号叫;“快乐的佼佼者”。这现在怎么……
噢!原来这次考试失利了啊,不过,也第二名啊。切!原来第一名是她的劲敌方敏之啊,难怪她会这样。
“快乐的佼佼者,怎么了?”一个轻盈的像是一只小鸟。“飞”了过来,原来是李子啊!她快乐地发狂了。
李子和梦谣并肩走着,解开了梦谣的心结。她们“飞”着来到田野里玩耍,你追我赶,活像只小鸟。她们快活地飞翔着,嬉戏着。梦谣书包上的兔子似乎也轻松了许多,快活了许多。
这两只小鸟飞着,飞着,飞出了田野,飞出了村子,飞出了心胸……飞到了春天的梦中……
2 邂逅春天的美好
春天是收获心情的季节,也是收获文字的季节。——题记
天气突然热起来了,春天还没站稳脚步,夏天就跟着来捣乱了。也好,天一热,春意更浓了。松树、桦树、柳树早已绿上枝头、满眼葱茏。而一颗颗站了一冬的、五大三粗的白杨树,在升温的威胁下,也慌慌张张地吐出新绿,不过,那些初绿的颜色暗淡无光、死气沉沉,好像还没睡醒似的,也许它们刚来到这里,对环境还不太适应和熟悉,总有一些拘束和陌生,不过,用不了几天,自然会变得翠绿葱葱。
我仔细观察,它虽然起步缓慢,但非常有个性,与众不同,首先它挺拔高大、粗犷有力,有一种虚怀若谷的大树风度,气势磅礴、铿锵有力的气质令人望而生畏。
其次,它含蓄而又谦逊,朴实而又坚韧,厚重而又踏实,它不声张、不炫耀、不流露,不争强好胜,不在乎生长的条条框框,不理会指手划脚、趾高气扬的说教与呵斥,在得与失面前,不卑不亢、宠辱不惊,而且那么执著,那么自我地坚持成为自己。
一簇簇粉红的丁香花,正开、正艳、正浓,轰轰烈烈、红红火火,把枝藤围得满满当当、挤挤挨挨地挂满枝头,像一串串通红的糖葫芦,令人垂涎欲滴。
一群长不大的孩子,正在丁香花丛中追逐嬉闹、疯拥玩耍,清脆爽朗的笑声绊着花的一身灿烂和阵阵磬香,甩过山岗,溅落在林荫下
稠里子花、山丁子花也开在正当时,满树的绿叶搀着满树的白花,叶宠着花,花恋着叶,白生生、绿油油、香飘飘,宛如窈窕的白衣素女,风姿卓越、淡雅清馨,令人春心涌动、放浪开怀。
耗子花、蒲公英花,还有那些不喜欢透漏姓名的野花在五彩缤纷的目光中纷纷相遇,花的血脉和肌理一目了然,你甚至还能感受到它们跳动的脉搏和挺着胸膛扇动的呼吸。
脚下沟壑中一汪河水,正在绿汪汪的草塘里一路欢畅地穿过大地,当我习惯了静止的目光陡然跌落水中,溶解、稀释成湿淋淋、亮晶晶、滑溜溜的浪花,在河水转弯的地方翻着跟头,回头望一望苍然站定的我,带着无以言表的心事匆匆地奔向深远、明亮而又不明所以的与我无关的世界。
时间在晃动、颤抖,整个世界都在向水中聚集、停靠,等待着逐一离去。我无法忍受这“无止境的带走”给我的不安、惊慌、折磨和伤害,走向水去河还在的两岸,在茂盛的青草中寻找一种自我平衡感
别人赞美春天是花团锦簇、桃红柳绿、春意盎然、生机勃勃、万物峥嵘、美轮美奂、目不暇接、无与伦比,而我描述春天是翠生生、绿油油、香喷喷、花搭搭、甜滋滋。是满山撒野的新绿,是满地撒娇的山花,是满河撒欢的流水,是眼中堆满的喜悦,是心里装满的笑声,是浑身沾满的花香。
春天是山的味道、水的味道、风的味道、云的味道,春天是山的形状、水的形状、风的形状、云的形状,春天还是树的颜色、花的颜色、草的颜色、彩虹的颜色。
春天是万事万物看清楚、想明白一些事的坦然,是人心对淳朴的、自然地天地生命观的敬仰和眷恋的感触。
我依赖并仰仗着春天小心翼翼的宠爱,享受着安于生命的美好
你是一千年前的月光,如水,如霜。
你穿透时空,流照我身上。
会不会,我,也是从一千年前穿越而来的呢?若非如此,为何恋你恋得这般痴狂?
