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卡,藏语译为祥瑞平坦的地方。因其人与自然和谐,慕名而来,其中主角之一便是呆萌可爱的旱獭,当地人又称之为雪猪儿。
莫斯卡村海拔3900米,被三座神山环抱,集雪山、森林、草原、冰河、海子为一体,距丹巴县城100公里。
若想要徒步进村,首先需坐车到达丹东乡(海拔3336米),穿越金龙山的原始森林,翻过海拔4646米的金龙山垭口,共需徒步约35公里的土路即可到达。
莫斯卡徒步可以说是我最狼狈的一次经历,本打算和朋友反穿长穿毕,结果毕棚沟工作人员说啥都不许我们穿越,无奈之下只好执行planB,来到了丹巴,攻略这神奇的村落。
耿直的丹东大哥允许我们在他家屋顶露营,晚上视野非常开阔。第二日一早在他家吃过早饭便兴奋得踏上了徒步之路。本想着路程不远,一天便可以轻松到达,于是在到达金龙山垭口前的一段路便走走停停拍拍,玩得不亦乐乎。在翻垭口时,我们为了穿近道,便跟着电线杆前进,走到垭口时,已是下午近晚了。
虽然已经很累了,但想着翻过垭口应该就要到目的地了,力量便不由分说得涌现出来,继续前进,可走了一两个小时,天已经快要黑了,确不见任何快到的迹象,反而是在路上看到了许多深深的猫科动物的脚印(后来村民们说是狼群),氛围瞬间紧张起来了,又走了一两个小时,天已经黑了,只能勉强看见路,幸好为了以防万一准备好了强光手电,这下排上了大用途。正所谓祸不单行,在一次次期待落空之后,天上竟下起了冰雹,随后是大雨,由于太累了,完全顾不上去拿背包里的雨衣,只靠着冲锋衣防着,可雨势之大,不一会儿便渗透进去,直至内裤都无一寸干的地方。
就这样在几乎绝望中行进着,手电筒也慢慢没电了,雨还意犹未尽得下着,时间已是晚上10点左右,想着在高原地区,全身湿透,后果将会何其严重。大家内心都是崩溃的,可还是互相调配安慰这前行,这时,一声狗吠打破了这沉重的氛围,可想而知此时这狗吠是那么的动听,我们并没有说什么,只是不约而同得加快了步伐,没走几步,便听见了前方有一人在呼唤我们。
后来到了村民家才知道,之前有人在路上看到我们了,得知还有人没到达目的地,便早早得在村口等着,当时我们已经感动的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对于不认识的人,完全没有过任何联系,仅仅凭证遇到人的一句话,便在冰冷的雨中等候那么久,其民风之纯朴可想而知。
她将我们领到他们家后,便赶紧升起了火,不一会儿整个房间都暖和了,我们脱下湿透的衣服,放下行李,坐在活口瑟瑟发抖。同家主聊了会儿天,吃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便在家主的安排下睡下了。
第二天睡到了自然醒,想到昨晚在高原雨中徒步好几个小时,全身湿透,就有些后怕,于是试着起来活动了一下,居然没有一点不适的反应(看来我身体还可以嘛),挂在厨房兼客厅的衣服都干了,只是随身行李忘了拿出来,都还湿着并结了冰。
吃了个迟迟的早餐,确认身体完全没事儿后,便提着相机冲向村庄,来到了一片山坡,晒着太阳,静静得等着可爱的雪猪儿放下戒心出来。
莫斯卡不仅可以徒步进入,也有大路,由于是土路,所以一般只有越野车可以进入,偶然见我们认识了自驾游进来的两夫妻,聊得甚是投缘,便想约第二天骑马去看那美丽的海子。
后来也顺理成章得做他们的车出了这莫斯卡净土,两人对我们非常好,本想回到丹巴后请他们吃顿饭以感谢他们的顺带。可没想到还强行被请客了一次,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也只有感谢了。
旅行中,总是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收获这许许多多的感动,很多人虽然只有一面之缘,对人的影响确实巨大的。对于给予了我帮助的人们,我能做的不是执着于报答或者不舍,因为旅途中总是伴随着分分合合,大家今天相遇,兴趣相投,但明日便会离去,此生都可能不会再次相遇。所以需要做的应该是传递,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以此报恩。
