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①,竹中窥落日②。 鸟向檐③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 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kuì):从缝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 山际见来烟, 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际:边际。○以“见”写存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 现,灵动了景色,增添了人气。 竹中窥落日。 窥:从缝隙或隐蔽处偷看。○“窥”呼应了前一句的 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见”,生动地再现了夕阳余晖疏朗地洒落竹林的情景。 鸟向檐上飞, 向:从,在。 檐:屋檐。○用“向”不用“于”,借词 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 的多义性所带来的暗示,激活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诗意的表达。 云从窗里出。 ○这正是山居不可思议的神奇景象。本有的突兀感在前 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三个诗句的铺垫下,自然熨帖,不露半点神来的痕迹。 译文: 山边飘来的烟霭,从竹林的缝隙里看到落日。 鸟儿向屋檐上飞着,远远看去天边的云气好象是从窗里流出来的一样 题解: 本篇是《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是写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闲适的心情。沈德潜说它“四句写景,自成一格”。 山中杂诗 映入眼帘的——是暮色里蔼蔼的山岚,陷入竹隙的——是落如缓缓的画卷。 鸟儿悠闲地飞向人家的房檐,从窗口缓缓飘出的是一丝淡淡的云岚。 赏析一: 这四句写景的小诗,自成一种格调。每句之前,如果用“你看哪”三字一气连读,在我们眼前,就会展现出一幅绝妙的图画,就会响起一曲优美的乐章。杜甫《绝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放眼四望,触处生情,将不同的景物组合起来,用以形成一种特殊的环境,给人以新鲜的感觉。用的就是这种格调。 赏析二: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鸟时时栖息于其檐前屋后,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 沈德潜说此诗:“四句写景,自成一格。”意谓这首小诗将所有的笔墨都集中在写景上,与一般由景到人或由景而抒情的结构不同,开了一种新的格式。其实,这四句中虽句句是景,却时时有人在其中,如前两句中的“见”和“窥”,都说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写之景只是人所见之景,并不是纯客观的描绘。至于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写景中已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见。 吴均是写山水的高手,这四句小诗之所以能勾勒出山居的特征就在于作者观察角度的选择得当。“烟”是由“山际”所见,“落日”是由竹中所见,“鸟”在檐上,“云”从窗出,这样,就不同与寻常的写山岚、落日、鸟和云,而带上了诗人山居所见的主观色彩,并有了典型的意义。就象是摄影,摄取同一物象,却各人有各人的角度。而一帧成功的作品,总是能取新颖巧妙的角度,摄出景物的特征与情趣,吴均的摹山范水也正是如此。 作者介绍: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家世寒贱,均好学而有俊才。沈约曾见其文,颇为赞赏。天监初,柳恽任吴兴太守,召他为主簿,常与他赋诗。后为建安王萧伟记室,升国侍郎。入为奉朝请。他曾表求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就而卒。事见《梁书》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吴均传》。今人朱东润《诗人吴均》一文中有吴均年谱(见《中国文学论集》,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可供参考。 吴均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梁书》本传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其“文集二十卷”。《隋书·经籍志》四著录:“梁奉朝请《吴均集》二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皆为二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吴均诗集》三卷。”可见其文集宋时已大部分散失。明代的辑本有: 《吴朝请集》三卷附录一卷明张燮辑《七十二家集》本。 《吴朝请集》一卷明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另有《吴朝请集选》一卷,清代吴汝纶评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选》本。严可均《全梁文》卷六十辑录其文有《与施从事》、《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等十三篇,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十辑录其诗有《赠王桂阳》、《山中杂诗》、《答柳恽诗》等一百四十七首,较为齐备。 吴均的诗文,《文选》一首未选。不知是不是与梁武帝“吴均不均,何逊不逊”的批评(见《南史》卷三十三《何逊传》)有关。吴均的骈文成就较高,他的《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等,都是传诵很广的名作。吴均的诗和文一样,多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挺拔,有一定的艺术成就。另外,他还有《续齐谐记》,是六朝志怪小说的优秀作品。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①里, 弹琴复长啸②。 深林③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诗词注释: ①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②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类似于打口哨。 ③深林:指“幽篁”。 《竹里馆》译文: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 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 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原文: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译文: 之一: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 之二: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注释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 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发:出发。 4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5下:顺流而下。 6渝州:今重庆一带。 7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8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9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10夜:今夜 11影:月光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原文: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灯火渐熄的夜晚,谁家传出嘹亮的玉笛声,笛声随着春风,飘满整个洛城。 这种夜晚听到《折杨柳》的曲调,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