你从仄仄平平的小路上踏歌而来,走过蒹葭苍苍,在水一方,走过星分翼轸,天高水长,过蜀道,游天姥,醉卧长安市上。张若虚、杜甫,王维,白居易…… 一路平平仄仄的咏叹,随了你,羽化翩翩,飞度流光。
李太白向你举起了豪迈的玉觞,杜子美咀嚼着刻骨的悲凉,李贺骑着瘦马,在月夜里奔跑,王摩诘坐在深涧外,读你,读你桂子般的天香。
学堂外的老婆婆还在溪边磨那根铁杵么?石壕村的老妪还好么?农家院落的老奶奶读懂了香山居士的诗么?蓬山路遥,青鸟殷勤,李商隐的心思,晓镜云鬓的那位明白了么?元微之还在窗前哭念自己的妻子么?前度又来的刘郎还在杨柳青青的河岸浅唱低吟么?
我去小城的江边找你。城南二里凉风台,三水汇作一水来。我去南山找你。南山春来迟,梅发三两枝。我去零零落落的栈道找你。故道百年废,嘉陵一水清。我去千年之前的大唐找你。月缺月圆云外客,独照唐宫旧菩提。我从楚辞追到乐府,从古风追到绝句,从唐初追到唐末,一直都追不上你匆匆而过的身影。
你在蓝天白云外,你在青山碧水间,你在春花秋月里,你在绿树浓荫下,你在雪夜红炉前,你处社稷庙堂之高,你放江湖草野之远,你在人间,你在天上…… 诗情画意的日子里,你的精灵,无处不在。
披上诗仙的大氅,敲着诗佛的木鱼,怀揣《与元九书》,作别诗圣的孤舟。一转身,催动老骥鸷禽,随了四明狂客,在高高秋月的大漠,我,仗剑而行。这剑,是贾岛在茅店板桥苦磨了十年,从未示人的霜刃。
日照香炉,在青烟缭绕的故事里皈依。我把九月的朝露凝炼成漫天苍茫的雪幕,我把飞溅的岁月幻化成浩瀚无边的星海。
幽篁独坐,把清明时节的牧笛在西塞山前吹响,桃花流水,白鹭飞。
你是一千年前的月光,如风,如空。
你来了,我也来了。不期的相遇,耗尽了你我千年的修行。
我,循着你深深浅浅的脚印,从赋、比、兴到起、承、转、合,从粘、对、韵到字、词、句、境。从呀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健走如飞,到人生迟暮。从花鸟虫鱼,到斜阳草树,从冷月边关,到征夫思妇,从田园山水,到民殷国富。
困了,我抬头望月,月色漂白人间。累了,我低头想你,你在时光深处。和你的相伴,注定会孤独。与你的相守,注定更清苦。光影斑驳,长夜阑珊,我学春秋,读秦汉,口吐盛唐,写经成卷。
你璀璨着,辉煌了一个盛世。而今,又在盛世里辉煌。你是盛世的霓裳,盛世赋予你新的乐章。你为盛世添彩,盛世把你久久传唱。你漠漠的清辉,朗朗的银光,经天纬地,历久弥香。我知道,我只是光阴的过客,匆匆而过的行者,逗留在你横空隔世的旷野上。而你,在春江花月夜的弦音里恒久绽放,澹澹流芳,直到海枯,到石烂,到地老天荒。
喜欢,就这样,朦胧地走,在恍若虚无的结界里浮游。甘愿,就这样,被你俘虏,永不拗救,三平仄孤平到头,随波顺流。
