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历史背景

安溪历史背景,第1张

安溪,是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

安溪,是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

安溪,蕴涵着丰富的古老的茶文化。

翻开安溪的历史,就是一部茶叶的发展史。安溪悠久的产茶历史,有着丰富的茶树资源,众多的茶树品种,精湛的制茶经验,独特的制茶技艺,优良的茶叶品质,多彩多姿的茶文化积淀,是我国茶叶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有史以来,安溪人以茶为生,茶业生产的兴衰与安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直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安溪仍有80%的人的生产、生活与茶相关,30%的人直接从事这一产业,年产茶叶约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年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安溪人,种茶、制茶、品茶、泡茶,赛茶王、吟茶诗、唱茶歌、跳茶舞……因为茶,安溪被誉为飘香的土地。安溪,以铁观音而蜚声海内外。

自古高山云雾出好茶。安溪地处戴云山东南坡,地表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多山,群山环抱,峰峦叠翠,甘泉潺流,气候温和,水量充沛;千年的实践,总结出了精湛的制茶技艺,选育出了优良的茶树品种,构成了得天独厚的“天、地、人、种”四种兼备的古老茶区。

安溪境内有不少古老的野生茶树。在蓝田剑斗地等地发现的野生茶树,树高7米,冠达32米。据专家论证,已有1000多年的生长历史。此外,在西坪、福前等地也不断发现野生茶树,表明了安溪具有丰富的茶树资源。

据考,安溪产茶始于唐末。当时韩林学士韩屋有诗云:“古崖觅芝叟,乡俗乐茶歌”。

明清时期,是安溪茶叶走向鼎盛的一个重要阶段。明代,安溪茶业生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饮茶、植茶、制茶广泛传遍至全县各地,并迅猛发展成为农村的一大产业。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明代安溪茶农树无性繁殖法的发现与创造。明代以前,我国茶树均采用种子直播的有性繁殖法,茶树容易变种。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前后,安溪茶农从茶树枝条压在土壤中能生根发芽得到启发,创造出茶树整株压条繁殖法。因而,使安溪成了中国茶树无性繁殖的发源地。明末清初,安溪茶农又创制了乌龙茶。乌龙茶即介于红茶与青茶之间的半发酵的特种茶。乌龙茶采制工艺的诞生,是对我国传统制茶工艺又一重大革新。明清雍正三年(1728)前后,安溪茶农又发现了名茶铁观音。特别的乌龙茶制作工艺,独一无二的铁观音,奠定了安溪作为中国名茶之乡的地位。

该地是中国福建省泉州市下辖县。

安溪县,古称清溪,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泉州市辖县。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厦、漳、泉闽南金三角西北部,该县总面积299379平方千米。

此外,安溪是铁观音发源地、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中国藤铁工艺之乡、国家批准为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之一、中国百强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正月初七,我们一家到安溪清水岩逛庙会。汽车在羊肠小道上爬着,路是那么窄,连续的好几个“之”字形的拐弯,真是惊心动魄。一路上,我紧紧抓住车门的把手,不敢有半点马虎。连续的急拐弯使我惊恐万分,仿佛坐着激烈的过山车。经过爸爸的几番努力,终于到达了清水岩。

  来到广场,一排上百个的石阶直冲云霄,两旁摆放着十二生肖:鼠、牛、虎、兔……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仿佛在山门迎接八方远客。

  到达景区入口处一棵巨大的老樟树映入我们的眼帘。这棵枝枝朝北的老樟树,又称枝枝向北树,树高31米,腰围7米,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传说这是清水祖师亲手栽种的,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啦!这七个孩童伸手相拉都难于合抱的古樟树,枝枝杈杈为什么几乎向北伸展呢相传南宋初,抗金民族英雄岳飞被奸臣秦桧所害,感动了这株樟树,所以枝叶全向北伸长,以表示纪念。

  走在清幽僻静的小道上,从远一看,外观犹如“帝”字的庙宇,呈三层楼阁式,殿宇红砖墙青灰瓦,危楼重阁,气势磅礴,巍巍壮观。庙宇依山而建,背靠狮形龙脉,三峰文笔拱峙,面临深壑,远处蓬莱盆山环合,风景幽雅,藏在茫茫雾海行云之中,仿佛置身于“蓬莱仙境”之中。进入庙中,祥和的清水祖师坐镇殿宇中央,面前香烟袅绕,大家双手胸前合闭,口中念念有词,心中充满着虔诚,朝拜着……火炉的香火鼎盛,连烟囱也能喷出火来,一串串鞭炮声响彻云霄,一股股香气扑鼻而来……

