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不到世界,却要给盲人开创一个新的天地。她从地球的另一边来,为一群不相识的孩子而来,她带来了光。她的双眼如此明亮,健全的人也能从中找到方向。
萨布利亚·坦贝肯1970年出生于德国波恩附近的一个小镇,在她两岁的时候就被诊断出患有色素性视网膜病变,而且病情将会不可阻挡地恶化,于是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尽可能地带她到处旅游并有意识地让她多看一些照片,萨布利亚说,直到现在那些山川、阳光和色彩还会偶尔出现在她的梦里,模模糊糊地好像被水浸湿了一样。十二岁那年,萨布利亚完全失去了视力,年幼的她在经历了一段痛苦和艰难的时光后,接受了自己永远也不能再看见的现实,同时也诞生了一个失去了视力并不意味着失去了一切的信念。
随后,萨布利亚上了一所专门的盲人学校,她还学会了骑马、滑雪、划船。高中毕业以后,萨布利亚顺利地考上了德国波恩大学,她在大学里学习了英语、计算机、历史和文学,并且在研习中亚学时,依靠电脑听音分析器专门学习了藏文。萨布利亚坚信盲人和正常人一样也能做很多事,而这也是她在1997年只身来到拉萨旅游的原因。
1997年萨布利亚第一次来到拉萨,她喜欢这座沉浸在历史和信仰中的圣城,即使看不见,她也能感受到这里绵延的雪山、清冽的空气、闪耀着金光的寺庙和那些三步一叩向大昭寺缓缓前行的信徒。在萨布利亚的著作《我的道路通往西藏》中,她曾记述道,拉萨是一个又热闹又空旷的城市。
西藏有着令人羡慕的耀眼阳光,但强烈的阳光也使这里眼病的发病率很高,人口240万的西藏约有1万名视障者。萨布利亚在拉萨听到这样一个说法:在当地人的信仰里,盲人是因为前世造孽而在今世受到神的惩罚,恶灵驻进了身体夺走了光明。因此盲人在当地象征着一种厄运,有的在生下来时就被溺毙,而活下来的,也在周围人的冷漠和残酷的对待中体会不到一点做人的尊严。萨布利亚决定留下来,她想为这里的盲人做点什么。
萨布利亚开始对这里的盲童亲自进行调查,她租了一匹马,骑上它走向170公里外的孜贡。当时马的主人不放心他的马,执意要做向导。“这里没有很多树木对骑手构成危险,而且‘马有眼睛’。”萨布利亚认为独自旅行不是什么问题,“必要时问问路就可以了。”她说。在拉萨的色拉寺里她就是这么做的,让人把手搭在她的胳膊上,指给她方向。
在孜贡,萨布利亚了解到:当地人固执地认为盲童说不了话。有个孩子五六岁了,父母把他绑在床上,由于没有运动,孩子的肌肉缺乏发育,看起来就像4岁那么小。萨布利亚在孜贡找到的第一个盲童很自闭,她认为周围的人都是坏人,还向她扔石头。
萨布利亚发现西藏的盲童最需要的就是和普通孩子一样接受教育,融入社会。她萌生了留在西藏为盲童创造受教育机会的想法,让这里的孩子们免费接受教育。但当她最初把这个想法与别人沟通时,许多人都认为她的想法不切实际。萨布利亚觉得,既然别人不相信我们,那我们只能坚信自己了,我们能用自己的力量和点子证明给世界看。唯一认可并支持萨布利亚的人就是她在拉萨旅游时邂逅的荷兰小伙子保罗,最终志同道合的两人结为夫妇并一起开始藏盲童学校的创业之路。
1998年6月,萨布利亚把建立西藏助盲项目的构想向德国政府做了申报,并在第二年得到了德国政府的赞助。1999年,萨布利亚的学校终于在德国政府的赞助下建立起来了。盲童学校的组织工作主要由萨布利亚和保罗所在的“盲文无国界”组织负责,资金主要来自包括德国政府在内的各种机构、财团、基金会和个人。
和其他学校不同,这里每堂课的间休时间足足有一个小时,萨布利亚喜欢趴在二楼露台的栏杆上听孩子们踢足球。当球滚动时,装在球里面的铃铛发出声响,就会有很多孩子朝着响声拥过去。有时,学校里那只藏獒也会参与进来,把球咬在嘴里,然后什么都不做。孩子们只好侧耳聆听,互相询问“球呢?球呢?”……
在盲童学校,孩子们不仅要接受初级的学校教育和基本生活技能训练,还必须接受一些适合盲人从事的职业技能培训。最常见的是按摩、推拿和手工编织,如果具备相关的天赋,孩子们还可以学习医疗和看护。如今,盲童学校里的学生逐渐多了起来,他们按照学龄分为老鼠班、老虎班和兔子班,开设的课程有英文、藏文、汉语、计算机、美术和音乐等。在美术课上,她会对拿着画笔不知所措的孩子们说:“你们都是这里的毕加索”。每天晚上萨布利亚都会像母亲那样对每个临睡前的孩子轻轻说一声“Good night”。在数百公里之外,位于日喀则盲童学校的农场里,更多的孩子在学习着织地毯、打毛衣、放牧、种地、挤牛奶,甚至还有孩子用从荷兰学到的技术制作奶酪。
为了让孩子们认识自己民族的语言,萨布利亚在刘易斯·布莱叶发明的盲文基础上创造出藏盲文,并发明了藏盲文打字机,而这些孩子也有幸成为西藏第一批能阅读藏盲文的人。现在,孩子们每天在课堂上敲击着打字机大声朗读着字母和单词,其中有很多孩子可以操着流利的英语和前来探访的外国人交谈。
