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老婆是谁?张飞的老婆是谁?赵云有没有老婆儿女?

关羽的老婆是谁?张飞的老婆是谁?赵云有没有老婆儿女?,第1张

分类: 文化/艺术

解析:

张飞的妻子其实是魏将夏侯霸的从妹(就是叔伯家的妹妹),而夏侯霸又是名将夏侯渊的儿子!《三国志》第九卷夏侯渊传注引《魏略》说,建安五年,夏侯霸的从妹年十三四岁,“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章武元年,刘备称帝,以张飞的长女为刘禅太子妃,刘禅即位后,封张飞的长女为皇后。15年后,张飞的长女死去,刘禅又娶张飞的二女儿,先封为贵人,后立为皇后。

《三国志》魏书 诸夏侯操传第九:

……《魏略》曰:…………初,建安五年,时霸(夏侯霸,渊中子)从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为刘禅皇后。故渊之初亡,飞妻请而葬之。及霸入蜀,禅与相见……指其儿子(刘禅子)以示之曰:“此夏侯氏之甥也。”

关羽妻子的问题,不但在陈寿《三国志》、范晔《后汉书》等史料里没有记载,就是在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这部小说之中也是不见踪迹。不过,作为千古忠义的化身,一千多年来的那么多民间艺人又怎会放弃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创作机会呢?明代出现的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出身传等四种》中,就已经特意添加了关羽妻子的情节。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之后,版本出了很多种,虽然毛本《三国演义》中不曾出现这位关夫人,但另一名为《全像通俗三国志传》的版本中,作者就特意把《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出身传等四种》的这个故事做了一番修改,加到小说之中。

《全像通俗三国志传》在“关索荆州认父”一段中,有这样的描写:“忽有小校报曰:‘门外有一小将军,姓名花关索,身长七尺,面似桃花,他要进见,特来报知’。关公曰:‘唤他入来见吾’。小校传令与索。索谓母曰:‘母亲与妇暂切在此片时,儿先入见爹爹’。索入见关公,双膝脆下,垂泪曰:‘儿三四岁时,见父不在家,常问于母。母道父亲自杀本处霸豪,逃难江湖,雁沓鱼沉,不知何所。又值家贫,只依外父胡员外抚养长成,指教说父昔日在桃园结义,今闻在荆州,特来寻见’。关公迟疑不语”。

紧接着,经过张飞的提醒,关羽终于想起:“吾逃难时,妻小果有怀胎三个月。但此子即是吾儿,宜姓关,何姓花,名关索,吾故不敢遽认”。经关索追忆:他七岁时因迷路被一姓索的员外拾去,又送与一叫花岳的人学本领,因此兼三姓,取名花关索。关羽这才认下,夫妻也因此团圆。

原本只以为这个故事是《全像通俗三国志传》作者和之前的民间艺人的杜撰,不料到后来居然出现了一个十分离奇的事情。据钱静方(别号泖东一蟹,近代青浦人)《小说丛考》一书记载:“清康熙戊午,解州守王朱旦浚井,得关公圹砖,上刻公之祖考两世讳字生卒甲子甚详”。圹砖,也就是墓碑,上面刻有关羽上两代人的资料。王朱旦根据这些资料,写下了《关侯祖墓碑记》。在该文中也提到了关羽的妻子:“侯长娶胡氏,于灵帝光和元年戊午五月十三日生子平”。《全像通俗三国志传》和《关侯祖墓碑记》中居然同样提到关羽的妻子姓胡。这一惊人的巧合,不由得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到底这是历史真实呢,还是以讹传讹的附会呢?

《三国演义》中赵云应该是有老婆的,因为他有儿子,既然有儿子,就应该有老婆。可惜没有相关介绍。

1、樊夫人

她是"赵子龙罗曼史"中

唯一有史书记载的女性。有《三国志》里裴松之的注引《云别传》为证。

书中说,赵范归降,要把"有国色"的寡嫂樊氏许嫁赵云,赵云婉拒,理

由是"相与同姓,汝嫂即吾嫂也,固不敢取",后来旁人也觉得是件美事

而"劝云娶之",赵云笑答赵范归降只是为情势所迫,并非真心,"

