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教分享-关于课程以及每日一问

助教分享-关于课程以及每日一问,第1张

1想通过个人战略学习到什么

2如何学习

3每日一问的写作思路和方法

4衍生探讨

关于课程以及每日一问——我的思考

有很多小伙伴对我写的每日一问表示很赞,也有助教老师说我对课程的了解很到位,而且自己的回答比较深入和全面,也因此多次登上个人战略的封面。

我很感谢各位小伙伴和助教老师们的认可,那这里我就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每日一问是怎么写出来的,以及我自己脑子里整个的思考过程。

我会从道和术两个方面,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跟大家做这个分享。

那首先要跟大家说的就是我的底层的思考模型-我的思考之道。

1 想通过个人战略学习到什么

问题一:为什么我会上战课,以及愿意认真思考这个课程中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其实我在做每一个选择的时候,小到我今天要读什么书,再到我今天要做什么工作等等选择,我都会用到以下的思维模型:

(1)目标思维——我想要什么?

(2)时间成本——如果我不做这件事情,有没有其他有效方式获得?

(3)效益最大化——选择做这件事情,我还能获得什么呢?

目标思维——我想要什么。

这个是要回归到自己本身,找到自己需要,并且欠缺和想要的东西。

我因为裁员的原因失去了本来的工作,属于工作的迷茫期,也不知道下一步要怎么办,身边也没有能够特别理解我的同事或者朋友。那刚好看到有我们的战课,我就思考了一下:这个课程能不能帮助我解决这个问题?回答是肯定的。

因为,这里有很多有经验的人在这里上课,并且战课给了我们交流的机会,我可以把自己的困惑通过交流和分享的方式得到解决。我来这里还有一个原因是我相信古典老师的能力,我之前有机会参加了古典老师生涯规划师的培训课程,我知道新精英的能力和实力。所以,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我就报名了。

时间成本——如果我不来参加战课,有其他方法帮我解决我的职业问题吗?看书?问别人?请教前辈?直接准备面试摔几个坑?

其实,上面提到的方法都可以帮助我解决自己的职业困惑,但是我深知一个道理,有效不等于有效率。

如果有办法快速解决自己的问题,为什么不选择更有效率的方式呢?我看书速度慢,身边有经验的人屈指可数而且未必有时间跟我做更深入的交流,直接面试的话有点摸黑点灯的感觉。所以,了解到课程的内容和资源之后我更加确认了这个课程的价值。

效益最大化——我还能获得什么?

无论是听课,还是写每日一问我都会下意识的思考这个问题:我还能获得什么?

比如,当我在写每日一问的时候,我知道回答每日一问最直接的好处是我可以更清楚地掌握课程的内容,把课程学到的知识内化。并且,老师也会对自己的回答进行点评,透过点评我知道自己有没有很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那通过写每日一问我还能获得的是什么呢?

那这其实就是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每日一问要写的这样深入?

除了刚才提到的通过对每日一问的回答我们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职业之道,加深对课程的理解,获得老师的点评之外,还有的益处是能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获得小伙伴们的链接。

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有机会写一些深入的东西,或者有机会清晰地阐述自己的想法,那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都严重退化掉了。比如,当我们突然被老板提问某件事情你是怎么想的?很多时候我都是有点懵的状态,因为我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入手,以及通过何种的表达能够让老板很快明白我说的话的意思。有了这样的意识之后我就刻意地在这方面提高自己。在战课的话就是通过思考和回答每日一问的方式逼迫自己从更多的方面去考虑,并且尽可能的表述清楚自己的想法。

那能够获得小伙伴们的链接是我加入战课以后意识到的。经常会有小伙伴在群里或者单独添加我微信告诉我,”你写的真好”,”你写的好有逻辑”,”看到你的回答我学习到了很多”。后来我才意识到,努力和认真的人是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重视的。我也很感谢群里的小伙们,因为我也从你们身上学习到了好多,很多小伙伴的故事想起来都会激励着我更加努力!

还有一点是,我知道自己的回答别人会去看,所以我不想让别人浪费时间,我希望小伙伴们看到自己的回答是能够得到启发的,因为我自己也是这样。有的每日一问我是真的无从下手,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那这个时候我就会去看群里小伙伴们的回答,看看能不能得到启发。我希望花了时间看了我的回答的小伙伴他们的时间是没有被浪费掉的。

以上就是为什么我会很重视每日一问的原因。

第三个问题就是,我是怎么写自己的每日一问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从两个角度来做一个分享。

(1)从当时做学员的角度看我是怎么完成自己的每日一问的呢?

其实,说起来蛮简单的,就是金字塔原理,或者说是结构化思维。直白一点就是做思维导图的过程。

什么是结构化思考呢?给大家分享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来自公众号“艾菲的理想”

结构化思维是对模糊的抽象的思维进行的结构化的思考模型。举个例子,当你的朋友问你“我搞不清自己对现在男友的感情是爱情还是其他,你能帮我分析下吗?”