2000年11月,萨布利亚与西藏残联合作建立的盲人康复及职业培训中心正式运作。该中心相继开设了一所盲童预备培训中心、一家盲文书籍印刷厂、一个盲人自我综合中心和一座职业培训农场。一般经过两年的专门培训,学生们都可以进入常规学校学习,一些盲童转入常规学校后,成绩非常优秀。不少孩子通过学习找到了谋生的方法。多吉和强巴兄弟是2000年来到盲童学校的,回到家乡后他们开了一家茶馆,兄弟二人都是先天遗传性失明,家里的生活从前很大程度上靠政府救济,如今他们能自食其力,让全村人惊诧不已。另外一个孩子在拉孜的一家旅馆里当翻译,据说现在很神气。
为激发孩子们的潜能,2004年萨布利亚邀请第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盲人埃里克·威亨梅尔和他的登山团队来西藏指导盲童们向喜马拉雅山脉一座海拔7000余米的高峰发起挑战。经过精心准备,萨布利亚夫妇和6名盲童在埃里克的带领下成功攀登至海拔6500米的高度。这一次的“壮举”并非心血来潮,萨布利亚是要通过这次登山活动让这些孩子们明白,只要拥有人生目标,我们不仅可以做很多事,还可以做正常人都完成不了的事情。萨布利亚用自己的努力和行动,让原本生活在黑暗中的自己和这些孩子们“看”到了多彩的世界。
现在这位美丽的姑娘又去了印度,她决心在印度创办盲童学校。萨布利亚的学生玉珍告诉大家,萨布利亚为她的生活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给了她一个新的世界,也等于给了她第二次生命,从萨布利亚那里,她获得了生活的自信和勇气。她希望自己能够像正常人一样为社会做贡献,而不是成为社会的一个包袱,更希望能够建立更多的这样的盲人学校,让更多的盲人有机会接受教育。
纳木措是去西藏拉萨的必去之地,身处在这个地方你会感觉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天空,纯净圣洁的湖泊让你忘掉一切烦恼,丢弃心中的杂念,纳木错是西藏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拉萨纳木措的游玩攻略。
景点位置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纳木错湖
推荐参考攻略:
用时参考
1-2天
交通
建议包车;
若坐公共交通只能先去当雄县,再从县城租车前往纳木错,麻烦且费时
门票
旺季(51-1031)120元/人,淡季(111-430)100元/人。
也有很多人在拉萨的旅社、青旅报一日游的团前往,参考价格240-260元;
也可以报二日游,在扎西半岛住一晚
开放时间
全天
10:00到达念青唐古拉山观景台
在拉萨以北100公里处,屹立着举世闻名的念青唐拉大雪山,念青唐古拉山观景台(海拔4640米),
是观赏念青唐古拉山主峰(海拔7111米)的最佳位置;
温馨提示:牛羊不能随便拍哦,看见了藏民会来收费的。
10:30到达那根拉山
来到藏民心中的神圣之地——那根拉山吧!那根拉山口海拔5190米,是跨过念青唐古拉山脉去往纳木错的山间通道;
温馨提示:建议停留时间10分钟左右,不然高海拔,身体会吃不消的,可带氧气罐,那根拉山口的气温特别低,前往纳木措旅游的朋友们应该自备羽绒服,口罩也很有必要。
12:00
到达纳木错
纳木错湖面海拔4718米,位列西藏三大圣湖之首。在“与神耳语的地方”聆听佛教的声音,体会别样的民族服饰,欣赏湛蓝平静的湖面,将身心放归于自然。
13:00
午餐时间
请游客提前准备零食和饮用水,午餐自理。
19:30到达拉萨
冬天的纳木错别有风情,湖水都冰封了,感觉就是动态的那种突然就封住了,和伙伴们跑到湖面上各种疯,各种拍照,还有远处的雪山,感觉很棒,怪不得客栈的老板强烈推荐我们去看看纳木错,我也强烈给大家推荐,冬天来的游客也少。
我们是从班戈一路到的纳木错,第一眼看到,湖水是碧绿的颜色,就像温润的玉石。
虽然湖边风很大,大家还是在湖边撒欢拍照,玩的不亦乐乎。
晚上在扎西半岛那边住了一晚,住的是板房,房费160元/一个标间(没有水有电)晚上看到了美丽的星空。
白天有太阳的时候,很温暖,穿一件毛衣,一件带抓绒的冲锋衣足矣,在太阳下晒晒很暖很惬意。
可是早晚就真的非常冷,穿了羽绒服也冻得不行,风吹的脑壳都疼,所以一定要带帽子和手套。还有就是,纳木错那么美,可是周边的设施却没有跟上,实在非常可惜,特别是厕所。
纳木错太美了,这里的美和羊湖的美不一样,羊湖比较秀气就像美女,而纳木错的美则是雄壮的美。