逢入京使 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注释:龙钟:淋漓沾湿的意思 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鉴赏: 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 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清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见《艺概。诗概》)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有这一特色。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但是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首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各有偏颇。 诗的前二句,在春天繁荣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莺儿却表示无意,置之陪衬,以相比照。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其喻仕宦世态,寓意显然,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由此看来,这诗是有寄托的。但是,诗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寄托呢? 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韦应物对此深有体会,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其实,《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说有兴寄,诚然不错,但归结为讥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也失于死板;说偶然赋景,毫无寄托,则割裂诗、人,流于肤浅,都与诗人本意未洽。因此,赏奇析疑,以知人为好。
《江南逢李龟年》原文和译文
唐 杜甫原文: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译文: 歧王府第里经常看见您,也在崔九的家里多次听到您的唱歌。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
送灵澈上人(即《送灵澈》) 原文: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注:选自《刘随州诗词集》(《四部丛刊》本)卷一。灵澈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现在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诗僧。上人,对僧的敬称。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他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简练,朴素秀美,所以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 苍苍深青色。 竹林寺在现在江苏丹徒南。 杳杳(yǎo yǎo)深远的样子。 荷笠背着斗笠。荷,背着。 注意读音 杳(yǎo)荷(hè)译文: 苍翠山林中的竹林寺, 远远传来晚钟的声音。 我背着斗笠,披着夕阳的余辉, 独自向青山归去。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春早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注释] 1黄梅时节:江南春末夏初梅子黄熟的一段时期,约四十天,叫黄梅天。 2灯花:灯芯燃烧时结成的花状物。 [译文] 黄梅时节,家家户户都被裹在蒙蒙雨雾中,长满青草的池塘一带,到处是一片蛙声。夜已过半,(诗人)约好的客人还不见到来,只得对着棋盘独自推敲,不知不觉间灯花都落了。 [作者] 赵师秀(公元1156年—1219年),字紫竹,号天乐,永嘉(今浙江省)人,南宋诗人。其诗音韵和谐、清丽自然。
论诗
赵翼 (1727年~1814年1月10日)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清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原文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赏析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此诗就体现了这一点。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以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惟古人是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1 宋代罗大经的《山静日长》的全文翻译要翻译
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柳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麝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即归竹窗下,则山妻稚子,作笋蕨,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间,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一两段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友,问桑麻,说粳稻,量晴较鱼,探节数时,相与剧谈一饷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恍可人目牛背笛声,两两归来,而月印溪矣” 哈哈,你运气好,不给分求翻译正好遇到了我闲得发慌~以下正文翻译(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抄去交老师足矣)我把家安在深山的里面,每逢春末夏初(的时候),苍翠的苔藓生满台阶,落下的花瓣铺满小路,没有人来敲门(打扰)[其实巴不得有人来打扰吧--],(惟有)松树的影子斑驳不齐,鸟儿的鸣声高高低低午睡刚够,就打点山泉水,捡几根松树枝,煮苦茶喝(它)凴兴趣读几篇《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以及陶渊明、杜甫的诗、韩愈、柳宗元的文章[虚伪做作之态]悠悠然不慌不忙的走在山路上,摸摸松树竹子,跟小麝犊(一样)都在高高的树林和茂盛的草地里休息坐下来赏玩奔流的泉水,(用这水)漱口洗脚[以屈原《渔父》自比,还好没好意思说洗耳朵]很快回到竹子做窗的家里,就有山居的妻子和幼小的孩子,做了竹笋和蕨菜,端上麦子煮的饭,高高兴兴的吃一个饱[真高兴邪?]在窗子旁边提笔起来,管他多少写个几十个字,(或者)展开收藏的模板字帖、(名士)真迹、画卷来一起欣赏[做作,做作!]兴致来了就吟诵小诗,或者草书一两段《玉露》[无敌做作]再煮上一杯苦茶,出门到溪边踱步,偶然遇到种田的大爷或垂钓的朋友,问问桑叶麻虅,谈谈梗米稻谷,猜猜天气,比比谁钓的鱼多,遇到节日或好日子,大家就约好一起吃饭畅谈[心中多少不平……]回家后靠在柴门旁边,就(只见)夕阳挂在山上,(树林和天空)紫色绿色纷繁众多,迅速变幻,美丽得让人目眩[不过只是夕阳](等到牧童骑在)牛背上和笛声一起归来,那麽月亮(已经)映在溪水上了这就是古代中国那些当不上官又赚不到钱的政治失败者自我安慰的典型生活,不过现在看来还是挺爽的,可惜没有肉吃。
2 文言文《山静日长》的翻译一、译文:唐子西的诗中写道:"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我把家安在深山的里面,每逢春末夏初(的时候),苍翠的苔藓生满台阶,落下的花瓣铺满小路,没有人来敲门(打扰),(惟有)松树的影子斑驳不齐,地面和空中不时传来鸟儿的啼鸣。
中午刚刚睡足,就打点山泉水,捡几根松树枝,煮苦茶喝它。凭兴趣读几篇《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以及陶渊明、杜甫的诗、韩愈、苏轼的文章。悠悠然不慌不忙地走在山路上,摸摸松树竹子,跟小鹿(一样)都在高高的树林和茂盛的草地里休息。坐下来赏玩奔流的泉水,用这水漱口洗脚。很快回到竹子做窗的家里,就有山居的妻子和幼小的孩子,做了竹笋和蕨菜,端上麦子煮的饭,高高兴兴的吃一个饱。
在窗子旁边提笔起来,管他多少写个几十个字,或者展开收藏的模板字帖、名士真迹、画卷来一起欣赏。兴致来了就吟诵小诗,有时草书一两段《玉露》。再煮上一杯苦茶,出门到溪边踱步,偶然遇到种田的大爷或垂钓的朋友,问问桑叶麻虅,谈谈梗米稻谷,猜猜天气,比比谁钓的鱼多,遇到节日或好日子,大家就约好一起吃饭畅谈。回家后靠在柴门旁边,就只见夕阳挂在山上,树林和天空紫色绿色纷繁众多,迅速变幻,美丽得让人目眩。
等到牧童骑在牛背上和笛声一起归来,那么月亮已经映在溪水上了。
品位子西的这句诗,可以说得上绝妙了。但是这句诗虽然妙,懂得那妙处的人却少。那些牵着猎狗、驾着苍鹰,奔驰追逐在声色名利场中的人,只看见滚滚的马头尘土和匆匆的过隙马影罢了,哪知道这句话的妙处呢?要是谁能真的理解这样的奥妙,那么就像东坡说的,没事静静地坐在这,一天时辰好像过得像两天了。如果活七十年,就是一百四十岁,这样的收获难道不多吗。
二、原文:
《山静日长》宋罗大经
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吸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麛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
坐弄流泉,漱齿濯足。既归竹窗下,则山妻稚子,作笋蕨,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前,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一两段,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叟,问桑麻,说粳稻,量晴校雨,探节数时,相与剧谈一晌。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恍可入目。牛背笛声,两两来归,而月印前溪矣。
味子西此句,可谓妙绝。然此句妙矣,识其妙者盖少。彼牵黄臂苍,驰猎于声利之场者,但见衮衮马头尘,匆匆驹隙影耳,乌知此句之妙哉!人能真知此妙,则东坡所谓"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所得不已多乎!
