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密斯夫妇中,他们俩个在酒馆相遇,邂逅时的那个插曲叫什么名字?是什么类型?

史密斯夫妇中,他们俩个在酒馆相遇,邂逅时的那个插曲叫什么名字?是什么类型?,第1张

Mondo Bongo

Mondo Bongo是西班牙语,在西班牙语,Mondo是巨大的意思,而Bongo是小鼓(和您所说的一样),合起来是“大鼓”的意思。Mondo Bongo其实是哥伦比亚古老的原住民音乐(西班牙语是哥伦比亚的语言),它真实的意思是“奔放与狂野”,引申自当地居民娱乐喜庆时演奏用的大鼓。

《史密斯夫妇》**开头的部分,他们夫妇是在哥伦比亚认识的,因此**采用了“奔放与狂野”这首哥伦比亚老音乐作为插曲。

1981年,当时著名的爱尔兰摇滚乐队Boomtown Rats有一部Mondo Bongo的音乐专辑,就是取材自哥伦比亚奔放和狂野的音乐的,也以Mondo Bongo来命名。该乐队于1985年解散。

中文:埃尔维斯·普雷斯利

  [1]英名:Elvis Aron Presley

  出生:密西西比州

  绰号:猫王

   职业:流行歌手、演员,词曲创作者

  生日:1935年1月8日 星座:魔羯座

  殂日:1977年8月16日

  身高:184cm

  配偶:Priscilla Presley

  女儿:Lisa Marie Presley

  20世纪世界摇滚音乐发展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是谁?答案勿庸置疑,那就是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猫王”(The Hillbilly Cat),这个绰号是狂热的美国南方歌迷为他取的昵称。

  20世纪50年代,猫王的音乐开始风靡世界。他的音乐超越了种族以及文化的疆界,将乡村音乐、布鲁斯音乐以及山地摇滚乐融会贯通,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独特曲风,强烈的震撼了当时的流行乐坛,并让摇滚乐如同旋风一般横扫了世界乐坛。尽管除了在少数的**。

  歌曲中,猫王从未录制过外语歌曲,并且除了在三个加拿大城市的五场演出,他也从未在美国国外举办过演唱会。英俊不凡的容貌,天赋的音乐灵性,不羁天性而富有感召力的舞台表现力成为了猫王的标签,也使他成为世人狂热崇拜的明星,猫王在Graceland的家中,奖品陈列馆放满了金唱片和白金唱片,以及各种各样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荣誉,他们中一部分是挪威,南斯拉夫,日本,澳大利亚,南非,英国,瑞典,德国,法国,加拿大,比利时以及荷兰。从50年代到70年代,他的影响力持续了20多年,歌曲流行经久不衰。生前至少售出了5亿张唱片。1977年猫王去世之后,他的经典旧作仍然广为流行,任何再版唱片都能保持非常稳定的销量。 猫王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售出的专辑是唱片业历史上销量非常大的歌手。仅仅在美国,猫王就已经拥有RCA唱片公司和美国录音工业协会(RIAA)追颁的131张金唱片及白金唱片。 [编辑本段]猫王生平  猫王于1935年1月8日出生在美国一个贫穷的农场工人家庭里。他从小就沉迷于福音音乐。同时,贫民窟里流行的节奏强烈的黑人音乐,以及蓝调、民谣亦深深打动了年幼的猫王。教堂的唱诗班演唱给予了猫王音乐启蒙,教堂里教徒们充满激情的歌舞对猫王影响至深,他那著名的富有争议的扭胯动作就脱胎于此。

  1948年,猫王举家迁到了孟菲斯。在这里,猫王开始接触了职业乐手,偶然中他参加了四人福音歌曲演唱组“黑森林兄弟”(BlackwoodBrothers)的演出。可以说这次的搬家开启了猫王音乐生涯之路,曼菲斯的黑人灵魂乐及R&B,再结合白人乡村音乐成为了猫王特有音乐与演唱风格的形成根源。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开始了猫王辉煌的音乐生涯。1953年的一天,他在Sun唱片公司老板萨姆-菲利普斯(SamPhillips)名下的一家录音棚录制送给母亲的歌曲时,邂逅了菲利普斯的助手马里恩-凯斯克(MarionKeisker),并深得凯斯克的赏识。1954年6月,菲利普斯让猫王去SUN公司录制一首来自纳什维尔的歌曲,同时受邀请的还有本地乐手斯科蒂-穆尔(ScottyMoore,吉他)和比尔-布莱克(BillBlack,贝司),由他们为猫王伴奏。这一组合的效果开始并不理想,直到猫王演唱了阿瑟-克鲁杜皮茨(ArthurCrudupiz)的节奏与布鲁斯歌曲“好极了”(That'sAllRight),他们才找到了感觉。这首歌曲最终成为猫王在Sun唱片公司的首张单曲唱片,并征服了当地的歌迷。此后猫王顺势推出了几张唱片,并开始进行了巡回演出。他那种体现了乡村音乐和节奏与布鲁斯结合的音乐以及狂野不羁的姿态引爆摇滚乐前所未有的风暴。猫王从此走上成功之路,一颗超级巨星开始冉冉上升。

  萨姆-菲利普斯预见到猫王这样一位具有黑人风格的白人歌星必定会引起轰动,因为他向人们展示了一种极富个性和创新的意味的白人音乐和黑人音乐风格的融合。于是菲利普斯在给猫王制作唱片时也是独具匠心,利用公司原始的录音设施以及菲利普斯对回声技术的不断运用制造出所谓的“Sun公司声响”,再结合带有明显黑人节奏的一乡村音乐为基础的器乐部,形成了猫王独特的风格。在Sun公司录音的作品中,猫王显示出对黑人音乐家风格的深刻理解。他从来不是简单地照搬别人的歌曲,在电台音乐节目主持人方塔纳(Fontana,鼓手)以及比尔-布莱克和斯科蒂-穆尔的协助下,他总是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处理这些作品,而不会像其他白人歌手一样在处理歌曲时冲淡原有的力量。

  Sun公司在英国由HMV公司发行的猫王的一些单曲唱片总在一面收集一首布鲁斯歌曲,而在另一面收集一首乡村歌曲,并且在表演上都采取了激进的、与众不同的方式。这些唱片包括了“好极了”(That'sAllRight)和比尔-蒙罗(BillMonroe)的“肯塔基的蓝月亮”(BlueMoonofKentucky)、“今夜好好摇摆”(GoodRockingTonight)/“我不管太阳出不出来”(IDon'tCareIftheSunDon'tShine)、“奶牛布鲁斯布吉”(MilkCowBluesBoogie)/“你是个伤心人”(You'reaHeartbreaker)、“亲爱的,让我们去看戏”(BabyLet'sPlayHouse)/“我在左,你在右,她走了”(I'mLeft,You'reRight,She'sGone)以及“神秘列车”(MysteryTrain)/“我忘了是否记得”(IForgottoRemembertoForget)。那些由Sun公司录制但是在发行之前就被RCA公司买走的作品包括了“我爱你,因为”(ILoveYouBecause)的两个版本(其中于1954年7月录制的版本直到1974年才收入专辑《埃尔维斯,传奇歌手:第1集》(ElvisALegendaryPerformer:Vol-1))以及“蓝月亮”(BlueMoon)、“我永远不叫你走,小宝贝”(I'llNeverLetYouGo(LittleDarlin')、“正因为”(JustBecause)和那首出色的“试图靠近你”(TryingtoGettoYou)。其它未发行的这个时期的歌曲被收入到一张非法发行的专辑《今夜好好摇摆》之中。