我们在西藏定了拍婚纱照,其中一个点就是纳木错,从拉萨过来一路风光无限,虽然当天天气不能说太好,但纳木错还是让我们感觉到很震撼,清撤却带有蓝绿色的湖水,拍照时打过来的浪,总让我有在海边的错觉,但天气挺冷的,对面是雪山,水也有点刺骨,拍照时就只穿婚纱,准备时还要赶紧披上厚外套,老公在这里拍照时,浪打到脚上鞋和裤子都湿了,回去后感冒,本来第二天去珠峰的也没去成。
没在纳木错待上几天,感觉挺可惜,短短的几个小时确实没办法让我们心情的享受这里的美景,下次再到西藏肯定要在这里住上几天,好好享受一下。
附上一张司机藏族的穷哥,非常的帅气。
西藏,一个离天很近的地方。天上的云有多高耸连绵,脚下的山峦就有多嶙峋重叠,而这片土地上的寺庙就有多么无穷无尽……
第一次进藏去拉萨,到过了布达拉、大昭寺、色拉寺,让我离开后仍然念念不忘的却是位于拉萨北郊的帕邦喀(帕崩岗)。原本是一次漫不经心的随意行走,却被它独特的美深深打动。
Chapter 1
远观
帕邦喀在拉萨北郊的娘热山上,距离色拉寺很近。在山上可以俯瞰拉萨老城区和布达拉宫的背影,可以在这里观看拉萨城的日落。
我是从军区总医院出发,向西走进村落然后步行上山。快到山脚下时,路边的石头上画了天梯。远远看到并不瞩目的帕邦喀,恰如其分的坐落于山坳处,三面环山,位置极佳。
茂密的树木掩盖了旁边的建筑,让它看起来像一个古老的石堡。旁边紧立一根经幡杆,像是它忠实的守卫。下面是长长的墙壁和建筑,更是把它安全的保护起来。
Chapter 2
怙主三尊殿
沿着大路向里走,左手边是怙主三尊殿。在这座殿的东北角外岩石上可以看到雕刻的神眼;还可以看到吞弥·桑布扎最早书写的“六字真言”(即唵、嘛、呢、叭、咪、吽)刻石,嵌于门廊外的右壁内最左边。(去时不知道,已经错过)
Chapter 3
三座白塔
沿着怙主三尊殿旁边宽阔的台阶向上,先到达三座大的白塔处。有工作人员正在粉刷塔身,那白色在“喇嘛红”色墙体的映衬下更加耀眼。白塔底座上撒了青稞,猜测是虔诚的转经人所放;顶上有几只风铃,风吹过时叮咚作响,人们屏息聆听,反倒增添一分静谧。
Chapter 4
帕邦喀宫
帕邦喀在藏语意为“巨石宫”,建在一块巨石上,据说原本是九层的建筑被毁后现存三层。四周是崖面,南侧呈半圆形;西侧下部凹入形成石洞,外侧略加石墙、门窗,是为“十日殿”;北面是方形,大门北向,有台阶可以进入。
顶层可以向下环顾三个方向,墙体都开了几扇窗户,俨然是一座有防御功能的石堡。
Chapter 5
红黄白的视觉冲击
顺着明**的墙体拾级而上,是一座“喇嘛红”色的宫殿,东面是一段古建残垣。宫殿里面里面有一座巨大的灵塔,全部用银子包裹,镶嵌各类珠宝和黄金,与布宫里的达赖喇叭灵塔相似;里面有精美的壁画;转到后面可以仰望一处**的房子,据说是文成公主住过的地方。
下面还有一片白塔林,最初是一百零八座,据传供有黄教祖师宗喀巴大师生前用过的一百零八颗念珠。
我对这里印象极其深刻,因为这白色、红色和**,虽简单却饱满,能直接触及到观者的内心深处。
Chapter 6
后山
穿过这些建筑就能到达后山。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挂满祈福的大树,不断有牛和狗自由的路过这里路过。
山上还有一座建在大石头上的白塔。可以沿着石头上隐隐的台阶一直走上去。上面挂了白色的哈达。
后山不允许挂经幡,当看到唯一的大大的经幡阵时,格外惊喜。
远远的看到修行洞:岩石上画了鲜艳的图像,可以看到门窗。如果看到洞穴用哈达等围住代表有人正在修行,千万不能打扰!
帕邦喀这里还有天葬台,我们没有近距离观看。
一面挂满牛粪饼的墙
Chapter 7
帕邦喀的前世
慢慢逛完帕邦喀,被这里的宁静和淳朴的美打动了,像是进入一个世外桃源。可这不是它的全部,要知道这座寺庙规模虽小,却是藏族人心中非常重要的寺庙之一。
这里曾经是布宫建成前,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居所,是吐蕃时期的政治、佛教的中心。它的历史比大、小昭寺还要久远,被称为“拉萨第一宫”;
这里也是藏文字诞生的地方。吞弥·桑布扎求学归来后在帕邦喀继续专研,创造了藏文字。吞弥创造出藏文后亲自书写的六字真言石碑也是世界上第一块六字真言石碑。
所以,不仅美丽,“帕邦喀有着一千四百年的厚重,像一位隐修的智者,沉默地关照着缘起缘减、成住坏空” ⑴。
遇见帕邦喀的今生,即是一场跨越千年的邂逅。
三点十五分,石宫顶层有钟声敲响,年轻的学僧开始辩经。
有风吹来,风铃响起,我们要下山了。
听说
最美是四月桃花盛开的时候
PS
从军区总医院出发向西有柏油路3公里上山,步行速度缓慢需要1小时;公交站有志愿者,可以帮忙找愿意上山的司机;导航需输入“帕邦喀”,“帕崩岗”是搜不到的;
整个帕邦喀区域由三部分构成:巨石上的帕邦喀宫、巨石西侧下部的石洞“十日殿”(也称:策久拉康)、巨石南面坡下的“怙主三尊殿”(也称:日松贡布);
特别感谢:路姐
