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昆虫记》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63 黑白片 123分钟
日本日活**公司摄制
导演:今村昌平 编剧:长谷部庆次 今村昌平 摄影:姬田真左久 主要演员:左幸子(饰松木富米) 北村和夫(饰松木忠次) 佐佐木角江(饰松木艳) 吉村实子(饰本田信子)
本片获1963年日本《**旬报》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奖,蓝绶带最佳女主角奖,全日**竞赛女主角奖,NHK最佳女主角奖;1964年西柏林国际**节最佳女主角奖
剧情简介
大正七年的一个冬夜,松木忠次的妻子阿艳生了一个女孩。她嫁给忠次才仅仅两个月,所以村里人议论纷纷。有人说这孩子是警察小野川的,这话倒也有几分道理,人们经常看见小野川出入松木家,而且总是到谷仓里好半天才出来,然后阿艳过一会儿也出来了。忠次去给孩子报户口时,派出所的人取笑他说:“怎么结婚才两个月就生孩子像猪下崽似的”忠次并不在乎这个,他连声说:“是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忠次是忠厚老实人,在这祖辈就是贫农的家里,他自幼只知干活,他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儿,有了老婆和孩子他已经心满意足了。在这贫穷的东北山区里,一年到头都在地里干活,也难以维持全家的温饱,有时忠次还去池塘捋些芦苇编筐篓,或者雕刻木偶换点钱。反正忠次有的是一身力气,他从来不偷闲,全家老小十来口人在半饥半饱中度着日子。
忠次非常疼爱阿艳生下的女孩,取名富米。富米已经六岁了,她几乎是忠次带大的,不论是下田还是捋芦苇,忠次都把富米带在身边。有一次忠次在池中捋芦苇,富米背着木偶娃娃在池边玩,她忽然问忠次:“爸爸和妈妈是夫妻吗”忠次说:“不是。”富米说:“爸爸和我一起睡觉,咱俩是夫妻。”忠次说:“对,咱俩是夫妻。”就这样,富米从小就把忠次当作最亲的人,不知不觉富米已20多岁了。
昭和17年,富米来到东京的高羽制丝厂当了缫丝女工,她手脚麻利,不怕吃苦,没过多久就能熟练地缫丝了。突然有一天,家里来了电报,说是忠次病危要她赶快回去。其实,这是奶奶和叔叔们设好的圈套,想把富米送到地主家去抵债,名义上是给地主儿子本田俊三当老婆。倔犟的富米当然不肯,忠次闻讯从山里赶回来,要打来接富米的本田家的人,并说自己多干活赚了钱会还得起债的,富米也哭闹着不去,但寡不敌众,富米还是被抢走了。第二年秋天,富米生下一个女孩,本田俊三被征入伍,富米带着孩子回到家里,把孩子交给忠次照看,自己又去缫丝厂了。当时日本侵略战争已临近失败,在一次躲避空袭中,富米因身体太弱晕倒在地,车间里的松波救护了她。松波是个热情奔放的青年工人,在他的带动下,富米参加了争取改进工人生活的进步活动,从此两人相爱了。但是,松波是结过婚的,并且在资本家的收买政策下,他被提拔当了科长,他怕富米的过激言行会影响自己,只好中断与富米的关系,富米也被工厂解雇了。
富米到美军基地的美军军官家里当佣人,军官妻子阿碧是日本人。阿碧担心丈夫会在朝鲜战争中被打死,她们经常在一起倾诉自己的寂寞和空虚。富米经常去“净土会”烧香忏悔,以寻求精神上的安慰和寄托。为了多赚钱,富米到妓院当佣人,却受老板娘欺骗当上了 。为了孩子,富米整日鞭挞着自己虚弱的身体,满怀悔恨地数着钱。富米得了子宫外孕住进医院。女儿信子来信说,家里的人都欺负她和姥爷,他俩就搬出去住在谷仓里。为了多赚钱养活忠次和信子,富米答应老板娘帮助照顾店里的事。一个姓唐泽的批发商看中了富米,富米做了他情妇。为了过上安稳的日子,她自己又开了一个专门“拉皮条”的旅馆,她也学会了克扣其它 的伎俩。
信子长大了,她来到东京向富米要20万元钱,说要在家乡搞合作开荒,经营畜牧业。她说她不怕辛苦,本身就是农民,也不想再读高中了。这时,家里来了电报,忠次真的病危了。富米用积蓄的钱为忠次办了丧事,当她回到东京时,因她干“拉皮条”的非法生意让人告密,被判了一年徒刑。一年后,富米出狱,原来信子竟为了得到一笔开垦钱而当了唐泽的情妇。富米和唐泽闹翻了,她责怪了信子,她感到人生的惨淡和自己的孤寂。
鉴赏
本片是导演今村昌平的具有代表性的成功之作。他自1958年作为正式导演以来,始终围绕着日本社会和人生的意义进行着思考和探索。从城市到农村,特别是距日本本土较远的农村,他几乎都去做过调查了解,通过那里的贫穷、饥饿、风俗去追溯那个历史阶段和生存的意义。他的剧本都要经过反复地考察现实和修改,《日本昆虫记》就是他这种创作方法的第一部影片。后来,他又沿着这种写实主义的风格拍摄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一只昆虫在泥土上爬来爬去,摄影机对准这只爬行的昆虫长达几分钟,导演试图以昆虫做比喻,表现在日本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还存在着难以消除的贫困。那里的人们就像昆虫挖洞似的,它们藏身洞穴之内,无法将头探出洞外去观察周围的大千世界,他们无论怎样努力,也难于抵御随时可能袭来的毁灭性打击。而作者塑造的人物富米,是个有智慧有能量的女性,她已进入有可能走出洞穴的境地,但她仍无法靠个人的力量去改变周围的现实——日本的社会结构。富米的不幸并不是因为她开了非法妓院,在今村昌平看来,她的不幸正是日本妇女的命运所致。
影片以富米为中心,描写了从1918年到1962年三代女性的经历。富米的母亲阿艳,嫁给忠次以后两个月就生下了富米,后来她仍和警察小野川私通。富米六岁时阿艳又生下了一个男孩,她对小野川的兽行难以抵制,只好顺从,因为她认为这是命该如此。富米与母亲有所不同,她不甘受命运的摆布,虽然她有继承本田家业的可能,但她宁愿靠自己的力量去工厂做工,也不在本田家忍受欺凌。她当过工会的发言人,当过女佣人,甚至开了一家妓院,但她仍然摆脱不了对男人的依赖,后来被投进了监狱。在走投无路时,只能走上返乡的路。富米的女儿信子是战后成长起来的女性,她采取了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她将自己的肉体交给母亲的情夫支配,却没有丝毫罪恶感,只要能从中捞取实惠就行。不过这种所谓的新型的生活方式,在深处仍然是一种不幸的虚妄。她坐在拖拉机上与未婚夫对话,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充满了生活信心,但人们正可以从中感受到日本那难以令人生存的社会环境。从对以上三代女性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作者正是出于对经济发展背后的贫困无法坐视的心情,驱使他拍了这部《日本昆虫记》的。今村昌平的最大特点是他不追求形式美,而重视活生生的真实感。比如:冬天,松木忠次一家围坐在地炉四周烤白薯干吃的镜头,充分展示了东北地区农村的贫困和愚昧。再如,富米从本田家回到家中,腿上长疮,忠次用口为她吸脓的镜头,表现了这一对“父女”之间可理解又不可理解的微妙关系。这些镜头的运用,从形式上可以说是不美的,但它却将人带入现实中存在的环境氛围,造成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导演的构思新颖而简练,影片中的每一段落的最后一个镜头采用了呆照,在情节转换过程中采用了内心独白,并以小标题表现了故事情节与时间历史背景的关系。影片的摄影技巧很高,在表现 场面时,镜头避免了直落的自然主义拍摄方法,与当时日本影坛盛行的性**毫无共通之处。
