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心慌心悸的食物调理方法

缓解心慌心悸的食物调理方法,第1张

 你是否有经常心慌心悸的症状呢,会有心脏部位特别不舒服的情况出现。那么你知道应该如何去调理的吗,有可能是心脏疾病的前兆,也有可能是因为休息不好导致的,如果你有心慌心悸的话,下面的这些食物可以试试,可以有保健的作用。

  桂圆:

 可以用桂圆肉泡茶或是煮桂圆粥喝,能补气血、安心神,适合心血不足的人群食用。

  红枣:

 用红枣煎水或煮红枣粥服用,早晚空腹食用。红枣中含有大量可帮助造血的营养成分,如铁和磷,被称为天然的补血剂,对治疗贫血、体弱等产生的心悸、心慌十分有效。红枣可以有补气血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有缓解心慌的作用,对于贫血低血压导致的心慌心悸有改善的作用。

  酸枣仁:

 可用酸枣仁6-10克,芡实12克,龙眼肉6克煮汤后睡前饮用。酸枣仁可以宁心安神,配合龙眼肉和芡实,对治疗心血不足引起的不适有良好的调理效果。酸枣仁属于中药材,可以有缓解心血不足导致的心慌心悸的问题。

  柏子仁:

 取柏子仁10-15克,将其捣烂,加入粳米汤中熬煮成粥,最后加少许蜂蜜调味,沸腾1-2次即可,早晚餐服用。柏子仁能养心安神,可调理心血不足型心慌、心悸患者。

 缓解心慌心悸的食物调理方法是什么呢?缓解心慌心悸的一些食物,你都知道了吧,这些食物具有很好的保健的作用,而且对于缓解心脏不适也有好吃,可以补气血,调理体质,通过饮食的调理方法效果还是你不错的。吃柏子仁啊,酸枣仁,红枣,龙眼这些食物都是不错的缓解心慌心悸补气血的食材类型哦,可以利用起来。

我导读

感觉心慌不安,心跳剧烈,紧张,胸闷……你是否曾经有过这种感受?这是中医中所说的心悸。若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切不可忽视,当及时治疗。如何治疗呢?下面这篇文章告诉你——

诊断

1自觉心慌不安,心跳剧烈,神情紧张,不能自主,心搏或快速,或心跳过缓,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止。

2伴有胸闷不适、易激动、心烦、少寐多汗、颤动、乏力、头晕等。中老年发作频繁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至喘促、肢冷汗出,或见晕厥。

3常由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过度、饮酒饱食等原因诱发。

4可见脉象数、疾、促、结、代、沉、迟等变化。

5心电图、血压、X线胸部摄片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治疗原则

心悸虚证由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心神失养所致者,治当 补益气血、调理阴阳 ,以求气血调畅、阴平阳秘,并配合应用养心安神之品,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心悸实证常因痰饮、瘀血等所致,治当 祛痰、化饮、活血化瘀 ,并配合应用重镇安神之品,以求邪去正安、心神得宁。心悸表现为虚实夹杂时, 当根据虚实之多少,攻补兼施,或以攻邪为主,或以扶正为主 。心悸多由情绪波动、劳累过度而诱发,药物治疗的同时,需嘱患者自我控制情绪,静坐或静卧安养,常可自行缓解。

辨证论治

1心虚胆怯

症状 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治法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 安神定志丸。

龙齿,朱砂,茯苓,茯神,石菖蒲,远志,人参。

临床应用 心气虚损明显者,重用人参,加黄芪;心阳不振者,以肉桂易桂枝,加附子;心气郁结、心悸烦闷、精神抑郁者,加柴胡、郁金、合欢皮、绿萼梅;心阴不足者,加柏子仁、五味子、酸枣仁。

2心脾两虚

症状 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少寐多梦,健忘,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腹胀便溏,舌淡红,脉细弱。

治法 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 归脾汤。

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

临床应用 气虚甚者加黄芪、党参;血虚甚者加当归、熟地;阳虚甚而汗出肢冷,脉结或代者,加附片、肉桂;阴虚甚者,加麦冬、阿胶、玉竹;自汗、盗汗者,加麻黄根、浮小麦。若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心烦失眠,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胸闷,面色无华,舌淡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为气阴两虚,治以益气养阴、养心安神,用炙甘草汤加减。

3阴虚火旺

症状 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有耳鸣、腰酸、头晕目眩。舌红少津,苔薄黄或少苔,脉细数。