假以舟楫,挂云帆,济万里。若有闲余,躬耕南山,种菊东篱,赏半坡仙境,三分旖旎。
今生,我恋上了你。任由你,千年的月光,把我一醉成眠,再醉成伤。
课文:《邂逅霍金》
,教授,历史学家
介绍:选自1998年8月26日《文汇报》。霍金,1943年生,英国理论物理学家,主要致力于黑洞量子力学的研究。自1962年起就患有肌萎缩性脊骨光侧索硬化症,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使他被禁锢在轮椅上,不能写字,只能讲出一些仅仅几个密友听得懂的话语。但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探索宇宙的深层奥秘,成为当代最具创造力,最重要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列车蜿蜒地穿行在天山山脉之中,耳边伴随着列车撞击铁轨发出的规律地嗒嗒声,望着窗外时远时所,绵延不断的山脉,思绪终于宁静下来,原本的人性,远离了都市嘈杂的心灵,又回到了麻木的躯壳之中。这里手机已经摆脱了都市中网络的环抱,但是它还在努力地寻找着沟通世界的网络,这里没有了都市的喧哮,这里没有了都市的匆忙,这里没有了都市的零乱,这里没有都市的欲望。来到这里,整个心灵静寂了,整个躯壳涅盘了,呼吸变得舒缓起来,麻木、杂乱的大脑细胞活跃起来,仿佛甩掉了捆在上面的一层枷锁似的,思绪飞了起来,胸口开阔起来。。。。。
车窗外,落日的余辉均匀地撒在山坡上,照得整个山麓金灿灿的,山坡上每一道沟,每一道坎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切地一切,没有任何人工雕凿地痕迹,全为天然形成,每一道沟,每一道坎都似无理,但他们都有千万年的历史可以讲述,千百年来她们静静地扎根在这里,如果真得了少任何一道沟、一道坎,那都将失去自然的雄浑天成之美,她们的存在盛载着整个天山山脉的历史。
列车缓缓前行,穿过天山山脉,展现在面前的是一望无际地戈壁,习惯了高楼大厦,习惯了花草成荫的人们被这里的空旷震憾着,没有了障目的高楼,没有吵杂的汽车喇叭,天地之间原来有如此之宽阔,世界原来有如此之大。在视野的尽头,天与地浑然为一体,在这里,你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天空如同一个硕大无比的蓝色锅盖盖在一望无际、平坦的大地之上,而你就站在大地的中心。在这里,你可以感受空况之美,一切浑然天成,未有斧凿的痕迹,一切都是大自然呈现给你的美。
美呀!自然之美!震憾之美!宁静之美!空旷之美!