女演员左幸子在影片中十分出色地塑造了一个下层社会妇女的形象,她直朴、泼辣的个性有别于银幕上常见的日本女性形象。
Angelbeats(死后的世界 女主很像凉宫)
黑之契约者(2部都很好 银大爱)
魔法禁书目录(魔法与超能力的碰撞)
风之圣痕(华丽丽的魔法对决 可惜原作者死了。。。)
夏目友人帐(强烈推荐的治愈系作品)
鹡鸰女神(有点卖肉 。。)
钢壳都市雷吉欧斯(很好看的 整部作品代入感很强)
零之使魔(我最早接触的钉宫理惠配音的作品)
我家有个狐仙大人(整体轻松 狐仙可变性的设定很萌的)
Fate(我的大爱 不知你看过没有)
黑神(战斗画面还是很华丽的 小黑很萌)
武器种族传说(女主很好 不过其他角色就没啥感觉了)
化物语 荒川爆笑团 再见绝望先生(这三部作品类似 都是神谷浩史配音 轻松吐槽的)
11eyes(很新颖的题材 不过我没看完。。。)
猫愿三角恋(很轻松搞笑的恋爱剧 带诅咒)
迦南(评价貌似不错 我没看过)
推荐以上 也许有楼主看过的 希望里面有你能喜欢的能帮到你
7月8日,花泽香菜发文宣布与声优小野贤章结婚,她写道:“小野贤章是一个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能乐观思考人生的人。我的个性则是容易烦恼,但他总是温柔地带给我勇气。”并表示两人以后会互相扶持,努力更上一层楼。
据悉,小野贤章曾担任《黑子的篮球》黑子哲也、《JOJO的奇妙冒险:黄金之风》乔鲁诺·乔巴纳等角色配音。其实早在2017年,《周刊文春》就曾爆料过花泽香菜和小野贤章的恋爱绯闻了,当时表述的是两人正在交往,并且处于半同居的状态了,对于这则讯息,事务所认同了。
扩展资料
花泽香菜简介
花泽香菜是儿童演员出身,在幼儿园时期在参演综艺节目《やっぱりさんま大先生》和电视剧《ガッコの先生》。
2003年,在动画《最终流放》出演荷莉·马德赛因一角,从而正式出道。2006年,在动画《ZEGAPAIN》出演女主角守凪了子,正式开始声优工作 ,在随后的几年之内经由对《化物语》的千石抚子、《Angel Beats!》的立华奏等角色的演绎而积累了人气,并在2012年以歌手身份出道 。2013年2月20日,推出个人首张专辑《claire》,4月17日获得“Fami通大赏 2012”角色声优奖。
2015年5月3日,在日本武道馆举办个人演唱会,成为第八位在武道馆举办个人演唱会的声优;8月,出席第八届厦门国际动漫节,成为其首次在中国大陆的活动。
历史
最初,这支神话般乐队的开始是从英国名城利物浦开始的。早在披头士乐队录制专辑轰动世界的五六年之前,这支看起来和其他无名乐队并没有太多区别的音乐团体就已经开始了他们传奇般的经历。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流行起了噪音爵士乐,当时只有十几岁的约翰·列侬(出生于1940年10月9日,1980年12月10日在美国纽约遇刺身亡)就是当时追逐潮流的一个叛逆青年,1956年,16岁的约翰·列侬在利物浦一处教堂里结识了小他两岁的保罗·麦卡特尼(出生于1942年6月18日),两人都给对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流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双子星走在了一起。1957年3月,正在高中读书的列侬购买了一把吉他,并且在高中校园里组建了一支名叫Quarrymen的噪音爵士乐队,乐队的名字来源于他们的学校Quarry Bank高中。保罗·麦卡特尼马上就加入了列侬的这支乐队担任另外一名吉他手,不久之后麦卡特尼的好朋友乔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出生于1943年2月25日,2001年11月29日在美国洛杉矶因恶性脑肿瘤去世)也加入了乐队成为了第三名吉他手,与此同时也陆续的有其他乐手临时性加入并退出这支高中校园里的乐队,其中留队时间较长的是乐队的鼓手柯林·汉顿(Colin Hanton)他于1957年加入,于1958年退出。最终,约翰·列侬,保罗·麦卡特尼和乔治·哈里森这三名利物浦吉他手在50年代末构成了Quarrymen乐队的核心稳定阵容。
1960年3月,约翰·列侬的大学同学兼好友,才华横溢的贝斯手斯图亚特·苏茨里费(Stuart Sutcliffe,出生于1940年6月23日,1962年4月10日因突发型脑出血病逝)加入了Quarrymen乐队,同时他建议乐队更名为甲壳虫乐队(the Beatles),1960年夏天,Quarrymen乐队把名字变更为银色披头士乐队(the Silver Beatles),一直缺乏固定鼓手的乐队也找到了合适的鼓手彼德·贝斯特(Pete Best,1941年11月24日出生在印度Madras市)加入,同年8月份,乐队正式定名为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随后披头士乐队前往联邦德国的汉堡作为乐队在欧洲的起点,但是汉堡的经历却为披头士乐队泼了一头冷水。在汉堡,劈头士乐队虽然非常成功的在当地的一些俱乐部站住了脚,并且成为了当地一支小有名气且颇受欢迎的乐队,但是在1960年末,由于乔治·哈里森尚未成年,所以他们被西德方面遣送出境,披头士乐队再次回到了英国的利物浦,但是乐队通过在利物浦的一些演出渐渐成为了当地较为知名的小乐队。
1961年3月份,披头士乐队再次回到了德国的汉堡,去作为汉堡歌星托尼·谢里丹(Tony Sheridan)的后备乐队来参与专辑的录制工作,在此期间披头士乐队也创作了一些歌曲,但是没有被发表,不过这些音乐在披头士乐队成名之后陆续的被发行,这些早期作品证明了他们从这时开始就已经开始展现自身的才华了。与此同时,披头士乐队在利物浦的事业发展则日渐辉煌,在当地的俱乐部和酒吧的演出使他们渐渐从一支地下乐队逐渐的走向当地音乐文化的前台,在利物浦和默西塞德郡(Merseyside)地区,披头士乐队已经拥有了大量的忠实的歌迷和听众群体,而他们在卡文俱乐部(Cavern Club)经常性的演出表演早已成为了流行音乐界的一个传奇,整个1961年,披头士乐队的一系列活动为他们日后的成功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但是同样在1961年,乐队的贝斯手斯图亚特·苏茨里费却重新回到了大学校园去完成他的学业,保罗·麦卡特尼转而成为了乐队新的贝斯手,乔治·哈里森成为了主吉他手,约翰·列侬担任节奏吉他,彼德·贝斯特担任鼓手,但同时他们在演唱和表演的时候又经常互换和演奏其他各种乐器,而每个人几乎都是乐队的主唱歌手。