如果你曾读过19世纪美国作家、自然主义者亨利·戴维·梭罗的《瓦尔登湖》,你会明白在这本18篇体量的散文集中,详细记录了自1845年7月至1847年9月,26个月的时间里,在四季循环更替的过程中,梭罗每一次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疗愈,以及调整过后再次渴望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几经循环,最终得以实现……
时至今日,许多人提起这本书以及梭罗的这段经历,最常用的一个字眼仍然是“治愈”。在这本书里,梭罗教会了人们怎样明智地生活,鲜活地思考。他对生活的追求,可以用那几个醒目的大字“简朴、简朴、简朴”来概括。他的一生几乎放弃了所有物质上的享受,成功实现了自己关于简单生活、而不为谋生所累的目标,成为了一个彻底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纯粹的自然环境保护者。不仅如此,梭罗对“简朴”这个概念也作出了自己的解释:“世上有两种简朴,一种是近乎愚昧的简朴,另一种是明智的简朴。智者的生活方式,是外在简朴而内涵丰富。野人的生活方式则是内外都简朴。”
无独有偶,两百年后的今天,在前知名传统媒体人沈颢以其亲身经历写就的日记体随笔《万水千山》中,事无巨细记录了自己从2019年7月意识到即将到来的抑郁症困扰时,为了对抗潜在的抑郁,沈颢只身去了青藏高原做公益义工的一个月。对此,沈颢在封面上寄语:“我爬过很少的山,越过很少的水,但我总以为已经历了万水千山”。
这是一个世外桃花般的所在,这里有一片海一样静谧的湖泊,高低起伏的山,连绵不断的草原,草原上有成群的野兽在奔跑,蓝色的湖泊上时不时有飞鸟划过,抬头便能看到可治愈万物的纯净天空,并收获了几位足以让他受益终的,从陌生到熟悉、志趣相投的朋友。
一个永远热泪盈眶的有故事的知名媒体人,一个致力于沱沱河长江水源自然保护的公益事业创始人,一个来此做鸟类研究的中科院女研究生,一个热爱生活的家族坐拥24万亩牧场的藏语言文学系毕业生,四个人在这片与世隔绝的高原上几乎朝夕相处,这期间会产生怎样的物理碰撞和火花?
海拔近五千米的高原上,沈颢住在班德湖观测站的一只集装箱里,除了日常缺氧,这里没有手机信号,人烟稀少,极度缺水,一日三餐要自己动手,所有厨余和日常垃圾要分类带下山或就地掩埋,只有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不止如此,时常还伴随着极端恶劣天气以及野生动物出没可能带来的意外风险。但就是在这种艰苦的原生态条件下,反而愈发衬托出高原上“太阳、明月、星星、云彩、风暴、彩虹”的光辉,以及义工们俭朴生活的快乐,还有那些来去匆匆的过客,沈颢用简单的食材用心为他们料理饭菜,看着他们吃得一脸幸福的样子,自己的内心仿佛也充满了被治愈的喜乐。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把这本书视为一本有关野生动物与生态保护的读物。这里有宛若乌云影子的渡鸦、扑动翅膀时如西班牙舞女的裙子般的高傲德胜鸟、喜欢在通天河游泳的白唇鹿、总是有意无意闯入藏民家的棕熊、成群结队觅食的斑头雁、接吻的旱獭、时刻充满警惕的草原狼、藏野驴,雪豹、藏狐、小赤狐、秃鹫,以及被人熟知的藏羚羊、雪豹、岩羊,草原狼、斑头雁等多种野生珍稀保护动物。
一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有时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以老杨来说,这位一头花白长发、一脸络腮胡子的生态水源保护人此前与沈颢曾有过一面之缘,但在格尔木驿站相遇时,二人都没有提及曾经的过往。那么,二十年前初次邂逅的他们,有着怎样的故事?此后一个月的日子里,烟酒不沾的老杨在沈颢精心料理的饭菜滋养下,他们的人生又会产生怎样的交集?
关于书中另一位灵魂人物吐旦,沈颢对他的着墨无疑是最多的。这位青海大学藏语言文学系毕业的藏族青年,传统藏族男主外、女主内风俗的践行者,家族经营着一个在沈颢看来如同世界首富般巨大的天然牧场,却也甘愿忍受高原上清苦的生活,一杯埃塞俄比亚花魁咖啡、一瓶黑皮诺红酒,一盘藏式酸奶拌苹果,几样简单的饭菜都能让他开怀大笑。或许,这就是所谓纯粹到极致的简单人生吧!