在山上和路姐相识。听路姐谈起才知道帕邦喀是藏文字发源地,有悠久 的历史;感谢路姐给我们认真讲解:壁画、宫殿装饰、天葬师等等;这里是她的心灵后花园, ⑴ 也摘自路姐的文章。
很多游客,都会把拉萨作为西藏旅行的第一站。
每次西藏之旅,我都会在拉萨住上三五天。至今为止去过六次西藏,我想和你们聊聊我眼里的拉萨。
拉萨,全国日照时间最久的一个城市,也被叫做日光之城。这里的天空,总是离的很近,每天起床,白云和蓝天都会让人眼前一亮,日出日落,都很漂亮。
有个误区,其实拉萨的冬天真的不冷。曾在一月和三月都去过,比家乡湿冷难熬的江南冬日,舒服太多了。
坐在拉萨八廓街的椅子里,晒着冬日暖阳,看着转经道上的藏民,是我喜欢的方式。
记得上海飞往拉萨的飞机上,广播里的声音:如今的西藏,离世界很近。
这里被称为“世间最后的一片净土”“离天堂最近的地方”,但是呆久了,你会觉得,拉萨的日常,一样是柴米油盐。
拉萨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落后,这里的消费水平,基本是和北上广持平的城市,因为当地不生产的原因,所有东西的售价都会算物流成本,物价会相对比较高。
初入拉萨的游客,感受大概都是高原反应,刺眼的阳光,湛蓝的天空,绿意盎然的远山,粗狂的藏民,超级慢的节奏,干燥的空气。
拉萨每天都会有好多各地、各藏区来的其他藏族,那曲,康巴,安多,昌都等地的藏族。
不过拉萨本地藏族人很友好,普通话的普及程度很高,不用担心语言不通的问题。他们大多数从幼儿园开始就实行的双语教育,日常藏民之间多数是藏语,与其他人交流还是普通话。
因为高原热烈的阳光,加上不注意防晒,大多数藏族人民都晒的黑黑的。你在八廓街上看到肤色雪白穿藏服的美女,大多是拍写真的。
来到拉萨,不用担心吃不到汉餐。你平时吃的火锅、肯德基、必胜客这里都有,也不用担心没有购物广场。
这里除了各种特色藏式民宿,还有很多五星酒店,像香格里拉大酒店,瑞吉酒店之类都有,拉萨总体跟内地接近度,大约有85%。
因为离尼泊尔比较近一些,在拉萨有不少尼泊尔的店,服装一类的很多,工艺品店和餐馆店也有。
在拉萨,你可以试着吃一次尼泊尔餐,还是挺有特色。
拉萨海拔3600米,烧饭炖鸡之类,基本都要用高压锅。很有意思的,拉萨街边的馒头店,用的都是这样像八爪鱼似的蒸锅。
二元三个的花卷,热乎乎的很好吃。
藏族人民都有自己的信仰,绝大部分藏族人都相信因果轮回,相对来说比较善良。我常常一个人独自旅行,也从没有发生过什么紧急情况,也没有遇见过什么坏人。
拉萨这座城遍地的茶馆,三步二步便是。喜欢早上挤在当地人中间,假装自己也生活在这里。
来甜茶馆的,大多是附近的居民,彼此大多熟悉。
在拉萨的一天,是从一杯甜茶,一碗藏面,一个牛肉饼开始的。一碗藏面,一个牛肉饼,再加个鸡蛋,一共12元。
听着周围听不懂的藏语,这种旅行的感觉很好。
午后闲来无事,也可以去大昭寺广场附近的“光明港琼甜茶馆”喝一杯甜茶。以前只要5毛钱一杯,现在已经涨到1元一杯了。
这个甜茶馆,已经成为很多游客必打卡的茶馆了,但里面坐着大多数都是当地人,挺有感觉。
坐在喇嘛的对面喝甜茶,也是挺特别的旅行体验。
从茶馆你可以得到各种冷门信息和不同藏人口中的各色故事,当地人约伴聊天也大多会选在茶馆。
藏族的食物其实很单调,咖喱饭,牦牛肉,土豆,藏面,藏饺,糌粑,甜茶,酥油茶这些,种类不是很多。
拉萨有很多藏餐馆,但是常住在拉萨的朋友,极少去吃餐馆。这里的藏餐厅,装修都很有感觉。
不过,你一定听说过的玛吉阿米餐厅,可真是难吃又贵,后来我几乎都不去。
在拉萨,你可以看到各种土豆的吃法,也是当地一大特色,最常见的就是炸土豆了,5元一份,撒上辣椒粉,味道不错。
拉萨的川菜馆很多,勤劳的四川人民已经把川菜发扬到祖国边境。
如果你走过318国道,一路上都是川菜馆。从拉萨开车去日喀则,午饭路边也都是川菜馆。
川蜀各地的人口在拉萨占比大概是三分之一,所以四川的朋友到拉萨可以发现,走到哪都是老乡。
拉萨这座城除了遍地的甜茶馆,还有遍地的寺庙。
“拉萨”在藏语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拉萨除了布达拉宫和大昭寺,还有很多著名寺庙,像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直贡梯寺、楚布寺、喜德寺等,当然还有很多我听都没有听过的寺庙。
在拉萨,生活节奏很慢。
拉萨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冬季上班时间为上午9:30至13:30,下午15:30至18:00。但基本上到早上十点后,才开始缓慢的一天,晚饭基本都要在19:00左右。
2010年7月11日-12日
徒步西藏第53天 -54天
徒步目标:翻越安久拉山,抵达然乌湖旁的然乌镇。
从拉然村委会出发,一路景色宜人!