在1961年,披头士乐队在利物浦演出和表演的过程中,乐队从最初时候的仅演唱翻唱曲目,到后来乐队成员自行创作歌曲,特别是约翰·列侬和保罗·麦卡特尼两个人相互合作创作了大量在日后脍炙人口的歌曲,同时他们也开始了自己音乐风格的探索,从最初的噪音爵士乐,到逐渐从民谣,布鲁斯,R&B音乐和摇滚音乐中汲取精华加以融合,形成自己的风格,同时开始了在各种乐器演奏技巧并将其融入乐队音乐的摸索。同是在这一年,披头士乐队的忠实歌迷,乐队前贝斯手苏茨里费的女朋友Astrid Kirchherr突发奇想,让乐队的所有成员全部把头发剪成拖把头一样的发型,这一起怪诞的想法变成了现实,这一发型也成为了披头士乐队成名以后的商标之一,并且带动了后来的流行方向。不过并不是乐队每一名成员都非常乐意把头发剪成拖把头一样的发型,乐队的鼓手贝斯特就特例独行的留着和乐队其他成员完全不同的发型。1961年底,披头士乐队的巨大潜力被利物浦的唱片店老板布莱恩·爱泼斯坦(Brian Epstein,生于1934年9月19日,1967年8月27日由于吸毒过量死于伦敦的家中)所发现,并且在不久之后成为了披头士乐队的经理人,他成功的运作即将把披头士乐队带上世界音乐的颠峰。
1962年1月1日,披头士乐队前往Decca Records唱片公司试音,但是最终被唱片公司管理人员迈克·史密斯(Mike Smith)回绝,并且声称,吉他乐队已经没前途了。此前他们已经被多家唱片公司所拒绝,但是在爱泼斯坦的带领下,披头士乐队再次前往百代(EMI)唱片公司的下属Parlophone公司碰运气,经过试音之后,唱片公司制作人乔治·马丁(George Martin)在1962年5月9日和披头士乐队正式签约。除了忙于和唱片公司的签约谈判,披头士乐队还继续在德国和英国进行演出,而成功和唱片公司签约后的爱泼斯坦开始潜心包装乐队的形象,除了已经形成的发型之外,还在着装等各方面打造披头士乐队,1962年8月16日,不合群的鼓手彼德·贝斯特被爱泼斯坦开除出队,这一决定引起了广泛而持久的争议,而他的被开除原因也是被传说的多种多样,有说法称贝斯特的离队是因为他不合群体的着装打扮和发型,也有说法称贝斯特是因为古怪多变的性格,以及乐队其他成员嫉妒他良好的形象,特别是在女性歌迷中的地位而被开除,还有说法称制作人乔治·马丁对他的鼓技不满。最终,利物浦土生土长的鼓手林戈·斯塔尔(Ringo Starr,原名Richard Starkey,生于1940年7月7日)被应招入队取代了彼德·贝斯特,而乐队的成员也实现了清一色的利物浦本土化。而1962年对于披头士乐队的另一个重要事件就是乐队的前任贝斯手斯图亚特·苏茨里费因脑出血病逝,年仅22岁。林戈·斯塔尔加入之后,披头士乐队立即开始了乐队第一支单曲《Love Me Do/PS I Love You》的录制。在这首单曲发行之后,顺利的排进了英国单曲榜的前20名,据说爱泼斯坦为了乐队的单曲能够进榜而自掏腰包购买了一万张,同时,披头士乐队也正式成为了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固定表演嘉宾,从1962年到1964年,披头士乐队共在BBC进行了50多场表演。
1963年,披头士乐队的第二首单曲《Please Please Me》迅速成为了英国单曲榜的冠军单曲,同时这首单曲也被公认为是“英国入侵”浪潮的标志性单曲。随后披头士乐队发行了第三首单曲《From Me to You》同样成为了英国单曲榜冠军。1963年3月22日,披头士乐队发行了第一张专辑《Please Please Me》,这张专辑在发行之后迅速成为了英国专辑榜的冠军,并且在冠军位置上异常惊人的连续称霸了长达30周的时间,这在英国引起了轰动,上至皇室宗族,下至黎民百姓无不被披头士乐队的音乐所吸引,无论男女歌迷都为之倾倒,这些狂热者们也拥有了自己的专有名词“Beatlemania(披头士狂)”。披头士乐队的音乐在这时候已经初步成型,他们富有活力的音乐迎合了战后英国新一代的年轻人要求文化解放的思潮,带动了这一趋势的发展,同时他们的音乐融合了不同的风格和音乐元素,无可挑剔的音乐旋律以及谐和的音乐融合,兼有活力四射的吉他演奏以及诗意般的歌词和极其富有感染力的演唱,因而迅速主宰了英国的音乐市场,也带动了整个英国文化的发展,保罗·麦卡特尼和约翰·列侬成为乐队音乐创作的核心,两位天才之间的完美配合成为了音乐界的一段佳话。而制作人乔治·马丁卓越的制作才能也被人们所肯定,他完美的理解了披头士的音乐,并且精妙的音乐和器乐编排,成为了披头士音乐取得辉煌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披头士乐队的更伟大之处在于他们并没有使自己的音乐陷入一个程式化的怪圈,他们并没有使自己的音乐停滞不前,而是不断的摸索前进,进一步的去发展完善自己的音乐风格,并且在编曲,创作,以及器乐的表演方面进一步提高。披头士乐队在1963年底发行的第二张专辑《With the Beatles》,除了进一步的巩固了他们的地位之外,也充分表现了乐队在作曲以及各种乐器的演奏配合和编排上的成熟,他们用多种不同的乐器创造并完美的演绎了许多不同的音乐旋律以及把他们谐和的编排在一起,此时的披头士乐队已经具备了高出其他任何人一筹的王者实力,到1963年底,披头士乐队已经初步的统治了英国的音乐,狂热的歌迷们遍布英国的每一个角落,仅仅发行了两张专辑,但是披头士成为了文化现象。
大西洋对岸的美国显然不会对英国的疯狂充耳不闻,百代公司在美国的伙伴Capitol公司成为了最先的获益者,他们发行的单曲迅速席卷了美国的单曲榜,1964年初,Capitol公司发行了披头士乐队第一张美国专辑《Meet the Beatles》,结果他们在美国引起了并英国更剧烈的疯狂,专辑发行后不久,披头士在电视节目《The Ed Sullivan Show》中出现,结果吸引了全美超过七千三百万的观众收看,美国同样出现了极大量的披头士狂热者,披头士乐队成为了美国最受欢迎,最具轰动效应的乐队。同样,由于披头士乐队的出现,也掀起了“英国入侵”浪潮。从此之后,披头士的每一张专辑,每一首单曲都可以在大西洋两岸非常轻松的成为排行榜的冠军。他们对于唱片市场的统治地位,再没有任何人和乐队可以对他们形成任何冲击。1964年,披头士乐队出演了第一部**《A Hard Day's Night》在这部类似于自传性质的**中,除了**上的欢快活泼的音乐喜剧形式赢得了巨大的票房成绩和影评界的广泛好评以外,乐队贡献的**原声更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列侬和麦卡特尼的完美依然在继续,英国摇滚风格的音乐除了在英国引领音乐的发展之外,还逼迫着美国的一些慢节奏民谣歌曲风格的乐队和歌手投入到了摇滚音乐之中,就连美国音乐的象征“猫王”埃尔维斯也开始做出变化以对拯救自己的音乐市场做垂死挣扎。在这部**原声中,乔治·哈里森受到了美国“革命的音乐诗人”鲍勃·迪伦(Bob Dylan)扔掉木吉他,拿起电吉他唱摇滚的影响,第二个拿起了电吉他来演奏摇滚歌曲,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直接推动了摇滚音乐革命性的变革并影响了摇滚乐以后的发展。