治法 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药 黄连阿胶汤。

黄连、黄芩、阿胶、芍药、鸡子黄。

临床应用 肾阴亏虚、虚火妄动、遗精腰酸者,加龟甲、熟地黄、知母、黄柏,或加服知柏地黄丸以滋补肾阴、清泻虚火;阴虚而火热不明显者,可改用天王补心丹滋阴养血、养心安神;心阴亏虚、心火偏旺者,可改服朱砂安神丸养阴清热、镇心安神;若阴虚夹有瘀热者,可加丹参、赤芍、牡丹皮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夹有痰热者,可加用黄连温胆汤,清热化痰。

4心阳不振

症状 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治法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方药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炙甘草、生龙齿、生牡蛎。

临床应用 大汗出者,重用人参、黄芪,加煅龙骨、煅牡蛎、山萸肉,或用独参汤煎服;心阳不足、寒象突出者,加黄芪、人参、附子益气温阳;夹有瘀血者,加丹参、赤芍、桃仁、红花等;如病情严重,汗出肢冷,面青唇紫,喘不得卧,则重用人参、附子,加服黑锡丹;心阳虚以心悸、气喘不宁为主症者,可加补坎益离丹。

5水饮凌心

症状 心悸,胸闷痞满,渴不欲饮,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有眩晕、恶心呕吐、流涎、小便短少。舌淡苔滑,脉沉细而滑。

治法 振奋心阳,化气利水。

方药 苓桂术甘汤。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临床应用 兼呕吐者,加半夏、陈皮、生姜以和胃降逆;阳虚水泛,下肢浮肿,加泽泻、猪苓、车前子;若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气凌心,症见心悸、咳喘、不能平卧、浮肿、小便不利者,可用真武汤,温阳化气利水;痰饮蓄于心胃,怔忡不已,可选用茯苓饮子。

6心血瘀阻

症状 心悸,胸闷不适,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治法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 桃仁红花煎。

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延胡索、香附、青皮、生地黄、当归。

临床应用 胸部窒闷不适,去生地黄之滋腻,加沉香、檀香、降香利气宽胸;胸痛甚,加乳香、没药、五灵脂、蒲黄、三七粉等,活血化瘀、通络定痛;兼气虚者,去理气之青皮,加黄芪、党参、黄精补中益气;兼血虚者,加何首乌、枸杞子、熟地黄滋养阴血;兼阴虚者,加麦冬、玉竹、女贞子滋阴;兼阳虚者,加附子、肉桂、*羊藿温补阳气;兼夹痰浊,而见胸满闷痛、苔浊腻者,加瓜蒌、薤白、半夏理气宽胸化痰。心悸由瘀血所致,也可选用丹参饮或血府逐瘀汤。

7痰火扰心

症状 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 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 黄连温胆汤。

黄连、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甘草。

临床应用痰火互结,大便秘结者,加全瓜蒌、生大黄以加强清火化痰之功;惊悸不安,酌加珍珠母、龙齿、生牡蛎、石决明镇心安神;火郁伤阴,舌红少津,加沙参、麦冬、玉竹、天冬、生地黄滋阴养液。

READING

好书推荐

了解更多疾病辨治——

全书内容包括上、下两篇,上篇心病基础篇,系统阐述了中医心病的源流,心的生理学特性,心病病因病机,心病诊断方法,心病辨证,心病治则与治法;下篇心病临床篇,选择15种常见及多发心病,每种病阐述了该病的概念、沿革及临床特点,病因与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疗原则,辨证论治,名医经验精粹等,对提高中医临证思维能力以及其临床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心病临床论治精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黄政德 李鑫辉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 悦读中医 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在生活起居中,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是出现过心悸状况,有些人乃至心悸和发慌等病症搞混,因为对疾病知识了解不够,惦记着归属于小问题,经常被忽略;有的则把它相当于初期心脏病,那么心悸归属于什么疾病呢?心脏心悸是什么症?

一:心悸伴随困乏、脸色苍白:出现心悸年纪不一样,其症状表现是各种各样的,最普遍的症状表现是呼吸困难、喘不过气来、胸口疼痛、脸色苍白、浑身无力、站起不了,直出虚汗等,也有非常容易失眠、盗汗、哆嗦、眩晕、梦多等状况出现。心悸出现的情况下,有的可根据吃点甜东西或是歇息一会儿缓回来,有的则是连到几日都存有心悸等不适感,不可以立即减轻回来的话,建议立即就近原则到院就诊,防止导致一些亚急性心脏病发病。

二:心悸伴心跳出现异常:心悸伴随心率不齐时,多考虑到出现心脏病变,非常是现有心脑血管病层面的病人。当心脏颤动不适感或心跳迟缓时,身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紊乱,血液顺畅遇阻,造成患者胆虚、胸闷气短、乏力等状况产生,比较严重时乃至会出现猝死状况。