中午时经过吉达乡,在那里遇到了四个也是徒步的藏族人,两个小孩,两个老人。
先说说两个藏族小男孩,都是十几岁年龄,大一点叫丁真,小一点的叫其那!他们告诉我:他们准备从吉达乡走路去波密看奶奶!
我的天啊,两个小孩,只带了一壶水,一小袋糌粑,身上一分钱都没有,就这样要走到波密,要知道这距离将近有200公里,我自己计划都要走五六天的…
我问他们家里知道吗?他们摇头,吱吱唔唔得说不出什么!我见状,告诉他们赶紧回家,这路上很危险!显然这俩小孩对我的恐吓不以为然,执意要走!我实在放心不下,这路上要是有个闪失我也于心不安!于是决定让这俩小孩跟着我,到然乌后找辆车送他们到波密…
俩小孩跟着我走了一段路,所幸在路上拦了一辆小货车,司机也是藏族人,刚好车也过波密,我拜托司机捎带一下他们!司机很爽快地答应了,谢天谢地!与两个勇敢的藏族男孩挥手告别,希望他们能顺利见到奶奶…
随后在路上又碰到两个藏族大叔,他们是徒步朝圣者,从昌都出发,准备徒步到拉萨朝拜。刚好我们同路,于是俩人热情地邀请我一起走!我正想体验一下他们的徒步生活,欣然答应!
多杰,64岁。扎西,56岁。
两位大叔,一个穿皮鞋,一个穿凉鞋,一套衣服走全程。
行囊更加简单:两个U型木架,用绳索一扎,就成了简易方便的背篓。背篓里放两蛇皮袋,多杰大叔背棉被,扎西大叔背糌粑和烧水壶、木碗等生活用具。俩人右手拄着长长的木杖,左手捻着佛珠,口中念念有词,这就是朝圣行者。
我有点好奇地问大叔,你们为什么用走路的,不是有很磕长头的吗?他们告诉我磕长头耗时太长,已经有家人坐车提前到达拉萨等他们,走路从昌都到拉萨一个月就可以到了!并不是所有藏族人朝圣都是磕长头的,那是最为艰辛最为虔诚的方式,需要很长时间的准备和整个家族的支持。
我很羡慕两位大叔轻便的行李,我让他们拎一下我的背包,只有一句评价:你的太重了!好,那我就体验一下你们如何生活!后面的两天一夜,我与他们同行、同吃、同睡,大开眼界!我以为自己的条件已经够低了,很委屈自己了,和两位大叔一比,我简直是太幸福了…
半袋糌粑,这是两位大叔全程一个月的口粮。一般到饭点,大叔开始找藏族人家,讨一壶茶水(名山产的一种很粗糙的茶叶,藏人称之为大茶),直接坐在地上,做糌粑吃!经常我请大叔吃烧饼,大叔请我吃糌粑!
说起糌粑,它的制作过程很有趣!先拿出藏族特色的小碗(我没有碗,就用刷牙的口杯代替了),倒半碗茶水,挖一点酥油下去,再抓一把青稞粉下去,再倒点茶水,然后像和面一样用手在碗里揉拌,最后捏成大约半个拳头大小的一团,这就是糌粑了!(全部靠手工完成,不过貌似我们都没洗过手,哈哈,不讲究这个)
说来奇怪,虽然只是一小团的糌粑,吃了不觉得饱,但也一晚上不觉得饿了!糌粑口味单调,两位大叔却要连续吃一个月,并不以为苦!我只是吃些干粮,却直喊嘴里淡出个鸟来!惭愧惭愧!
跟两个藏族大叔一块,倒学了不少藏语。一般他们用藏语跟沿路藏民聊天,我都凑到旁边饶有兴趣地听,其实我是鸭子听雷,懵傻傻的!过后我就问他们这个是什么意思那样又是什么意思!秀几个简单的:
突及几( 谢谢! )
哦呀( 好,好的! )
呀么( 再见! )
哈莫够( 不知道,听不懂 )
一路行进到318国道3838段时,扎西与多杰就带我开始翻越旁边的山坡,准备抄小路前进,我是路盲,有他们带着,就安心一路跟着走
他们走得很快,一开始我好面子还能硬撑一段时间,后来不行了,几乎每次都是我提出休息,也几乎每次都是多杰大叔催促上路!
天啊!体力太好了!他们不是五六十岁的老人家,我才是老头,他们是小伙!哎,太伤自尊了!
天色渐晚,我问多杰大叔晚上怎么办?多杰大叔很自然地回答,晚上就睡在路边!可是,我看看天空乌云,下雨怎么办?大叔微笑着回答,不怕!让它下呗!