  我们登上清水岩高峰,沿途半岭亭、护界宫、袈裟石、丹臼、石鸡、石狗等千姿百态的奇岩怪石。山中那嶙峋俏丽的悬崖峭壁,石缝里迸出如珍珠的水滴,阳光一照,美似五颜六色的珠帘垂挂,真是天然景致美不胜收。

  夕阳西下,伴随着晚霞,整座清水岩像是一幅迷人的风景画,美丽极了。逛完庙会,我们依依不舍地下了山,真是游兴未尽,流连不已呀!

安溪县地处闽南,置县逾千年。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安溪被称为“龙凤名区”,是全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中国特种茶类乌龙茶的故乡,驰名中外极品名茶铁观音的起源地;福建闽南地区最主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1985年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对外开放县份。

安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文荟萃,英才辈出。从境内考古发掘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表明,沿蓝溪两岸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辛勤劳作,在夏商时代已经孕育着古代文化,而且积淀相当丰富,其文化的兴起和传播,主要来自中原文化南移。唐朝至五代南唐,河南光州一带有不少名士墨客避乱前来安溪潜隐定居。南宋抗金名将刘琦去世后谥吴王,葬在参内乡圆潭村。宋代理学家朱熹,见安溪山水幽奇,曾题咏“清溪八景”。他们对安溪早期文化起着启迪和传播的作用。特别是唐末“未有清溪县,先有寥主座”的廖俨、五代开先县令詹敦仁率先负起布施教化重任,劝勉诱导后人读书,对安溪早期文化的开拓、发展,贡献更大。

安溪是闽南厦(门)漳(州)泉(州)金三角地带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明珠。近几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现有公路总里程达213046公里,一个以省道为主动脉,县道和乡村公路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已覆盖全县。贯串安溪西北至东南11个乡镇总长110公里的漳(平)、泉(州)、肖(厝)铁路已通车。邮电通讯迈向现代化,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可与世界五大洲的国家和地区直接通话。

安溪县城建设成效明显,先声、龙湖、尾寮、同美、后安、城西6个小区开发初具规模,城区面积由原来08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68平方公里。一个以蓝溪为中轴,西门大桥、龙津大桥、颖如大桥、铭选大桥、凤城索桥、清溪大桥、仙苑大桥、蓝溪大桥、铁路桥等九座座大桥为纽带,连结沿溪两岸10多公里长的防洪大堤的安溪县城,以崭新的面貌和矫健的雄姿,展示出越来越好的投资环境。安溪是全国著名侨乡。富有开拓创业精神的安溪人民,早在明末,邑民就开始到日本、菲律宾等国谋生。清代,安溪人带着种茶、卖茶特殊技艺和种田、经商等营生本领,到东南亚各国开拓发展。现分布在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旅居海外的安溪籍华侨、华人近80万人,尤以印度尼西亚为多,达223万人;次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各20万人左右。安溪又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从清初起,更有不少安溪人迁居台湾。安溪人定居台湾后仍保持家乡的风俗民情和宗教信仰,台湾现有的净水祖师寺庙达150多座。不少的宗祠、民居、地名与安溪一样。现在居住台湾的安溪后裔已达200多万人,超过安溪县人口一倍多。广大华侨、台胞在各居住地开拓创业,取得辉煌业绩,涌现出著名侨领林庆年、庄惠泉、刘梧桐、阿丙丁、唐裕、胡金钟;有王永庆、林挺生、许胜发、林梧桐、陈松基、林木荣、李尚大、李陆大、林生枝、钟铭选家族、罗美坚、林秀琼、陈金火家族、林天宝等举世著名的企业家和财团。他们既为当地经济发展、福建繁荣作出巨大贡献,也为家乡的建设,兴办公益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在新加坡、安溪本土、马来西亚吉隆坡先后四次如开的世界安溪乡亲联谊大会,对凝聚国内外400万安溪乡亲的气力,加快安溪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有。

查询百度地图得知:集福堂体育馆,位于:泉州市安溪县S206。2019年安溪县官桥镇迎中秋第四届“莲林杯”篮球邀请赛比赛第四场在集福堂体育馆继续进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4544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3
下一篇2023-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