扩展资料
一、本文注释
1、家:用作动词,居住(以……为家) 。
2、剥啄:象声词,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
3、汲:打水或汲水。
4、煮苦茗吸之 :茗,好茶。 啜,喝。
5、麛,音mí,小鹿,也泛指幼兽。
6、山妻:隐士之妻。常用作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的谦词。
7、笋蕨:竹笋和蕨菜。
8、玉露:作者有笔记《鹤林玉露》。
9、邂逅:不期而遇或偶然遇见。
10、剧谈:畅谈。
11、印:倒映或映入。
12、衮衮:尘雾迷漫的样子。
13、乌: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何。
二、相关成语
山静日长 [ shān jìng rì cháng ]
解释:指在山中闲居。山中静寂,时间过得很慢。
出自:宋·唐庚《醉眠》:“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释义:山静的似乎像太古时代,日子长像年一样。
3 宋代罗大经的《山静日长》的全文翻译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
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柳文数篇。
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麝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
即归竹窗下,则山妻稚子,作笋蕨,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间,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
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一两段。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友,问桑麻,说粳稻,量晴较鱼,探节数时,相与剧谈一饷。
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恍可人目。牛背笛声,两两归来,而月印溪矣。”
哈哈,你运气好,不给分求翻译正好遇到了我闲得发慌~ 以下正文翻译(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抄去交老师足矣) 我把家安在深山的里面,每逢春末夏初(的时候),苍翠的苔藓生满台阶,落下的花瓣铺满小路,没有人来敲门(打扰)[其实巴不得有人来打扰吧--],(惟有)松树的影子斑驳不齐,鸟儿的鸣声高高低低。午睡刚够,就打点山泉水,捡几根松树枝,煮苦茶喝(它)。
凴兴趣读几篇《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以及陶渊明、杜甫的诗、韩愈、柳宗元的文章。[虚伪做作之态]悠悠然不慌不忙的走在山路上,摸摸松树竹子,跟小麝犊(一样)都在高高的树林和茂盛的草地里休息。
坐下来赏玩奔流的泉水,(用这水)漱口洗脚。[以屈原《渔父》自比,还好没好意思说洗耳朵]很快回到竹子做窗的家里,就有山居的妻子和幼小的孩子,做了竹笋和蕨菜,端上麦子煮的饭,高高兴兴的吃一个饱。
[真高兴邪?]在窗子旁边提笔起来,管他多少写个几十个字,(或者)展开收藏的模板字帖、(名士)真迹、画卷来一起欣赏。[做作,做作!]兴致来了就吟诵小诗,或者草书一两段《玉露》。
[无敌做作]再煮上一杯苦茶,出门到溪边踱步,偶然遇到种田的大爷或垂钓的朋友,问问桑叶麻虅,谈谈梗米稻谷,猜猜天气,比比谁钓的鱼多,遇到节日或好日子,大家就约好一起吃饭畅谈。[心中多少不平埂碃囤度塬道剁权筏护……]回家后靠在柴门旁边,就(只见)夕阳挂在山上,(树林和天空)紫色绿色纷繁众多,迅速变幻,美丽得让人目眩。
[不过只是夕阳](等到牧童骑在)牛背上和笛声一起归来,那麽月亮(已经)映在溪水上了。这就是古代中国那些当不上官又赚不到钱的政治失败者自我安慰的典型生活,不过现在看来还是挺爽的,可惜没有肉吃。
4 余家多鼠患文言文翻译译文:
我家中以鼠患为苦,向别人请求帮助。得到了一只猫,外形魁梧威猛,牙齿和爪子都很锋利。我私下里认为鼠患是不足为虑的了。刚来的时候(猫)还没有被驯化,就(用绳子)把(它)栓起来饲养,等它被驯服。
老鼠听到它的声音,都出来瞧(它的样子),看上去想很厉害的样子,害怕(猫)把自己吞噬,于是许久不敢走出鼠穴。这时我认为它驯服了,于是解开了束缚它的绳索。(猫)正好看到刚孵出的小鸡,(小鸡)在啾啾的叫,于是(猫)跃起捕捉小鸡。
等到我的家人赶到,(小鸡)已经被(猫)吃了。家人想要持器击打它,我说:“不要以为它平庸。(凡是)有能力的东西,一定有些弊病,吞噬鸡雏就是它的弊病,难道会没有捕鼠的能力么?”于是把它放了。
[这里存疑](猫)当时恐惧的样子。(过后)每天饿了就吃,饱了就嬉戏,没有什么作为。老鼠又偷偷观察,认为猫是把自己捕鼠的能力隐匿起来,还是不敢出来。后来老鼠们观察了很久,发现猫没有其他异常,于是在各个鼠穴里相互转告:“那只猫没有什么能力。”
于是和他们的同类又出来,在(我家)肆虐依旧。我这才认为它的反应奇怪,而猫看见有经过大堂的鸡雏,又赶过去捕食。还(经常)跑着追逐,(不多久)被捕食的鸡雏就超过了一半。我的家人把它抓足带我面前,
(我)数落说:“上天安排人才总是有或多或少的弊病,有能力的人必定有某方面的弊病,忽视弊病,还是可以利用它的能力的。现在你没有捕捉老鼠的能力,却有吞噬鸡雏的缺点,真是没有什么用处啊。”于是鞭打它然后把它赶走了。
原文:
余家苦鼠暴,乞诸人,得一猫,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余私计鼠暴当不复虑矣。以其未驯也,絷维以伺,候其驯焉。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类有能者,恐其噬己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既而以其驯也,遂解其维絷。
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起而捕之。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余曰:“勿庸。物之有能者,必有病,噬雏是其病也,独无捕鼠之能乎?”遂释之矣。已则伈伈泯泯,饥哺饱嬉,一无所为。
群鼠复潜视,以为彼将匿形致己也,犹屏伏不敢出。既而鼠窥之益熟,觉其无他异,遂历穴相告曰:“彼无为也。”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余方怪其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囓者过半矣。
余之家人执之至前,数之曰:“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舎其病,犹可用其能也。今汝无捕鼠之能,有噬鸡之病,真天下之弃材也哉!”遂笞而放之。