当天空差不多变黑的时候,两位大叔终于决定选择路旁一处山坡露营!我和扎西大叔正在山坡上捡石头整平营地,多杰大叔却从袋子里拿出小锤子和凿子,自顾自地在一块石头上叮叮当当地敲起来。大叔,我们只是露营睡觉,没必要搞这么大动静吧!凑近一看,原来多杰大叔在凿刻六字真言…
稍微整平了地面,扎西大叔拿出棉被,直接铺在地上!棉被卷成长条,用塑料薄膜包裹着,这简直就是自制的睡袋啊,而且还防水,怪不得他们说不怕下雨。反观我的专业睡袋,可不防水啊,我原先买的油布也落在冷曲河边的工棚了!我铺开防潮垫,把睡袋摊在上面,拿背包当枕头,就这样露宿了,只能祈祷今晚别下雨。
可惜上天没听到我的祈求,才钻进睡袋躺下,天空就飘起蒙蒙细雨,洒在脸上凉丝丝的。我看两位大叔,他们缩到塑料袋里,睡得香甜。一天的徒步,我觉得极度疲倦,反正棉睡袋湿了也能保暖,就这样吧!缩着头,竟能在这细雨中沉沉睡去…
我正梦到自己被关进冰箱里,冻得瑟瑟发抖!有人在喊我,我睁开眼睛,雨停了,天空还是一片漆黑,两位大叔正打着手电筒在收拾行李。多杰大叔的声音响起:五点了,该上路了!天啊,两位大叔太强悍了,我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了!赶紧翻身起来收拾…
四周仍是黑呼呼的,两位大叔打着手电筒走在前面,我带着头灯跟在后面。
高原的清晨,寒风冷冽,冷得要命。不一会,我就鼻水横飞,胡子都冻弯了…
早上七点半登上安久拉山垭口!
没想到山顶是一大片宽阔平坦的草甸,中央竟还有一个清澈见底犹如明镜般的海子!景色着实漂亮,真是个意外的惊喜。
我跟着两位大叔向山顶的一户牧民讨了一壶茶水,喝了点热的东西,感觉舒服多了!
休息间隙,扎西大叔说请我吃“好东西”,我拿来一看,像是一粒粒的药丸。大叔告诉我此物名为:解脱丸,还拿了一张纸条给我看。据说是活佛赐予的。我问大叔要给活佛钱吗?大叔说:当然。看大叔很珍重的样子,一番盛意难于拒绝,我一口吞了好几粒,希望也能早日解脱。
安久拉山积雪融化汇聚成一条水势湍急的河流,向下切割出高深峡谷,这就是然乌沟,山高路险,塌方飞石频繁!在特别危险路段,人们用钢筋水泥修筑了一条长达几公里的护路走廊!
过了走廊,一眼便望见了雪山,雪山下就是美丽的然乌湖…
向左就进入察禺,竖着一个铁牌:外国人不得进入!往里几十公里能看到来古冰川和更加清澈的然乌湖!我们向右,进入然乌镇,有一座武钢援建的然乌桥。过桥就进入然乌镇了!
这时是下午三点,因为从安久拉山下来一路都无村庄,我们还没吃午饭。于是两位大叔决定在然乌桥旁筑灶烧水!我那时正为然乌湖美景兴奋欢呼,等回过神来,大叔已经各自去捡柴禾,去河边打水。我很不好意思,接下来烧火的任务就交给我了…
在烧火时,我发现在然乌桥头竟立有一块水泥碑,上面刻有主席语录: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新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哈哈,对我来说,此次徒步旅行,不但要善于反思旧我,还将善于重塑新我…
在桥头简单吃过午饭,扎西和多杰两位大叔要继续赶路,而我计划在然乌镇停留两天。
两天一夜的相处已经让我们成了忘年交,离别是伤感的,这似乎也是旅行的一部份!我留了电话给他们,或许在拉萨可以再相见!
扎西大叔临走一再向我强调:拉萨咱有人,到那啥都有,吃的很多…记得找我们啊
想旅行邂逅爱情的话,就要选择去一些网红风景区,而且就中国目前来说,苏州杭州和西安是最适合邂逅梦中情人的地方,而这些除了风景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地方也比较适合相遇,类似青岛和西藏拉萨,这些地方单身狗们去的更多,而且尤其是西藏单身女生一个人去的概率也极高,不过相对于女生而言,苏州杭州这些地方男孩子去的更多。
1,男孩子去西藏旅行,更能遇到灵魂的邂逅。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西藏都是一个净土,从未被开采和污染,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更加喜欢去西藏,很多心灵受伤的人,或者想奇遇爱情的人,都会选择去西藏游玩,而且在西藏游玩的人中,单身的人占据了三分之二之上,可见越来越多的单身党们更喜欢去西藏游玩,其中这些游玩的人,大多都是二十左右的年轻人,不过有意思的是,男女生比例居然惊人的是3:7,可见男孩子相对要少很多,所以女孩们要想邂逅自己的白马王子尽量还是不要去了。
2,女孩子去网红城市更能一见钟情。
相对于旅游来说,现在的年轻人之中,女生占得比例大的出奇,而且有意思的是,越是网红的城市,男生就越多,而且相对一些比较远的景点,类似于拉萨青海这种,那么男生们去的更少了,所以总的来说,一些网红景点都是可以的,尤其是西湖断桥,西安之类的网红景点这些都是男生们的最爱。
一般情况下,喜欢旅游的人,也大多是女孩子,而男孩子们更乐于去热闹一点的网红景点,而相对比较偏远的地方就相对少很多了,所以总的来说,男孩子适合去西藏青海等偏远地方,女孩子们更适合西安成都网红景点。