天下女子不少",于是此事作罢。后来"范果逃去,云无纤芥"。我们可以

说,赵范这个联姻只不过是想用自己的嫂子来捞政治资本,并没有什么

诚意,而以赵云清醒的政治头脑和谨慎的性格,这样的把戏自然是一眼

看穿,为了刘氏基业,也为了自己不受连累,他当然会一口回绝。再说,

赵云和樊夫人又没什么感情基础,何苦去娶一个自己不爱的人?所以无

论从公私哪方面来说,赵云这事都处理得相当漂亮。(当然,樊夫人如

果真是单恋赵云那是比较惨,但这又没法强求,要怪就怪自己小叔子不

会做媒好了)。

《三国演义》里,罗贯中为了让赵子龙更符合自己心中英雄的形象,

让赵云大怒而起:"吾岂肯做此乱人伦毁纲常之事乎!"咣当一拳打倒赵

范冲出门去,以后又对刘备和诸葛亮说:"其妇再嫁,使失大节。"实际

上那时还不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礼节上也没那么多臭规矩。这是罗

先生把赵子龙一不留神搁明代了,不过那时的读者应当看不出来。

婚事黄了,以后国色天香的樊夫人又怎么样了呢?不同的书有不同

的设想,大致如下:

⑴被赵范带走,可能又被献给了哪个有权势的人(三国时的妇女多

苦命,如果真是这样,请读者们同为她掬一捧同情之泪);

⑵出家,自此青灯黄卷,花容空老;

⑶自尽(这个结局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相信大家也是,不过好象

电视剧三国原来就是这么拍的,后来删掉了。);

⑷在不久之后,赵云终于认识到"曾经以为还有更好的,实际我早

就找到了",一番不亚于言情小说的波波折折后,二人继刘备与孙夫人

后喜结连理(袁阔成的《长坂雄风》是唯一这么处理的,大概袁老也

很同情樊夫人)。

2、马夫人

这位夫人芳名云禄(Sorry,原书最后那个字是马字旁的,字库里没

有),马腾的女儿,马超的妹子,由于自幼随父习武,不但善做女红,而且更

是一身的好武艺,性格豪爽又不失温柔,另外,也是个超级大美人(总之想象

为藤崎诗织好了)。因此马腾爱如掌上明珠,立誓找个盖世英雄的女婿,马家

哥几个也是一天到晚盯着敢来讨打的臭小子,因此她到了二十二岁也没有找到

夫婿,直到那命运中的邂逅为止。。。。。。

先说说《反三国演义》中的安排。

马腾被曹操所害,马家人得知此消息后决意复仇,马超与马岱起大军

向中原开来,云禄**也在其中,并领中军。当时刘玄德正在收川战斗中,马超于

是投奔玄德,以图报仇。马**看哥哥战川兵所向无敌,技痒难耐,也就出手

大战川将,那人哪里是她的对手,急忙逃走,此时--男主角出场!赵云挡住

了那人的去路,云禄一合便活捉了敌人。二人就此相识,彼此眼中都烙下了对

方的白色身影,于是陷入热恋,步入教堂(BGM:婚礼交响曲)。。。。。。

开个玩笑,那时还是讲三荼六礼,明媒正娶的,所以是刘备主婚,孔明和

法正作媒,双方都一口答应。就这样,马超成了赵云的大舅子,赵云成了马超的妹

夫。《反三国》里这一对双宿双飞的将军夫妇建立无数大功,最后刘氏一统天下,

赵云封武成王,马夫人则封敦煌公主扬威将军,一同镇守荆扬第三军

区(别笑,原书这么写的),想来应当一直过着忙碌而甜蜜的日子。

扬州评话三国(张国良著)借用了这个人物设定。西川到手后,蜀中各位

官员都明白自己有了长久的立足之地,纷纷成家立业。张飞的发妻早已亡故,

不免有些冷清之感,赵云看在眼内,就为他介绍了一位沉静贤淑的女性,她是

黄权的妹妹,张飞非常感激,想到四弟也没结婚,就想来个投桃报李。正巧,

马超的妹子来找哥哥,途中又救了遇到危险的张苞的未婚妻,张飞大喜,同马

超商量后保媒拉纤,打消了赵云的"出身不配"(赵子龙白衣起家,而马家世

代簪缨)和"年貌不当"(猜猜书中此时赵云多大?估计大部分人想不到,五

十五!!!!!!这也有点说不过去,以他的条件应该不会这么晚婚。马**

则是二十七岁,好象是不大配)的顾虑,最终洞房花烛。似乎还没有《反三国

演义》里浪漫,对不对?