  在1955年11月的一次由电台音乐节目主持人参加的民意评选中,他被认为是一位最有前途的“乡村与西部”风格的歌手。这时帕克“上校”成了猫王的经理人,菲利普斯则以35,000美元的价格把他与猫王签订的合同转让给了拥有在全国范围内推销和发行唱片实力的RCA公司的分公司Victor。再加上帕克成功地安排了猫王在电视上有选择地露面,猫王马上成为了全国性的明星,他此后的每一张唱片都在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加盟RCA的首支单曲“HeartbreakHotel/IWasTheOne ”为猫王缔创首支冠军曲,并于同年3月推出加盟RCA首张专辑ElvisPresley,蝉连了Billboard专辑榜10周冠军。接着第2张专辑Elvis发行后,单曲LoveMeTender就占据了全美4项排行冠军。与此同时,衬衫、围巾、牛仔裤、口红在内的二十多种猫王商品接连问世,在猫王入主RCA第一年就赚进2000万美金。

  猫王在RCA公司最初的录音是于1956年1月在纳什维尔进行的,他的伴奏阵容包括了切特-阿特金斯(ChetAtkins)和”约旦人“(Jordanaires)乐队等。而其后的一些唱片几乎都是在公司位于纽约的主要录音棚里录制的。评论界认为猫王加盟RCA公司预示着他作品的质量迅速下降,而这一趋势一直继续了下去。尽管这一期间(至1958年猫王参军之前)录制的唱片显示出猫王在音乐的风格和内容上的相当大的变化,但是从历史角度来看,这些作品所形成的流派其实是50年代主流摇滚乐的精华。”不要太冷酷“(Don'tBeCruel)和”单方面风流韵事“(OneSidedLoveAffair)之类的歌曲体现了猫王从轻快、疯狂的Sun公司风格到以后的压抑、阴暗、沉重的风格的过渡。后者更倾向于商业化,但是依旧保持了令人兴奋和性感的特点。而且,正是这类歌曲,通过在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尤其是通过猫王那忧郁的形象,把无数白人青少年引向了摇滚音乐,例如”伤心旅店“(HeartbreakHotel)和”猎犬“(HoundDog)。一些录制较早,但直到猫王去德国服兵股期间才发行的作品也具有这一风格:“一夜”(OneNight)、“我心灵受创”(IGotStung)。“我这个笨蛋”(AFoolSuchAsI)以及“太多的爱”(BigHunkO'Love)。

  到了50年代后期,猫王已具有了极高的身价,他的歌曲也处理得越来越精致和得心应手。1956年9月,RCA公司作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尝试:将猫王的7首单曲同时发行,结果从8月到12月,猫王每周都高居排行榜首。

  与此同时,帕克“上校”正在忙于进一步树立猫王的形象--拍摄猫王的首部**《温柔地爱我》(LoveMeTender)并同意制造商们制作从钥匙环到枕套的各种猫王纪念品。同样,在唱片的录制中也体现了一种商业上的精明,猫王于1957年出版的专辑《埃尔维斯的圣诞集锦》(Elvis'ChristmasAlbum)是一张民歌和摇滚歌曲巧妙的混合体,其中还不失机地加入了一些宗教、合唱及流行的节目歌曲。1957年的圣诞节前十天,美国三军极力争取猫王以歌手身份入伍,猫王婉拒好意,以平民身份接受征召。在为家乡父老唱完两场后,1958年3月24日,穿着英挺军服,前往位在德州Killeen郊区的第二装甲师营区报到,正式开始他的军旅生涯。1959年11月,空军上尉JosephBeaulieu的14岁女儿Priscilla开启猫王的爱情心扉。1960年,猫王开拍退伍后的首部**“GIBlues从军乐”,其**原声带10月发行后迅速再攀冠军王座,停留榜中达111周之久,排行停留周数傲视猫王一生的所有专辑。此时,Priscilla搬进Graceland与猫王同居。

  1960年3月,猫王从德国服兵役归来,1958年时那种狂野粗暴和“我行我素”的风格仍一成不变地保持着。但是专辑《埃尔维斯回来了》(ElvisisBack)却似乎在重新尝试节奏与布鲁斯和乡村音乐与开始一种新的温柔的演唱方法之间犹豫不定。这种温柔的嗓音和演唱风格感觉没有任何新意,反而丧失了以往的热情和奔放。猫王以后的大部分作品中,这种风格一直延续下去。

  1961年2月25日田纳西州州长宣布此日为“猫王日”,往后每年圣诞节,猫王都会在家乡作慈善演唱。唱片“粘上你”推出和美国的“披头士狂热”(Beatlemania)开始兴起期间,猫王仍旧保持了他最杰出的以出版单曲为主的歌星地位,虽然只有为数极少的唱片:例如“布鲁斯弥撒”(AMessOfBlues)和“这是最后的火焰”(ItisLatestFlame)/“小妹妹”(LittleSister)--光辉并不逊于他的50年代。不过从这个时候起,猫王将事业重心转到好莱坞,接演了“蓝色夏威夷BlueHawaii”等25部**。尽管从销量上看,猫王正处于他事业的顶峰,但事实上他的形象已远不如50年代时那么光芒四射。大多数的被推崇的歌曲都是一些温柔舒缓的作品,如“或是现在或是永不”(It'sNowOrNever)、“你今夜否是否孤独”(AreYouLonesomeTonight)和“投降”(Surrender),或者是从**中选的插曲,如“无情的心”(WoodenHeart)和“乡间野趣”(WildintheCountry)。此外,他还推出了一些专辑,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从他开始出演的一大串好莱坞音乐片中选出的插曲组成的。

  60年代早期,猫王开始一年接拍三部**,虽然这些典型的好莱坞影片一部比一部粗制滥造令人失望,然后而猫王自己演唱了其中的全部歌曲,这些只是用来填补空洞的**情节的歌曲往往都是第三流的,与他早期影片:《温柔地爱我》(1956)、《爱你》(LovingYou)(1957)、《监狱摇滚》(JailhouseRock)(1958)中所采用的歌曲以及词曲作者的标准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此后专门为猫王拍摄的**,如《燃烧的星》(FlamingStar)(1960)和《乡间野趣》(1961)则令人兴趣寥寥,这些影片前后有20多部。而这期间的唱片包括了从“迷人的好运”(GoodLuckCharm)开始的一系列单曲“她与你无缘”(She'sNotforYou)、“回到发送器”(ReturntoSender)和“出售一颗破碎的心”(OneBrokenHeartforSale)。

  1966猫王和Priscilla的感情结果,他正式向Priscilla求婚,隔年两人在拉斯维加斯的Aladdin饭店结婚。1968年,两人的爱情结晶女儿LisaMariePresley出生,让猫王开始享受轻松愉快的居家生活。然而好景不长,1972年时,猫王与Priscilla分手,Priscilla带着女儿LisaMarie离开,并选择在隔年猫王生日当天提出了离婚诉请,法院判定Priscilla拥有女儿监护权。虽然猫王的多情浪漫并且绯闻不断,但是Priscilla是猫王一生中唯一的挚爱,也是他一生中唯一有合法婚姻的妻子。

  1968年之后,猫王被看作流行音乐界愤世嫉俗、软弱以及倒退现象的缩影。此外,他的**利润连连下滑,并且质量也越来越糟糕,甚至猫王本人也明显地表露出他对这些**同观众一样的讨厌和生气。

  随后,他自1960年以来首次尝试在电视上拓展事业,这一次,他有了自己的电视特别节目,并且穿上了一套黑色皮装,在一个观众包围着的小舞台上表演。他给人一种猫王再生的感觉:具有领袖式的超凡魅力、轻松自如并带有一种预示凶兆的意味,这让全世界的乐迷们激动不已。