此文出自明代诗人·薛瑄创作的《薛文清公文集》《猫说》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薛敬轩先生文集》明薛碹著。由门人张鼎汇编,明弘治二年(1489)刊行。二十四卷,内容多为修身养性之事,反对沉溺“词章图画字书技艺之浅事”。
提出“由经以求道”、“复性”为治学之要,认为“性复则明体适用,大而负经济之任,细而厘百司之务,焉往而不得其当哉。清初张伯行将全书编为十卷,收入《正谊堂丛书》。
永乐元年(1403年),薛瑄的父亲在任荥阳县教谕时,河南布政司参政陈宗问前来巡视,在船上偶有感触,随口吟出“绿水无忧风皱面”,但一时想不出对句,便求教于在场官吏,结果无一人能够对得上来。
父亲回家将此事告诉薛瑄,他稍加思索便道出“青山不老雪白头”。陈宗问得知后,颇感惊奇,便亲临学舍看望,还索阅了他平时的诗作,称他才学出众,长大一定能成大器。
作者简介: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
薛瑄为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官至通议大夫、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天顺八年(1464年)去世,赠资善大夫、礼部尚书,谥号文清,故后世称其为“薛文清”。隆庆五年(1571年),从祀孔庙。
5 文言文翻译 《崔枢》有个叫崔枢的人去汴梁考进士,同南方一商人住在一起达半年之久,两人成了好朋友。后来,这位商人得了重病,他对崔枢说:“这些天承蒙你照顾,没有把我当外人看待。我的病看来是治不好了,按我们家乡的风俗,人死了要土葬,希望你能帮我这个忙。”崔枢答就了他的请求。商人又说:“我有一颗宝珠,价值万贯,得到它能蹈火赴水,确实是极珍贵的宝珠,愿奉送给你。”崔枢怀着好奇的心理接受了宝珠。事后崔枢一想,觉得不妥:做一个进士,所需自有官府共给,怎么能够私藏异宝呢?商人死后,崔枢在土葬他时就把宝珠也一同放入棺材,葬进坟墓中去了。
一年后,崔枢到亳州四处谋生,听到南方商人的妻子从南方千里迢迢来寻找亡夫,并追查宝珠下落。商人的妻子将崔枢告到官府,说宝珠一定是崔秀才得到了。官府派人逮捕了崔枢。崔枢说:“如果墓没有被盗的话,宝珠一定还在棺材里。”于是,官府派人挖墓开棺,果然宝珠还在棺材里。沛帅王颜认为崔枢的可贵品质确实不凡,想留他做幕僚,他不肯。第二年,崔枢考中进士,后来一直做到主考官,享有清廉的名声。
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柳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麝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即归竹窗下,则山妻稚子,作笋蕨,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间,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一两段。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友,问桑麻,说粳稻,量晴较鱼,探节数时,相与剧谈一饷。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恍可人目。牛背笛声,两两归来,而月印溪矣。”
哈哈,你运气好,不给分求翻译正好遇到了我闲得发慌~
以下正文翻译(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抄去交老师足矣)
我把家安在深山的裏面,每逢春末夏初(的时候),苍翠的苔藓生满台阶,落下的花瓣铺满小路,没有人来敲门(打扰)[其实巴不得有人来打扰吧--],(惟有)松树的影子斑驳不齐,鸟儿的鸣声高高低低。午睡刚够,就打点山泉水,捡几根松树枝,煮苦茶喝(它)。凴兴趣读几篇《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以及陶渊明、杜甫的诗、韩愈、柳宗元的文章。[虚伪做作之态]悠悠然不慌不忙的走在山路上,摸摸松树竹子,跟小麝犊(一样)都在高高的树林和茂盛的草地裏休息。坐下来赏玩奔流的泉水,(用这水)漱口洗脚。[以屈原《渔父》自比,还好没好意思说洗耳朵]很快回到竹子做窗的家裏,就有山居的妻子和幼小的孩子,做了竹笋和蕨菜,端上麦子煮的饭,高高兴兴的吃一个饱。[真高兴邪?]在窗子旁边提笔起来,管他多少写个几十个字,(或者)展开收藏的模板字帖、(名士)真迹、画卷来一起欣赏。[做作,做作!]兴致来了就吟诵小诗,或者草书一两段《玉露》。[无敌做作]再煮上一杯苦茶,出门到溪边踱步,偶然遇到种田的大爷或垂钓的朋友,问问桑叶麻虅,谈谈梗米稻谷,猜猜天气,比比谁钓的鱼多,遇到节日或好日子,大家就约好一起吃饭畅谈。[心中多少不平……]回家后靠在柴门旁边,就(只见)夕阳挂在山上,(树林和天空)紫色绿色纷繁众多,迅速变幻,美丽得让人目眩。[不过只是夕阳](等到牧童骑在)牛背上和笛声一起归来,那麽月亮(已经)映在溪水上了。这就是古代中国那些当不上官又赚不到钱的政治失败者自我安慰的典型生活,不过现在看来还是挺爽的,可惜没有肉吃。
1 帮我写一首古文,关于爱情的 少一点,像诗文 自创
生盛春山望春月,
何日君逢诉君前。
幸尔忽梦少年事,
福笑却醒两泣涟。
留藏头
“长恨此生非我属,夜里梦中谁知苦。若无知音伴此生,无意此生何幸福”
注。
知君万里赴戎机,
音书断绝玉门险。
伴月听潮闻长漏,
此音怎消絮柳天。
生荣繁花已春末。
里弄桃花开复谢,
梦君忽醒红烛前。
中洲虽远情难却,
谁念闺中秀杜鹃。
知心夜半清江曲。
意求归雁送书来,
我念君行独日边:这是之前我发在猫扑上的,
夜来挑灯思梦艰,
无他唯恨思君怨,
无奈自语清江边,
苦饮清江舟自闲,
此心只盼回眸间思君还(原创)
长风把酒顾影怜,
恨别惊鸟弄丝弦。
此意难却拈花处,
生长离愁上孤烟。
非羡戏蝶流连舞。
若闻此书清江外。。你可以去查查。
属辞难脱三山外
2 自创爱情诗词佳人于南窗,凝眸无限深。
衣服常如众,清新无两人。
亭亭绝圣姿,纯纯邻家女。
秋水明如洗,天然黯芙蓉。
丽质固天成,却似仙遗世。
颜色羞毛嫱,风约沉西施。
幽幽解素质,浓淡俱已极。
东楼邂逅时,神覆意亦离。
目眄暗相授,情独可怀私。
究处应伤心,原来女已字。
恍惚遗所志,怅然若有失。
可恨难亲附,不如不相识。
原于我无端,仿佛襄王事。
却似襄王梦,巫山难看雨。
3 自创爱情诗词几多愁,
几多忧,
几多心酸,
几多泪水,
唯有暗自,
心里流。
西风紧,
黯月天,
独身最高楼。
一夜未休,
卿知否?
这个季节
我以为
这是个
美丽的季节
因为——
会有洁白的小精灵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然后,盈盈地
降落在
一颗惆怅的心上
可是,失望了
陪伴我的只有
尖利的刺骨的寒风
光秃秃的孤独的树棱
落寞的躺在地上的干树叶
我梦中的小精灵啊,
你何时才能来到我的心房,
抚慰我这颗受伤的心啊!
我原以为,
这是个,
美丽的季节。