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各种人际关系也是个很难描述的事情。由此导致的抑郁症是个屡见不鲜的话题。总有人问,我们为什么需要自我治愈?在此,笔者欲借俄国大文豪普希金的一首诗作为本文结尾,以飨读者:“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我是地地道道的四川人,如果说四川有个地方我从没听说过,去了以后却一眼万年,这个地方一定是郎木寺镇。
准确地说郎木寺镇只有一半属于四川,她嵌在四川和甘肃的交界线上,由白龙江将小镇一分为二。白龙江以北隶属甘肃碌曲县,以南则隶属四川若尔盖县。要去到郎木寺镇并不容易。载着父母从四川内江市出发,沿着怒吼的岷江途经汶川、茂县抵达松潘,然后再走过若尔盖草原。一路山重水复,海拔陡增近四千米。城市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是陡岩峭壁,接着山麓粗犷的线条愈发柔和,化作碧波起伏的若尔盖草原,幽蓝的海子明镜般嵌在碧草间,如诗如画。随后草原的波涛越涌越高,再次还原成连绵的山峦。沿着山路开进山谷,郎木寺静卧于此,以群山为怀,云雾为被,静谧得如同熟睡一般。是啊,她那么沉静,怎能轻易被世人找到呢?同在四川,她却像远在天边。
郎木寺镇海拔3700米,一场雨后,云雾浮聚在市肆间,步行其中,触手可及,伸长自拍杆就可以在云上捣个孔,高原天空浓烈的蓝瞬时流淌了下来。层层叠叠的二三层小楼将街道切分开来,鳞次栉比的小店就开在这些小楼中。牦牛肉干、牦牛酸奶、青稞酒、民族饰品、川菜馆、藏餐馆……挂上颜色各异的招牌,汉语的、藏语的,小小的镇就这么丰富了起来。虽远不及大都市的步行街繁华,却有一种久违的烟火气,让人不知不觉地就静下心来,东逛逛西看看。
买一杯牦牛酸奶,边走边用勺子舀着吃。现做的牦牛酸奶口感馥郁浓厚,加入一点点糖,奶的醇香就在口中绽放开来。回家后又订购了几次牦牛酸奶,始终觉得没有那个味道。后来想想,原来是少一味配料——周遭的氛围。每一勺牦牛酸奶都要蘸一蘸周遭的空气或者舀一勺云,那种高原独有的香便才有了。所以旅途中,很多遇见都是一期一会的事,不必刻意挽留或寻回,让记忆存放它们最美好的样子。
镇上的街道不长,不知是地理环境造就还是刻意设计,无论朝着哪个方向,走到尽头都能与苍翠的山峦相遇。返璞归真,也许正是人与人的殊途同归。郎木寺清真寺与达仓纳摩格尔底寺(郎木寺四川寺院)静静地对望,清真寺的月牙塔尖与佛殿的金色檐矢相互映照,正如做礼拜的信徒与路过的的阿卡彼此点头问候一样,在小镇和睦包容的氛围中,两座风格迥异的建筑的存在显得特别和谐,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信仰的执著,宗教有别,善意却无界。
白龙江穿过达仓纳摩格尔底寺奔涌着。跟想象中气势磅礴,有如蛟龙的大江不同,白龙江仅有两米宽,但作为嘉陵江的主源之一,除了宽度,它符合“江”所有的属性,生气勃勃,湍急而辽远。这条窄窄的江道以郎木寺为源头,竟奔流而下576公里,终在四川广元汇入嘉陵江。正如开头所说,甘肃和四川就分布于两米宽的白龙江两边,一个箭步就能完成省界的跨越。其实界限本由人设定,最难跨越的界限无非是芥蒂和隔阂。在包容与和善中,跨过空间也好,任何阻隔也好,大概都能像跨过这窄窄的江水一样。
作为一个非佛教徒,甚至对佛教知之甚少的俗人,来到佛教寺院能看什么?达仓纳摩格尔底寺给出了最好的答案。达仓纳摩格尔底寺被自然环抱,一走进去,目光自然而然地被延绵的深红色院墙吸引了过去。身着酒红色僧袍的阿卡徐行于院墙下,他们的身影让寺院特有的色调鲜活起来,仿佛他们也是景致的一部分。视线随着阿卡从容的步态移动,听觉和思绪就能被悠长的诵经声和佛钟声填满,心境也开始空灵起来。
达仓纳摩格尔底寺是四川阿坝地区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之一。清朝乾隆年间,第五世格尔底仁波切在郎木寺建造了首座佛殿,在历经近三个世纪后,这位活佛依然盘坐于寺院中,以真身舍利的方式。我小心翼翼地向阿卡们请教关于真身舍利的信息,他们谈起近三百岁的活佛轻松自然,就像他依然是生活在寺院中那位最德高望重的长老一样。作为普通游客,我无法瞻仰珍贵的真身法体,但在阿卡们的言语间,他活了过来。对于虔诚的阿卡来说,他从未离开过,他的肉身是安多藏区 历史 最长,保存最完好的真身舍利。而由他建造的这座壮丽的佛殿承载了他最笃定的信仰,在历经近三百年后依然屹立不倒,保持着最初的样子。一个私人导游正在向他的游客大谈“肉身不腐”的科学原理,我本想站在旁边多听一会儿,但忍不住厌恶地走开了。信仰无需解释,人说不准就会走到科学的迷茫之处或命运的混沌之点,还是为那时蓄积一点力量吧。