我的回答是这样的。

“我们可以用美国耶鲁大学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Robert J·Sternberg)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来看这个问题。

根据斯滕伯格提出的理论,爱情是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三要素少一个都不能算是完整的爱情,或者是真正的爱情。虽然这个理论框架最初是由斯滕伯格提出,但我觉得复旦陈果对这三要素的解读则更加贴切,以下是陈果的解读。

第一,激情

激情是爱情中的感性元素。激情会让你对她产生出浓浓的好奇心与好感,你会不由自主的被她吸引,怦然心动,难以抗拒。

第二,亲密

亲密是爱情中的理性元素。真正的亲密无间是“有了这个人,这个人的存在让你觉得不再孤独。”亲密无间是心灵与灵魂的亲密无间,精神的契合与心灵的相通。而肉体上的亲密无间则是因为精神上的亲密无间而带来的。

第三,承诺

承诺说得是身体力行,不知不觉的想对对方好,想让对方开心。

那么现在,你可以从这三要素入手去评估一下自己对男友的感情了,然后就能判断你对他的感情是否是真正的爱情或者说是完整的爱情了。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当你在想这三要素时,每一个都必须要有充分的事实,而不是想当然。

写到这里,你是不是也已经明白,我回答这个爱情困惑的方法就是运用“结构化思维”的过程。

在回答这个爱情问题时,如果没有结构化思维的帮助,一定会有“不知该从何处下手”的茫然感。最大的可能就是东拉西扯一大堆,比如:你见到他时会不会脸红?想不想要与他共度一生?与他在一起舒服吗?但事实上,这些问题即使的确与判断有无“爱情”有关,也是散乱的,没有体系的,有遗漏或有重合的。因此也就无法清晰回答这个问题。

再给大家举一个我自己写过的例子。

⬇️

0618每日一问

B16 苗新路

在你的行业/职业赛道里最希望对标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这个问题是最近所有每日一问里我遇到的最难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因为这个问题里很明确的两个关键词对准了行业和具体的职业,而我因为同时对教育和互联网产品两个行业感兴趣,选择其中的哪一个是我现在遇到的很大的问题。

很感谢我的两位小伙伴,韩熙和古米(古米现在是咱们B4组的助教~~)。古米给了我们一份对标人物评估表,在这份表格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想通过人物对标,解决什么问题,或者学到什么东西?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的小伙伴韩熙给到我的启发是,可以先从可入手的方面考虑。所以我就从可以从对标人物身上学到的能力出发,研究我的对标人物。

刚好我知道的一个同学刘珺雯曾成功的从化学专业转到了英语翻译专业,最后受聘于亚马逊的产品经理职位。我就先以这位同学的例子作为我具体的对标人物,并且从做产品经理的角度出发看待她的经历。

之所以考虑这位同学,是因为从相似度,可借鉴性,经历的详实度,以及可及性这四个方面考虑的话是最匹配的。

1 相似度和可借鉴性都比较高。她是跨专业跨领域跨岗位,而我虽然没有她这样大的跳跃性,但是从她个人经历来说,她转型的过程完全是我可以学习和借鉴的。为什么呢?因为她曾经做过市场,做过考研老师,做过公关和营地老师,做过口译的工作。这些工作并没有直接的帮助她找到产品经理的岗位,但是她的经历告诉我转行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

2 经历的详实度和可借鉴性也比较高。她把自己的经历有完整的分享出来,虽然没有具体讲每个工作的具体内容,但是她特别好地给我们分享了她自己思考转行时自己考虑的点以及之所以这样思考背后的东西。

她的身上具备了很多的优点,那从她的身上我可以学习到的能力包括:

1 自我反思能力。在思考了自己专业上的缺陷和自己所具备的能力之后,她决定从化学专业转到英语专业。她在知道自己待在舒适圈之后能够勇敢的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开始了解之前所不了解的领域。我觉得她对有一点她说的特别能启发我,大意是我们每个人都会自我设限。比如,因为我是XX专业的,所以我只能做XX的工作;学习就是要坐在书桌前把之前设置的to-do-list上所列的任务一项一项的完成,打个勾就收获满满。这都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朝着所需要的能力去学习,朝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去工作。不要只关注于我会什么而忘记了我想要什么。

2 主动思考和学会提问的能力。在转换工作的时候她在不断地问自己,“我想要的工作是什么?”,“为什么我想去做这份工作?”,“这份工作需要怎样的能力?”,“为了这些能力,我需要做些什么事情?”。带着这种主动思考和不断提问的能力,她去看了产品经理这个岗位所需要看的书籍,做了case study,研究了之前看不懂的专业方面的问题。

刚好昨天有看到一个产品经理给出的每个产品经理级别对应岗位的职责和所需要的能力,那很多能力的培养都可以从平时所做的事情中去积累,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往所需要的能力上去靠近。

这是刘珺雯同学的个人经历带给我的最大的启发。

⬆️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在我上完了古典老师的课程之后进行的思考。在课程中老师有讲到我们在进行对标人物的时候可以从四个方面考虑:相似度,可借鉴性,经历的详实度,和可及性。

所以,我在进行问答的时候就考虑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回答了。那回答完之后我又问了自己这样一个问题,知道了对标人物的事情之后,有没有什么是我能够从她身上学到的?或者说,她身上有哪些点吸引到了我呢?然后我就看到了她身上的反思能力,以及主动思考和学会提问的能力。那接下来在写自己的答案的时候只要把这两点丰富一下就可以了。

其实,我在回答每一个问题的时候都会考虑我要从哪几个角度入手,

确定好角度之后,我要做的就是把这些角度写清楚就可以了。

(2)从助教的角度有没有什么建议给到各位小伙伴呢?

当了助教也有半个月了,每天都会时不时的浏览群里小伙伴们的答案,还有我们每天上榜的封面人物的每日一问。我会发现能够上榜的原因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自身的需求和现状出发考虑问题

举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4164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2
下一篇2023-10-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