看过好友非言非语的MSN'SPACE,觉得挺好的,同时好友劝我也做一个,可是拿什么开篇呢?倒是让我犯愁了,突然想起去新疆返途中,在火车突然有感而发而写的东西,姑且拿来用之,全当开篇之作。
邂逅东山魁夷是在子夜时分。春雷滚过,外面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屋内青灯黄卷,音乐低回,我独坐窗前。如东山魁夷邂逅他心中的风景一般,我邂逅了东山的美文。捧读东山的《美的情愫》,给我带来生命的感动,正如刘白羽所说:我像把美的世界拥抱在自己怀中了。我真想能有更多的人与我一同去体验这种感动,去感受东山笔下的风景,去欣赏风景之美。
东山魁夷是日本当代著名的风景画家。也惟有高超的风景画家才有这样一双如此敏锐的眼睛:于凡常之中见出不凡,于自然之中发现真谛。然而,更重要的却是东山有一颗挚爱的心和美丽的灵魂。他说过,“别开生面的风景是自己内在的东西与外在的世界相呼应而产生的印象”,“倘使没有心灵的感动为基础,就不可能看到风景是美好的”。于是,东山魁夷这颗“与大自然和谐而发出的朴素的心”和眼中见到的风景浑然一体、融合无间,东山笔下的风景也就展现出动人的情致。
与风景邂逅只有一次机会,因为大自然是活生生的,甚至可以说是瞬息万变,佛家所言的“瞬间三世”或许也就是这个道理。同时,观赏风景的我们自身每天也都在成长变化。而东山却用他那饱蘸生命对风景之美的领受和感动的笔,把风景摆在我们面前,使这难得的瞬间偶然的邂逅成为永恒。
作为出色的散文家,东山魁夷写下了《探索日本的美》、《与风景对话》、《听泉》、《我遍历的山河》和《我的窗》等散文集。《美的情愫》一书是由唐月梅女士从东山散文集中选译部分表现日本风景之美和书写日本艺术之美的文章汇编而成的。在这些篇章中,大多都是以一个画家的视角来摹写自然之美、风景之美,尤其是最能代表日本岛国的山和海。
而更能集中显现东山魁夷的生命之思和心灵之美的就是内中的《听泉》和《一片叶子》。《一片叶子》第三节以对生长于庭院树木枝桠上的一片叶子的凝望作为切入角度,让我感觉熟悉而亲切。因为川端康成那个萦绕着淡淡忧伤的的小说《古都》,也正是以千重子对老枫树树干上的紫花地丁的注视作为起笔。也不奇怪吧,川端和东山本来就是为美而跋涉的一对难得的知心朋友,他们的灵魂或许是可以相通的。
通过细致观察庭院树木中这片叶子的生荣死枯,从萌生发芽到回归大地,东山发现,“一片叶的凋零,绝不是无意义的,它与整株树的生是密切相关的”。万物生息,四季流转,人作为自然之子,也得欣然接受同样的命运。返观自身,东山说:“一个人的死,也与整个人类的生相关。毫无疑问,谁也不喜欢死,但是因此应想到的是要珍惜自然给予的生,同时也要珍惜他人的生。生命终结之时,回归大地,这就是幸福。”
《听泉》是一篇散文诗式的文字,也是我所读到的东山魁夷散文中最美最纯粹的一篇。在《听泉》一文中,通过描写群鸟飞过原野和丛林,然后在林间的一泓清泉旁休憩歇息,临水照影,听泉水叮咚,进而返躬自身,关照人类大生命。他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股清泉。但这泉声却往往在日常烦忧中消息了。倘使夜半醒来,从内心深处响起轻幽的声音,这无疑是清泉的窃窃私语吧。”东山经常从这心灵的清泉领受到点教:“要谦虚,要朴素,要抛弃孤傲和偏执”,“只有舍掉自我,才能发现真实”……
舍掉自我,才能发现真实,抵达至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体现的“无我之境”是不是近似于此?然而“要达到无我的境界是极其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于是,一生便前行在向善向美的路上,永无止境。而这本身又未尝不是一种美,一种壮怀激烈的美!