瑰丽的大雄宝殿外,转经筒似乎从未停止过转动。转经筒上刻着经文,对于藏传佛教的信徒而言,转经筒每转动一次就相当于诵经一次。在藏传佛教格鲁教派中,转经筒是顺时针旋转的,而另一教派苯教则是相反方向。我边走边录着视频解说,一位年迈的信徒从镜头中走过,我不好意思地收起了手机,没想到他微笑着朝我挥了挥手,走到转经筒前,一边默念着经文一边转动着轮架。他耐心地排在游客的队伍中,面容平静而虔诚,有游客转动经筒的方向错了,他就默默地拨正。待到转完最后一个转经筒时,他再次转过头来挥手跟我告别,脸上又恢复了原有的俏皮表情。把这份仪式作为日常的一部分,也许没有比这更虔诚的信仰了。
寺院后面,纳摩大峡谷一线天的山谷中森林蓊郁,云雾氤氲。难以分清这到底是自然的云雾还是寺院的煨桑。寺院与峡谷没有界限,从寺院到自然的过渡是如此的自然而然,因为心境始终被沉静与敬畏填满。这大概就是信仰的力量和大自然的力量的共通之处。郎木寺镇以寺为名,而这座小镇本身与自然的关系也如同这座寺院一样。自然把郎木寺镇揽于怀中,而小镇则把自然装在心里。小小的镇有大大的胸怀,在这里,人们不会因不同宗教、不同民族或不同国籍而心怀芥蒂,反而和谐地构成了这座小镇最丰富的色彩、最丰饶的心魂。有人说郎木寺镇是东方的小瑞士,但在我看来,郎木寺镇从未想过要模仿谁,她是四川乃至世界独一无二的存在,她隐逸于山重水复之后,在包容和接纳中,让无论是慕名而来还是偶然邂逅的人都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01
喀喇昆仑高原上的浪漫时刻
喀喇昆仑高原承载了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
喀喇昆仑高原因其平均5000米以上的海拔被称为“地球之巅”,但是,强烈的紫外线、稀薄的氧气、30 的昼夜温差和时不时带来挑战的暴风雪或泥石流,使其成为令人望而止步的“人间险境”。
但是,每当夜幕降临,那片冰冷的土地上却绽放着浪漫而热烈的花朵。
那是驻守在祖国西部边境的战士们和隔着一整个银河陪伴着戍边战士的三位航天员一起浇灌的浪漫之花。
寒夜漫漫,陪伴着戍边战士的只有那满天繁星,而其中最亮的一颗就是载着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三位航天员的中国空间站。
每天,当中国空间站从喀喇昆仑高原哨卡的上空掠过,戍边战士们便会对其敬礼,注视着那颗“夜空中最亮的星”,直到它慢慢淡出视线。
戍边战士帕肉克将这浪漫的一幕,原原本本地印在了高原的石头上。
学过美术的帕肉克,常常把在高原上看到的美景画在石头上,而这次他不仅将戍边战士们与三位航天员的浪漫邂逅画下来,还特意挑了个心形的石头为三位航天员画了肖像画,正所谓“磐石无转移”,他用自己的方式将这份浪漫留存了下来。
帕肉克在石画后面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地球上,我与你最近”。
远在空间站的三位航天员若是能知道驻守在“地球之巅”的戍边战士们在注视着他们,与他们一同度过漫漫长夜,相信多多少少会成为他们的慰藉。
“不同的岗位,相同的使命”,就如戍边战士马黎明所说。
那片星河璀璨的天空和那片冰冷而又热烈的高原都在见证着这群为祖国不懈奋斗的英雄们的浪漫相遇。
02
致敬——别样芳华
作为世纪宝宝的零零后,已经可以担起肩上的重任,以戍边者的身份和身经百战的战士们一起守卫祖国了。
在这群队伍中,有一抹不一样的迷彩蓝,她们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喀喇昆仑女兵。
初春时节,海拔5300多米的高原依旧冰封雪。
有一群20岁出头的姑娘,在最美的年纪用青春守护着祖国的边疆。
对于新入伍的 汽车 女兵而言,她面临的是沿途暴风雪的侵扰,海拔5000米以上的路段,长达100多公里的冰山,这一路上艰险莫测,她们凭着毅力和老兵的指引,跨越了一道道坎坷。
训练场上,她们摸爬滚打、步履铿锵。
平凡岗位上,她们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军营中,她们完成了从女孩到女战士的蜕变。
她们将个人梦与强军梦紧紧相连,在高原这片热土上,用拼搏的姿态致敬她们的别样芳华。
03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喀喇昆仑高原承载了中国军人严守边防的决心!