三:饭后心悸:有的人则在餐后出现心悸状况,这类状况多归属于气血亏虚,非常是伴随头昏、饥饿的感觉、出虚汗、到户外好一点,多考虑到低血糖。多出现于年轻女士人群,这就规定年轻朋友要调节作息时间和饮食搭配层面,适度提升锻炼身体,确保充足睡眠,历经一段时间调养,就可以恢复过来。

四:疲劳后心悸:有的人在高宽比工作中后觉得非常疲劳时,非常容易出现心悸状况。这类状况大多数归属于体力活,或是集中精力地用脑后,精力耗费,觉得心跳很快而且强大,伴随胸脯不适感,乃至不可以独立。

如需公益咨询,用药指导,停药评估,风险评估,病友加群(卖药勿扰)等服务,请微信搜索,公众号心脏病病友会获取帮助。

心悸不一定是心脏病的征兆,因为引起心悸的不仅仅是心脏病。心悸是中医的一种疾病,常被理解为心慌,是指感觉心跳不正常,或快或慢,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症状,但“心悸先兆心脏病”的说法不正确,过于笼统,心悸很可能与心脏病有关,但心悸不一定是心脏病发作的标志。主要原因是有一些生理原因也可能引起心悸的症状,如睡眠不足、情绪和运动过多、饮酒过多、喝浓茶或咖啡过多、更年期等,在这些情况下都有可能出现心悸,但情况明显与心脏病没有直接关系。

因此,偶尔有心悸症状不要太着急,可以观察一段时间,或者到医院进行心脏方面的检查,以弄清身体状况,不要盲目担心。心脏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其危害为人们所熟知,但对生活中心脏病的具体认识仍明显不足,心脏病的一些常见症状往往被忽视,如心悸、心悸、咳嗽、呼吸困难、胸痛(心前区疼痛)、紫绀等,心脏病不太严重的人的心悸症状在平时并不明显,但当体力活动越激烈时,这种感觉就越明显,因为体力活动需要心脏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患者的心率往往在下班后加剧。

呼吸困难通常与心悸同时发生,主要是因为肺部的有效呼吸面积变小,身体缺氧,二氧化碳排出更慢。这些变化刺激了控制呼吸的神经中枢,使呼吸加深得更快。健康人或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炎患者可能出现心率过快。正常年轻人,尤其是运动员,心跳缓慢。

但是如果你的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你应该注意。如果你感觉脉搏不连续,有很长的间歇,而心率像电梯里突然下降的感觉,可能是早搏或房室传导阻滞。如果早搏超过每分钟5次,即使没有心脏病的健康人也应高度关注并尽快就医。

 心悸是以自觉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什么是心悸呢》怎么治疗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什么是心悸,欢迎阅读。

什么是心悸

 心悸,中医病证名。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多因体虚劳倦,情志内伤,外邪侵袭等,导致心神失宁而发病。其病位在心,根据病证的临床表现,应分辨病变有无涉及肝脾肺肾,是涉及一脏,或病及多脏,心悸病机有虚实之分,故治疗上应分虚实,虚证分别治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则应祛痰、化饮、清火、行瘀。但本病以虚实错杂为多见,且虚实的主次、缓急各有不同,故治当相应兼顾。同时,由于心悸以心神不宁为其病理特点,故应酌情配入镇心安神之法。

 心悸名词解释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

 心悸历史沿革

 1《内经》已认识到心悸的病因有宗气外泄,心脉不通,突受惊恐,复感外邪等。

 2心悸的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和《伤寒论》,称之为“心动悸”、“心下悸”、“心中悸”及“惊悸”等,并认为其主要病因有惊扰、水饮,虚劳及汗后受邪等,并提出了基本治则及炙甘草汤等治疗心悸的常用方剂。

 3《丹溪心法》提出“心悸”责之虚与痰的理论。

 4明代《医学正传》对惊悸、怔忡的区别与联系有详尽的描述。

 5《景岳全书》认为怔忡由阴虚劳损所致。

 6清代《医林改错》重视瘀血内阻导致心悸怔忡,记载了用血府逐瘀汤每多获效。

 心悸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以及心功能不全,一部分神经官能症等,如具有心悸临床表现的,均可参照本病证辨证论治,同时结合辨病处理。

 心悸病因

 心悸的发生多因体质虚弱,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及药石不当等以致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心主不安,或痰、饮、火、瘀阻滞心脉,扰乱心神。