随着披头士乐队成功的冲开美国唱片市场的大门,滚石乐队(the Rolling Stones)等众多的英国乐队在此后一拥而上,从根本上冲击了美国音乐市场,“英国入侵”轰轰烈烈的在更大范围内展开了,但是始终没有任何乐队对披头士乐队的地位形成威胁,而披头士乐队和鲍勃·迪伦一起成为了后来摇滚乐发展的教父级人物,英国的众多乐队影响了此后的数代美国摇滚音乐歌手和乐队的风格和思想。从1964年到1965年,披头士乐队又发行了《Something New》,《Beatles for Sale》,《Beatles '65》,《Beatles VI》,《Help!》,《Rubber Soul》等多张专辑和**原声,这些专辑除了继续轻易的获得巨大销量以外,虽然某些部分带有商业催生的色彩,但是绝大多数在音乐上也是不断的进步,在吉他演奏和其他各国乐器的使用融合上,披头士依旧是世界领先,并且他们不断的汲取其他音乐人的精华,列侬就从鲍勃·迪伦的歌词创作中吸取了很多非常优秀的经验,并且表现在了自己的音乐中,这种不断追求进步的状态使得披头士在音乐领域保持着持续进步的辉煌成就,而这期间的一些单曲也呈现出民谣和乡村风格,并且更多的注重了列侬和麦卡特尼个人感情的表达。除了发行专辑以外,披头士还增加了全球性的巡回演出,这使他们的辉煌和巨大的影响里渐渐成为了全球性的,他们的歌迷开始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同时,他们所主演的**《Help!》在票房商业取得了更为巨大的成功。
1966年,披头士乐队又发行了专辑《Revolver》,这张专辑依旧在世界范围内热销,不过这张专辑的风格却开始更加趋向于迷幻音乐,虽然这种变化是非常成功的,编曲,旋律,吉他的表现都依旧是协调组织的非常完美,但是此前听多了披头士那种摇滚风格的歌迷却有一部分声音认为披头士应该继续自己的器乐和声乐表现非常完美的摇滚乐风格,而不应该趋于迷幻色彩。尽管有不同声音,但是绝大多数的披头士狂热者仍旧继续着自己的狂热,专辑中多首单曲仍然在世界各国轻松的成为排行榜冠军,续写着披头士乐队以前的辉煌。在1966年发行的另一张专辑《YesterdayAnd Today》封面却引起了相当巨大的争议,由于封面的生肉以及屠杀玩具娃娃的封面来抗议Capitol唱片公司控制他们唱片在美国市场的生杀大权,结果这些唱片在送往唱片店不久尚未发行的时候就被封存禁止发售,直到一个星期之后封面重新换成了普通图案之后才再次上市发售,而现在拥有那张专辑原始封面的唱片其珍藏价值早已超过数万美元。同年,乐队又因为列侬的“披头士比耶稣更受欢迎”的言论而一度遭到了电台和媒体的封杀,但是这只持续了很短时间媒体就妥协了,在披头士道歉之后,他们重新对披头士敞开了大门,似乎披头士确实比耶稣更受欢迎。但是乐队在1966年8月29日结束了在旧金山Candlestick公园的演唱会之后,就宣布暂停巡回演出,集中精力在录音室去做音乐创作。但是媒体却广泛的认为乐队即将解散,特别是乐队的成员在注重乐队发展的同时也开始了个人音乐的发展,更加刺激了这种说法的蔓延,不过披头士最终以新单曲核心专辑的发布而彻底打消了媒体的各种猜测。
1967年,披头士乐队发行了专辑《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这张专辑不仅让披头士继续着流行和摇滚乐界的统治性地位,同时也是披头士出色的迷幻音乐专辑,多种乐器的混杂以及多首歌的混录等,旋律、编曲、歌词、器乐等各方面仍旧是无可挑剔,同时专辑中歌词所流露出的嬉皮士态度,再一次代表了当时社会上年轻人的思想,披头士再次代表了年轻一代的文化思潮,因而虽然他们的迷幻音乐以及生活上开始服用迷幻药的做法受到了一定的压力,不过披头士却依然扮演着青年人先锋的角色,披头士依然是文化的先驱,不过他们的音乐却开逐步的离开摇滚乐转而向着流行音乐的方向发展和变化。1967年8月27日,披头士乐队的经理人,为乐队做出过卓越贡献的爱泼斯坦由于吸毒过量而死在了伦敦家中,种种迹象表明,爱泼斯坦可能是蓄意服毒过量自杀。失去了经理的披头士突然变得有些混乱无主,他们自编自导拍摄的第一部**《Magical Mystery Tour》在BBC播出,但是最终遭到评论界的口诛笔伐以及媒体的刁难,虽然**的原声专辑仍旧受到了歌迷们的疯狂欢迎,但是这一切却成为了披头士乐队出现崩溃的开始。
1968年,披头士乐队在爱泼斯坦去世之后建立了自己唱片公司Apple Records,用来管理和组织乐队的财政问题。但是披头士乐队成员多年来对于印度宗教的追捧却在这时达到了极至,他们偷偷的来到了印度,潜心修行印度宗教,但是随着媒体的刁难和追逐,乐队成员最终被迫离开了印度,并且放弃了宗教方面的学习。同时由披头士乐队制作音乐的另一部动画片《**潜水艇(Yellow Submarine)》再次遭到媒体和批评家们的责难,不过歌迷们的狂热并没有受到丝毫的减弱,影片同名主题歌《**潜水艇》也已经成为了披头士的经典作品之一。1968年末,披头士乐队发行了双唱片的专辑《The Beatles [White Album]》,这张专辑在进一步巩固他们在歌迷群体中影响力的同时,又重新赢得了各方的好评,重新证明了乐队成员的大师级水平。在这张专辑中,披头士乐队放弃了迷幻音乐,转而继续坚持以吉他为主的摇滚乐,并且继续展示他们的多种风格融合以及多种乐器的演奏能力和编曲等才华,这张专辑也成为了披头士乐队最经典的专辑之一。但是在专辑辉煌的背后,披头士乐队不可调和的原因逐步的被暴露出来了,与早期音乐创作和表演时相比,此时的披头士音乐已经开始出现个人化程度过高的现象,一首歌并不是由集体或者个人创作出来之后再由乐队集体来表演,而是某个人创作出来一首完全适合自己来演唱或者表演的歌曲,由个人展示才华,乐队的其他成员只是伴奏,在歌曲中并没有什么表现机会,这种现象最为突出的就是两大天才列侬和麦卡特尼,两个人只创作适合自己个人的单曲,而越来越少的为乐队整体创作音乐,这是乐队的集体音乐越来越少,甚至出现了列侬和麦卡特尼两个人明争暗斗的恶性竞争,各自创作各自的音乐,并且在爱泼斯坦去世之后,列侬和麦卡特尼两个人都希望能够由自己一个人统领乐队,但是双方又不能相互心服,而只能暗地斗争,并且屡次在录音室争吵,列侬还在此期间发行了自己的第一张个人专辑。更为棘手的是,在列侬和麦卡特尼明争暗斗的同时,同样富有创作才华,特别是极其富有编曲作曲以及演奏天赋的乔治·哈里森也渐渐因为自己年龄最小而在专辑制作时受到的一些不太公正的对待而感到不满,比如更少的作为领唱,创作的单曲也更少的被收录在内等情况,同时乐队的相对内敛的鼓手林戈·斯塔尔也开始不能忍受由于不是乐队原班人马而受到的各种不平等对待,比如平时基本看不到斯塔尔担任领唱,甚至连乐队的合影中,斯塔尔的单人照也是四名成员中最少的。披头士乐队不可调和的问题渐渐浮出水面,乐队团结的危机一触即发,所幸的是,当时的媒体在此时尚未意识到这些问题。而与这些矛盾同时出现的还有列侬的爱情问题,列侬此时已经和日本女星小野洋子(Yoko Ono)深深的坠入了爱河,尽管遭到了乐队其他成员以及大量歌迷的一致批评,但是列侬依然是执著的和这个日本女人在一起,并且因此时常影响乐队的计划。