两年前,同样在这片土地,几位年轻的战士用生命守住了国家的底线。
他们是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肖思远、王焯然。
外军公然地越线挑衅,甚至占着人数优势攻击他们,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
团长祁发宝率先站出来,却因受到敌人的攻击而深受重伤。
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和肖思远都在敌人的重重围攻之下英勇牺牲,而战士王焯然却在前往支援的路上,为了营救被冲入冰河的战友,壮烈牺牲。
那片高原见证了他们的英勇无畏,见证了他们保卫祖国直到最后一刻的决心。
喀喇昆仑高原一直都在那里,静静地为我们记录着这群英雄们的故事。
它看到过经历严酷的训练而日益强大的他们;
它也看到过安静地坐在一边拿起画笔在石头上画出绝美风景的他们;
它看到过紧握着枪一动不动地站哨的他们,它也见证过看到掠过天际的空间站时自豪的他们;
它看到过面对敌人的猛烈攻击也毫不退缩的他们,它也看到过像孩子般微笑的他们。
它一次次告诉我们,这群英雄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用赤诚的决心守卫我们的祖国、守卫我们的家。
那片高原离太阳最近,却一点也接收不到太阳的热量,因为那里几乎寸草不生。
但是那里依然绽放着浪漫而热烈的花朵,用战士们的赤子之心与滚烫的热血浇灌的花朵!
-END-
周敏
今年夏天格外热。才七月初,全国不少城市的最高温度已经突破了四十摄氏度,比往年提前了近半个月。这时,最想看到的颜色,莫过于自带清凉感的蓝色了。
人类偏爱蓝色是有悠久 历史 的,蓝色令我们联想到大海的深邃,蓝天的辽远以及星空的宁静。除了清凉,蓝色还带给人们心理上深深的抚慰。
然而,蓝色却是自然界最稀有的颜色。在植物的花朵、动物的身上以及岩石中,蓝色都出奇地稀少。据统计,在近30万种已知的开花植物中,开蓝色花的植物只占不到10%。这是什么原因呢?
为什么自然界里,开蓝色花的植物那么少呢?该图摄于西藏。 阿珠 图
花朵的颜色与气味,是植物的“原始吸引力”,其功能与本质,都是提高对传粉动物的吸引力。蓝色花多盛放于高海拔地带,如我国的西南地区与青藏高原,且多为昆虫授粉的草本植物,其中的原因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浪漫——那是迫于生存压力演化出来的。
对植物来说,高寒地带的生存环境是极其严酷的:紫外光强,气候寒冷且变化无常,传粉昆虫也相对减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相关研究表明, 在高海拔地区,众多高山植物的传粉昆虫通常都是熊蜂 。
熊蜂对低温环境适应力强,却偏爱蓝色花,这迫使部分植物忽略合成蓝色色素的高额成本,开出蓝色花以确保授粉成功。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对传粉者的竞争压力可能是蓝色花的主要进化动力。
吸引传粉者完成授粉,从而结出果实,保证后代的繁衍,这就是植物开花唯一的目的。“崇尚简单,直抵目的,为自然造物之精髓。”——我想起了梭罗说过的这句话,真是精辟的总结。
此外,高原上日照强烈,植物需要积累更多的花青素来抵御紫外线,呈现在花瓣的颜色上面,就是蓝紫色。
现在,正是到西南地区与青藏高原观赏蓝色高山花卉的最佳时节。这些美丽出尘的蓝花,集中来自以下几个家族:
龙胆:高原蓝花的旗舰
龙胆科是“高山名花”三大家族之一(另外两个是杜鹃花科与报春花科),集中了高原上种类最多的蓝色花,堪称高原蓝花的旗舰。我国共有250种龙胆,大多数种类集中分布于西南地区,主要生长在高山流石滩、高山草甸和灌木丛中。