不管怎样,马云禄这个人物的出现都说明了人们对三国中不交代赵云

这么一位好将领兼好人的情感归宿的不满,同时真诚希望他能有个贤内助,也从一

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赵子龙的喜爱。相庄伉俪,白头偕老毕竟是中国历来幸福

的标准之一,至少作者们希望赵云能得到这样的幸福。

3、孙夫人 李夫人

现在介绍的两位夫人都是只出现在某一个具体故事中,也就是说

没有前面那二位有影响力,但在各自的故事中还是很活跃的。她们可以说是

色彩各异的美丽花朵,组成了民间故事和戏曲中赵云身边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线。

孙夫人,她是悲惨的赵云血友病传说中的女主角。她身材苗条,面貌娇

美,性格活泼开朗,爱开玩笑。赵云也非常爱自己的妻子,于是将军府内常

常是笑声不断,二人一起安享着短暂的时时面对分离的日子〔很幸福是吧,

我个人认为这是最好的赵大嫂设定,因为它充满了现代味道,而不是过去一

贯的俗套——贤妻良母型〕。有一天赵云征战回来,孙夫人高高兴兴地烧水

让他洗浴,看到丈夫身上一个伤疤都没有,赵云笑答这是自己武艺高超,战

斗中从未受伤的缘故。这时孙夫人眼睛一转,又想和丈夫开个玩笑,就拔了

一根绣花针,说道:“将军从未受过伤?妾今日便让将军带伤!”轻轻地在

他肩头扎了一下。谁知竟一下血流不止,赵云虽然脸色惨白,仍强笑道:“

谁想我一世常胜,竟死于此小小的银针,罢!这一生也不枉了!”含笑而亡

。孙夫人见自己的一个玩笑害了丈夫,又悲又悔,伏尸痛哭,抽出赵云的宝

剑自刎在丈夫身旁。

有没有几分感动?故事是夸张了点儿(就是血友病患者也不会因那么个

小伤而迅速送命),但那份真情却是各故事中最生动的,就算结局如此,他

们也是一对幸福的夫妇呢。

对了,孙夫人的名字是“软儿”,孙软儿,很不错的名字吧!

李夫人,是河北梆子《青钢剑》里赵云的妻子〔相信这是独一份的资料,

这出戏差不多失传了〕,名字叫翠莲,性情么绝对的贤惠,是个小家碧玉。

剧中赵云长阪大战后又去阻挡追兵(我要是刘备打死也不能让他这么干),

结果与刘备失散,来到西川(啊?湖北到四川!良牙一个!)遇到了翠莲,

二人一见钟情,不久成婚。后赵云出发去找队伍,留下青钢剑作记认。李夫

人在等待中生下一子,取名全定。十八年后刘备进了西川,全定带着青钢去

认父亲,谁知赵云正与诸葛亮打赌,为了不输掉这个赌赵云不认这两母子,

后来全定斩将立功,在诸葛亮与众将的劝说下,终于赵云夫妻相认,父子团

圆。

关公战秦琼,一听就是一件“瞎扯”出来的事情,关羽生活在汉末三国,秦琼是隋末唐初,这中间相差了好几百年呢,两个人怎么可能碰到一起来一场战斗实际上,这句话本身也就是用来讽刺那些不懂装懂,自以为是的人。不过,如果硬要把他们拉出来比一比,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进行比较呢两人当中谁又会获得胜利

有时,你也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果亚历山大的东征部队与始皇帝的秦军不期而遇,双方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如果壮年的程咬金邂逅如日中天的西楚霸王,哪一个会笑到最后如果巅峰时的勒布朗·詹姆斯对上90年代初的迈克尔·乔丹,谁又会打爆谁

三个问题貌似很难,但在有些人的眼里,解决它们并非难事,比如,可以这么做:第一个:打一把类似《帝国时代》的游戏,第二个:玩一盘《王者荣耀》,第三个:用NBA2K试试。

可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次涉及类似的问题,天空仿佛会飘来五个字:"关公战秦琼",普遍的看法是,两位强者没有生活在同一时期,无法进行对比。事实上也是如此,关羽、秦琼都是骁勇善战的猛将,论武功,孰优孰劣难以衡量。然而,如果换一个角度,关公确实可以与秦琼一战,那就是两人在后世影响力上的对比。