 心悸病机

 心悸的病因虽有上述诸端,然病机不外乎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其病位在心,与肝、脾、肾、肺四脏密切相关。病理变化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使心失滋养,而致心悸;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上凌或心血瘀阻,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虚实之间可以相互夹杂或转化,实证日久,病邪伤正,可分别兼见气、血、阴、阳之亏损,而虚证也可因虚致实,兼见实证表现。

 心悸诊断

 诊断依据

 1自觉心中悸动不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可见数、促、结、代、缓、沉、涩、迟等脉象

 2伴有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症。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

 4常由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饮酒、饱食等因素而诱发。

 心悸病证鉴别

 1、惊悸与怔忡的鉴别

 心悸可分为惊悸与怔忡。

 惊悸发病,多与情绪因素有关,可由骤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而诱发,多为阵发性,病来虽速,病情较轻,实证居多,病势轻浅,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

 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等因素亦可发生,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病来虽渐,病情较重,不发时亦可兼见脏腑虚损症状。

 心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

 2、心悸与奔豚的鉴别

 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本病与心悸的鉴别要点为: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心悸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心悸的辨证应首辨虚实,虚者系指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实者多指痰饮、瘀血、火邪上扰。

 心悸的病位在心,心脏病变可以导致其他脏腑功能失调或亏损,其他脏腑病变亦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及心。故临床应分清心脏与它脏的病变情况,有利于决定治疗的先后缓急。

 心悸的治疗原则

 心悸的治疗应分虚实,虚证分别治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则应祛痰、化饮、清火、行瘀。但本病以虚实错杂为多见,且虚实的主次、缓急各有不同,故治当相应兼顾。

 同时,由于心悸以心神不宁为其病理特点,故应酌情配入镇心安神之法。

 证治分类

 1心虚胆怯

 症状: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

 常用药:龙齿、琥珀、酸枣仁、远志、茯神、人参、茯苓、山药、天冬、生地、熟地、肉桂、五味子。

 2心血不足

 症状: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熟地黄、当归、龙眼肉、茯神、远志、酸枣仁、木香。

 3心阳不振

 症状: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常用药:桂枝、附子、人参、黄芪、麦冬、枸杞、炙甘草、龙骨、牡蛎。

 4水饮凌心

 症状:心悸眩晕,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恶心、欲吐、流涎,舌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

 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减。

 常用药:泽泻、猪苓、车前子、茯苓、桂枝、炙甘草、人参、白术、黄芪、远志、茯神、酸枣仁。

 5阴虚火旺

 症状: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耳鸣腰酸,头晕目眩,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象细数。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常用药:生地、玄参、麦冬、天冬、当归、丹参、人参、炙甘草、黄连、朱砂、茯苓、远志、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桔梗。

 6瘀阻心脉

 症状: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常用药: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延胡索、香附、青皮、生地、当归、桂枝、甘草、龙骨、牡蛎。

 7痰火扰心

 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常用药:黄连、山栀、竹茹、半夏、胆南星、全瓜蒌、陈皮、生姜、枳实、远志、菖蒲、酸枣仁、生龙骨、生牡蛎。

 心悸其他疗法

 针灸治疗

 治法:调理心气,安神定悸。以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内关、郄门、神门、厥阴俞、巨阙。

 操作:毫针平补平泻法。

 转归预后

 心悸的预后转归主要取决于本虚标实的程度,邪实轻重、脏损多少、治疗当否及脉象变化情况。如患者气血阴阳虚损程度较轻,未见瘀血、痰饮之标证,病损脏腑单一,呈偶发、短暂、阵发者,治疗及时得当,脉象变化不显著者,病证多能痊愈。反之,脉象过数、过迟、频繁结代或乍疏乍数者,反复发作或长时间持续发作者,治疗颇为棘手,预后较差。甚至出现喘促、水肿、胸痹心痛、厥证、脱证等变证、坏病,若不及时抢救治疗,预后极差,甚至卒死。

 心悸的预防调护

 1心悸患者应经常保持心情愉快,精神乐观,情绪稳定,避免惊恐及忧思恼怒等不良刺激。

 2饮食有节。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忌过饱、过饥、戒烟酒、浓茶,宜低脂低盐饮食。心气阳虚者思过食生冷;心气阴虚者忌辛辣炙煿;痰浊、瘀血者忌过食肥甘;水饮凌心者宜少食盐。

 3生活规律。注意寒暑变化,避免外邪侵袭而诱发或加重心悸。注意劳逸结合。

 4心悸病势缠绵,应坚持长期治疗。获效后亦应注意巩固治疗,可服人参等补气药,改善心虚症状,增强抗病能力。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胸痹、痰饮、肺胀、喘病、痹病等,对预防心悸发作具有重要意义。还应及早发现变证、坏病的先兆症状,结合心电监护,积极准备并做好急救治疗。