那些蓝沁沁的,就像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水一样的龙胆花,大都极其华丽,蓝色的花朵上常点缀着美丽的斑点或脉纹。它们常成片生长,像星星一样散落在高山草甸上,惹人遐思。
三歧龙胆(Gentiana trichotoma)是高山龙胆中极具辨识度的一种,因花序三歧分枝而得名。植株高约三十四厘米,花冠蓝色,狭漏斗形或漏斗形,上面有长短不一的细条纹;花萼倒锥形,花萼裂片大,直立或稍开展。
三歧龙胆,龙胆科龙胆属,花期7-9月。 本文除特别注明外均拍摄于川西高原的康定、金川等地,均为作者周敏 图
肾叶龙胆(Gentiana crassuloides)植株矮小铺散,基部多分枝,单花生于小枝顶端。它的花虽然很小,却蓝得非常讨人喜欢:花冠上部蓝色或蓝紫色,下部黄绿色,檐部五裂,裂片之间有边缘啮蚀形的褶,乍一看似乎有着十枚花裂片一样,这是龙胆的典型特征。对生的茎上部叶与直立的花萼裂片均为肾形。
肾叶龙胆,花期6-9月。
除了龙胆属,龙胆科的另一种明星植物是湿生扁蕾(Gentianopsis paludosa)。它的花单生于茎与分枝的顶端,花梗长且直立;整朵花有着丝绸般的光泽,宽筒状的花冠蓝得纯正而华丽,四枚花冠裂片下部的两侧有明显的细条裂齿。湿生扁蕾区别于同属种的特征主要是花萼,长为花冠之半,两对萼裂片近等长,内面一对裂片较宽,呈三角形。
湿生扁蕾,龙胆科扁蕾属,花期7-10月。
翠雀:成群嬉戏的蓝精灵
翠雀,光听这个名字你都大致能推测出它的样子:花是蓝色或蓝紫色的,拖着一只长长的尾巴(植物学上叫做“距”),像极了一只小鸟。这个特征,令它在众多的高原蓝花中有了极其鲜明的标志。
翠雀属是高原上另一个最具代表性的蓝花家族,清一色的高颜值。我国有100多种,大多数种分布在四川西部、云南北部与西藏东部的高山地区。
翠雀很容易亲近。在川西高原上,大路边就常能遇见。它们的茎细而高,疾风过处,成串的花便雀跃不已,就像一群聚在一起嬉戏的蓝精灵。
翠雀最奇特的地方,是大而艳丽的蓝色“花瓣”,其实是五枚花瓣状的萼片,那根长长的雀尾,就是由上萼片延伸出去的萼距。从正面看,花中心的两坨**或白色髯毛像极了两只眼睛,这是两枚退化雄蕊,真正的花瓣反倒很小。
大而艳丽的蓝色“花瓣”,其实是五枚花瓣状的萼片。
翠雀属的定种是公认的难,除了花的特征,还需要观察花序、花梗、小苞片、叶片等的特征及被毛情况,一个也不能少。展毛翠雀花(Delphinium kamaonense varglabrescens)是在海拔3700多米的金川情人海路边遇见的,主要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总状花序,每序有花十来朵;萼距水平开展,长于上萼片;退化雄蕊与萼片同色;腹面中央髯毛为**;小苞片位于花梗中部,花序轴与花梗均疏被毛。
展毛翠雀花,毛茛科翠雀属,花期6-8月。
党参与沙参:淡蓝色风铃
行走在高原上,总能看到很多大大小小的、花似铃铛的植物,大多是清雅的淡蓝色。它们大多是桔梗科的,党参或沙参。
党参属在我国约有40种,全国均产,但主产于西南各省区。大花党参(Codonopsis nervosa varmacrantha)是其中最美丽的一种,在高山草甸、云顶花海或是路边,都能看到它的花葶高高地伸出来,每枝上面只有一朵花,大如铜铃——党参属的学名“Codonopsis”,意思就是“钟形的”或“铃形的”;下垂的淡蓝色花冠先端五浅裂,裂片外部顶端被毛,外面有着蓝白色的脉纹。