  这次节目的成功将猫王逼到了一条令他头疼的分岔路上:要不以此为起点开始一次全新的、但非常冒险的音乐尝试,要不仍旧回到他以前老的制作程序中去,只需略微改变一下细节。开始,他的唱片似乎保持了这两者之间的平衡。从他的电视节目中选出的单曲“假如我会做梦”(IfICanDream)非常的有力强劲,好像试图一下子摆脱他60年代的软弱,随后他于1969年初回到孟菲斯去录制专辑《埃尔维斯在孟菲斯》(ElvisinMemphis),他使用了奇普斯-莫曼(ChipsMoman)的“美国录音棚”,并由当地的一些杰出音乐家组成他的伴奏团体,这张专辑再次激动了他的歌迷,成为他一段时期内最鼓舞人心的作品。

  猫王随后在拉斯维加斯进行了自1961年以来的首次现场演出。尽管他的乐队阵容强大,他的作品也很出色,人们却没有看到期望中的猫王,这种期望是由猫王的电视特别节目所萌生的。很快猫王又使他的音乐回到了过去的风格中去,同他的**一样安全,这可以从他一系列来自纽约、夏威夷和拉斯维加斯的“现场录音”专辑中得到证明。这些作品只是收录了一些随意的翻唱的老歌,并且没有一首歌曲可以同它的原有版本相媲美。尽管如此,当那张夏威夷现场录音专辑于1973年登上美国排行榜首位时,它--以及其它70年代的热门歌曲向人们证明了一个快要被怀疑的事实:猫王仍然是销量最大的音乐家,他的艺术生涯并未结束,虽然已经今非昔比,但猫王的影响和支持者依然可以令他骄傲。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从猫王自1960年开始的下降趋势中可以看出他在作品选择中倾向于商业化程度较低的音乐,而不是他以前的歌曲。他早期录制黑人音乐的做法一直持续到70年代。他分别于1958年和1973年录制了艾弗里-乔-亨特(IvoryJoeHunter)的歌曲,而他服役之后的唱片中包括了选自诸如查克-杰克逊(ChuckJackson)、利特尔-沃尔特(LittleWalter)、O-C-史密斯(O-C-Smith)、“航海者”(Coasters)、杰里-巴特勒(JerryButler)、凯蒂-莱斯特(KettyLester)、查克-贝里(ChuckBerry)、“车轴草”(Clovers)、“流浪者”(Drifters)、鲁弗斯-托马斯(RufusThomas)、威利-狄克逊(WillieDixon)等音乐家的作品,此外,猫王还演唱了新一代南部作家的作品,例如杰里-里德(JerryReed)的“吉他手”(GuitarMan)、麦克-戴维斯(MacDavis)的“在贫民区”(IntheGhetto)、托尼-乔-怀特(TonyJoeWhite)的“PolkSaladAnnie”和丹尼斯-林德(DennisLinde)的“炽烈的爱”(BurningLove)。

  在挑选歌曲上所作出的这一系列努力和冒险使得猫王所推出的唱片效果一直不好这一现象变得更加无法解释。实际上,自1960年以来他象50年代那样显赫的作品非常少。1960年的宗教风格专辑《他引领我的手》(HisHandinMine)在嗓音处理上十分精致和纯正,而唱片“亲吻老朋友”(Kissin'Cousins)的B面“伤害了我”(ItHurtsMe)(1965)中,人们又突然看到了猫王50年代那种激动人心和冒险精神的光芒在闪烁。值得一提的是专辑《埃尔维斯在孟菲斯》(FromElvisinMemphis)和《埃尔维斯乡村》(ElvisCountry)(1971)以及现场录音的“美国三部曲”专辑《Elvis:AlohafromHawaiiviaSatellite》(1973)。

  到了70年代中期,猫王再次似乎绝望的放弃了任何为争取作为一名艺术家而受人尊敬的努力而完全栖身于他最后的那些陈规之中。他的嗓音比任何时候都要来得松散慵懒和漫不尽心,在音量高的时候显得粗糙刺耳,音量低的时候则摇摆不定,并且完全丧失了原有的生命力和细致。他的精神似乎变得迷离起来。更糟糕的是,大量服用药物、暴饮暴食,放荡不羁私生活也击垮了他的身体。

  1973年10月猫王因肺炎与胸膜炎复发、结肠扩张及肝炎住院,经纪人Parker图利自己的压榨式经纪策略,将健康状况恶劣的猫王推向财务危机。有指证指出,Parker在1973年之前有故意不支付版税酬劳给猫王的恶劣行为,猫王为了纾解经济惨况,只得疲于奔命的巡回演唱,身心劳累的他只能仰赖镇静剂等药物,健康问题日益严重。

  即便如此,1976年整年都是紧凑的巡回演唱行程。11月底,猫王认识新女友GingerAlden,Ginger成了猫王生前最后一位女友。1977年4月初,猫王再度病发入院,出院后强撑着继续演唱行程到6月。6月26日在印第安纳州的印第安纳波里的演唱会竟成为猫王生前最后一场演唱。 [编辑本段]猫王之死  1977年8月16日,普莱斯利的未婚妻金格儿-阿尔登在浴室的地板上发现了他。医生在其体内发现了14种成分不同的毒品,认为他是吸食毒品过量致死。两天后,人们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规模庞大:一口白色的棺材,17辆白色的高级轿车以及50000名前来悼念的歌迷。

  42岁的美国摇滚乐坛偶像“猫王”离去了,但死后的他似乎比生前更加名声显赫,继杰克逊后,无人能敌。每年8月,成千上万的歌迷来到他的家乡,点燃蜡烛,用他们的方式纪念这位“摇滚之王”。“虽说后生可畏,其中不乏有力的竞争者和觊觎‘王位’的人,但他的王者地位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著名摇滚歌手斯普林斯汀如是说。消息于下午发布,震惊全球,数千乐迷到Graceland志哀。猫王遗体最后跟母亲合葬在Graceland后方的'静默园'。

  1979年猫王父亲辞世后,猫王的庞大遗产由唯一当时年仅11岁的女儿LisaMarie继承,经过近两年四次官司诉讼,终于判定强制经纪人Parker将猫王的影像与录音作品全数交还给RCA与猫王家族。1982年秋天,Graceland成为观光胜地,平均每年吸引近60万人前往,猫王遗产的价值早已超过一亿。1986年,猫王成为乐坛前十位入列摇滚名人殿堂的歌手。截至1999年8月,RCA唱片公司和美国录音工业协会(RIAA)共追颁了131张的金唱片及白金唱片给猫王的女儿LisaMarie,这是历史上获赠最多的金唱片及白金唱片纪录,猫王无疑是史上最伟大的演唱艺人。同时,RCA也颁予'世纪艺人ArtsitOfTheCentury'特别纪念奖感念这位一代巨星

2022年的第一场雪~

看到这句话,大部分人的心中都会冒出一段旋律,

这是2004年1月6日,刀郎发布同名专辑中的一首歌曲。

直到现在,这首歌的旋律仍旧存在人们的内心深处,

只是,歌是还在,刀郎已经 退出了 我们的视野当中,

甚至说,在当年被冠以 神秘 的刀郎本就没有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过。

所以,当刀郎逐渐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中时,

貌似也并没有泛起多大的涟漪,

只是,当年的刀郎为何会突然隐退?

这其中, 是内娱的疯狂抵制,还是自身的性格缺陷,

用心做音乐的人,真的无法在这个名为 娱乐 圈的“名利场”生存吗?