1969年初,披头士乐队的成员间再次出现了分歧,麦卡特尼主张乐队重新恢复大规模的巡回演唱会,但是其他人决定继续在录音室内录制新专辑,并且暂定名为《Get Back》。但是乐队的录制计划却非常的不顺利,麦卡特尼表示不同意,而哈里森又暂时性离队,并且在归队以后带来了美国的键盘手比利·普雷斯顿(Billy Preston)作为乐队固定的键盘手,同时为了缓和一下乐队四名成员间的不和谐气氛。但是遗憾的是乐队新专辑的计划最终流产,乐队此后只是为一些**和电视节目录制了少量的几首单曲而已。随后在1969年1月30日,披头士乐队在伦敦Apple Records唱片公司的房顶上举行了即兴的小型演唱表演活动,但是在表演结束之后没有人会想到这竟然是他们所进行的最后一次公开表演。但是在1969年春天,披头士乐队原本准备录制的专辑中最好的两首单曲《Get Back》和《Don't Let Me Down》以单曲形式发表,并且依旧在全世界各地成为最引人注目的歌曲,世界上的披头士热潮并没有降温,大量的披头士狂热者们依旧保持着狂热。可是更大的矛盾在不久之后到来,保罗·麦卡特尼在3月12日和美国摄影师琳达·伊斯特曼(Linda Eastman)结婚,几天之后,约翰·列侬也正式迎娶了日本女星小野洋子,关键的问题随后出现,麦卡特尼坚持由自己的岳父李·伊斯特曼(Lee Eastman)作为乐队的新经理,但是乐队的其他成员最终聘请了美国商人艾伦·克莱恩(Allen Klein)担任了乐队的经理。披头士乐队在1969年中期最后一次走进了百代公司的录音室,和制作人乔治·马丁一起去录制专辑《Abbey Road》。这张专辑中,尽管多个部分是四名成员分开录制的,但是乐队却达到了非常惊人的统一,四名音乐家在这一时间里又重新发挥出了最高的艺术水平,同时在音乐旋律,编曲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完美的和谐,而在歌曲的音乐音乐创作方面,哈里森也和列侬以及麦卡特尼平分秋色。乐队成员间最后的努力最终缔造了这张完美的专辑。最终这张专辑在市场上又继续了披头士的时代,疯狂的披头士迷们继续无限制的发挥着自己的热情,然而没有人会想到此时的披头士乐队,解散已经只是时间问题。而此时由于披头士乐队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进行过公开表演,以至于在美国大陆产生了许多谣言,有一种说法认为麦卡特尼已经早在数年之前就已经因车祸而去世,现在只不过是一名出色的模仿者替代了他,而这些想象力丰富者们的依据则是根据唱片封面的艺术抽象性来判断出来的。然而真实的是,1969年9月,约翰·列侬提出退出披头士乐队,但是由于此时的披头士乐队正在于百代公司商谈续签合同的问题,列侬退队的事情就被临时搁放下来。
进入1970年,披头士乐队再也没有录制一首歌,乐队的成员只是分开后,独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列侬和小野洋子为自己的乐队操劳,麦卡特尼准备自己的第一张个人专辑,哈里森和其他乐队一起做巡回演出,斯塔尔则在拍摄**,仅仅在一些公开露面的时候举在一起,并且形式上否认有关解散的传闻。整个世界都没有真正意识到这支正处事业颠峰的伟大乐队即将解散。1970年春天,由于需要再进行混音制作的1969年初录制的单曲加工制作完成,并且作为**原声《Let It Be》正式面世,但是由于录制时间等原因,《Abbey Road》通常被认定为披头士乐队的最终专辑,不过这张专辑依然在全世界取得了非常令人瞩目的成绩,因为此时的披头士热潮并没有减少。但是在这张专辑发行之前的1970年的4月10日,保罗·麦卡特尼宣布了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他将退出披头士乐队,从此也宣告了伟大的披头士乐队即将进入历史。最初的时候由于人们还不了解情况,所以率先提出离队的麦卡特尼受到了歌迷和媒体的巨大压力,但是当一切渐渐清楚之后,人们似乎认为四名伟大的音乐家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注定了乐队的解体。而从乐队解体以后,Apple Records唱片公司也有名无实。1970年10月31日,麦卡特尼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完全解散披头士乐队,并且禁止乐队重组,经过长达一年的审理辩论之后,最终诉讼被法庭批准,披头士乐队从此以后再无任何希望重新复合。
披头士乐队解散以后,乐队的成员也各自按照自己的发展方向发展自己的事业,哈里森在列侬和麦卡特尼的阴影里得不到施展的才华终于得以在世人面前展现,他组建了All Things Must Pass乐队,列侬则和妻子继续经营着自己的乐队(Plastic Ono Band),麦卡特尼的单飞生涯最为成功,他的Band on the Run乐队在商业上及评论界都获得极大的成功,在流行音乐界和摇滚音乐界续写着自己的辉煌,而最不顺利的则是斯塔尔,并没有太多创作才华的他在70年代初的时候只能是频繁的帮助各个前队友,做一些伴奏工作,并没有太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问世。经过70年代之后,列侬的音乐在独立发展后越来越拥有伟大的思想和深意,歌词方面的造诣越来越深,而麦卡特尼则依旧保持着音乐的美妙旋律,哈里森依旧在器乐的表现上超出其他前队友,而斯塔尔则只能创作出相对不错的音乐,渐渐的趋于平庸,但是仍旧是一名优秀的音乐家,单曲和作品都曾经达到过非常辉煌的高度。应该说在70年代的时候,披头士的成员们由于披头士狂潮的延续,依然能够续写着自己乐队的传奇和辉煌,并且取得伟大的商业成就和非常高的评论。
尽管在整个70年代,关于披头士乐队要重新复合的传闻连绵不断,但是在1980年,随着列侬在纽约街头被刺身亡,披头士彻底的进入了博物馆。而在进入80年代以后,前披头士乐队成员的作品销量虽然依旧非常受到欢迎,但是销量却呈现出了逐年下降的趋势,歌迷们已经渐渐的习惯了披头士已经不复存在的事实,披头士乐队和披头士的前队员们正在慢慢的成为了记忆中的偶像和传说中的人物。虽然披头士乐队的前队员们的作品销量日益减少,但是披头士乐队的作品却依然释放着不老的光辉,除了不断的被其他新生代歌手所翻唱以外,乐队的专辑销售也一如既往的保持着非常高的销量,丝毫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有丝毫的退色,披头士仍然在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新歌迷。
进入90年代,披头士乐队的三名剩余成员还有列侬的遗孀,就披头士乐队的各种版权的所有权问题最终在法庭上达成了基本的一致。这使得披头士早期的作品得以在90年代利用高新技术重新的发行,其中包括约翰·列侬创作的乐队未曾发表过的两首单曲《Free as a Bird》和《Real Love》也得以重新面世,这些专辑在推出之后依旧成为了唱片市场的畅销货,同时由于早期一些音乐作品的版权达成了一致,结果披头士乐队早期曾经在BBC的电视节目中表演的现场录音和录像,以及拍摄的关于披头士乐队的纪录片等等都有机会重新发行,这些CD和VCD在90年代陆续的被发行,解散二十多年的披头士乐队再次把经久不衰的音乐带给了后代。
进入新世纪,披头士乐队依然经常有精选集或者翻录专辑问世,他们的这些伟大的音乐作品,在新世纪依然散发着永恒的魔力,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着几十年后的唱片市场,经常会在乐队解散数十年后继续成为排行榜的冠军。而当列侬离开人世的时候,为其举行追悼纪念活动以及参加守夜的世界歌迷多达数百万人,当2001年杰出的吉他手乔治·哈里森因病辞世的时候这种场面又再次重现,至今仍又一代又一代的性格迷被披头士的魔力所吸引,为他们的音乐所痴迷,披头士的音乐成为了人类的永恒。
披肩面纱,黑白婚照
厌倦了追赶潮流的人们想要来一场复古的婚礼
也许你正在为婚礼上的造型犯愁
一起来看看当年地球都为之颤动的世纪婚礼吧
有外国皇室的王子公主
或是叱咤风云的影星歌手做示范
相信追求经典不媚流俗的你
一定会在婚礼上散发着别样的魅力!