辨识党参,茎的形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分类特征。茎直立或多少蔓生的,归臭参组,大花党参就属于这一组,其主茎上叶少而小,基部多分枝。花萼的特征也很重要,它的花萼筒部呈半球形,上面常有十条明显的辐射脉;花萼裂片5枚,裂片边缘向侧后卷叠,全面被毛——这是它与原变种脉花党参(Codonopsis nervosa)的主要区别。
大花党参,桔梗科党参属,花期7-10月。
甘孜沙参(Adenophora jasionifolia)是我在康定塔公大草原路边遇见的,成片成串的淡蓝色花朵在草丛中随风摇曳,见之心喜。它的花冠呈漏斗状,分裂可至花冠的一半,区别于沙参属相似种的特征之一是花萼常为灰色,花萼裂片边缘有多对瘤状小齿。
甘孜沙参,桔梗科沙参属,花期7-8月。
紫堇:青鸟不传云外信
生长于高山草甸的紫堇,以其独特的气质深受植物爱好者的青睐。特别是其中那些开蓝色花的,更是美得仿佛来自另一个不惹尘埃的世界。我国有350多种紫堇,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但以西南部最集中。
紫堇花形奇特,就像一只小鸟,紫堇属的学名“Corydalis”意思就是“云雀”。但凡长得像鸟雀的花,结构都异常复杂精巧:紫堇属的4枚花瓣,分为内外两轮;外轮的2枚分为上花瓣与下花瓣,上花瓣前端扩展成伸展的花瓣片,后部反向延长成直伸、上翘或下弯的距,跟下花瓣的形状通常不同。两侧内花瓣同形,先端粘合先端粘合在一起,把雄蕊与雌蕊全部包裹在里面。
上下花瓣与距的形态变化多姿,是辨识紫堇的最重要特征。曲花紫堇(Corydalis curviflora)的花呈亮蓝色,上花瓣的花瓣片为舟状宽卵形,先端具短尖,背部有鸡冠状突起,下花瓣宽倒卵形,先端圆,具短尖;距圆筒形,粗壮,末端向上弯曲。总状花序顶生,密集多花。
曲花紫堇,**科紫堇属,花期5-8月。
尖瓣紫堇(Corydalis oxypetala)也是顶生的总状花序,花瓣蓝色,上花瓣的花瓣片卵形,背部具矮鸡冠状突起;下花瓣长倒披针形,鸡冠状突起矮小;距近圆锥形。
尖瓣紫堇(Corydalis oxypetala),花期7-9月。南山摄于云南。
绿绒蒿:离“天堂”最近的花
绿绒蒿大概是最具传奇色彩的高原之花,它们可以在雪线附近绽放,因而被称为离“天堂”最近的花。绿绒蒿属有50多种,除1种产西欧外,其余均分布于东亚的中国一喜马拉雅地区。我国有40余种,集中分布于西南部。
绿绒蒿的花,跟它们所生长的高寒环境形成强烈反差。高原的生境对植物来说都是非常严酷的挑战,它们却开出了美得令人窒息的花——花瓣薄如蝉翼,吹弹可破,颜色更是纯净到极致,几如梦幻。难怪很多西方植物学家为它魂牵梦萦,称之为“喜马拉雅蓝**”。
绿绒蒿属里,开蓝色或蓝紫色花的有很多种,辨识它们的主要特征是花序形态与叶片的生长情况。总状绿绒蒿(Meconopsis racemosa)的叶基生及茎生,多朵花排列成具苞片的总状花序;花瓣5-8枚,天蓝色或蓝紫色。植株高20-50厘米,全株被坚硬而平展的硬刺。
总状绿绒蒿,**科绿绒蒿属,花期5-11月。摄于四川巴朗山。 陈湛 图
藿香叶绿绒蒿(Meconopsis betonicifolia)的蓝非常特别,是一种接近透明的天蓝色,很有梦幻气息。它的花瓣通常4-6枚,花序特别,3-6朵生于最上部茎生叶腋内;既有基生叶,也有茎生叶,最上部的茎生叶丛生成假轮生状。
藿香叶绿绒蒿,花期6-11月。摄于西藏。 阿珠 图
多刺绿绒蒿,花期6-9月。摄于西藏。 阿珠 图
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听到这个硬朗的名字,你能想像出它惊心动魄的美丽吗?它的一身上下都布满了坚硬而平展的刺:花单生于基生花葶上,花葶5-12或更多,密被平展的刺;植株高15-20厘米,叶全部基生,两面也都是硬刺。这些刚硬的刺,将它蓝紫色的花朵反衬得格外娇柔,也格外打动人心。