01

1971年6月22日,罗林(刀郎本名)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的一个四口之家,家中还有一个比他大五岁的哥哥,

母亲是文工团的舞蹈演员,父亲是一名灯光师,表哥还是一名作曲家。

所以,小时候的刀郎就在文工团里学习钢琴的演奏,

空闲时他也不会出去玩耍,而是帮表哥去抄录曲谱,每抄一张,还能拿到五毛钱的工资。

上初中时,刀郎正巧碰到改革开放的80年代初,

当时台风校园歌曲瞬间就给大陆的校园带来冲击,

从小在文工团长大的刀郎对音乐的敏感程度不言而喻,

当刀郎听到台风歌曲的瞬间,就看见一个崭新世界在朝他招手。

文工团作为改革开放的前线,同样引进了不少新奇的乐器,新鲜的曲谱,

有了这些新奇玩意儿,刀郎往文工团跑的次数越发频繁起来,

也只有在文工团里,才能让自闭的刀郎 释放自己的内心。

只不过,一次突然的生死离别,更加加剧了 刀郎的内向,

甚至为后来刀郎的隐退埋下了伏笔

1986年,15岁的刀郎发现哥哥交到的女友是被其他人谈过的,

作为弟弟,他肯定是不愿意看到哥哥这样,但出于少年嘴硬的心理,

刀郎的开口就变成了: “绿帽子”

兄弟俩人因为这么一句话,开始争吵甚至大打出手。

家长到来后,当哥哥的毫无意外是被教育的一方,

但那一次,刀郎的哥哥并没有选择妥协,而是用离家出走的方式进行抗争,

只不过,这个抗争只持续了7天,7天之后,

哥哥出 车祸去世 的消息传到了刀郎耳中

15岁的刀郎心中突然就涌上来一个想法:“是我害死了哥哥!”

随着这个事件的发生,刀郎越发的自闭。

音乐作为唯一的一个发泄渠道,让刀郎越来越 痴迷。

1988年,17岁的刀郎从高中辍学,拿着母亲给的10块钱,

开始到内江歌舞厅里学习音乐,辗转成都、重庆、西藏、西安,跑摊混迹四年之久。

在这中间,刀郎结识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杨娜,

他本以为杨娜带来的是一缕光,谁知是更彻底的黑暗

02

那时,刀郎还只是一个名不经传的键盘手,

与杨娜结识不过几天,就确定了情侣的关系,

年轻人,干柴烈火,不懂节制,

没过多长时间,刀郎就迎来了 冲动的惩罚。

看着女友怀孕的检测报告,刀郎心理根本没有做好当父亲的准备,

不过,他依旧决定负起这个责任,

不顾父母的反对,刀郎毅然决然的跟已是二婚的杨娜 结婚。

世事弄人,相传在孩子出生40天后,杨娜留下一张字条离去,

字条上写着: “你给不了我想要的生活。”

刀郎看着躺在床上睡去的女儿,只剩苦笑

本以为刀郎不会再次相信爱情,谁知没多久,刀郎就焕发了第二春

1993年,在海南“地球之子”乐队担任键盘手的刀郎邂逅了自己的第二段爱情——朱梅。

这次刀郎在爱情上面的赌注更大,甚至赌上了自己的前途

一次偶然的聚会,让刀郎结识了来自新疆的朱梅,

两个流浪的年轻人彼此抱团取暖,

没过多久,他们就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好景不长,迫于生活,“地球之子”乐队 解散, 而刀郎也没有了固定的收入来源,

这一次,朱梅没有像杨娜一样,而是陪着刀郎慢慢走出困难,

这些年,朱梅跟着刀郎喝过 一块五一瓶 的廉价白酒,陪着刀郎度过了一天又一天的困苦生活。

1995年,朱梅因母亲身体原因要返回新疆照顾母亲,

原本想要前往北京发展的刀郎又一次为爱奋不顾身,选择跟随朱梅去新疆发展

他本以为在新疆自己的音乐道路会就此受阻,可没想到老天关上了一扇门, 又打开了一扇窗

刀郎在这里找到了自己内心之中真正的音乐——新疆民乐。

在新疆,刀郎见证到了民族音乐和现代音符的融合,

这种音乐带给他一种全新的体验,

不禁让刀郎由外而内的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喜欢上了新疆民乐

也正是在这里,罗林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新疆一个部族的名字——刀郎。

那时的刀郎怎么也没有想到,伴随着这个名字而来的,是 跌跌撞撞 的几十年

95年到04年间,刀郎独立担纲制作了《大漠情歌》、《西域情歌》等歌曲,

并且与乌鲁木齐电视台合作取得中国音乐电视铜奖, 共青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

2001年,刀郎发表了一张流行和 时尚 音乐拼凑起来的专辑,结果只卖出 2000余张,

出道失败遭遇滑铁卢,他也并没有气馁,而是来到图书馆中沉淀自我,到戈壁滩、维吾尔族的老百姓家采风。

终于,几个月后,刀郎迎来了自己的 灵感爆发

2002年初冬的黄昏,刀郎从八楼的工作室中走出来,

他看着已经被雪花铺满的2路车站,突然听到大街上人们兴奋的说:“这可是2002年的第一场雪”!

而在2路车站旁等车的维吾尔族女孩,她鲜红的衣裳在雪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美丽,

突然一道旋律迸发在刀郎脑海,他马上又匆匆跑回了八楼,在工作室中将灵感记录下来,

一首经典就此诞生

2004年1月6日,罗林正式以“刀郎”的艺名面向大众,发行了专辑《2002年的第一场雪》,

自此,33岁的刀郎方才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艺人生涯,

只不过,刀郎没想到自己的艺人生涯会如此 波折 ,更在此期间发现自己还患有 演出恐惧症

03

《2002年的第一场雪》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取得了 270万 的正版销售量,且保守估计盗版销量超1000万,

这种热度被当时的媒体称为 传统唱片行业的末班车。

270万的正版销售量什么概念?

同一年炙手可热的周杰伦所发表的专辑《七里香》在经过宣发之后,全球的销售量为260万

同年7月10日,张艺谋邀请刀郎在**《十面埋伏》首映礼露面,并且与 天王刘德华 同台演出,

而当时台下的,是 章子怡、张信哲、陈慧琳、朴树、阿杜、SHE 等大咖,

不仅如此,港圈儿、京圈儿、台湾圈儿、流行乐和摇滚乐坛的重要人物更是集中于此,

拥有与天王同台演出的咖位,刀郎想要结识一众明星还是很简单的事情,

只不过,从小就自闭的刀郎在社交方面简直就是一窍不通,

更何况刀郎只是想一心作音乐,根本没有考虑其他。

如果在这场盛大的首映礼中,刀郎有主动接触任何“同行”

或许刀郎在这个 “不看僧面看佛面” 的 娱乐 圈中,就不会有那些诋毁的出现

就算有,也不会孤身一人面对 娱乐 圈的 “是是非非”

只是,世事没有如果,

没有融入到任何一个圈子的刀郎孑然一人返回了新疆

同年,刀郎于12月29日发布第二张专辑《喀什噶尔胡杨》,随随便便破了百万销量。

只是随着刀郎的越来越火,他发现自己身上患有 演出恐惧症,

本以为随着登台演出的增多症状就会缓解,没想到症状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缓解。

如果只是演出恐惧症这种小问题,倒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只不过 祸不单行,

正值刀郎爆火之际,一张名为 《西域刀郎寻找玛依拉》 的唱片上市,署名为西域刀郎,只不过唱片封面的西域二字多少是有点小。

这张专辑的正版销量成功突破40万,更是趁着刀郎没有出MTV抢先拍摄,假借刀郎名头占领KTV市场,

至此,西域刀郎出场费超过十万,公司也赚得盆满钵满。

有一个人吃螃蟹尝到了甜头,那自然就会有第二个,

新疆本土歌手艾尔肯四年前出的专辑,此时也重新包装上市,名字改为了《走出沙漠的刀郎》,

一时间,各地“刀郎”群雄并起,出现了一股“刀郎”潮

没有经济公司的刀郎直到2006年,才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递交了起诉函,案件名“‘刀郎’著佐权及姓名权纠纷案”。

仅仅是“真假刀郎”这么简单的冲击,可能刀郎也不会消散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只是,他即将要面对的,是 半个内娱的诋毁

04

异军突起,而且还是一个草根的逆袭,自然有人看着不爽,

蛋糕就那么大,很多人都无法接受让一个野生歌手抢占了自己的“蛋糕”份额。

2010年4月11日,第十届音乐风云榜在深圳举行,

作为评委主席 那英 却是极力的阻止刀郎进入内地十大影响力歌手榜单,

当时那英表明:刀郎歌不具备审美观点。

汪峰 更是直言:“刀郎是中国流行文化或流行音乐悲哀的表现”,

甚至补刀说:“刀郎之所以火,是因为大家听惯了太多精致的音乐,而刀郎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销售方式,从数量上来说这是非常庞大的,如果媒体和听众都觉得那是不错的东西,这就不对了”。

除了那英和汪峰外,杨坤更是发出质疑:“刀郎那是音乐吗”?