请跟着小玺一起回顾
十位名人的世纪婚礼吧~
01
1947年 当时还是英国公主的伊丽莎白和希腊的菲利普王子结婚。婚后五年内,伊丽莎白继承王位,并成为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现任君主。在女王的私人传记里说,伊丽莎白在13岁时就对菲利普亲王一见钟情,那时的菲利普亲王还是一位希腊王子,而这位菲利普王子玩槌球和网球时的矫健身手,吸引了当时还是公主的女王。
02
1967年 美国摇滚乐史上影响力最大的歌手,摇滚乐之王“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Aron Presley)在拉斯维加斯与女友普里希拉举行了婚礼。婚礼是在拉斯维加斯阿拉丁酒店的一个私密套房举行的,由猫王经纪人科洛内尔·汤姆·帕克操办。婚礼上的六层结婚蛋糕当年花费3200美元(相当于如今22000美元),这比在1967年买一部大切诺基车还昂贵。可惜两人在1973年离婚。
03
1950年 有着“世界头号美人”之称的好莱坞巨星伊丽莎白·泰勒,仅凭美貌就足以名垂青史,可她偏偏要用实力说话,成为历史上第一位片酬百万美元的女演员。1950年,18岁的泰勒嫁给了第一任丈夫,酒店业巨头的儿子尼克·希尔顿,公司为他们举行了盛大奢华的婚礼。但是没想到,外表英俊潇洒的丈夫,却是渣男一枚,赌博酗酒吸毒,频频出轨不说,还对她使用家庭暴力,还让刚怀孕的泰勒流产了。婚后不到一年,两人便分道扬镳。伊丽莎白·泰勒是无数男士的梦中情人。虽然她经历八段婚姻,但历任丈夫都对他念念不忘。
04
上帝创造的女人碧姬·巴铎(Brigitte Bardot)有一种来自于花都巴黎的浪漫气息。当她嫁给法国导演Roger Vadim时才仅仅18岁。
05
1956年 格蕾丝·凯利(GraceKelly)与雷尼尔三世(Prince Rainier)结婚,成为摩纳哥王妃。1982年9月,格蕾丝因车祸去世,享年52岁。
06
1953年 杰奎琳·奥纳西斯(Jacqueline Onassis)和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结婚。他们俩于1953年9月12日在罗德岛纽波特的圣玛丽教堂举行了婚礼,这可能是本世纪最具标志性的婚礼,甚至还得到了教皇的祝福。
1961年约翰·肯尼迪上任,成为至今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杰奎琳也成为白宫的女主人。这对夫妇一直保持婚姻状态,直到1963年肯尼迪被暗杀。
07
1954年,21岁的奥黛丽·赫本不顾母亲的反对,和一个二三线男演员梅尔举行了婚礼。为了迁就梅尔的工作,赫本不得不跟着他东奔西跑。可在她心里,她始终渴望能有一个稳定的居所,而不是不停地跟着梅尔换酒店。
赫本渴望有自己的孩子,结婚六年后,她才如愿诞下了一名男婴,取名为西恩。赫本如愿有了家和孩子,但是梅尔却出轨了,他们的婚姻由此破裂。奥黛丽·赫本一生共有五次被提名奥斯卡金像奖得主,并被美国**学会评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 。
08
1951年,11座格莱美,3座奥斯卡, Frank Sinatra可谓是乐坛史上极为罕见的的巨星。《My Way》《Fly Me To The Moon》是他的经典歌曲。
1951年, Frank Sinatra与“全世界最美丽的脊椎动物”女演员Ava Gardner结婚。不过这段婚姻只维持了6年,Frank爷爷一生共有四段婚姻,与Ava Gardner是第二段婚姻,但Ava Gardner在 Frank 的内心始终占据着无可比拟的位置。在Ava晚年, Frank 依旧坚持为她支付了所有医疗费用。
09
1954年 玛丽莲·梦露和乔·迪马吉奥在旧金山市政厅举行了婚礼。梦露手执三束兰花,娇羞地依偎在迪马吉奥身边,梦露要迪马吉奥发誓:如果她先他去世,他每周都要到她的墓前放上一束兰花。迪马吉奥答应了。迪马吉奥一心想带她远离灯红酒绿的好莱坞,回归家庭相夫教子过平静日子,但是这让热爱镁光灯和舞台的梦露无法接受。1954年10月6日,梦露和迪马吉奥签署了离婚协议,结束了只有9个月的短命婚姻,这是梦露第二次婚姻。
10
1969年,英国摇滚乐队“披头士”成员, 摇滚音乐家约翰·温斯顿·列侬(John Winston Lennon)与日裔美籍音乐家、先锋艺术家小野洋子结婚。
之后夫妻二人将艺术创作延伸到行为艺术领域,并且将之日常化和公开化。上演《床上和平行动》,这个作品是为反对美国对越南的战争而创作的,两人穿着睡衣持续一周依偎在床上谈论世界和平。但是他们的共同创作却定格在1980年12月8日晚上,这是让很多人都记得一个以刺杀和死亡为结束的传奇爱情的日子。
简·柏金和赛日·甘斯布、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这些当年的偶像人物,他们的爱情故事曾为亿万粉丝所熟知。现在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旷世之爱吧!