在东山魁夷的美文中,我遭遇了一种古老而熟悉的东方美——融禅意、诗意于一体的古典的东方美。在中国的古典诗文中可以见出,在川端康成及东山魁夷的文中可以见出。读东山魁夷,我欣赏一个风景画家眼中的风景,更是一个全新的发现美、感受美的过程。那就跟上东山吧,翻开《美的情愫》,一如踏上异邦的土地,感受异域的风景之美,感受东山魁夷纯洁本真的心,开始美的历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刘贞福 文学作品的意义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的判别与择取,如果从不同的阅读视角出发,可以领略到文本不同的意义。《山中访友》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述事简略,记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游历,因为带着动情的眼光,所见之景都有许多新奇的色彩。作者究竟带着怎样的眼光?作品究竟带着怎样的奇异色彩?我们试着从不同的角度作些揣摩、探析,会有不同的鉴赏景况。 一、孤独与欢欣 孤独是每一生命物种和每一生命的生存情态,孤独感是每一智慧生命生存的基本感受。人类心往和走往大自然的动力,或许就是摆脱孤独感的欲望。所谓“山中访友”,首先是作者的孤独之旅,他说:“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踏幽径,入幽谷,入访者成了“幽人”。苏东坡词“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道出了人在孤独无侣时的普遍心态。这是出发时的孤独。接下来的描写让人感到意外:所谓“朋友”竟是古桥、树木、山泉、溪流、白云……一些没有理智与情感的景物。身处这样的“朋友”当中也许更增添与尘世的隔离感、心灵深处的荒凉感。这是到访时的孤独。至少客观上有一种孤独的氛围和情境。 然而这又是一次欢欣之旅。人的感觉对客观环境的反应,常常依凭人的心理定向而产生,而变化。作者感觉的欢欣,表现在对周遭景物的喜爱上;这种喜爱又是通过对这些景物的神奇而自由的联想、想像来实现的。最为奇特的想像是作者走进树林的一段:“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我发现每一株树都在看我。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人在观景时,常用的想像是我是旁观者,以我观物,此物依然此物,而我依然故我,正如辛弃疾词“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其主体与客体的界限还是很分明的;这里的想像之奇特在于,我是想像中的参与者,不光是此物彼物相变,而且我也变为此物或彼物,此物或此物亦变为我,正如“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物化”是以欢喜欢乐欢悦为动力的,或者说“物化”本身就是欢喜欢乐欢悦的过程。 孤独是客观的状态,欢欣是内心的感觉。 二、回归与同化 大自然是人类最早的家园。人类往文明的道路渐行渐远,越加觉得故园的亲切可爱,越加有可能把自然之物当成自己的亲友、邻居、伙伴,这便是“山中访友”有别于上文“孤独与欢欣”的又一层含义。“访”的行为既是虚拟的又是真实的。人与自然之物本无同质同性可言,物理性的对话交流不可能在人与物之间进行,因而“访”是虚拟的;人却可以虚拟对话情境,在内心与自然对话,形成一种心理场,创造一种自身精神激荡、飞升、远游的自由活动,“飘飘乎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这种心理活动是实实在在的,因而“访”又是真实的。 从这意义上说,《山中访友》写的是一次精神回归之旅,我们从文中的第一、二人称“你”“我”的对话,从景物都一一幻成亲朋好友的情景,可以悟出这种精神回归的含义: 老桥——老朋友 树——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这么多的“人”聚集在一起,真像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大宅院、一个村落墟里,作者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员。哲人们在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曾作过最高意义上的概括:“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这种哲理性的话也不难理解,人这所至,无不打上人的印记;人的发展理应符合人的自然本性。从自然景物幻化成亲朋好友来看,我们看到了自然的人化;从作者身心彻底放松,对自然景物的亲近与赏识,我们看到了人的自然化。人的自然化就是与自然同化,即通过回归的方式进入同化的境地 在物质文明急速发展的今天,能有一次回归自然的远足该是多么的珍贵,能在心田里保有一片清朗纯净的“自然”则更是珍贵。在自然野地里筑起围墙、栅栏,树起表示“文明”“文化”的各种标牌,由导游引来成百上千人践踏、污染,这种地方不再是自然之地;在柏油马路旁边或在水泥地中间种上一片红绿花树,这种“保留地”也不是自然之地;带着各种欲念进入自然场地,拍张照片表示到此一游,这不是回归;即使带着画家、诗人的眼光,心想“作品”,却只是像旁观者似的张望一下便回家“创作”起来,也不是真正的回归。最重要的是端正或净化心态与意向。人们啊,不妨一试,“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面对山水林木飞禽走兽呼唤一回亲朋好友,放下红尘负载轻松自然地进入精神涅 境界,恍兮惚兮惚兮恍兮不知我之为物抑或物之为我,这才是真正的回归,或曰与自然同化。人生有一次这样的回归与同化,足以永铭心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