不仅如此,以汪峰和那英为首的,几乎整个内娱圈都在质疑刀郎。

甚至连不在此圈之内的高晓松都曾言:“刀郎的专辑我可能会直接 扔进垃圾桶。

对于一心只想搞音乐的刀郎来说,这简直就是 无妄之灾,

外界以一众明星为主的传言越来越多,反观他这边,

在圈内 没有朋友 ,更 没有一个强大的唱片公司或经纪公司,

为刀郎发声的简直 寥寥无几 ,而他的性格又是比较内向,甚至是自闭的类型,在听到诸如此类的诋毁时,

刀郎的第一反应竟然是逃离!

自闭的刀郎显然太顾及旁人的感受,

在2007年发布第三张专辑《刀郎Ⅲ》时,他还会听取粉丝的意见去修改歌词,

至于原因则不得而知,

可能是想要粉丝们有个更好的体验,

也许刀郎只是想要粉丝的骂声少那么一点点

到2008年,刀郎在为奥运作曲、献唱之后,他参与活动的频率 越来越少, 已经开始逐渐的退出大众的视野之中,

2012年3月14号,刀郎在刘德华 张学友 谢霆锋等众多明星云集的香港召开演唱会,上座率竟然达到了惊人的90%,

不过,此次演唱会之后,刀郎也 彻底的消失在了众人的视野之中

05

虽然刀郎彻底隐退,但他的徒弟 云朵 依然活跃在华语歌坛,

直到今天,云朵已经 五次献唱春晚,

刀郎以另一种形式,打脸了诋毁他的人。

其实早在2006年,凭借《爱是你我》第二次斩获“五个一工程”奖时,已经是一种打脸,

更别提2009年,刀郎凭借《一家人》第三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了

而刀郎从隐退开始,就只有在过年过节和自己生日时活跃在贴吧中,这是粉丝唯一能和刀郎产生交流的时间和地方,

而唯一一次微博更新,还是因为2016年12月有人 假借“刀郎”之名参与演出 ,为澄清不得已而为之,

在广大群众的期盼之下,终于在2020年10月19号迎来了刀郎的 复出,

他发行了从13年就开始筹备的专辑《弹词话本》,

同年的11月20日,刀郎又以本名罗林发布专辑《如是我闻》。

2021年2月28日,他有发行了专辑《世间的每一个人》

只是在这个流量占据整片天的时代,

再也不会有当年没有宣发就拥有270万销售量的传奇了

06

也许,没有了哥哥的那场事故,刀郎本就内向的性格就不会如此自闭,

也许,不会自闭的他在张艺谋的首映礼上能够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也许,有了朋友的刀郎在面对诋毁时,就不在会是孤身一人,

只是,世界上没有也许

希望这个沉淀八年之久的刀郎,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吧。

文丨莫及

编辑丨阿西巴

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又译甲克虫乐队)毫无疑问是流行音乐界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拥有最多歌迷,最为成功的乐队。披头士乐队对于流行音乐的革命性的发展与影响力无人可出其右,对于世界范围内摇滚乐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影响了自60年代以后的数代摇滚乐队的音乐和思想,直接影响了摇滚乐的变革和发展,在英国,披头士乐队更是影响了60年代至今几乎每一支乐队的形成和发展。而乐队中四名伟大的音乐家,特别是约翰·列侬(John Lennon)和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对于世界各个角落的后辈摇滚歌手及音乐创作者们的影响持续至今。披头士乐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引领了轰轰烈烈的,被美国称为“英国入侵(British Invasion)”的音乐文化入侵浪潮,从根本上冲击了美国音乐的基础,彻底埋葬了“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的王朝,统治了美国唱片市场,并影响了此后美国本土流行音乐的发展道路,对于美国唱片工业冲击形成的影响,时至四十年后的今天仍能找到遗留的痕迹。

虽然从成立到解散,披头士乐队仅仅存在了十年的时间,但是乐队作为一个音乐文化的革命者,他们不仅拥有世界上最高,而且令后人难以企及的唱片销售纪录,而且他们的文化影响力也早已超过了其艺术的本身。披头士乐队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早已成为了流行音乐和流行文化的标志,同时也成为了英国文化和英国历史的一个商标,他们中的成员也有被英国女王加封晋爵。披头士乐队引领了六、七十年代世界各个国家的流行文化方向,成为时尚流行的风向标,关于披头士乐队的任何东西全部都成为了最具文化内涵的商品,而披头士乐队曾经使用过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以惊人的天价来拍卖。披头士乐队除了不计其数的登上各种杂志的封面以外,还经常登上世界多个国家的邮票和明信片等纪念品,他们拥有不计其数的相关主题博物馆和纪录片,**等相关文化资料储存组织。除此以外,在世界上至今仍拥有大量的披头士乐队成员的职业模仿者,以及专业组织和评判模仿大赛的机构和组织。披头士乐队以及披头士文化早已成为人类在20世纪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被永远铭刻,他们作为上个世纪流行文化的商标,从未受到任何的挑战。

回溯披头士乐队的形成、发展以及他们数不胜数的光辉成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最初,这支神话般乐队的开始是从英国名城利物浦开始的。早在披头士乐队录制专辑轰动世界的五六年之前,这支看起来和其他无名乐队并没有太多区别的音乐团体就已经开始了他们传奇般的经历。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流行起了噪音爵士乐,当时只有十几岁的约翰·列侬(出生于1940年10月9日,1980年12月8日在美国纽约遇刺身亡)就是当时追逐潮流的一个叛逆青年,1956年,16岁的约翰·列侬在利物浦一处教堂里结识了小他两岁的保罗·麦卡特尼(出生于1942年6月18日),两人都给对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流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双子星走在了一起。1957年3月,正在高中读书的列侬购买了一把吉他,并且在高中校园里组建了一支名叫Quarrymen的噪音爵士乐队,乐队的名字来源于他们的学校Quarry Bank高中。保罗·麦卡特尼马上就加入了列侬的这支乐队担任另外一名吉他手,不久之后麦卡特尼的好朋友乔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出生于1943年2月25日,2001年11月29日在美国洛杉矶因恶性脑肿瘤去世)也加入了乐队成为了第三名吉他手,与此同时也陆续的有其他乐手临时性加入并退出这支高中校园里的乐队,其中留队时间较长的是乐队的鼓手柯林·汉顿(Colin Hanton)他于1957年加入,于1958年退出。最终,约翰·列侬,保罗·麦卡特尼和乔治·哈里森这三名利物浦吉他手在50年代末构成了Quarrymen乐队的核心稳定阵容。

1960年3月,约翰·列侬的大学同学兼好友,才华横溢的贝斯手斯图亚特·苏茨里费(Stuart Sutcliffe,出生于1940年6月23日,1962年4月10日因突发型脑出血病逝)加入了Quarrymen乐队,同时他建议乐队更名为甲壳虫乐队(the Beetles),1960年夏天,Quarrymen乐队把名字变更为银色披头士乐队(the Silver Beatles),一直缺乏固定鼓手的乐队也找到了合适的鼓手彼德·贝斯特(Pete Best,1941年11月24日出生在印度Madras市)加入,同年8月份,乐队正式定名为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随后披头士乐队前往联邦德国的汉堡作为乐队在欧洲的起点,但是汉堡的经历却为披头士乐队泼了一头冷水。在汉堡,劈头士乐队虽然非常成功的在当地的一些俱乐部站住了脚,并且成为了当地一支小有名气且颇受欢迎的乐队,但是在1960年末,由于乔治·哈里森尚未成年,所以他们被西德方面遣送出境,披头士乐队再次回到了英国的利物浦,但是乐队通过在利物浦的一些演出渐渐成为了当地较为知名的小乐队。