西藏对于很多人来说充满了神秘感和危机感,这里地处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的屋脊,西藏的一切都显得非常神秘,因为西藏是离天空最近的地方,这里的人们习惯了高原生活,普通者进入会出现高原反应,所以西藏是一个需要经得起考验的人才能去的地方,下面给大家分享西藏旅游攻略游记真实版。
西藏行:出发远方在前方
离职两个多月,考完驾照又不想立马陷入工作上班的“机械循环”,想想从帝都回长沙已近四年之久,还没出省走过。最终选择了独自去青藏高原,去西藏旅行一次,换换脑子,刷点片子。刚好有个“拉漂”的基友在拉萨,于是买了直达拉萨的火车票,拿到驾照的第二天就上火车出发了。
旅途的惊喜就是各种好奇
由于去拉萨的硬卧太火爆,只买到耗时长达两天两夜的硬座,当时的心情是很不好的。但是想到大学有次十一去帝都玩,回程也是坐的24小时硬座,想想不如干脆重新来一次大学的疯狂,说不定可以遇到一同去拉萨的驴友,顺便也减减肥(最后一句,是拉萨的好基友这样劝我。
可来到火车站,上了车,景象完全不一样。一是这趟车远比我想象的人要多;二是好基友们所说的艳遇、邂逅妹纸纯属扯蛋(一车基本都是大叔大老爷们儿(ó_ò))。不过,想到拉萨的基友那句话:“既然过来了,无论旅途快乐或痛苦,都把它当做一次宝贵的亲身经历吧。”所以,想到这里,临近三点的我,依然在灯火通明、人满为患的车厢(你不会想到我隔壁的大叔直接躺倒过道上睡着了(T_T))里慢慢简书
在路上,看前方
无论如何,离职之后的第一次个人旅行就这么开始了,只要出发了,远方终会成为前方,因为我知道,我一直努力活在路上。
西藏行:沿途光秃秃,很黄很暴力
进藏火车行程过半,此刻我已过西宁正式进入青藏高原,坐了一天一夜的硬座,第一次见识了大西北的自然环境。在列车经过郑州,进入陕西境内时,还觉得植被很茂盛,郁郁葱葱的,但进入甘肃后,情况就变成了上面这幅图,看得我只想“吃土”。
第一次对大西北黄土高坡有了直观的印象,顿时觉得从山西到长沙扎根发展的好基友是多么幸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呆在家乡这光秃秃的土地上,估计只能当个“吃土”的村长了。
偶见青山绿水
当然,大西北也还是有秀丽的一面,在经过宝鸡渭河时,就遇见了上图这等只有在南方才能见到的青山绿水。但是仔细观察河面,还是有很多不知名的漂浮物,影响了整体感官。不过也印证了关中地区的自然环境优势,因为出了关中地区后,就一路是光秃秃“黄”到底了。
看到大西北这贫瘠干燥的黄土地,心想在这里如果不奔出去也只能奔出去啊,难怪我那山西农村的好基友那么拼命留在南方。
请给我一支兰州
一方水土只有自己亲身体验了,才会有自己真实的感受,这次算是对大西北有了深刻的印象。知道了,原来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依然有人在这里顽强地生存着,并且就这么生存下来了。对比自己的成长环境,才倍感自身是多么幸福,深知要更加珍惜身边的青山绿水。
山有灵性,水蕴智慧,青藏高原,请给我别样的风景,我要好好呼吸你的韵律。
西藏行:到达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昨天下午六点的样子,坐了四十五六个小时的火车,终于到达“日光城”拉萨。这一路途径长江中下游、中原地区、关中地区、黄土高坡、青藏高原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这一圈让我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了最直观的认识,原来在中学地理书上学到的中国三级阶梯地势,尤其是西北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的真实面貌,这次总算是亲眼见到了,不虚此行。
阳光之城
初到拉萨,下车时感觉很惊讶,原本以为只是旅游的季节性城市,结果火车从开始到终点始终都是满员。原来,由于拉萨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对外来人员的高薪吸引,使得附近四川等地的务工者越来越多选择来拉萨“淘金”,加上国际旅游城市的魅力,在拉萨街头,甚至见到满街的汽车堵得有点水泄不通。
夜空晴朗
由于坐了两天卧铺,没休息好,到达拉萨的时候,遇上一点高反,第二天起床鼻炎突犯,脑袋很是胀痛,有点感冒。所以,本计划到达的第二天去游布达拉宫等市内景点的计划,只能暂时取消,于是去买了点药,洗了个澡休息了大半天。直到五六点,身体恢复的差不多后,在拉萨的同学带来我去八廓街的藏式餐厅玛吉米亚吃晚餐,顺便逛了逛拉萨的夜景。上图就是大昭寺旁的八廓街,拉萨的建筑都很有藏式特点,色彩也很丰富,拉萨的夜空更是通透明朗,云的轮廓清晰可见,再伴着微微凉风,走在街上很惬意。
夜夜夜夜布达拉
吃完饭,由于离布达拉宫不太远,我们就散步到了布达拉前坪广场,欣赏了夜幕下美丽的布达拉。夜色中的布达拉宫依旧气势宏伟,稳稳地坐落在拉萨的中心。作为拉萨乃至西藏的名片,布达拉宫显得沉静而又雄伟,庄严而又美丽,仿佛向人们展示出了所谓信仰的力量,屹立于“世界屋脊”的力量,恰如汪曾祺的诗所言:“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青藏行:布达拉、罗布林卡、大昭寺雄伟的布达拉宫