4 求一篇 文言文情书常有闻闭月羞花,沉鱼落燕,善之极,丽难及。
似犹存,似无存。文献何往以释?乃我词穷! 错终由我,往君释怀。
即已认,莫多难。吾尝愿随远而安,吾尝愿共君而苦共君而甘。
虽无金玉,但有齿心,虽无镐月,天可鉴心! 今誓愿于,他日定天堂难及。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
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
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
送纤指之余好,攮皓袖之缤纷。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
曲调将半,景落西轩。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仰睇天路,俯促鸣弦。神仪妩媚,举止详妍。
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愆;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
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而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
栖木兰之遗露,翳青松之余阴。傥行行之有觌,交欣惧于中襟;竟寂寞而无见,独狷想以空寻。
敛轻裾以复路,瞻夕阳而流叹。步徙倚以忘趣,色惨惨而就寒。
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鸟凄声以孤归,兽索偶而不还。
悼当年之晚暮,恨兹岁之欲殚。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飘而不安;若凭舟之失棹,譬缘崖而无攀。
于时毕昴盈轩,北风凄凄,炯炯不寐,众念徘徊。起摄带以侍晨,繁霜粲于素阶。
鸡敛翅而未鸣,笛流远以清哀;始妙密以闲和,终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兹,托行云以送怀;行云逝而无语,时奄冉而就过。
徒勤思而自悲,终阻山而滞河。迎清风以怯累,寄弱志于归波。
尤《蔓草》之为会,诵《召南》之余歌。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
自今日深夜十一时半起,余心思郁结而不能自拔。扪心自问,情更难当,爱慕之情,溢于言表。
君之爱君,其深难表,历时半载,不离不弃,情之初启,惴惴于心而不敢稍有逾越。窃以为,此情敢于天地争长久,能与日月共比辉,即使顽石化作灰烬,铁树百年开花,山崖损而青苔老,江水竭而黄杨朽。
吾不求报,只孜孜追于君之左右,为君遮风挡雨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然天不由人,君生与彼年,遇良人与吾前,此生只当有缘遇而无分相守。
虽余每时自勉之,终信人定胜天。却忘之君对余坦诚以待,无有虚表。
自此唯唯诺诺踌躇满地,唯恐君知吾之志。则耻与吾为伍,不复当年之侃侃而谈对酒当歌,以心换心,实非上上之策,若君避吾若洪水猛兽,此情此意,痛不欲生。
故吾悲吾泣,吾痛吾哀,悲吾之情,泣吾之恋,痛吾之心,哀吾之流年恍若虚度。恍若山中之红杏,几堪自赏。
凄然枉然,皆因吾从未如实相告。嘈嘈切切庸庸碌碌只为见君一面,无论身在何方。
牌局之招而招之既来,觥筹之约而不敢稍加推辞。而君待我何?以公为由推而不往,却与闲人私笑打闹,更甚者,以身疲而推不出见,却玩笑于欢场之上。
吾凄然归于家中,抚心而自叹不如,但心难平,气难顺。想我红杏一生,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玉树临风心高气傲,何时甘愿拜与人之脚下!时难熬,故作次书以至君,只望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 关于感情的诗句李商隐古诗
关于感情的诗句李商隐古诗 1 李商隐的爱情诗句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重过圣女祠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霜 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赠刘司户
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
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后归魂。
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
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 李商隐有爱情诗有哪些
无题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闺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注释: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赏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
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
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
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题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五古 类别:未知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题二首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注释:莫愁:泛指少女。
典出梁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简析:第一首似写一位女性在怀思所爱。
写深夜难眠还在缝制罗帐,回忆起当时偶遇的情景。及写渴望和惆怅的心情,期待着有机缘能再相遇。
也可以从男性的角度作拟女方的解释。第二首,写少女醒后细品梦中的情景,必然若失,徒自伤感,并表示为了爱情甘愿受折磨,决心追求幸福。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这两首七律无题,内容都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都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