1961年3月份,披头士乐队再次回到了德国的汉堡,去作为汉堡歌星托尼·谢里丹(Tony Sheridan)的后备乐队来参与专辑的录制工作,在此期间披头士乐队也创作了一些歌曲,但是没有被发表,不过这些音乐在披头士乐队成名之后陆续的被发行,这些早期作品证明了他们从这时开始就已经开始展现自身的才华了。与此同时,披头士乐队在利物浦的事业发展则日渐辉煌,在当地的俱乐部和酒吧的演出使他们渐渐从一支地下乐队逐渐的走向当地音乐文化的前台,在利物浦和默西塞德郡(Merseyside)地区,披头士乐队已经拥有了大量的忠实的歌迷和听众群体,而他们在卡文俱乐部(Cavern Club)经常性的演出表演早已成为了流行音乐界的一个传奇,整个1961年,披头士乐队的一系列活动为他们日后的成功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但是同样在1961年,乐队的贝斯手斯图亚特·苏茨里费却重新回到了大学校园去完成他的学业,保罗·麦卡特尼转而成为了乐队新的贝斯手,乔治·哈里森成为了主吉他手,约翰·列侬担任节奏吉他,彼德·贝斯特担任鼓手,但同时他们在演唱和表演的时候又经常互换和演奏其他各种乐器,而每个人几乎都是乐队的主唱歌手。

在1961年,披头士乐队在利物浦演出和表演的过程中,乐队从最初时候的仅演唱翻唱曲目,到后来乐队成员自行创作歌曲,特别是约翰·列侬和保罗·麦卡特尼两个人相互合作创作了大量在日后脍炙人口的歌曲,同时他们也开始了自己音乐风格的探索,从最初的噪音爵士乐,到逐渐从民谣,布鲁斯,R&B音乐和摇滚音乐中汲取精华加以融合,形成自己的风格,同时开始了在各种乐器演奏技巧并将其融入乐队音乐的摸索。同是在这一年,披头士乐队的忠实歌迷,乐队前贝斯手苏茨里费的女朋友Astrid Kirchherr突发奇想,让乐队的所有成员全部把头发剪成拖把头一样的发型,这一起怪诞的想法变成了现实,这一发型也成为了披头士乐队成名以后的商标之一,并且带动了后来的流行方向。不过并不是乐队每一名成员都非常乐意把头发剪成拖把头一样的发型,乐队的鼓手贝斯特就特例独行的留着和乐队其他成员完全不同的发型。1961年底,披头士乐队的巨大潜力被利物浦的唱片店老板布莱恩·爱泼斯坦(Brian Epstein,生于1934年9月19日,1967年8月27日由于吸毒过量死于伦敦的家中)所发现,并且在不久之后成为了披头士乐队的经理人,他成功的运作即将把披头士乐队带上世界音乐的颠峰。

1962年1月1日,披头士乐队前往Decca Records唱片公司试音,但是最终被唱片公司管理人员迈克·史密斯(Mike Smith)回绝,并且声称,吉他乐队已经没前途了。此前他们已经被多家唱片公司所拒绝,但是在爱泼斯坦的带领下,披头士乐队再次前往百代(EMI)唱片公司的下属Parlophone公司碰运气,经过试音之后,唱片公司制作人乔治·马丁(George Martin)在1962年5月9日和披头士乐队正式签约。除了忙于和唱片公司的签约谈判,披头士乐队还继续在德国和英国进行演出,而成功和唱片公司签约后的爱泼斯坦开始潜心包装乐队的形象,除了已经形成的发型之外,还在着装等各方面打造披头士乐队,1962年8月16日,不合群的鼓手彼德·贝斯特被爱泼斯坦开除出队,这一决定引起了广泛而持久的争议,而他的被开除原因也是被传说的多种多样,有说法称贝斯特的离队是因为他不合群体的着装打扮和发型,也有说法称贝斯特是因为古怪多变的性格,以及乐队其他成员嫉妒他良好的形象,特别是在女性歌迷中的地位而被开除,还有说法称制作人乔治·马丁对他的鼓技不满。最终,利物浦土生土长的鼓手林戈·斯塔尔(Ringo Starr,原名Richard Starkey,生于1940年7月7日)被应招入队取代了彼德·贝斯特,而乐队的成员也实现了清一色的利物浦本土化。而1962年对于披头士乐队的另一个重要事件就是乐队的前任贝斯手斯图亚特·苏茨里费因脑出血病逝,年仅22岁。林戈·斯塔尔加入之后,披头士乐队立即开始了乐队第一支单曲《Love Me Do/PS I Love You》的录制。在这首单曲发行之后,顺利的排进了英国单曲榜的前20名,据说爱泼斯坦为了乐队的单曲能够进榜而自掏腰包购买了一万张,同时,披头士乐队也正式成为了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固定表演嘉宾,从1962年到1964年,披头士乐队共在BBC进行了50多场表演。

1963年,披头士乐队的第二首单曲《Please Please Me》迅速成为了英国单曲榜的冠军单曲,同时这首单曲也被公认为是“英国入侵”浪潮的标志性单曲。随后披头士乐队发行了第三首单曲《From Me to You》同样成为了英国单曲榜冠军。1963年3月22日,披头士乐队发行了第一张专辑《Please Please Me》,这张专辑在发行之后迅速成为了英国专辑榜的冠军,并且在冠军位置上异常惊人的连续称霸了长达30周的时间,这在英国引起了轰动,上至皇室宗族,下至黎民百姓无不被披头士乐队的音乐所吸引,无论男女歌迷都为之倾倒,这些狂热者们也拥有了自己的专有名词“Beatlemania(披头士狂)”。披头士乐队的音乐在这时候已经初步成型,他们富有活力的音乐迎合了战后英国新一代的年轻人要求文化解放的思潮,带动了这一趋势的发展,同时他们的音乐融合了不同的风格和音乐元素,无可挑剔的音乐旋律以及谐和的音乐融合,兼有活力四射的吉他演奏以及诗意般的歌词和极其富有感染力的演唱,因而迅速主宰了英国的音乐市场,也带动了整个英国文化的发展,保罗·麦卡特尼和约翰·列侬成为乐队音乐创作的核心,两位天才之间的完美配合成为了音乐界的一段佳话。而制作人乔治·马丁卓越的制作才能也被人们所肯定,他完美的理解了披头士的音乐,并且精妙的音乐和器乐编排,成为了披头士音乐取得辉煌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披头士乐队的更伟大之处在于他们并没有使自己的音乐陷入一个程式化的怪圈,他们并没有使自己的音乐停滞不前,而是不断的摸索前进,进一步的去发展完善自己的音乐风格,并且在编曲,创作,以及器乐的表演方面进一步提高。披头士乐队在1963年底发行的第二张专辑《With the Beatles》,除了进一步的巩固了他们的地位之外,也充分表现了乐队在作曲以及各种乐器的演奏配合和编排上的成熟,他们用多种不同的乐器创造并完美的演绎了许多不同的音乐旋律以及把他们谐和的编排在一起,此时的披头士乐队已经具备了高出其他任何人一筹的王者实力,到1963年底,披头士乐队已经初步的统治了英国的音乐,狂热的歌迷们遍布英国的每一个角落,仅仅发行了两张专辑,但是披头士成为了文化现象。