(作者周敏,资深媒体人,博物爱好者,参与编写《认识中国植物 西南分册》,个人公众号:植物上瘾者。 )
校对:丁晓
拨开帐篷,远处的白云躲进了山谷,抬起头望向天空,是一片深邃的蔚蓝
前方地上结满了白色的冰霜,海军在光影下闪展腾挪,驱散寒意,
后边山坡上阳光已渐渐照射下来,牦牛正安静的啃食着青草
沿着碎石溪流走向山脊,萧杀的寒意让人动作迟缓,
路旁的玛尼堆下,男人们正静静的守望
小跑的海军想在高海拔,尝试拍摄奔跑的力量,
我褪去衣物盘膝于云海前,感受这室外桃源的那缕初阳
云层翻滚,如梦如幻,烟云飘渺又似蓬莱仙岛
男神石头不失时机的按下快门,留下了影像,
下山时领队已做好了早餐,海哥喜食辣味,邀我再行烹制一锅面食,
吃完早点,整理好行装,在龙胆花盛开的草地上开始新一天的行程
在怪石嶙峋的山路间行走,不远处山顶上的积雪已清晰可见,经过峡谷间顿感寒意逼人,
前行的队员与扫尾中的领队,慢悠悠姑娘一如往常,亦步亦趋的前行,从向导那得知翻过前方的垭口,就是一路的下坡了,
转过几道弯,已看见经幡飘动的码尼堆,山脚下队员经过一段爬升,正在稍适休息,
4800米的海拔下,体力消耗得很快,有节奏的行走,控制出汗,才能持续的行走,这是在攀登雪山时得出的经验,也是必须重视的
(后记:10月6日,这条线路上,就因高原反应死亡一人,)
继续翻越前行,垭口再往前就是下坡了,骡马的队伍因为地域限制,也要在此分手了,告别连日来陪伴的向导瓜朱,以后的路就由呷洛村的帕让多丁做为向导带路了,
帕让多丁是个热情的小伙子,主动纯朴,常常挂着一脸憨厚的微笑,队员们都很喜欢他,希望多丁一如既往的保持真诚
告别瓜朱,收拾好行装继续上路,一路的下坡,欢快的行走着,
领队山鸡因为膝盖的关系对下坡一直很感冒,受其影响我也是慢慢悠悠的走着,
远处的雪山越来越近了,皑皑的白雪覆盖了整个山峰,高海拔的雪山是长年积雪不化的,夏冬的雪层根据海拔不同,只是雪线有所变化,雪山周围常常形成特有的小气候,一天内经历春夏秋冬的天气变化那是常事,时晴时雨,风雪冰雹,遇见了就是毕生难忘的
玛尼堆零星的堆砌在路边,添一块保佑路人平安吉祥,下撤到谷底,一条溪流穿行而过,越过溪流是一间石头堆砌的房子,也是马帮晚上的休息场所,在山坡上,最早到达的队员已经在休息,今晚的营地,就在这眼前神山脚下
海哥,军哥,慢悠悠姑娘却因为高原反应得厉害,准备直接下撤到镇上休息,喜哥放心不下便陪同一段,以防万一,(后话:回来途中,未带雨具,遇上突如袭来的暴雪,落下了重感冒)
气候多变的雪山,在搭好帐篷的同时下起了大雪,迎接我们的到来,与神山见面的方式是如此的特别
豆粒般大小雪花,顷刻间铺满了草地,白了帐篷,边上的骡马仍旧若无其事的啃食着青草,此时小伙伴们高兴坏了,有的在地上打滚,有的拍摄着嘴里却叽里呱啦的说个不停,队员们快乐的玩耍着,不一会雪便把天幕压低了许多,男神石头除着雪,顺带接了桶雪,准备起晚餐来,
领队山鸡将雪灌满炉子,开始烧水,
雨雪过后,已是晴空万里,太阳散发着温暖的光,忠哥开心的舒展着身体,
雪饮在雪山下开始剃度,男神石头就是他的御用发型总监,
剃度完的雪饮与领队山鸡,欢快的舞蹈着,
新发型的雪饮在阳光照射下,显得神采奕奕
大家一起围坐在天幕下,享受着当下的美好,
石头男神正在有条不紊的烹制黄瓜汤,
侃侃而谈的老大哥们与凝望的遇见姑娘,
幕色渐渐降临,忠哥的腊肉炒洋葱,冒着腾腾的热气,香味四溢,
财神的干锅腊肉炒大蒜得给她大大的赞⋯⋯
对于置身于野外的当下,唯有美食与风景不容错过,
弯月,星空,神山,帐篷,今夜我们将一起经历,这段不期而遇的邂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