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第一首起联写女主人公深夜缝制罗帐。
凤尾香罗,是一种织有凤纹的薄罗;碧文圆顶,指有青碧花纹的圆顶罗帐。李商隐写诗特别讲求暗示,即使是律诗的起联,也往往不愿意写得过于明显直遂,留下一些内容让读者去玩索体味。
象这一联,就只写主人公在深夜做什么,而不点破这件事意味着什么,甚至连主人公的性别与身份都不作明确交代。我们通过“凤尾香罗”、“碧文圆顶”的字面和“夜深缝”的行动,可以推知主人公大概是一位幽居独处的闺中女子。
罗帐,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被用作男女好合的象征。在寂寥的长夜中默默地缝制罗帐的女主人公,大概正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会合的深情期待中吧。
接下来是女主人公的一段回忆,内容是她和意中人一次偶然的相遇——“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对方驱车匆匆走过,自己因为羞涩,用团扇遮面,虽相见而未及通一语。
从上下文描写的情况看,这次相遇不象是初次邂逅,而是“断无消息”之前的最后一次照面。否则,不可能有深夜缝制罗帐,期待会合的举动。
正因为是最后一次未通言语的相遇,在长期得不到对方音讯的今天回忆往事,就越发感到失去那次机缘的可惜,而那次相遇的情景也就越加清晰而深刻地留在记忆中。所以这一联不只是描绘了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一个难忘的片断,而且曲折地表达了她在追思往事时那种惋惜、怅惘而又深情地加以回味的复杂心理。
起联与颔联之间,在情节上有很大的跳跃,最后一次照面之前的许多情事(比如她和对方如何结识、相爱等)统统省略了。颈联写别后的相思寂寥。
和上联通过一个富于戏剧性的片断表现瞬间的情绪不同,这一联却是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概括地抒写一个较长时期中的生活和感情,具有更浓郁的抒情气氛和象征暗示色彩。两句是说,自从那次匆匆相遇之后,对方便绝无音讯。
已经有多少次独自伴着逐渐黯淡下去的残灯度过寂寥的不眠之夜,眼下又是石榴花红的季节了。“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寸相思一寸灰”,那黯淡的残灯,不只是渲染了长夜寂寥的气氛,而且它本身就仿佛是女主人公相思无望情绪的外化与象征。
石榴花红的季节,春天已经消逝了。在寂寞的期待中,石榴花红给她带来的也许是流光易逝、青春虚度的怅惘与伤感吧?“金烬暗”、“石榴红”,仿佛。
3 有哪些关于感情的古诗
爱情--在古诗词中经典 速溶时代的快餐文化主流下,爱情似乎也难逃厄运,月上柳梢人约黄昏的烂漫温情,或许早为新新人类所不耻。
但是,正是古典文学里丰富的爱情诗篇,才最能淋漓尽致再现男女相互咏歌的绝美眷恋!漫长的中国诗词历史,淀积众多极具思想意蕴和艺术特色的爱情诗歌。 在标志着中国文学史光辉起点的《诗经》中,占数最多的首当其冲就是关于人性婚恋情感话题的诗篇。
这时代的“情诗”大都是言情者诚挚、热烈、朴素、健康的率真表白,那个尚无禁锢的时代,爱情里所有的忧喜得失、悲欢离合都在其情诗里得以人性化的生动体现。 《木瓜》(《诗经。
卫风》)中~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之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乍看起来,此诗内容简单,但细细揣度,男女赠达颇有韵味。《诗经》描写爱情诗篇中,女子主动的比男子更多些。
因此,可以说,在〈诗经〉时代,“男女授受不亲”,“父母之命,媒妁之约”的礼教在民间尚未达到封建社会那样顽固。此诗通过相互赠物的描写,用复沓反复歌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姑娘小伙永结情好的意愿。
语直情浓,辞浅意深。 〈采葛〉(>)中一连3个复沓~。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只一字之变,但时间的不断延长,却彰显空间的隔阻反而让爱情更深邃眷眷。深切的思念之情,得以彻底地抒发。
而这一日不见如三月、三秋、三岁之比喻,语浅意深,竟被后人表达思念之情广为引用,直到今天,还有什么可以与之相媲美的火热爱情向往呢?! 汉乐府>篇,一气连举五件不可能之事来发誓,表达除非天地合并、世界毁灭,爱情不会终止,“没命成灰土,终不罢相怜”,“要休且待青山灿”的坚贞不渝的感情誓言。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实在是古今情诗之奇作,不同凡响,声情顽艳! >是汉乐府又一杰出代表作,该诗以长达三百五十余句,一千七百多字的篇幅,展现在旧礼教压制下刘兰芝、焦仲卿悲剧婚姻,热情讴歌了忠于爱情的美好品格。刘兰芝的可贵,在于为了爱情,不惧专横,不为荣华所动 ,甚至不惜以死全身,捍卫崇高爱情。
这也正是她的悲剧所在,面对当时无可抗拒的残酷命运,她所能运用的唯一武器,就是爱情了。宁为玉碎的闪光人性觉悟,使该诗“悲情之绝唱”的悲剧色彩,具有无与伦比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
千载之后,读之犹面容鲜活、栩栩如生。 在交通不甚发达的时代,古人最怕离别,“悲莫悲兮生别离”的黯然消魂之痛难以排遣。
离别安可在再,而我更重之。佳人不相见,明月空在帷。
共衔满堂酌,独敛向隅眉。中心乱如雪,宁知有所思。
刘绘的《有所思》是别离情绪的代表之作。月照空床,最可以抒发孤栖独处之愁绪。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帷”,月光越是明亮,就越能引起离人月圆人缺的愁情。长空乱如雪的思念心绪,把游子的深沉愁思和盘脱出,读罢余音袅袅,言尽意犹,心潮起伏不已! 以西晋潘岳为发端,大量“忆内”、“寄内”、“悼亡”的优秀爱情诗作相继涌现。
元缜的《遣悲怀》。
唯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而李商隐的《无题》叹出了“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伤别之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多无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王维凄然悲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豪放如苏轼,也曾感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离别已使人黯然伤神,难以相见的离别就更加让人惆怅无奈。
李商隐开句的一个“难”字,云千重,水千重,人在重重山水中,那份重重叠叠而又难以言说的情感波动,道出人间至恋深情。春蚕吐丝,死而方尽,“丝”“思”谐音;蜡炬燃尽,其泪方干,“泪”“泪”同义,表达了两情相思、丝丝不断,一腔纯情、至死方休的不渝真情。