这方面,关羽明显要好于秦叔宝。也许你已经注意到了,在去世一千多后,关羽成为了朝廷与民间都十分推崇的人物,他先被封为武安王,后被封为关圣大帝。中国古代将心璀璨,名将如云,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非常多,关羽却可以从中脱颖而出,成为与"文圣"孔子并列的"武圣"。无论是大陆地区,还是港澳台,甚至日韩、东南亚、美国,都可以看到关帝庙的身影,无论黑道白道,心中都敬佩关老爷为人,给他毕恭毕敬地上柱香。至于秦琼,相比之下,他受到的待遇便很一般了,只是位民间的门神,并没有受到后世朝廷、上层人士的青睐。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关羽能够在后世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而秦叔宝为什么稍逊一筹

1武力值

关羽的职业是武将,在生前,他是这个行业中的优秀人物。白马之战,曹操派张辽、关羽迎击颜良,关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袁绍诸将中,没有一个人打得过关羽;襄樊之战,霪雨霏霏,汉水暴涨,关羽抓住战机,降于禁,斩庞德,击败"七军","威震华夏",曹操一度产生迁都的想法。刮骨疗毒更是典型的事例,医生给他治疗时,关羽和诸将饮酒吃肉,谈笑自若,面无惧色。

对于关羽的勇猛,敌人也是心知肚明,比如程昱说:"刘备有英明,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夷陵之战前,曹丕召集群臣讨论,刘备会不会出兵攻吴,几乎所有大臣的都认为:"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一个"唯"字可以看出关羽在魏国大臣心中的地位,连他都死了,刘备还敢上

在古代,底层的百姓无权无势,战乱、疾病、灾害、强权……威胁着他们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活,人们希望得到关羽这样的猛将庇佑,获得安全感,驱散邪恶势力,保一家平安。特别是在金兵南下、蒙古入侵、满清入关这样的日子里,尽早结束杀戮,免遭涂炭之苦是百姓极度渴望的。

在史书中,秦琼也是位勇将,也能在万人之中取敌将首级,但他的作用主要是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看不出有多少独当一面的能力;至于关羽,往往被刘备予以重任,占领徐州时,任命他为下邳太守,征讨刘璋,留关羽镇守荆州。总体来看,两人都十分勇猛,武艺高低并不是造成双方差距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关羽身上肯定有秦叔宝没有的某些特点。

2尊刘贬曹

如果你看过陈寿的《三国志》,会发现作者以曹魏为正统,曹操、曹丕都是本纪,刘备、孙权只是列传,但是在南宋读书人的眼里,正统变成了蜀汉,尊刘抑曹的倾向十分明显,为什么要以蜀汉为正统呢仔细一想,会发现南宋的情况与蜀汉的情形十分相似,三国时期,曹魏占据中原,刘备虽然地盘最小,但政治口号是"复兴汉室",当蜀中谣传汉帝已死,刘备称帝,国号仍为"汉"。诸葛亮北伐,目的是"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刘蜀政权的使命就是复兴汉室,恢复前朝。南宋曾经拥有中原,金人南下后,靖康之变,二帝北狩,丧失半壁江山,皇帝要给祖宗上坟都得办护照。但他们依然在苦苦支撑,伺机恢复,这和蜀汉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关羽作为蜀汉政权的头号武将,为了复兴汉室奋斗终生,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歌颂他,就可以鼓舞更多的南宋男儿向关羽学习,为正统政权流尽最后一滴血,不屈服于北方的女真人。秦叔宝为李世民征战完,唐朝已经统一了,跟南宋的情况差别很大,而且李唐皇室与胡人的联系较为密切,论正统性,不如汉朝来的纯粹。加之李渊起兵不是为了复兴隋朝,他们是要推翻隋朝,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李渊攻入长安,架空、废黜隋恭帝,和曹氏父子对待汉帝的手法有一定相似性,这不是宋代读书人想要推崇的东西。

3跳槽次数

除了彰显正统,还有一个统治者非常关心的东西,那就是关羽身上的忠君,关羽虽然跟过曹操一段日子,但一直忠诚于刘备,绝无二心。史书说他"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畏艰险"。即使遇到困难,也没有弃刘备而去。徐州之战后,曹操待关羽极好,给的条件非常优厚,但关羽却对张辽说:"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临行前,曹操对关羽赏赐有加,关羽分文不取。生命的最后关头,败走麦城,关羽宁愿逃跑,也不投降,最终用自己的死亡报答了刘备的恩情。如此誓死卖命的忠臣良将,自然是上层非常喜欢的人物,毕竟枪杆子里出政权,不光要教军人怎么开枪,还要告诉他们对谁开枪,洪承畴、祖大寿等人,明明是满清的功臣,可死后却被放入《贰臣传》,史可法、张煌言,明明是敌对方,却受到乾隆皇帝的尊重,青史留名。