大西洋对岸的美国显然不会对英国的疯狂充耳不闻,百代公司在美国的伙伴Capitol公司成为了最先的获益者,他们发行的单曲迅速席卷了美国的单曲榜,1964年初,Capitol公司发行了披头士乐队第一张美国专辑《Meet the Beatles》,结果他们在美国引起了并英国更剧烈的疯狂,专辑发行后不久,披头士在电视节目《The Ed Sullivan Show》中出现,结果吸引了全美超过七千三百万的观众收看,美国同样出现了极大量的披头士狂热者,披头士乐队成为了美国最受欢迎,最具轰动效应的乐队。同样,由于披头士乐队的出现,也掀起了“英国入侵”浪潮。从此之后,披头士的每一张专辑,每一首单曲都可以在大西洋两岸非常轻松的成为排行榜的冠军。他们对于唱片市场的统治地位,再没有任何人和乐队可以对他们形成任何冲击。1964年,披头士乐队出演了第一部**《A Hard Day's Night》在这部类似于自传性质的**中,除了**上的欢快活泼的音乐喜剧形式赢得了巨大的票房成绩和影评界的广泛好评以外,乐队贡献的**原声更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列侬和麦卡特尼的完美依然在继续,英国摇滚风格的音乐除了在英国引领音乐的发展之外,还逼迫着美国的一些慢节奏民谣歌曲风格的乐队和歌手投入到了摇滚音乐之中,就连美国音乐的象征“猫王”埃尔维斯也开始做出变化以对拯救自己的音乐市场做垂死挣扎。在这部**原声中,乔治·哈里森受到了美国“革命的音乐诗人”鲍勃·迪伦(Bob Dylan)扔掉木吉他,拿起电吉他唱摇滚的影响,第二个拿起了电吉他来演奏摇滚歌曲,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直接推动了摇滚音乐革命性的变革并影响了摇滚乐以后的发展。

随着披头士乐队成功的冲开美国唱片市场的大门,滚石乐队(the Rolling Stones)等众多的英国乐队在此后一拥而上,从根本上冲击了美国音乐市场,“英国入侵”轰轰烈烈的在更大范围内展开了,但是始终没有任何乐队对披头士乐队的地位形成威胁,而披头士乐队和鲍勃·迪伦一起成为了后来摇滚乐发展的教父级人物,英国的众多乐队影响了此后的数代美国摇滚音乐歌手和乐队的风格和思想。从1964年到1965年,披头士乐队又发行了《Something New》,《Beatles for Sale》,《Beatles '65》,《Beatles VI》,《Help!》,《Rubber Soul》等多张专辑和**原声,这些专辑除了继续轻易的获得巨大销量以外,虽然某些部分带有商业催生的色彩,但是绝大多数在音乐上也是不断的进步,在吉他演奏和其他各国乐器的使用融合上,披头士依旧是世界领先,并且他们不断的汲取其他音乐人的精华,列侬就从鲍勃·迪伦的歌词创作中吸取了很多非常优秀的经验,并且表现在了自己的音乐中,这种不断追求进步的状态使得披头士在音乐领域保持着持续进步的辉煌成就,而这期间的一些单曲也呈现出民谣和乡村风格,并且更多的注重了列侬和麦卡特尼个人感情的表达。除了发行专辑以外,披头士还增加了全球性的巡回演出,这使他们的辉煌和巨大的影响里渐渐成为了全球性的,他们的歌迷开始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同时,他们所主演的**《Help!》在票房商业取得了更为巨大的成功。

1966年,披头士乐队又发行了专辑《Revolver》,这张专辑依旧在世界范围内热销,不过这张专辑的风格却开始更加趋向于迷幻音乐,虽然这种变化是非常成功的,编曲,旋律,吉他的表现都依旧是协调组织的非常完美,但是此前听多了披头士那种摇滚风格的歌迷却有一部分声音认为披头士应该继续自己的器乐和声乐表现非常完美的摇滚乐风格,而不应该趋于迷幻色彩。尽管有不同声音,但是绝大多数的披头士狂热者仍旧继续着自己的狂热,专辑中多首单曲仍然在世界各国轻松的成为排行榜冠军,续写着披头士乐队以前的辉煌。在1966年发行的另一张专辑《YesterdayAnd Today》封面却引起了相当巨大的争议,由于封面的生肉以及屠杀玩具娃娃的封面来抗议Capitol唱片公司控制他们唱片在美国市场的生杀大权,结果这些唱片在送往唱片店不久尚未发行的时候就被封存禁止发售,直到一个星期之后封面重新换成了普通图案之后才再次上市发售,而现在拥有那张专辑原始封面的唱片其珍藏价值早已超过数万美元。同年,乐队又因为列侬的“披头士比耶稣更受欢迎”的言论而一度遭到了电台和媒体的封杀,但是这只持续了很短时间媒体就妥协了,在披头士道歉之后,他们重新对披头士敞开了大门,似乎披头士确实比耶稣更受欢迎。但是乐队在1966年8月29日结束了在旧金山Candlestick公园的演唱会之后,就宣布暂停巡回演出,集中精力在录音室去做音乐创作。但是媒体却广泛的认为乐队即将解散,特别是乐队的成员在注重乐队发展的同时也开始了个人音乐的发展,更加刺激了这种说法的蔓延,不过披头士最终以新单曲核心专辑的发布而彻底打消了媒体的各种猜测。

1967年,披头士乐队发行了专辑《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这张专辑不仅让披头士继续着流行和摇滚乐界的统治性地位,同时也是披头士出色的迷幻音乐专辑,多种乐器的混杂以及多首歌的混录等,旋律、编曲、歌词、器乐等各方面仍旧是无可挑剔,同时专辑中歌词所流露出的嬉皮士态度,再一次代表了当时社会上年轻人的思想,披头士再次代表了年轻一代的文化思潮,因而虽然他们的迷幻音乐以及生活上开始服用迷幻药的做法受到了一定的压力,不过披头士却依然扮演着青年人先锋的角色,披头士依然是文化的先驱,不过他们的音乐却开逐步的离开摇滚乐转而向着流行音乐的方向发展和变化。1967年8月27日,披头士乐队的经理人,为乐队做出过卓越贡献的爱泼斯坦由于吸毒过量而死在了伦敦家中,种种迹象表明,爱泼斯坦可能是蓄意服毒过量自杀。失去了经理的披头士突然变得有些混乱无主,他们自编自导拍摄的第一部**《Magical Mystery Tour》在BBC播出,但是最终遭到评论界的口诛笔伐以及媒体的刁难,虽然**的原声专辑仍旧受到了歌迷们的疯狂欢迎,但是这一切却成为了披头士乐队出现崩溃的开始。