凄恻精诚,感人至深。 李商隐一生的悲剧命运和其婚姻密切相关。
他因娶“李党”之人王茂元之女为妻而得罪了“牛党”中的令狐父子等人,从此遭到排抑,仕途潦倒。尽管如此,他对王氏始终情深意笃。
王氏生前,诗人对她思念如渴,恩爱不绝;死后,对她悼念不忘,深情如往。 理智一点说,爱情并不都是甜蜜的,爱情带给人的往往是痛苦和欢乐一样多。
正如恩格斯说:“痛苦中最高尚的,最强烈的和最个人的——乃是爱情的痛苦。”如此~有多少痛苦,才有多少欢乐,在痛苦和欢乐的共振点上,才造就真正的爱情,也造就真正的艺术。
经典爱情古诗词大搜捕 我愿与君相知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汉 ;卓文君〈白头吟〉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
4 关于爱情的古诗
我愿与君相知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汉 ;卓文君〈白头吟〉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元稹〈离思〉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 ;刘禹锡《竹枝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唐;李商隐〈无题〉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赠别〉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 杜秋娘〈金缕衣〉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清平调之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凤栖桐》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李煜 《更漏子 金雀钗》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朱淑真〈山查子〉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司马光〈西江月〉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玉楼春〉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生〈千秋岁〉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多情自古伤离别。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虞美人〉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秦观〈鹊桥〉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元徐再思《蟾宫曲春情》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清;史清《溪佚题》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曹雪芹《红楼梦》
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民国;梁启超
几次细思量
情愿相思苦! 胡适〈生查子〉
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宋;欧杨修《玉楼春》
哎!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古人云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提到“苏州园林”,不少人脑中会自然浮出想象:踏过碧泉一池、堆叠山石,漫步亭台轩榭、曲径长廊,手捧一盏香茗,便可倚楼听雨、品闻花香。
始于春秋,盛于明清,苏州园林从古至今是诗意江南的代表。历经千百年风雨洗礼,苏州城内目前尚存100多座古典园林,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9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置身坐落在苏州市中心的园林庭院,顿感清幽闲适,让人“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走走停停,游人难免心生困惑:在自然风光匮乏的闹市,苏州园林是如何实现可赏、可游、可居的?
三万顷太湖裁一角,七十二山峰剪一片,集山川城郭于一园内,这便是苏州园林。
(小标题)“咫尺乾坤”
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阖闾称雄一方,下令大夫伍子胥造阖闾大城,苏州建城史由此展开。此后吴国王室兴建夏驾湖、姑苏台等大量苑囿别馆,开启姑苏城内造皇家花园的传统。随着战火纷争,如今留存下来的多是宋元明清时期士绅官贾的私家庭院。
初春时节,位于苏州城东南隅的网师园内暗香浮动。这座占地约8亩的园林,是江南中小型园林的典范,被誉为“小园极则”。洞门前、花窗下、假山旁,腊梅与园林景致搭配成趣,移步换景,让人不禁感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雅致的园林之景源于太湖山水。北宋末年徽宗皇帝赵佶,下令征集太湖花木湖石,后运到汴京(今河南开封)开造园林。此事由苏州人朱勔负责办理,他借机敲诈勒索,到处搜寻奇石异卉,这就是 历史 上的“花石纲”事件。据传如今苏州织造府遗址的瑞云峰,正是当时征集后未运走的“花石纲”遗物。
园林的精巧更与匠人技艺密不可分。永乐年间,主持建设北京故宫的蒯祥就是苏州香山人,香山匠师手艺精绝,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于香山”的美誉,而苏州古典园林多出于“香山帮”之手。
“山石、花木、建筑、水景是造园的四大核心要素,造园者将这些要素相互交织,构成数不尽的斑斓组合,让园林层次错落有致,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苏州园林博物馆馆长薛志坚介绍。
正如作家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一文中所说,“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成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里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始建于明代的拙政园,是当今苏州面积最大的园林,由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人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上拓建而成。名著《红楼梦》的诞生与拙政园不无瓜葛,相传康熙年间曹雪芹出生于园内,少年时常在园中徜徉,书中大观园的许多景致描写便取材于拙政园。