 文献摘要

 1《素问·平人气象论》:“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日死。”

 2《素部·三部九候论》:“参伍不调者病。”

 3《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寸口脉动而弱,动则为惊,弱则为悸。”[1]

 4《丹溪心法·惊悸怔仲》:“惊悸者血虚,惊悸有时,以朱砂安神丸。痰迷心膈者,痰药皆可,定志丸加琥珀、郁金。怔仲者血虚,怔仲无时,血少者多。有思虑便动,属虚。时作时止者,痰因火动。瘦人多因是血少,肥人属痰。寻常者多是痰。自觉心跳者是血少,四物、朱砂安神之类。”[2]

 5《景岳全书·怔仲惊恐》:“怔仲之病,心胸筑筑振动,惶惶惕惕,无时得宁者也。……此证惟阴虚劳损之人乃有之,盖阴虚于下,则宗气无根,而气不归源,所以在上则浮撼于胸臆,在下则振动于脐旁,虚微者动亦微,虚甚者动亦甚。凡患此者,速宜节欲,节劳,切忌酒色。”。[3]

 6《证治汇外·惊悸怔忡》:“惊悸者,忽然若有所惊,惕惕然心中不宁,其动也有时。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动摇不静,其作也无时。”[4]

 7《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心跳心慌,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

导致心悸的原因较多,可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方面。生理性原因包括精神过度紧张、吸烟饮酒、剧烈运动、一些药物的摄入等;病理性原因包括心律失常、心脏搏动增强、心脏神经症等。心悸可能与哪些疾病有关?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心率过速各种原因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快室率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等,均可发生心悸。缓慢性心律失常/心率过缓如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二度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重度窦性心动过缓、慢室率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由于心率缓慢,舒张期延长,心室充盈度增加,心搏强而有力导致心悸。心律不齐性心律失常/心律不规则房性或室性的期前收缩、心房颤动,由于心脏跳动不规则或有一段间歇,使患者感到心悸甚至有停跳感觉。心脏搏动增强心室肥大后天获得性心脏病:如高血压心脏病、各种原因导致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风湿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原发性或继发性心肌病等。先天性心脏病:如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等均可引起心室增大,而心室肥大患者早期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搏量增加,同时,肥大的心室壁距胸壁较近,故患者常有心悸的感觉。脚气性心脏病:因硫胺素缺乏,周围小动脉扩张,阻力降低,回心血流增多,心脏工作量增加,也可出现心悸。其他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由基础代谢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心率加快、心搏增强。贫血:以急性失血时心悸为明显。贫血时血液携氧量减少,器官及组织缺氧,机体为保证氧的供应,通过增加心率,提高排出量来代偿,于是心率加快导致心悸。发热:基础代谢率增高,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也可引起心悸。低血糖症、嗜铬细胞瘤:引起肾上腺素增多,心率加快也可发生心悸。心神经官能症由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致心脏血管功能紊乱引起心悸现象,患者除感觉心悸外,还会有左胸部刺痛或隐痛、呼吸不畅等表现,且常伴有其他神经官能的症状。更年期综合征由于激素水平变化,也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心悸。其他胸腔大量积液以及高原病、胆心综合征等,也会引起心悸。心悸可能与哪些药物有关?很多药物可直接或间接引起心律不规则,发生心悸。心血管用药钙拮抗剂:硝苯地平、尼莫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醇酯等。拟交感类: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碱等。抗胆碱药阿托品、山莨菪碱等。支气管舒张剂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茶碱类:氨茶碱、二羟丙茶碱等。抗抑郁药三环类阿米替林、盐酸多塞平片等。其他甲状腺素、可卡因、酒精、咖啡因等。心悸可能与哪些环境因素有关?极少数人群会在噪音较大,混乱嘈杂的环境中发生心悸。心悸可能与哪些生活方式有关?剧烈运动剧烈运动会导致心脏短暂的供血不足,出现心悸现象,一般适当休息后即可恢复。吸烟饮酒、摄入浓茶或咖啡烟酒、浓茶以及咖啡中含有刺激性成分因子如咖啡因等,如大量吸烟喝酒或过量摄入浓茶、咖啡,可对心脏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刺激,引发心悸。精神心理因素精神紧张、焦虑、生活压力大等心理因素会影响睡眠,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发生心悸,若这种情况持续出现,很可能会导致心绞痛等心脏疾病的发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3547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1
下一篇2023-10-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