在封建统治者看来,他们不喜欢识时务的俊杰,更喜欢宁死不屈的忠臣,就算是愚忠也无所谓。从这个角度看,秦叔宝便没有关羽那么完美了,据两唐书记载,秦琼先为隋朝效力,在张须陀、来护儿手下当兵,后来又投奔过李密、裴仁基、王世充,在发现王世充不是明主后,与程咬金等人一起在阵前投奔李唐,可以说是一位经常跳槽的武将,对于秦叔宝个人来说,他舍弃王世充,跟随李世民,绝对是明智之举,是人生的重要转折。但在后世统治者看来,秦叔宝的行为就是叛变,他辅佐的李渊、李世民,也是隋朝的叛臣。如果以官方的力量大力推崇秦叔宝,岂不是在鼓励部下"良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哪天轮到自己势微,手下都敢换门庭,连个殉葬的都没有,着实可怜。权衡之下,关羽的忠君更受上层的喜欢,要是全天下都忠于自己,没有二心,那就更完美了,当然,那绝对是痴心妄想,世上总有明白人。

4其他原因

此外,还有一些原因也推动关羽成为"网红",比如中国老百姓更同情失败的英雄,关羽奋斗一生,活了五十多岁,与儿子关平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充满了悲情与唏嘘;秦叔宝则功臣名就,封妻荫子,位列国公,尽管晚年屡屡得病,但他辅佐的君主统一了天下,自己也高官厚禄,陪葬皇陵,登上人生巅峰。相比之下,关羽的结局更让人印象深刻,毕竟是血的教训。同样的问题在刘邦、项羽身上也有体现,人们往往更同情别姬、自刎的项羽,认为他英勇、率直、真性情,对善于权谋的"老司机"刘邦,尽管他屌丝逆袭,也很不容易,但他是位成功者,荣华富贵了,缺少些悲情。

在裴松之的注中,有这么一条记载:"关羽爱《左氏春秋》,讽诵略皆上口。"虽然这句话没有出现在《三国志》的正文中,还是引起了后代读书人的关注,这句话说明什么说明关羽喜欢看"四书五经"中的《春秋》,是一员儒将,推崇关羽,不就是推崇信奉儒家学说的人吗这对于五代以来伦常败坏,渴望恢复纲常名教的宋代儒学复兴运动是大有裨益的,能够引导更多的读书人学习儒家经典,看,连关公都学,你还有什么理由不重视呢。

最后是宣传渠道、力度的差别,关羽是官方大力宣扬的人物,朝廷在中国有多大的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借助官府,关公的形象被推及四方,介绍给各地的百姓,而秦琼,则没有这么好平台,原因之前说过了。民间了解关羽主要还是通过《三国演义》,该书通俗易懂、精彩纷呈,成就极高,数百年来,不知有多少路人转粉,每次提到古典小说,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四大奇书",后来演变为"四大名著",关羽做为其中的正面人物,"义绝"的化身,很容易得到大众的认可。

既然有《三国演义》,那有没有其他朝代的演义呢当然是有的,这就好比十年前,《明朝那些事儿》走红后,突然之间,每个朝代都有"事"了,成功的方式往往被效仿,有条件的都想分一杯羹。但论成就、论水平,其他朝代的演义无法达到《三国演义》的高度,涉及隋唐的小说演义也是如此,虽然作品的数量挺多,但人气远远比不上《三国演义》,如此一来,知道关公的人比了解秦琼的人多就不足为奇了。

民间流传着相当多的关羽故事、传说,虽然离事实有一定差距,但也不是空穴来风,在史书中,往往能够找到最初的源头,如果历史上压根就没有这个人物,有关于他的信仰便无从谈起。关公能够获得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可,除其本身具备的素质外,还因为人们在关羽身上寄托了许多现实的需要,朝不保夕的难民看重他的"勇",高高在上的统治者看重他的"忠",混迹于江湖的黑社会老大喜欢他的"义",人们各取所需,殊途同归,使关公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当然,如果比的不是影响力,是其他方面,最后得出结论秦琼比关羽好,那也是正常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4768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3
下一篇2023-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