站在最能代表拙政园特色的中花园内,能见以挖池堆山方式筑成的三座小岛,水流潺潺,树木层叠,给人“曲径通幽”之感。拙政园管理处副主任程洪福表示,拙政园东西向较长,而南北直线距离仅50米,造园者通过石桥、水面、小岛等细节,将整个园林分割成多个空间,由此实现“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效果。
拙政园内诸多庭院以白色墙体为背景,点缀少许竹子和石头,留下或多或少的空白。而在相隔不远的古城园林集聚地带,坐落着由知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步入其间,仿佛也能感受到观园之趣。
同拙政园一样,苏州博物馆新馆也选取白色为建筑主色调,辅以适当黑与灰,好似中国画的白描。整体以水池为中心,北部以拙政园院墙为界,所有展厅流线皆围水而设,像是为追求古典园林意境而造,以“神似而非形似”的方式传承了园林艺术的 历史 文脉。
(小标题)“天人合一”
清朝咸丰末年,一场兵燹突降苏州。战火连绵10余公里,从城西运河畔一直烧到阊门城下,往日繁华的商贾集市尽数化作一片焦土。而在烟尘笼罩的城墙外,一座精美的园林竟岿然独存,令人惊叹。这座园林由明代苏州人刘恕所得,被称为“刘园”,但后人因其逃脱兵祸奇迹留存,逐渐冠之以“留园”。
步入留园,可以感受到刘氏的格调。据 历史 记载,刘恕“无声色之好,惟性嗜花石”,他自刻闲章“寄傲一十二峰之间”,又自号“一十二峰啸客”。如今在园内能觅得刘恕费心搜罗的奇石十二峰,山石形态原始粗犷,透露出他不喜雕琢的自然情趣。
在学者王稼句眼里,“园林如画、如书,是需要好好读的”。年逾古稀的苏州居民李阿成对此很有心得,他在老城区数个园林周边生活了40余年。“城内人口多,自然风光少,苏州园林就是人们对自然的向往,是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创造。”李阿成说。
李阿成的观察,反映了苏州园林背后中国古典哲学“天人合一”的理念,即万物与人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依托这种理念,叠山理水、建筑花木不只供人欣赏,还在园内营造出可寄情于物,调动全身感官与自然交流的环境氛围。
比如拙政园、留园等园林内随处可见的圆形洞门,是模仿天上圆月而筑,寄托了古今国人对圆满生活的诗意情结。再譬如作家郁达夫在《苏州烟雨季》中所述,烟雨朦胧的园林,不仅有雨滴空阶的浪漫,也让人感受到那份“远离尘嚣、风雅自得”。
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取名也意在自然情深。拙政园有“兰雪堂”,取自李白的“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留园洞门“又一村”,取自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网师园“月到风来亭”则取意宋人邵雍的诗句“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若是清风徐来,临风赏月,犹如游于世外桃源。
沿池碧桃垂柳、石凳成排,隔水可见驳岸嶙峋、古亭飞檐,这便是苏州现存园林中 历史 最悠久的沧浪亭。沧浪亭始为宋代文人苏舜钦的私家花园,苏舜钦是范仲淹、欧阳修的知心好友,属于主张革新一派,因被朝中官员弹劾罢去官职隐居苏州,花四万贯钱买地造了沧浪亭。
欧阳修遂作《沧浪亭》长诗,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而后沧浪亭中就此句以及苏舜钦的《过苏州》一诗中“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各取一句,集成“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一则对联,向后人展现淡泊明志、闲适自得的心境。
(小标题)“诗与远方”
清同治十二年,常州人盛康买下躲过劫波的“刘园”,并正式改名为“留园”,在《申报》刊登了园林易名的消息。几年后,盛家又登报称:“留园修葺一新,本月初二开栅放人游览,三日内不取分文,初五起每人游园收钱七十文,以抵日后园中的修理之费。”这一创收的营销策略,令游园者自此络绎不绝。
春赏牡丹、夏日观荷、秋闻桂香、冬品寒梅,一座座私家园林的对外开放,彻底解放了世人的诗意志趣,品味园林更成为当代苏州人美好生活的写照。“除了四时之景不同,在苏州园林观景能体验一步一景。”薛志坚说,比如站在网师园内,只要走过一扇门宇,就能看到三种截然不同的美景。
入夜时分,踏着青砖石板来到沧浪亭,实景版昆曲《浮生六记》正在上演。演员们移步换景,演绎诗意的苏式生活,观众们紧紧跟随,聆听吴侬软语。“曲高”却不“和寡”,沧浪亭内一有演出,几乎场场人气爆棚。
从精神层面“诗意”空间的充盈,可看出造园智慧的外化。比如苏州提倡从“苏州园林”迈向“园林苏州”,通过在古城中见缝插绿,让市民出行500米以内即步入绿色空间。“城市建设应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副局长邵雷说。
西方园林在造园中,多强调人的意志和秩序,可见大面积人工草坪、修剪过的绿篱、喷泉以及对称式布局等。而中国园林更强调自然肌理和形态,如对太湖石讲究“漏瘦皱透”,对跌水讲究蜿蜒自然,对古树讲究盘根错节,倚势而植。
1899年,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踏入中国搜集、引种花卉植物。经过多年寻访游历,他沉醉于各地独具特色的花卉和园林,写下著作《中国——园林之母》,让中式园林享誉世界。
2020年10月,美国洛杉矶亨廷顿图书馆内的流芳园扩建后对外开放。这座海外规模最大、最完整的苏州园林占地72亩,拥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楹联抱柱,被称为拙政园的“姊妹园”。“己心妩媚,则世间妩媚。”苏州园林早已摒弃孤芳自赏,类似流芳园的复刻版屡屡“漂洋过海”,让这份璀璨的中华文化与世共享。
网师园内有一处“殿春簃”,是匠心独运的景致。三扇后窗外分别栽种芭蕉、竹子和腊梅,象征夏秋冬三季,而门匾上的“殿春”指代春末开花的芍药花,合在一起,便是四季,可谓自然与人文的绝妙结合。
而早在40多年前,以“殿春簃”为蓝本建造的“明轩”便走出国门,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落成,成为首个出口海外的中国园林。到如今,50余座苏州园林及模型在世界各处落地生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