亨弗莱·鲍嘉一生结过四次婚,他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结婚是和劳伦·白考尔。
人称“百老汇导师”的亨弗莱·鲍嘉历任妻子都是演员。
亨弗莱·鲍嘉和劳伦·白考尔是1943年在著名导演霍华德·霍克斯那里试镜时相识的。
1944 年,亨弗莱·鲍嘉和劳伦·白考尔在海明威小说改编的**《江湖侠侣》中分饰男女一号,在那之前,劳伦·白考尔还只是时装杂志《时尚芭莎》的封面模特而已,亨弗莱·鲍嘉则已经是一位颇有名气、性格复杂的已婚巨星了。
最开始,亨弗莱·鲍嘉对劳伦·白考尔的追求非常谨慎,因为当时他和大醋坛子玛约·梅瑟特还没离婚。
他们经常在亨弗莱·鲍嘉的游艇上幽会,一起在咖啡馆和片场排练。两人之间建立起了牢不可破的爱情,劳伦·白考尔的真诚沉稳深深打动了已不再年轻的亨弗莱·鲍嘉。
最后,亨弗莱·鲍嘉和玛约·梅瑟特离婚,迎娶了以前一直被他称为“Baby”的劳伦·白考尔。
他们结婚那天是1945年5月21日,但婚姻并没有成为阻碍两人演艺生涯的绊脚石,婚后两人又合拍了多部**。
1949年,他们有了第一个儿子,他们给孩子取名斯蒂芬,也就是两人合拍的第一部**男主角的名字。
1952年,两人再一次做了父母:他们的女儿莱斯莉出生了。
亨弗莱·鲍嘉和劳伦·白考尔是**史上最伟大的明星夫妇之一:他们从不仇视,没有丑闻,只有在全世界影迷注目下的彼此深爱。
1957年,亨弗莱·鲍嘉因患喉癌去世。在他的葬礼上,劳伦·白考尔把一个小金哨放进了他的棺材,这让人们想起了在《江湖侠侣》中,女主角对男主角说过的那句台词:
凯瑟琳·德纳芙和马塞洛·马斯楚安尼是在1970年参拍纳迪娜·特兰蒂尼昂执导的影片《流不尽的眼泪》时初次相遇的。
他们的恋情可不是什么一见钟情,两人的关系是在外因的推动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当时,两个人都刚刚经历了感情破裂之痛:马塞洛·马斯楚安尼刚刚与女演员费·唐纳薇分居,凯瑟琳·德纳芙与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的浪漫史也恰于此时画上了句号。
法国和意大利合作拍摄的影片《流不尽的眼泪》也正是这时候开拍的。
当时,该片导演纳迪娜·特兰蒂尼昂为了两人能更加入戏,让他们单独呆在一间空房子里。当时,两人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情景,跟他们在片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样,完全沉浸在对彼此的爱恋中。
经过七天的闭关后,两人以完全不同的面目出现在了众人面前,两人已经不只是在影片中,而且在现实生活中相爱了。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很快与妻子离了婚,但凯瑟琳·德纳芙拒绝了他的求婚,宁愿单身。
当时,两人都拥有无数粉丝,面对外来的各种诱惑,两人依然深爱着对方,还生了个女孩,取名琪娅拉。
但是,这也没能收住凯瑟琳·德纳芙那颗放纵不羁的心。
正当两人如胶似漆之时,凯瑟琳·德纳芙突然离开了马塞洛·马斯楚安尼,正如同她从前离开与马塞洛·马斯楚安尼相比毫不逊色的其他男人一样。
多年以后,已近迟暮之年的凯瑟琳·德纳芙说,当年,她选择离开马塞洛·马斯楚安尼 , 从而让自己避免了诀别之苦。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和凯瑟琳·德纳芙的爱情故事至今依旧能让千百万人为之动容。
阿兰·德龙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性感偶像,和很多女明星都有过风流韵事。
二十世纪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阿兰·德龙和德法混血女星罗密·施耐德的恋情了。
这一切都始于**《克丽丝蒂娜》的拍摄。
当时还没有什么名气的阿兰·德龙在飞机舷梯上遇到了年方二十的罗密·施耐德,但年轻的罗密·施耐德已经有了追求者,而且在**界已经颇有名气了,所以两个人的关系开始并不顺利:既固执又骄傲的阿兰·德龙总是试图征服性格冷漠、对早年成就感到疲惫的罗密·施耐德。
为了阿兰·德龙,罗密·施耐德被迫断绝与家人的关系,只身移居巴黎。
到了巴黎,罗密·施耐德便与后起之秀阿兰·德龙在塞纳河畔一家稍显简陋的酒店里同居了。
1959年3月,阿兰·德龙和罗密·施耐德正式订婚,但他们的生活并不平静:任性的阿兰·德龙嫉妒罗密·施耐德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罗密·施耐德同样也对阿兰·德龙拍戏时的那些女搭档嫉妒得发狂。阿兰·德龙和女演员纳塔莉·巴特勒米的私情曝光后,他与罗密·施耐德的关系彻底破裂。
罗密·施耐德后来嫁给了戏剧导演哈利·迈恩。
罗密·施耐德和哈利·迈恩的婚姻并没有持续太久,与阿兰·德龙共同出演惊悚影片《游泳池》时,两人重燃旧情。
阿兰·德龙和妻子离婚,再度陷入了不负责任的恋情,罗密·施耐德则在经历了丈夫自杀和丧子之痛后,沉迷于酒精,但她依然爱着阿兰·德龙。
终其一生,两人这种关系始终是剪不断、理还乱。
因长期酗酒并服用抗抑郁剂,疲惫不堪的罗密·施耐德43岁便香消玉殒了。
体检结果证实罗密·施耐德系自杀,但媒体报道她死于心力衰竭。
悲痛欲绝的阿兰·德龙拍下了三张罗密·施耐德的遗容照,并一直带在身边。
简·柏金和赛日·甘斯布的恋情当时被人称为“美女与野兽”的组合。
简·柏金刚到巴黎的时候只有19岁,还不会说法语。
很早就结婚的简·柏金当时已经有了女儿凯特,她得挣钱养活自己和女儿,所以很快就答应了参演影片《口号》。
和她演对手戏的是当时已经很有名气的作曲家赛日·甘斯布,一位颇有个性的人。
起初,年轻的简·柏金与赛日·甘斯布配合得并不好,这让简·柏金非常痛苦。她甚至写信告诉弟弟,她实在无法忍受这个高傲自大的法国人。
然而,有一天工作之余,两人参加了一场舞会,一起跳了几个小时舞。跳完了舞,两人并没有像好色之徒赛日·甘斯布所熟悉的那样一起回酒店。可就是从那一天开始,简·柏金与赛日·甘斯布两人开始变得如胶似漆,难舍难分。
他们的恋情始终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八卦传闻和恶作剧。
有一天,赛日·甘斯布怀疑简·柏金背叛了她,就拿起她的包包开始乱翻,结果,包包里装的是一个奶油蛋糕,直接糊了他一脸奶油。遭到这次精准打击后,简·柏金跑了出去,沿着圣日耳曼大道一路狂奔,最后跳进了塞纳河。简·柏金从水里出来的时候,身上那条伊夫·圣·罗兰连衣裙已经湿透了。简·柏金和赛日·甘斯布两人手牵着手回到家里,就好像什么都未曾发生过一样。
简·柏金和赛日·甘斯布之间的这种糗事多得简直数不清,因为两人都属于那种神经大条又不知妥协的性格。
简·柏金和赛日·甘斯布有一个女儿,名叫夏洛特,后来成为当代著名女演员。但是,就在两人相处12年后,简·柏金因为受不了赛日·甘斯布酗酒成性,绯闻缠身,最终还是弃他而去。