转眼,从青藏高原归来快半个月,那里湛蓝通透的天空、五彩斑斓的经幡、沿途精彩的风景仍然让我陶醉不已。继续,将游记记录完整。
正式开始青藏之旅,首要目的地就是拉萨市内的主要景点:布达拉宫、罗布林卡以及大昭寺。来拉萨之前,其实还只知道布达拉宫,来了之后才发现,不止拉萨,西藏有人的地方基本都有寺庙,可见青藏高原确实是一个“信仰高地”。
围着布达拉宫转经
整个拉萨都是以布达拉宫为中心,东西南北依次建城,而且布达拉宫周围的建筑不能高于布达拉宫的高度,所以市中心的楼层基本在三四层左右。这就更加凸显了布达拉宫的雄伟庄严,仿佛和拉萨市四周的高山共同守卫着高原的信仰。
在布达拉宫俯瞰拉萨
从导游口中得知,整个西藏的寺庙中,布达拉宫是(文革期间)两所没有被破坏过的寺庙之一(布达拉宫是周总理下令不许破坏,另一所是尼泊尔商人保护下来的一座寺庙)。之后从报团的司机口中甚至听说,布达拉宫的文物价值甚至可以买几个上海市。可以买几个上海当然是玩笑,但其实,我更觉得信仰无价,布达拉宫是拉萨的标志,是西藏文化的瑰宝,是藏传佛教的圣地,不能用太世俗的眼光和价值去衡量,只要尽量去感受就好,信仰需要敬畏感,人需要对信仰、造物主保持敬畏,才能走得更长远,这或许也是西藏的寺庙内部都禁止拍照的原因。
布达拉宫内部参观入口处
参观布达拉宫用了将近两个小时,在各种导游的讲解中,听得一知半解(散客不方便请导游,只能蹭听,这样反而更自由,想听谁讲跟着那个团即可)。之后就前往下一目的地,达赖的夏宫、藏式园林的代表——罗布林卡。
罗布林卡中的建筑
罗布林卡给我的印象,就像藏式的“颐和园”,除了没有湖。罗布林卡的建筑风格相比布达拉宫更典雅精致,罗布林卡中的树木也十分茂密,随处可见席地而坐的藏民,晒太阳,聊天,喝酥油茶。同学跟我说,原来这里是达赖办公休息的地盘,现在则成了藏民的乐园。
罗布林卡中的过道
罗布林卡中的树林
在罗布林卡晒完太阳,紧接着就来到了最后一站:大昭寺。大昭寺在市中心,八廓街就在大昭寺周围。每天都有藏民在大昭寺门口朝拜,以及围着大昭寺顺时针转八廓街(去西藏不管参观寺庙,还是转山转经,都必须是顺时针)。大昭寺内的佛像也十分众多,基本上也是一路蹭着导游听过来的,而且巧的是参观那天,正好碰上寺庙里给释迦摩尼像刷金,念经朝拜的喇嘛和藏民十分众多。
大昭寺门口
大昭寺前朝拜的人
大昭寺内
当你来到西藏,呆的时间久了,你可能会慢慢感受到,在这儿,信仰不仅仅在心中、口中,更体现在随处可见的行为和日常生活中——转经筒,众多的寺庙,随处可见的经幡和玛尼堆,对于山川、湖泊甚至一草一木的敬畏和尊重。当信仰成为了一种无处不在的生活方式,生命该是多么的坦然和宁静啊。
布达拉宫
近日跟一位朋友聊起了拉萨,在最远的西方的一片净土,虔诚的信徒。
一角
白云触手可及;蓝天抬头可见;银河漂浮头顶;朋友来去匆匆;你是低头沉思;还是高仰头颅;你在守望什么
拉萨布达拉宫
屋檐
这是一位多年前在粉丝群认识的朋友,有过一面之缘,近日从西安——兰州——西宁一路到了拉萨,所发出来的感慨。
宫墙一角
2014年在深圳结识了一位朋友,2013年曾经自己背包横跨5个省,穿越川云藏,她说在这段长发3个多月的旅途中给她留下最深的映像是在快要入藏的时候她突然感冒了,高烧等症状的出现,进藏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行为,但是来到这里如果不去就等于荒废了整个旅途,从而留下遗憾,不能给这段旅途画上圆满句号。一路上结伴同行的驴友纷纷劝说,不让她进藏,她说她自我感觉的精神各方法都比较好,没有听从驴友的劝说而是跟着他们进藏,进藏了的她感冒等状况却好了,没有预期想象的高原反应,没有因为感冒而加重了病情,反而是自然而然的痊愈了起来,这是一个神圣的地方。
雪山
2015年来到了上海,闺蜜跟其他好友去了,从成都——兰州——拉萨,夜晚的时候到清吧喝上一杯酒,听着从五湖四海到这里旅行的朋友讲着自己这一路的心情故事。
酥油茶
喝一杯热酥油茶,喝起来咸里透香,甘中有甜,这是西藏人款待宾客的珍贵礼仪。
祈祷
在大昭寺门前静坐,看着面对燃燃不息的酥油灯火,在信众们五体投地、顶礼膜拜的震撼场面中,感受信仰的力量
信徒
晨曦刚刚照临,大昭寺门前已满是磕头叩拜的信众。他们双手合掌过头,自顶至额、胸、拱揖三次,再跪倒匍匐于地,双手伸直,五体投地,一遍遍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
信徒
这些信众们,大都是不远千里长途跋涉而来,他们风餐露宿,一步一磕头,只为到大昭寺对着佛祖释迦牟尼像磕上成千上万个头,以祈求自己心中的愿望。
信徒
驴友分享;我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第一眼看到众多信徒拿着转经筒,口诵六字真言,面对大昭寺顶礼膜拜时的震撼,那种场景足以让每一位前来参访的人,感受到藏民族传承千年的佛教气息。
在他们的脸上,写满了虔诚、沧桑、豁达——那样的面孔,只在世界屋脊。
羊湖
我想趁这青春年华独自向西走。穿越云海到达另一个国度,一个有历史,有故事,一个冲洗心灵的地方,带上灵魂一路向西走。
日照雪山,金碧辉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