1968年,披头士乐队在爱泼斯坦去世之后建立了自己唱片公司Apple Records,用来管理和组织乐队的财政问题。但是披头士乐队成员多年来对于印度宗教的追捧却在这时达到了极至,他们偷偷的来到了印度,潜心修行印度宗教,但是随着媒体的刁难和追逐,乐队成员最终被迫离开了印度,并且放弃了宗教方面的学习。同时由披头士乐队制作音乐的另一部动画片《**潜水艇(Yellow Submarine)》再次遭到媒体和批评家们的责难,不过歌迷们的狂热并没有受到丝毫的减弱,影片同名主题歌《**潜水艇》也已经成为了披头士的经典作品之一。1968年末,披头士乐队发行了双唱片的专辑《The Beatles [White Album]》,这张专辑在进一步巩固他们在歌迷群体中影响力的同时,又重新赢得了各方的好评,重新证明了乐队成员的大师级水平。在这张专辑中,披头士乐队放弃了迷幻音乐,转而继续坚持以吉他为主的摇滚乐,并且继续展示他们的多种风格融合以及多种乐器的演奏能力和编曲等才华,这张专辑也成为了披头士乐队最经典的专辑之一。但是在专辑辉煌的背后,披头士乐队不可调和的原因逐步的被暴露出来了,与早期音乐创作和表演时相比,此时的披头士音乐已经开始出现个人化程度过高的现象,一首歌并不是由集体或者个人创作出来之后再由乐队集体来表演,而是某个人创作出来一首完全适合自己来演唱或者表演的歌曲,由个人展示才华,乐队的其他成员只是伴奏,在歌曲中并没有什么表现机会,这种现象最为突出的就是两大天才列侬和麦卡特尼,两个人只创作适合自己个人的单曲,而越来越少的为乐队整体创作音乐,这是乐队的集体音乐越来越少,甚至出现了列侬和麦卡特尼两个人明争暗斗的恶性竞争,各自创作各自的音乐,并且在爱泼斯坦去世之后,列侬和麦卡特尼两个人都希望能够由自己一个人统领乐队,但是双方又不能相互心服,而只能暗地斗争,并且屡次在录音室争吵,列侬还在此期间发行了自己的第一张个人专辑。更为棘手的是,在列侬和麦卡特尼明争暗斗的同时,同样富有创作才华,特别是极其富有编曲作曲以及演奏天赋的乔治·哈里森也渐渐因为自己年龄最小而在专辑制作时受到的一些不太公正的对待而感到不满,比如更少的作为领唱,创作的单曲也更少的被收录在内等情况,同时乐队的相对内敛的鼓手林戈·斯塔尔也开始不能忍受由于不是乐队原班人马而受到的各种不平等对待,比如平时基本看不到斯塔尔担任领唱,甚至连乐队的合影中,斯塔尔的单人照也是四名成员中最少的。披头士乐队不可调和的问题渐渐浮出水面,乐队团结的危机一触即发,所幸的是,当时的媒体在此时尚未意识到这些问题。而与这些矛盾同时出现的还有列侬的爱情问题,列侬此时已经和日本女星小野洋子(Yoko Ono)深深的坠入了爱河,尽管遭到了乐队其他成员以及大量歌迷的一致批评,但是列侬依然是执著的和这个日本女人在一起,并且因此时常影响乐队的计划。

1969年初,披头士乐队的成员间再次出现了分歧,麦卡特尼主张乐队重新恢复大规模的巡回演唱会,但是其他人决定继续在录音室内录制新专辑,并且暂定名为《Get Back》。但是乐队的录制计划却非常的不顺利,麦卡特尼表示不同意,而哈里森又暂时性离队,并且在归队以后带来了美国的键盘手比利·普雷斯顿(Billy Preston)作为乐队固定的键盘手,同时为了缓和一下乐队四名成员间的不和谐气氛。但是遗憾的是乐队新专辑的计划最终流产,乐队此后只是为一些**和电视节目录制了少量的几首单曲而已。随后在1969年1月30日,披头士乐队在伦敦Apple Records唱片公司的房顶上举行了即兴的小型演唱表演活动,但是在表演结束之后没有人会想到这竟然是他们所进行的最后一次公开表演。但是在1969年春天,披头士乐队原本准备录制的专辑中最好的两首单曲《Get Back》和《Don't Let Me Down》以单曲形式发表,并且依旧在全世界各地成为最引人注目的歌曲,世界上的披头士热潮并没有降温,大量的披头士狂热者们依旧保持着狂热。可是更大的矛盾在不久之后到来,保罗·麦卡特尼在3月12日和美国摄影师琳达·伊斯特曼(Linda Eastman)结婚,几天之后,约翰·列侬也正式迎娶了日本女星小野洋子,关键的问题随后出现,麦卡特尼坚持由自己的岳父李·伊斯特曼(Lee Eastman)作为乐队的新经理,但是乐队的其他成员最终聘请了美国商人艾伦·克莱恩(Allen Klein)担任了乐队的经理。披头士乐队在1969年中期最后一次走进了百代公司的录音室,和制作人乔治·马丁一起去录制专辑《Abbey Road》。这张专辑中,尽管多个部分是四名成员分开录制的,但是乐队却达到了非常惊人的统一,四名音乐家在这一时间里又重新发挥出了最高的艺术水平,同时在音乐旋律,编曲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完美的和谐,而在歌曲的音乐音乐创作方面,哈里森也和列侬以及麦卡特尼平分秋色。乐队成员间最后的努力最终缔造了这张完美的专辑。最终这张专辑在市场上又继续了披头士的时代,疯狂的披头士迷们继续无限制的发挥着自己的热情,然而没有人会想到此时的披头士乐队,解散已经只是时间问题。而此时由于披头士乐队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进行过公开表演,以至于在美国大陆产生了许多谣言,有一种说法认为麦卡特尼已经早在数年之前就已经因车祸而去世,现在只不过是一名出色的模仿者替代了他,而这些想象力丰富者们的依据则是根据唱片封面的艺术抽象性来判断出来的。然而真实的是,1969年9月,约翰·列侬提出退出披头士乐队,但是由于此时的披头士乐队正在于百代公司商谈续签合同的问题,列侬退队的事情就被临时搁放下来。

进入1970年,披头士乐队再也没有录制一首歌,乐队的成员只是分开后,独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列侬和小野洋子为自己的乐队操劳,麦卡特尼准备自己的第一张个人专辑,哈里森和其他乐队一起做巡回演出,斯塔尔则在拍摄**,仅仅在一些公开露面的时候举在一起,并且形式上否认有关解散的传闻。整个世界都没有真正意识到这支正处事业颠峰的伟大乐队即将解散。1970年春天,由于需要再进行混音制作的1969年初录制的单曲加工制作完成,并且作为**原声《Let It Be》正式面世,但是由于录制时间等原因,《Abbey Road》通常被认定为披头士乐队的最终专辑,不过这张专辑依然在全世界取得了非常令人瞩目的成绩,因为此时的披头士热潮并没有减少。但是在这张专辑发行之前的1970年的4月10日,保罗·麦卡特尼宣布了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他将退出披头士乐队,从此也宣告了伟大的披头士乐队即将进入历史。最初的时候由于人们还不了解情况,所以率先提出离队的麦卡特尼受到了歌迷和媒体的巨大压力,但是当一切渐渐清楚之后,人们似乎认为四名伟大的音乐家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注定了乐队的解体。而从乐队解体以后,Apple Records唱片公司也有名无实。1970年10月31日,麦卡特尼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完全解散披头士乐队,并且禁止乐队重组,经过长达一年的审理辩论之后,最终诉讼被法庭批准,披头士乐队从此以后再无任何希望重新复合。

披头士乐队解散以后,乐队的成员也各自按照自己的发展方向发展自己的事业,哈里森在列侬和麦卡特尼的阴影里得不到施展的才华终于得以在世人面前展现,他组建了All Things Must Pass乐队,列侬则和妻子继续经营着自己的乐队(Plastic Ono Band),麦卡特尼的单飞生涯最为成功,他的Band on the Run乐队在商业上及评论界都获得极大的成功,在流行音乐界和摇滚音乐界续写着自己的辉煌,而最不顺利的则是斯塔尔,并没有太多创作才华的他在70年代初的时候只能是频繁的帮助各个前队友,做一些伴奏工作,并没有太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问世。经过70年代之后,列侬的音乐在独立发展后越来越拥有伟大的思想和深意,歌词方面的造诣越来越深,而麦卡特尼则依旧保持着音乐的美妙旋律,哈里森依旧在器乐的表现上超出其他前队友,而斯塔尔则只能创作出相对不错的音乐,渐渐的趋于平庸,但是仍旧是一名优秀的音乐家,单曲和作品都曾经达到过非常辉煌的高度。应该说在70年代的时候,披头士的成员们由于披头士狂潮的延续,依然能够续写着自己乐队的传奇和辉煌,并且取得伟大的商业成就/div>

1 出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3727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1
下一篇2023-10-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