出人意料的是,分手后两人依然保持着深厚的友情和艺术上的相互理解,甚至在简·柏金和别人结婚后依旧如此。1991年,赛日·甘斯布离开了人世,但是,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还和自己一直深爱着的简·柏金保持着联系。
两人于1969年共同录制的《无法再更爱你》(Je t’aimeMoi Non Plus)至今仍是最动人的爱情歌曲之一。
上个世纪最流行摇滚乐队“披头士”成员、传奇音乐家约翰·列侬和先锋艺术家小野洋子曾经共同生活了14年。
两人第一次见面时,约翰·列侬只有26岁,而小野洋子已经33岁了。
约翰·列侬第一次到伦敦迪卡艺廊参观小野洋子的艺术展时,其实对小野洋子不可思议的艺术风格既不理解,也不欣赏。
约翰·列侬当时已经和辛西娅结婚了,而且两人已经有了一个儿子。但是,这并没有妨碍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迸发出爱情的火花。
最初,辛西娅对两人之间的私情选择了视而不见,因为当时的约翰·列侬非常受欢迎,有很多粉丝,他做出点什么疯狂的举动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小野洋子并没有打算放弃约翰·列侬,约翰·列侬很快就被她征服了。
最终,约翰·列侬与辛西娅离婚,与小野洋子结婚,两人已经完全被对方迷住了。
他们的蜜月几乎都是躺着过的:基本上没有走出过阿姆斯特丹希尔顿酒店套房,这生动地证实了约翰·列侬的名言:
两人从不刻意回避狗仔队:他们惊世骇俗的恋情曾令社会大众大为吃惊,但自己却浑然不知,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已不复存在了一样。
两人的爱情也为“披头士”乐队敲响了丧钟:“披头士”乐队成员都非常憎恨小野洋子,他们认为是小野洋子故意破坏约翰·列侬在遇到她之前所打造的乐队。
1973年,约翰·列侬曾经一度背叛小野洋子,但小野洋子选择了原谅他,这让他更加坚信,小野洋子才是他理想中的女人。不久,两人的儿子肖恩出世,但是,就在同一年,这个原本完美的家庭被毁掉了:约翰•列侬被一名狂热的粉丝枪杀了。
许多人都把约翰•列侬的死归罪于小野洋子,认为她对他的迷惑比音乐更强烈。小野洋子用一句话坚决回应了所有攻击:
2月20日本来应该是传奇音乐人、词曲创作人、美国“涅槃”乐队主唱柯特·科本的生日,可惜,他的生命早已定格在了1994年。
但是,他已载入史册,并将永远活在粉丝的记忆中。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位传奇音乐人和他的妻子科特妮·洛芙那令人难忘的爱情故事。
相识
柯特·科本和科特妮·洛芙相识于1990年。
当时,柯特·科本已经是知名度很高的涅槃乐队主唱了,而科特妮·洛芙不过是当时没什么名气的“洞穴”乐队成员和梦想周游世界的旅行者。
据说,这对未来的夫妻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差点打起来。有人说,当时科特妮·洛芙试图向柯特·科本卖弄风情,柯特·科本却把这当成了对他的一种侮辱。
——科特妮·洛芙后来回忆说。
打这以后,科特妮·洛芙就明白,自己爱上了柯特·科本。
相恋
1991年5月,柯特·科本和科特妮·洛芙再次见面,这次倒是没再发生冲突。
两人开始频繁交往,发现彼此之间有很多共同话题。
当时,柯特·科本已经非常火了,但他心里只有科特妮·洛芙一个女人。
柯特·科本当时对自己的朋友说:
两人是在1991年底开始同居的。
成婚
1992年2月24日,柯特·科本和科特妮·洛芙结婚了。婚礼是在夏威夷举行的,被邀请参加婚礼的只有两人最亲密的朋友,科特妮·洛芙在婚礼上宣布,自己已经怀孕了。
生女
1992年8月18日柯特·科本和科特妮·洛芙的女儿出世,取名弗朗西丝·贝恩·科本。
“贝恩”是英文“四季豆”的意思。当这个小女孩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便得了“贝恩”这么个名字,因为爸爸当时看到她的超声波影像时,觉得她特别像一颗四季豆,于是,就给她取了这么个名字。
柯特·科本和科特妮·洛芙非常爱这个女儿,但是,吸毒让他们差点儿丧失对女儿的抚养权。
如今,弗朗西丝·贝恩·科本已经29岁了。她是个画家,曾经尝试过做模特和歌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跟妈妈的关系一直不大好,2009年,科特妮·洛芙甚至被法院判决不得接近女儿。
死亡
1994年4月8日,人们在柯特·科本家中发现了他的尸体。
据官方说法,他是用枪对准自己的头自杀的。专家们认为,柯特·科本死前吸食了剂量足以致死的***,然后用手枪爆头身亡。法医还得出结论,柯特·科本的死亡时间是4月5日,尸体是4月8日才在家中被发现的。
疑团
有人认为,柯特·科本死因系蓄意谋杀。
有一种说法是,柯特·科本的死与科特妮·洛芙有关。1994年初,柯特·科本与科特妮·洛芙关系恶化,经常吵架。柯特·科本吸食***成瘾加剧了这种情况,而且他还拒绝接受康复治疗。
柯特·科本死亡数天前受雇于科特妮·洛芙的私家侦探汤姆·格兰特声称,是科特妮·洛芙雇凶杀害了柯特·科本。
汤姆·格兰特说,科特妮·洛芙的表现非常奇怪,因为她害怕柯特·科本提出离婚,所以不愿意见他。
原来,柯特·科本在去世前不久,起草了一份离婚诉讼文件。文件规定,如果柯特·科本在两人婚姻存续期间死亡,作为他的遗孀,科特妮·洛芙可以继承其三千万美元的遗产;但是,如果两人离婚,作为他的前妻,科特妮·洛芙所能分得的财产将会降到仅一百万美元。
汤姆·格兰特认为,柯特·科本是被谋杀的,凶手企图制造柯特·科本系自杀的假象,可惜出了好几个破绽。
例如,柯特·科本的血液中被检测出含有大量***,这意味着他无法藏匿毒品并向自己开枪。柯特·科本的遗书中没有提到他要放弃音乐,手枪上也没有找到柯特·科本的指纹。
基努·里维斯和詹妮弗·赛姆曾经有过一段恋情,她是导演大卫·林奇的助理和基努·里维斯妹妹卡琳娜的女友。
他们的女儿本来应该在2000年1月8日出生,他甚至连女儿的名字都想好了,就叫“艾娃·阿切·赛姆-里维斯”。但在分娩前的一个星期里,医生再也没有听到胎儿的心脏跳动:超声显示,这个女孩已经胎死腹中, 死因是脐带血栓。
2001年, 基努·里维斯的女友詹妮弗·赛姆在一次车祸中丧生,年仅29岁,她的吉普车撞上了停靠在洛杉矶大街上的三辆汽车。基努·里维斯把詹妮弗·赛姆葬在了位于洛杉矶韦斯特伍德村纪念公园墓地,她的坟墓就在他们死产女儿的墓旁。
基努·里维斯拍过一部有关安全带的公益广告,尽管安全带未能挽救女友詹妮弗·赛姆的生命,但是基努·里维斯还是想以此来拯救其他人。
《瓜田野下(重生)》百度网盘txt永久资源
https://panbaiducom/s/1eXfrzASrk7NgIN3V1as-Ggpwd=0000
《瓜田野下(重生)》号外!悲催大叔变身英俊少年?本想重整人生,却意外成了校园男神!前世遭遇了“毒皇后”今生竟还他个“小王子”?不过,白给的青春玩不坏谁怕谁!内容标签:灵魂转换情有独钟重生复仇虐渣搜索关键字:主角:田世仁,周小野┃配角:王志新,沙猪,李美华,马师太┃其它:腹黑,校园,都市,□□丝逆袭,奋斗,励志,爆笑,商战创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